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最优控制方法
1
作者 雷泷杰 李松 +2 位作者 陈瑞华 刘越 肖晨星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共7页
针对使用乒乓舵执行机构的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滚转控制系统存在扰动时,采用乒乓舵线性化方式的控制过程中等效控制力矩小、控制能力不足以及采用Bang-Bang控制存在较大的稳定误差问题,提出了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最优控制方法。该方法... 针对使用乒乓舵执行机构的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滚转控制系统存在扰动时,采用乒乓舵线性化方式的控制过程中等效控制力矩小、控制能力不足以及采用Bang-Bang控制存在较大的稳定误差问题,提出了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最优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最优控制理论,利用极小值原理,在受到乒乓舵离散控制量约束条件下,以时间为性能指标,设计了时间最优Bang-Bang控制器,通过选择合适的切换策略将其与乒乓舵线性PID控制器相结合,实现了引信滚转姿态稳定。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最优控制方法相比线性化PID控制器能够在系统存在扰动导致控制能力不足时,实现引信滚转姿态控制,并有效克服Bang-Bang控制器因对模型依赖性而引起的稳态误差,最终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该方法鲁棒性强,工程实现简单,能够满足二维弹道修正引信低成本高精度的滚转角控制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弹道修正引信 滚转角 时间最优Bang-Bang控制 线性化PID控制 切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星型混合式有载分接开关切换时序分析及其优化
2
作者 李想 杨骁 +4 位作者 刘伟 张浩 陈琪 王秀环 王高勇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2,共13页
混合式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时序设计对其运行损耗、器件寿命与动作可靠性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以非对称星型混合式有载分接开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分接开关的工作状态与动作过程,构建分接开关切换过程数值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非对称拓... 混合式有载分接开关的切换时序设计对其运行损耗、器件寿命与动作可靠性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以非对称星型混合式有载分接开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分接开关的工作状态与动作过程,构建分接开关切换过程数值仿真模型,进一步研究了非对称拓扑结构与初始相位差对正向与反向切换时序过程中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切换产生的过渡损耗小于正向切换。通过分析机械开关与半导体组件的动作误差及误差对切换过程的影响,合理设置切换动作缓冲区,提升切换可靠性。为了缩短切换过程持续时间、减小过渡电阻损耗,通过建立开关动作容限模型,对动作容错范围进行归一化整合处理,去除冗余开关裕量,对混合式有载分接开关的动作时序进行整体优化,提出具有高容错能力且切换时间更短的动作时序。上述研究对提升混合式有载分接开关动作可靠性与快速切换能力、减小电路损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有载分接开关 时序优化 动作误差容限 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自主调频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梁亮 李普明 +2 位作者 刘嘉宁 占才亮 李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88-3295,共8页
为了改善广东电网日间频率控制质量,提出了一种蓄能机组自主参与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调频运行的方法。在日内数个负荷快速变化的时段内,当火电机组的爬坡能力无法跟随负荷的快速变化时,通过控制蓄能电站改变工作状态进而产生输出功率... 为了改善广东电网日间频率控制质量,提出了一种蓄能机组自主参与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调频运行的方法。在日内数个负荷快速变化的时段内,当火电机组的爬坡能力无法跟随负荷的快速变化时,通过控制蓄能电站改变工作状态进而产生输出功率的阶跃变化,实现了蓄能机组协同火电机组AGC共同参与系统的频率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了输出功率快速阶跃变化机组与连续调节机组相结合的新型频率闭环控制机制。基于广东电网备调系统和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试验验证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将抽水蓄能机组引入现有的AGC控制系统,广东电网在日间的3个负荷急升急降段内能够将系统频率波动控制在±0.03Hz之内,缓解了目前广东电网部分时段机组爬坡能力不足的窘境。该控制策略利用了抽水蓄能电站双向运行及快速变换工作模式的技术特点,展示了将抽水蓄能电站的应用领域从削峰填谷的"能量型"应用扩展至频率控制的"功率型"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自动发电控制 爬坡速率 频率控制 工作模式 最佳切换时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模型全局最优化方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无功优化 被引量:33
4
作者 肖浩 裴玮 +3 位作者 董佐民 蒲天骄 陈乃仕 孔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5751-5762,共12页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是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的重要关键技术。含DG配电网的无功优化控制既要处理DG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tat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SVC)的...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是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的重要关键技术。含DG配电网的无功优化控制既要处理DG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tat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SVC)的无功出力等连续控制变量,又要处理分组投切电容器组挡位、有载调压器(on-load voltage regulator,OLTC)分接头等离散控制变量,加之考虑DG、负荷的不确定性以及离散控制变量的投切次数约束之后,其模型的求解为一类复杂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该文采用概率场景的方法描述源荷的不确定性,并通过静态优化–离散变量优化–连续变量优化的多阶段方法解决电容器组和OLTC的投切次数约束,并提出一种基于元模型全局优化算法的无功优化求解方法,该方法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对复杂的无功优化目标函数进行合理抽样,并用克里金拟合建模方法在可能解的区域生成计算快及优化求解容易的元模型。在迭代寻优的过程中,用元模型估算目标值,并据此择优生成新的采样点来不断修正元模型,逐渐逼近复杂的无功优化目标模型并得出全局最优解。此方法由于无需反复大量调用原有的复杂目标函数,因而可有效减少计算负担和时间,提高全局最优解的搜索效率。以改造后的IEEE33节点和美国PG&E 6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了多种场景和多种算法的仿真对比测试,算例结果表明了文中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元模型全局最优化 无功优化 动作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无功优化的多阶段求解方法 被引量:22
5
作者 孙田 邹鹏 +3 位作者 杨知方 钟海旺 戴国华 夏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04-1810,共7页
动态无功优化是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动态无功优化属于大规模、多时段、强耦合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直接求解困难。为处理无功优化问题中包含的离散变量及时段耦合约束,基于动态无功优化问题的物理本质,提出... 动态无功优化是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动态无功优化属于大规模、多时段、强耦合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直接求解困难。为处理无功优化问题中包含的离散变量及时段耦合约束,基于动态无功优化问题的物理本质,提出了动态无功优化模型的多阶段求解方法。第1阶段以系统网损最小化为目标,松弛离散变量和无功设备全天动作次数约束,基于内点法计算得到动态无功优化问题的初始解。第2阶段以网损增量最小化为目标,基于目标函数对控制变量的灵敏度,将子问题在当前解附近线性化,构建以无功控制设备全天动作次数为约束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由此决策无功设备全天动作次数约束下的离散控制变量优化解。在此基础上,将第2阶段得到的优化结果代入到第1阶段的优化模型当中,得到多阶段动态无功优化问题的优化结果。Ward&Hale 6节点算例系统和国内某省网实际系统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求解方法的高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无功优化 多阶段 动作次数限制 内点法 混合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M环形网络保护时间评估与优化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林绵锋 刘雪原 +1 位作者 方来付 顾畹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626-632,共7页
本文用逻辑等效方法分析了使用 1∶ 1保护配置的 WDM环行网络的保护倒换规程 ,并且对需要信令协调的 WDM环行网络的保护时间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保护时间的表达式 .在分析各种因素对保护时间影响的基础上 ,提出了优化的思路 .
关键词 WDM环形网络 优化设计 全光网络 保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系统开关优化配置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被引量:30
7
作者 孙磊 杨贺钧 丁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7-95,共9页
配电系统中的开关设备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而开关的种类以及安装的位置对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研究了计及可靠性的配电系统中开关优化配置策略。首先介绍了在不同预想故障条件下用户停电时间的计算... 配电系统中的开关设备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而开关的种类以及安装的位置对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研究了计及可靠性的配电系统中开关优化配置策略。首先介绍了在不同预想故障条件下用户停电时间的计算方法。之后构建了以开关投资费用、运行维修费用和用户停电损失费用之和最小,以可靠性指标在给定阈值内为约束条件的开关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对用户停电损失函数线性化处理,将所提出的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模型,并通过高效商业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对IEEE RBTS-Bus 4系统和某实际中压配电系统进行测试分析,算例结果说明了所提出的模型与求解方法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 开关优化配置 停电时间 可靠性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时延特性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岩 段雄英 +2 位作者 廖敏夫 陈占清 邹积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949-3953,共5页
为了提高触发开关的触发精度和使用寿命,结合触发真空开关和激光触发气体开关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平板电极激光触发真空开关(laser triggered vacuum switch,LTVS)。为进一步优化LTVS性能,调整触发材料种类、激光波长和能量及电极间距等参... 为了提高触发开关的触发精度和使用寿命,结合触发真空开关和激光触发气体开关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平板电极激光触发真空开关(laser triggered vacuum switch,LTVS)。为进一步优化LTVS性能,调整触发材料种类、激光波长和能量及电极间距等参数,实验研究了LTVS的触发时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KCl和Ti作为靶极材料,KCl较低的触发阈值和Ti较强的热传导能力可使LTVS获得更短的触发时延;随着激光波长的减小、激光能量的增加及电极间距的缩短,LTVS的触发时延逐渐降低。参数优化后LTVS工作电压范围可达40 V^30 kV,触发时延低于650 ns,抖动50 ns。LTVS优异的运行特性使之在宽电压范围关合大电流领域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触发 真空开关 优化 触发材料 时延 间隙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猴群算法的变电站动态无功优化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东 张弛 +2 位作者 严玮 王伟 孙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4-149,共6页
为实现动态无功优化,变电站需频繁调整无功投入容量,然而当设备动作频率过高时会增加系统的故障率并减少使用寿命。文章针对这一工程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变电站动态无功优化控制方法。以变电站二次母线电压允许的偏差和主变功率因数为... 为实现动态无功优化,变电站需频繁调整无功投入容量,然而当设备动作频率过高时会增加系统的故障率并减少使用寿命。文章针对这一工程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变电站动态无功优化控制方法。以变电站二次母线电压允许的偏差和主变功率因数为优化目标,重点考虑变压器低压侧电压约束、高压侧功率因数约束、无功补偿容量约束以及调节次数约束,建立了动态无功优化模型;针对所建立的优化模型,首次把离散猴群算法引入动态无功优化模型的求解,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动态步长策略对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仿真算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电压无功优化 调节次数 动态优化 离散猴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最优开关控制的非线性规划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炳杰 刘三阳 尹忠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9-303,共5页
提出单输入非线性时间最优开关控制的非线性规划算法.针对不同的开关控制划分未知时间段,以时间段为变量建立与最优控制等价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构造每个未知时间段的等分龙格库塔格式,该格式不但不增加未知变量,而且可构造出不含导数的... 提出单输入非线性时间最优开关控制的非线性规划算法.针对不同的开关控制划分未知时间段,以时间段为变量建立与最优控制等价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构造每个未知时间段的等分龙格库塔格式,该格式不但不增加未知变量,而且可构造出不含导数的非线性规划算法.利用龙格库塔格式的收敛性和非线性规划的一阶最优性条件证明该方法的收敛性.最后以实例验证该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最优控制 开关控制 非线性规划 龙格库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结构快速鲁棒跟踪系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权太范 袁业术 +1 位作者 杨永盛 宗成阁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28,共6页
快速鲁棒跟踪是跟踪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自适应Huber函数和广义开关函数概念。并根据这两种概念,构造了具有快速和鲁棒两种特性的变结构跟踪系统。其特点是在大误差范围内系统工作在Bang—Bang型模糊滤波... 快速鲁棒跟踪是跟踪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自适应Huber函数和广义开关函数概念。并根据这两种概念,构造了具有快速和鲁棒两种特性的变结构跟踪系统。其特点是在大误差范围内系统工作在Bang—Bang型模糊滤波模式,以保证最短时间收敛。而在小误差范围内,工作在线性滤波器模式,以保证系统的最优性。最后给出了目标跟踪系统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时间最优 鲁棒估计 开关函数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态电压安全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及凸松弛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欧阳逸风 刘明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018-6027,共10页
该文以调节发电机励磁参考电压和投切电容/电抗器组为控制手段,建立暂态电压安全控制的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该模型的求解关键在于对离散控制变量的处理。该文采用规格化法平面约束法将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转化为一系列... 该文以调节发电机励磁参考电压和投切电容/电抗器组为控制手段,建立暂态电压安全控制的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该模型的求解关键在于对离散控制变量的处理。该文采用规格化法平面约束法将多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转化为一系列单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后,借助凸化松弛技术将单目标混合整数最优控制模型转化为单目标连续最优控制模型,然后通过优化控制变量的大小及其切换时间实现离散控制变量的自然归整,对于不能自然归整的情况,再通过引入罚函数将其归整。以3机9节点系统和10机39节点系统为例,通过与通用代数建模系统(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GAMS)中SBB解法器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安全 混合整数最优控制 多目标优化 凸松弛方法 切换时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电规则优化与车辆–电池组匹配的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充电优化策略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杨健维 杨鹤 +1 位作者 张夏霖 何正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37-2347,共11页
考虑电动公交车换电模式下的换电规则具有灵活性、车辆与电池组的分离,以及公交车运行中规律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换电规则优化、电池组与车辆匹配的充换电站日前优化–实时滚动修正两阶段充电优化策略。首先,建立换电... 考虑电动公交车换电模式下的换电规则具有灵活性、车辆与电池组的分离,以及公交车运行中规律性与不确定性并存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换电规则优化、电池组与车辆匹配的充换电站日前优化–实时滚动修正两阶段充电优化策略。首先,建立换电规则模型与基于换电规则的车辆换电需求和电池组充电需求模型;建立匹配指标,提出基于熵权法的车辆换电需求与电池组充电需求匹配策略。在此基础上,日前优化策略以充电费用、充电负荷波动最小为目标,对换电规则与充电功率进行联合优化;实时滚动修正策略进行日前充电功率方案修正与异常情况处理。最后,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充换电站的充电费用,平抑充电负荷波动,应对电动公交车实际运行不确定性与异常情况,为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公交车 充换电站 换电规则 匹配策略 不确定性 日前优化 实时滚动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切换时滞奇异系统的最优保成本控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在瑞 纪志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8-1361,共4页
针对一类切换时滞奇异系统,对最优保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和凸组合技术,给出了由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表示的保成本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设计了相应的子控制器和切换规则。进一步,... 针对一类切换时滞奇异系统,对最优保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和凸组合技术,给出了由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表示的保成本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设计了相应的子控制器和切换规则。进一步,建立了一个具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凸优化问题,利用Matlab软件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箱求解,给出了最优保成本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及闭环最小性能指标上界。仿真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奇异系统 时滞系统 最优保成本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线性多开关时间次优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章 史秀珍 +1 位作者 段刚 严卫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39-443,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时间次优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分段线性近似构造了一个结构比较简单的开关函数,使系统在最大程度上逼近时间最优控制;同时在进入奇异振荡工作状态之前,自动由BBC方式切换成线性控制,解决了切换试凑的困难。应用... 提出一种新的时间次优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分段线性近似构造了一个结构比较简单的开关函数,使系统在最大程度上逼近时间最优控制;同时在进入奇异振荡工作状态之前,自动由BBC方式切换成线性控制,解决了切换试凑的困难。应用本文方法设计了某水下航行器航深时间次优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最优控制 时间次优控制 分段线性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时间窗的甩挂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边展 徐奇 靳志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93,207,共12页
针对带时间窗的甩挂运输路径优化问题,考虑整车和卡车2种运输方式,以及整车、卡车、混合3种行驶路径,以行驶时间为目标函数构建模型,设计基于A、B策略的两阶段混合启发式算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客户规模在100以内的小规模算例,均可... 针对带时间窗的甩挂运输路径优化问题,考虑整车和卡车2种运输方式,以及整车、卡车、混合3种行驶路径,以行驶时间为目标函数构建模型,设计基于A、B策略的两阶段混合启发式算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客户规模在100以内的小规模算例,均可在3 s内求得结果,策略B的求解时间少于策略A,而策略A的目标函数优于策略B;当客户规模逐步增至900时,选择策略A可获得更高的求解效率.可见,本文所构建的模型与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对实际配送过程中的车辆指派与路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甩挂运输 路径优化 时间窗 启发式算法 节点交换 路径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从智 杜斌 郑青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77,共7页
在设计开发的一套基于PLC的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算法试验验证平台基础上,首先采用粒子群算法实现对被控对象—伺服驱动系统的模型辨识,辨识结果为二阶惯性环节;然后基于该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并实现了离散时间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设计开发的一套基于PLC的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算法试验验证平台基础上,首先采用粒子群算法实现对被控对象—伺服驱动系统的模型辨识,辨识结果为二阶惯性环节;然后基于该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并实现了离散时间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并通过大量仿真实验完成参数整定;进一步在PLC中使用梯形图编程语言设计并实现了离散时间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并使用仿真整定的参数结果在系统平台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在实际系统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最后在PLC中实际设计并实现了LADRC与PID、手动控制之间的任意无扰切换,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驱动系统 离散时间线性自抗扰控制 PLC 粒子群算法 无扰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层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孟明 李宽 朱国林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6,共8页
针对传统控制策略难以兼顾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潮流优化和运行模式快速切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分层控制策略。在较短时间尺度内,各并网变流器均根据上层调度指令工作于下垂控制模式,使系统稳定时工作于优化状态;当出现恶... 针对传统控制策略难以兼顾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潮流优化和运行模式快速切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分层控制策略。在较短时间尺度内,各并网变流器均根据上层调度指令工作于下垂控制模式,使系统稳定时工作于优化状态;当出现恶劣工作状况时,通过切换互联变流器和储能单元变流器的控制策略以维持配电网直流侧电压稳定。在较长时间尺度内,当系统正常运行时以系统电能损耗最小和系统电压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当直流线路断线时以故障点两侧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调度算法为下层提供调度指令。仿真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时该控制策略能实现系统运行优化、维持系统稳定且不过分依赖通信系统;在系统功率骤变、电路故障等恶劣工况时,能实现系统运行状态的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时间尺度 分层控制 多目标优化 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化幅选寻址LCD模块响应时间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忠安 铁斌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5-288,共4页
对通过佳化幅值选择寻址法驱动的常规矩阵显示和多路寻址字符型LCD显示模块,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模块直流工作电压来测量模块响应时间的测量方法,并说明了该方法的原理及实测效果。
关键词 佳化幅值选择寻址法 LCD模块 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式驱动的飞行汽车起飞阶段动力匹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斌 田富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2-669,共8页
针对折叠翼飞行汽车起飞阶段的动力匹配问题,研究了基本的动力控制策略,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起飞阶段双模式驱动特性,提出了最佳切换时刻的概念。对某型飞行汽车传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匹配计算,并以该飞行汽车参数为基础,在Simulink中建立... 针对折叠翼飞行汽车起飞阶段的动力匹配问题,研究了基本的动力控制策略,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起飞阶段双模式驱动特性,提出了最佳切换时刻的概念。对某型飞行汽车传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匹配计算,并以该飞行汽车参数为基础,在Simulink中建立了不同工况下的行驶仿真模型,对起飞阶段行驶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基于双模式驱动的动力匹配方案以及最佳切换时刻的选取原则。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双模式驱动,起飞加速时间缩短22%,起飞滑跑距离缩短13%。进一步对传动系统参数、整车设计参数以及发动机输出特性进行了优化分析,分析计算结果给出了各参数变化对起飞动力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汽车 双模式驱动 最佳切换时刻 SIMULINK仿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