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追古雅 学承汉风——从《鹤山集》异文看魏了翁的学术特色 被引量:2
1
作者 尹波 郭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现存魏了翁文集之宋开庆元年成都刻本与四库全书本存在大量异文,这主要缘于四库本的妄改,大致可分为不谙古语、不明通假、不知古今、不懂引申、不辨字形、不晓通用、形近臆改等几种类型。这些异文不仅见出了二本的优劣,更重要的是,结合... 现存魏了翁文集之宋开庆元年成都刻本与四库全书本存在大量异文,这主要缘于四库本的妄改,大致可分为不谙古语、不明通假、不知古今、不懂引申、不辨字形、不晓通用、形近臆改等几种类型。这些异文不仅见出了二本的优劣,更重要的是,结合魏了翁整个思想学术体系加以考察,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魏了翁"强烈的复古倾向"以及"深厚的汉学功底"两大学术特色。魏了翁对小学的精深研究和造诣,在两宋学者中罕有其伦,他应是宋代理学中汉学一派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了翁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 宋代汉学 巴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书院会讲的两种形态及学术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汉民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7,共6页
中国古代书院的会讲制度,一般是指书院举办的学者聚会或学术辩论。宋代有著名的朱张岳麓会讲与朱陆鹅湖会讲。但是,这两次会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会讲类型。朱张会讲采取学术同道之间彼此倾听、相互切磋的方式,以化... 中国古代书院的会讲制度,一般是指书院举办的学者聚会或学术辩论。宋代有著名的朱张岳麓会讲与朱陆鹅湖会讲。但是,这两次会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会讲类型。朱张会讲采取学术同道之间彼此倾听、相互切磋的方式,以化解学派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最终达成学术共识并推动理学建构的完成,可看作是一种“求同”的会讲;朱陆会讲是两位论敌之间缘起于学术分歧,开展辨疑问而论是非之理,最终形成多元化思想的不同学派,可视为一种“求异”的会讲。这两种不同形态的书院会讲,不仅体现出南宋书院百家争鸣式讲学活动的特点,而且客观上推动了宋代不同学派的交流发展,促进了宋代书院多元化教育流派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院 宋代书院 会讲制度 岳麓会讲 鹅湖会讲 教育流派 学术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慎之《诗经》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立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9,共5页
《说文解字》征引《诗经》四百多次,引文有三种方式,体例精严,反映出许慎对《诗经》素有研究,这与楚地的文化传统有关。《说文》引用的毛诗文字并不尽同于毛诗原本,对此要区别对待。许慎会通今古文诗学,沟通今文三家诗学,在《诗经》学... 《说文解字》征引《诗经》四百多次,引文有三种方式,体例精严,反映出许慎对《诗经》素有研究,这与楚地的文化传统有关。《说文》引用的毛诗文字并不尽同于毛诗原本,对此要区别对待。许慎会通今古文诗学,沟通今文三家诗学,在《诗经》学术史上意义非同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慎 《说文解字》 四家诗 今古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朝遗民与元初书院传统的弘扬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78,共8页
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到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是我国历史上新建或复建书院较多、较为集中的一个时期,而且是最能弘扬书院传统、彰显书院精神、体现书院性格气质的时期。宋末书院勃兴,多赖隐士之力,元初书院繁盛,则有遗民的一份功劳。... 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到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是我国历史上新建或复建书院较多、较为集中的一个时期,而且是最能弘扬书院传统、彰显书院精神、体现书院性格气质的时期。宋末书院勃兴,多赖隐士之力,元初书院繁盛,则有遗民的一份功劳。大量的宋朝遗民栖身书院,他们或自创书院,或应人之请,在书院任教,甚至担任山长,但都刻意和元朝官府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改遗民的操守,也捍卫了书院私学的属性,从而使得元初的书院在朝代更替的变局中,能够摆脱官府的牵制,独树一帜,不至于沦为国家学制系统中平庸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宋朝遗民 书院 私学 官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清代汉学对史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记录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86-88,共3页
清代,汉学对史学有重要影响。汉学对宋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评,导致了史学领域重考证、轻议论的治史风格的形成。经学上反对空言义理、主张训诂明而义理明,与史学上反对横生议论、主张史实真而是非见的观点在思维模式上是相同的。汉学治... 清代,汉学对史学有重要影响。汉学对宋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评,导致了史学领域重考证、轻议论的治史风格的形成。经学上反对空言义理、主张训诂明而义理明,与史学上反对横生议论、主张史实真而是非见的观点在思维模式上是相同的。汉学治经的方法被运用到史学上,丰富了治史方法,使史家克服了以往依靠个人的学识主观先验地凭事理推测、鉴别史料方法的局限,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对于史学的客观化起了推动作用。在历史编纂学上,史家反对宋儒所重视的《春秋》笔法和正统论,也是受了汉学的影响,折射出宋清间史学由重阐发向重事实的转变。由于受汉学的影响,乾嘉时期的史家在解释历史发展时,已很少再执著于“天理”、“心性”这种纲常名分标准来评价历史事物。当然,汉学过分强调考证辨伪为“实”、分析评论为“虚”,也严重限制了史家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汉学 宋学 史学思想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大昕的经学批评
6
作者 王记录 孙新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3,共5页
乾嘉时期,钱大昕对汉学、宋学和清代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论。在治经的理念和方法上,钱大昕推崇汉学,以汉儒治经的方法为标准衡评后世学术,具有汉学家的立场,但同时又力戒今古文门户,尽量以持平之心审视学术发展。对于宋学,钱大昕从... 乾嘉时期,钱大昕对汉学、宋学和清代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论。在治经的理念和方法上,钱大昕推崇汉学,以汉儒治经的方法为标准衡评后世学术,具有汉学家的立场,但同时又力戒今古文门户,尽量以持平之心审视学术发展。对于宋学,钱大昕从工具和思想两个层面上进行了评论和驳难,剖析宋儒所倡导的“性”、“理”、“道”等范畴,给以新的解释,并以日常伦理来批评理学的思辨,有误读宋儒的地方。他总结出清学崇尚古学、实事求是、重视经史、经世致用的特点,同时又批评了清儒过分尊经泥古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经学批评 汉学 宋学 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儒疑经与文献学发展的关系
7
作者 杨新勋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5期134-137,共4页
疑经是指古代儒生对儒家经籍作者和文本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的怀疑,往往出于经学的视角和思路,与重客观真实的文献学有交叉但并不等同。宋儒疑经尤为显豁,对宋代文献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果、思路和发展轨迹三个方面;宋代文献学对宋... 疑经是指古代儒生对儒家经籍作者和文本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的怀疑,往往出于经学的视角和思路,与重客观真实的文献学有交叉但并不等同。宋儒疑经尤为显豁,对宋代文献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果、思路和发展轨迹三个方面;宋代文献学对宋儒疑经也有促进和阻碍的反作用。宋儒疑经对后世尤其是清代文献学的发展也有影响,探讨宋儒疑经与文献学发展的关系对研究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经 文献学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钱大昕的宋学观
8
作者 王记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作为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钱大昕对宋明理学的很多范畴都进行了分析,在“性即理”的问题上,钱大昕同意宋儒把理看成纯粹至善的道德标准,但不同意“天即理”之说。他反对把“理”玄学化,反对宋儒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探求“孝悌”。他把宋儒... 作为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钱大昕对宋明理学的很多范畴都进行了分析,在“性即理”的问题上,钱大昕同意宋儒把理看成纯粹至善的道德标准,但不同意“天即理”之说。他反对把“理”玄学化,反对宋儒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探求“孝悌”。他把宋儒宇宙本体的“道”解释成孟子的道德伦理,并试图把宋儒所有的哲理思辨的思想都落实成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他对《宋史.道学传》枉自尊崇道学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从史书体例的角度揭示学术发展的脉络,主张在正史中以“儒学传”统领一切,反对在编纂学术史时有意轩轾,强分门户,掩盖学术发展的真实面目。尽管钱大昕对宋明理学的很多范畴提出质疑,但他对朱熹、王阳明正心诚意、主敬立诚的思想又十分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宋学 汉学 《宋史·道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汉学的荟萃与实录——桂文灿的《经学博采录》
9
作者 陈居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3,共7页
晚清学者桂文灿编撰的《经学博采录》,是清代重要的经学史著作,长期以来,该书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始终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文章由"其人与其书"、"荟萃与实录"、"汉学与宋学"三部分组成,作者认为该书... 晚清学者桂文灿编撰的《经学博采录》,是清代重要的经学史著作,长期以来,该书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始终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文章由"其人与其书"、"荟萃与实录"、"汉学与宋学"三部分组成,作者认为该书作为学案体的经学史著作,收录了乾、嘉、道、咸四朝的汉学传习活动,较之江藩的《汉学师承记》内容更为详实丰富,全面地展示了晚清汉学研究的延伸与演变的基本脉络。该书既是晚清学术语境中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归依汉学的真正祈向所在。桂氏的某些见解未免失之偏宕,有欠圆通,但是都显示出桂氏对传统经学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现在的学者进一步了解晚清经学研究的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文灿 博采录 汉学 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栋的性情论及其在清代哲学中的定位
10
作者 谷继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6,共10页
惠栋通过文献学考辨,指出《文言传》“利贞者性情也”的“性情也”本当作“情性也”,以此批评王弼、程颐等有“性善情恶”之嫌的“性其情”说。与此相对,惠栋斟酌《参同契》等古义,提出“推情合性”说,即情之发自然合于性,以与《中庸》... 惠栋通过文献学考辨,指出《文言传》“利贞者性情也”的“性情也”本当作“情性也”,以此批评王弼、程颐等有“性善情恶”之嫌的“性其情”说。与此相对,惠栋斟酌《参同契》等古义,提出“推情合性”说,即情之发自然合于性,以与《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相发明。汉儒不论是董仲舒还是翼奉,皆没有“性善情恶”之说。在他们看来,情最初只是人的一种机能事实,它只有在后来的发展中,在与外物接触时,才能因人自主的选择而产生善或恶的结果。然人情就其现实而言非常复杂,情之发随时合于性,这是圣人之境地。惠栋即由此判摄古代学术,以六经的“推情合性”义为生知安行之学,以理学的克治工夫论为困知勉行之学。由此他实现了对汉学和宋学的统合,这与戴震及其后学的性情论思路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情合性 惠栋 清代哲学 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背景下的肌理说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军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8,共5页
在清代学术史上,翁方纲乃持汉、宋之平者。其论诗核心概念“肌理”之理,亦包含汉、宋两种学术背景。仅关注其表面上的汉学家考订之“理”的成分,而忽略其背后隐藏着的宋学家的义理之理,是对翁方纲诗学思想的最大误解。
关键词 肌理说 汉学 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整果TPA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姜松 林琳 +1 位作者 王海鸥 赵杰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介绍TPA质地分析方法及TPA质地参数的定义,并对苹果整果进行TPA测试,选用变形速率、压缩变形量及间隔时间作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该3个因素对TPA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用弹性作为TPA测试中果实损伤程度的判定指标,分析3个... 介绍TPA质地分析方法及TPA质地参数的定义,并对苹果整果进行TPA测试,选用变形速率、压缩变形量及间隔时间作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该3个因素对TPA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用弹性作为TPA测试中果实损伤程度的判定指标,分析3个因素对果实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变形量对损伤程度影响极显著,变形量大,损伤程度高;变形量对硬度影响极显著,对内聚性、耐咀性及回复性影响显著;3个因素中除了变形速率对回复性影响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整果TPA试验的研究为果实质地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TPA 质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汉宋关系辨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0,共8页
汉宋关系是理解清学的一把钥匙,学者们历来重视探究这一问题,研究成果颇丰。若以“关系”本身为线索,清代的汉宋关系本身及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划分为关系主体、关系客体、效果历史、关系形态等四种类型。而若是以宗主观念与门户之见... 汉宋关系是理解清学的一把钥匙,学者们历来重视探究这一问题,研究成果颇丰。若以“关系”本身为线索,清代的汉宋关系本身及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划分为关系主体、关系客体、效果历史、关系形态等四种类型。而若是以宗主观念与门户之见的有无作为衡量标准,清代的汉宋关系或可归结到不同的关系结构之中。如何走出汉宋关系的分析框架,至今仍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汉宋关系 宗主 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