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的文明新觉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俊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4,共10页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受到外部震荡冲击并谋求新发展,基于自身的文明特性和时代境遇,中华民族的自觉具有突出的集体性,表现为中华民族于文化转型、关系重建、集体重塑、使命维新等范畴展开的理性反思与文明自觉。新文化运动伊始,中国共产...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受到外部震荡冲击并谋求新发展,基于自身的文明特性和时代境遇,中华民族的自觉具有突出的集体性,表现为中华民族于文化转型、关系重建、集体重塑、使命维新等范畴展开的理性反思与文明自觉。新文化运动伊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积极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致力于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以及“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其特点是“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突破性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新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性、创新性、人民性、民主性、民族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结合”下的中华民族新文化赋予现代性以中华文明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中华民族当代的文明新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进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征程,推进了中华文明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现代性 新文化运动 中华民族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内涵与影响
2
作者 刘建武 许东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打倒孔家店”一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性、纲领性口号,但“打倒孔家店”的目的,既不是要打倒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更不是要抛弃绵延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要把人们从长期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从... “打倒孔家店”一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性、纲领性口号,但“打倒孔家店”的目的,既不是要打倒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更不是要抛弃绵延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要把人们从长期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打倒孔家店”是近代中国由精神被动和文化被动转向精神主动和文化主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反对独裁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的生动体现,揭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帷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孔子 孔家店 影响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前后服饰变革与诗体解放的同构关系
3
作者 汪云霞 蒋雨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3,共8页
在“五四”前后的历史语境中,现代知识分子所倡导的服饰变革与诗体革命同向而行,相互影响。白话新诗人不仅是诗体解放的实践者,也是西式服制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新诗中赋予西服以“物-词-人”三重面向的丰富隐喻。一方面... 在“五四”前后的历史语境中,现代知识分子所倡导的服饰变革与诗体革命同向而行,相互影响。白话新诗人不仅是诗体解放的实践者,也是西式服制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新诗中赋予西服以“物-词-人”三重面向的丰富隐喻。一方面,服饰变革与诗体解放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言词秩序”和“身体秩序”的反叛。另一方面,诗人又不得不面临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双重文化夹缝的尴尬处境。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随着“打倒西服”运动与“反欧化诗”潮流的兴起,诗人意识到捍卫民族文化身份和重建主体的必要性。“五四”前后服饰变革与诗体解放这一双线同构的历史图景表明,现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主体性始终处于不断生成和重构的流变状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新诗 服饰变革 诗体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舆论和情报的跨国纠缠:五四时期在中美之间的中美通讯社
4
作者 刘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9,共11页
晚清至民国时期,外国在华通讯社不仅有国别属性,更有跨国属性;不仅有舆论功能,更兼具情报作用。中美通讯社自1918年创办至1928年解散这十年间经过四个发展阶段,表面是主事者从美国人变为中国人,实则在中国和美国、官办与私营之间摇摆,... 晚清至民国时期,外国在华通讯社不仅有国别属性,更有跨国属性;不仅有舆论功能,更兼具情报作用。中美通讯社自1918年创办至1928年解散这十年间经过四个发展阶段,表面是主事者从美国人变为中国人,实则在中国和美国、官办与私营之间摇摆,深层蕴含着在中美之间各方势力相互渗透竞合的复杂跨国性。它既为美国政府服务,又有国民党势力渗透,还为北洋政府提供国际情报,不只是列强对中国精英的主动布局,更是中国复杂政治集团借助外国通讯社进行有目的宣传以搅动政局、获取国际信息以调整内外政策的主动使然。中美通讯社在中美跨国之间、在情报与舆论之间,产生了复杂多变的利益缠绕和身份认同,其在京沪的“双城”活动以及联通中外的信息流动,对五四运动前后的国内政局和北洋外交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通讯社 跨国性 国际情报 五四运动 北洋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知识界认知中的五四运动
5
作者 曹萌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五四运动爆发后,日本主流舆论将其定性为“排日运动”,多指责中国青年学生排斥日本,认为英美势力与中国亲英美派政客煽动青年学生促成了“暴动”。部分日本在华媒体人和以吉野作造为代表的日本新知识分子以及大阪报刊《大正日日新闻》... 五四运动爆发后,日本主流舆论将其定性为“排日运动”,多指责中国青年学生排斥日本,认为英美势力与中国亲英美派政客煽动青年学生促成了“暴动”。部分日本在华媒体人和以吉野作造为代表的日本新知识分子以及大阪报刊《大正日日新闻》却肯定了五四运动体现出的进步思想,呼吁日本民众理性看待中国的民众运动。其中,《大正日日新闻》1920年新年号连载“中国名士之对日意见”,这些意见集中介绍了五四运动、新思想运动的真义,体现了五四运动后日本知识界对中国新思想的关注,同时也呈现出日本对华观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中日关系 吉野作造 《大正日日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新文学家的“黑幕小说批判”
6
作者 杨天宏 胡一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7,207,208,共14页
“黑幕小说”于民初兴起并迅速流行,但其概念却甚模糊。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家批判“黑幕小说”,对这一概念的变化及后来的文学史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黑幕小说”概念模糊,但新文学家的批判对象却十分明确。新文学家... “黑幕小说”于民初兴起并迅速流行,但其概念却甚模糊。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家批判“黑幕小说”,对这一概念的变化及后来的文学史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黑幕小说”概念模糊,但新文学家的批判对象却十分明确。新文学家并不关心坊间以“黑幕”为噱头的“投机出版物”,而是专注于批评当时流行的作者和刊物。其目的也不是简单地将“黑幕小说”污名化,而是希望借此破旧立新,完成新文学的自我塑造,将这一批判并入“文学革命”议程中。虽其批判对象对此缄默无言,但新文学家区别人我、破旧立新的目标并未实现。为摆脱困境,新文学家改从“器”的层面展开批判,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民初“黑幕小说批判”从侧面展现了“文学革命”的具体实施情景及其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黑幕小说 新文学家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iew on Polysystem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7
作者 Liang Zhenhui Chen Weigu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0-256,共7页
This article gives an adequat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ysystem theory,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o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put forward by Itamar Even - Zohar and developed by Gideon Toury,and discusses it... This article gives an adequat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ysystem theory,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o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put forward by Itamar Even - Zohar and developed by Gideon Toury,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to Chinese translation phenomena in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 翻译 英语 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革命”中“人的主体性”建构逻辑 被引量:3
8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3,共16页
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推动的中国现代“文学革命”,是一场涵盖了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批评与文学功用等多重要素在内的文学事件。作为一场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至为深刻的文学事件,它以改革甚或弃逐传统文学的形式与内容为手段,以追求... 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推动的中国现代“文学革命”,是一场涵盖了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批评与文学功用等多重要素在内的文学事件。作为一场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至为深刻的文学事件,它以改革甚或弃逐传统文学的形式与内容为手段,以追求文学表达的“个体-大众-阶级-民族-国家”主体性为主题,以塑造审美的人、道德的人、知识的人为目标,从而形成了一种既区别于西方文学现代性演变中处于与社会现代性对抗关系的“人的主体性”,也区别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之后文学现代性之于社会现代性遵从关系的“人的主体性”,表现为一种居于二者之间的独异型“人的主体性”。始于文学现代性而终于社会现代性,是这种独异型“人的主体性”的本质特质;勠力于社会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的建设,是这种独异型“人的主体性”的根本目标。对“文学革命”中“人的主体性”的不同逻辑划界,不是为了强调其内涵的显著差异,而是要彰显其作用于社会与文学自身的不同方式与不同功能,进而反省其价值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 现代性 “文学革命” “人的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非“扩音器”——重评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9
作者 王小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借用与转化中国传统的经学与小学资源,将中国传统学问融入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之中。首先,钱玄同转化章太炎与康有为的经学资源,将“经”贬黜为毫无价值的“史料”,颠覆所有经书,从传统经学内部获得...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借用与转化中国传统的经学与小学资源,将中国传统学问融入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之中。首先,钱玄同转化章太炎与康有为的经学资源,将“经”贬黜为毫无价值的“史料”,颠覆所有经书,从传统经学内部获得反叛传统的可能性,使五四思想革命具有“飓风”般的爆发力;其次,钱玄同作为小学大家,在进行文学革命时,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学理来证明五四白话文理念有其建立的可行性;再次,他在推行五四汉字革命时,仍以传统小学资源来论证“改用拼音”的学理性与时代必然性,用极端的方式推动了中国汉字的现代变革。钱玄同从中国自身的学术主体内部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让五四获得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这使他有自己独立、独特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 经学 小学 钱玄同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衡》与“新文化派”的缠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197,共20页
《学衡》诸将向新文化派炮火全开之时,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过,而且以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诸人,对新文化运动的取向并不认同,行动上也比较疏离,很少正面回应《学衡》的挑衅。从《学衡》前的各自为战,到《学衡》的正面进攻,再到《学衡... 《学衡》诸将向新文化派炮火全开之时,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过,而且以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诸人,对新文化运动的取向并不认同,行动上也比较疏离,很少正面回应《学衡》的挑衅。从《学衡》前的各自为战,到《学衡》的正面进攻,再到《学衡》之外的全面攻防,吴宓等人始终缠斗不已,源于哈佛与哥伦比亚两校留美学生的宿怨。其痛批的要点不在新旧之争,而是如何才能融贯会通中西新旧,创新文化。不认可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并不等于反对新文化,所以时论仍然视为新文化运动中的异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 新文化运动 吴宓 《新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青年”的身份书写与角色塑造——基于《新青年》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飞 邓纯余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新青年》通过编读往来的方式,建立“先生期待”与“学生崇拜”之间的身份关联,借助“非孝”“破家”“立人”等青年发展议题的策划与传播,引导青年开展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主体身份等不同层面的思想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通过编读往来的方式,建立“先生期待”与“学生崇拜”之间的身份关联,借助“非孝”“破家”“立人”等青年发展议题的策划与传播,引导青年开展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主体身份等不同层面的思想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进步青年的集体身份认同,塑造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青年形象。《新青年》杂志办刊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书写-阅读-交流”机制在塑造青年身份群像,引导青年从文本走进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自觉担当时代青年角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透过《新青年》杂志的历史与文本窗口,其设置青年话语议题、调适青年发展张力、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培养青年革命精神的经验和做法,是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的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青年身份 青年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身份视域下的陈独秀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1917年陈独秀成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身份给陈独秀带来了新的资源。首先,陈独秀能够以北京大学同人为基础组建《新青年》杂志的核心编辑与作者。其次,陈独秀的个人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成为时人眼中的新文化“钜子”。但在新文化运... 1917年陈独秀成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身份给陈独秀带来了新的资源。首先,陈独秀能够以北京大学同人为基础组建《新青年》杂志的核心编辑与作者。其次,陈独秀的个人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成为时人眼中的新文化“钜子”。但在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新旧冲突加剧的情况下,陈独秀的文科学长与思想领袖双重身份之间发生了冲突。面对北洋政府的压力,蔡元培通过解除陈独秀的官方身份作为回应。官方身份的解除加速了陈独秀由思想领袖向革命领袖的转变,其个人身份的转换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文科学长 思想领袖 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路展开——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与民国文史研究转型
13
作者 成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陆侃如、冯沅君写作《中国诗史》,深受民国学术风气熏染。其书在文献考据层面,认夏代以前为不可知,全盘接受了胡适一派的疑古思潮。在诗史架构层面,则颇自出手眼:把“诗”的范围扩充至多数韵文,论证各时代主流体裁如何环环衍生,使得叙... 陆侃如、冯沅君写作《中国诗史》,深受民国学术风气熏染。其书在文献考据层面,认夏代以前为不可知,全盘接受了胡适一派的疑古思潮。在诗史架构层面,则颇自出手眼:把“诗”的范围扩充至多数韵文,论证各时代主流体裁如何环环衍生,使得叙述更加系统化;以白话、文言迭相起伏贯穿全史,但不与体裁更替强行牵合,使得叙述更加弹性化。这两层面表现,均属新文化运动促成的文史研究转型之产物。前者当时已遭遇挑战,后者却代表着新文化立场介入文学史书写的另一方案,值得长久与之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侃如 冯沅君 《中国诗史》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浙江春晖中学的文学教育实践及其现代价值
14
作者 汪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5,共13页
早期浙江春晖中学的诞生是个复杂命题。它既是经亨颐、朱自清、夏丏尊等现代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中“民主”与“科学”口号的热烈呼应,又是其追求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具体呈现。特别是,他们于校园内外开展的一系列颇具创新意味的文学教育实... 早期浙江春晖中学的诞生是个复杂命题。它既是经亨颐、朱自清、夏丏尊等现代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中“民主”与“科学”口号的热烈呼应,又是其追求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具体呈现。特别是,他们于校园内外开展的一系列颇具创新意味的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为后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人文教育范本,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亦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教育的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春晖中学 中学文学教育 新文化运动 经亨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大华 高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改造》杂志是五四时期的一份重要刊物。在1919年9月至1922年9月的三年时间里,它对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俄国社会主义、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译介,同时,它还成为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主要... 《改造》杂志是五四时期的一份重要刊物。在1919年9月至1922年9月的三年时间里,它对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俄国社会主义、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译介,同时,它还成为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的主要阵地之一。《改造》杂志在对社会主义思想译介的过程中,摈弃门户之见,注重学理研究,兼具实效性,因此影响广泛,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五四时期的传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不过,它主张渐进的社会改良,反对走俄国革命道路,表现出一种不协调的温和色彩,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五四启蒙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其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和争鸣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杂志 研究系知识分子 五四新文化运动 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青年》与现代白话文运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积玉 杜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9-56,共8页
《新青年》在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乃至胜利的全过程中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凭借自身的舆论传播力量,运用各种传播技巧,催生了现代白话文运动,并使之迅速扩大;它促进了白话文理论的讨论和建设,使现代白话文理论从笼统走向精... 《新青年》在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乃至胜利的全过程中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凭借自身的舆论传播力量,运用各种传播技巧,催生了现代白话文运动,并使之迅速扩大;它促进了白话文理论的讨论和建设,使现代白话文理论从笼统走向精细;它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使之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新青年》对现代白话文的宣传,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使现代白话文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彻底取代了文言在书面语言中的正统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现代白话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杂志》作者群体的转变——基于量化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朗 黄国庭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0年第3期79-85,共7页
《教育杂志》是近代中国办刊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教育专业期刊。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杂志》的作者群体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包括作者来源及其地域分布的多元化,作者的年轻化和专业化,以及作者求学背景开始从以留日学生为主转变为... 《教育杂志》是近代中国办刊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教育专业期刊。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教育杂志》的作者群体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包括作者来源及其地域分布的多元化,作者的年轻化和专业化,以及作者求学背景开始从以留日学生为主转变为以留美学生为主,等等。这些变化既体现了《教育杂志》编辑的主观努力,也是五四新文化思潮激荡、留美学生大量归国、新一代教育家崛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教育界话语权转移的客观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杂志》 五四新文化运动 作者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新动力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磊 聂秀娟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30,共6页
西方传统文化孕育的奥林匹克运动,在走出西方、面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以开放的胸怀接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各种文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平衡观,人与人和谐的人际生态平衡观,人自我身心和谐的心理生态平衡观和国... 西方传统文化孕育的奥林匹克运动,在走出西方、面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以开放的胸怀接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各种文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平衡观,人与人和谐的人际生态平衡观,人自我身心和谐的心理生态平衡观和国与国和谐的世界和平观与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建立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因此,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奥林匹克运动 文化新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陈独秀研究述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广义 赵子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早期国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简单的概述以及贡献、评价,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史料的挖掘,国外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层次也逐渐深入,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对于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 早期国外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简单的概述以及贡献、评价,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史料的挖掘,国外学术界对于陈独秀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层次也逐渐深入,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对于陈独秀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陈独秀的历史定位、生平问题研究、陈独秀的思想研究以及陈独秀的比较研究。积极地了解、借鉴国外有关陈独秀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跳出固步自封的研究“陷阱”,进而推动国内有关陈独秀研究更加全面化、客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中舆论领袖引领方向的启示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卓 张树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4-218,共5页
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战线与文学战线展开,舆论领袖很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进步的密切关联,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坚决批判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舆论领袖们独特地位的确立,其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被广泛认同与接受,其启蒙... 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战线与文学战线展开,舆论领袖很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进步的密切关联,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坚决批判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舆论领袖们独特地位的确立,其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被广泛认同与接受,其启蒙作用远远地超出以往历史时期。舆论领袖在引导舆论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尤其是开辟舆论阵地、把握舆论方向、表明舆论观点、组织舆论队伍、维护舆论成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至今具有深远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舆论领袖 引领方向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