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8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lvianolic acid A alleviates renal injur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duced by pristane in BALB/c mice
1
作者 LIN Yi-huang YAN Yu +6 位作者 ZHANG Hui-fang CHEN Yu-cai HE Yang-yang WANG Shou-bao FANG Lian-hua LYU Yang DU Guan-hua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9-1040,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alvianolic acid A(SAA)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induced by pristane in BALB/c mice,this study was performed.METHODS Lupus mice were established by confirming elevate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alvianolic acid A(SAA)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induced by pristane in BALB/c mice,this study was performed.METHODS Lupus mice were established by confirming elevated levels of autoantibodies and IL-6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pristane.Micewere then treated with daily oral doses of SAA for 5months in parallel with mice treated with prednisone and aspirin as positive controls.The levels of autoantibodies were monitored at monthly intervals and nephritic symptoms observ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H&E)and periodic acid-Schiff(PAS)staining.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renal tissue was also employed.RESULTS SAA treatment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levels of anti-Sm autoantibodies and reduced renal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pathological effects.SAA treatment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IKK,IκB and NFκB in renal tissues of lupus mice.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AA alleviates renal injury in pristane-induced SLE in BALB/c mice through inhibition of phosphorylation of IKK,IκB and NF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nolic acid A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nal injury AUTOANTIBODIES PRISTANE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二甲双胍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事件的作用:一项Met-Lupus研究的事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耿时凯 张乐 +4 位作者 王慧静 吕良敬 万伟国 孙芳芳 叶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Met-Lupus)的基础上探索二甲双胍对中/低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感染防护作用。方法·Met-Lupus研究的140例受试者被随机分为... 目的·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Met-Lupus)的基础上探索二甲双胍对中/低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感染防护作用。方法·Met-Lupus研究的140例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67例)和安慰剂组(73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二甲双胍或安慰剂;二甲双胍目标剂量为1500 mg/d,分3次口服。记录12个月随访期内SLE患者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感染事件的类型、感染持续时间、感染严重程度,以及发生感染时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发生和未发生感染事件受试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比较发生感染的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和使用安慰剂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二甲双胍与感染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生存分析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无感染生存时间。结果·在12个月随访期末,未发生感染事件受试者的二甲双胍使用率(65.9%)显著高于发生感染事件的受试者(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其他基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在感染和非感染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是减少SLE患者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23,P=0.033)。感染患者中,二甲双胍组的严重感染率较安慰剂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 12.5%,P=0.466)。进一步分析显示,二甲双胍组受试者的感染持续时间[7.0(6.0,11.8)d]显著短于安慰剂组[10.0(7.0,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同时,二甲双胍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水平[2.5(2.4,6.4)mg/L]也呈现低于安慰剂组[4.5(2.5,8.9)mg/L]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生存分析表明,二甲双胍受试者的无感染生存时间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HR=0.527,95%CI 0.294~0.945,P=0.036)。结论·二甲双胍对轻/中度SLE患者可能具有潜在的减少感染事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甲双胍 感染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辅助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SL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
作者 赵静丽 李天坡 +4 位作者 陈朴 吴琼 牛文忠 赵丽丽 郑大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13,共6页
目的探究槐杞黄颗粒辅助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SLE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A组(n=33)、对照B组(n=33)和研究组(n=34)。3组均行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槐杞黄颗粒辅助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SLE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A组(n=33)、对照B组(n=33)和研究组(n=34)。3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A组贝利尤单抗治疗,给予对照B组槐杞黄颗粒治疗,给予研究组槐杞黄颗粒+贝利尤单抗治疗,均治疗24周。比较3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CD3^(+)T细胞占比、CD4^(+)/CD8^(+)]、炎症指标[白介素-2(IL-2)、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微小RNA-200(miR-200)、微小RNA-335(miR-335)水平,并统计比较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与对照A组(81.82%)、对照B组(78.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皮损减轻时间、蛋白尿降低时间、疼痛减轻时间、体温下降时间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均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血清补体C3、补体C4、外周血CD3^(+)T细胞占比、CD4^(+)/CD8^(+)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IgG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血清IL-2、CRP、外周血ESR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血清miR-200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血清miR-335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均P<0.05);研究组、对照A组、对照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2%、12.12%、6.0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辅助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SLE的疗效显著,能更有效增强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槐杞黄颗粒 贝利尤单抗 免疫功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S1P/S1PR2介导的周细胞脱失可缓解NPSLE小鼠血脑屏障功能障碍
4
作者 李建斌 王燕 吴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0-1588,共9页
目的:探讨在MRL/lpr小鼠模型中鞘氨醇-1-磷酸(S1P)/S1P受体2(S1PR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引起周细胞丢失并进一步影响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小鼠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 目的:探讨在MRL/lpr小鼠模型中鞘氨醇-1-磷酸(S1P)/S1P受体2(S1PR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引起周细胞丢失并进一步影响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小鼠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6周龄开始的雌性MRL/lpr小鼠行为学改变,将神经行为学与基线比改变大于20%者定义为NPSLE小鼠。将NPSLE小鼠随机分为NPSLE-S1P拮抗组、NPSLE-S1PR2阻断组和NPSLE生理盐水处理组,每组6只。另将行为学无异常改变的6只小鼠作为对照组。NPSLE-S1P拮抗组给予S1P拮抗剂FTY720(2 mg/kg,灌胃),NPSLE-S1PR2阻断组给予S1PR2阻断剂JTE-013(8 mg/kg,腹腔注射),NPSLE生理盐水处理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给药3次,持续3周。通过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1P、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α(IFN-α)水平;伊文思蓝法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炎症情况;尼氏染色观察脑神经元受损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血管中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抗原2(NG2)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S1P、S1PR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S1PR2和PDGFR-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1P拮抗组和S1PR2阻断组小鼠水中潜伏和静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中央区探索距离显著增加(P<0.05),脑室炎性渗出和神经元受损减少,周细胞(NG2,绿色)和内皮细胞(CD31,红色)脱失情况减少,血清S1P、IL-6和IFN-α水平显著下降(P<0.05),S1PR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DGFR-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1P和S1P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DGFR-β和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抑制S1P/S1PR2途径介导的周细胞脱失可缓解NPSLE小鼠的神经行为症状,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并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周细胞 鞘氨醇-1-磷酸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se1L3分泌减少和相关抗体诱发散发性SLE患者NET降解障碍
5
作者 黄建军 毛桐俊 +2 位作者 张军 李志 武其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 探讨DNA酶1(DNase1)和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活性改变与散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降解受损相关性及发生机制。方法 募集46例散发性SLE患者和30名正常个体,采用ELISA检测DNase1、 DNase1L3... 目的 探讨DNA酶1(DNase1)和DNA酶1样分子3(DNase1L3)活性改变与散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人群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降解受损相关性及发生机制。方法 募集46例散发性SLE患者和30名正常个体,采用ELISA检测DNase1、 DNase1L3及相应自身抗体,免疫沉淀法分离样本DNase1和DNase1L3,改进的免疫荧光法检测NET和酶降解活性,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 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PCR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DNase1L3能力。结果H3-dsDNA和Ela-dsDNA两种复合物在SLE人群中的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G)在SLE人群中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LDG与H3-dsDNA和Ela-dsDNA两种NET复合物具有显著正相关性。SLE患者血浆体外降解NET的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群;DNase1和DNase1L3不同比例的综合降解实验显示DNase1L3降低是影响NET残留升高的关键;SLE患者人群DNase1L3自身抗体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SLE患者PBMC分泌DNase1L3的能力相对正常人群减退。结论 DNase1L3分泌减少和相关自身抗体的存在是SLE人群NET降解能力减退的主要因素,为SLE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se1L3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低密度中性粒细胞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狼疮性肾炎的一些个人见解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宏文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49,156,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儿童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SLE累及肾脏即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是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贝利尤单抗是一种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重组人I...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儿童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SLE累及肾脏即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LN是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贝利尤单抗是一种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重组人IgG1λ单克隆抗体,通过促进B细胞凋亡从而抑制B细胞功能,可改善SLE的反应指数和疾病活动度评分,延缓LN的进展。笔者从儿科临床肾脏医师的角度,探讨了个人对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LN的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贝利尤单抗 个人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分析
7
作者 廖秋菊 杨晓艺 +1 位作者 赵义 苏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与结果通过电子病历纳入2013年1月至202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SLE并CVT组)及...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与结果通过电子病历纳入2013年1月至202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SLE并CVT组)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38例未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无CVT组)。与SLE无CVT组相比,SLE并CVT组D-二聚体(P=0.001)、狼疮抗凝物阳性比例(P=0.001)和入院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P=0.000)更高。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以头痛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18/19);14例脑脊液压力升高;血栓部位主要位于横窦(17/19)和乙状窦(17/19),17例累及≥2个静脉窦,12例同时出现其他部位静脉血栓;均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凝治疗,平均随访(77.14±33.46)个月,16例好转、1例并发感染死亡、2例失访。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头痛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累及横窦和乙状窦。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加强静脉窦机械取栓术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激-易感模型的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张莉 莫霖 +2 位作者 刘洋 陶静 余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对180例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2.22%。自杀意念与疾病活动度、负性情绪均呈正相关,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负性情绪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与自杀意念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分别为44.45%、20.66%。社会支持在疾病活动度与负性情绪间起调节作用,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疾病活动度对负性情绪的正向预测作用就越弱。结论: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可直接或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其自杀意念,并受社会支持的调节。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控制疾病活动,降低其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青少年 自杀意念 应激-易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EAK、KIM-1及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疾病活动程度、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赵申 李俊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肾损伤因子1(KIM-1)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疾病活动度、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42例初诊SLE患儿(SLE组),另...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肾损伤因子1(KIM-1)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疾病活动度、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42例初诊SLE患儿(SLE组),另收集同期40例健康体检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SLE患儿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为(≤9分)24例和高疾病活动度组(>9分)18例,根据是否伴有肾脏损害分为LN组31例和非LN组11例。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并计算RPR;ELISA法检测血清TWEAK、KIM-1水平。结果:SLE组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疾病活动度组SLE患儿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组(P<0.05);LN组患儿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非LN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PR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TWEAK、KIM-1与24 h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RPR评估SLE高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744(95%CI 0.657~0.818),显著大于TWEAK、KIM-1评估的AUC分别为0.678(95%CI:0.588~0.760)和0.598(95%CI:0.505~0.686,P<0.05);TWEAK和KIM-1预测LN的AUC分别为0.847(95%CI:0.773~0.905)和0.773(95%CI:0.690~0.842),显著大于RPR预测的AUC为0.645(95%CI:0.555~0.727,P<0.05)。结论:SLE患儿存在TWEAK、KIM-1及RPR水平变化,其中RPR对SLE疾病活动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而TWEAK和KIM-1对LN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肾损伤因子1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 疾病活动度 狼疮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库珠单抗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思考
10
作者 张宏文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儿童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SL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并发TMA的SLE往往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C5抑制剂依库株单抗是成人和儿童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的首选治疗药物。目前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儿童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SL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并发TMA的SLE往往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C5抑制剂依库株单抗是成人和儿童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的首选治疗药物。目前在临床儿童SLE治疗中,依库株单抗被用于SLE合并TMA的治疗,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本文对目前发表的关于应用依库珠单抗治疗儿童SLE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从儿科肾脏专科医师的角度,就依库株单抗治疗儿童SLE的适应证选择、治疗时机、疗程和不良反应等方面,阐述了个人的一些见解。依库珠单抗治疗儿童SLE中的一些问题,尚有待未来多中心、大样本、以及多层次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微血管病 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 依库珠单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诊治与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倪佳佳 朱亚菊 +2 位作者 金晶 李皎宇 郭桂梅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患儿,女,12岁,因“双下肢浮肿伴咳嗽40余天,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1个月”就诊。患儿外院肾穿刺结果提示狼疮性肾炎型(Ⅳ型)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经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患儿仍存在重度高血压、肾功能损伤,血小... 患儿,女,12岁,因“双下肢浮肿伴咳嗽40余天,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1个月”就诊。患儿外院肾穿刺结果提示狼疮性肾炎型(Ⅳ型)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经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患儿仍存在重度高血压、肾功能损伤,血小板、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进行性下降,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见破碎红细胞,入院后完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正常,抗磷脂抗体阴性,可溶性c5-9明显升高。给予依库珠单抗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血红蛋白、血小板逐步回升,肾功能好转,随访病情稳定。本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TMA治疗中,需尽早识别补体参与证据,及时启动依库珠单抗治疗,可极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微血管病 非典型尿毒综合征 依库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和caspase-3信号通路在启动SLE患者T细胞亚群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雪 王兰兰 +2 位作者 蔡蓓 陈捷 冯伟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8-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SLE患者T细胞亚群的FasFasL信号传导通路与T细胞凋亡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及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活动期及稳定期SLE患者组CD4+T细胞表面Fa... 目的:探讨SLE患者T细胞亚群的FasFasL信号传导通路与T细胞凋亡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及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活动期及稳定期SLE患者组CD4+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率均显著增加(P<0.05),CD8+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率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和活动期SLE患者组T细胞亚群表面FasL的表达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两疾病组间T细胞亚群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SLE患者组T细胞亚群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稳定期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稳定期SLE患者组T细胞亚群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凋亡加速,CD4+T细胞的凋亡活跃,其中FasFasL信号传导途径可能起重要的作用。T细胞凋亡紊乱的程度与SLE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 FASL 活化caspase-3 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8例SLE临床和免疫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谢红付 施为 +2 位作者 陈服文 杜乾君 刘稚然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5-216,共2页
为探讨皮肤科门诊定期就诊的SLE患者临床特征,自身抗体分布及长期皮质类固醇治疗引起的副作用,统计分析了208例SLE的首发症状及病程中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分布情况,并分年龄、性别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和免... 为探讨皮肤科门诊定期就诊的SLE患者临床特征,自身抗体分布及长期皮质类固醇治疗引起的副作用,统计分析了208例SLE的首发症状及病程中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分布情况,并分年龄、性别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和免疫学特征和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首发症状为蝶形红斑者占60.58%,少年组及年轻男性组内脏受累重,皮质类固醇副作用以浅表真菌感染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临床特征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异常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超智 刘晓利 +1 位作者 宿俊杰 王文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性疾病,可诱发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的炎症损伤,包括皮肤、造血器官、淋巴器官、关节、肺脏、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肾脏等,这种多系统的紊乱可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性疾病,可诱发全身多系统和多器官的炎症损伤,包括皮肤、造血器官、淋巴器官、关节、肺脏、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肾脏等,这种多系统的紊乱可导致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用于SLE治疗的药物包括抗炎药、抗疟药和多种免疫抑制剂,抗BLy S抗体Belimumab于2011年3月获得FDA的批准用于SLE的治疗。SLE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异常居重要地位。阐明这些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于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淋巴细胞 sle erythematosus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药物 造血器官 lup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细胞脱失与神经精神性狼疮血瘀证目征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建斌 吴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0-799,共10页
目的探讨周细胞脱失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中的病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评估PDGFR-β信号通路作为NPSLE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构建NPSLE模型,筛选出表现行为异常的小鼠。通过调节PDGFR-β信号通路,使用激动剂促... 目的探讨周细胞脱失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中的病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评估PDGFR-β信号通路作为NPSLE治疗的新靶点。方法使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构建NPSLE模型,筛选出表现行为异常的小鼠。通过调节PDGFR-β信号通路,使用激动剂促进周细胞增殖,或使用抑制剂抑制周细胞凋亡,评估其对血脑屏障功能、血瘀证目征、脑组织神经元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采用伊文思蓝法(EB染色)、HE染色、尼氏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紧密连接蛋白(Cadherin、ZO-1)、内皮细胞标记(CD31)及周细胞标记(NG2)的表达。结果NPSLE组小鼠表现显著的焦虑、抑郁及认知障碍。PDGFR-β抑制组小鼠血瘀证目征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P<0.001),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周细胞脱失加重。相比之下,PDGFR-β激动组小鼠血瘀证目征评分显著降低(P<0.01),周细胞脱失显著改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加,神经元损伤减轻,血脑屏障功能恢复(P<0.001)。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PDGFR-β激动组在周细胞保护方面有显著改善。结论周细胞脱失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及血瘀证目征的加重密切相关,PDGFR-β信号通路的调控可能为NPSLE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神经精神性狼疮 血瘀证目征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志芬 张蒙蒙 +3 位作者 翟文生 张文 刘卓雅 杨荆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25-1631,共7页
雷公藤多苷源自雷公藤根部提取物,其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临床证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效,主要活性成分为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共同发挥抗SLE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SLE的机制包括: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抗炎... 雷公藤多苷源自雷公藤根部提取物,其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临床证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效,主要活性成分为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共同发挥抗SLE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SLE的机制包括: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抗炎作用、改善微循环、调节激素水平以及抗纤维化等。而其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除了影响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下调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其受体的表达外,还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机体自噬过度、抑制多条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活化等多种途径发挥抑制SLE的作用。首先回顾SLE的发病机制,并重点对雷公藤多苷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抑制SLE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有关雷公藤多苷抗SLE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红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抗炎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唑嘌呤致SLE骨髓抑制者的TPMT酶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程德 郭强 +3 位作者 李挺 鲍春德 顾越英 陈顺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服用硫唑嘌呤后出现骨髓抑制的SLE患者的TPMT酶基因多态性 ,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方法PCR扩增及测序法 ,对硫唑嘌呤引起骨髓抑制的SLE患者的预后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未发现该 2例患者存在已有报道的碱基突变。在骨髓抑制恢复... 目的分析服用硫唑嘌呤后出现骨髓抑制的SLE患者的TPMT酶基因多态性 ,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方法PCR扩增及测序法 ,对硫唑嘌呤引起骨髓抑制的SLE患者的预后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未发现该 2例患者存在已有报道的碱基突变。在骨髓抑制恢复后 ,患者的狼疮活动和狼疮肾炎得到完全缓解。结论可能存在 8种常见的TPMT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以外的变异。超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可能为治疗难治性SLE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sle 患者 硫唑嘌呤 多态性 酶基因 治疗 碱基突变 SNPS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分析及其性别、年龄特征调查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姚曦 李向培 +1 位作者 倪进东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及性别、年龄特征,有助于更深入研究疾病、发现潜在损害,并为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按不同性别、年龄(育龄期为15~49岁,育龄期后为≥50岁)分析10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及性别、年龄特征,有助于更深入研究疾病、发现潜在损害,并为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按不同性别、年龄(育龄期为15~49岁,育龄期后为≥50岁)分析1012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主要自身抗体和临床表现。并对二者间的联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育龄期后组易患高血压、肺部感染,而蝶形/盘状红斑、狼疮肾炎、发热、脱发等症状发生较育龄期组为少,育龄期后组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uR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均较育龄期组低;抗dsDNA抗体与狼疮肾炎、关节炎、发热有显著关联,抗Sm抗体与关节炎、中枢神经损害有显著关联,抗uRNP抗体与雷诺现象、关节炎有显著关联,抗磷脂抗体与血管栓塞、高血压、发热有显著关联,抗核抗体与血管栓塞有关联,抗SSA/SSB抗体不与临床表现存在关联。结论男女SLE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抗SSA、SSB抗体阳性率男性明显低于女性,育龄期后组较育龄期组疾病活动性低,自身抗体与临床表现间存在一定关联,如抗dsDNA抗体与肾炎/关节炎、抗磷脂抗体与血管栓塞/发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分析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SLE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无乳链球菌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程 郭淑丽 +3 位作者 贾海英 黄国虹 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 王昌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88,I0002,共3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无乳链球菌(GBS)尿路感染及药敏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8年11月SLE患者继发尿路感染及药敏情况。结果 153例SLE患者尿培养阳性有78例,病原菌...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无乳链球菌(GBS)尿路感染及药敏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8年11月SLE患者继发尿路感染及药敏情况。结果 153例SLE患者尿培养阳性有78例,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45例为大肠埃希菌18例、肺炎克雷伯9例、奇异变形菌6例、阴道加德纳菌4例、阴沟肠杆菌4例和铜绿假单胞菌4例;革兰阳性菌33例为GBS16例、粪肠球菌6例、葡萄球菌4例、屎肠球菌3例、酵母菌3例和唾液链球菌1例;药敏结果显示16株GBS对左氧氟沙星31.25%、红霉素68.75%、四环素37.5%和克林霉素81.25%出现耐药株;对左氧氟沙星6.25%出现中介株;对利奈唑胺、青霉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SLE患者GBS引起尿路感染应引起注意,临床医生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无乳链球菌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SLE关联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军艳 黄亚非 +2 位作者 张胜桃 吴雄文 龚非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 :分析湖北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nnose BindingLectin或Mannose BindingProtein ,MBL或MBP)基因外显子 1多态性 ,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采用异源双链杂交技术对 11... 目的 :分析湖北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nnose BindingLectin或Mannose BindingProtein ,MBL或MBP)基因外显子 1多态性 ,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采用异源双链杂交技术对 111例健康正常人和 4 1例SLE患者的MBL基因外显子 1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共检测出两种等位基因 :野生型A和变异型B(在 5 4位密码子由GGC→GAC) ,未检出变异型C、D等位基因。②正常对照中A等位基因及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0 910和 0 0 90 ,符合Hardy Wernberg定律 ;与此前在日本人中报道的A及B等位基因频率 0 76 7和 0 2 33相比 ,变异型B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后者 (P <0 0 5 )。③SLE病人组中B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4 6 ,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在湖北汉族人群中MBL基因外显子 1具有遗传多态性 ,而且与已知其他人群的分布频率有一定差异。MBL基因外显子 1的遗传多态性并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汉族人群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 sle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