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缸内热负荷试验
1
作者 刘利军 钱跃华 +1 位作者 任雪美 刘博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4,共6页
基于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开展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引燃技术的试验研究,重点对甲醇和柴油模式下的燃烧和缸内热负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试验结果发现,发动机75%负荷及以下甲醇模式的滞燃期变长,燃烧持续期变短,同时其涡轮前排气... 基于船用甲醇双燃料发动机开展甲醇进气道喷射缸内引燃技术的试验研究,重点对甲醇和柴油模式下的燃烧和缸内热负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试验结果发现,发动机75%负荷及以下甲醇模式的滞燃期变长,燃烧持续期变短,同时其涡轮前排气温度明显降低。同时通过缸盖和缸套温度场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甲醇模式的缸盖和缸套温度总体上明显降低,但在局部位置由于燃烧不均匀产生较大温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甲醇 柴油 双燃料 燃烧 热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草酸酯与柴油共混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高占斌 唐铭沂 +5 位作者 毛进 郭伟 尹应武 李新举 周亮 胡哲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3-1990,共8页
为了缓解柴油机燃用化石燃料带来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可用于柴油机共混燃烧的新型含氧燃料——混合草酸酯(mMAO)。以TBD234V6型船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分别配置mMAO体积分数为0%、10%、20%和30%的mMAO/柴油... 为了缓解柴油机燃用化石燃料带来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可用于柴油机共混燃烧的新型含氧燃料——混合草酸酯(mMAO)。以TBD234V6型船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分别配置mMAO体积分数为0%、10%、20%和30%的mMAO/柴油共混燃料,探究共混燃料在不同运行特性下对船用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运行特性下,mMAO掺混后改善了燃料的雾化质量,燃烧速度提高,缸内燃烧更充分,使柴油机的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纯柴油相比,共混燃料燃烧还可以改善柴油机的经济性。以100%负荷工况为例,相较于M_(0),共混燃料中的M_(20)的缸压峰值略有升高,碳烟和CO排放分别降低了51.22%和25.07%,NO_(x)和HC排放分别增加了5.65%和35.95%;综合考虑柴油机的燃烧、经济及排放性能,M_(20)可以作为该负荷下的最佳掺混比。该研究为mMAO作为柴油替代燃料在船舶发动机领域的推广应用潜力的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含氧燃料 混合草酸酯 理化性质 运行特性 燃烧 排放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气损失对柴油机性能影响分析
3
作者 朱涛 朱娜 高磊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基于某款船用中速柴油机,在当前配置状态的基础上,利用试验数据测试和GT-Power一维仿真计算手段,研究了不同配气凸轮型线、排气管直径、增压器配置对柴油机泵气损失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选取部分优化方案来制作样件,并通过开发试验对比... 基于某款船用中速柴油机,在当前配置状态的基础上,利用试验数据测试和GT-Power一维仿真计算手段,研究了不同配气凸轮型线、排气管直径、增压器配置对柴油机泵气损失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选取部分优化方案来制作样件,并通过开发试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匹配可以分别将高转速高负荷工况、低转速低负荷工况的泵气损失和燃油消耗率降低到最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中速柴油机 燃油消耗率 泵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CC技术在高速船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春德 王辉 +6 位作者 姚安仁 蔡晓霞 王斌 陈超 刘明宽 李壮壮 吴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使船舶柴油机能够燃用低燃点的甲醇燃料,本研究在一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高速四冲程柴油机的进气道安装一套甲醇喷射系统,通过甲醇电控单元(ECU)与柴油ECU协同工作,实现了船用发动机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DMCC)。试验结果表明:改装后的... 为使船舶柴油机能够燃用低燃点的甲醇燃料,本研究在一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高速四冲程柴油机的进气道安装一套甲醇喷射系统,通过甲醇电控单元(ECU)与柴油ECU协同工作,实现了船用发动机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DMCC)。试验结果表明:改装后的发动机可以用双燃料模式工作,其燃烧相位都较纯柴油模式时有所提前,主放热时刻更接近上止点,并且最大缸压、放热率峰值和最高压升率都高于纯柴油模式。双燃料模式(加装DOC)时可以满足国Ⅰ排放标准,CO、HC和NOx加权排放均低于纯柴油模式,PM排放与纯柴油模式相当。主要工况的甲醇对柴油的替代率都超过40%,最高达到55%,仅有满负荷工况受最大缸压限制而使替代率为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高速船舶柴油机 替代燃料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双燃料发动机 船机排放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中速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匹配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钰 张天野 +2 位作者 尹自斌 李大勇 张振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针对4190船用中速柴油机,提出由电控组合泵替代传统机械泵,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电控组合泵燃油喷射系统模型,确定试验用凸轮型线、喷孔直径、油泵柱塞直径、高压油管长度等参数。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凸轮工作段位置、喷油器伸出高度... 针对4190船用中速柴油机,提出由电控组合泵替代传统机械泵,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电控组合泵燃油喷射系统模型,确定试验用凸轮型线、喷孔直径、油泵柱塞直径、高压油管长度等参数。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凸轮工作段位置、喷油器伸出高度、喷孔直径及供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凸轮工段位置影响喷油规律,从而影响经济性和排放;喷油器伸出高度减小会导致经济性变差;喷孔直径越小,最低燃油耗的供油提前角越大;减小喷孔直径,燃油喷射压力提高,有利于降低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但小喷孔直径的喷油持续期长,后燃增加,效率下降且CO排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中速柴油机 船舶 电控燃油喷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设计-遗传算法的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博 张萍 +1 位作者 郭旭 曾凡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18-2529,共12页
为了获取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在柴油机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动力性和经济性。建立了柴油机工作过程-燃烧室-冷却系统耦合仿真模型,提出试验设计-遗传算法优化算法,该算法具备节省试验成本和多目标全局寻优的优势。... 为了获取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在柴油机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动力性和经济性。建立了柴油机工作过程-燃烧室-冷却系统耦合仿真模型,提出试验设计-遗传算法优化算法,该算法具备节省试验成本和多目标全局寻优的优势。选取柴油机的6个典型推进工况点进行研究,采用该算法对冷却系统运行参数开展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设计以海、淡水泵转速为变量因子,以提升动力性参数和经济性参数为目标,以涡前排温、淡水出机温度和峰值缸压为约束条件,优化后,在低负荷点,淡、海水泵节省功耗79.4%和71.73%,扭矩提升7.2%,有效功率提升7.6%,热效率提升8%,耗油率降低6.73%,摩擦功降低9.71%,峰值缸压降低5%。研究结果表明:耦合仿真模型与实机更加贴近;试验设计-遗传算法在解决强耦合、非线性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具备成本低、效率高、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冷却系统 船用柴油机 耗油率 有效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船用柴油机建模与动态仿真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海燕 张均东 任光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638-2641,2675,共5页
由于船舶的特殊运行环境,柴油机模型要求能够准确反映运行过程中各主要参数的动态变化。平均值模型融合了准静态模型和容积法模型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以往的研究忽略了扫气系数的影响。在引入扫气系数对空燃比影响的基础上,采用随空... 由于船舶的特殊运行环境,柴油机模型要求能够准确反映运行过程中各主要参数的动态变化。平均值模型融合了准静态模型和容积法模型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以往的研究忽略了扫气系数的影响。在引入扫气系数对空燃比影响的基础上,采用随空燃比变化的废气气体参数,建立了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平均值模型。以6S60MC型船用柴油机为母型机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动态特性。目前此模型已作为一部分应用于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建模 动态仿真 扫气系数 空燃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光谱在润滑油污染物定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婧 田洪祥 +2 位作者 孙云岭 明廷锋 盛晨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59-3464,共6页
柴油机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水份、柴油或冷却液等的污染,受高温或燃烧室气体的作用还会产生氧化、硝化、磺化等产物,严重时,这些污染和产物可导致装备的失效。在用润滑油分析能可靠地反映其工作状态,从而确定最佳换油时机和故障源... 柴油机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水份、柴油或冷却液等的污染,受高温或燃烧室气体的作用还会产生氧化、硝化、磺化等产物,严重时,这些污染和产物可导致装备的失效。在用润滑油分析能可靠地反映其工作状态,从而确定最佳换油时机和故障源,以避免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异常磨损及腐蚀等问题。目前的传统方法,是用卡尔菲休法测定石油产品中水份,气相色谱法测定柴油机油中的柴油稀释剂,因分析时间长和费用高等因素影响其普及应用。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法从分子水平分析润滑油,从而能更有效地监测在用油,由于光谱的复杂性,目前尚不普及。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配置多种污染程度的油液样,分别为润滑油含水份百分比浓度为0.11%,0.22%,0.44%和0.88%的油样;润滑油在230℃下的氧化时间为299,323,371和395h的油样;润滑油被柴油稀释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6%和12%的油样;润滑油含乙二醇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2%,0.4%和0.8%的油样,包括配置的润滑油油样共计20个。实验采用安捷伦Agilent Cary 630红外光谱仪,使用100μm厚的液体池,防潮ZeSe型配置的光谱范围为4 000~650cm-1。分析了所有油样,获得了FTIR光谱图,确定了水、氧化产物、柴油、乙二醇污染所对应的特征波段范围分别为3 150~3 500,1 670~1 800,745~755和1 030~1 100cm-1;监测参数包括特征波段的实测中心点、左边界、右边界、左基线、右基线等。建立了一种在用润滑油污染物定量分析模型,通过水份、柴油、乙二醇的污染比例和峰面积,在230℃下的氧化时间与峰面积分别建立拟合方程,水、柴油、乙二醇含量百分比与对应峰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 9,1.000 0和0.989 5,氧化时间与对应峰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999 6。分析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可知:水份和乙二醇在含量大于0.2%时,预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0%;氧化时间和柴油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通过按比例稀释,可对在用油进行监测,对3个日常工作的实际油样进行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油样的水份含量为0.38%,已经超过标准;一个油样的燃油稀释为19%,已经超标;另外一个油样正常。水份超过标准门阈值的油样经卡尔菲休法测量,其相对误差为4.6%。燃油稀释超过标准的油样经黏度测量,其相对值变化同样超过了标准要求,即在判断润滑油是否需要换油方面是一致的。利用FTIR光谱法分析在用润滑油,选定适当的吸收峰,并计算吸收峰的面积,借助于已经建立的拟合公式,可快速可靠地监测在用油的污染种类及程度,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用润滑油 工况监测 FTIR光谱 船用柴油机 燃油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燃室式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热效率优化燃烧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郑尊清 毛一玲 +3 位作者 刘腾 刘博 叶映 刘海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8,共10页
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了预燃室式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二冲程发动机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研究了压缩比、引燃柴油质量、喷射压力及引燃柴油喷射角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探索了提高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热效率的燃烧... 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了预燃室式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二冲程发动机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研究了压缩比、引燃柴油质量、喷射压力及引燃柴油喷射角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探索了提高柴油、天然气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热效率的燃烧策略。结果表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缸内的最高燃烧压力,从而有效提高热效率,但受发动机机械强度的限制,压缩比为12.5时可以获得较佳的效果;适当增大引燃油量和喷射压力,可以增加射流火焰的着火点,增强点火能量,对热效率略有改善;调节引燃柴油的喷射角度,将引燃油喷射到CH4浓度较高区域可以获得更好的引燃效果,降低指示燃料消耗率;提高压缩比至12.5结合推迟喷油策略可以明显地改善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二冲程发动机 双燃料 热效率 压缩比 引燃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新型喷油系统的船用柴油机NO_x排放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隆武强 冷先银 +5 位作者 董全 杜宝国 张旭东 闫晓锐 张军利 肖朝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1-787,共7页
为了探索采用改进的机械式喷油系统以较低的成本使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NOx排放满足IMO TierⅡ法规的可能性,在一台6PC2-6/2L型柴油机上开展台架试验,验证了自行研发的新型喷油系统,即交叉喷孔油嘴和调压孔式喷油泵,对于降低船用柴油机NO... 为了探索采用改进的机械式喷油系统以较低的成本使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NOx排放满足IMO TierⅡ法规的可能性,在一台6PC2-6/2L型柴油机上开展台架试验,验证了自行研发的新型喷油系统,即交叉喷孔油嘴和调压孔式喷油泵,对于降低船用柴油机NOx排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交叉喷孔油嘴所产生的扇形喷雾在柴油机气缸的空间分布范围广,混合气更为稀薄,有利于抑制燃烧温度,从而降低NOx排放;将新型喷油系统应用于该柴油机使NOx排放率降低14.3%,同时制动油耗率降低1.5%.新型供油系统进一步优化有望使该柴油机的NOx排放满足IMO TierⅡ排放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NOX排放 交叉喷孔油嘴 调压孔式喷油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复位弹簧高速电磁阀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玉 杨建国 贺玉海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为了同步提高船用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高速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复位弹簧的设计方案。首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单弹簧电磁阀的数值仿真模型,在电磁阀试验台上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 为了同步提高船用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高速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复位弹簧的设计方案。首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单弹簧电磁阀的数值仿真模型,在电磁阀试验台上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复位弹簧的电磁阀模型。研究了低刚度弹簧预紧力与刚度、高刚度弹簧刚度及高刚度弹簧端面与衔铁的初始间隙对电磁阀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弹簧的情形,双复位弹簧的设计可以同时优化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响应,特别当低刚度弹簧预紧力为110 N,刚度为16 N/mm,高刚度弹簧刚度为100 N/mm,高刚度弹簧端面与衔铁的初始间隙为0.01 mm时,电磁阀开启响应时间减少了1%,关闭响应时间减少了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电控喷油系统 高速电磁阀 双复位弹簧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耗率的船用低速柴油机燃烧故障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秀成 谭亲明 +1 位作者 曾向明 周大平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27,共5页
以B&W 6S35ME-B9型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已搭建柴油机试验平台上展开试验并在线监控采集其状态特征参数,如缸内压力、扭矩、排气温度、缸套冷却水温度、油耗总量和油耗率等,为故障的诊断排除提供有效依据。研究结果表... 以B&W 6S35ME-B9型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已搭建柴油机试验平台上展开试验并在线监控采集其状态特征参数,如缸内压力、扭矩、排气温度、缸套冷却水温度、油耗总量和油耗率等,为故障的诊断排除提供有效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个柴油机状态特征参数诊断6号缸高压油泵出口燃油泄漏,有效地提高诊断工作的效率,尤其是船舶柴油机燃油消耗率监控在船上的应用,有效简化诊断过程以提高故障诊断和排除效率。研究内容对未来船舶智能故障诊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耗率 船用柴油机 燃烧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柴油双燃料增压船用发动机气门重叠期LNG燃料的泄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克朋 李格升 +2 位作者 潘志翔 刘红雷 张智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125,共6页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柴油双燃料增压发动机采用AVL-Boost发动机性能仿真计算,分析气门重叠期间LNG燃料通过排气门的泄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气门重叠角是排气门LNG燃料泄漏最重要影响因素,LNG泄漏随着气门重叠角的增大而急... 针对液化天然气(LNG)-柴油双燃料增压发动机采用AVL-Boost发动机性能仿真计算,分析气门重叠期间LNG燃料通过排气门的泄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气门重叠角是排气门LNG燃料泄漏最重要影响因素,LNG泄漏随着气门重叠角的增大而急剧增加,进气提前角和排气延迟角对LNG泄漏的影响基本相同;LNG泄漏量随着增压比的增加而增加,较高增压比时继续提高增压比会导致LNG泄漏量继续增加,但是LNG百分比泄漏量基本不变;对于增压比为1.8~3.0的LNG-柴油双燃料增压发动机(标定转速为1000r/min,进气提前角为50°CA),排气门LNG燃料泄漏量可以达到全部LNG燃料的1%~5%;适当减小排气门直径是减少LNG泄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船用增压柴油机 液化天燃气 LNG泄漏 双燃料 排气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优化的小缸径二冲程低速船用柴油机喷油方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海强 吕林 王忠俊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156,共6页
针对小缸径二冲程高压共轨低速船用柴油机,在常用工况75%负荷下,通过台架性能试验和仿真计算研究了燃油标准喷射、预喷射和后喷射等喷射方式对整机燃油消耗和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喷油方式,预喷加主喷的... 针对小缸径二冲程高压共轨低速船用柴油机,在常用工况75%负荷下,通过台架性能试验和仿真计算研究了燃油标准喷射、预喷射和后喷射等喷射方式对整机燃油消耗和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准喷油方式,预喷加主喷的燃油喷射方式大幅提高了最高燃烧压力,最高燃烧压力增幅达9.3%,既降低了NO_x排放同时又获得良好的燃油经济性,NO_x排放降低了3.8%,燃油消耗率降低了0.4%。在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仿真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不同预喷开始角度对整机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的预喷开始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小缸径二冲程柴油机 低速船用柴油机 燃油喷射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对船用柴油机喷雾燃烧及排放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卫海桥 陈曦 +2 位作者 周磊 安世佳 舒歌群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7-1123,共7页
涡流对船用柴油机的喷雾燃烧及排放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雷诺平均模拟方法(RANS)结合KHRT液滴破碎模型和CTC/Shell燃烧模型研究了涡流对船用柴油机喷雾燃烧及排放的影响.首先对重油喷雾进行标定,标定后模拟贯穿距与实验数据吻合... 涡流对船用柴油机的喷雾燃烧及排放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雷诺平均模拟方法(RANS)结合KHRT液滴破碎模型和CTC/Shell燃烧模型研究了涡流对船用柴油机喷雾燃烧及排放的影响.首先对重油喷雾进行标定,标定后模拟贯穿距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然后基于验证的喷雾模型,通过对比环境涡流下不同喷射角的喷雾形态、贯穿距、燃油蒸发质量和液滴平均粒径(SMD),研究了涡流对重油喷雾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流方向与喷雾方向相反或垂直时,涡流作用力可抑制喷雾轴向贯穿距的发展,增加了液滴与环境气体的相互作用进而促进喷雾雾化和蒸发;涡流与喷雾相切时,涡流可以促进喷雾轴向贯穿,但喷雾蒸发较差.进一步对CTC/Shell燃烧模型进行标定,标定后模拟放热率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最后基于验证的喷雾燃烧模型,研究了涡流比对船用柴油机喷雾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着涡流比增大,喷雾液滴更加分散,喷雾气相蒸发加强,导致缸内燃烧更加剧烈,缸内最高爆发压力和最高温度升高,氮氧化物(NO_x)排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 船用柴油机 重油 喷雾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船用柴油机NO_x和烟度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金宇 陈景锋 黄加亮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分析喷油正时和压缩比对柴油机NO_x和烟度排放的影响,通过试验寻求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通过改变喷油正时及压缩比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又不致造成烟度排放大量增加的技术调整方法。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NOx排放率 烟度 喷油正时 油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限流阀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金江善 董晓露 +1 位作者 秦慈伟 桑晓琳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87,共7页
基于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工作原理分析限流阀失效模式,利用AMESim液力仿真平台搭建共轨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限流阀在3种典型故障模式下的故障特征。建立概率神经网络对限流阀故障进行诊断,结合试验与仿真数据完成网络训练和验... 基于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工作原理分析限流阀失效模式,利用AMESim液力仿真平台搭建共轨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限流阀在3种典型故障模式下的故障特征。建立概率神经网络对限流阀故障进行诊断,结合试验与仿真数据完成网络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概率神经网络可有效地实现限流阀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共轨系统 限流阀 故障诊断 概率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速船用柴油机燃用重油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忠俊 陈军 《船海工程》 2010年第2期74-77,共4页
阐述重油的理化特性,分析中高速船用柴油机燃用重质燃料油对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强调为适应燃用重油,需要对柴油机及相关系统所采取的有效改进措施,加强柴油机运行管理。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重油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控喷油器预喷射对主喷射循环喷油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彦红 王昊 +4 位作者 徐春龙 范立云 王敏 孙勇 杨显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6,共7页
喷油器进行多次喷射时,不同喷射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导致循环喷油量随着喷射间隔(dwell time,DT)的变化产生波动,给柴油机油量的控制增加了难度。本文根据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的概念设计,利用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喷油器的数值仿... 喷油器进行多次喷射时,不同喷射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导致循环喷油量随着喷射间隔(dwell time,DT)的变化产生波动,给柴油机油量的控制增加了难度。本文根据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的概念设计,利用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喷油器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预喷射对主喷射循环喷油量的影响,揭示出预喷射引起的喷油器内部的压力波动是导致主喷油量随DT波动的根本原因。分析控制阀杆最大升程、控制腔进油孔直径、控制腔出油孔直径和喷孔直径等4个特性参数对主喷油量波动规律的影响,得出参数变化主要影响主喷油量的波动幅值和相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低速柴油机 电控喷油器 预喷射 主喷射 循环喷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正时对船舶柴油机排气中有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金田 陈景锋 《铁道机车车辆》 2003年第A01期108-110,共3页
分别在发电机工况和推进工况下 ,通过在 1台 413 5G柴油机上试验研究喷油正时变化对柴油机排气中有害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油正时适当延滞调整可以降低柴油机排气中NOx排放浓度 。
关键词 船舶 柴油机 排气 有害成分 喷油正时 燃油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