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疆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Sm-Nd和SHRI MP 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69
1
作者
李华芹
陈富文
+4 位作者
梅玉萍
吴华
程松林
杨甲全
代玉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9,共7页
坡北基性_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该岩体规模较大、分异良好,是坡北岩带中寻找铜镍硫化物矿床最具代表性岩体之一。前人根据侵位地层的时代,间接推断该岩体形成于中、晚石炭世。...
坡北基性_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该岩体规模较大、分异良好,是坡北岩带中寻找铜镍硫化物矿床最具代表性岩体之一。前人根据侵位地层的时代,间接推断该岩体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笔者首次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岩体Sm_Nd等时线年龄为(307±32)Ma(95%可信度,MSWD=0.12),辉长岩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78±2)Ma(95%可信度,MSWD=1.17)。鉴于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说明坡北Ⅰ号铜镍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上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基性-超基性岩
坡北Ⅰ号岩体
SM-ND年龄
锆石SHRIMP
U-
pb
年龄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羊卵母细胞的显微受精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晓娥
武浩
+3 位作者
王勇胜
刘凤军
鲁进
张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探讨了显微操作条件的改善对山羊卵母细胞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精子操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从10%(10g/L)降低到8%和5%后,ICSI胚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正常卵裂率、桑葚胚率和囊胚率随PVP浓度的下降而上升...
探讨了显微操作条件的改善对山羊卵母细胞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精子操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从10%(10g/L)降低到8%和5%后,ICSI胚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正常卵裂率、桑葚胚率和囊胚率随PVP浓度的下降而上升;PVP浓度为5%和10%时,正常卵裂率分别为69.6%和58.5%(P<0.05),桑葚胚率分别为45.6%和35.2%(P<0.05),囊胚率分别为26.9%和16.9%(P<0.05),表明含5%PVP的精子操作液更有利于ICSI胚的发育。显微注射时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置于相当于时钟6点的位置与12点位置相比,ICSI胚的分裂率没有差异,而正常卵裂率分别为69.9%和65.4%(P>0.05),桑椹胚率分别为45.5%和42.6%(P>0.05),囊胚率分别为26.7%和20.4%(P>0.05),表明注射时极体置于6点的位置有利于ICSI胚的体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显微受精
聚乙烯吡咯烷酮
极体位置
囊胚率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Sm-Nd和SHRI MP 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69
1
作者
李华芹
陈富文
梅玉萍
吴华
程松林
杨甲全
代玉财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409810)资助成果
文摘
坡北基性_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该岩体规模较大、分异良好,是坡北岩带中寻找铜镍硫化物矿床最具代表性岩体之一。前人根据侵位地层的时代,间接推断该岩体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笔者首次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岩体Sm_Nd等时线年龄为(307±32)Ma(95%可信度,MSWD=0.12),辉长岩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78±2)Ma(95%可信度,MSWD=1.17)。鉴于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说明坡北Ⅰ号铜镍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上侵的产物。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基性-超基性岩
坡北Ⅰ号岩体
SM-ND年龄
锆石SHRIMP
U-
pb
年龄
新疆
Keywords
geochemistry, mafic-ultramafic rock, Pobei No. 1 intrusive
body
, Sm-Nd age, zircon SHRIMP U-
pb
age, Xinjiang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羊卵母细胞的显微受精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晓娥
武浩
王勇胜
刘凤军
鲁进
张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基金
国家"863"高科技项目(2001AA213081)
文摘
探讨了显微操作条件的改善对山羊卵母细胞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精子操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从10%(10g/L)降低到8%和5%后,ICSI胚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正常卵裂率、桑葚胚率和囊胚率随PVP浓度的下降而上升;PVP浓度为5%和10%时,正常卵裂率分别为69.6%和58.5%(P<0.05),桑葚胚率分别为45.6%和35.2%(P<0.05),囊胚率分别为26.9%和16.9%(P<0.05),表明含5%PVP的精子操作液更有利于ICSI胚的发育。显微注射时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置于相当于时钟6点的位置与12点位置相比,ICSI胚的分裂率没有差异,而正常卵裂率分别为69.9%和65.4%(P>0.05),桑椹胚率分别为45.5%和42.6%(P>0.05),囊胚率分别为26.7%和20.4%(P>0.05),表明注射时极体置于6点的位置有利于ICSI胚的体外发育。
关键词
卵母细胞
显微受精
聚乙烯吡咯烷酮
极体位置
囊胚率
山羊
Keywords
oocytes
ICSI
PVP
positions of the first
polar
body
(
pb
)
blastocyst rate
goat
分类号
S827.34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疆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Sm-Nd和SHRI MP 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李华芹
陈富文
梅玉萍
吴华
程松林
杨甲全
代玉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6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山羊卵母细胞的显微受精
赵晓娥
武浩
王勇胜
刘凤军
鲁进
张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