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加强终身教育保障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4,51,共8页
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以教育强国建设为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并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加强我国终身教育保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发展路向。就理... 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以教育强国建设为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并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加强我国终身教育保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发展路向。就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与行动逻辑而言,终身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高度契合,全国教育大会强调的教育的“三大属性”,以及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大关系”,为加强终身教育保障提供了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终身教育 政治属性 人民属性 战略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伪时期北平的日语教育与民众抵制
2
作者 米卫娜 申海涛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5,共6页
抗战时期,日伪当局秉承日本侵略者的意旨,采取多种手段在北平各伪机关团体、普通市民、在校学生中全面推行日语教育,以泯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为其侵华张目。北平民众则以课堂、家庭、文艺创作为阵地,通过显性抗争与隐性抵抗相结合的方... 抗战时期,日伪当局秉承日本侵略者的意旨,采取多种手段在北平各伪机关团体、普通市民、在校学生中全面推行日语教育,以泯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为其侵华张目。北平民众则以课堂、家庭、文艺创作为阵地,通过显性抗争与隐性抵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一系列抵制行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大众日常对民族集体记忆的维续,是北平民众抵制日语教育的动因所在。北平民众对语言殖民的强力抵制,维续了民族集体记忆,彰显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伪时期 北平民众 日语教育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论析
3
作者 宋才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此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宪法》是规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法,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以此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宪法》是规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法,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创造者、建设者的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56个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铸牢共同体意识的目的是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宪法》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真实的权力,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可靠的制度保证,以保障人民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有序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示宪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的路径是:遵循《宪法》是一切法律规范的根据和法源原则,强化《宪法》监督是确保国家权力人民性的关键,坚持合宪性审查制度是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情报监督体系构建研究
4
作者 吴常青 张春晖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81,共7页
[研究目的]涉及公权力运用的国家情报工作需要制约和监督。将我国国家情报监督置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行阐释,为推进情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研究方法]采用思辨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梳理我国国家情报监督的体系构成... [研究目的]涉及公权力运用的国家情报工作需要制约和监督。将我国国家情报监督置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行阐释,为推进情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研究方法]采用思辨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梳理我国国家情报监督的体系构成,分析我国国家情报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路径。[研究结果/结论]我国国家情报监督体系由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构成,但国家情报监督机制仍存在国家情报权力配置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国家情报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完善、国家情报权力运行缺乏透明度等问题。我国国家情报监督的完善应以科学配置国家情报权力,明晰国家情报权力的边界、完善国家情报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国家情报工作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原则,健全国家情报工作适度公开制度为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情报工作 情报监督 情报监督体系 监督制约 国家情报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改革领域试验性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5
作者 李本森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7,共15页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的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中央司法机关进行试验性立法的方式推进司法改革,以确保试点改革的法律正当性。司法改革试验性立法项目只要影响到司法机关权力运行的调整和诉讼主体基本权利的损益...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的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中央司法机关进行试验性立法的方式推进司法改革,以确保试点改革的法律正当性。司法改革试验性立法项目只要影响到司法机关权力运行的调整和诉讼主体基本权利的损益,并涉及暂停、中止法律的执行或新的立法创制,都属于“重大改革”,就应当在国家立法机关的授权基础上组织实施。司法改革试验性立法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不能脱离实际,应广泛吸收基层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确保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国家立法机关和中央司法机关需要通过更加具体的监督指导等方式,确保试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司法改革试点结束后,无论是修改法律还是恢复法律的回转,都应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有关专家论证和听证程序的规定,防止出现“虎头蛇尾”现象。鉴于司法改革领域的试验性立法出现式微态势,国家立法和司法机关需要深度反思其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在推进中国式司法现代化中的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试验性立法 人大授权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战史研究的世界意义
6
作者 徐志民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0,共10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奋勇抵抗日本侵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奋勇抵抗日本侵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不仅开辟并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且始终牵制和抗击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瓦解了在世界上存在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史 二战史 反法西斯 民族解放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理论逻辑、战略重点与关键路径
7
作者 张力伟 张迪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引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意义。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重点是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使命,... 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驱动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引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意义。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重点是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使命,核心目标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提出了以新制度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以新生产关系建立健全现代产业体系,以新机制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梯队,以新定位营造安全高效的创新生态体系,以新技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力等关键路径,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东北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 国家安全 人民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联大旅行散文的边疆书写
8
作者 马绍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56,共9页
西南联大散文家的边疆行,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旅行。他们旅行的终极目的是要在边疆寻找中国的现代品质,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边疆力量。他们的行走以及对“路”的书写,让边疆走进中心、让陌生变为熟悉、让中心与边地彼此接纳... 西南联大散文家的边疆行,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旅行。他们旅行的终极目的是要在边疆寻找中国的现代品质,为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边疆力量。他们的行走以及对“路”的书写,让边疆走进中心、让陌生变为熟悉、让中心与边地彼此接纳。他们努力寻找边疆生活的现代品质,发现边疆人民和文化的抗战品质。面对邻国野心尽显的大民族主义,他们的实地考察和文学书写,宣告了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他们的边疆行和文学书写,为边疆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了文化思考,是西南联大知识分子文化抗战的鲜活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旅行散文 文化抗战 边疆书写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烽火涅槃: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山大因应
9
作者 崔华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208,共11页
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此时迎来国立化发展时机的省立山东大学因日本强据济南,其国立化进程一再耽延,并最终转往青岛办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山东大学以服务国家为发展取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战时教育,展现特殊年代的大学职... 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此时迎来国立化发展时机的省立山东大学因日本强据济南,其国立化进程一再耽延,并最终转往青岛办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山东大学以服务国家为发展取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战时教育,展现特殊年代的大学职能。“七七事变”后,山东大学又被迫内迁,辗转多地办学,为国家未来的独立与富强积蓄力量。立足日本侵华战争的考察维度,以山东大学的战时因应为个案分析,可以借此展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战争烽火中的教育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大学 日本侵华战争 全民族抗战 大学内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刻体现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实践
10
作者 陈丛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3,共8页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有力体现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实践,这一重要论断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正是有了这种文化主体性,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10余年来才有了更坚定的自我、更充沛的活力、更深沉的底气。运用文献资料法...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是有力体现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实践,这一重要论断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正是有了这种文化主体性,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10余年来才有了更坚定的自我、更充沛的活力、更深沉的底气。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认为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深刻体现了文化主体性,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升全民健身的引领力、凝聚力、辐射力,坚定全民健身发展的文化自信,赋予全民健身强大的文化力量、坚实的文化基础和鲜明的文化特性。树立文化主体性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主题和主线,新时代全民健身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文化主体性的有力彰显。要深刻认识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蕴含的文化主体性意义,在新征程上深入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成为体现文化主体性的生动实践,筑牢全面建成体育强国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文化主体性 中国实践 “两个结合” 以人民为中心 体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lthy People 2020身体活动内容的演变对我国全民健身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17
11
作者 董如豹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4,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法对美国Healthy People 2020身体活动领域内容变化进行了梳理,并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Healthy People 2020身体活动领域对其所包含的模块划分和内容陈述细致、明确。在...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法对美国Healthy People 2020身体活动领域内容变化进行了梳理,并与我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Healthy People 2020身体活动领域对其所包含的模块划分和内容陈述细致、明确。在内容上强调增加肌肉力量活动和提供身体活动环境的可及性等;指标总数增加了一倍,达36项,在指标确定上更细化、更具体,可操作性强;并对影响人们参与身体活动的因素进行了区分和归类等。而我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存在着对民众参与健身活动的要求强调不够充分;没有对参加健身活动的益处或不参与健身活动或身体活动不足的弊端进行详细表述;对影响健身活动的因素没有具体的系统分类等不足。对我国全民健身活动未来规划提出了诸如基于指导实践的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全民健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治理制度化的三重逻辑——马克思官僚制批判理论的当代启示
12
作者 石德金 康雅倩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治理制度化应在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中得到合法化阐释。然而,现代国家建构议题的讨论往往忽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重要性。事实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在国家建构的议题中不...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治理制度化应在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中得到合法化阐释。然而,现代国家建构议题的讨论往往忽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重要性。事实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在国家建构的议题中不仅“在场”,而且为其提供了根本指引。就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言,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为官僚制作为一般管理形式并发挥其合理化优势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因此,旨在发挥形式理性优势的制度化仍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就如何既发挥官僚制作为一般管理形式的合理化优势,又克服其固有弊端的问题而言,将马克思的以真正民主制取代官僚制的理想进一步现实化,或可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国家治理制度化需要遵循的原则;就建设目标而言,马克思对官僚制的批判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构建真正共同体的一贯逻辑,明确了把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新时代国家治理制度化的目标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 官僚制批判 制度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条款的体系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伟星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4,共13页
《立法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条款建立了国家立法授权机制,但学界对以上条款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权限仍存在认识分歧,有必要予以厘清。在立法领域,我国宪法意义上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系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 《立法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条款建立了国家立法授权机制,但学界对以上条款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权限仍存在认识分歧,有必要予以厘清。在立法领域,我国宪法意义上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系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权力一元化基础上二次分配自身立法职权,权宜调整国家权力体系中的立法权分工,建构并运行国家授权立法体制的机制。在理论层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授权受到授权事项和立法权样态的双重限制,即针对法律保留事项只能授予法律制定权和法律修改权。相应地,存在两种具体的理论形态:针对尚未制定法律且不属于绝对保留范围的事项,可以授予法律制定权;对于已经制定法律的事项,可以授予法律修改权。我国现行法律中,《立法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条款规定了相应的授权权限及其现实路径。其中,授权暂调或者暂停适用法律规定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其他国家机关法律修改权的行为,《立法法》第16条为此建构起相应的现实路径;第12条至第14条则建构起其授予国务院法律制定权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立法授权 法律保留 体系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机制建设与效能提升:内在机理与案例分析
14
作者 史晓琴 樊丽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92,共12页
加强人大预算监督,促进预算监督民主与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基于系统思维,锚定人大预算协同监督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系统阐释人大预算监督机制对预算监督效能的影响... 加强人大预算监督,促进预算监督民主与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基于系统思维,锚定人大预算协同监督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系统阐释人大预算监督机制对预算监督效能的影响机理,并选取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等多元协同联动、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代表全程问效制为例予以实证检验,旨在结合中国实践进行学理性研究,探讨人大预算监督机制如何实现动态调整与优化,人大预算监督效能如何逐步提升,以期为进一步丰富预算治理理论、优化人大预算监督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预算监督 协同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 预算监督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视阈下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边界意识研究——以吉隆县达曼人为例
15
作者 白央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达曼人是生活在中尼两国边界的一个特殊群体。自2003年加入中国国籍后,对达曼人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与国家边界研究,成为了中尼边界跨境交往的重要研究内容,也关联着边境一线的安全问题研究。文章基于文字文本与实地调研所得资料,对入... 达曼人是生活在中尼两国边界的一个特殊群体。自2003年加入中国国籍后,对达曼人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与国家边界研究,成为了中尼边界跨境交往的重要研究内容,也关联着边境一线的安全问题研究。文章基于文字文本与实地调研所得资料,对入籍21年之后达曼人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边界意识的重构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达曼人的族群认同和国家边界安全意识的不断强化,同主流群体对离散群体的认可、接纳程度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有着直接关联,为边境民族问题和国家边境安全治理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助力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曼人 族群认同 国家边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特别保障
16
作者 张肇廷 许子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9,208,共13页
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不仅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制度演进与实践探索,中国逐步确立了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特别保障的法律地位。然而,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特别保障仍面临诸... 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不仅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制度演进与实践探索,中国逐步确立了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特别保障的法律地位。然而,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特别保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的“均等化”冲突、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质性保障缺失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不仅阻碍了残疾人平等享有全民健身权利,也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性与可及性。因此,必须逐步加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均等化”“可及化”建设,巩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条件的制度化发展,完善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特别保障的行政管理体制,以确保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切实享有应有的体育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全民健身 体育权利 特别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以族聚民”逻辑——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土司头人身份转换的分析
17
作者 冯育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共10页
西方早期现代国家的国族建设是“聚民为族”的过程,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族建设则是“以族聚民”逻辑。这可以通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司头人身份转换来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司头人发生了三重身份转换:一是被定义为民族上层,二是成为国家干... 西方早期现代国家的国族建设是“聚民为族”的过程,近代以来的中国国族建设则是“以族聚民”逻辑。这可以通过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司头人身份转换来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司头人发生了三重身份转换:一是被定义为民族上层,二是成为国家干部,三是产生中华民族身份意识。土司头人身份转换,具有促进中华民族内部团结和政治统一、边疆族群“中华民族化”等积极意义。土司头人身份转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象体现,展现当代中国对“以族聚民”逻辑的继承和发展。揭示土司头人身份转换的内涵意蕴,可以回应国内学者的“虚化论”与国外学者的错误史观,进而滋养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族建设 以族聚民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土司头人 身份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18
作者 常轶军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2,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政治的中国版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转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置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审视,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指归,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意涵,两者同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政治的中国版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的转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置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审视,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契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指归,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意涵,两者同频共振。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赋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兼顾民主和法治、协调多方关切、维护治理秩序等汇聚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多元合力。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彰显中国民主话语、拓展整合治理资源、促进国家治理一体贯通等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执行体制改革——共享型行政执行权配置模式之证成
19
作者 黄忠顺 刘宏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部署“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工作。执行体制改革以执行权的配置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行政执行权的配置须有利于高效推进执行程序和妥善保护被执行人、第三人的合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部署“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工作。执行体制改革以执行权的配置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行政执行权的配置须有利于高效推进执行程序和妥善保护被执行人、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机关单独行使执行权→法院单独行使执行权→裁执分离模式”的执行权配置历程,反映出理论对行政执行权认识的深化,但尚不完全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于及时实现人民整体利益和迅速救济被执行人、第三人受损权益等方面的考虑,有必要建立共享型行政权配置模式。该模式主张,执行程序原则上应由行政机关主导,行政机关享有财产信息收集权、财产权属形式判断权、财产控制权、实体纠纷初步化解权、被控财物变价权。而执行审查启动权、财产权属实质判断权、实体纠纷终局化解权则应当由法院行使,以便为被执行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更加周延的保护。与此相配套,行政机关可通过申请上一级法院复议、提起民事诉讼谋求救济,被执行人、利害关系人则可通过向行政机关提出执行异议、申请上一级法院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谋求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执行体制 以人民为中心 行政执行 审执分离 正当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汉族移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西南边疆的形成
20
作者 李东红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秦汉以来,以“汉人”为主体的内地移民,与“西南夷”土著人群杂居共处。历经两汉、魏晋的发展,到南朝时期,汉晋文献记载的西南夷“僰、夜郎、滇、越嶲、邛、筰、叶榆”等土著族群,以及“秦民”“汉人”“晋民”“郡人”等内地移民称谓... 秦汉以来,以“汉人”为主体的内地移民,与“西南夷”土著人群杂居共处。历经两汉、魏晋的发展,到南朝时期,汉晋文献记载的西南夷“僰、夜郎、滇、越嶲、邛、筰、叶榆”等土著族群,以及“秦民”“汉人”“晋民”“郡人”等内地移民称谓全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以“爨”“乌蛮”“白蛮”“僚”为代表的、自称有汉人祖源与内地祖籍郡望的新人群。说明两汉以来迁入西南夷的内地人民,与当地族群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凝聚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西南边疆社会繁荣发展的基本力量。汉代以来西南边疆社会发展经验证明,政治统一、族群融合与文化凝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早期汉族移民 夷汉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