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5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iod of Arnold trans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age scrambling 被引量:2
1
作者 LI Bing XU Jia-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278-282,共5页
With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image information as the background, some more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 of Arnold trans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introducing a integer sequence. Some new resuits ... With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image information as the background, some more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 of Arnold transformation of two-dimension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introducing a integer sequence. Some new resuits are obtained. Two interesting conjectures on the period of Arnold transformation are given. When making digital images scrambling by Arnold transform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period of the transformation for the image. A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a new method for computing the periods at last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IMAGE period dynamic system ARNOLD transformation SCRAMBLinG 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分解和周期增强Informer的太阳辐射短临预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姚蕊 刘小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10,共6页
针对辐射周期趋势及外部影响特征捕获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线性分解和周期增强Informer的地表太阳辐射短临预报方法。首先,改进灰色关联度方法,获取历史辐射与多种外部气象因素关联度,提取16种高相关外部气象特征建立高关联特征集,强化... 针对辐射周期趋势及外部影响特征捕获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线性分解和周期增强Informer的地表太阳辐射短临预报方法。首先,改进灰色关联度方法,获取历史辐射与多种外部气象因素关联度,提取16种高相关外部气象特征建立高关联特征集,强化捕捉辐射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能力;其次,在基于Transformer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引入周期性嵌入层和ReLU激活函数,为模型提供更准确、合理的周期时间特征和辐射变化区间。最后,在Informer后增加平滑序列分解线性层,将Autoformer中的分解方案和FEDformer中的线性层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捕捉时序数据中周期性和季节性成分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IDL方法结合外部气象特征能极好地提高模型短临预报效果,精度高于近年来基于Transformer系列的解决方案;比DLinear均方误差最高减少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inFORMER TRANSFORMER 平滑序列线性分解 周期嵌入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化和自交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康洪灿 李国生 +5 位作者 王锦艳 张义 段浩平 尹正钦 何荣满 钏兴宽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作为试验材料,在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展播种期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并确定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的... 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作为试验材料,在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展播种期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并确定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的影响较大,不同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峰值随着播期的变化呈现出较大差异,参试不育系均存在适宜播期。光敏型粳稻不育系育性转换主要受光长影响,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前提下,推迟播种有利于其育性转换,提高自交结实率,进而提高繁殖产量;温敏型早籼不育系由于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迅速,因此在保证秧龄的条件下,通过早播利用6月初的短时低温可获得基本产量;不同温敏型中籼不育系的生长发育和育性转换差异大,找准最佳播期是实现其高产高效繁殖的关键。通过分析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多年气温变化情况,我们发现该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出现高温的概率较高,不育系繁殖育性敏感期应尽量错开该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亲本繁殖 播期 育性转化敏感期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1
4
作者 施晓燕 王音璠 +1 位作者 张婧 王鹏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725,共14页
绿色低碳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该文采用SS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农业碳排放效率,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表征农地确权程度,以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 绿色低碳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该文采用SS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农业碳排放效率,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颁发率表征农地确权程度,以2006—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析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考察农地流转对农地确权与农业碳排放效率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变系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农地确权能够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特别是对于农业大省来说,农地确权对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强。2)农地确权有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有利于提高农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进而提高农业碳排放效率。3)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受到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程度的调节作用,伴随着农地流转水平的提高,农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也更强。据此建议赋予农民清晰的土地产权,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农地确权在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业低碳转型 农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流与回流:“一五”计划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常明明 胡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重工业为中心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刺激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多向工业建设较为集中的区域流动;二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三是部分...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重工业为中心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刺激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多向工业建设较为集中的区域流动;二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三是部分农村劳动力是有组织的流动;四是进城后有长期居留的倾向。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落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后给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劝止农村劳动力进城,动员自发进城的农村劳动力返乡,使得许多农村劳动力回流农村。但由于城乡、工农差别的存在,城市生活对农村劳动力仍具有吸引力,仍有一些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这些劝止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计划时期 农村劳动力 进城 返乡 盲目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域下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的逻辑转向与革新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共7页
在教育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正迎来向高质量跃升的关键期,数字技术赋能成为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本研究以教育强国战略为政策导向与价值引领,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 在教育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正迎来向高质量跃升的关键期,数字技术赋能成为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本研究以教育强国战略为政策导向与价值引领,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剖析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的困境与逻辑转向,并提出革新路径。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面临深层结构性矛盾,呈现制度保障悬浮化与短效化、数据治理碎片化与低质化、技术应用形式化与割裂化三重困境。据此,构建从行政供给到需求响应的制度逻辑转向,从壁垒阻碍到灵活赋能的数据逻辑转向,从设备堆砌到精准适配的技术逻辑转向;提出启动阶段的共识凝聚与试点破冰、攻坚阶段的体系构建与全面推广、深化阶段的生态环境共生与效能跃升等革新路径,从而实现数字技术与城乡学校体育一体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数字化转型 城乡一体化 学校体育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工匠培育:新机遇、新挑战、新路向
7
作者 朱德全 李雪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2-30,共9页
数字时代对传统乡村工匠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改革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数字化转型能够更为精准地识别乡村产业体系与乡村工匠的技术定位,通过下沉数字技术资源促进手工技艺的积累与创新,进而以活态化传承乡土文化引领手工艺产业转型... 数字时代对传统乡村工匠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改革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数字化转型能够更为精准地识别乡村产业体系与乡村工匠的技术定位,通过下沉数字技术资源促进手工技艺的积累与创新,进而以活态化传承乡土文化引领手工艺产业转型升级。然而,“代际脱嵌”“去技能化”“去地域化”的挑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技术智能升级与乡村工匠技能滞后的结构矛盾、乡村工匠技能的非具身替代与实践场景的失真、传统技艺的失传与乡村产业体系乡土韧性的削弱。为此,高职院校应体现其在教育改革和创新中的突出地位,以数字化理念的树立打造具有高水平数字素养的教师队伍,以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创设富有职业技术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搭建联通时间空间的综合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乡村工匠 高职院校 人才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本时期文献的摘录和附益
8
作者 伏俊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0,共10页
春秋之前的写本文献主要是“官府文献”,其功能是“典藏”,用于国家重要典礼或贵族的“六艺”教育。战国以来,用于士人交流的“非官府文献”开始流行。这类文献在文本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流动性,而摘录和附益是流动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春秋之前的写本文献主要是“官府文献”,其功能是“典藏”,用于国家重要典礼或贵族的“六艺”教育。战国以来,用于士人交流的“非官府文献”开始流行。这类文献在文本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流动性,而摘录和附益是流动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摘录,就是对已有文献选择抄录和改写。附益,则是在原文献前面、后面或中间增加相关内容。写本时期由于使用情境的改变、使用方式和使用目的不同,文本的功能随之变化,从而引起文本形态和文体特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本时期 文本形态 摘录和附益 文体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微弱信号特征的方差曲线周期识别法
9
作者 薛强 田瑞兰 +1 位作者 李海萍 关淮桐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6,199,共7页
针对随机因素和微弱信号初相位影响的问题,构造了强噪声背景下检测谐波微弱信号频率、相位的方差曲线周期识别法。首先,基于随机Melnikov函数和系统关于相位分岔图的周期特性,初步提出周期识别法;其次,论证分岔图和方差曲线具有一致性,... 针对随机因素和微弱信号初相位影响的问题,构造了强噪声背景下检测谐波微弱信号频率、相位的方差曲线周期识别法。首先,基于随机Melnikov函数和系统关于相位分岔图的周期特性,初步提出周期识别法;其次,论证分岔图和方差曲线具有一致性,进一步将周期识别法优化为方差曲线周期识别法;然后,基于频谱泄露最小原则,设计自适应离散傅里叶变换数据处理方法来解决由方差曲线不光滑而引起的结果不准确问题;最后,采用二次检测来解决检测系统中策动力信号与被测信号存在频差而导致动力学转迁的不明显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被测信号初相位影响,可识别淹没在强噪声中的微弱信号,被识别信号的信噪比可低达-74.96 dB。列车轴箱轴承故障实验中获得的方差曲线周期现象清晰,也表明了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故障诊断 信号处理 DUFFinG系统 方差曲线周期法 自适应离散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旅游驱动乡村转型的演化过程及其机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案例研究
10
作者 刘佳 张樱夕 安珂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选择山东省沂南县常山庄村为研究案例,探讨其红色旅游发展驱动乡村转型的过程及机制。常山庄村的转型经历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探索发展期、以乡村精英为主导的快速发展期和内生驱动...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选择山东省沂南县常山庄村为研究案例,探讨其红色旅游发展驱动乡村转型的过程及机制。常山庄村的转型经历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探索发展期、以乡村精英为主导的快速发展期和内生驱动的发展期三个阶段,完成了空间、经济与社会的多重转型,并呈现出“由外及内”的政府主导型外源驱动与以乡村精英为关键行动者的“多主体协作型”内生驱动特征。非人类行动者价值挖掘、关键行动者能动性以及异质行动者的介入,分别构成了红色旅游驱动乡村转型的基础、动力和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转型 行动者网络理论 常山庄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辨率趋势周期解耦交互的交通流预测
11
作者 侯越 王甜甜 +1 位作者 张鑫 尹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2-1372,共11页
针对现实路网交通流时序特性转移、趋势周期特征提取不充分的问题,提出多分辨率趋势周期解耦交互的交通流预测模型.时域解耦模块将时序数据解耦为多分辨率趋势、波动分量,使趋势特性不随波动特性变化而变化,解决交通流时间特性转移问题... 针对现实路网交通流时序特性转移、趋势周期特征提取不充分的问题,提出多分辨率趋势周期解耦交互的交通流预测模型.时域解耦模块将时序数据解耦为多分辨率趋势、波动分量,使趋势特性不随波动特性变化而变化,解决交通流时间特性转移问题.多分辨率趋势周期交互模块利用趋势奇偶下采样的方式融合显著性周期特征,完成与奇偶原序列间的交互.时频波动特征提取模块结合多分辨率因果卷积实现波动分量瞬时变化的有效捕捉,频域重构模块以逆离散小波变换的方式实现频时域转换下的交通流预测任务.在交通数据集PeMSD4和PeMSD8中开展的模型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下采样卷积交互模型,所提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降低了26.21%、30.49%,25.97%、32.51%,8.00%、25.49%,所提模型的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多分辨率 趋势特性 周期特性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助推乡村振兴吗?
12
作者 赵志明 邹政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3,共9页
基于2010-2020年全国15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及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其中业务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最大,战略数字化次之,... 基于2010-2020年全国15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及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其中业务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最大,战略数字化次之,管理数字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和优化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发挥促进作用,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以及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 创业活跃度 信贷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的“委托—代理”:一个分析农村机构养老何以可能的概念
13
作者 程欣 刘燕舞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0,共11页
由于传统赡养伦理与市场化照护之间的冲突,机构养老常因“孝养分离”而被诟病为“有养无孝”。然而,实地调查发现,在农民家庭的养老实践中,将父母送去养老机构的子代依旧被认为符合孝道规范。以孝的“委托—代理”作为分析概念发现,新... 由于传统赡养伦理与市场化照护之间的冲突,机构养老常因“孝养分离”而被诟病为“有养无孝”。然而,实地调查发现,在农民家庭的养老实践中,将父母送去养老机构的子代依旧被认为符合孝道规范。以孝的“委托—代理”作为分析概念发现,新的孝道伦理因子代的孝心、代偿的金钱和父辈的自我调适而成为可能。父代因责任扩张、情感驱动及理性抉择而认可了“孝的委托”的合法性。以货币的象征价值为观念基础,以市场化养老服务的实践效益为现实基础,道德、情感与金钱的互动关系在机构养老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重构,并使“孝的代理”具有合法性。现代农民家庭中互惠的协商型代际关系、弹性且利他的赡养方式以及实用理性的伦理认同支撑了孝道伦理的实践转型,并使孝的“委托—代理”有了付诸实践的合法性理据,从而使机构养老有了实践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养老 孝的“委托—代理” 农村养老 孝道转型 协商型代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评价及其驱动机制——以贵州省台江县3个典型村庄为例
14
作者 冯应斌 李静静 +1 位作者 吴爽 辜磊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101,共11页
研究目的:剖析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因素,构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驱动机制,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宅基地优化调控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方法:以贵州省台江县小河、大德、交密3个典型村庄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功能转型... 研究目的:剖析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因素,构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驱动机制,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宅基地优化调控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方法:以贵州省台江县小河、大德、交密3个典型村庄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功能转型协调测度与逐步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17—2023年3个典型村庄农户宅基地居住保障功能仍是主导功能且分值有所增加,但经济财产功能有着明显的强化,农业生产功能逐步弱化。(2)3个典型村庄农村宅基地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趋势,功能转型协调指数均呈上升态势。(3)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有宅基地利用状况满意度、宅基地权利认知、房屋结构、就业行业、就业地点及家庭人口总数。研究结论:偏远山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趋向于复合多元化,且这一趋势逐渐增强,应根据宅基地功能转型驱动机制构建其转型模式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功能转型 驱动机制 偏远山区 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富型数字治理:数字乡村治理的逻辑建构与实践进路
15
作者 应小丽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6,共10页
数字乡村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共富型数字治理超越单向度“技术赋能”的传统数字治理模式,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导向,注重治理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为当前乡村治理转型提供新的范式。从价值引领、创新驱动与功能释放三个维度发力,共... 数字乡村治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共富型数字治理超越单向度“技术赋能”的传统数字治理模式,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导向,注重治理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为当前乡村治理转型提供新的范式。从价值引领、创新驱动与功能释放三个维度发力,共富型数字治理通过梯度嵌入与持续赋能来调适和优化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在逻辑层面,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共享、算法优化与平台赋能驱动乡村治理现代化,重构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可以有效推动治理信息透明化、任务条理化与决策科学化。在实践层面,实现共富型数字治理的目标指向,需要从形塑乡村共治格局、创新治理机制模式和完善治理保障体系层面切入,搭建“数字协同共治—数字治理监督—数字协商决策”的平等性共富链路,不断完善以实现人才培养、信息安全、分配正义为治理目标的可持续乡村共富治理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乡村治理 数字赋能 治理转型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促进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吗?
16
作者 周利平 柯芩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4-594,共11页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策实施后使示范省份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提升约0.329个单位,且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该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实现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受地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建议扩大政策覆盖范围,重点向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倾斜,并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劳动力培训体系,以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数字化转型何以悬浮:基于政策执行过程的案例研究
17
作者 傅利平 康开荣 +1 位作者 冯华超 董永庆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101,198,共22页
农村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路径选择。既往主流研究将农村数字化转型因受阻而悬浮主要归因于农民数字素养不足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论文通过目标、条件与变革的压力型个案研究表明,从中央政策设计到地方政策执行,再... 农村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路径选择。既往主流研究将农村数字化转型因受阻而悬浮主要归因于农民数字素养不足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论文通过目标、条件与变革的压力型个案研究表明,从中央政策设计到地方政策执行,再到农村政策成效,农村数字化转型出现悬浮问题,实质缘于政策执行过程存在沙漏结构的治理张力,从而形成“制度的基层软化”。这意味着在政策执行平衡“效率与效果”的逻辑下,国家制度在下沉基层、落地农村的过程中出现扩张和异化,制度约束效力降低。研究发现,“制度的基层软化”通过三重逻辑共同触发了农村数字化转型的悬浮问题,分别是权力秩序、任务下压与治理行政化的目标推进逻辑,任务合法、程序合规与小农边缘化的条件创造逻辑,以及逆向压力、压力冲突与目标策略化的变革结果逻辑。论文从政策执行全过程视角回应了“农村数字化转型何以悬浮”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和深化中国本土情境下农村数字化转型的学理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化转型 数字形式主义 政策执行 制度的基层软化 基本实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双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战略意蕴与保障机制
18
作者 庄贵阳 王思博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1,共11页
面向“十五五”,“双碳”目标从国际承诺跃升为重塑中国发展范式的核心牵引。国际绿色壁垒持续加固,国内以降碳为核心的绿色转型压力空前提升,绿色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以“双碳”目标为统领,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 面向“十五五”,“双碳”目标从国际承诺跃升为重塑中国发展范式的核心牵引。国际绿色壁垒持续加固,国内以降碳为核心的绿色转型压力空前提升,绿色转型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以“双碳”目标为统领,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标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双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创新发展范式、顺应零碳竞合趋势、促进优势叠加三个方面。未来,应遵循“先立后破、双控驱动、区域示范、公正转型”的路径,构建“四位一体”保障机制:以制度供给锁定方向,以金融“活水”疏通路径,以数智赋能提升效率,以风险屏障守住安全底线,从而形成“目标牵引、制度托底、技术驱动、风险可控”的闭环治理体系。依托这一体系,中国碳排放有望在2030年前如期达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以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十五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转型的研究及深化
19
作者 董磊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4,共13页
学界关于乡村治理转型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积累,但是需要进一步全面梳理并厘清相关的核心议题和分析框架,揭示治理转型的机制与逻辑,形成能有效解释中国社会的理论、中国治理的理论。乡村治理转型的系统性研究框架包括治理转型的结... 学界关于乡村治理转型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积累,但是需要进一步全面梳理并厘清相关的核心议题和分析框架,揭示治理转型的机制与逻辑,形成能有效解释中国社会的理论、中国治理的理论。乡村治理转型的系统性研究框架包括治理转型的结构性背景、治理形态的演变机制、治理逻辑的转换、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位与核心议题、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五个方面。乡村治理转型研究的深化,需要加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方位目标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系、绩效型强激励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组织的运行逻辑、乡村社会变迁所形塑的“过渡型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三个方面的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转型 “过渡型社会” 绩效型强激励体制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20
作者 王蕊蕊 谢梦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正深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其中乡村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资源数字化程度...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正深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其中乡村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资源数字化程度低及市场认知与消费者接受度有限等诸多挑战,严重制约其转型步伐。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文化产业不仅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因此,该文将围绕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乡村文化产业转型展开探讨,旨在为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文化产业 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