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haviour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in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华 陈国兴 +1 位作者 孙田 刘汉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547-552,共6页
The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strain rela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by t... The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strain relation and the dissip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by the hollow cylinder apparatu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and the dissipation process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composed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low intensive strength stage, the super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and the sub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and the demarcation points of the curv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re lag behind those of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the behaviour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between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and Nanjing fine sand show that the low intensive strength stage and the super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of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are shorter while the sublinear strength recovery stage is longer. A stress-strain model and a dissipation model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of liquefi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are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initial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 relative density can be considered synthetically.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dicted results by the two model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sand-gravel composites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stress-strain relation dissipation model: pore water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ing constitutive model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design of raft found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小雷 肖成安 +1 位作者 李稼轩 冯杰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079-1084,共6页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is generally adopted for raft design. The secondary stress of superstructure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neglected, which lead...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is generally adopted for raft design. The secondary stress of superstructure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neglected, which leads to larger support moments and longitudinal bending of raft compared with real values. The spr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is obtained by the flat plate loading tests in Karst reg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pring and the raft is equivalent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the raft. The model for superstructure-raft-composite foundation interaction analysis is thus established and the raft is designed. This method not only considers the nonlinear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but also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uperstructure on bending moment and deformation of raft. Compared with the inverted floor method,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moment become more reasonable and uneven settlements are considered. This can be references to the design of raft foundation in simila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 composite foundation RAFT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oS-oriented service composition based on mapping relation tree
3
作者 张英 刘晓明 +1 位作者 王智学 陈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94-2202,共9页
Service composition is a hot and active research area in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which has gained great momentum. A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oriented and tree-based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implement service compo... Service composition is a hot and active research area in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which has gained great momentum. A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oriented and tree-based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implement service composition efficiently. Firstly, service descriptions were transformed to mapping relations which deno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concepts. Then, the service composition problems were resolved by building mapping relation tree dynamically based on the divide and conquer method, and all mapping relation trees were combined without redundant branch to obtain the composition scheme. Finally, the optimal composition scheme was chosen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attributes including the preference of service request. Experiment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composi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searching time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ervices in reposi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vice composition quality of service mapping relation tree divide and conqu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ufacture of high-dispers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mechano-thermal process
4
作者 李云平 曲选辉 +1 位作者 郑州顺 于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年第3期168-172,共5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co-reduction of oxide powder, a new mechano-thermal process was de-signed to produce high-dispers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short time high-energymi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co-reduction of oxide powder, a new mechano-thermal process was de-signed to produce high-dispers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short time high-energymilling and reduction at lower temperature. The particle size, oxygen content and their sintering abilities of W-Cucomposite powder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a quick milling of the oxidepowder for about 3-10 h, the reduction temperature of the W-Cu oxide powder can be lowered to about 650 ℃ from700-750 ℃ owning to the lowering of particle size of the oxide powder.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W-Cu powder af-ter reduction at 650 ℃ is about 0.5 μm smaller than that reduced at 750 ℃. After sintering at 1 200 ℃ for 1 h inhydrogen atmosphere, the relative den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final products (W-20Cu) can attain 99.5%and 210 W @ m-1 @ K-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o-thermal process W-CU composite relatIVE DENS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的工艺参数优化
5
作者 和利伟 孟建兵 +3 位作者 董小娟 郑泽旭 王承志 高弘霖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针对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加工难度较大、加工质量不理想等问题,开展了SiCp/Al复合材料的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工艺试验研究。以峰值电流、脉冲宽度和放电电压为输入参数,以材料去除率、电极损耗率、表... 针对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加工难度较大、加工质量不理想等问题,开展了SiCp/Al复合材料的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工艺试验研究。以峰值电流、脉冲宽度和放电电压为输入参数,以材料去除率、电极损耗率、表面粗糙度为EDM加工的表征手段,设计正交试验;采用灰色关联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将多项工艺指标转化为一种综合评价指标,并获得峰值电流、脉冲宽度、放电电压等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峰值电流1.5 A、脉冲宽度60μs和放电电压35 V的条件下,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EDM加工的电极损耗率和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表面质量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电火花加工 灰色关联度 参数优化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蓝根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昊坤 文博漾 +3 位作者 著佳裕 秦伟琳 李元晓 王雪莹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0,共8页
板蓝根常用于治疗和预防不同的疾病,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中药之一。板蓝根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炎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尤以有效的抗病毒生物活性而闻名。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含多糖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 板蓝根常用于治疗和预防不同的疾病,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中药之一。板蓝根具有免疫调节、抗菌、抗炎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尤以有效的抗病毒生物活性而闻名。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含多糖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板蓝根可被制成多种药物制剂类型,在动物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从板蓝根的化学成分、生物学功能、不良反应、相关制剂、畜牧生产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与讨论,旨在为板蓝根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板蓝根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化学成分 生物学功能 畜牧生产 不良反应 相关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脱野生牧草资源营养价值分析与评价
7
作者 郭禹 蓝俊 +3 位作者 李承臻 唐显翔 虞道耿 陈学达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9,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墨脱野生牧草资源的营养价值。试验采集了西藏墨脱地区的100种野生植物,对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野生牧草的粗蛋白(CP)含量为6.86%~27.00%,粗脂肪(EE)含量为7.... 试验旨在探究墨脱野生牧草资源的营养价值。试验采集了西藏墨脱地区的100种野生植物,对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野生牧草的粗蛋白(CP)含量为6.86%~27.00%,粗脂肪(EE)含量为7.63%~20.73%,粗纤维(CF)含量为10.61%~32.98%,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为25.12%~59.8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为13.61%~45.72%,磷(P)含量为0.07%~0.49%,粗灰分(Ash)含量为3.56%~27.04%,相对饲喂价值(RFV)为91.72~288.03。由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加权关联度排名前4的品种为:大豆(0.7477)>金荞麦(0.7311)>杖藜(0.7132)>野茼蒿(0.6477)。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的优良牧草,可为后续西藏野生牧草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牧草 资源利用 营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生复合菌剂添加对3种禾草混播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双雄 姚拓 柴加丽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4-1364,共11页
为研究促生复合菌剂对混播禾草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等11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为基础材料,根据菌株溶磷、固氮、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等特... 为研究促生复合菌剂对混播禾草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等11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为基础材料,根据菌株溶磷、固氮、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等特性配制T_(1)、T_(2)、T_(3)、T_(4)、T_(5)、T_(6)共6组复合微生物菌剂并添加到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青海早熟禾(Poa qinghaiensis)和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组合的混播牧草盆栽中,测定2茬牧草生长指标及土壤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各指标同CK(加等量空白LB培养液)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垂穗披碱草、青海早熟禾和中华羊茅株高同CK相比分别增加1.49%~15.07%、1.65%~25.89%和6.36%~11.13%,总地上生物量增加4.38%~13.60%,pH降低0.03~0.11,电导率增加2.31%~14.02%,速效磷增加12.07%~27.80%,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7.93%~28.45%和9.78%~142.64%;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排序为T_(1)> T_(4)> T_(3)> T_(5)> T_(2)> T_(6)> CK,复合菌剂T_(1)促生效果均优于CK及其他处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混播牧草 土壤特性 植被生长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黑麦草对奶山羊生产性能、乳成分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丽 秦新惠 张建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青贮黑麦草代替饲粮中10%青贮紫花苜蓿对奶山羊生产性能、乳成分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挑选体重、产奶量、胎次一致的健康奶山羊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奶山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采用10%青... 试验旨在探究青贮黑麦草代替饲粮中10%青贮紫花苜蓿对奶山羊生产性能、乳成分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挑选体重、产奶量、胎次一致的健康奶山羊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对照组奶山羊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采用10%青贮黑麦草代替基础饲粮中等量的青贮紫花苜蓿。预试期1周,正式试验期8周(妊娠期和泌乳期均为4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初生羔羊体重和断奶羔羊存活率均显著升高(P<0.05),乳脂率显著升高(P<0.05),乳体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奶山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球蛋白(GL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以青贮黑麦草代替10%青贮紫花苜蓿可以提高羔羊存活率和幼羊生长性能,增加奶山羊采食量和产奶量,改善奶山羊的免疫功能,但对奶山羊血清抗氧化和肝功能等相关指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黑麦草 奶山羊 生产性能 乳成分 血清相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戴金星 倪云燕 +4 位作者 龚德瑜 黄士鹏 刘全有 洪峰 张延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①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轻值和平均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重,而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重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轻。②中国大气田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11.4‰,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56.4‰;油型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49.3‰~−18.9‰;无机成因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35.6‰~−11.4‰;根据这些数据编制了中国大气田的δ^(13)C_(1)值尺图。③中国天然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107.1‰~−8.9‰,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为−107.1‰~−55.1‰;油型气δ^(13)C^(1)值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为−49.3‰~−13.3‰;无机成因气δ13C1值为−36.2‰~−8.9‰;根据上述数据编制了中国天然气的δ^(13)C_(1)值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气田 生物气 油型气 煤成气 无机成因气 烷烃气 碳同位素组成 δ_(13)C^(1)值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通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与推理
11
作者 王淼 董星星 +3 位作者 高继勋 方振西 唐昊 李松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55-2663,共9页
为了弥补现有的二维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模型大都利用点、最小外包矩形等近似地代替空间对象,距离真实空间对象间方向关系的描述与推理仍存在差距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非连通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模型。该模型借助Gestalt... 为了弥补现有的二维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模型大都利用点、最小外包矩形等近似地代替空间对象,距离真实空间对象间方向关系的描述与推理仍存在差距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非连通空间对象方向关系表达模型。该模型借助Gestalt心理学理论,通过提取非连通空间对象的特征点、特征链,构建空间对象间的可视区域,生成方向关系Voronoi图,实现了非连通、含洞的参考对象与目标对象间方向关系的表达。该模型较好地顾及了空间对象形状、大小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表达精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为了提高复杂空间对象方向关系复合推理的精度,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个非连通对象间主方向关系复合推理算法。该算法借助Tile-union运算和Pr运算,实现了该模型下基本主方向关系的复合推理,降低推理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和验证的结果表明,提出的非连通空间对象方向关系模型及复合推理算法,提高了表达与推理的精度,完善和提高了对复杂空间对象方位关系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 Gestalt心理学理论 非连通空间对象 主方向关系 复合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结合成分分析优选人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佳极性部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志佳 李胜楠 +5 位作者 周文文 肖凤琴 刘晖 杨亦柳 李光哲 严铭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20,共10页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 目的:考察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筛选最佳活性部位。方法:本研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人参水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总酚酸、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含量;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不同极性部位间体外抗氧化活性;结合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质量评价模型。对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12个质量特性指标赋权,最终优选出人参抗氧化最佳极性部位。结果: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其中,正丁醇部位的总酚酸、总黄酮、人参皂苷Rb1含量高于其他部位。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相应的IC50值分别为0.14、0.57、0.92、0.75 mg/mL。另外,结合质量评价模型得到人参不同极性部位的相对关联度值的范围为0.352~0.618,正丁醇部位测得相对关联度最高(0.618),进一步表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综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评价结果,初步优选出正丁醇部位为人参抗氧化最理想部位,为人参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及人参抗氧化食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不同极性部位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熵权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尺度效应的矿粮复合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松开 罗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5,共11页
深入研究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该研究以矿粮复合区德兴市为例,从尺度效应和空间近邻效应出发,综合采用莫兰指数、最小二乘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了耕... 深入研究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该研究以矿粮复合区德兴市为例,从尺度效应和空间近邻效应出发,综合采用莫兰指数、最小二乘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了耕地非粮化在不同尺度下关联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矿粮复合区的耕地非粮化存在3种形式,整体非粮化分布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和强空间异质性,多数尺度下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矿粮复合区耕地非粮化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依据情况可以划分为4个区块尺度等级;3)耕地非粮化关联因素在不同尺度上呈现的显著性不一致,小尺度等级下耕地非粮化回归结果的显著率为90.2%,拟合度平均值为0.236,优于其他尺度等级,集水区尺度优于行政村尺度;4)耕地非粮化的关联因素强弱程度也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在小尺度下最显著,主要因素的回归系数平均值均大于0.250,显著率达到92%。研究结果可为耕地非粮化管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空间近邻效应 空间异质性 耕地非粮化 关联因素 矿粮复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明立伟 汝甲荣 +4 位作者 张金鹏 赵雪 李志新 刘玲玲 李长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18,共6页
为明确工业大麻品种培育方向,以6个工业大麻品种为试验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原茎产量与株高、茎粗... 为明确工业大麻品种培育方向,以6个工业大麻品种为试验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原茎产量与株高、茎粗、全麻率、干茎制成率和纤维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纤维产量与原茎产量、全麻率和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的相关性最显著,为0.94;工业大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P<0.05),以原茎产量为因变量(Y),全麻率(X_(1))、茎粗(X_(2))和干茎制成率(X_(3))为自变量,分别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_(原茎产量)=-1.792+0.472 X_(1)+0.390 X_(2)+0.325 X_(3)和Y纤维产量=-1.737+0.765 X_(1)+0.287 X_(2)+0.169 X_(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麻率和干茎制成率对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的贡献最大,分别为0.470,0.372和0.764,0.311,而株高和茎粗主要是通过影响全麻率和干茎制成率,从而对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铬对母猪乳成分与泌乳相关激素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孔研 彭雄 +4 位作者 胡兴平 李想 刘兆颖 孙志良 伍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59,共5页
为了研究蛋氨酸铬对母猪乳成分、泌乳相关激素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杜洛克×长白母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5 g/t蛋氨酸铬),试验于产前7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在产后1、11、21 d采集母猪... 为了研究蛋氨酸铬对母猪乳成分、泌乳相关激素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杜洛克×长白母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5 g/t蛋氨酸铬),试验于产前7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在产后1、11、21 d采集母猪乳样,检测乳中乳糖、蛋白质、灰分、非脂固形物、脂肪的含量和乳的密度,胰岛素(INS)和催乳素(PRL)等泌乳相关激素的含量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等免疫指标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产后1、11 d试验组乳中各乳成分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产后21 d试验组乳中乳糖、非脂固形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各时间点试验组乳中INS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PRL含量显著升高(P<0.05);产后1 d试验组乳中IgG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IgG和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产后11 d和21 d试验组IgA、IgG和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铬可提高母猪乳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提高母猪乳中PRL的含量增强泌乳能力;同时增加乳中IgA、IgG和IgM的含量,增强母猪和仔猪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铬 母猪 泌乳 乳成分 泌乳相关激素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燚 赵信飞 +2 位作者 冯绘绘 张锐 彭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导致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导管封管液的选择成为维护静脉导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化学成分的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合有效的溶液进行封管,是降低血管导...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导致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导管封管液的选择成为维护静脉导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化学成分的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合有效的溶液进行封管,是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重要方法。现就国内外单一化学成分及其复合成分的不同类型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封管液的选择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管液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单一化学成分 复合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劳资关系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春华 曾繁毅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04,共16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通过构造59个国家2001—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属性不仅能够通过提高资本技术构成所产生的劳动...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通过构造59个国家2001—2019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自身的技术属性不仅能够通过提高资本技术构成所产生的劳动力挤出效应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还会通过其就业创造效应提升劳动收入份额;(2)人工智能作为使用价值生产的要素投入,将和普通物质资本的深化一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人工智能使用规模小的国家,人工智能使用增加会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将通过影响劳资关系变动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因此,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同时,还要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发展对社会就业和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尤其要通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资关系 劳动收入份额 资本有机构成 劳资议价能力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熵权法的纵扭超声振动螺旋磨削制孔工艺参数优化
18
作者 林佳杰 魏昕 杨宇辉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为优化纵扭超声振动辅助螺旋磨削制孔工艺参数和提高加工性能,以氧化锆陶瓷为研究对象,选取螺距、螺旋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和超声振幅为工艺参数,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测量其磨削力、孔壁表面粗糙度和孔底表面粗糙度;借助灰色... 为优化纵扭超声振动辅助螺旋磨削制孔工艺参数和提高加工性能,以氧化锆陶瓷为研究对象,选取螺距、螺旋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和超声振幅为工艺参数,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测量其磨削力、孔壁表面粗糙度和孔底表面粗糙度;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熵权法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螺距3.5μm,螺旋进给速度875mm/min,主轴转速20000r/min,超声振幅6μm;螺距、超声振幅、主轴转速、螺旋进给速度对灰色关联度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建立了灰色关联度、目标参数与工艺参数的经验预测模型,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螺距3.0μm,螺旋进给速度875mm/min,主轴转速22000r/min,超声振幅6μm;孔壁和孔底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12789μm和0.38137μm,磨削力为9.482N,且关联度略优于正交试验最大关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扭超声振动 螺旋磨削 孔加工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开花期多雨寡照复合逆境灾损评估指标
19
作者 吕佳佳 初征 +5 位作者 郭立峰 李宇光 刘旭 丁海玖 王秋京 周宝才 《农学学报》 2024年第9期46-53,共8页
黑龙江省是中国优质粳稻生产核心种植区,开花期多雨寡照复合发生,严重影响寒地水稻结实率和产量。为了保障国内优质稻米的供应及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针对多雨寡照复合发生的判识指标,并定量评估其对产量的损失。通过整合气... 黑龙江省是中国优质粳稻生产核心种植区,开花期多雨寡照复合发生,严重影响寒地水稻结实率和产量。为了保障国内优质稻米的供应及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针对多雨寡照复合发生的判识指标,并定量评估其对产量的损失。通过整合气象数据、水稻生育期信息、产量资料以及历史灾情记录,运用多层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致灾因子、作物产量结构与相对气象产量之间的灰色映射关系。据此,建立了寒地水稻多雨寡照复合指数(RSCI)和一个描述复合逆境与产量损失率关联度的模型。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和历史典型灾害年份数据确定了灾害的临界值和等级,进而形成了评估多雨寡照复合发生导致产量损失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明确了寒地水稻在不同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多雨寡照条件下的临界阈值和相应的产量损失率,历史灾情验证显示多雨寡照判识率达到100%,产量损失率判识准确率超过80%。在1958—2021年间,全省水稻不同程度多雨寡照的发生频率呈轻度高于中度高于重度的趋势,且北部农区的发生频率高于南部农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一套多雨寡照复合发生的判识指标,为定量化评估产量损失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寒地水稻 优质粳稻 开花期 多雨寡照 复合指数 产量损失 灰色关联分析 K-均值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利维亚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
20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3,共15页
玻利维亚北部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具有明显的成岩成矿作用。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研究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组合、物质组成和控矿规律。结果显示:在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发育渐新世-中新世火山穹窿构造与火山岩... 玻利维亚北部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具有明显的成岩成矿作用。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研究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组合、物质组成和控矿规律。结果显示:在Cuprita铜矿及其周缘发育渐新世-中新世火山穹窿构造与火山岩相体,叠加晚中新世岩浆侵入构造与侵入岩体,构造组合样式有火山穹隆构造-环形断裂、岩浆侵入构造-近EW向断裂、岩浆热液角砾岩筒(带)与热液角砾岩相体。从火山穹隆中心向外,火山岩相依次发育火山通道相、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火山沉积岩相;橄榄辉长玢岩-闪长玢岩呈岩株、岩枝和岩床产出;在岩株顶部和产状突变处发育热液角砾岩相,包含6类热液角砾岩。火山穹隆构造-环形断裂控制了火山岩相-火山沉积岩相空间分布与矿床的形成、分布;岩浆侵入构造-EW向断裂控制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生与矿体的产出;热液角砾岩相与岩浆热液角砾岩筒(带)为储矿构造岩相体与储矿构造样式。预测在Cuprita铜矿岩浆热液角砾岩筒深部和外围以寄生火山穹隆构造为中心等是有利的找矿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 构造组合 物质组成 控矿规律 找矿预测标志 玻利维亚Cuprita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