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后转伤员前接分类的做法与体会 被引量:6
1
作者 干振华 杨国斌 +2 位作者 汪春晖 李永昌 王与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47-749,共3页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随着救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部分符合后送条件的地震伤员向后方医院转移。在地震后转伤员的收治工作中,前接是后方医院接收地震伤员的第一个环节。做好前接工作必须完善应急预案,统一指挥,科学制定计划...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随着救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部分符合后送条件的地震伤员向后方医院转移。在地震后转伤员的收治工作中,前接是后方医院接收地震伤员的第一个环节。做好前接工作必须完善应急预案,统一指挥,科学制定计划,合理抽组人员,统筹协调,有序实施前接分类,及时指导院内收容,实现接治结合,为整个收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伤员 前接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汶川地震伤员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洁 郭建雄 +17 位作者 徐文军 殷青云 胡号应 沈峰 阳琼 程道猛 彭红军 李启荣 黎德美 姜南 刘靖雯 陈建平 王治华 蓝晓嫦 陈宇薇 黄鹏 李嘉 李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23-524,共2页
目的调查四川汶川地震伤员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对住进广州7家医院、来自四川汶川地震156例伤员在地震后第3周(T1)与第5周(T2)进行心理评估,并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作出诊断。结果T1调查显示,34例(21.8%)地震... 目的调查四川汶川地震伤员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对住进广州7家医院、来自四川汶川地震156例伤员在地震后第3周(T1)与第5周(T2)进行心理评估,并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作出诊断。结果T1调查显示,34例(21.8%)地震后伤员出现心理卫生问题。其中,有20例(12.8%)为急性应激障碍(ASD),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2.6%)为重性抑郁障碍(MDD),8例(5.1%)出现与应激有关的非特异性哀伤反应,2例(1.2%)为其他心理卫生问题。T2调查显示,有16例(12.3%)地震后伤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3例(15.0%)ASD在地震1个月后仍符合PTSD的诊断。结论地震灾后伤员出现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待进一步随访并为其提供合适的灾后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伤员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特大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教训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正国 张连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根据灾区调研和文献分析,总结"5.12"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基本概况,提出了以下几条经验:震区内医疗力量起到支撑作用;分3个阶段区别处置重点;多学科协作救治;多种机制整合救援力量;军队救援力量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从救援过程... 根据灾区调研和文献分析,总结"5.12"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基本概况,提出了以下几条经验:震区内医疗力量起到支撑作用;分3个阶段区别处置重点;多学科协作救治;多种机制整合救援力量;军队救援力量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从救援过程暴露的问题中,应该认识到我国自然灾害医学救援水平的重点应该包括:健全国家灾害医学三级救援体系;完善灾害医学区域救援预案;在二级学科"外科学"下设置"创伤外科学与野战外科学";建立全国性的伤员转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国家创伤救治技术培训基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和损伤 救援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方医院收治地震伤员需处理好的六个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汪春晖 杨国斌 +2 位作者 干振华 李永昌 王与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50-751,754,共3页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后方医院在收治大批伤员时,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结合收治工作经验,对需要处理好的六个关系作初步探讨。①社会责任和自身利益的关系;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③前期救治和后续治疗的关系;④专科治疗...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后方医院在收治大批伤员时,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结合收治工作经验,对需要处理好的六个关系作初步探讨。①社会责任和自身利益的关系;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③前期救治和后续治疗的关系;④专科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关系;⑤社会活动和医疗救治的关系;⑥把握出院标准和善后处理原则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管理 地震 伤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超声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卢漫 王跃 +5 位作者 张斌 卢冰 伍晓靖 贺凡丁 姚小克 吴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晚期超声特征。方法对34例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于伤后1年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34例患者中,超声检出周围神经异常68条;9例为1条神经损伤,17例2条神经损伤,8例累及3条及以上神... 目的探讨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晚期超声特征。方法对34例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于伤后1年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34例患者中,超声检出周围神经异常68条;9例为1条神经损伤,17例2条神经损伤,8例累及3条及以上神经损伤。其中神经与周围瘢痕组织粘连、卡压48条,神经完全断裂6条,神经吻合术后5条,截肢术后神经末端创伤性神经瘤形成9条。超声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7.06%。结论地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晚期以多条神经同时受损、1条神经多处损伤为特征,主要为瘢痕粘连、卡压所致。超声可对神经损伤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超声检查 周围神经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后转移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新学 况利 +6 位作者 艾明 李大奇 陈建梅 黎雪梅 刘婉婷 楼丹丹 赵正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灾后转移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TSD症状自评(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DSM-IV-TR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for DSM-IV-TR Axis Ⅰ Disorde...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灾后转移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PTSD症状自评(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DSM-IV-TR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for DSM-IV-TR Axis Ⅰ Disorders-Patient,SCID-I/P)进行诊断,在地震灾后40天对按照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转移到重庆市11所医院的386名伤员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4份,分析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 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354名转移伤员中共检出PTSD患者82例,检出率为23.2%,其中男性27例(17.5%),女性55例(27.5%)。女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女性(OR=2.364,95%CI:1.159~4.823),地震中被掩埋(OR=2.171,95%CI:1.088~4.333),目睹有人在地震中受伤(OR=0.338,95%CI:0.150~0.761)。结论:经历地震灾后被转移到重庆的伤员中有近1/4的灾民存在PTSD症状。其中女性、被掩埋等暴露因素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应激障碍 地震 转移伤员 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救护模式在大批量地震伤员分诊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晓媛 崔渝敏 李世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3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集中分诊救治的模式。方法将战创伤救护模式运用于大批量地震伤员的分诊救治实践。结果依托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参照战创伤救治模式组织实施成批伤员救治,保证了指挥协调通畅、分类预检及时、重伤救治有序、后送... 目的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集中分诊救治的模式。方法将战创伤救护模式运用于大批量地震伤员的分诊救治实践。结果依托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参照战创伤救治模式组织实施成批伤员救治,保证了指挥协调通畅、分类预检及时、重伤救治有序、后送保障有力,充分发挥了军队医院应急机动、快速反应的优势。结论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平战时期战创伤救护模式,对应对突发灾难性事件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护模式 地震 成批伤员 分诊 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收治地震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与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赵艾 余咏 +1 位作者 魏娟 刘珂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6期56-57,共2页
针对后方医院收治震区伤员时间紧、任务重、伤情复杂的特点,迅速调配护理人员、精心布置病房;对伤员进行生理、心理等全面的细心护理;合理安排爱心志愿者服务,对部分护士进行短期的急救技术和外科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 针对后方医院收治震区伤员时间紧、任务重、伤情复杂的特点,迅速调配护理人员、精心布置病房;对伤员进行生理、心理等全面的细心护理;合理安排爱心志愿者服务,对部分护士进行短期的急救技术和外科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基本技能。通过这些举措,确保救治伤员护理任务的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收治伤员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伤员配送及手术调度优化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付宇 叶春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3-657,共5页
地震情境下伤员合理调度可有效提高伤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将伤员调度归纳为地震伤员救援车辆调度、灾后伤员救援车辆路径选择及优化和地震伤员手术调度;分析了救援车辆调度以及伤员手术调度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指出了... 地震情境下伤员合理调度可有效提高伤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将伤员调度归纳为地震伤员救援车辆调度、灾后伤员救援车辆路径选择及优化和地震伤员手术调度;分析了救援车辆调度以及伤员手术调度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调度模型以及目标函数选取上的不足;讨论了行为运作管理在手术调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通过上述研究的优缺点分析,展望了我国地震伤员调度及手术调度问题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伤员 手术调度 路径优化 综述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批量地震伤员的远程转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颖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8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远程转运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地震伤员通过火车转运至武汉,转运前制订详细的转运方案、做好伤情与风险评估、物品的准备、患者准备,转运过程中规范搬运并妥善、合理安置患者、做好伤情统计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远程转运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地震伤员通过火车转运至武汉,转运前制订详细的转运方案、做好伤情与风险评估、物品的准备、患者准备,转运过程中规范搬运并妥善、合理安置患者、做好伤情统计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全部伤员均顺利、安全转运至目的地。转运过程中未发生任何紧急情况和意外,无1例死亡,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转运前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严格把握转运时机,转运过程中对轻、重伤员进行合理放置、细致观察,严格查对,集中监护是保证患者安全远程转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员 地震 远程转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地震伤员心理状态及劳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小凤 廖素清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2期74-76,共3页
目的改善出院后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恢复其劳动能力。方法组建延续性护理队伍,对52例出院后地震伤员实行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安置点的社区护理。结果干预6个月后地震伤员焦虑、抑郁评分... 目的改善出院后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恢复其劳动能力。方法组建延续性护理队伍,对52例出院后地震伤员实行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安置点的社区护理。结果干预6个月后地震伤员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出院前,劳动能力显著优于出院前(均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出院后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并促使其逐渐恢复劳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地震伤员 抑郁 焦虑 心理状态 劳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后转伤员围手术期麻醉方法探讨
12
作者 代海滨 朱四海 +2 位作者 张利东 金毅 李伟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汶川地震后,大量伤员由灾区转运至后方医院进行治疗,通过接收地震后转伤员的紧急救治,总结医院救治地震伤员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在"5.12"汶川地震后麻醉科参与救治的地震后转伤员临床资料。结果全身麻... 目的汶川地震后,大量伤员由灾区转运至后方医院进行治疗,通过接收地震后转伤员的紧急救治,总结医院救治地震伤员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在"5.12"汶川地震后麻醉科参与救治的地震后转伤员临床资料。结果全身麻醉20例,联合腰麻16例,臂丛麻醉4例,局部麻醉9例。所有手术治疗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麻醉死亡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医院在接收地震后转伤员后,可充分应用有利医疗条件,及时完善辅助检查和术前准备,麻醉方法选择以采取个体化麻醉,减轻心理应激及减少麻醉并发症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麻醉 伤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
13
作者 乔够梅 杏玲芝 +2 位作者 李娟 汉瑞娟 陆皓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0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 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持等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对其进行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及临床治疗。结果 31例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无一起医患纠纷,31例伤员均康复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模式提高了医疗团队的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了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地震 批量伤员 专业化救护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约束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调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新超 刘勤明 叶春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9-555,共7页
研究了能力约束下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调度优化.首先,针对应急救援时医院能同时救治伤员的容量以及从灾害点到医院运输伤员的能力有限的问题,分别从单灾害点多医院和多灾害点多医院两方面来建立调度优化模型,模拟伤员运输;其次,考虑救... 研究了能力约束下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调度优化.首先,针对应急救援时医院能同时救治伤员的容量以及从灾害点到医院运输伤员的能力有限的问题,分别从单灾害点多医院和多灾害点多医院两方面来建立调度优化模型,模拟伤员运输;其次,考虑救援期间伤员的流动所导致的医院救治能力的动态性,重新规划调度优化模型,用最短的时间救治更多的伤员;最后,通过一个算例的计算分析对模型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 能力约束 地震灾害 仿真分析 伤员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