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aulic Energy Development of Changjiang Valley in First 5 Decades of 21st Century
1
作者 QIU Zhong enProfesso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3-28,共6页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is rich in hydraulic energy resources. A rough estimation of the techn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and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for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as drawn out on the ...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is rich in hydraulic energy resources. A rough estimation of the techn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and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for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as drawn out on the basis of new data.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ion, the developable water energy resources of the whole valley is 257 627.60 MW with an annual energy output of 1 195.142 billion kW·h - respectively amounting to 120.6% and 116.3% of the General Investigation result in 1980. The proportion of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in the techn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ranges the medium level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3-step plan for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will come up to the standard of medium-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mid of the 21st century. Calculation reports from related departments show that the national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in the Year 2050 will be 6 200 billion kW·h (basic scheme) ~11 600 billion kW·h (ideal scheme) while the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of the South-west, Central and East areas of the nation with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ill amount to 44% ~ 50 %.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hydraulic energy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should be speeded up by stressing its strategic position and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ic energy components of the three areas will be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hydroelectricity. The hydroelectricity should b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South-west area; both the hydroelectric and fossil-fired power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Central China; the fossil-fired power should b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hydropower while nuclear power will be properly developed in the East China. In the Year 205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hydraulic energy in the whole valley will be basically complet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hydropower in the electric energy components will be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energy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objectives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的综合利用及产业发展现状
2
作者 王盼 王晓楠 +6 位作者 曹焜 赵越 褚霈宇 李学海 初鹏飞 孙晓雪 朱浩 《中国麻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59-167,共9页
工业大麻作为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其深入研究有助于延伸产业链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结合政府扶持政策,概述了不同类型工业大麻的特性、应用及产品开发,分析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旨在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业大麻 综合利用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义、技术突破与关键举措
3
作者 陈幸良 窦亚权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71,共13页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四库”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基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和本质要求,明确未来应在林下种质资源保育与新种质创制、林下资源生态高效经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等关键领域,突破林下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濒危珍稀林源药材保育技术、重点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技术、林菌仿野生栽培和抚育技术、林源药材多元生态种植技术、“森林+”全生命周期经营技术、活性成分绿色分离技术、大健康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等重点方向。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需求出发,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提出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科技创新培育林下经济新质生产力,以制度激励会聚林下经济发展新要素,以产业融合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部门协调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新合力,以示范样板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有林区改革 大食物观 森林“四库” 乡村全面振兴 技术突破 关键举措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地球关键带响应及减损开采技术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6 位作者 耿济世 袁士豪 贾海梁 王生全 张卫强 胡建军 李得路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共21页
【研究目的】破解能源安全兜底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当前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重大难题。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在引起地质条件快速变化的同时,也影响着矿区地球关键带结构和功能。地球关键带是指从地下水底部或者土... 【研究目的】破解能源安全兜底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当前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重大难题。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在引起地质条件快速变化的同时,也影响着矿区地球关键带结构和功能。地球关键带是指从地下水底部或者土壤−岩石交界面一直向上延伸至植被冠层顶部的连续体域。【研究方法】围绕如何理解地球关键带运行与煤炭开发地质条件演化的关系,基于煤炭采动地质条件解析与关键带响应阐明了煤炭开采影响区地球关键带的响应模式、监控技术、预测方法和保障策略及减损工程。立足“煤炭资源开采地质条件演化与地球关键带保护”,从关键带对煤炭开发响应的科学内涵、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和保障方案四个方面,系统剖析了煤炭开发地球关键带减损保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结果】关键带对煤炭开采响应研究思路主线是“煤炭采前地质条件和关键带结构及要素→地质条件变化和关键带响应模式及演化状态判识→全时空主被动多源信息响应及动态监控→关键带结构−功能动态演化模型及智能预测评价→关键带减损地质保障策略及修复−重构一体化技术方法”。研究内容包括:(1)查明煤炭赋存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岩层组合、地应力等开采地质条件因素综合特征,揭示地球关键带和下部煤层、岩层及地下水的空间关系特征,进行对关键带多要素、多模态、多场景的精细表征,形成包括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承载力分区在内的快速查询、智能分析数字化平台;(2)解析开采影响下岩(土)层裂隙场与关键带水文循环的连通关系,揭示地质条件和关键带的协同演化机制,提出地球关键带对煤炭开发响应模式的判识方法;(3)研究开采因素下岩层结构、裂隙网络、渗流通道、应力−能量集中特征、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与多源信息场的时空演化关系,构建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下的地球关键带全时空信息响应映射模型;(4)构建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条件下地球关键带空−天−地−钻(孔)−井(下)的全空间、多方位的多源信息量融合监测体系,形成煤炭开采影响下地球关键带界面结构和运行过程要素监控分析系统,预测分析煤炭开发区地球关键带的结构变化、响应模式、运行过程和生态环境效应;(5)提出煤及煤系资源协同开发、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规模化利用等技术,建立基于多源信息的地质条件和关键带结构监控技术,实现“地质结构条件透明化、损害关键要素数字化、演化过程监控信息化、模型预测智能化、关键带保障技术精准化”。【结论】地球关键带地质保障涵盖地质条件、开采模式、监控系统、预测方法和减损技术等方面,追求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破解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制约之间矛盾,完善生态脆弱区煤及煤系资源综合开发和地球关键带功能减损保护及修复重构的理论与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地质、力学、物理基础的科学依据,推动煤炭工程实践与安全理论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地球关键带 开采地质条件 响应模式 多场信息 综合开发利用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5
作者 陈静 周大森 +5 位作者 刘平香 宋烨 吴茂玉 李继兰 马迪 张鑫 《中国果菜》 2025年第3期35-40,共6页
在我国果蔬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果蔬加工副产物急剧增加,这些副产物富含膳食纤维、油脂、色素、功能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备极高的潜在利用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了果蔬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现状,阐述了果蔬加工副产物的综... 在我国果蔬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果蔬加工副产物急剧增加,这些副产物富含膳食纤维、油脂、色素、功能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备极高的潜在利用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了果蔬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现状,阐述了果蔬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式,包括直接加工成果蔬干、果脯等产品,提取有效成分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以及通过生物质转化生产果醋、果胶酶、燃料、饲料、肥料等。同时,提出我国在该领域存在技术研发和装备创新不足、标准化管理水平低、资金投入不够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大技术研发与装备创新力度,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等建议,从而推动果蔬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加工副产物 综合利用 现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供需分析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丁国峰 吕振福 刘航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343,共9页
分析当前形势下全球和我国煤炭供需情况,展望我国采煤、选煤和煤系共伴生矿产开发利用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分析全球和我国煤炭供应情况、消费特征,研判全球和我国煤炭市场发展方向,本文深入分析我国采煤、选煤和煤系共伴生矿产开发利用现... 分析当前形势下全球和我国煤炭供需情况,展望我国采煤、选煤和煤系共伴生矿产开发利用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分析全球和我国煤炭供应情况、消费特征,研判全球和我国煤炭市场发展方向,本文深入分析我国采煤、选煤和煤系共伴生矿产开发利用现状,总结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在产业结构、理论、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供需方面,当前全球煤炭产量呈显著增长态势,其中亚太地区产量占比近80%,全球煤炭消费再创新高,呈区域分化格局,发展中国家增长明显,发达经济体持续推进煤炭退出进程,未来可能历经短期维持高位震荡、逐渐步入供需平衡、最终走向结构性衰退的发展过程。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消费量正处于高位震荡阶段,今后我国应着力于保障供需弹性和解决区域供需矛盾等。在开发利用发面,我国采煤和选煤行业面临产能结构失衡、理论创新不足、干法选煤技术亟待突破、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应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创新、技术装备研发、工艺体系升级、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需解决产业政策不完善、顶层设计不健全、综合利用术不先进等问题,建议在构建全产业链开发体系、加强基础科研攻关、开发精细化综合利用技术、完善矿业权管理制度等方面推动综合利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煤炭供需 开发利用 煤系 共伴生矿产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莎豆研究及产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桑巴叶 陈启民 古丽米娜·吐尔孙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2,共5页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作为一种具有多重经济价值的作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贫瘠等特点,而新疆是其种植和开发应用的理想地区。新疆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种油莎豆。近年来,随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油莎豆的种...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作为一种具有多重经济价值的作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贫瘠等特点,而新疆是其种植和开发应用的理想地区。新疆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种油莎豆。近年来,随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积极参与,油莎豆的种植逐渐复苏并呈现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新疆已有多个地区成功引种并实现了油莎豆规模化种植,然而,尽管新疆油莎豆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但在良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分析了油莎豆产业在新疆的发展前景,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新疆油莎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油莎豆 研究现状 产业发展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铁矿资源利用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8
作者 刘航涛 吕振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5-323,共9页
铁矿作为全球工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对保障钢铁产业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系统梳理全球铁矿资源禀赋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重点分析我国铁矿资源在开采、选矿及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 铁矿作为全球工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对保障钢铁产业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系统梳理全球铁矿资源禀赋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重点分析我国铁矿资源在开采、选矿及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铁矿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资源禀赋方面,全球铁矿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形成生产与消费显著分离的格局,我国储量丰富但资源禀赋较差,2023年矿山开工率较低,中小型矿山数量占比大,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显著;开采技术方面,智能化转型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在核心装备自主化和全流程集成方面仍存在差距,深部开采技术的发展需重点聚焦于连续开采、灾害防控及膏体充填等关键技术;在选矿技术领域,当前铁矿选矿技术已形成以联合分选工艺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未来选矿技术发展将聚焦联合选矿工艺开发与智能决策系统集成,实现全流程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协同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工艺优化和资源利用率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未来需重点开发共伴生元素绿色高效分选技术和尾矿低成本建材制备与高附加值转化技术。我国铁矿资源开发应着力推进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通过优化开发模式,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构建资源高效开发-工艺协同优化-综合利用提升体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矿业可持续发展,为钢铁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资源 技术发展趋势 开采技术 选矿技术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直燃式移动粮食干燥机设计
9
作者 温海江 武维昭 +2 位作者 何树国 陈武东 潘超然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4-17,共4页
针对现有粮食干燥机热风炉的碳排放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秸秆直燃式移动粮食干燥机设计方案。该设计利用打捆秸秆作为燃料,通过优化燃烧室结构和改进热风循环系统,实现了高效直接燃烧和热能的充分利用。同时,该设备采用移动式设计,便于... 针对现有粮食干燥机热风炉的碳排放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秸秆直燃式移动粮食干燥机设计方案。该设计利用打捆秸秆作为燃料,通过优化燃烧室结构和改进热风循环系统,实现了高效直接燃烧和热能的充分利用。同时,该设备采用移动式设计,便于在不同地点进行粮食干燥作业,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和适用性。该秸秆热风炉在保证粮食干燥质量的同时,有效利用了农产品废弃物秸秆,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直燃 移动粮食干燥机 碳排放 热能利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保护利用区域划分与发展方向研究——以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为例
10
作者 刘丹 李冠霖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
通过阐述林地保护利用区域划分的重要意义,提出林地保护利用区域划分条件和要求。以方正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根据林地保护利用区域划分条件和要求,对其林地整体特性进行分析评价,划分不同的林地保护利用区域及范围,并依据各林地保... 通过阐述林地保护利用区域划分的重要意义,提出林地保护利用区域划分条件和要求。以方正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根据林地保护利用区域划分条件和要求,对其林地整体特性进行分析评价,划分不同的林地保护利用区域及范围,并依据各林地保护利用区域特点,确定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保护利用 区域划分 森林资源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资源找矿突破与综合开发利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刚 段俊 +4 位作者 汤中立 杨怀玉 孙涛 闫海卿 吴建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7,共12页
镍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重要的关键矿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镍金属消费国,也是镍金属原料稀缺国,镍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亟需实现镍资源找矿突破、推动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拓宽镍资源进口渠道,保障镍资源安全稳... 镍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重要的关键矿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镍金属消费国,也是镍金属原料稀缺国,镍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亟需实现镍资源找矿突破、推动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拓宽镍资源进口渠道,保障镍资源安全稳定供给。本文在综合分析镍产业最新数据的基础上,梳理了全球和我国镍资源禀赋、供需现状,总结了国内外镍矿床成因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和找矿前景,分析了我国镍资源产业发展和供应保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镍矿勘查开发的关键技术及综合利用途径。为保障稳定供应和安全发展,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提出了我国镍资源保障路径及对策。在国际方面,稳定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为代表的重要镍资源进口市场,加大投资镍资源海外矿业项目,增强中资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实现镍资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在国内方面,加大镍资源勘查力度;加强镍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再生镍资源利用率;优化传统技术工艺,调整产业结构;强化镍资源储备基地建设,保障有效增储;重视海底铁锰结核等潜在镍矿资源的开采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关键矿产 镍资源 找矿突破 综合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堰塞坝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12
作者 周彦章 钱逸 +2 位作者 何宁 张中流 尹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
现阶段堰塞坝开发利用工程设计建设大多沿用传统土石坝相关技术理论,应急抢险、风险分析及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完成后,缺少针对堰塞坝开发利用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社会及生态、供水灌溉、发电功能及投资回报等堰塞坝开发利用需... 现阶段堰塞坝开发利用工程设计建设大多沿用传统土石坝相关技术理论,应急抢险、风险分析及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完成后,缺少针对堰塞坝开发利用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社会及生态、供水灌溉、发电功能及投资回报等堰塞坝开发利用需求,建立堰塞坝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引入云模型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构建的隶属度函数确定各指标隶属度,并以红石岩、唐家山、白格、舟曲泥石流堰塞坝为典型案例,综合评价国内典型堰塞坝开发利用效果。结果表明:堰塞坝开发利用综合评价体系满足需求效果及收益最大化的评价要求,改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评价指标随机性、离散性等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评价体系及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堰塞坝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开发利用 指标隶属度 综合评价模型 改进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6
13
作者 孙焕泉 毛翔 +5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国殿斌 王海涛 孙少川 张英 罗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0-411,共12页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板块内部,东部用能旺盛区尚没有规模中高温地热资源发现,我国地热发电产业发展缓慢。基于对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归纳了我国中深层地热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包括地热系统形成机制、选区评价技术、热储描述技术、可持续开发技术及“取热不耗水”关键工程技术等。地热能若要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未来需要向品位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的深层地热资源进军。建议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技术创新,尽快摸清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家底,攻关高温钻完井、复杂结构井、深层热储改造、井下换热和干热岩EGS工程等关键技术,推进“地热+”多能协同,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和应用市场培育。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管理监督力度,为地热产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热产业 直接利用 勘探开发技术 发展方向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特色产业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14
作者 许兴 王彬 +5 位作者 王学琴 郑国琦 许震宇 张邦彦 高建伟 孙家琪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是我国五大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地处黄河“几字弯”,跨宁夏、内蒙古两区,是西北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和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也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重点潜力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国家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与社会参... 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是我国五大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地处黄河“几字弯”,跨宁夏、内蒙古两区,是西北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和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也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重点潜力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国家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与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努力,盐碱地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河套灌区依旧存在着盐碱地监测诊断技术不足,综合治理技术与特色产业结合不够,流域、区域与田间尺度的协同管理与技术路径不清等问题,制约了该地区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综述河套灌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发展轨迹、河套灌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研究进展、河套灌区盐碱地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进展3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河套灌区盐碱地综合利用与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盐碱地 综合利用 特色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及其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周武 李杨 +4 位作者 冯伟光 苏轶 揭伟哲 张华 倪红卫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4-542,共9页
磷石膏是湿法制备磷肥工艺过程中的副产物,主要物相是CaSO_(4)·2H_(2)O。我国磷石膏产量居世界第一,综合利用率却不到50%,堆存量已达8亿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探索磷石膏的有效利用途径已迫在眉睫。本文对磷石膏综合... 磷石膏是湿法制备磷肥工艺过程中的副产物,主要物相是CaSO_(4)·2H_(2)O。我国磷石膏产量居世界第一,综合利用率却不到50%,堆存量已达8亿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探索磷石膏的有效利用途径已迫在眉睫。本文对磷石膏综合利用主要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磷石膏在化工领域的利用率仅有5%,在农业领域的利用率也只有2%,而建筑材料领域是目前磷石膏的主要应用领域。目前将磷石膏应用于水泥缓凝剂、石膏砌块和水泥砂浆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将磷石膏应用于胶凝材料和路基材料,由于浸出毒性的问题,并未大规模应用;将磷石膏用作填充剂则因为材料强度较低,仅仅停留于实验室探索阶段。最后展望了未来无害化利用磷石膏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解决磷石膏的堆存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综合利用 应用领域 建筑材料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卷分析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以“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为例
16
作者 黄雅琴 宋敏 +2 位作者 刁婷婷 李尽哲 李自刚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8期126-129,132,共5页
定量分析了信阳农林学院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19级2个班级的“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期末考试的结果,评估了基于“三个阶段+三个目标+两性一度+认知提升”模式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质量,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考试试... 定量分析了信阳农林学院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2019级2个班级的“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期末考试的结果,评估了基于“三个阶段+三个目标+两性一度+认知提升”模式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质量,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考试试卷质量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整套试卷难度系数为0.78,区分度为0.51,信度系数为0.94。以中药资源为原料的食品开发这一知识单元的得分率最高,达92.25%。可见,该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可信有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质量可靠,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试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药食同源物质副产品应用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彦霄 于佳琦 +2 位作者 王晓鹏 于文瑶 吴澎 《中国果菜》 2024年第5期20-26,共7页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药食同源物质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得不到充分利用。本文以酸枣仁、葛根、石榴、花椒和黄精五种药食同源物质为例综述了其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药食同源物质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得不到充分利用。本文以酸枣仁、葛根、石榴、花椒和黄精五种药食同源物质为例综述了其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对药食同源物质副产品的应用提出展望,以期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副产品 综合利用 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月球科研站资源利用发展路线战略构想 被引量:9
18
作者 裴照宇 王琼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7,共13页
以中国倡导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总体架构和创新发展需求为依据,对月球环境、位置和物质3类广义资源的内涵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对资源利用活动及高价值利用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对月球资源利用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工程实施准则进行了剖析,提... 以中国倡导的国际月球科研站总体架构和创新发展需求为依据,对月球环境、位置和物质3类广义资源的内涵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对资源利用活动及高价值利用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对月球资源利用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工程实施准则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近-中-远三期月球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构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任务论证设计和有针对性的科学技术预先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资源 资源分类 综合利用 发展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鹧鸪茶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秋南 刘扬 +1 位作者 白大娟 任红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鹧鸪茶树是海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用茶植物和药用植物,鹧鸪茶是海南省旅游文化特产之一。对鹧鸪茶的功能成分及活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对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探讨,为产业进一步发展... 鹧鸪茶树是海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用茶植物和药用植物,鹧鸪茶是海南省旅游文化特产之一。对鹧鸪茶的功能成分及活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对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探讨,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鹧鸪茶 功能成分及活性 资源开发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秸秆高效收集与利用设备应用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玉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1期49-51,共3页
在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的秸秆利用水平实现了快速提升,配套的机械设备种类逐渐丰富。秸秆资源的高效收集与利用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该文从近年来秸秆利用水平和农业秸秆资源特... 在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的秸秆利用水平实现了快速提升,配套的机械设备种类逐渐丰富。秸秆资源的高效收集与利用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该文从近年来秸秆利用水平和农业秸秆资源特征角度出发,分析了秸秆切割收集设备和秸秆综合利用设备的应用情况和种类特点,并对农业秸秆高效收集与利用设备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说明了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科学利用的重要意义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综合利用 机械设备 可再生资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