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古代王宫形制演变——以7世纪小垦田宫、难波长柄丰碕宫、飞鸟净御原宫为例
1
作者 韩宾娜 朱一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9,共9页
7世纪初建成的推古朝小垦田宫构造简单,内外朝尚未分化,是日本古代王宫的初级探索。孝德朝难波长柄丰碕宫在飞鸟时代首次将王宫迁出飞鸟地区,形成了与大化改新相应、与积极外交政策相适的布局,王宫内天皇独占的生活区域和举行仪式的公... 7世纪初建成的推古朝小垦田宫构造简单,内外朝尚未分化,是日本古代王宫的初级探索。孝德朝难波长柄丰碕宫在飞鸟时代首次将王宫迁出飞鸟地区,形成了与大化改新相应、与积极外交政策相适的布局,王宫内天皇独占的生活区域和举行仪式的公共空间分离。天武朝飞鸟净御原宫是日本古代王宫发展的终点和都城制度的起点,在后飞鸟冈本宫的内郭基础上增设东南郭,进一步明确王宫内空间的不同属性。日本古代王宫形制的演变与统治者提升王权的政治意图紧密结合,是古代国家形成期历代天皇统治的视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古代王宫 空间布局 小垦田宫 难波长柄丰碕宫 飞鸟净御原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故宫的开放与导览
2
作者 周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3,共2页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成立伊始,故宫博物院的老一辈同仁们组织刊印了众多出版物,其内容不仅包括古代器物、古代典籍及明清档案等著作,还为方便中外人士游览故宫刊行了诸多导览类的书籍,既有中文版的导览,还有英文版和日文版的导览,...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成立伊始,故宫博物院的老一辈同仁们组织刊印了众多出版物,其内容不仅包括古代器物、古代典籍及明清档案等著作,还为方便中外人士游览故宫刊行了诸多导览类的书籍,既有中文版的导览,还有英文版和日文版的导览,满足了中外各界人士的需求。在这些导览书籍中,中文版的书籍名为《故宫导游》(图1)。英文版的导览书籍名为《GUIDE TO THE IMPERIAL PALACE》,译成中文名为《皇家宫殿的导览》(图2)。这里所说的“IMPERIAL PALACE”,指的便是明清的皇宫--紫禁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DE TO the IMPERIAL PAL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后期《长生殿·惊变》南北曲唱腔的流变——从《九宫大成》到《遏云阁曲谱》
3
作者 鲍开恺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长生殿·惊变》是一出文律兼美、经久不衰的名剧。自作品问世至清末,这一出戏的南北曲唱腔屡经艺人改动、文人校订与舞台检验,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吟香堂曲谱》《纳书楹曲谱》《遏云阁曲谱》等代表性宫谱中留下了唱腔沿革... 《长生殿·惊变》是一出文律兼美、经久不衰的名剧。自作品问世至清末,这一出戏的南北曲唱腔屡经艺人改动、文人校订与舞台检验,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吟香堂曲谱》《纳书楹曲谱》《遏云阁曲谱》等代表性宫谱中留下了唱腔沿革与流变的痕迹。其中,【粉蝶儿】、【斗鹌鹑】等曲通过调整工尺达到降调效果,【石榴花】变更了主腔形式,【扑灯蛾】二支则由南曲演变为北曲。清代中后期《长生殿·惊变》南北曲唱腔的流变,反映了昆曲雅俗观念在时代潮流冲击下的顺势而变,体现了“清宫”与“戏宫”的交流、互补与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惊变》 宫谱 昆曲 南北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雍正朝西湖行宫改置圣因寺园林考论
4
作者 陈兆肆 黄思珩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35,共12页
雍正五年,清帝同意浙江总督李卫所请,将康熙帝的西湖行宫改造成圣因寺园林。自此,圣因寺园林开始呈现“景观化”和“宗教化”的双重特性。此举洵非“体圣心而惜物力”之类表面说辞所能解释,实则背后有强烈的政治意图,具体表现在:以“俯... 雍正五年,清帝同意浙江总督李卫所请,将康熙帝的西湖行宫改造成圣因寺园林。自此,圣因寺园林开始呈现“景观化”和“宗教化”的双重特性。此举洵非“体圣心而惜物力”之类表面说辞所能解释,实则背后有强烈的政治意图,具体表现在:以“俯顺浙民慕思无已之诚”为由,缓和雍正帝先前与浙江士民剑拔弩张的关系;通过士民御容瞻仰、御碑观摩等活动,完成天命、亲民、仁泽等诸多意识形态的教化和渗透,成为“恩威并施”统治策略的具体展示;利用改造后的圣因寺,对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佛教秩序重加整顿,并适时获取地方情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朝 西湖行宫 圣因寺园林 政治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交融视域下的藏式园林特征及发展——以罗布林卡为例
5
作者 索朗白姆 谢雪 张强 《广东园林》 2025年第2期80-86,共7页
以“民族交融”为理论视角,选取罗布林卡为典型样本,系统解析藏汉园林文化交融的动态机制。研究发现:罗布林卡通过自下而上的地方文化吸纳路径,将汉式建筑技艺创造性转化为藏式本土表达;颐和园则采取自上而下的中央文化整合路径,实现汉... 以“民族交融”为理论视角,选取罗布林卡为典型样本,系统解析藏汉园林文化交融的动态机制。研究发现:罗布林卡通过自下而上的地方文化吸纳路径,将汉式建筑技艺创造性转化为藏式本土表达;颐和园则采取自上而下的中央文化整合路径,实现汉式主体对藏式符号的象征性统摄。二者共同以功能驱动(气候适应性技术协作)与符号互动(文化符号并置重组)为核心机制,印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互补性。基于此,提出罗布林卡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延续传统技艺的实用智慧强化功能延续,借助数字化手段传承交融符号以维护其促进民族交融的当代文化枢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林卡 藏式园林 汉藏文化融合 文化遗产保护 颐和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具中国话语权的自主知识体系:思政的存在形态及其学术殿堂建设论要
6
作者 张澍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1,F0002,共12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具中国话语权的自主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殿堂是这一知识体系的集中呈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成就样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殿堂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创立了... 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具中国话语权的自主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殿堂是这一知识体系的集中呈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成就样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殿堂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创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唤醒性存在形态”,将其“工作性存在形态”发挥到极致,而且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创造其“专业性存在形态”“学科性存在形态”,创新性地打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殿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殿堂建设的质量,需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方面着手,贯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学境性方法论原则、学术性方法论原则、学理性方法论原则以及学究性方法论原则。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及其学术殿堂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和学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殿堂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故宫庆生:准社会关系发展中的拟人化生成研究——以新浪微博社交媒体平台为例
7
作者 王君怡 罗秋菊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35,共16页
社交媒体时代,旅游营销的重心转向关系建立,纷纷打造拟人化的旅游吸引物以期获得游客的关注和互动。故宫的拟人化转型和由此引发的现象级媒介传播即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可据此探索拟人化特质何以附着在旅游吸引物物质属性上的理论问题,推... 社交媒体时代,旅游营销的重心转向关系建立,纷纷打造拟人化的旅游吸引物以期获得游客的关注和互动。故宫的拟人化转型和由此引发的现象级媒介传播即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可据此探索拟人化特质何以附着在旅游吸引物物质属性上的理论问题,推进旅游吸引物拟人化的营销实践工作。文章以“生成认知”的理论视角,追踪2011—2022年新浪微博平台中社交媒体用户与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的互动关系发展,揭示故宫拟人化特质的生成过程。研究发现,故宫官博通过拟人化线索与社媒用户发展的准社会关系,催发了故宫拟人化特质的生成。故宫的拟人化特质生成于故宫与社媒用户准社会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初始阶段、试验阶段、强化阶段和整合阶段。初始阶段实现了故宫拟人化特质的聚集,试验阶段解决了关系不确定性的问题,强化阶段发展出与日常相关联的社会关系,最终在整合阶段拟人化的故宫被纳入社媒用户的未来发展中。处于不同准社会关系阶段的社媒用户在持续互动中耦合生成了故宫的拟人化特质,使故宫成为可发展亲密关系且不断成长的意义主体,即拟人化。文章以准社会关系发展的动态视角推进旅游吸引物的拟人化研究,为旅游营销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 拟人化 准社会关系 社交媒体 生成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恭王府葆光室彩画颜料成分分析
8
作者 章文杰 高珊 +1 位作者 曹振伟 韩向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8-1035,共8页
恭王府是保存相对完整、开放面积最大的清代王府,其府邸区域曾先后作为固伦和孝公主府(和珅宅)、庆王府、恭王府使用。葆光室在恭王府时期是恭亲王的私人会客厅,档案记载其现存彩画多为清中期。目前对于恭王府彩画的研究多在于其形制、... 恭王府是保存相对完整、开放面积最大的清代王府,其府邸区域曾先后作为固伦和孝公主府(和珅宅)、庆王府、恭王府使用。葆光室在恭王府时期是恭亲王的私人会客厅,档案记载其现存彩画多为清中期。目前对于恭王府彩画的研究多在于其形制、美学风格等,尚未开展对其制作工艺及材料的科学分析。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取自恭王府葆光室的彩画颜料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葆光室彩画青色颜料有石青、靛蓝、普鲁士蓝、青金石、人造群青和Smalt,绿色颜料为碱式氯化铜,红色系颜料有银朱、铅丹和铁红,黄色颜料为雌黄,白色颜料有白垩、铅白和高岭土,黑色颜料为碳黑。此外,葆光室彩画中还发现了较普遍的多层彩画和颜料混用情况。葆光室彩画颜料应用年代多集中于清中期,说明多数现存彩画较大可能为清中期遗存,与档案记载的彩画绘制时期相符。该研究系首次对恭王府彩画制作工艺及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丰富了清代官式建筑彩画颜料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后续彩画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王府 葆光室 彩画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有山公园沟道侵蚀强度与特征——以颐和园万寿山为例
9
作者 田昌园 闫宝兴 +4 位作者 黄鑫 党晨 裴益乐 欧阳佳焕 查同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为分析颐和园万寿山沟道侵蚀强度特征以及侵蚀沟的分布与形态特征,综合道路、自然地形地貌以及景观等特征,将万寿山划分为37个研究地块,以地块为单元进行逐条侵蚀沟调查,利用沟壑密度指标对各地块沟道侵蚀强度进行评价,利用SPSS27软件... 为分析颐和园万寿山沟道侵蚀强度特征以及侵蚀沟的分布与形态特征,综合道路、自然地形地貌以及景观等特征,将万寿山划分为37个研究地块,以地块为单元进行逐条侵蚀沟调查,利用沟壑密度指标对各地块沟道侵蚀强度进行评价,利用SPSS27软件对万寿山侵蚀沟的分布特征与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万寿山29个有沟地块的平均沟壑密度为3.19 km/km^(2),平均侵蚀强度达到强烈,在整个研究区37个地块平均沟壑密度为2.50 km/km^(2),平均侵蚀强度为中度;2)沟道侵蚀在万寿山山体普遍发生,较为严重地块主要分布在东部山体的南北2侧,沟道侵蚀强度总体呈现出东部山体大于西部山体;3)万寿山侵蚀沟的分布呈现南坡多于北坡,南北坡多于东西坡,83.4%的侵蚀沟分布在15°~30°的坡面。万寿山沟道的发育主要表现为沟长的发育,各沟沟宽和沟深的变化相差不大。研究结果可为颐和园万寿山等城市有山公园的侵蚀沟治理和水文路径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沟道侵蚀 侵蚀沟特征 城市有山公园 颐和园万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触热力分析的《圆明园四十景图》景观审美偏好研究
10
作者 于子涵 许冬 +1 位作者 胡楠 李运远 《园林》 2025年第5期122-130,共9页
古典园林景观以其景观要素的独特形态与精妙布局,深刻凝聚了园林的文化精髓与深远意境,而古典园林画作以真实景观信息为基础影响着公众审美倾向。以《圆明园四十景图》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得到景观要素的占比和特征,结合点... 古典园林景观以其景观要素的独特形态与精妙布局,深刻凝聚了园林的文化精髓与深远意境,而古典园林画作以真实景观信息为基础影响着公众审美倾向。以《圆明园四十景图》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得到景观要素的占比和特征,结合点触热力调研和半开放式访谈进行审美偏好研究,分析受访者对景观要素的关注度,并进一步探讨关注景观要素的原因。研究发现:(1)景观要素图面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植物、山石、水体和建筑,山石类和水体类景观要素的实际占比与图面表达存在差异;(2)景观要素关注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建筑、植物、山石和水体,人工景观要素相较于自然景观要素更容易吸引受访者注意;(3)17张分景图在景观要素点触率上与其他分景图具有显著差异,影响景观要素审美偏好的关键因素为形态特征、空间结构特征和文化特征。通过景观要素量化和审美偏好调研,揭示了古典园林景观要素与现代公众审美偏好之间的联结机制,可为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和现代园林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审美偏好 热力分析 感知评价 圆明园四十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武当山五龙宫遗址明代建筑灰浆的材料特征与制作工艺
11
作者 张佳慧 魏国锋 李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作为明代皇家宗教建筑,五龙宫遗址彰显了当时材料信息和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通过岩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骨料含量及粒径分析、化学检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多种... 作为明代皇家宗教建筑,五龙宫遗址彰显了当时材料信息和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通过岩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骨料含量及粒径分析、化学检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五龙宫遗址五件灰浆样品的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微观形貌等进行检测研究,从而探明其原料选择、工艺特征、性能机理等科学信息。结果证明样品选用原料为伴生菱镁矿石灰石煅烧的镁质石灰,其中添加的骨料含量约4.7%~17.7%,相似集中的骨料粒径反映着古代工匠对骨料的提前筛选。同时,五件样品中均添有糯米成分,糯米作用下形成的纳米级细小颗粒及致密的有机-无机复合结构成为灰浆性能良好的微观原因。对五龙宫遗址建筑灰浆的材料特征及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和总结,将为五龙宫遗址等古代建筑的本体保护修缮及后续修复材料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龙宫遗址 糯米灰浆 镁质石灰 X射线衍射分析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九宫八风”理论及其研究价值探析
12
作者 王敏 钱伟强 王兴伊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2-67,共6页
尝试对“九宫八风”理论及其研究价值进行探析。发现“九宫八风”之源或与古人对以太阳为核心的自然的早期观察与认识有关;“九宫”与“八风”之名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四季气候与物候变化的认识,还体现了北斗历法;太一的游宫路线不仅体现... 尝试对“九宫八风”理论及其研究价值进行探析。发现“九宫八风”之源或与古人对以太阳为核心的自然的早期观察与认识有关;“九宫”与“八风”之名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四季气候与物候变化的认识,还体现了北斗历法;太一的游宫路线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历法体系,还反映了古代时空统一观,且“九宫八风”中“太一”兼备道、神和星三种不同内涵;文中描述的占法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并与当时礼制制度有关,占法中将人体生理、病理纳入占卜体系,蕴含着中医“天人相应”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此理论在医学、哲学和史学领域均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九宫八风 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长春:倦勤斋西间通景画的观看及其建筑之空间意涵
13
作者 文天骄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9,143,共9页
位于乾隆帝归政花园西北的倦勤斋西间为一处戏台,室内满绘线法通景画,受到颇多关注与讨论。笔者通过对西间通景画观看视角及画面细节的分析,侧重揭示各通景画之间如何相互结合以营造整体室内空间,进而挖掘该特殊空间在整个花园中的意义... 位于乾隆帝归政花园西北的倦勤斋西间为一处戏台,室内满绘线法通景画,受到颇多关注与讨论。笔者通过对西间通景画观看视角及画面细节的分析,侧重揭示各通景画之间如何相互结合以营造整体室内空间,进而挖掘该特殊空间在整个花园中的意义,由此,笔者有了一系列新的发现。倦勤斋西间内各通景画皆与屋内乃至外部花园空间紧密相关,北墙通景画中的建筑与南边室外院落的建筑相呼应,仙楼上层北墙通景画中的室内空间与南边的走廊相对称;而吸收了意大利舞台布景方式的西墙通景画则强化了中轴,它们与拥有唯一视点的藤萝棚顶一同塑造了一条隐秘的东西向轴线,使得倦勤斋西间成为花园中特殊的所在,宛如幻境,也是乾隆皇帝心中即将到来的太平长春盛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景画 倦勤斋 宁寿宫花园 乾隆 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摄影和微区XRF面扫描方法在烟熏壁画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14
作者 牛加明 付常青 +2 位作者 多吉平措 王思科 武媛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壁画烟熏病害给相关研究带来很大挑战,进行烟熏病害的深入研究对壁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红外摄影和微区XRF面扫描技术结合方法对布达拉宫时轮坛城殿烟熏壁画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数据不仅可以揭示被油烟覆盖壁画的内容、风格、画派... 壁画烟熏病害给相关研究带来很大挑战,进行烟熏病害的深入研究对壁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红外摄影和微区XRF面扫描技术结合方法对布达拉宫时轮坛城殿烟熏壁画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数据不仅可以揭示被油烟覆盖壁画的内容、风格、画派、题记等,还能同步显示出被覆盖画面的颜料元素分布等。两种技术结合的成果可以为烟熏壁画的研究、保护、保存状态评估及修复工作等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壁画的价值揭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摄影 微区XRF面扫描 烟熏壁画 布达拉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位移下故宫形象的变迁阐释
15
作者 范玉刚 许诗怡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8,共11页
由明清两代政治中枢的皇宫紫禁城,到人民大众价值共享与中华文明演进视野中有着多重价值意蕴的故宫博物院,故宫空间场域内的政治、文化等功能属性已然发生巨变,其所承载的价值诉求与社会功用也随之发生变化,文化公共性、人民性和文明符... 由明清两代政治中枢的皇宫紫禁城,到人民大众价值共享与中华文明演进视野中有着多重价值意蕴的故宫博物院,故宫空间场域内的政治、文化等功能属性已然发生巨变,其所承载的价值诉求与社会功用也随之发生变化,文化公共性、人民性和文明符号的价值得以凸显。故宫形象的变迁绝非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而是在时间罅隙中彰显了故宫作为文明标识的多重价值,以及在近现代文明转型中所遭遇的误读。在“第二个结合”的视域中,故宫是历史积淀的一种文化符号,一种需要不断发掘阐释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全民共享的文化遗产,更是以文明互鉴传播全人类价值的文化场域。在“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下,故宫在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被赋予重要价值,是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形构传统与现代贯通的新的文明观的极好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位移 故宫形象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 价值共享 “第二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宫古国槐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保护复壮管理措施
16
作者 周寒萧 《绿色科技》 2025年第9期103-107,113,共6页
古树名木是生态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具有生命力的活文物,在生态、科研、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对故宫博物院古国槐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古树衰老、稳固性降低、地被植物影响、土壤条件不良、人为因素干扰... 古树名木是生态建设的重要资源,是具有生命力的活文物,在生态、科研、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对故宫博物院古国槐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古树衰老、稳固性降低、地被植物影响、土壤条件不良、人为因素干扰、病虫害是影响古国槐健康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故宫博物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并应用古树信息系统、树体稳固性保护、树体修复、改善古树生长环境、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保护管理及养护复壮措施,以期为风景名胜区内古国槐保护复壮工作的科学和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故宫 国槐 保护复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乐宫壁画图案在时尚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5,共4页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座丰碑,壁画上大量点缀的精美图案蕴藏着宋、元两朝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传统壁画图案艺术价值巨大,是现代纺织服装行业中的珍贵装饰资源。详细阐述了永乐宫壁画图案的艺术特征与创新设计方法,并将...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座丰碑,壁画上大量点缀的精美图案蕴藏着宋、元两朝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传统壁画图案艺术价值巨大,是现代纺织服装行业中的珍贵装饰资源。详细阐述了永乐宫壁画图案的艺术特征与创新设计方法,并将创作出来的新型图案成功应用在时尚服饰设计中。研究永乐宫壁画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对于促进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继承与发展,以期对服装产业价值的提升有实际作用与意义,也能为业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宫壁画 图案 创新设计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宫春晓图》中的家具解读与设计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俊红 王亚芳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5,共6页
任何绘画作品都是生活的写照和时代的影子。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作为一幅经典之作,描绘了汉代宫廷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活动,其中绘有精致而众多的家具场景。通过对《汉宫春晓图》目前国内外研究数据分析,研讨画作的作者及其产生背景,... 任何绘画作品都是生活的写照和时代的影子。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作为一幅经典之作,描绘了汉代宫廷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活动,其中绘有精致而众多的家具场景。通过对《汉宫春晓图》目前国内外研究数据分析,研讨画作的作者及其产生背景,透过作品中家具的布局、形制和技艺文化,能领悟到画作赋予家具的动态活性和生活韵味,从而揭示当时家具的生活与礼仪之求、实用与美观之效、精致与和谐之格。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应从中感悟家具造型节奏的流动性、装饰元素的象征性以及形制色彩的和谐性,在功能与美学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线条、色彩、纹饰等元素,塑造出富有节奏感和诗意的生活空间,为现代居住环境注入更深层次的美感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宫春晓图 家具 生活 文化 设计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落叶松木构件自然老化材性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典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1,共8页
为探究古建筑木构件自然老化材性变化,以距今约350 a的一段古建筑华北落叶松木构件及与其具有相似年轮宽度的落叶松新材为研究对象,加工标准力学试件,测定试件的材性参数(颜色、全干密度、力学性能参数)及无损检测参数(微钻阻力值、超... 为探究古建筑木构件自然老化材性变化,以距今约350 a的一段古建筑华北落叶松木构件及与其具有相似年轮宽度的落叶松新材为研究对象,加工标准力学试件,测定试件的材性参数(颜色、全干密度、力学性能参数)及无损检测参数(微钻阻力值、超声波波速),对比分析自然老化木材试件的无损检测参数与材性参数的变化及分布规律,并基于所测得的新旧材两类试件的材性及无损检测参数建立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参数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测老化木材试件物理力学参数及无损检测参数均衰减明显,且颜色具有极显著差别;自然老化木材试件各参数变异系数均高于新材试件,但两者均符合正态分布,建立的落叶松木构件物理力学性能参数的评估模型具有较高评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木构件 故宫养心殿 自然老化 材性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宫内务府汉文奏销档看织染局种种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岩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7,共7页
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汉文奏销档中关于织染局的七份档案,通过梳理乾隆和嘉庆年间内织染局设置及所辖人、财、物变更等重要事项,分析了清朝中期织染局的沿革历史、人员构成和分工、所用物料、织造品类和使用去向等种种问... 文章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汉文奏销档中关于织染局的七份档案,通过梳理乾隆和嘉庆年间内织染局设置及所辖人、财、物变更等重要事项,分析了清朝中期织染局的沿革历史、人员构成和分工、所用物料、织造品类和使用去向等种种问题,阐明了织染局作为清代官营织造机构之一的特殊性质和使命,以及与江南三织造的联系和区别。织染局作为清代唯一一处位于京内的官营织造机构,其用丝主要来自江南三织造的供应,在匠役的来源上也与江南地区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地理条件及生产规模所限,织染局所产丝织原料质量、生产规模和产品类别均不能与三织造相比。但是作为随传随办的织造机构,织染局能够灵活应变,满足上用和内用的临时需求,因此在清代官营织造机构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自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织染局迁入万寿山演化为耕织图后,不仅通过精简人员和技艺优化来扩大生产品类和提高产品质量,更与皇帝倡导农桑的政策紧密结合,逐渐形成兼具实际生产意义和政策示范性的场所,同时也满足了皇帝对江南田园生活的向往,成为承载官营生产织造和皇帝人文思想的理想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内务府 汉文奏销档 织染局 耕织图 工匠 染料 生产品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