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左玲丽 刘国华 +4 位作者 赵俊彦 李佳佳 郑舒元 王俊晨 苏旭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03-4216,共14页
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实现往往会因为生态保护或人类福祉之间可能存在的权衡关系而受到阻碍。将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策中能够避免各方利益的冲突,促进SDGs... 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实现往往会因为生态保护或人类福祉之间可能存在的权衡关系而受到阻碍。将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ESs)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策中能够避免各方利益的冲突,促进SDGs的实现。然而,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ESs对SDGs的贡献分析仍然不足。以川西地区为研究区,对2000—2020年11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量化,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和定量指标法估算了碳固存、土壤保持和食物生产三种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并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ESs对SDGs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可持续发展目标水平整体提升,但SDG1(无贫穷)和SDG3(良好健康和人类福祉)表现较差,分值低于5分。从空间上看,与环境相关的SDGs在川西北高原表现更好,与社会经济相关的SDGs在川西东部和川西南山地地区表现更好。(2)川西地区碳固存和食物生产服务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土壤保持服务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分别增长了0.23×10~8t、8.93×10~5t和1.23×10~8t。(3)与土壤保持和食物生产相比,碳固存对SDGs表现出更强烈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县域碳固存对本县域和邻近县域的SDG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和SDG1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SDG2(零饥饿)呈现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联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艺术乡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叶木桂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59-163,共5页
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用艺术振兴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该文从政府作为、地方高校行动和村民主体实践3方面分析粤西艺术乡建的现状,指出实施氛围、内生动力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艺术乡建的实施策略:充分发挥... 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用艺术振兴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该文从政府作为、地方高校行动和村民主体实践3方面分析粤西艺术乡建的现状,指出实施氛围、内生动力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艺术乡建的实施策略: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给予艺术乡建多维度支持;发展特色经济产业,促进艺术乡建可持续性发展;完善乡村治理,提升艺术振兴乡村水平;优化统筹协调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协调机制和提升行动治理是促进粤西艺术乡建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也是通过艺术全面推进粤西乡村振兴的积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乡村振兴 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策略 粤西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冰冻圈研究动态和我国冰冻圈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3
3
作者 秦大河 效存德 +6 位作者 丁永建 姚檀栋 卞林根 任贾文 王宁练 刘时银 赵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9-656,共8页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其气候效应、环境效... 介绍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所代表的国际冰冻圈研究基本特点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冰冻圈独特的区域特点,阐明我国冰冻圈是维系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和确保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保障,其气候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和生态效应正日趋显著并广泛地影响到西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水资源持续利用,因而不仅具有科学上的重要性,而且具有国家战略需求上的紧迫性。提出未来我国冰冻圈研究应重点加强冰冻圈过程研究、记录研究、冰冻圈与气候模拟、冰冻圈与水资源以及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对策综合评估等5个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并形成我国冰冻圈科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圈 中国西部 水资源 环境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小东 王龙昌 +2 位作者 薛兰兰 邹聪明 张云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2,共6页
为更深入了解中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网络运行效率和发展潜力的空间差异,正确评价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其可持续发展情况,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情况、环境承载... 为更深入了解中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网络运行效率和发展潜力的空间差异,正确评价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其可持续发展情况,利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情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情况做了定量分析,结合GIS,对区域内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青海和新疆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其可持续发展性能(EIS)大于3.0;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和甘肃,环境负载较高,发展潜力较差,EIS均小于0.5;内蒙古、宁夏、陕西和贵州则处于中间地带,EIS介于0.5和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能值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峰 孙成权 +1 位作者 张志强 张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8-102,共5页
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一般问题外 ,西部资源型城市还面临诸如交通条件差、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严酷、文化观念落后以及科技含量低和人才短缺等特殊的制约 ,但同时西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抢抓发展机... 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一般问题外 ,西部资源型城市还面临诸如交通条件差、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严酷、文化观念落后以及科技含量低和人才短缺等特殊的制约 ,但同时西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抢抓发展机遇 ,迎接挑战 ,发挥比较优势 ,建设两个生态环境 ,营造经济转型环境 ,积极主动地实施经济转型是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西部 经济转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支玲 杨明 +3 位作者 卿向阳 徐慧丽 刘燕 赵玉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退耕还林工程 可持续发展 能力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雪花 郭怀成 张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人地复合系统的特征,将分形方法引入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中,通过对区域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的推导,确定了其在空间的分形特征。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计算了区域内城市(也包括县)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对比分形的自...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人地复合系统的特征,将分形方法引入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中,通过对区域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的推导,确定了其在空间的分形特征。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计算了区域内城市(也包括县)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对比分形的自相似性基本特征,分析了阿克苏地区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得到了对区域规划有指导作用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强度 分形特征 经济辐射能力 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 阿克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巧显 柯兵 +2 位作者 刘昕 刘国华 吴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8-2541,2545,共5页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区域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探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对策对于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区域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探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及对策对于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该研究探讨了西部地区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萎缩、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演变规律,并根据其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整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演变 生态退化 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赵英伟 刘黎明 白晓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18,共4页
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草地资源特点、现状及其重要作用 ,构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并结合西藏自治区丁青县案例分析 ,提出改革草地使用制度 ,实施草地生态建设和草地法制化管理 ,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和草地资... 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草地资源特点、现状及其重要作用 ,构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并结合西藏自治区丁青县案例分析 ,提出改革草地使用制度 ,实施草地生态建设和草地法制化管理 ,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和草地资源信息系统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草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草地使用制度 草地生态建设 法制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一些战略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叶文虎 孔青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9,共5页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基本理论 ,对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指出西部大开发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建设 发展目标 发展模式 发展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留守儿童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宋义 梁建平 +2 位作者 任贞玲 罗彦平 周维臻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8,共9页
运用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平均BMI指数为15.5;(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是其主要照顾者,且1/4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6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 运用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平均BMI指数为15.5;(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是其主要照顾者,且1/4的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6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统计分析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相关性,有体育生活方式的留守儿童比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人际交友更好,更能主动地适应社会,拥有更多的积极幸福感,情绪障碍和心理烦恼也少于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和体育活动环境滞后是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以"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留守儿童为主体,政府层为主导,学校层为主阵地,社会层为支持,家庭层为配合"的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1+5"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体育生活方式 身心健康 可持续发展模式 西部 农村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移民与长江上游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放 王益谦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68,共6页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长江上游是西部地区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本文在对生态移民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通过对长江上游生态脆弱与环境恶化状况以及该地区在整个长江流域重要地位的分析 ,研究了长江上...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长江上游是西部地区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本文在对生态移民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通过对长江上游生态脆弱与环境恶化状况以及该地区在整个长江流域重要地位的分析 ,研究了长江上游生态移民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关系 ,提出了在生态移民的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进而阐述了长江上游生态移民在提高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西部大开发 生态移民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金叶 梁佳 张静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1,49,共5页
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是我国西部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系统脆弱,但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自然景观资源多样、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是加快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和后... 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是我国西部地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系统脆弱,但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自然景观资源多样、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是加快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也是发展生态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推动力和催化剂。西部地区加快生态经济发展首先要在多个层面上树立正确的生态经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网络立体化生态经济发展态势;其次要加强生态经济教育,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与智力支持;第三,要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的多元化生态产业体系,确立生态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教育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开发潜力、制约因素及其战略措施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殿发 王世杰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2,共4页
全面分析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开发潜力和制约其发展的 6个因素 ,提出了开发西南喀斯特地区的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环境 贫困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战略措施 制约因素 开发潜力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史培军 周武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0-140,共11页
西部大开发受到水资源匮乏、教育科技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信息基础设施差、能源及矿产资源的勘察和开发难度大、不合理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严重制约。因此,要使西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明确西北部未来水资源的供需态势,采取... 西部大开发受到水资源匮乏、教育科技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信息基础设施差、能源及矿产资源的勘察和开发难度大、不合理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严重制约。因此,要使西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明确西北部未来水资源的供需态势,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强化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培养人才,调整科研体制,实现高科技产业化;信息网建设要高起点,适当超前发展;充分利用西北部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加强其勘察与开发的力度,确保国家后备自然资源基地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采取不同区域发展政策,形成特色经济为基础的不同区域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教育 科技 信息化 西北地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视界下的西部大开发──一种另类现代性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文炯 张嵘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6-95,共10页
西部大开发是一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历程。本文从西部地区的人文传统 和自然生态的角度,提出西部大开发是一种另类现代性的主张,并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理 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现代化 现代性 可持续发展 西部开发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教育资源 生态环境 经济文化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耿艳辉 闵庆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西北地区是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 ,水资源稀缺不仅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如何实现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 ,并进一步解决农牧... 西北地区是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 ,水资源稀缺不仅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如何实现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 ,并进一步解决农牧业发展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矛盾、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 ,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内涵和基本方法出发 ,提出了西北地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认为应当重视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 ,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确保生态需水与生态安全 ,通过优化手段改善水土资源的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资源优化配置 可持续发展 西部大开发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冬梅 斯琴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对于在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是打破旧有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选择。资源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都影响着其发展的趋势、方向及进程。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 对于在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是打破旧有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战略选择。资源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等都影响着其发展的趋势、方向及进程。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资金、技术以及法规、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 被引量:8
19
作者 樊瑛华 李振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
运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研究表明:关中经济区建设要围绕强化关中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中国一流创新型地区、提升整体发展效率、建设中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领先地区、中国... 运用数据分析等方法,探讨陕西关中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理念,研究表明:关中经济区建设要围绕强化关中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中国一流创新型地区、提升整体发展效率、建设中国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领先地区、中国西部的财富集聚区、大区域开放合作的龙头、秀丽河山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今后10年,要以振兴现代制造业为主要任务,支撑关中经济区的持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经济区 西部开发 工业化 城乡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与区域生态适度人口——以西部12省市为例 被引量:45
20
作者 彭希哲 刘宇辉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4年第4期9-15,28,共8页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西部 12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中国目前已经出现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 ...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西部 12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中国目前已经出现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 ,但在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低消费的条件下 ,西部地区具有相对较小的人地矛盾 ,生态赤字较小 ,目前的人口规模基本可认为是合理的。随着西部开发的进程 ,西部省区正在并将持续面临严重的生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度人口 生态足迹 人口规模合理性 西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