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ESG偏好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供应链关联溢出的新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素梅 尚达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践行ESG理念不仅有助于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有鉴于此,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上市企业和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媒体报道,使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商业...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践行ESG理念不仅有助于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有鉴于此,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上市企业和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媒体报道,使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商业银行ESG指数。据此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ESG偏好能够显著促进借款企业绿色转型,且该赋能作用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周期,既具有始端提质增效的绿色治理优化,也具有末端低碳减排的绿色创新增长。机制分析表明,银行ESG偏好具有融资效应和监督效应,不仅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来释放企业绿色转型潜力,还可以通过增强管理层绿色认知、提高企业绿色管理能力推进企业绿色转型进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银行ESG偏好具有显著的供应链溢出现象,能够通过“融资链”和“监督链”来推动借款企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企业的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对重污染企业、低政府绿色补贴类企业,以及金融资源较为匮乏、公众环境关注度较低的地区,银行ESG偏好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ESG偏好 企业绿色转型 融资效应 监督效应 供应链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互联网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钞小静 牛慧灵 元茹静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3,共12页
工业互联网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依托,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3-2022年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数据,考察工业互联网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建设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 工业互联网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依托,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3-2022年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数据,考察工业互联网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建设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稳健性检验也佐证了这一结论。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缓解不确定性风险是工业互联网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在成长期企业、头部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为进一步激发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升作用,应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构建普惠化、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和立体化风险防控体系,立足差异化需求推进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门槛 不确定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银行股东监管:现状、困境与制度完善
3
作者 邓秀媛 魏涵昳 杜锦怡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74,共12页
中小银行因数量众多且风险集聚的显著特征,其监管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挑战。强化股东监管作为提升中小银行监管效能的关键着力点,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小银行股东股权现状,并通过现行法律... 中小银行因数量众多且风险集聚的显著特征,其监管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挑战。强化股东监管作为提升中小银行监管效能的关键着力点,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小银行股东股权现状,并通过现行法律法规梳理中小银行股东监管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监管实践中存在的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监管处罚力度有限、股东行为监管滞后、部分股东履职能力欠缺、监管协同尚需提升等现实困境,并针对性提出中小银行股东监管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深化中小银行治理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银行 股东监管 股权管理 股权结构 银行治理 关联交易 行为监管 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关系网络比较视角下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蒋建武 胡洁宇 黄小霞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198,共12页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研究,基于线上和线下关系网络比较视角探究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1采用整体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一家规模为50人的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分析该公司员工线上与线下社会网络...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研究,基于线上和线下关系网络比较视角探究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机理。研究1采用整体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一家规模为50人的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分析该公司员工线上与线下社会网络的关系与结构特征,发现员工基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可以构建出与线下社区相似甚至更优的在线互动社区网络。在明确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应用对员工在线社交网络构建影响的基础上,研究2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在线网络功能角度出发,采用个体网络分析方法,基于315份问卷数据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究这些在线功能特征对员工工作体验和组织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在线员工而言,线上和线下两种社交网络共同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意义体验和对组织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交工作平台 关系网络 工作意义 组织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有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基础、历史经验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林盼 赵连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质态的跃迁,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既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又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主要阵地。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推动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质态的跃迁,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既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又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主要阵地。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从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视角出发,认为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是在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肩负着引领科技进步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回顾国有企业从技术引进平台向自主研发策源地转变的历史过程,国有企业在规模效应、管理体系、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能够降低科技创新带来的风险成本,提高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国有企业应当在宏观层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中观层面加强总体统筹,增强产业链内部的协同力度;在微观层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激发人才创造活力。通过三个层面的共同突破,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实践机制 国有企业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委融入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商业银行效率
6
作者 李志辉 李永杰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共28页
党组织建设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纪委融入公司治理如何影响金融企业高质量发展尚未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足够关注。文章以2012—2023年中国32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纪委... 党组织建设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是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纪委融入公司治理如何影响金融企业高质量发展尚未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足够关注。文章以2012—2023年中国32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纪委融入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纪委融入公司治理有利于把党内监督优势转化为经营管理动能,从而显著提升商业银行效率;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前述结论依然成立。从机制检验结果来看,通过促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抑制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降低银行委托代理成本的作用渠道,纪委融入公司治理能够提升商业银行效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对于国有控股、股权结构相对分散、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以及跨区域经营程度相对较高的商业银行而言,纪委融入公司治理对其经营效率的提升效应更为凸显。文章不仅丰富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理论研究与经验证据,也为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监管体制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纪委融入公司治理 商业银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媒介:三线建设时期河西走廊国企矿区促进地方国家认同的历史经验
7
作者 王海飞 郎雯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3,共14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兴起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了提升地方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的社会职能。三线建设时期,在河西走廊大型国企酒泉钢铁公司及其所属矿区的建设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兴起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了提升地方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的社会职能。三线建设时期,在河西走廊大型国企酒泉钢铁公司及其所属矿区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与地方各民族群体共享交通、能源及其他社区基础设施,为地方群众提供医疗、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公共服务,给予地方社会跨越式发展巨大的助力与支撑。这一时期,河西走廊的国企、矿区在国家与地方之间,从经济发展、互动实践、文化融合与情感联接等多个维度,充分发挥了“嵌入式媒介”作用,与地方各民族群体之间形成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嵌入式社会结构”,成为强化地方各民族群体国家认同的重要推动力量,引导地方各民族对国家形成强烈的立体化感知。通过挖掘、整理河西走廊三线建设时期企业与地方大量珍贵的档案以及亲历者的口述材料,总结这一历史过程中大型国有企业促进地方国家认同的丰富历史经验,对当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增强各民族群体的国家认同,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的企地关系乃至更大范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实践或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河西走廊 嵌入式媒介 企地关系 国家认同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投资对培育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莉 孙迪亮 苗赫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企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微观形态,是创新驱动在微观领域形成的先进生产力。本文以知识生产函数为基础,基于2008~2021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投资对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政府补助和银行信贷的调节... 企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微观形态,是创新驱动在微观领域形成的先进生产力。本文以知识生产函数为基础,基于2008~2021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投资对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政府补助和银行信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投资抑制了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而政府补助和银行信贷能正向调节金融投资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抑制效应。路径分析表明,金融投资通过创新投入、发展能力与经营能力三个渠道影响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本文丰富了非金融企业金融投资对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并为企业进行合理投资分配以及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投资 企业新质生产力 政府补助 银行信贷 创新投入 发展能力 经营能力 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韧性--基于新型生产关系与生产要素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达 王晓丹 +1 位作者 王淑瑶 石玉堂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A股上市企业样本,从新型生产关系和多样化的新型生产要素入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实现安全与质量生产、降低运营成本与风险、赋能员工工作自主性与个体韧劲作用于企业韧性... 文章基于2012-2022年A股上市企业样本,从新型生产关系和多样化的新型生产要素入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实现安全与质量生产、降低运营成本与风险、赋能员工工作自主性与个体韧劲作用于企业韧性,内部控制和创新能力是其中重要的影响机制;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过程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内外部竞争程度较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低及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表现出更强的赋能效果。由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地区政府政策及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企业韧性 新型生产要素 新型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视角下的银行数字化创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东晖 李素梅 +1 位作者 尚达 张骏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2,共13页
以2012—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和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识别银行数字专利,并根据专利双向引用信息构造银行数字化创新指数,实证检验了银行数字化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银行数字化创新能够推... 以2012—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和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识别银行数字专利,并根据专利双向引用信息构造银行数字化创新指数,实证检验了银行数字化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银行数字化创新能够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2)银行数字化创新通过缓解企业现金流约束、改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管理层创新意识来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3)银行数字化创新的新质生产力促进效应存在供应链溢出现象,通过“现金链”和“代理链”提升企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通过“创新链”促进上游供应商的新质生产力发展;(4)银行数字化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及供应链溢出效果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供应链韧性较强、供应链话语权较高的企业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数字化创新 企业新质生产力 专利引用 供应链溢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创新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亚楠 谢永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相比市场,创新网络更适合反复交换常规嵌入平台的隐性知识,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基于知识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创新网络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利用中国多省市... 相比市场,创新网络更适合反复交换常规嵌入平台的隐性知识,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基于知识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创新网络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利用中国多省市392家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正向影响显著,网络同质化弱化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关系,而关系资本则强化二者关系。研究结论提示网络成员应从更深层次上重视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刺激网络成员追求更多异质性网络资源并建立雄厚的关系资本,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企业 知识溢出 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 关系资本 创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科技化如何助力企业“走出去”——来自金融科技专利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茂林 强皓凡 司登奎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8,共12页
本文通过手动整理我国银行部门金融科技专利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冲击背景下银行业科技创新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撑作用。结合“银行–企业”贷款关系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缓解企业资金约... 本文通过手动整理我国银行部门金融科技专利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冲击背景下银行业科技创新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撑作用。结合“银行–企业”贷款关系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缓解企业资金约束主要通过优化银行授信企业结构、降低对外直接投资贷款成本、缓解直接投资融资期限错配和促进企业资本市场融资4种渠道,从而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及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底层技术类金融科技对企业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应用类技术更为明显,且该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四大行和民营企业样本中。此外,银行金融科技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提升企业海外经营收入和降低财务风险的正面经济效果。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如何提升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对外直接投资 银企关系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rand模型的关系型借贷和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汉云 罗建华 晏绍康 《预测》 CSSCI 2008年第6期49-54,共6页
信息不透明、缺乏与融资有关的有效信息、融资成本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关系型借贷实质上是银行和企业为克服金融交易中的市场失效而共同构建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基于Bertrand成本控制的竞争框架,通过一个理论模型分析关系型... 信息不透明、缺乏与融资有关的有效信息、融资成本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关系型借贷实质上是银行和企业为克服金融交易中的市场失效而共同构建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基于Bertrand成本控制的竞争框架,通过一个理论模型分析关系型借贷和银行的定价行为。研究表明即使借主与银行存在长期的关系,缺乏有效的融资信息迫使中小企业承担高贷款利率,同时从理论上解释中小企业经常面临借贷限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型借贷 中小企业 融资限制 BERTRan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银行借贷关系存在绿色价值溢出效应吗——基于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研究
14
作者 李温玉 梁琪 余峰燕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现有研究发现绿色银行可通过借贷活动促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行为溢出,却鲜有研究关注这种绿色行为溢出能否为借款企业带来价值回馈。这一问题直接关涉绿色溢出质量。本文在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治理指数基础上,基于2009~2021... 现有研究发现绿色银行可通过借贷活动促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行为溢出,却鲜有研究关注这种绿色行为溢出能否为借款企业带来价值回馈。这一问题直接关涉绿色溢出质量。本文在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治理指数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数据,探究绿色银行借贷关系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银行借贷关系能显著降低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即存在绿色价值溢出效应。(2)从银行的信息生产和履行监督两大基本功能展开分析,发现信息或绿色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企业,在企业内部监督或所受外部绿色监督不足时,绿色银行借贷关系的绿色价值溢出效应更强。(3)绿色银行的借款人在发债后绿色表现更优,说明债券市场对绿色银行借贷关系的定价是理性的。本文结论有助于激励绿色银企双方保持稳定的借贷关系,通过协调绿色行为溢出与绿色价值溢出培育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也为监管部门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各子系统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治理 绿色溢出效应 银企关系 债券定价 绿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金融科技对实体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效应——基于银企关联视角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骏 郭娜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5,共19页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及其贷款银行为研究对象,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的词向量模型测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基于92414条银企逐笔贷款记录,...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及其贷款银行为研究对象,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的词向量模型测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基于92414条银企逐笔贷款记录,实证检验银行金融科技对实体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实体企业融资效率,且该结论经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应用有利于提升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改善实体企业融资效率,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银行金融科技具有普惠性与协同性的典型特征,其对实体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在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高数字化水平企业中更为有效;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金融科技推动银行信贷流向实体经济的同时,银行继续从事高风险影子业务的动机得以削弱,该结论为金融科技的实体经济赋能效应提供了进一步佐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利用金融科技优化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推动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融资效率 银企关联 影子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册制改革的风险治理溢出效应研究——基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瑶 陈雅宁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6,共12页
本文基于2016—2022年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视角,实证检验了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对同行业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作用。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产生了学习效应和“鲶鱼效应”,提升了同行业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了行业内竞争... 本文基于2016—2022年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视角,实证检验了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对同行业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作用。研究发现,注册制改革产生了学习效应和“鲶鱼效应”,提升了同行业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促进了行业内竞争,从而抑制了同行业企业的影子银行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和媒体关注度较低的情境下,注册制改革对同行业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治理效应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注册制改革能抑制同行业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有效降低同行业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治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风险、评估注册制改革的风险治理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制改革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学习效应 鲶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作用机制及战略举措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英 陈运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共10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对于全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理论逻辑上有其内在机理、...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对于全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理论逻辑上有其内在机理、动力机理和传导机理。数字经济分别从宏观层面的生产关系、中观层面的产业质态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活力方面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显著优势,统筹推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全力打造自立自强创新生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生产关系 产业质态 企业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银行混改的内在逻辑、国际经验与对策研究
18
作者 罗仪 许坤 薛寒忆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6,共12页
中小银行混改是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制度创新,是民营资本布局金融领域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下困扰中小银行发展的历史原因。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小银行亟需深化防风险促增长的改革。本文基于中小银行混改的基本事实和制度特征,系统全面总... 中小银行混改是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制度创新,是民营资本布局金融领域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下困扰中小银行发展的历史原因。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小银行亟需深化防风险促增长的改革。本文基于中小银行混改的基本事实和制度特征,系统全面总结了民营资本参与城商行股权改制的现实逻辑与动因、主要表现和经验,从融资便利、追求超额利润、监管套利和友好型公司治理等方面解释了中小银行混改的内在逻辑,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银行股权管理经验,从外部监管、内部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中小银行民营股权管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银行 混合所有制改革 民营资本 城商银行 股权管理 关联交易 公司治理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金融监管、影子银行与实体企业金融化
19
作者 梁博 周兵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5,共7页
地方金融监管是防范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省级地方金融管理局的设立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建准自然实验框架,选取2013—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地方金融监管是防范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省级地方金融管理局的设立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建准自然实验框架,选取2013—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展开实证分析,旨在深入探究地方金融监管对实体企业的去金融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金融监管可以有效降低实体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支持力度较低的地区以及民营企业、CEO具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这种去金融化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抑制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是地方金融监管发挥去金融化效应的主要路径。基于研究结论,得到了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夯实监管基础能力,建立统一强监管框架,破解分业监管弊端等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金融监管 影子银行 企业金融化 实体经济 民营企业 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开放对“稳外贸”的影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视角
20
作者 钱鹏 杨天健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91,共20页
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负面影响对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4年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考察了银行业开放是否缓解了贸易政策不确定对企业出口稳定的不利冲击。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 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负面影响对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4年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考察了银行业开放是否缓解了贸易政策不确定对企业出口稳定的不利冲击。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企业外贸出口,而银行业开放则能够有效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的不利冲击。异质性分析显示,银行业开放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的现象仅在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的企业中存在;且仅对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有效,而对民营企业的作用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银行业开放能够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稳定生产销售和转移出口目的地的渠道帮助出口企业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研究为银行业开放如何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的冲击提供了微观证据,对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出口 银行业开放 外资银行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