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6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in a twin-rotor piston engine 被引量:1
1
作者 邹腾安 徐海军 +2 位作者 潘存云 徐小军 陈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63-4171,共9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maj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the twin-rotor piston engine(TRPE), Matlab/simulink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its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 In order to study the maj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the twin-rotor piston engine(TRPE), Matlab/simulink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its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ing processes in the TRPE, correspond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n simplified by period features of the TRPE. Finally, the major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figured out. The changing trends of mass,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working fuel in the working chamber during a complete engine cycle were presen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s of an actual working cycle in the TRP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 of simulation is feasible. As the pressure in the working chamber is calculated, all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TRPE can be obtained. The maj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uch as the 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power to weight ratio and the volume power, are also acquired. Compared with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nventional engines, the TRPE has a bigger utilization ratio of cylinder volume, a higher power to weight ratio and a more compact structure. This indicates that TRPE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eng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rotor piston engine mathematic model thermodynamic process simulation utilization ratio of cylinder volu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娜 田云龙 +3 位作者 张蕾 王胜涛 朱昌雄 李红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已初具成效,表现为2015—2022年的8年间,化肥用量减少15.7%,而粮食增产3.9%;化肥施用结构趋向合理化,表现为氮肥用量持续减少,复合肥用量持续增加;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也有所下降,2022年化肥施用强度(298.8 kg·hm^(-2))比2015年减少62.2 kg·hm^(-2),但施肥强度仍有进一步减量空间;化肥减量、养分利用、元素循环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有望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推进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本文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科学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出政策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现状和未来的行动方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氮肥利用率 减量增效 有机肥替代 施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地肥力下降成因与保护利用对策——基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仇少君 郝小雨 +4 位作者 赵士诚 徐新朋 王秀斌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黑土具有质地好、肥力高、适耕性强等特点,为全国贡献了1/4的粮食产量,但黑土地长期集约化利用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已引起国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并着重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探讨了黑土地肥力下降的... 黑土具有质地好、肥力高、适耕性强等特点,为全国贡献了1/4的粮食产量,但黑土地长期集约化利用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已引起国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并着重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探讨了黑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提出了黑土地保护利用对策。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为有机质下降、结构变差、养分失衡、酸化严重和黑土层变薄等。从养分资源利用角度分析,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原因是黑土地集约化利用下秸秆长期移出农田,有机物料投入不足,以及化学肥料种类、用量、施用时间的不合理。为此,本文提出以养分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养分精准管理、以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及以有机物料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农牧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对策。总之,黑土地养分高效循环利用是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肥力下降特征 肥力下降原因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保护利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栽培中氨基酸肥替代氮肥效应评估与施用策略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国显 王子宁 +5 位作者 杨丽娟 富宏丹 刘义玲 李振涛 林国林 孙周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目的]针对设施番茄氮肥过量施用引发土壤氮素积累及番茄产量与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氨基酸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效果和施用策略优化。[方法]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比例的氨基酸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探究其对设施土壤氮... [目的]针对设施番茄氮肥过量施用引发土壤氮素积累及番茄产量与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氨基酸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效果和施用策略优化。[方法]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比例的氨基酸肥替代化学氮肥处理,探究其对设施土壤氮含量、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确定氨基酸肥替代氮肥的最大潜力与最佳施用比例。[结果]在等氮量条件下,40%氨基酸肥替代氮肥(M4N6PK)处理的番茄盛果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植株总吸氮量、氮素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分别较对照(NPK)提高39.18%、11.39%、68.37%、162.76%和89.27%;M4N6PK处理番茄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40.61%,同时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26.14%和49.76%),并提升可溶性糖、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处理(NPK)相比,氨基酸肥替代氮肥比例为80%和100%(M8N2PK和M10N0PK)的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的硝态氮含量、番茄产量、果实硝酸盐含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果实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通过模型优化,氨基酸肥替代氮肥的最大潜力为66.20%,最佳替代比例为35.25%,可实现番茄增产42.86%和氮肥利用率提高91.36%。[结论]设施番茄栽培中,氨基酸肥替代氮肥可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研究结果为寒区设施番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肥 氮素利用率 替代比例 化肥减施 设施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草地生产性能和氮肥贡献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斌 史佳梅 +6 位作者 王腾飞 张译尹 马江萍 李佳旺 王小兵 邓建强 兰剑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3,共11页
为了探究施氮量对饲用高粱单作及混播模式下饲草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饲用高粱品种“绿巨人”和拉巴豆品种“高值”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在宁夏大学草业科学教学科研基地进行大田裂区试验,设置两个种植模式(饲用高粱单... 为了探究施氮量对饲用高粱单作及混播模式下饲草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饲用高粱品种“绿巨人”和拉巴豆品种“高值”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在宁夏大学草业科学教学科研基地进行大田裂区试验,设置两个种植模式(饲用高粱单播,SS;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SL)为主区,4个施氮量(N_(0),0 kg·hm^(-2);N_(90),90 kg·hm^(-2);N_(180),180 kg·hm^(-2);N_(270),270 kg·hm^(-2))为副区,测定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结合施氮可促进饲草生长,提高草地生产性能,其中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结合施氮量180 kg·hm^(-2)模式下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8352.5 kg·hm^(-2)和2481.1 kg·hm^(-2),较单播饲用高粱分别提高了14.8%和25.9%。混播结合施氮可改善饲草营养品质,混播模式下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茎秆糖锤度和相对饲喂价值较单播饲用高粱分别提高10.3%和18.9%。适宜的施氮量也可显著提高氮肥贡献率,单播模式的氮肥贡献率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达到最高,混播模式在180 kg·hm^(-2)时最高。此外,混播模式的氮肥农艺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单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施氮量为9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饲用高粱/拉巴豆混播结合施氮量180 kg·hm^(-2)模式是宁夏干旱区增加饲草产量、改善饲草营养品质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适宜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氮肥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氮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在综合管廊中泄漏扩散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钟委 王雯雪 +2 位作者 汪洪焦 梁天水 宋逸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为研究掺氢天然气管道在管廊内泄漏后的扩散特性,采用CFD建立三维管廊内管道泄漏的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掺氢比下,掺氢天然气在管廊内的扩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氢比越大气体纵向扩散距离越大,射流区域左侧涡流的纵向长度越大,同时监测... 为研究掺氢天然气管道在管廊内泄漏后的扩散特性,采用CFD建立三维管廊内管道泄漏的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掺氢比下,掺氢天然气在管廊内的扩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氢比越大气体纵向扩散距离越大,射流区域左侧涡流的纵向长度越大,同时监测点报警时间也逐渐提前,且泄漏孔上方近顶棚处气体的射流速度随着掺氢比的增大而减小,但气体体积分数随着掺氢比的增大而增大。当掺氢比较高时,泄漏后流场的不稳定性增加且甲烷和氢气的分层现象更加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综合管廊内掺氢天然气的输运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掺氢天然气 泄漏扩散 掺氢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氮对土壤氨化细菌和氮矿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灵芝 郭冰清 +4 位作者 王丰 孟奥 梁敏杰 安婷婷 汪景宽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3-554,共12页
氨化作用是微生物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过程,可提升土壤氮素供应状况,不同肥料长期施用情景下土壤有机氮发生显著变化,但其氨化过程尚不清楚。据此,依托沈阳农业大学29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针对4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CK)、施... 氨化作用是微生物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过程,可提升土壤氮素供应状况,不同肥料长期施用情景下土壤有机氮发生显著变化,但其氨化过程尚不清楚。据此,依托沈阳农业大学29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针对4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CK)、施用化肥(HCF)、施用减量化肥(LCF)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CMF),3个土壤深度(0~20 cm、20~40 cm和40~60 cm)和3个采样时期(播种前、玉米抽雄期和收获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后玉米生长期不同土层中土壤氨化基因gdh丰度、活性和氮矿化变化规律,揭示施肥、季节、土壤深度及其相互作用对氨化细菌和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土层和施肥处理,采样时期对gdh基因丰度和活性的影响最显著;三个采样时期中,玉米抽雄期土壤gdh基因活性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播种前和收获后(P<0.05);2)与不施肥(CK)相比,长期施加化肥(LCF和HCF)显著增加抽雄期土壤氮矿化速率(P<0.05),CMF则表现出稳定或增加收获后土壤氮矿化速率;3)氨化细菌丰度、活性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铵硝比是影响氨化细菌的重要因子(P<0.01)。综上,施氮与作物吸收改变了土壤铵硝比,引起土壤氨化细菌丰度与活性差异,导致土壤氮矿化速率发生变化。LCF和HCF有利于增加播种前和抽雄期表层土壤氮矿化速率,CMF则有助于稳定收获后土壤氨化细菌活性,促进土壤有机氮的氨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施肥 氨化作用 净氮矿化速率 功能基因 铵硝比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8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9 位作者 索炎炎 李亮 徐凤丹 李倩 闫萌 程培军 周彦忠 李飞 李南 王旭浩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49,共7页
为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服务花生优质高产,研究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根际土壤微生... 为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服务花生优质高产,研究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微生物磷和花生仁中养分、花生农艺性状及荚果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科学施用微生物菌剂及发挥土壤生物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微生物增加了花生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的数量,降低放线菌数量;提高花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的含量;增加花生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的活性;提高花生仁中氮、磷、钾、锌的含量;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侧枝数、饱果数,降低秕果数;施用功能微生物的花生荚果产量增加252.5~480.4 kg/hm^(2),增产率为5.1%~9.6%,其中,施用真菌微生物的荚果产量比细菌微生物肥料平均增加153.9 kg/hm^(2),增产率为3.0%。本试验条件下,在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为120 kg/hm^(2)、90 kg/hm^(2)、12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功能微生物75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加349.6 kg/hm^(2),增产率为7.0%,其中,施用哈茨木霉菌75 kg/hm^(2)的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5464.2 kg/hm^(2),可在夏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功能微生物 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 养分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谷子氮素累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媛 许佳茵 +4 位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刘秋霞 黄晓磊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和有机肥替代100%化肥氮(100%M) 6个处理,研究不同替代率对谷子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氮素吸收调控小米米色、糊化特性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效应,明确谷子生产中有机肥最佳替代率。结果表明,2年中较低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显著提高了谷子植株氮素累积,但随着替代率的持续增加,植株氮素累积量呈降低趋势,最终影响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2020年, 25%M处理显著提高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NPK处理提高9.6%;2021年,25%M处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生物量、穗粒数和产量达到最高,较NPK处理分别提高6.1%、12.0%、15.4%和12.0%。50%M处理显著影响了小米的米色、糊化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NPK相比,小米籽粒红绿值、橘色值、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小米糊化最终黏度、叶黄素含量、玉米黄质含量和黄色素含量的增幅分别可达6.0%、6.0%、7.4%、4.3%、7.8%、20.7%、17.4%和2.8%。但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降低了谷子地上部氮素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及谷子产量,也抑制了小米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的提升。2年均表现出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与小米单粒重、直链淀粉含量和小米糊化回升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且2021年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还与小米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小米粉糊化峰值黏度和小米黄色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小米糊化峰谷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综上,施氮总量120 kg hm^(–2)下,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氮能通过促进植株氮素的吸收,实现产量、米色、蒸煮特性及类胡萝卜素的协同提升,为谷子化肥减量和提质增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 氮素累积 产量 米色 糊化特性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的绿色低碳分析
10
作者 王强盛 张慧 +4 位作者 沈叶 曹红灵 丁万里 徐娅 刘为浒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共4页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储量丰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将秸秆转化为肥料加以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秸秆肥料化...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储量丰富、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特点,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将秸秆转化为肥料加以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秸秆肥料化利用的3种主要方式——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大田试验结果发现,秸秆直接还田、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以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此外,堆肥还田和炭化还田在防治病虫害、减少杂草滋生方面效果显著,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业低碳转型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水稻 肥料化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性水稻土无机磷形态周年内变化及与磷肥利用率的关系
11
作者 黄晶 周玲红 +5 位作者 高菊生 李冬初 刘立生 邹平 刘淑军 张会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红壤区稻田土壤磷素有效供应是保障水稻丰产的关键,土壤磷素有效性与磷形态转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不同施肥下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无机磷形态的变化及其与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关系仍不明确。基于1982年开始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定位试验,选... 红壤区稻田土壤磷素有效供应是保障水稻丰产的关键,土壤磷素有效性与磷形态转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不同施肥下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无机磷形态的变化及其与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关系仍不明确。基于1982年开始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定位试验,选择不施肥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氮磷钾(NPK)和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NPKM)处理,监测双季稻关键生育期无机磷组分变化以及磷肥利用率,并解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之间无机磷总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NPKM>NPK>M>CK,施肥后无机磷总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分蘖期和齐穗期。NPK和NPKM处理在早、晚稻不同生育时期的Al-P、Fe-P和Ca-P含量均显著高于M和CK处理(P<0.05),各处理晚稻生长季的Al-P、Fe-P和Ca-P平均含量高于早稻生长季,增幅分别为4.6%~19.8%、0.2%~8.6%和3.4%~23.3%,各处理晚稻季的O-P平均含量较早稻降低了8.4%~35.0%。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早稻和晚稻季各无机磷组分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相同,各处理Al-P、Fe-P、O-P和Ca-P含量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均值的大小顺序分别为NPKM>NPK>M>CK、M>CK>NPK>NPKM、CK>M>NPK>NPKM和CK>M>NPK>NPKM。早稻、晚稻的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吸磷量均随着施肥而显著增加(P<0.05),MPKM处理的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吸磷量显著高于NPK和M处理(P<0.05),增幅为25.1%~33.3%,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磷肥利用率未呈显著差异。早稻营养生长期的Al-P和Olsen-P含量对早稻产量和吸磷量的相对重要性更突出;晚稻则是营养生长期的Fe-P、生殖生长期的Al-P对晚稻产量和吸磷量的相对重要性更突出。有机无机配施情况下需要通过优化磷肥用量,并加强早稻和晚稻的分蘖期和齐穗期磷肥调控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关键生育期 无机磷形态 磷肥利用率 长期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刘芳 孟智勇 +6 位作者 马浩波 李朋 宗胜杰 宋笑龙 王俊生 李岩 冀德红 《种业导刊》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烟叶产质量,节省施肥成本,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施氮量不变的基础上设置配施15%(CK)、20%、25%、30%的有机氮共4个处理,对田间烟叶长势和烤后烟叶产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保证施氮量不变,配施... 为进一步提高烟叶产质量,节省施肥成本,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施氮量不变的基础上设置配施15%(CK)、20%、25%、30%的有机氮共4个处理,对田间烟叶长势和烤后烟叶产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保证施氮量不变,配施25%有机氮,可以促进株高增高,中部叶最大叶面积增大,有效优化农艺性状;提高色度,减少含青度和挂灰杂色,增加油分,改善烟叶外观质量;香气质变好、香气量增多,杂气、刺激性降低,更大程度提高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上等烟比例提高至68.03%,中上部烟叶产量增加34.5 kg/hm^(2),产值增加1649.7元/hm^(2),对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积极作用。在永州植烟地区可以示范推广施氮量不变、有机氮25%+无机氮75%的施肥配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有机肥 无机肥 肥料配比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紫云英还田的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量化研究
13
作者 王建红 冯含笑 +6 位作者 曹凯 张贤 徐静 斯林林 徐昌旭 王佳宇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828,共10页
【目的】通过对我国南方稻区7省(自治区)典型稻田定位试验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量化紫云英还田及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明确紫云英在水稻生产上的增产增效作用以及化肥替代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紫云英(milk ve... 【目的】通过对我国南方稻区7省(自治区)典型稻田定位试验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量化紫云英还田及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明确紫云英在水稻生产上的增产增效作用以及化肥替代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紫云英(milk vetch)”、“紫云英与化肥配施(milk vetch combin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和“水稻产量(rice yield)”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和百度学术数据库检索2024年4月30日之前的文献。然后基于以下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1)试验地点在中国南方稻区;2)数据限于大田定位试验;3)试验限于紫云英−水稻轮作系统,并包含不种紫云英休闲对照、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单施化肥和单施紫云英处理;4)观测结果包含样本量、均值和标准误差。最终获得39篇文献,4850个水稻产量数据。运用数据正态区间估值方法,计算紫云英和化肥的水稻增产率、紫云英的化肥替代率、紫云英及化肥的肥料产投比等特征值。【结果】我国南方稻区紫云英的水稻增产率平均为48.3 kg/t,单季稻低于双季稻但高于早稻系统。化肥的水稻增产率平均为6.18 kg/kg,紫云英的化肥替代率平均为8.52 kg/t。紫云英鲜草产量在22.5 t/hm^(2)时,紫云英产投比平均为2.23,化肥产投比平均为2.66,这些指标在早稻、单季稻、双季稻系统间均无显著差异,紫云英作为肥用的经济价值平均为187.7元/t;当紫云英的鲜草产量低于9.92 t/hm^(2)时,紫云英在紫云英-水稻系统中的经济效益表现为负效益。紫云英-水稻轮作系统的水稻增产潜力比冬闲-水稻轮作系统增加729 kg/hm^(2)。【结论】在我国南方稻区长期紫云英−水稻轮作制度下,紫云英作为肥用的经济价值平均为187.7元/t,对水稻的增产率平均为48.3 kg/t,化肥替代率8.52 kg/t。综合紫云英提升水稻增产潜力等结果,南方稻区应充分重视利用冬闲田种植紫云英,并采用可提升紫云英鲜草产量的生产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紫云英 水稻增产量 紫云英的化肥替代率 紫云英产投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剩余物粉碎物料发酵罐设计与试验
14
作者 刘德军 高亚男 +1 位作者 董译隆 王俊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2,共8页
[目的]为了解决大量的园艺剩余物被随意丢弃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北方寒冷地区全天候条件下的迅速升温发酵,获得有机肥料。[方法]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园艺剩余物发酵罐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件选型。以马铃薯茎... [目的]为了解决大量的园艺剩余物被随意丢弃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北方寒冷地区全天候条件下的迅速升温发酵,获得有机肥料。[方法]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园艺剩余物发酵罐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件选型。以马铃薯茎叶粉碎物料为例,进行泊松比、密度、剪切模量等离散元仿真参数测定,以搅拌转速、搅拌叶片安装角度、搅拌叶片个数为试验因素,以物料搅拌均匀度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了离散元仿真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结果]在搅拌转速30 r·min^(-1)、搅拌叶片安装角度45°、搅拌叶片个数9个情况下获得的平均搅拌均匀度系数为0.13。根据仿真结果的较优参数进行样机制作和发酵试验,对发酵完成的有机肥料按照NY525-2021标准进行检测:有机质质量分数68.7%、总养分6.3%、pH值7.2、种子发芽指数82.3%,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设计的发酵罐使鲜湿类园艺剩余物发酵时间缩短为7.5 d。[结论]该研究为相关机械设备的研制与生产提供参考,对园艺剩余物的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剩余物 发酵罐 有氧发酵 有机肥 农业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氮肥偏生产力”推荐氮肥用量
15
作者 米国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2-1439,共8页
合理确定氮肥用量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氮肥总施用量推荐方法包括氮肥效应函数法、斯坦福公式、测土配方施肥、养分综合管理和计算机决策系统(如养分专家系统)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普遍要求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养分测... 合理确定氮肥用量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氮肥总施用量推荐方法包括氮肥效应函数法、斯坦福公式、测土配方施肥、养分综合管理和计算机决策系统(如养分专家系统)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普遍要求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养分测试技术条件。本研究提出一种简便的、基于“最优氮肥偏生产力”的氮肥总量推荐方法。该方法基于区域多点氮肥梯度试验,构建氮肥效应曲线,并据此确定最高产量及相应的最佳氮肥用量,最后计算出最优氮肥偏生产力(即:最优氮肥偏生产力=作物最高产量/最佳氮肥施用量)。在实际应用时,用户根据田块的预期目标产量,利用“氮肥推荐量=目标产量/最优氮肥偏生产力”公式,即可获得相应的氮肥推荐用量。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评估土壤供氮能力、氮肥利用率等难以估计的参数,亦可避免土壤取样、测试及推荐指标建立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误差,方便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使用。以玉米为例,本研究论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中应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氮肥偏生产力 氮肥推荐 氮肥效应曲线 氮素生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包裹缓释肥对水稻生长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淑 侯翠红 +5 位作者 陈新平 丁茂 束维正 王孟来 井红权 张务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分次施肥(FP)、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DF)和减量20%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JF),比较水稻生长发育、花前花后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移、产量、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特征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DF处理水稻产量达8403.57 kg/hm 2,较常规施肥FP处理增产13.02%,减量20%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JF处理与FP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DF处理可在改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的同时提高花后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FP处理提高16.18%。DF、JF处理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分蘖期总根长达455.84~530.42 cm,较FP处理提高12.13%和30.48%。整个生育期内DF、JF处理土壤无机氮浓度(59.45~14.96 mg/kg)始终高于FP处理(55.84~12.71 mg/kg)。DF处理较FP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23.01%、当季回收率显著提高63.80%、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13.01%。一次性基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可实现水稻增产,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为水稻高产高效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增效肥料产品和可行性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氮肥 氮素积累转移 根系形态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施有机肥调控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银杰 苗玉红 +2 位作者 盛开 于晓娜 张亚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综述了配施有机肥调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有机肥的利用现状及供磷潜力,探讨了合理配施有机肥提高作物高效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重点阐释了配施有机肥调控土壤磷形态转化、提高磷素有效性的机制,包括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 综述了配施有机肥调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有机肥的利用现状及供磷潜力,探讨了合理配施有机肥提高作物高效利用磷的生物学潜力,重点阐释了配施有机肥调控土壤磷形态转化、提高磷素有效性的机制,包括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磷素固定和吸附、调节土壤化学计量比、改善团聚体结构及增强微生物活性等。针对目前中国有机肥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无机磷 有机磷 吸附-解吸特性 磷素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灌溉下施肥量及基追比对陕北高粱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俊城 曹红霞 +3 位作者 任利宇 张斌 艾玉玉 李志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针对陕北地区高粱生产中灌溉水资源不足和肥料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于2023年在陕西榆林开展施肥量和基追比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补灌条件下3种施肥量(标准施肥量,Z100;80%标准施肥量,Z80;60%标准施肥量,Z60)结合3种基追比(基肥∶拔节肥∶... 针对陕北地区高粱生产中灌溉水资源不足和肥料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于2023年在陕西榆林开展施肥量和基追比二因素田间试验,研究补灌条件下3种施肥量(标准施肥量,Z100;80%标准施肥量,Z80;60%标准施肥量,Z60)结合3种基追比(基肥∶拔节肥∶开花肥=8∶1∶1,F82;基肥∶拔节肥∶开花肥=6∶2∶2,F64;基肥∶拔节肥∶开花肥=4∶3∶3,F46)对高粱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基追比对高粱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显著(P<0.05)。Z80F46处理具有明显干物质积累优势,成熟期Z80F46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Z80F82和Z80F64处理分别增加23.47%和11.01%。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发现,Z80F46处理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较Z80F82和Z80F64处理分别提升了22.81%和7.67%;最大积累速率达到时间分别延长了8.08 d和3.24 d;平均积累速率分别提升了17.46%和43.69%。同时,Z80F46处理促进干物质向籽粒中积累以及花前花后干物质的转运和同化,同一基追比条件下,Z80F46处理成熟期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与Z100F46和Z60F46处理相比,分别增加29.75%和57.12%;同一施肥量下,Z80F46处理与Z80F82和Z80F64处理相比,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率分别增加81.82%和10.90%,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分别增加101.71%和93.34%。此外,Z80施肥量与Z100和Z60施肥量下同一基追比处理相比,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25%~54.35%和42.49%~81.50%;同一施肥量下,Z80F46处理与Z80F82和Z80F64处理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5.35%和9.25%。综上,推荐适宜陕北地区高粱种植的滴灌施肥方案为标准施肥量条件下减量20%,基肥∶拔节肥∶开花肥调整为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施肥量 基追比 干物质积累 产量 补充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肥作物周年搭配种植下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与土壤质量指数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钦 姚单君 +5 位作者 廖恒 况胜剑 梁燕菲 曹卫东 朱青 秦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目的】绿肥作物种类多,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我们从土壤微生物代谢与养分限制的角度探讨周年覆盖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周年覆盖绿肥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为果园、休耕地、撂荒地等空间... 【目的】绿肥作物种类多,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我们从土壤微生物代谢与养分限制的角度探讨周年覆盖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周年覆盖绿肥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为果园、休耕地、撂荒地等空间闲置性土地的绿肥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3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进行,设置4个冬季和夏季绿肥组合处理:二月兰-小葵子(O-G)、二月兰-饭豆(O-P)、箭筈豌豆-小葵子(V-G)、箭筈豌豆-饭豆(V-P)。在第3年冬季绿肥盛花期采集0—20 cm耕层土样,测定土壤胞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含量,以及土壤pH及全量氮磷含量,计算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并分析各土壤因子对土壤质量指数的贡献。【结果】不同绿肥作物轮作模式下土壤的pH、全氮(TN)、MBN、MBP、β-葡萄糖苷酶(BG)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差异显著。基于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所有处理受土壤微生物碳限制和磷限制,碳限制差异不显著,以O-G处理土壤的磷限制最低,较V-P处理低2%(P<0.05)。土壤pH、有效磷(AP)、可溶性有机碳(DOC)是驱动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限制变化的关键因子,pH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有显著负效应,土壤全量碳、氮、磷含量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有显著正效应,对微生物碳限制有显著负效应。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微生物碳利用效率有显著正效应,主要受ACP活性调控。【结论】不同冬季与夏季绿肥作物组合覆盖的土壤,其pH值、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冬季绿肥对土壤微生物磷限制、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冬季绿肥与夏季绿肥的交互效应对土壤质量指数具有显著影响。箭筈豌豆-小葵子(V-G)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代谢受磷限制较小,且土壤微生物碳利用率和土壤质量指数最高,最利于调节微生物代谢,维持生态功能,提高土壤质量指数,可优选为土壤快速培肥的绿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夏季绿肥组合 土壤胞外酶活性计量比 养分限制 微生物碳利用率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不同磷肥基施滴施对北疆土壤磷素供应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胡杰 李忠婷 +3 位作者 陈钰秦 彭懿 冯固 盛建东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7-113,共7页
磷素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短是限制磷肥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探讨不同磷肥滴施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和磷素有效性的影响,2018—2022年在石河子市144团连续开展了5 a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磷肥(CK)、基施重过磷酸钙(TSP-B)、基施磷酸一... 磷素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短是限制磷肥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探讨不同磷肥滴施对土壤磷素空间分布和磷素有效性的影响,2018—2022年在石河子市144团连续开展了5 a的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磷肥(CK)、基施重过磷酸钙(TSP-B)、基施磷酸一铵(MAP-B)、基施聚磷酸铵(APP-B)、磷酸一铵20%基施+80%滴施(MAP-D)和聚磷酸铵20%基施+80%滴施(APP-D)共6个处理。施磷(P)处理的磷肥用量为43.7 kg/hm^(2)。连续5 a监测了土壤有效磷含量、调查了棉花干物质量和产量、测定了棉花地上部吸磷量,分析了磷肥基施和滴施对土壤磷素供应状况、作物产量及磷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MAP-D和APP-D处理显著提高了0~5 cm土层有效磷含量(P<0.05)。相较于磷肥基施,APP-D比APP-B处理有效磷提高104%,MAP-D比MAP-B有效磷提高110%;0~20 cm土层,APP-D和MAP-D处理的平均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基施处理;2)与基施相比,滴施磷肥能显著提高棉花的磷肥利用效率。APP-D处理棉花的磷肥利用率最高,达到52.76%;APP-D处理的棉花地上部吸磷量高于APP-B和MAP-D;3)2022年棉花的吐絮期,聚磷酸铵滴施处理棉花生物量高于其余各处理;2018—2022年,磷酸一铵滴施处理的棉花产量均高于不施磷肥和基施重过磷酸钙处理;2018年和2022年,滴施MAP的产量高于基施MAP处理。长期滴施磷肥能显著提升耕层土壤有效磷,表层土层有效磷提升幅度最大;同种磷肥滴施的肥料利用率均高于基施。研究可为提高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磷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棉花 土壤 有效磷 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