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版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平衡与冲突——从Eldred v. Ashcroft案看美国版权扩张法案(CTEA)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冲击 被引量:6
1
作者 赖洪川 赵瑞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3,共6页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是促进科学和文化的进步,这最终有利于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而在版权保护过程中则对言论自由产生了一定的限制。由于版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它对于作为自然权利的言论自由的限制,必须能够促进更加重要的公众利益才具有正当...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是促进科学和文化的进步,这最终有利于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而在版权保护过程中则对言论自由产生了一定的限制。由于版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它对于作为自然权利的言论自由的限制,必须能够促进更加重要的公众利益才具有正当性。1998年CTEA延长20年版权保护期限的立法,不但不能够促进更加重要的公众利益,反而增加了公众的负担,损害公众言论自由的权利,因此,它违背了宪法中知识产权条款的立法原则,也侵害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第一修正案 CTEA 言论自由 版权 公众利益 版权保护 修正案 宪法 版权扩张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何为 被引量:33
2
作者 熊琦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4,30,共8页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作为应对大规模许可的制度工具之一,既非控制著作权交易成本的主要选择,亦无限制著作权人处分权的立法蕴意。我国试图通过移植延伸性集体管理来解决权利人无法维权和无法授权的问题,不但错误理解了延伸性集体管理...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作为应对大规模许可的制度工具之一,既非控制著作权交易成本的主要选择,亦无限制著作权人处分权的立法蕴意。我国试图通过移植延伸性集体管理来解决权利人无法维权和无法授权的问题,不但错误理解了延伸性集体管理的立法价值本意,还使制度移植脱离了其产生的特殊产业和社会背景。孤立地将延伸性集体管理引入我国,忽略其产生地的著作权产业形态和产业主体特点,更可能出现的只会是对著作权人利益的损害和对著作权市场机制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 著作权法修改 著作权许可 私人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版权法改革方案述评 被引量:23
3
作者 万勇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7,共10页
美国现行版权法是前数字时代的产物,尽管经过多次修改,但都只是小修小补,缺乏整体思考,未能反映数字时代特征。版权项目组经过多年研究,公布《版权原则项目:改革方向》,希望对美国版权法进行综合性全面改革。其中有些内容非常具有创新性... 美国现行版权法是前数字时代的产物,尽管经过多次修改,但都只是小修小补,缺乏整体思考,未能反映数字时代特征。版权项目组经过多年研究,公布《版权原则项目:改革方向》,希望对美国版权法进行综合性全面改革。其中有些内容非常具有创新性,例如:复兴版权注册制度、明确公有领域捐赠原则等。鉴于中国已经启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因此研究其相关内容,对于中国的修法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版权法 版权制度改革 中国著作权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版权保护的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的出台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昊 陈佳沁 金莲姬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108,共5页
随着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全球出版行业发展的重头戏。在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出版物盗版现象猖獗、著作者权利受到侵害等问题使得出版行业遭受损失。经过法律界、出版界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 随着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全球出版行业发展的重头戏。在数字出版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出版物盗版现象猖獗、著作者权利受到侵害等问题使得出版行业遭受损失。经过法律界、出版界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提案,日本国会通过了"增设数字出版权"为核心内容的《日本著作权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并于2015年正式实施。文章通过梳理《修正案》的出台过程,分析修订的主要方案和主要分歧点,比较修订前后著作权法相关内容的变化,总结著作权法修订的法律意义和媒介发展层面的意义,从而为我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修正案 出版权 日本数字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品定义与分类的理论重构——兼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1条、第5条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伟民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5-63,共9页
作品定义与分类是著作权法的基础概念。《伯尔尼公约》未明确定义"作品",仅将作品分为"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也是其他国家主要的作品类型。《TRIPS协定》要求WTO成员将计算机软件作为《伯尔尼公约》(... 作品定义与分类是著作权法的基础概念。《伯尔尼公约》未明确定义"作品",仅将作品分为"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也是其他国家主要的作品类型。《TRIPS协定》要求WTO成员将计算机软件作为《伯尔尼公约》(1971年文本)中的文学作品加以保护,因此我国如何保护计算机软件正面临立法选择。《著作权法》和《修改草案》将"作品"分为许多具体类别,结果导致作品定义不准确,作品分类高度膨胀、矛盾和重叠。《草案》应以"三个领域两种作品"来定义作品,以"文学作品"取代"文字作品",废除"科学作品"和"口述作品"的定义和分类,同时,明确将"计算机软件"作为"文学作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修改草案 作品 定义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品改编权保护的历史之维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杨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37,共6页
改编权是一项重要的著作财产权,改编行为是最典型的作品演绎方式。在印刷技术发展早期并未形成独立的改编权概念,改编权的雏形多以禁例形式内化于复制权当中。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编权逐渐从复制权中解放出来,成为《伯... 改编权是一项重要的著作财产权,改编行为是最典型的作品演绎方式。在印刷技术发展早期并未形成独立的改编权概念,改编权的雏形多以禁例形式内化于复制权当中。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编权逐渐从复制权中解放出来,成为《伯尔尼公约》中类型化不断发展的一项独立权利。作品改编在中国经历了由合理模仿到侵害著作权的演化过程。改编权保护的推动因素来自于产业发展的诉求,既反映出作品派生市场和新产业的成长发展轨迹,又是著作权超越复制,转向规范类型化之作品利用方式的体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权 著作权法 复制 演绎作品 著作权法修改 大清著作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概念 被引量:6
7
作者 戴哲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4,共6页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首次在《著作权法》中规定了作品的概念,该作品的概念包含了"独创性""固定"要件和智力成果3个基本要素。然而,"独创性"中的"独立创作"在逻辑上是一个表示关系的...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首次在《著作权法》中规定了作品的概念,该作品的概念包含了"独创性""固定"要件和智力成果3个基本要素。然而,"独创性"中的"独立创作"在逻辑上是一个表示关系的范畴;"固定"要件体现的是作品与载体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要素都无法描述作品的客观性质;并且,使用智力成果作为作品的属概念显得过于笼统和抽象,该要素甚至可以包含思想,因此,这三个要素都未能展现作品的本质属性。为了重构作品的概念,应当将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定义为:"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创造性的表达",为了厘清作品与"独创性""固定"间的逻辑内涵,应规定"著作权法保护已经固定在有形载体上并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著作权 独创性 固定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职务作品版权归属:历史、争议以及建议——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第16条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鸿军 彭桂兵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87,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称《著作权法》)对新闻职务作品的规定20年未变,甚至一些学者对此作出了肯定,但笔者认为,《著作权法》中的新闻职务作品条款已凸显出修改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源于条款对新闻职务作品规定的多样性导致的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称《著作权法》)对新闻职务作品的规定20年未变,甚至一些学者对此作出了肯定,但笔者认为,《著作权法》中的新闻职务作品条款已凸显出修改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源于条款对新闻职务作品规定的多样性导致的司法裁判和版权许可的双重不确定性。2012年至2014年,《著作权法》修改前后经历三稿,最终确定了新闻职务作品作为特殊职务作品类型存在,这一规定在当时导致了实务界的批评和抗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仍保留了上一轮修改结果。为避免上一轮修改引发的争议,笔者认为要审慎地对修改的必要性作出回应,既要考虑媒体单位利益,也要考虑作者利益,同时回应新闻版权实践中合同许可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 版权归属 特殊职务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著作权法修订中“合理使用”的立法技术 被引量:70
9
作者 李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8,共7页
"合理使用"的立法技术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有争议的问题。"合理使用"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三种: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其哲学和历史的背景,其实际的运行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立法本身,更取决... "合理使用"的立法技术是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中有争议的问题。"合理使用"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三种: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其哲学和历史的背景,其实际的运行效果并不仅仅取决于立法本身,更取决于立法与司法的互动。在总体趋势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增加"合理使用"的立法弹性。基于我国的司法现状,著作权法应当改变现有的完全封闭式立法技术,但要谨慎地设计立法的表述,平衡立法的可预见性与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使用 合理利用 著作权的例外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版权法典》评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勇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86,共9页
《欧洲版权法典》在充分考虑《伯尔尼公约》、《TRIPS协定》以及欧盟之前在版权领域制定的七个指令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者身份与权利归属、精神权利、经济权利以及限制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规定。法典在有些内容上作了创新,尤其是在涉... 《欧洲版权法典》在充分考虑《伯尔尼公约》、《TRIPS协定》以及欧盟之前在版权领域制定的七个指令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者身份与权利归属、精神权利、经济权利以及限制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规定。法典在有些内容上作了创新,尤其是在涉及权利限制的部分,提出了区别于现有的"封闭式"和"开放式"的立法模式,引入了类比适用的新立法模式。鉴于我国已经启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因此《欧洲版权法典》的规定,对于我国的修法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版权法 版权体系 作者权体系 中国著作权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著作权犯罪刑罚威慑效能实证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著作权罪的修改为背景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芳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71,共8页
以刑罚威慑为理论模型,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十一)》适用前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证研究发现,刑罚威慑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际效能不明显,表明修正前的侵犯著作权罪对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惩治效果不理想。反思实证结论可知,特殊威慑效能水平有限... 以刑罚威慑为理论模型,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十一)》适用前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证研究发现,刑罚威慑网络著作权犯罪的实际效能不明显,表明修正前的侵犯著作权罪对网络著作权犯罪的惩治效果不理想。反思实证结论可知,特殊威慑效能水平有限是刑罚运行中的缺陷与立法规范自身的短路所致,一般威慑效能水平不高是社会公众对刑法的认同感欠缺所致。《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著作权罪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通过增列犯罪对象、行为类型和提高法定刑等方式弥补了立法漏洞,对实践问题作出了针对性调整。未来要实现严惩网络著作权犯罪的立法目标,应当在司法层面进行调整以强化刑罚威慑。一方面,纠正轻判化的司法偏差,重罪重罚,实现“罪刑相适”;另一方面,加强对刑事判决书的说理,让公众充分参与司法裁判,获得对刑法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著作权犯罪 刑罚威慑 《刑法修正案(十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法》传播权修改建议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万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42,共9页
现行《著作权法》关于传播权的规定,体系杂乱,各项权利涵盖范围之间存在重叠,文字表述过于僵化,不具弹性,无法很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传播技术。建议对现行的传播权类型进行整合,引入技术中立、涵盖范围广泛的"向公众传播权"的... 现行《著作权法》关于传播权的规定,体系杂乱,各项权利涵盖范围之间存在重叠,文字表述过于僵化,不具弹性,无法很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传播技术。建议对现行的传播权类型进行整合,引入技术中立、涵盖范围广泛的"向公众传播权"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著作权法 国际著作权公约 向公众传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著作权权利限制与例外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华劼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我国已签署《马拉喀什条约》,亟须对著作权法中的限制与例外条款进行修改和调整。一是要扩大"受益人"和"无障碍格式版"的范围,缩小"被授权实体"的范围;二是明确规定"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范围;... 我国已签署《马拉喀什条约》,亟须对著作权法中的限制与例外条款进行修改和调整。一是要扩大"受益人"和"无障碍格式版"的范围,缩小"被授权实体"的范围;二是明确规定"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范围;三是明确规定著作权例外所包含的权利范围;四是制定为视力和阅读障碍者利益而规避技术措施的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喀什条约》 权利限制与例外 视力和阅读障碍者 修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使用方式下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陶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9,共8页
我国司法实务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并不统一。鉴于他人对作品的使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有必要区分演绎性使用与非演绎性使用来限定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程度。对于非演绎性使用,应采主观上的思想表达损害标准。对于演绎... 我国司法实务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并不统一。鉴于他人对作品的使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有必要区分演绎性使用与非演绎性使用来限定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程度。对于非演绎性使用,应采主观上的思想表达损害标准。对于演绎性使用,应合理地考虑演绎者的创作自由,采用客观上的声誉损害标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保护作品完整权极有可能吸收修改权。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建议以一般性规则加特殊性规则的模式,将保护作品完整权明确为保护作品的基本表达不被实质性修改的权利。在侵权判定标准的具体司法适用上,采取区分对待原则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权 主观标准 客观标准 演绎作品 著作权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比赛网络实时转播权的归属及体系定位——以新浪网诉凤凰网案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好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3-519,共7页
摄制体育赛事得到的视听作品可受著作权法保护,应由制片者而非赛事组织者原始取得著作权。若无法律明文规定,赛事组织者不享有对世的"赛事组织者权"。基于其对比赛场馆的管控力,赛事组织者将"禁止擅自摄制比赛"作... 摄制体育赛事得到的视听作品可受著作权法保护,应由制片者而非赛事组织者原始取得著作权。若无法律明文规定,赛事组织者不享有对世的"赛事组织者权"。基于其对比赛场馆的管控力,赛事组织者将"禁止擅自摄制比赛"作为发放入场许可的条件,此时,尽管未经许可摄制比赛者可能原始取得著作权,但却无法在不构成违约的前提下利用该著作权。赛事组织者通过合同受让著作权后,始享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网络实时转播权"。"网络实时转播权"在现行《著作权法》下,依被转播作品初始传播技术的不同,可能被定位为广播权的内容,亦可能被定位为"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该种情况不利于赛事转播权的市场化。未来宜通过广播权的扩展,将"网络实时转播权"完全囊括于广播权下。《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扩展广播权,但仍维持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交互/非交互性"二分的举措,有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事组织者权 广播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著作权修订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版权法典(草案)》评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华劼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96,共6页
《亚太版权法典》由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教授级研究员Adrian Sterling于2015年11月提出。Sterling起草了法典草案,包含定义、受益人条款、权利、限制与例外、保护期限、侵权、救济以及建立亚太版权仲裁庭。对《... 《亚太版权法典》由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教授级研究员Adrian Sterling于2015年11月提出。Sterling起草了法典草案,包含定义、受益人条款、权利、限制与例外、保护期限、侵权、救济以及建立亚太版权仲裁庭。对《亚太版权法典(草案)》的检视和评述有助于立法者对法典的解读,通过亚太地区各国在版权法修法时对法典精华的吸收,以推动亚太地区版权法律制度的修订,加快版权领域亚太区域化融合,促进亚太地区版权贸易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改革 亚太地区 中国著作权法修订 相关权 《亚太版权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TRIPS协定时代的著作权刑法保护国际化及中国立场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磊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9,共9页
在所有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TRIPS协定首先规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刑事程序条款,尤其强调了针对盗版犯罪的刑事处罚,开启了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国际化时代。在后TRIPS协定时期,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欧盟、美国、法国,以... 在所有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TRIPS协定首先规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刑事程序条款,尤其强调了针对盗版犯罪的刑事处罚,开启了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国际化时代。在后TRIPS协定时期,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欧盟、美国、法国,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都通过不断地立法修法来满足著作权保护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大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力度,进一步推动了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国际化进程。中国的著作权刑法保护制度也是在后TRIPS协定时期、在缔约国义务的压力之下确立起来的,面对著作权刑法保护不断加强的国际化趋势,中国的著作权刑法保护应坚持国际化基础之上的本土化原则,坚持刑法谦抑之下的适度性原则,积极构建新时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著作权刑法保护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TRIPS协定 刑法保护 国际化 中国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商标注册审查制度的优化——兼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莲峰 黄安妮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88,共19页
随着商标申请量逐年大幅上涨,我国现行商标审查制度已无法满足改革需求,优化商标审查制度势在必行。尽管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公布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涉及多项实体与程序性规则的改变,以优化商标确权程序,实现商标审查的提质... 随着商标申请量逐年大幅上涨,我国现行商标审查制度已无法满足改革需求,优化商标审查制度势在必行。尽管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公布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涉及多项实体与程序性规则的改变,以优化商标确权程序,实现商标审查的提质增效,但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德国和日本的商标法修订后,其审查制度有可供借鉴之处。为完善我国商标审查制度,针对现存问题,建议《商标法》第五次修改作出相应调整:取消相对事由审查、实行商标异议后置、增设异议纠纷的自我和解机制、增设以商标使用为标准的快速审查渠道、提高商标审查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审查制度 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全面审查 异议后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馆“馆藏著作从属性原则”研究——以《欧盟信息社会著作权指令》视域下《德国著作权法》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乐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89,共9页
在图书馆"馆藏著作从属性原则"方面,我国立法规定付之阙如。在《欧盟信息社会著作权指令》框架下,《德国著作权法》对该原则进行明确规定。文章分析欧盟相关机构针对《指令》所规定的图书馆对馆藏著作电子化复制行为的意见与... 在图书馆"馆藏著作从属性原则"方面,我国立法规定付之阙如。在《欧盟信息社会著作权指令》框架下,《德国著作权法》对该原则进行明确规定。文章分析欧盟相关机构针对《指令》所规定的图书馆对馆藏著作电子化复制行为的意见与建议,阐释《德国著作权法》中"馆藏著作从属性原则"相关规定的立法目的、构成要件、可行性分析,展望"馆藏著作从属性原则"在我国的适用。该原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于,为避免著作权受到非法侵害,图书馆应采取双重限制措施:馆藏著作电子版的同时在线阅览人数不得超过该著作纸质版的复本量;读者不得通过下载、复制、打印、发送电子邮件或其他技术手段对该著作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重新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著作从属性原则 欧盟信息社会著作权指令 德国著作权法 馆藏著作电子版 电子化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保护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20
作者 孙南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43,共7页
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适用涉及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两个层面。中国法院在处理涉外著作权纠纷中应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是:在适用国内法律的同时必须确保其结果符合中国缔结或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所规定的原则。中国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中并... 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适用涉及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两个层面。中国法院在处理涉外著作权纠纷中应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是:在适用国内法律的同时必须确保其结果符合中国缔结或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所规定的原则。中国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中并不直接适用TRIPs协议,而是适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但对于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的适用则采用不同于TRIPs协议的适用方式,其基本原则是国际条约优先适用,条件是只有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相抵触时才优先适用,而两者相符时仍适用著作权法。此外,中国著作权法与上述两公约还存在着相互反致适用关系,此乃两者的条文具体规定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保护 法律适用 伯尔尼公约 世界版权公约 中国 著作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