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场形态:苏区文艺的大众化与规范性
1
作者 宋剑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苏区文艺的表现特征,就是大众化与规范性。它虽然是以工农大众为创作主体和受众群体,但却不同于巴黎街头那种无序化的市民狂欢,而是始终都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是有组织和规范化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以广场为空间舞台的苏区文艺,其... 苏区文艺的表现特征,就是大众化与规范性。它虽然是以工农大众为创作主体和受众群体,但却不同于巴黎街头那种无序化的市民狂欢,而是始终都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是有组织和规范化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以广场为空间舞台的苏区文艺,其大众化与规范性的表现形态,充分体现了革命文艺自由与限度的辩证统一:大众化可以确保工农大众的主体参与性,规范性则可以确保苏区文艺的正确导向性。正是由于大众化与规范性的双重作用,苏区文艺才会狂而不乱、欢而有序,并通过寓教于乐的思想启蒙,唤醒了千百万工农大众的革命意识,使他们完成了从农民到战士的身份转换,最终成为土地革命战争的绝对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形态 苏区文艺 大众化 规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2
作者 李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1,共8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通过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编译出版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辩证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文学纳入革命实践,不仅纠正了以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中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而且深度参与延安文艺生产、传播、接受、批评等各个环节,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形态。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对于厘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传播与发展 中国形态 文艺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花树”造型的艺术演变
3
作者 贺荣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花树”造型在敦煌艺术中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态特征,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表现。通过运用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分析,研究追溯了自北魏至元代期间“花树”造型的艺术演变,深入剖析了其在佛教艺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及... 本文旨在探讨“花树”造型在敦煌艺术中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态特征,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表现。通过运用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分析,研究追溯了自北魏至元代期间“花树”造型的艺术演变,深入剖析了其在佛教艺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及民族特色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花树”造型的具体案例研究,揭示了这一艺术元素如何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宗教与文化的交融。研究发现,敦煌早期“花树”造型受到中原传统绘画与佛教艺术影响,表现出简洁且富有装饰象征意义的特点;至唐朝时期,造型逐渐趋向多样化,融入了更多绘画技法与观念;敦煌晚期则展现出更为精致与装饰化的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花树”造型这一系列演变过程的梳理,丰富了对敦煌艺术形态特征的理解,也为研究浩瀚的敦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演变 文化交融 艺术形态 民族特色 演变特征 佛教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传统民居室内空间的装饰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以南京甘熙故居为例
4
作者 计宏程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103,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江南传统民居室内空间的装饰特征与文化内涵,揭示其“功能—礼制—美学”的共生逻辑。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与比较分析法,发现甘熙故居以合院为单元,主轴线“友恭堂”承担祭祀待客功能,次轴线以路径迂回与规制缩减体现... 研究旨在探讨江南传统民居室内空间的装饰特征与文化内涵,揭示其“功能—礼制—美学”的共生逻辑。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与比较分析法,发现甘熙故居以合院为单元,主轴线“友恭堂”承担祭祀待客功能,次轴线以路径迂回与规制缩减体现等级差异;装饰系统通过槅扇雕饰、砖石纹样转译文化内核;南北宅院对比显示,北方四合院以严整布局强化礼制,江南宅第则借园林平衡人伦与自然。研究表明,甘熙故居的空间伦理、防灾智慧与文化编码为当代建筑传承提供启示,需以生态适应、功能弹性与文化转译创新应用传统智慧,而非形式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传统民居 甘熙故居 室内装饰艺术 纹样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使命与时代叙事:1949~1965年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民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爱红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伴随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展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人民性”文艺精神,在传统工艺美术中逐步落实:以“人民”身份登上政治舞台的手工艺人,成为工艺美术“人民性”的阐释主体;深入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伴随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展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人民性”文艺精神,在传统工艺美术中逐步落实:以“人民”身份登上政治舞台的手工艺人,成为工艺美术“人民性”的阐释主体;深入理解、深刻表现人民新生活,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为人民”,成为工艺美术创作的社会使命;以“人民性”重建“民族性”,在“人民文化”中得以重构的“民族形式”,成为工艺美术叙事的时代元素。在“为人民”的社会需求中,作为“人民”的手工艺人,在实践中诠释了工艺美术的“人民性”,履行了工艺美术服务人民日常生活、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塑造新时代人民形象的时代使命,也形成了融传统技艺、时代内容和民族意象于一体的新民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美术 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性” “为人民” 民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的力量:解读档案展览设计中技术与内容的融合之道 被引量:5
6
作者 杜文飞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本文从中心思想、新技术应用与内容的融合三个角度,探讨了档案展览设计的发展趋势。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对当前存在的偏见进行检视,阐述了技术与内容相辅相成、双轮驱动、共同推动档案展览设计成功的观点;提出了将... 本文从中心思想、新技术应用与内容的融合三个角度,探讨了档案展览设计的发展趋势。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对当前存在的偏见进行检视,阐述了技术与内容相辅相成、双轮驱动、共同推动档案展览设计成功的观点;提出了将技术和内容以及背后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视为档案展览设计的“双核”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展览 环境艺术 技术应用 内容呈现 创新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奥陶纪马家沟期边界断层的新认识及其对成钾凹陷的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桂宝玲 张永生 +6 位作者 邢恩袁 彭渊 陈天宇 毛亚辉 张文君 赵海彤 蒋苏扬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90,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盐盆奥陶系马家沟组具备良好的成钾潜力,然而,当前仅勘探到薄钾石盐矿层和厚层钾石盐矿化段,大规模钾盐矿尚未发现。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构造特征,认为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西部马五6亚段沉积期存在活动...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盐盆奥陶系马家沟组具备良好的成钾潜力,然而,当前仅勘探到薄钾石盐矿层和厚层钾石盐矿化段,大规模钾盐矿尚未发现。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构造特征,认为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西部马五6亚段沉积期存在活动边界正断层。在该断层作用下,形成东断西超的活动同沉积凹陷,富钾卤水大量汇聚于此。在持续干旱的强蒸发环境下,卤水持续浓缩,成钾窗口出现,钾石盐大规模析出,进而形成整装海相优质固体钾石盐矿床。侏罗纪末期,挤压应力导致成钾凹陷抬升,形成古凹今隆的格局,钾盐层抬升至较浅部位,有利于水溶法经济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晋西挠褶带 奥陶系马家沟组 海相钾盐 构造成钾 古凹今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赫尔巴特和杜威:本纳普通科学教学论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正梅 苏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8,共16页
如何连接并超越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知识传统和杜威教育性经验的问题探究传统,来重塑德国普通教学论,本纳在其最新的科学教学论中予以了回应。多元的知识形式之间具有一种非等级性的关系,这些多元的知识形式都有其自身独特且关键的方法... 如何连接并超越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知识传统和杜威教育性经验的问题探究传统,来重塑德国普通教学论,本纳在其最新的科学教学论中予以了回应。多元的知识形式之间具有一种非等级性的关系,这些多元的知识形式都有其自身独特且关键的方法论;方法处于主体—方法—客体的核心位置;教学过程必须涉及提问、指示、回答三个元素;教学过程通过教育行动敦促学生产生教化行动,并迈向方法能力的掌握和运用(即达到自我活动),也就是说,教学涉及三种因果性:教育因果性、教化因果性和方法因果性;把方法因果性作为教育实践的终点,从而把高阶能力培养内化到教育学理论本身。本纳的科学教学论及其经典性的普通教育学原创性地提出了知识形式的非等级性和分化的实践领域的非等级性,从而捍卫了教育和教学的自身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形式 非等级性 三种因果性 科学教学论 普通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主题与形式表达研究
9
作者 宋学智 王云鹤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8,共6页
全国美展作为中国美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展览之一,不仅展示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也反映了新时代主流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向。综合材料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也在全国美展中确立起独特的学术... 全国美展作为中国美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展览之一,不仅展示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也反映了新时代主流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向。综合材料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也在全国美展中确立起独特的学术地位。综合材料绘画是承接历史与现代美术观念,顺应时代的产物。在全国美展中,综合材料绘画作品的主题表现呈现出宽广、多元的面貌,在形式表达上,通过材料语言的多样探索,展现出中国美术原创力的生机。同时,作品普遍表现出东方美学身份的自觉追寻和关照,体现出追求创新的时代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美展 综合材料绘画 主题 形式 材料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建筑空间形态中“超平”理念的表现特征与实践指向
10
作者 陈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5,共7页
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多元文化并存,建筑思潮也趋于多样发展。“超平”理念的提出,对当代建筑尤其是日本的建筑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超平”是将二维的美学思想转变为三维空间的建筑哲学,是当代日本建筑对民族性和现代性关系的积极探... 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多元文化并存,建筑思潮也趋于多样发展。“超平”理念的提出,对当代建筑尤其是日本的建筑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超平”是将二维的美学思想转变为三维空间的建筑哲学,是当代日本建筑对民族性和现代性关系的积极探索,其“无深度、无中心、非立体”的特性助推了建筑的空间拓展。论文试图从空间表现特性来分析当代“超平”理念影响下的建筑活动,指出该类建筑呈现为外部形体弱化、内部组织均质、边界消隐、表皮突出、空间渗透等多方面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建筑的设计活动应从空间的视觉思维、三维构成等方面着手,实现“超平”理念在当代建筑中更为广泛的探索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日本建筑 “超平”艺术 空间形式 建筑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誉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9,共5页
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兴起于晚明,在清代发展至极盛。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在形式上主要分为文字类、图案类以及文字图案结合类,各具特色,并具有突出的审美特色和民俗特点。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明清“寿字纹”陶... 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兴起于晚明,在清代发展至极盛。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在形式上主要分为文字类、图案类以及文字图案结合类,各具特色,并具有突出的审美特色和民俗特点。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的历史文化演变、形式类别、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探寻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对中国艺术文化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俗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字纹 陶瓷艺术 明清时期 艺术形式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法国绘画的艺术观者问题:弗雷德与克洛之争
12
作者 周计武 王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154,160,共12页
艺术观者问题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传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其现代版本一直可以追溯到18世纪狄德罗时代的法国学院沙龙展。迈克尔·弗雷德和托马斯·克洛分别从形式美学和艺术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探索绘画与观者的关系,并就此问题产生... 艺术观者问题是西方艺术史学史传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其现代版本一直可以追溯到18世纪狄德罗时代的法国学院沙龙展。迈克尔·弗雷德和托马斯·克洛分别从形式美学和艺术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探索绘画与观者的关系,并就此问题产生了争鸣。在他们争鸣的背后,隐含了观者和公众在内涵与特征上的差异。这两个概念在运用策略上的相近之处揭示了它们服务于现代艺术史叙事的共同目的,标识了观者问题的新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者 公众 法国绘画 形式美学 艺术社会学 迈克尔·弗雷德 托马 斯·克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钾盐地质资源现状与找钾方向初步分析 被引量:111
13
作者 郑绵平 齐文 张永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39-1246,共8页
分析了中国钾资源供需形势、有利成盐找钾时代、主要的有利成钾盆地等,回顾了中国找钾工作的历史,指出中国西部仍有找钾前景,尤其是中、上侏罗统—白垩系和新生界,其次是上震旦统—寒武系、石炭系、奥陶系和三叠系,同时,还应继续开展现... 分析了中国钾资源供需形势、有利成盐找钾时代、主要的有利成钾盆地等,回顾了中国找钾工作的历史,指出中国西部仍有找钾前景,尤其是中、上侏罗统—白垩系和新生界,其次是上震旦统—寒武系、石炭系、奥陶系和三叠系,同时,还应继续开展现代盐湖和地下卤水找钾和综合评价,主要找钾地区为塔里木盆地、滇西—羌塘盆地、柴达木盆地和上扬子盆地。鉴于中国特定的成盐构造地质条件和钾盐成矿、保存特点,以及国外预测找钾的经验,在中国找钾要有做长期深入勘查研究的思想准备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议对找钾工作加大投入,加强找钾预测的地质基础研究,建立专业队伍和落实油钾兼探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 资源现状 成盐时代 找钾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9
14
作者 何穗 胡典顺 李书刚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0,共4页
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标志,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学好数学是自身发展以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表明,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的现状是:价值认识不明;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方式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教学内容不适.... 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标志,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学好数学是自身发展以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表明,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的现状是:价值认识不明;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方式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教学内容不适.未来文科数学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数学兴趣;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法;加强内容改革,改进考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科 数学教学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98
15
作者 郑丹 王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组织平台,近两年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规模偏小、资本"集中化"、负责人"干部化"、治理结构"形...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组织平台,近两年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规模偏小、资本"集中化"、负责人"干部化"、治理结构"形式化"、经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形成政策合力、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重点培育营销能力、探索多种资金融通渠道、加强合作社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组织形式 现状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艺术与平面海报设计融合的魅力 被引量:20
16
作者 程亚鹏 曾洁 李湘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89-92,共4页
以现代海报设计中的水墨情结为启示,通过对水墨艺术特性与海报设计表现的比较,分析了水墨艺术独特的视觉价值,并结合典型的海报设计案例,从合理运用水墨艺术、对水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和具有国际化的设计意识等方面,解析了水墨艺术与海... 以现代海报设计中的水墨情结为启示,通过对水墨艺术特性与海报设计表现的比较,分析了水墨艺术独特的视觉价值,并结合典型的海报设计案例,从合理运用水墨艺术、对水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和具有国际化的设计意识等方面,解析了水墨艺术与海报设计的关联性,以期对海报设计的发展从设计理念与表现形式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艺术 海报设计 表现形式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的回眸与展望 被引量:50
17
作者 邱丕相 王震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0,共6页
从社会学的角度回顾中国武术发展的历程,归纳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武术的社会存在方式。通过对当今竞技武术存在普及性不够、客观性欠缺和精彩性不足的问题剖析,展望了未来武术作用在体育竞技、健身运动、文化遗产和艺术形式中的存在... 从社会学的角度回顾中国武术发展的历程,归纳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武术的社会存在方式。通过对当今竞技武术存在普及性不够、客观性欠缺和精彩性不足的问题剖析,展望了未来武术作用在体育竞技、健身运动、文化遗产和艺术形式中的存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武术 未来武术 存在方式 反思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产品形态的审美传承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瞩 吉晓民 +1 位作者 史丽 刘刚田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57,共4页
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意义,提出了产品形态作为产品文化和身份的精神象征,要基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民族文化精神、工艺美术品格和民族元素、设计伦理、设计品位等进行审美传承,对现代产品形态的审美评价有一定... 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意义,提出了产品形态作为产品文化和身份的精神象征,要基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之民族文化精神、工艺美术品格和民族元素、设计伦理、设计品位等进行审美传承,对现代产品形态的审美评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产品形态 审美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汉服饰艺术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犁 高卫东 +1 位作者 梁惠娥 崔荣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高山汉是汉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其服饰也独具特色。经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高山汉服饰的研究可以发现,高山汉服装沿袭了汉族传统"上衣下裳"的形制和平面造型的艺术结构;配饰不仅保留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吸收了... 高山汉是汉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其服饰也独具特色。经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高山汉服饰的研究可以发现,高山汉服装沿袭了汉族传统"上衣下裳"的形制和平面造型的艺术结构;配饰不仅保留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吸收了周围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服饰纹样以花朵纹为主,同时结合宗教、鸟兽、梯田、文字等多种纹样;服装色彩方面以蓝色和黑色为主,装饰色彩主要为红色。分析结果表明,高山汉服饰的整体风格除保留了汉族传统的造型艺术外,既加入了本族群的创新又吸收了周围少数民族服饰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区别于汉族主体地区的服饰风格,展现出高山汉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汉 服装 艺术形态 纹样 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分制视域艺术类课程考核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昊 胡果 李璇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154,共4页
为解决艺术类课程学分制下课程考核出现的认知和做法上的偏差,导致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围绕从艺术类课程学分制实施情况调查,对学分制及其课程考核教育原理进行剖析,分析了学分认定和艺术类课程考核实施中的改革误区,从引入管理... 为解决艺术类课程学分制下课程考核出现的认知和做法上的偏差,导致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问题。围绕从艺术类课程学分制实施情况调查,对学分制及其课程考核教育原理进行剖析,分析了学分认定和艺术类课程考核实施中的改革误区,从引入管理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和课程考核改革等措施的角度探讨了针对这类课程有效实施学分制的策略,探索了实现学分制改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艺术设计 课程考核 形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