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fine Green Tea Powd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被引量:4
1
作者 Hai-Bo Pan Ling Hou +2 位作者 Guo-Liang Jie You-Ying Tu Yuan-Yuan Wu 《茶叶》 2013年第4期406-411,共6页
Superfine green tea powder is a new kind of tea product that can be eaten directly.It provided most of the benefits of whole green tea leaves,with all of the bioactive ingredients.This paper highlighted the characteri... Superfine green tea powder is a new kind of tea product that can be eaten directly.It provided most of the benefits of whole green tea leaves,with all of the bioactive ingredients.This paper highligh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benefits of superfine green tea powder,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ood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食品工业 应用 生物活性成分 茶产品 食用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度黄大茶粉的添加对面团品质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歌兴 钟杨 +6 位作者 汪钰祺 万超华 张雪婷 孙玥 李雪玲 刘政权 梁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3,共8页
为探究不同粒度黄大茶粉对小麦面团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粗粉、细粉、超微Ⅰ、超微Ⅱ和超微Ⅲ5种茶粉分别等量加入到面粉中制成含茶面团。采用粉质仪、质构仪、流变仪、快速粘度分析仪等仪器分析不同粉体对面团品质特性的影响。结... 为探究不同粒度黄大茶粉对小麦面团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粗粉、细粉、超微Ⅰ、超微Ⅱ和超微Ⅲ5种茶粉分别等量加入到面粉中制成含茶面团。采用粉质仪、质构仪、流变仪、快速粘度分析仪等仪器分析不同粉体对面团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黄大茶粒度的减小,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提高(P<0.05),而混合面团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值提高,且G′值占主导地位。蛋白弱化度、峰值黏度、回生值和糊化焓主要呈现下降趋势,拉伸阻力和拉伸长度先上升后下降。本研究显示添加不同粒度的黄大茶粉会对小麦面团品质特性产生影响。尤其是超微Ⅱ的添加能够有效改善面团的热机械学及流变特性。本研究结果有望为含茶面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大茶 超微粉 小麦面团 流变特性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中15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梅 陈祝军 +5 位作者 陈蓉 吴建兵 秦园 沈怡佳 朱楠 张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98-106,共9页
目的研究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的茶汤中Li、Al、Cr、Mn、Fe、Ni、Cu、Zn、As、Se、Mo、Cd、Sb、Ba、Pb 15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情况,评估饮用茶汤对人群健康的风险。方法随机抽取不同的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共39份样品,用100℃水冲泡茶叶... 目的研究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的茶汤中Li、Al、Cr、Mn、Fe、Ni、Cu、Zn、As、Se、Mo、Cd、Sb、Ba、Pb 15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情况,评估饮用茶汤对人群健康的风险。方法随机抽取不同的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共39份样品,用100℃水冲泡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60min,3种茶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直接测定15种金属及类金属溶出量。运用单项污染评价、内梅罗法综合污染评价,靶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和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以及美国环境保护署(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和国际致癌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3种茶汤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3种茶汤中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指数均小于0.7,污染等级分别为优良、安全。THQ值和HI值均小于1。HI排名依次是绿茶茶粉>红茶茶粉>乌龙茶粉>绿茶袋装茶>红茶茶叶>乌龙袋装茶>乌龙茶茶叶>绿茶茶叶>红茶袋装茶,HI中占比较大的元素整体上为Al、Mn、Ni、Cu。茶汤中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总和为9.01×10^(–6)~3.73×10^(–5)a^(–1),低于USEPA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结论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茶汤中15种金属及类金属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较低。茶叶、袋装茶以及茶粉均处于安全饮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袋装茶 茶粉 茶汤 金属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绿茶低热量曲奇饼干的配方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柴云雷 平丽雪 +1 位作者 吴迪 常雪涵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32-36,42,共6页
为开发营养低热量的曲奇饼干,拓展米糠的应用领域,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以米糠粉添加量、绿茶粉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和黄油添加量为考察因素,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制作配方。... 为开发营养低热量的曲奇饼干,拓展米糠的应用领域,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以米糠粉添加量、绿茶粉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和黄油添加量为考察因素,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制作配方。结果表明,当米糠粉添加量为11%、绿茶粉添加量为3%、赤藓糖醇添加量为38%、黄油添加量为89%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2.9分。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曲奇饼干色泽自然、香味浓郁、花纹清晰且口感酥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粉 绿茶粉 赤藓糖醇 曲奇饼干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粉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刘昭明 高晓惠 +4 位作者 郭雪梅 程谦伟 孟陆丽 陈通 朱泳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3,共7页
为探究红茶粉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影响及作用机理,考察不同添加量的红茶粉(质量分数为0%、1%、2%、3%)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的影响,并通过糊化特性、热特性、结晶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红茶粉对鲜湿米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度添... 为探究红茶粉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影响及作用机理,考察不同添加量的红茶粉(质量分数为0%、1%、2%、3%)对鲜湿米粉食用品质的影响,并通过糊化特性、热特性、结晶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红茶粉对鲜湿米粉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适度添加红茶粉可以提高鲜湿米粉的弹性和硬度,降低黏附性,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其中红茶粉质量分数为1%时,蒸煮品质改善明显,与未添加红茶粉相比,断条率降低50.58%,蒸煮损失率降低24.74%。同时鲜湿米粉的颜色随着红茶粉的加入逐渐向红色和黄色转变,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糊化特性表明红茶粉能够降低米粉崩解值和回生值,赋予米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抗剪切能力。热特性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红茶粉能够抑制米粉重结晶,延缓老化。扫描电镜观察到,适当添加红茶粉能够赋予米粉更加稳定致密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粉 鲜湿米粉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微岩茶粉糙米无糖蛋糕的研制
6
作者 陈雪珍 叶彩珠 +1 位作者 方舟 叶砷汛 《食品工程》 2024年第2期24-29,33,共7页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得超微武夷山岩茶粉,以蛋糕粉和糙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超微岩茶粉和赤藓糖醇制作一款戚风蛋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超微岩茶粉、糙米粉、赤藓糖醇和蛋清添加量对蛋糕感官评价和质构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得超微武夷山岩茶粉,以蛋糕粉和糙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超微岩茶粉和赤藓糖醇制作一款戚风蛋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超微岩茶粉、糙米粉、赤藓糖醇和蛋清添加量对蛋糕感官评价和质构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综合评分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确定蛋糕最佳工艺配方为:以糙米粉与蛋糕粉总质量为基准,按烘焙百分比计,糙米粉添加量78.3%,超微岩茶粉添加量5.6%,赤藓糖醇82.5%,蛋清添加量224.8%。以此配方制得的超微岩茶粉糙米无糖蛋糕呈淡棕绿色,组织松软细腻,茶香馥郁且具稻米香气,营养价值高于普通戚风蛋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岩茶粉 糙米粉 蛋糕 响应面法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其组合对白芽奇兰速溶茶粉香气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刘谢缘 马莹 +4 位作者 曾琪 翁淑燚 李利君 倪辉 陈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46-153,共8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探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复合酶处理对特色乌龙茶白芽奇兰速溶茶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复合酶处理后...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探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复合酶处理对特色乌龙茶白芽奇兰速溶茶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复合酶处理后,白芽奇兰速溶茶粉的香气成分和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过氧化氢酶处理组的香气成分含量最高且OAV提高最多,新生成了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糖)、顺式-己酸-3-己烯基酯和反式-β-法呢烯,且与未经处理的茶样相比反式-2-壬烯醛、β-环柠檬醛、反式-2-癸烯醛和反式香叶基丙酮的OAV均显著增加;多酚氧化酶处理组新生成了顺式-己酸-3-己烯基酯、反式-β-法呢烯、反式-β-紫罗兰酮和β-环氧紫罗兰酮,且反式-2-壬烯醛、芳樟醇和反式-β-紫罗兰酮的OAV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复合处理组的香气成分种类最多,新生成了顺式-3-己烯-1-醇、反,反-2,4-庚二烯醛、顺式-β-罗勒烯、反式-2-辛烯醛、反,反-3,5-辛二烯-2-酮、壬醛、5-乙基-6-甲基-3-庚烯-2-酮、丁酸己酯、戊酸叶醇酯、2-甲基丁酸己酯、顺式-己酸-3-己烯基酯、己酸己酯、反式-β-法呢烯和反式-β-紫罗兰酮,且芳樟醇的OAV显著增加。这些酶处理引起的香气成分变化可能与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脂质过氧化、萜醇类前体糖苷键断裂等机制相关。本研究发现了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复合处理对白芽奇兰速溶茶粉香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为提高速溶茶粉的香气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茶粉 过氧化氢酶 多酚氧化酶 复合酶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茶末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葡萄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顺心 刘海波 +4 位作者 朱静 徐楷博 徐亚强 陈龙 陈亚蓝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壳聚糖(chitosan,CS)-茶末复合膜,考察复合膜的厚度、抗拉强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抑菌特性以及在葡萄保鲜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最佳SA-CS-茶末复合膜工艺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和...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壳聚糖(chitosan,CS)-茶末复合膜,考察复合膜的厚度、抗拉强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抑菌特性以及在葡萄保鲜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最佳SA-CS-茶末复合膜工艺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和茶末的添加量分别为2.0%、0.22%和1.5%,其厚度为0.041 mm,抗拉伸强度为1.9 MPa,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6.44%,抑菌圈直径为18.6 mm。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保鲜膜应用于葡萄保鲜时,与未覆膜组、保鲜膜组、封口膜组相比,能够有效降低室温贮藏葡萄的腐烂率、抑制VC含量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并有效地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缓果实褐变,提高果实过氧化物酶活性,延缓果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末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复合膜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枸杞复合凝胶软糖配方优化及特性评价
9
作者 王未名 李佳音 +5 位作者 苏淑颖 黄艳 毛宇源 陈水吉 林东艺 苏凯 《中国茶叶》 2024年第7期17-24,共8页
研究旨在探讨白茶枸杞复合凝胶软糖的最优配方,并对其特性进行评价。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研究复合凝胶添加量、速溶白茶粉添加量、枸杞粉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对白茶凝胶软糖的感官和物理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 研究旨在探讨白茶枸杞复合凝胶软糖的最优配方,并对其特性进行评价。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研究复合凝胶添加量、速溶白茶粉添加量、枸杞粉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对白茶凝胶软糖的感官和物理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优工艺配方;在此基础上,检测该工艺配方所制软糖的感官品质、物理性质以及抗氧化能力。白茶枸杞复合凝胶软糖的最优工艺配方为复合凝胶(明胶∶卡拉胶=7∶3)添加量15 g,速溶白茶粉添加量0.3 g,枸杞粉添加量1 g,赤藓糖醇添加量13 g、柠檬酸添加量0.1 g。该条件下制得的白茶凝胶软糖感官评分为85.4分,产品色泽均匀,口感协调,兼具白茶和枸杞风味;其物理性状为:弹性0.97±0.01、硬度(1 934.81±69.27) g、咀嚼性1 623.16±171.80;产品的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为(51.86±1.67)%和(0.014±0.002) mmol/g。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软糖感官色泽、形态、风味、组织均表现较好,物理性状弹性、硬度、咀嚼性较为理想,配方中含白茶和枸杞成分使其具备一定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可为白茶和枸杞的深度开发和茶在软糖食品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白茶粉 枸杞 软糖 响应曲面法 质构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茶粉理化分析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凡 刘辰 +2 位作者 陈姗 王昕 王婷婷 《茶叶》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茶产业逐渐由产茶的单一产业结构向综合利用、精加工、高附加值和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发展。超微茶粉作为茶叶深加工的重要产品之一,对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进一步发展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超微茶粉的理化性质,功能作用、加工技术、在... 茶产业逐渐由产茶的单一产业结构向综合利用、精加工、高附加值和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发展。超微茶粉作为茶叶深加工的重要产品之一,对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进一步发展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超微茶粉的理化性质,功能作用、加工技术、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超微茶粉发展进行展望,期望为后期超微茶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茶粉 理化分析 加工技术 深加工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轻乳茶粉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斌 皇甫智燕 范军营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6期153-158,共6页
本文以脱脂乳粉、乳糖、乳清粉等为原料研制轻乳茶粉,并通过感官评价和稳定性试验探究其质地、风味、口感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轻乳茶粉在4 ℃、常温和42 ℃存放7 d时其色泽、组织状态和气味变化较小,制成奶茶的茶香味、奶香味和醇厚度... 本文以脱脂乳粉、乳糖、乳清粉等为原料研制轻乳茶粉,并通过感官评价和稳定性试验探究其质地、风味、口感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轻乳茶粉在4 ℃、常温和42 ℃存放7 d时其色泽、组织状态和气味变化较小,制成奶茶的茶香味、奶香味和醇厚度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存放180 d时,温度对轻乳茶粉的可溶性固形物(4 ℃:15.60%~16.10%;常温:15.30%~16.10%;37 ℃:15.20%~16.00%)和pH值(4 ℃:7.17~7.24;常温:7.17~7.25;37 ℃:7.10~7.26)影响较小;轻乳茶粉在37 ℃存放180 d时其可溶性固形物(15.70%~16.20%)、pH值(7.11~7.23)、水分(2.22~3.15 g/100 g)、容重(0.59~0.66 g·cm^(-3))、自由密度(0.54~0.58 g·mL^(-1))、菌落总数(≤50 CFU·g^(-1))、大肠菌群(<10 CFU·g^(-1))、霉菌(<10 CFU·g^(-1))和酵母菌(<10 CFU·g^(-1))均在正常范围内。本文可为之后研究制备茶香高昂、奶香自然、清爽顺滑和饮用方便的奶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轻乳茶粉 感官评价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茶复合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
12
作者 吴佳慧 余芳 王立颖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3期78-81,共4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辣木茶粉、玫瑰花粉、金银花粉添加量和酸碱比对辣木茶复合泡腾片综合评分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辣木茶复合泡腾片配方。结果表明,辣木茶复合泡腾片最优配方为辣木茶粉添加量5%、玫瑰花粉添加量3.5%、金银花粉添加... 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辣木茶粉、玫瑰花粉、金银花粉添加量和酸碱比对辣木茶复合泡腾片综合评分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辣木茶复合泡腾片配方。结果表明,辣木茶复合泡腾片最优配方为辣木茶粉添加量5%、玫瑰花粉添加量3.5%、金银花粉添加量5%、酸碱比1.0∶1.0。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辣木保健茶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泡腾片 辣木茶粉 玫瑰花粉 金银花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速溶普洱晒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13
作者 刘聪 钱磊 +3 位作者 龚婉莹 郑婷婷 林珊 张文杰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4-91,共8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速溶普洱晒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法(gas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速溶普洱晒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法(gas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对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速溶普洱晒红茶及普洱晒红茶原料的香气物质进行鉴别、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GC-MS分别从冷冻干燥速溶普洱晒红茶(freeze-drying instant Pu-erh sun-dried black tea,FISBT)、喷雾干燥速溶普洱晒红茶(spray-drying instant Pu-erh sun-dried black tea, SISBT)和普洱晒红茶(Pu-erh sun-dried black tea, SBT)原料中鉴定出30、21和30种香气化合物。其中,FISBT中气味强度(odor intensity, OIs)大于5(代表GC-O评价中等气味强度)的化合物有11种,SISBT中OIs大于5的化合物有6种,SBT中OIs大于5的化合物有14种,即SBT原料经过萃取干燥处理后OIs大于5的化合物减少。比较FISBT、SISBT和SBT的香气化合物气味活力值(aroma activity values, OAVs),确定FISBT、SISBT和SBT中OAVs≥1的关键香气成分分别有20、15、23种。在FISBT、SISBT和SBT中OAVs值最大的化合物均为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和二氢-β-紫罗兰酮。相比于SBT,FISBT和SISBT中关键香气成分的个数分别减少约13%和35%;相比于FISBT,SISBT中关键香气成分含量损失67.84%。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对制备速溶滇红茶香气影响相对较小,该研究为高品质速溶普洱晒红茶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普洱晒红茶 不同干燥方式 气相色谱-嗅闻法 气味活力值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粉与茶多酚替代部分亚硝酸盐对菊粉火腿肠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冯晓慧 申智宇 +2 位作者 薛晓凌 吕慧 毕海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2,共9页
为研究红石榴粉及茶多酚替代部分亚硝酸盐对菊粉火腿肠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火腿肠的蒸煮损失、色差、质构等指标为依据确定菊粉添加量,以pH、红度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硬度值、亚硝酸盐残留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 为研究红石榴粉及茶多酚替代部分亚硝酸盐对菊粉火腿肠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火腿肠的蒸煮损失、色差、质构等指标为依据确定菊粉添加量,以pH、红度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硬度值、亚硝酸盐残留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菊粉添加量6%时,红石榴粉添加量3%,亚硝酸盐添加量60 mg/kg,茶多酚添加量300 mg/kg,所得产品红度值高,pH、脂肪氧化程度及亚硝酸盐残留量低且感官品质最佳。此外,本研究显示添加6%菊粉的火腿肠,3%红石榴粉与300 mg/kg茶多酚联合使用可以替代60%的亚硝酸盐添加量,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及残留量,既提升了火腿肠的食用安全性,也可有效提高产品的色泽与抗氧化能力,为开发低硝低脂肉制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腿肠 菊粉 红石榴粉 茶多酚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蜜桃乌龙茶饼干加工工艺及品质分析
15
作者 董绚 段飞跃 +6 位作者 王红皓 毛宇源 王未名 黄艳 余婉仪 欧阳洳梦 林东艺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40-47,共8页
对一种融合了乌龙茶和水蜜桃风味的营养保健茶饼干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得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法,探究低筋面粉、速溶乌龙茶粉、水蜜桃粉、糖粉和鸡蛋的添加量对蜜桃乌龙茶饼干感官品质和物理性质... 对一种融合了乌龙茶和水蜜桃风味的营养保健茶饼干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得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法,探究低筋面粉、速溶乌龙茶粉、水蜜桃粉、糖粉和鸡蛋的添加量对蜜桃乌龙茶饼干感官品质和物理性质的影响,进而探索最优配方及对应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以低筋面粉22 g为基准,当添加速溶乌龙茶粉0.25 g、水蜜桃粉8 g、糖粉5 g、鸡蛋5 g时,饼干品质最佳,口感酥脆爽口、软硬适中、咀嚼性佳、色泽均匀、口味丰富;饼干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36.43±2.37)%、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0.022±0.003)mmol/g。产品的研制丰富了茶饼干市场产品种类,为乌龙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响应面 水蜜桃粉 速溶乌龙茶 茶饼干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对比研究
16
作者 王蕾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0期39-41,共3页
采用3个不同配比的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四者之间茶树菇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茶籽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26%和36%的茶籽壳粉效果较好。但菌丝生长速度在含有茶籽壳的培养基内会有... 采用3个不同配比的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四者之间茶树菇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茶籽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26%和36%的茶籽壳粉效果较好。但菌丝生长速度在含有茶籽壳的培养基内会有所减缓,茶籽壳粉含量越高,减缓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茶籽壳粉 杂木屑 生物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茶曲奇饼干配方优化
17
作者 周育媛 顾龙建 +1 位作者 刘懂勋 林涵钰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6期136-140,共5页
本研究以低筋粉为主料,添加黄茶粉,并辅以白砂糖、黄油和盐等调味品研制黄茶曲奇饼干。利用感官评分值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案,进行响应面分析,结合实际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低筋粉添加量175 g、黄油添加量12... 本研究以低筋粉为主料,添加黄茶粉,并辅以白砂糖、黄油和盐等调味品研制黄茶曲奇饼干。利用感官评分值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案,进行响应面分析,结合实际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低筋粉添加量175 g、黄油添加量123 g、糖粉添加量40 g、黄茶粉添加量5 g、蛋黄添加量20 g、奶粉5 g、盐1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粉 曲奇饼干 响应面法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茶酸奶的研制及茶粉、绿原酸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亮 卢琪 +4 位作者 段加彩 高丽 周荧 吕思伊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以牛乳和杜仲茶粉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制成茶粉与酸奶结合的功能性新型酸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杜仲茶粉添加量、加糖量、接种量和稳定剂的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杜仲茶粉添加量0.15g/100g、白砂糖添加量6g/100g、... 以牛乳和杜仲茶粉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制成茶粉与酸奶结合的功能性新型酸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杜仲茶粉添加量、加糖量、接种量和稳定剂的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杜仲茶粉添加量0.15g/100g、白砂糖添加量6g/100g、发酵剂接种量8g/100g、稳定剂添加量0.1g/100g时,酸奶色泽、香气、滋味及组织状态具佳。杜仲茶粉和杜仲绿原酸纯品均能影响酸奶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成分复杂的杜仲茶粉能够促进乳酸菌的发酵产酸,而纯品绿原酸则对其有抑制作用;杜仲茶粉的添加对酸奶品质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茶粉 酸奶 绿原酸正交试验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超微绿茶粉辅助降血压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谭俊峰 林智 +2 位作者 彭群华 郭丽 吕海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1-464,共4页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对γ-氨基丁酸(GABA)超微绿茶粉进行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动物实验设低、中、高(0.83、1.67、5.00 g/kg)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另设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动物高...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对γ-氨基丁酸(GABA)超微绿茶粉进行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动物实验设低、中、高(0.83、1.67、5.00 g/kg)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另设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动物高剂量对照组。经口连续给予样品30 d,结果显示:高剂量组(5.00 g/kg)的血压从第2周后开始一直低于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模型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而对SHR大鼠心率无显著性影响;同时样品对正常动物的血压及心率均无影响。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超微绿茶粉对高血压动物具有辅助降血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降血压 绿茶 茶粉 超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曲奇饼干的研制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新富 王玉 +1 位作者 杨绍兰 丁兆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8-279,282,共3页
以超微绿茶粉为辅料,研制了既有传统风味,又有浓郁茶香,富含营养的绿茶曲奇饼干。正交实验表明:绿茶曲奇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以面粉100%计,超微绿茶粉3%、麦淇淋40·0%、糖40·0%、色拉油12·5%、鸡蛋15%、水25%;焙烤温度为:... 以超微绿茶粉为辅料,研制了既有传统风味,又有浓郁茶香,富含营养的绿茶曲奇饼干。正交实验表明:绿茶曲奇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以面粉100%计,超微绿茶粉3%、麦淇淋40·0%、糖40·0%、色拉油12·5%、鸡蛋15%、水25%;焙烤温度为:底火150℃,面火190℃,此配方工艺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茶粉 曲奇饼干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