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即成就:基于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家精神诠释 被引量:1
1
作者 丁钢 万姗姗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2,共7页
中国教育家精神传统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五大特征上,包括教学相长的互动方式、志同道合的学术交往、自由探究的学术生态、经师与人师的角色统一、唱和交游的育人空间,这些特征体现了日常即成就的教育理念。这些特征与理念不仅揭示了师生关... 中国教育家精神传统体现在师生关系的五大特征上,包括教学相长的互动方式、志同道合的学术交往、自由探究的学术生态、经师与人师的角色统一、唱和交游的育人空间,这些特征体现了日常即成就的教育理念。这些特征与理念不仅揭示了师生关系传统的深厚人文内涵,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师生关系传统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情感交流与共同成长,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通过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实践相结合,构建一个注重知识传授、情感沟通与人格培养的教育生态系统,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家精神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育家精神 教学相长 志同道合 日常即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师生情感互惠的现实困境及未来进路——基于戈夫曼拟剧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雨强 张淑莉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共7页
数字时代,智能技术在赋能教育系统升级、拓展师生互动路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数字情感问题。教师教学情感与学生学习情感相互支持的情感互惠关系是超越数字理性、实现情知共生、缓解数字化教学情感问题的有效方式。以戈夫曼拟剧论为分析... 数字时代,智能技术在赋能教育系统升级、拓展师生互动路径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数字情感问题。教师教学情感与学生学习情感相互支持的情感互惠关系是超越数字理性、实现情知共生、缓解数字化教学情感问题的有效方式。以戈夫曼拟剧论为分析框架,剖析师生情感互惠关系构建面临的现实困境:临时妥协,数字化表演工具之情感缺失;情感误传与滞后,数字化“人工情感”之反馈异化;去神秘化,数字化前后台之界限模糊;过度推崇,数字化舞台背景之情感风险。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角色塑造”“场景构建”“道具配置”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完善师生多元素养结构,打造有情感温度的教育场域,提升技术工具的现实及潜在效能。从微观社会学角度思考未来教育数字化体系的建设进路,旨在建立一个长期和谐、共生共长的教学情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师生情感关系 情感互惠 戈夫曼拟剧论 情感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师生互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强化策略——基于P大学通识教育情境的观察与讨论
3
作者 李腾子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作出差异化情境定义,出现了群体内部分化,采取了不同学习行为,逐渐发展出“互动缺失—无连通、弱互动—弱连通、强互动—强连通”三种基本的师生互动状态和关系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师生互动越强,师生关系越紧密,教学效果越好。为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可在当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逐级设定大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及时回应学生呼吁,重塑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多维度师生互动支持网络,以实现师生强互动和关系强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高校教学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复归: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4
作者 苏福根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43,共5页
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育媒介的数字化、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是数字时代师生关系变革的主要动因。数字技术在赋能教育的同时,也使师生关系产生知识论异化、交往论异化、存在论异化。为守护... 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育媒介的数字化、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是数字时代师生关系变革的主要动因。数字技术在赋能教育的同时,也使师生关系产生知识论异化、交往论异化、存在论异化。为守护教育的本质和完整性,建议通过构建人机协同认知生态重塑学习世界,“情感共振”重建具身在场的情感联结认知共生,创建技术间歇制度整合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师生关系 关系异化 技术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关系与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发展趋势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5
作者 吴鹏 唐汇苓 王杨春子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50,568,共8页
对1977名高中生的未来教育规划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同时测试其师生关系,运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讨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发展轨迹并分析师生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中生未来教育投入呈下降趋势;(2)高中生未来教育探索的发展趋势... 对1977名高中生的未来教育规划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同时测试其师生关系,运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讨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发展轨迹并分析师生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中生未来教育投入呈下降趋势;(2)高中生未来教育探索的发展趋势存在异质性,有1个下降组与3个增长组;(3)师生关系能够预测高中生未来教育探索发展趋势的亚组,也能够预测各亚组内发展趋势的初始水平与发展速率;(4)师生关系能够预测高中生未来教育投入的初始水平及其下降趋势。研究结果不仅从人际关系理论的视角验证了师生关系对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也对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的指导实践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教育规划 师生关系 追踪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基于GTI上海数据的分析
6
作者 李煜嘉 王洁 宁波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9,共12页
在我国“双减”政策推动下,探讨课堂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尤为关键。本研究基于全球教学洞察(GTI)项目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分析方法,探究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表征。研究发现:学生感受到的教学行为比教师的自我评价... 在我国“双减”政策推动下,探讨课堂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尤为关键。本研究基于全球教学洞察(GTI)项目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分析方法,探究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表征。研究发现:学生感受到的教学行为比教师的自我评价更能反映实际效果;提升学习投入效果需同时关注师生双方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协同;教师在使用“适应性教学”方法时,若忽视学生需求,容易导致学生表面应付而非真正投入。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教学实践应从“教师意图”转向“学生感知”。教师自评与学生感知之间的“错位”影响了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需重构教学逻辑,不再依赖单向的认知激发或窄化的适应性调整,而应实施整合认知、情感与行为三维目标的弹性教学设计。通过提供分层任务、创造情感安全的试错环境及归还学生选择权,确保教学挑战与支持相匹配。未来教师发展应强化其解读学生反馈、依据学生真实体验优化教学策略的能力,以实现学生学习投入的深层、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投入 课堂教学 情感支持 师生关系 全球教学洞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关系理性的关怀型师生关系
7
作者 严海 王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2,共9页
师生关系是教育场域中最具本质性和基础性的人际互动形态,其生成逻辑植根于教育主体间持续性的交往实践,并随着社会变迁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客观理性”与“主观理性”分裂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内在根源,而关系理性则能有效弥合两者之... 师生关系是教育场域中最具本质性和基础性的人际互动形态,其生成逻辑植根于教育主体间持续性的交往实践,并随着社会变迁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客观理性”与“主观理性”分裂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内在根源,而关系理性则能有效弥合两者之间的裂隙。“关系理性”将“自我”与“他者”相关联,将对“他者”的道德责任视为“主体性”的自我确证,体现出“为他者的主体性”。关系是人存在的基础,关怀是道德存在的基础,没有关怀的教育是教育的“灵魂”不在场,基于“关系理性”的关怀型师生关系彰显主体共在、情感共融、能力共生的特质,其对于走出“教师中心”“学生中心”的两难困境,消解“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藩篱显得尤为必要。新型师生关系蕴含平等交往、合作共生、相互尊重等元素,这些元素内生于关怀型师生关系的价值维度之中,同时“关系理性”“关怀伦理”也构成其最大公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关系理性 关怀伦理 平等交往 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观差异和班级氛围对大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曾美红 李霞 范为桥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7,共14页
在同伴关系研究中,友谊关系备受关注,但相对忽视了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的消极同伴关系(如反感)的研究;并且个体变量的影响往往是强调的重点,相对忽视了微观环境对于同伴关系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35个班级的1241名... 在同伴关系研究中,友谊关系备受关注,但相对忽视了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同样具有重要影响的消极同伴关系(如反感)的研究;并且个体变量的影响往往是强调的重点,相对忽视了微观环境对于同伴关系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35个班级的1241名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比较了大学生价值观差异对积极(友谊)与消极(反感)的同伴关系质量的影响以及班级氛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公共利益价值观差异显著负向预测友谊关系质量,才能务实价值观差异显著负向预测反感关系,班级氛围调节了价值观差异对友谊关系质量的影响。认识价值观差异对于大学生选择朋友和促进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且融洽的班级氛围对于促进大学生发展管理和改善个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同伴关系 友谊 班级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医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丽浇 周武红 +2 位作者 刘小燕 王选 王小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医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南医科大学本科生1 326人,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手机社交媒介依赖问卷、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的学习压力分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 目的:了解海南医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南医科大学本科生1 326人,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手机社交媒介依赖问卷、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的学习压力分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通径分析探讨其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结果:海南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为53.8%(714/1 326)。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精神质、内外向、与父母关系、与亲朋好友倾诉情况对人际关系困扰有直接影响;神经质和学习压力不仅有直接影响,还可通过手机社交媒介依赖起间接作用。低年级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最大的均是神经质,β(95%CI)分别为0.542(0.480~0.602)和0.033(0.012~0.098),总效应前3位依次是神经质、内外向、手机社交媒介依赖。高年级组直接效应最大的是神经质,β(95%CI)为0.539(0.460~0.613);间接效应最大的是学习压力,β(95%CI)为0.018(-0.002~0.089);总效应前3位依次是神经质、精神质、学习压力。结论:海南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偏高,低年级医学生人际关系主要影响因素为神经质、内外向、手机社交媒介依赖,高年级医学生主要是神经质、精神质、学习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人格特征 通径分析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育参与和初中生学习投入——基于流动与城市家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明珠 于梦洁 +3 位作者 龙宝新 李沂蔚 徐丹丹 刘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基于对流动和城市初中生的调查数据,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父母教育参与方式与学生学习投入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并分析了这种关系在两类学生之间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父母在校参与和流动及城市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均呈正向线性关系;(2)父母密... 基于对流动和城市初中生的调查数据,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父母教育参与方式与学生学习投入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并分析了这种关系在两类学生之间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父母在校参与和流动及城市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均呈正向线性关系;(2)父母密集的在家参与对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的积极影响呈递减趋势,但在家参与和城市初中生学习投入呈正向线性关系;(3)父母学业社会化对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具有正向线性预测作用,但对城市初中生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父母教育参与方式对流动和城市初中生学习投入作用模式的差异,为父母如何有效参与青少年子女的教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育参与 学习投入 流动初中生 非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生关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以心理资本为中介
11
作者 王岳缇 赵涵硕 +2 位作者 任天乐 张景杰 王登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当前就业竞争环境较为严峻,探究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原因确有必要。为探究高校大学生师生关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机理,对239名大学生(包括高职高科生、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师... 当前就业竞争环境较为严峻,探究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原因确有必要。为探究高校大学生师生关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机理,对239名大学生(包括高职高科生、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师生关系、心理资本、就业焦虑三者间两两关系显著;2)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师生关系和就业焦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师生关系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对指导高校就业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师生关系 心理资本 就业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门关系的学理阐释
12
作者 王诺斯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共7页
师门关系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或导学关系,它是具有自身独立秩序与特征范式的教育社会关系。以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师门关系的内涵切入,对师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和分析,进而探索和诠释师门关系的内在机理,即学术... 师门关系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或导学关系,它是具有自身独立秩序与特征范式的教育社会关系。以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师门关系的内涵切入,对师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和分析,进而探索和诠释师门关系的内在机理,即学术发展是师门关系的根本旨归、情感伦理是师门关系的依存纽带、资源耦合共享是师门关系的发展前提,以推动师生关系理论的深化研究,促进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门关系 导师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关系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自尊的纵向中介作用
13
作者 曾欣悦 刘衍玲 王旭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79,共7页
为探究重要人际关系(父子/母子/同伴/师生关系)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64名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展开两波次、为期6个月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T1母子关系、T1同伴关系、T1师生关系均能正向预测T2心理素质... 为探究重要人际关系(父子/母子/同伴/师生关系)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64名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展开两波次、为期6个月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T1母子关系、T1同伴关系、T1师生关系均能正向预测T2心理素质,且三条路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1父子关系无法预测T2心理素质。(2)T1父子关系、T1母子关系、T1同伴关系均能通过T1自尊正向预测T2心理素质;T1师生关系无法通过T1自尊预测T2心理素质。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人际关系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内在机制,为促进初中生心理素质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素质 人际关系 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能力与人际关系对中小学生欺凌他人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李佳哲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5,共15页
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Owen分解和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了个体能力与人际关系对中小学生欺凌他人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欺凌他人行为以言语欺凌为主,初中生、男生、低体重或肥胖、遭受过网络欺凌、住校生及城... 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Owen分解和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了个体能力与人际关系对中小学生欺凌他人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欺凌他人行为以言语欺凌为主,初中生、男生、低体重或肥胖、遭受过网络欺凌、住校生及城市学校学生欺凌他人的概率更高;亲子关系越差的小学生、师生关系较差的中小学生和同伴关系较好的城乡初中生或乡村小学生欺凌他人的概率更高;相较于人际关系,个体能力对中小学生欺凌他人的影响较大;成绩越差的小学生和乡村初中生欺凌他人的概率更高;低任务能力、低协作能力、低情绪调节能力和高交往能力的中小学生欺凌他人的概率更高,低开放能力的小学生和乡村初中生欺凌他人的概率更高。为此,应密切关注容易欺凌他人的中小学生群体,通过综合能力本位教育体系重构与多维社会关系网络支持干预实现对中小学生欺凌他人行为的有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生 校园欺凌 同伴关系 学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优配: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
15
作者 史秋衡 孙昕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性滞后、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惯性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离散化倾向,成为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症结。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型就业“优配”模式的应然逻辑指向重视知识体系完备与终身成长的能力优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与过程质量的类型优配以及实现就业育人全要素协同融汇的结构优配。以此为思路指导,以塑造大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与高质量就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发力,拓展“通专结合、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途径,“分型分类”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需优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分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udent-t分布的混合模型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艺蓉 王士同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4-209,共6页
传统图像分割方法在分割被重尾噪声污染的图像时的分割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udent-t分布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根据像素间的空间关系,计算出其先验概率,使用梯度下降法优化参数,从而最小化误差函数,在参数优化后得到... 传统图像分割方法在分割被重尾噪声污染的图像时的分割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udent-t分布的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根据像素间的空间关系,计算出其先验概率,使用梯度下降法优化参数,从而最小化误差函数,在参数优化后得到像素点的后验概率值,对像素进行标记以实现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被重尾噪声腐蚀的图像时,与传统的K-均值、模糊C-均值等图像分割方法相比,该方法的误分率较低,分割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ent-t分布 重尾噪声 图像分割 空间邻域关系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育时代的高校师生互动与关系重塑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腾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5,共6页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进入数字教育时代,“主体/客体”传统二元结构受到挑战,高校师生互动和关系结构正在发生转变。该文探究了数字教育时代高校师生互动的变革特征、技术逻辑与发展趋势,认为技术革新重新定义了师生互动概...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进入数字教育时代,“主体/客体”传统二元结构受到挑战,高校师生互动和关系结构正在发生转变。该文探究了数字教育时代高校师生互动的变革特征、技术逻辑与发展趋势,认为技术革新重新定义了师生互动概念,广泛改变了师生互动场景,迅速调整了师生关系结构,为师生关系网络注入了新的技术内涵。在此基础上,该文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教育时代高校师生互动的价值,并就重塑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育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技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翻译文学:教育观念转变的“引擎”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4,共11页
鸦片战争以降,西学翻译和教育变革成为国人呼声最高的两剂救亡药方。对于翻译中伴随的异质性,如何作用于教育转型的进程,进而引领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值得寻绎。潮水般涌入华夏大地的泰西文学,促使近代人才观不断位移,各类译著中的西方人... 鸦片战争以降,西学翻译和教育变革成为国人呼声最高的两剂救亡药方。对于翻译中伴随的异质性,如何作用于教育转型的进程,进而引领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值得寻绎。潮水般涌入华夏大地的泰西文学,促使近代人才观不断位移,各类译著中的西方人物,焕发出别具一格的魅力,为国人树立了一种新型人才“标杆”。西方教育小说中的教师,呈现出与传统中国教师截然不同的面相,成为形塑崭新师生关系的直接资源。在翻译小说的浸染之下,通俗文学逐渐深入人心,并在课堂上下、校园内外枝蔓攀升、花蕊广播。国人的知识结构在翻译文学的影响之下进行重组,中国教育模式得以吐故纳新,新的教育生态也逐渐建构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翻译文学 教育观念 人才观 师生关系 通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育视角下导生关系的冲突与弥合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翔 周晓清 孙立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5,共6页
和谐的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实践中导生关系时常出现或隐性或公开的冲突。导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伦理关系和心理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位育”理论能为研究中国式导生关系提... 和谐的导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实践中导生关系时常出现或隐性或公开的冲突。导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伦理关系和心理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位育”理论能为研究中国式导生关系提供切实性视角。在“位育”理论视角下,导生关系冲突主要缘于教育关系“错位”、伦理关系“越位”、心理关系“缺位”等三个方面。弥合导生冲突,需要基于导生之间的应有之“位”,促进导生双方安其所,进而遂其生,具体需要“以导育人,弥合教育关系”“以界明伦,匡正伦理关系”“以情化人,修缮心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育 导生关系 冲突 弥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关系对数学学业成就的影响——数学学习兴趣与外部动机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嘉瑶 张春莉 +1 位作者 綦春霞 付钰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基于区域质量监测项目实施大规模纸笔测试,采用两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从河南、河北、浙江3省145个区县抽取了1097所学校中的158161名八年级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数学学习兴趣与外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包含自我内驱... 基于区域质量监测项目实施大规模纸笔测试,采用两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从河南、河北、浙江3省145个区县抽取了1097所学校中的158161名八年级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数学学习兴趣与外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包含自我内驱力、同伴内驱力、家庭内驱力)在师生关系对数学学业成就产生影响时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数学学习兴趣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业成就,数学学习兴趣在师生关系与数学学业成就发挥中介作用;(2)自我驱动与同伴驱动下的外部学习动机显著负向影响数学学业成就;(3)数学学习兴趣可以调节自我驱动与同伴驱动的外部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的消极影响;(4)家庭驱动下的学习动机正向预测数学学业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数学学习兴趣 外部学习动机 数学学业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