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prefrontal cortex-nucleus accumbens glutamatergic projection in heroin reward and motivation
1
作者 ZHU Hua-qiang LAI Miao-jun +5 位作者 XU Wen-jin ZHUANG Ding-ding FU Dan HONG Qing-xiao LIU Hui-fen ZHOU Wen-hua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5-726,共2页
OBJECTIVE Glutamatergic projections from prefrontal cortex(PFc) to nucleus accumbens(NAc) regulate the dopamine(DA) release in NAc.However,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is circuit is effective for the reward and motivatio... OBJECTIVE Glutamatergic projections from prefrontal cortex(PFc) to nucleus accumbens(NAc) regulate the dopamine(DA) release in NAc.However,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is circuit is effective for the reward and motivation of heroin addiction.Our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2/3(mGluR2/3) and the projections from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 to the NAc shell on the reward and motivation of heroin-addicted rats.METHODS First,rats were trained to selfadministration for 14 d.On the 15 thday,parts of rats were injected with mGluR 2/3 agonist LY379268(0.1,0.3 and 1.0 mg·kg-1,ip) systematically and another parts of rats were bilaterally microinjected with LY379268(0.3 and 1.0 g·L^(-1))at the volume of 0.5 μL into the 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NAc core or NAc shell,respectively.All rats were followed by heroin self-administration testing under fixed ratio 1(FR1) schedule or progressed ratio(PR) schedul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LY379268 on the heroin reward or motivation.Second,rats were injected chemogenetic glutamatergic virus(pAAV-CaMKIIa-hM3 D(Gq)-mCherry or pAOV-CaMKIIa-hM4 D(Gi)-mCherry-3 Flag) or negative control virus in vmPFc,and trained to heroin self-administration for 14 d.On the 15 thday,rats were bilateral y microinjected with clozapine-N-oxide(CNO,1 mmol·L^(-1),0.5 μL) into NAc shell and tested the effect on the heroin reward or motivation.Finally,rats were injected optogenetical glutamatergic virus(AAV2/9-CaM KⅡ-hChR2-EYFP) or negative control virus in vmPFc,implanted 16 channel photoelectrode in ipsilateral NAc shell,and trained to heroin selfadministration for 14 d.On the 15 thday,rats were tested heroin reward under FR1 procedure with blue light stimulation in the wavelength of470 nm,frequency of 25 HZ and power of 5 mW.Each stimulation lasting for 1 h and interval for1 h.The spike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stimulation in NAc Shel neural nerve was recorded.RESULTS LY379268 cloud dose-dependent attenuated the heroin reward or motivation and the local effective site was mainly in the NAc shell.Chemogenetic results showed activation or inactivation the projection from vmPFc to NAc shell enhanced or attenuated the heroin reward and motivation,respectively.Optogenetical stimulation the same projection also enhanced the heroin reward,and a tonic neuronal firing at the nerve of NAc shell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light stimulation session.CONCLUSION mGluR2/3 activation in the NAc shell is involved in the inhibition of heroin reward and motivation.Activation the projection from PFc to NAc shell can enhance the effects on heroin reward and mo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OIN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nucleus ACCUMBENS METABOTROPIC glutamatereceptor 2/3 REWARD MOTI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方位影响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脑认知特征——来自行为和fNIRS的证据
2
作者 王龙 赵明生 刘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 目的:探讨不同空间方位条件下定向运动员地图表征的行为表现及脑认知特征。方法:以32名定向运动员为被试,采用组内设计,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进行不同空间方位(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任务测试,同步采集行为学数据和前额叶皮层氧合血红蛋白(HbO_(2))浓度。结果:1)相较于正常方位,旋转方位地图表征的任务绩效显著降低,表现为正确率下降,反应时升高。2)随着空间方位的旋转,HbO_(2)浓度升高,具体差异脑区为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且背外侧前额叶的HbO_(2)浓度与正确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空间方位制约着定向运动员的地图表征能力,旋转方位地图表征需要动用更多的脑功能活动完成信息处理任务,表现出更多的认知资源消耗,背外侧前额叶和腹外侧前额叶脑区在旋转方位的地图表征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运动 地图表征 空间方位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前额叶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小鼠脑卒中后抑郁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赵丹 史博 +1 位作者 魏志玄 崔群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2-679,共8页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小鼠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SD组、PSD+低剂量水蛭素组、PSD+中剂量水蛭素组和PSD+高剂量水蛭素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小鼠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SD组、PSD+低剂量水蛭素组、PSD+中剂量水蛭素组和PSD+高剂量水蛭素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小鼠脑卒中模型,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CUMS)结合孤养法建立小鼠抑郁模型,PSD+低剂量水蛭素组、PSD+中剂量水蛭素组和PSD+高剂量水蛭素组小鼠在建立抑郁模型的同时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0、20及40 U·kg-1水蛭素干预,对照组和PSD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CUMS刺激第0、7、14和21天时各组小鼠体质量,计算各组小鼠LONGA神经功能评分,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脑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生化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脑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小鼠mPFC脑区组织中活性氧(ROS)阳性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mPFC脑区组织中核氧化还原蛋白(NX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UMS刺激第0、7、14和21天PSD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PSD组比较,CUMS刺激第14和21天PSD+低剂量水蛭素组、PSD+中剂量水蛭素组及PSD+高剂量水蛭素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与对照组比较,PSD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明显降低(P<0.01),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与PSD组比较,PSD+低剂量水蛭素组、 PSD+中剂量水蛭素组和PSD+高剂量水蛭素组小鼠糖水偏好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HE染色,对照组小鼠mPFC脑区组织细胞形态正常,结构清晰,大小分布均匀;PSD组和PSD+低剂量水蛭素组小鼠mPFC脑区组织细胞明显减少,并出现严重空泡样变性,核仁固缩;PSD+中剂量水蛭素组和PSD+高剂量水蛭素组小鼠mPFC脑区组织细胞较PSD组明显增多,空泡样变性和核仁固缩明显改善。生化试剂盒和DCFH-DA荧光探针法,与对照组比较,PSD组小鼠mPFC脑区组织中GSH水平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和ROS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PSD组比较,PSD+低剂量水蛭素组、PSD+中剂量水蛭素组和PSD+高剂量水蛭素组小鼠mPFC脑区组织中GSH水平及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和ROS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PSD组小鼠mPFC脑区组织中NX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PSD组比较,PSD+低剂量水蛭素组、PSD+中剂量水蛭素组和PSD+高剂量水蛭素组小鼠mPFC脑区组织中NX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水蛭素可促进PSD小鼠mPFC脑区组织氧化还原平衡,修复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P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脑卒中 抑郁 内侧前额叶皮质 核氧化还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 Rg3激活线粒体功能改善慢性疼痛的机制
4
作者 张培根 朱海丽 高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筛选并分析慢性神经性疼痛数据中前额叶皮层内差异性表达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给药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人参...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g3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筛选并分析慢性神经性疼痛数据中前额叶皮层内差异性表达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给药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3给药;记录小鼠痛觉行为变化;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PFC脑组织神经和线粒体损伤情况;分子对接探究人参皂苷Rg3的作用靶点;Mito-Tracker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TP试剂盒分析ATP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表现为痛觉过敏和运动能力受损;PFC内神经及线粒体损伤(P<0.05)。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3给药可增加小鼠机械痛阈值、热缩足潜伏期和转棒停留时间;同时降低PFC内炎性细胞、尼氏小体及Dnm1l阳性细胞数,下调c-Fos、IL-1β和Dnm1l蛋白表达水平(P<0.05)。分子对接显示人参皂苷Rg3可结合Dnm1l。在细胞水平,人参皂苷Rg3给药可升高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通过调控降低PFC内炎症因子和线粒相关蛋白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缓解CCI小鼠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慢性神经性疼痛 线粒体 前额叶皮层 CCI p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连接核对NREM睡眠期内侧前额叶皮层纺锤波的影响
5
作者 张磊 陆敏敏 +2 位作者 张小龙 何超 肖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8-306,共9页
目的探索丘脑连接核(thalamic nucleus reuniens,RE)在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期间对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纺锤波以及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3只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8~12周龄,体... 目的探索丘脑连接核(thalamic nucleus reuniens,RE)在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期间对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纺锤波以及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3只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8~12周龄,体质量22~28 g)随机分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6)。采用光遗传抑制技术结合多通道记录技术,在NREM睡眠期间用特异性黄光抑制RE投射到mPFC的神经元末梢20 s,两次光刺激间隔大于5 min。根据神经元的波宽参数和放电频率,鉴定神经元类型和分布情况,并分析抑制后mPFC中纺锤波活动的变化以及中间神经元和锥体神经元的放电变化。结果形态学数据验证了RE发出的神经纤维密集的投射到mPFC,且主要分布在深层。与光刺激前相比,实验组小鼠在光刺激期间mPFC的纺锤波活动受到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纺锤波的发生频率降低、中心频率降低以及峰-峰值降低(P<0.05),对纺锤波时长、循环个数、对称性及能量值均无影响,同时,在对照组小鼠中的纺锤波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小鼠mPFC的中间神经元占比为21.9%,锥体神经元占比为78.1%。光刺激期间实验组中间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明显下降(P<0.05),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没有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小鼠的中间神经元及锥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均不受影响。结论在NREM睡眠期间,RE输入可能通过激活中间神经元,从而参与mPFC的纺锤波网络振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连接核 非快速眼动 内侧前额叶皮层 光遗传抑制 纺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启发的Transformer模型应用及其进展
6
作者 潘雨辰 贾克斌 张铁林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3-1422,共20页
聚焦于生物结构与类脑智能的交叉研究方向,探讨前额叶皮层的结构及其认知功能对人工智能领域Transformer模型的启发.前额叶皮层在认知控制和决策制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介绍前额叶皮层的注意力机制、生物编码、多感觉融合等相关生物... 聚焦于生物结构与类脑智能的交叉研究方向,探讨前额叶皮层的结构及其认知功能对人工智能领域Transformer模型的启发.前额叶皮层在认知控制和决策制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介绍前额叶皮层的注意力机制、生物编码、多感觉融合等相关生物研究进展,然后探讨这些生物机制如何启发新型的类脑Transformer架构,重点提升其在自注意力、位置编码、多模态整合等方面的生物合理性与计算高效性.最后,总结前额叶皮层启发的类脑新模型,在支持多类型神经网络组合、多领域应用、世界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发展与潜力,为生物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之间交叉融合构建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构 类脑智能 前额叶皮层 TRANSFORMER 世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音疗法干预中风后精神障碍潜在的靶向脑区:共情回路
7
作者 丹禹钦 王思童 +7 位作者 侯少贞 许铛瀚 尹萌 张云逸 王菁华 于功昌 李丽 夏伟丽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90-1796,共7页
中风后精神障碍(PSMD)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抑郁、焦虑、痴呆或淡漠等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缺陷,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五音疗法(FEMT),在调节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和改善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 中风后精神障碍(PSMD)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抑郁、焦虑、痴呆或淡漠等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缺陷,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五音疗法(FEMT),在调节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和改善行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并逐渐得到业界认可。FEMT因其易于实施、不良反应少和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正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成为治疗PSMD的重要方案。现有研究表明,PSMD的发生与前扣带皮层(ACC)、前额叶皮层(PFC)和脑岛(INS)等共情相关脑区的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FEMT对PSMD的干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和修复上述脑区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此外,FEMT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患者中表现出更佳的疗效,提示FEMT对PSMD的作用可能与共情相关的“认知-神经-心理”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疗疾 五音 中风后精神障碍 共情回路 靶向脑区 前扣带回 前额叶皮质 脑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抗慢性束缚应激致小鼠脑损伤研究
8
作者 李丹丹 柴露露 +2 位作者 杨垚 姚文倩 林如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6,共13页
心理应激是伴侣动物(如犬、猫)在现代驯养环境中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长期暴露于高压力环境可引发其行为异常、免疫功能抑制及神经退行性病变,严重影响动物福利与生存质量。通过对昆明鼠进行为期28 d的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 心理应激是伴侣动物(如犬、猫)在现代驯养环境中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长期暴露于高压力环境可引发其行为异常、免疫功能抑制及神经退行性病变,严重影响动物福利与生存质量。通过对昆明鼠进行为期28 d的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建立心理应激模型,并外源添加褪黑素(Melatonin,MT)干预,利用行为学、 ELISA、生物化学、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评估MT对CRS所致小鼠脑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结果表明:CRS导致小鼠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并显著上调小鼠血浆及海马体中CORT、 NE、 IL-1β、 IL-6和TNF-α含量(p<0.05),显著下调5-HT、 MT、 DA含量(p<0.05);同时显著上调小鼠血浆中MDA水平,下调CAT、 SOD、 GSH-Px及T-AOC水平(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CRS显著降低小鼠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神经元及NeuN蛋白阳性表达面积占比(p<0.05)。相反,添加MT干预缓解了CRS致小鼠应激反应和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发生,抑制了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同时保护小鼠大脑神经元,表现为显著下调小鼠血浆中CORT、 NE、 IL-1β、 IL-6和TNF-α含量(p<0.05),上调5-HT、 MT、 DA及抗氧化酶CAT、 SOD、 GSH-Px水平(p<0.05),从而抑制MDA的产生,抑制NeuN蛋白阳性表达的降低,缓解小鼠心理应激程度,表明MT对CRS致小鼠脑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心理应激 慢性束缚应激 褪黑素 前额叶皮质 海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田仁霞 杨平 +1 位作者 郭园园 吴瑕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8-610,共13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病因和表现形式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临床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神经调...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病因和表现形式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临床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在ASD治疗领域展现出应用价值。研究发现,低频rTMS能够调节大脑皮层的神经兴奋−抑制平衡,而高频rTMS则可以提高目标脑区的兴奋性。本研究表明,低频rTMS靶向ASD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可以改善重复和刻板行为,而高频rTMS靶向ASD颞顶联合区可以改善社交与互动障碍。未来研究应着重关注以下方面:探索rTMS干预的最佳年龄窗口期,采用严谨的双盲、假刺激对照和随机分组的交叉实验设计,以及整合临床量表评估、行为学测量和靶点脑区的神经生物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估,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颞顶联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mPFC对听皮层神经元听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杨文伟 韩琳琳 +1 位作者 周晓明 孙心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实验在40只成年SD大鼠上进行,使用常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电刺激大鼠内侧额叶前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对听皮层神经元听反应的影响.在122个神经元上观察了电刺激mPFC对听反应的影响.对其中93个神经元作了详细分析发现,... 实验在40只成年SD大鼠上进行,使用常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电刺激大鼠内侧额叶前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对听皮层神经元听反应的影响.在122个神经元上观察了电刺激mPFC对听反应的影响.对其中93个神经元作了详细分析发现,有73个神经元的听反应受到易化(39个,41.9%)或抑制(34个,36.6%).刺激mPFC对听反应的影响存在最佳刺激间隔,大多数神经元(51个,69%)在10~15ms之间.结果提示,大鼠mPFC可对听皮层神经元的听反应调制,这种调制可能是通过多级神经元环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内侧额叶前皮质 听皮层 听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P8小鼠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的获得及其PFC-ERP变化
11
作者 杨艺 姚娟 +4 位作者 李轩 吴广延 吴冰 刘树雷 隋建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P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8,SAM-P8)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trace eyeblink conditioning,TEBC)的获得及其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的变化。方法:实...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P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8,SAM-P8)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trace eyeblink conditioning,TEBC)的获得及其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为SAM-P8组(n=11)与对照小鼠SAM-R1(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resistant/1,SAM-R1)组(n=11);对2组小鼠进行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与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配对的经典TEBC训练,其中CS为250 ms、3 k Hz、85 d B的纯音,US为强度为3 Psi、持续时间100 ms的束状氧气对动物角膜进行给气。观察2组动物的经典TEBC的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的习得及其PFC-ERP的变化。结果:行为学结果方面,SAM-P8可以获得有限的经典TEBC(CS:250ms 85 d B的纯音),SAM-R1的条件反应发生率(incidence rate of conditioned response,CR%)明显高于SAM-P8(P<0.05)。PFCERP结果方面:在CR期,无论是峰峰幅度和峰潜伏期未见SAM-P8与SAM-R1 2组间有明显差别,且2组组内训练各期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CR前期,SAM-P8的PFC-ERP的峰峰幅度显著低于SAM-R1(P<0.01),SAM-R1行为习得中期PFC-ERP的峰峰幅度明显高于其行为习得早期(P<0.05),但SAM-P8未见此显著变化。结论:SAM-P8小鼠对经典TEBC的学习能力有损伤但并不完全;在TEBC建立过程中,SAM-P8小鼠其前额叶的参与程度低于SAM-R1小鼠,PFC可能更多参与TEBC的中期获得过程,但这一时间特征对于SAM-P8似乎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化P8小鼠 痕迹性眨眼条件反射 前额叶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化疗对小鼠行为及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影响
12
作者 岳亮 李坤 +1 位作者 庞金卫 熊源长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化疗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与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构建奥沙利铂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沙利铂组...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化疗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与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构建奥沙利铂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沙利铂组,每组13只小鼠。在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小鼠进行行为学实验,以评估其抑郁样行为,具体通过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悬尾实验来完成,另外3只小鼠进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实验。在行为学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取4只小鼠,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mPFC中OPCs的密度和增殖情况。将来自SD大鼠的体外培养OPCs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和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组(0.25、0.5、1、2μmol/L),每组4孔,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体外大鼠OPCs的增殖情况。结果奥沙利铂组小鼠的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较对照组延长,蔗糖偏好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悬尾实验中不动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2天时,奥沙利铂组小鼠mPFC区内每平方毫米的OPCs数量及OPCs占总细胞数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第9天时,奥沙利铂组小鼠mPFC区OPCs每平方毫米的数量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奥沙利铂组小鼠mPFC区域中Brdu+OPCs占OPCs的比例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体外实验显示,各浓度奥沙利铂Brdu+OPCs占OPCs的比例及Ki67+OPCs占OPCs的比例较对照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沙利铂化疗可诱导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降低了小鼠mPFC中OPCs的密度,并抑制了其增殖,OPCs增殖受损与奥沙利铂化疗导致的抑郁样行为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抑郁 内侧前额叶皮层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青春期香烟暴露通过前额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影响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文娟 陈彦锋 +2 位作者 段子朋 孙缦利 陈旭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4-2261,共8页
目的:探讨小鼠青春期香烟暴露对前额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其对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72只,每只体重(11.0±1.5) g。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香烟暴露组,每组各36只。香烟暴露组每日被动吸烟6支,持... 目的:探讨小鼠青春期香烟暴露对前额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其对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72只,每只体重(11.0±1.5) g。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香烟暴露组,每组各36只。香烟暴露组每日被动吸烟6支,持续10周。分别在对照组与香烟暴露组小鼠4周龄(少年期)、8周龄(青年期)、12周龄(成年期)三个时点,每组各取6只检测其神经行为学与病理学变化。具体如下:通过跳台测试、三箱交互实验、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认知行为学功能变化;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的形态、突触数量以及小胶质细胞周围炎性因子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 ASC)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SYP)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 PSD-95)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实验检测前额叶皮质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6的蛋白表达。结果:(1)与同龄对照组相比,8周、12周龄香烟暴露小鼠跳台潜伏期显著缩短、跳台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1),社交识别时间以及对新事物探索时间延长(P<0.05)。(2)免疫荧光实验表明,8周龄、12周龄香烟暴露组小鼠前额叶皮质SYP阳性斑点减少,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呈现激活状态;小胶质细胞周围ASC阳性斑点增多。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明8周龄、12周龄香烟暴露组小鼠大脑皮质突触素蛋白SYP、PSD-95表达降低(P<0.05)。(3) ELISA实验表明8周龄、12周龄香烟暴露组小鼠前额叶皮质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增高(P<0.05)。结论:小鼠青春期香烟暴露可能会通过激活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导致炎症因子分泌增多,影响小胶质细胞功能并造成突触损伤,进而影响小鼠成年后的学习记忆功能及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暴露 前额叶皮质 小胶质细胞 认知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鑫 黄运健 +3 位作者 倪兵 卢光 朱宏伟 杜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究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raniofaci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C-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C-PHN病... 目的:探究双靶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raniofacial postherpetic neuralgia,C-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4年2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C-PHN病人4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方式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和前额叶背外侧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双靶点t DCS交替刺激,对照组采用假刺激,两组均刺激10天。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刺激前后的变化值,评价两组病人疼痛、抑郁和睡眠的改善情况,分析影响疼痛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从第6次刺激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情况开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10次刺激后即刻和刺激后1个月,治疗组VAS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病程≤2个月是影响病人疗效的保护因素(OR=30.881,P=0.047)。结论:M1和DLPFC双靶点tDCS是治疗C-PHN的有效方法,病程≤2个月者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经颅直流电刺激 运动皮质 前额叶背外侧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的NLRP3表达增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吉鑫 邢文龙 +3 位作者 姜俊秀 李斌 张子维 张桂青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7,共9页
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PTSD组。PTSD组采用条件性足部电击(CF)和单次-持续应激(SPS)来制备PTSD动物模型。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 目的:探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PTSD组。PTSD组采用条件性足部电击(CF)和单次-持续应激(SPS)来制备PTSD动物模型。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来检测小鼠模型焦虑和抑郁反应。通过避暗实验系统建立记忆和记忆能力测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的形态学变化,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SD小鼠组的体质量下降,出现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TSD小鼠海马CA1区和前额叶皮质出现组织损伤。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TSD刺激3 d后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的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P<0.05)。结论:PTSD模型小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NLRP3炎症小体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NLRP3 认知障碍 海马 前额叶皮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言语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鸣岐 史振春 苏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多数会出现言语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在治疗PD患者言语障碍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结果提示,将rTMS作用...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多数会出现言语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在治疗PD患者言语障碍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结果提示,将rTMS作用于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1)的口面部区域和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STG)可能会有效地改善PD患者的言语功能,现有研究未见报道有由rTMS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rTMS治疗PD患者言语障碍的机制可能与rTMS可以调节言语相关大脑皮质(如M1和STG)的兴奋性和功能连接程度有关。总结来说,rTMS在PD言语障碍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研究的数量较少,未来还需要更多大规模和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言语障碍 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质 颞叶 前额叶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健康成年人工作记忆-姿势控制双任务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治宁 周容 +3 位作者 肖燕文 王博文 吕娇娇 刘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究多靶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单靶区tDCS对健康成年人工作记忆-姿势控制双任务表现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刺激方案的调控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招募上海体育大学19例健康成年人,随机接受多靶区tDCS、单靶区tDCS和假刺激... 目的探究多靶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单靶区tDCS对健康成年人工作记忆-姿势控制双任务表现的影响,并比较两种刺激方案的调控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招募上海体育大学19例健康成年人,随机接受多靶区tDCS、单靶区tDCS和假刺激,任意两种刺激之间至少间隔1周。其中,多靶区tDCS的目标靶区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LDLPFC)和双侧初级运动皮质(M1);单靶区tDCS仅刺激L-DLPFC。在每种刺激前后,所有受试者进行单任务和双任务条件下的步行和站立平衡测试,双任务中的第二任务为N-back任务。刺激前后观察双任务姿势控制表现、双任务消耗(DTC)和工作记忆表现。结果刺激后,3种刺激间双任务步行的步幅变异性(F=3.792,P=0.029)、步幅变异性_DTC(F=3.412,P=0.040)以及双任务站立平衡的压心摆动速度(Vcop)(F=3.815,P=0.029)有显著性差异。与假刺激相比,多靶区tDCS后,步幅变异性(P=0.047)和Vcop(P=0.015)降低,步幅变异性_DTC有降低趋势(P=0.073);单靶区tDCS后,步幅变异性(P=0.011)、步幅变异性_DTC(P=0.014)和Vcop(P=0.025)均降低。与单靶区tDCS相比,多靶区tDCS后,压心摆动面积的双任务消耗降低(P=0.035)。3种刺激后受试者工作记忆表现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靶区tDCS和单靶区tDCS均可调控健康成年人的工作记忆-姿势控制双任务表现;且与单靶区tDCS相比,多靶区tDCS在调控站立平衡双任务姿势控制效果上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任务 姿势控制 工作记忆 背外侧前额叶 初级运动皮质 经颅直流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区核氧化还原蛋白对卒中后抑郁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18
作者 赵丹 史博 +1 位作者 魏志玄 崔群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6-1613,共8页
目的:探讨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区核氧化还原蛋白(NXN)对小鼠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C57BL/6小鼠,随机选取42只分为NXN过表达腺相关病毒感染组(AAV-NXN-OE组,n=21)和阴性对照腺相关病毒感染组(AAV-NC... 目的:探讨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区核氧化还原蛋白(NXN)对小鼠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C57BL/6小鼠,随机选取42只分为NXN过表达腺相关病毒感染组(AAV-NXN-OE组,n=21)和阴性对照腺相关病毒感染组(AAV-NC组,n=21),剩余小鼠分为假手术组(n=20)和PSD组(n=18),注射NXN过表达腺相关病毒后,将AAV-NXN-OE组和AAV-NC组剩余小鼠分为PSD+AAV-NC组(n=18)和PSD+AAV-NXN-OE组(n=18)。术前3周,采用脑立体定位法向小鼠脑组织mPFC区注射NXN过表达腺相关病毒,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在小鼠脑组织mPFC区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NX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卒中模型,术后1周使用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CUMS)结合孤养法持续干预3周,构建PSD模型小鼠。造模期间监测小鼠体质量变化,造模结束后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各组小鼠抑郁样行为学表现,生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mPFC区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mPFC区中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mPFC区、杏仁核区和海马组织中NX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SD小鼠脑组织mPFC区有大量绿色荧光,表明携带ZsGreen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AAVs病毒在PSD小鼠脑组织mPFC区成功感染并表达。与AAV-NC组比较,AAV-NXN-OE组小鼠脑组织mPFC区中NX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PSD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P<0.05),糖水偏好率明显降低(P<0.05),小鼠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PSD+AAV-NC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明显降低(P<0.05),小鼠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与PSD+AAV-NC组比较,PSD+AAV-NXN-OE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明显升高(P<0.05),小鼠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PSD+AAV-NC组小鼠脑组织mPFC区中MDA和RO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GSH水平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PSD+AAV-NC组比较,PSD+AAV-NXN-OE组小鼠脑组织mPFC区中MDA和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GSH水平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PSD组小鼠脑组织mPFC区中NX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杏仁核区和海马组织中NXN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脑组织mPFC区中NXN过表达可改善PSD小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还原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核氧化还原蛋白 内侧前额叶皮质 氧化还原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跑步运动对APP/PS1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少突胶质细胞的作用
19
作者 熊瑶 周春妮 +9 位作者 蒋林 张钐钐 朱琳 郭一静 周宇宁 黄杜娟 李静 祝佩林 刘梅 唐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7-977,共11页
目的:研究自主跑步运动对APP/PS1双转基因AD(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内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成熟以及髓鞘形成的作用。方法:将10月龄雄性转基因AD模型小鼠随机... 目的:研究自主跑步运动对APP/PS1双转基因AD(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内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成熟以及髓鞘形成的作用。方法:将10月龄雄性转基因A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AD组和AD跑步(AD+RUN)组,另外将同月龄同窝生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WT)组和正常跑步(WT+RUN)组。其中跑步组于跑步笼内给予3个月自主跑步锻炼,AD组和WT组不做处理。跑步锻炼结束后4组小鼠同时给予行为学测试,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Y迷宫检测小鼠工作记忆能力;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记忆功能;利用无偏体视学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精确定量小鼠大脑mPFC内成熟少突胶质细胞(CC1^(+))总数量;同时分析小鼠mPFC内边缘皮层、Ⅱ、Ⅲ、Ⅵ、Ⅵ层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密度;利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小鼠mPFC内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PDGFα^(+)/Olig2^(+))密度、髓鞘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荧光强度。结果:AD+RUN组和WT组在Morris水迷宫、Y迷宫以及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表现优于AD组,AD组mPFC内MBP荧光强度明显低于WT组(P<0.05),而AD+RUN组mPFC内MBP荧光强度明显大于AD组(P<0.001)。AD+RUN组mPFC内CC1^(+)细胞总数较AD组明显增加(P<0.05)。AD+RUN组mPFC内第Ⅲ层和第Ⅴ层CC1^(+)细胞密度较AD组明显增高(P<0.05),AD组mPFC内第Ⅴ层和第Ⅵ层CC1^(+)细胞密度较WT组明显降低(P<0.05)。AD组mPFC内PDGFα^(+)/Olig2^(+)细胞密度明显大于WT组,而AD+RUN组mPFC内PDGFα^(+)/Olig2^(+)细胞密度明显小于AD组(P<0.05)。结论:自主跑步运动能促进AD小鼠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和髓鞘形成,这可能与运动能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自主跑步运动 内侧前额叶皮质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在社交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赣江 王玲 +5 位作者 朱菁楠 王笑 臧禹然 郑晨光 杨佳佳 明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社交行为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极其重要。社交行为障碍已成为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征,对个体的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前额叶皮层作为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参与了社交、情绪、决策等高级功能,其内部神经元、神经胶... 社交行为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极其重要。社交行为障碍已成为多种精神类疾病的典型临床表征,对个体的发展有严重不良影响。前额叶皮层作为调节社交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参与了社交、情绪、决策等高级功能,其内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变化及相互作用对调节社交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前额叶皮层与其他脑区之间的协作也会影响不同的社会行为。本文回顾了前额叶皮层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以及脑区投射与社交行为关系的最新研究,系统综述了前额叶皮层在社交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期为社交障碍的神经机制和有效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皮层 社交行为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