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糖分积累及SS、SP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维维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1 位作者 涂振东 叶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07-1513,共7页
对2个甜高粱品种XT-2、T601设置7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析了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SS和SPS活性的变化。2个品种的总糖含量随生长进程均升高,成熟期达最高值。其还原糖的变化趋势不一致,XT-2呈升高-平缓-... 对2个甜高粱品种XT-2、T601设置7个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析了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SS和SPS活性的变化。2个品种的总糖含量随生长进程均升高,成熟期达最高值。其还原糖的变化趋势不一致,XT-2呈升高-平缓-降低的趋势,T601呈升高-降低的趋势。2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蔗糖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成熟期达最高值。T601除密度处理B6(6170株hm–2)外其他处理S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XT-2无明显规律。XT-2除密度处理B2(11 110株hm–2)、B4(7929株hm–2)外其他处理SPS活性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T601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甜高粱品种XT-2最适于糖分积累的密度为9250株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2%(鲜基),T601的最适密度为11 110株hm–2,成熟期总糖含量达14.31%(鲜基),作为积累糖的原料,后者为最佳选择。完熟期SS活性下降、SPS活性上升有利于糖的积累,为最佳收获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密度 糖类 蔗糖合成酶(ss)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期下甜高粱秸秆SS、SPS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凯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1 位作者 陈维维 郭顺堂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4-1880,共7页
【目的】以新高粱3号(XT-2)和新高粱9号(T601)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播期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茎秆SS和SPS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进行了蔗糖和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茎秆的蔗糖含量随着生育期不断升高,... 【目的】以新高粱3号(XT-2)和新高粱9号(T601)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播期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茎秆SS和SPS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方法】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进行了蔗糖和酶活性测定试验。【结果】茎秆的蔗糖含量随着生育期不断升高,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秸秆蔗糖含量有差异,新高粱3号第二播期的蔗糖含量最高,高达7.66%,第五播期最低,仅为1.87%。对于新高粱9号来说第三播期蔗糖含量最高,达9.17%,第二播期最低,仅为6.19%。不同播期和不同品种之间秸秆蔗糖含量与SS、SPS酶活性的相关趋势有差异。除新高粱3号第一播期、第三播期的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外,其余播期的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均呈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播期下秸秆蔗糖含量与SPS酶活性均呈相关不显著。【结论】早播时新高粱3号蔗糖含量比较高,晚播时新高粱9号蔗糖含量高。因此新疆,尤其是在北疆新高粱3号糖分积累的最适播期为5月初旬,新高粱9号最适播期为5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播期 蔗糖合成酶(ss)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粉方式对吉优蜜29号甜瓜果实品质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张惠明 张汉英 +2 位作者 李洪立 王绍春 杨福孙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6-1184,共9页
甜瓜为海南省重要经济作物,授粉以激素授粉为主,易造成果实畸形并伴有不同程度风味和品质的下降,影响商品率和种植效益。为此,本研究以吉优蜜29号甜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人工花粉组合授粉方式,以激素授粉为对照,测定植株与果实的生长... 甜瓜为海南省重要经济作物,授粉以激素授粉为主,易造成果实畸形并伴有不同程度风味和品质的下降,影响商品率和种植效益。为此,本研究以吉优蜜29号甜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人工花粉组合授粉方式,以激素授粉为对照,测定植株与果实的生长状况、果实内在品质及蔗糖积累关键酶活性,分析授粉对植株与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授粉方式处理对甜瓜植株的株高、茎粗、生物量、果实质量、硬度产生很大影响,T_(1)处理的甜瓜植株茎粗、生物量、果实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处理的甜瓜植株株高、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不同授粉方式处理对甜瓜果实内在品质各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T_(1)处理效果最佳,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3)T4处理的蔗糖合成酶(SS)活性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相对较高;T_(1)处理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平,T_(1)、T_(2)处理的果实酸性转化酶活性在授粉后40d达到最高,分别为93.69、88.54 U/g。因此,人工花粉授粉后甜瓜植株的生长状况与果实品质以T_(1)(花粉活力强×柱头可授性高)处理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粉 甜瓜 品质 蔗糖合成酶(ss)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酸性转化酶(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榴莲蔗糖磷酸合酶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4
作者 周丽容 郑雪文 +5 位作者 任小玉 冯学杰 陈迪 何小龙 梁清志 杨转英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4-1075,共12页
蔗糖磷酸合酶(sucrosephosphatesynthase,SPS)在蔗糖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榴莲SPS家族的生物学功能有助于提升榴莲果实品质。本研究在榴莲基因组中查找出10个榴莲SPS成员,分别命名为DzSPS1~DzSPS10,通过研究表明,其平均疏水系数小... 蔗糖磷酸合酶(sucrosephosphatesynthase,SPS)在蔗糖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榴莲SPS家族的生物学功能有助于提升榴莲果实品质。本研究在榴莲基因组中查找出10个榴莲SPS成员,分别命名为DzSPS1~DzSPS10,通过研究表明,其平均疏水系数小于0,等电点在5.70~6.68之间,推测为亲水酸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其主要集中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上。基因家族保守基序分析发现每个SPSmotif的数量和分布有差异,但均含有motif3,可见motif3是榴莲SPS基因家族重要的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分析发现,榴莲SPS结构相似,含有8~15个外显子,7~13个内含子。系统发育树显示,榴莲SPS家族可分为2个亚族,亚类Ⅱ数量多达9个,亚类Ⅰ有1个,与可可树、柑橘等园艺果树的SPS相比,榴莲SPS与拟南芥SPS、水稻SPS亲缘关系更近。榴莲SPS中有7个成员空间结构相似度较高,二级结构多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榴莲SPS可能较易受光、低温、干旱、赤霉素等响应元件的诱导表达。检测到榴莲果实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果糖和葡萄糖,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荧光定量分析发现,不同品种榴莲的SPS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DzSPS3和DzSPS7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规律与总糖含量的变化一致,推测DzSPS3和DzSPS7可能是糖分积累的关键成员。本研究通过分析榴莲SPS结构和理化性质,探究不同品种榴莲SPS的积累特点,为进一步探究SPS家族在榴莲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 蔗糖磷酸合酶(SPS)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玉米和超甜玉米苗期蔗糖合成酶与磷酸蔗糖合成酶的活力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向阳 徐凤彩 +1 位作者 赵亚华 梅志弘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6-48,共3页
以普通玉米和超甜玉米为试材 ,比较两玉米品种在苗期的蔗糖合成酶与磷酸蔗糖合成酶的酶活力变化 .结果表明 ,从胚芽期到五叶期 ,超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的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的活力逐渐升高 。
关键词 普通玉米 超甜玉米 蔗糖合成酶 磷酸蔗糖合成酶 活力比较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95
6
作者 李彩凤 马凤呜 +1 位作者 赵越 李文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以甜研 7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 :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和蔗糖合成酶 (SS)活性及相关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 NR活性随NO-3比例增加而增加 ...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以甜研 7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甜菜氮、糖代谢关键酶 :硝酸还原酶 (NR)、谷氨酰胺合成酶 (GS)和蔗糖合成酶 (SS)活性及相关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 NR活性随NO-3比例增加而增加 ;根和叶片中 GS活性 ,当 NH+4小于 NO-3时 ,随 NH+4比例增大而增加 ,当 NO-3∶ NH+4为 1∶ 1时活性最大 ,当 NH+ 4大于 NO- 3时活性下降 ;根中 α-氨基态氮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 GS活性的变化基本一致 ;生育后期 NH+ 4和 NO- 3混合培养的甜菜根中 SS合成方向的活性明显高于单一氮营养的 ,蔗糖的变化与之相对应 ;而葡萄糖和果糖则随 NH+4浓度增加而降低。块根中含糖率随 NH+4浓度增加而增加 ,块根产量和产糖量以 NO-3∶ NH+4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甜菜 氮糖代谢 酶活性 相关产物 硝态氮 铵态氮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尔豆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春梅 王秀峰 +1 位作者 季俊杰 朱月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69-1873,共5页
研究了瓜尔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种荚及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糖类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揭示可溶性糖的合成对瓜尔豆胚乳中半乳甘露聚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开花期(播种后45... 研究了瓜尔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种荚及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糖类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揭示可溶性糖的合成对瓜尔豆胚乳中半乳甘露聚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开花期(播种后45 d)后,叶片、种荚和籽粒中SS和SPS活性均呈降低趋势。籽粒中的SS和SPS活性呈正相关,且显著高于叶片和种荚中相应酶活性。叶片中葡萄糖(Glc)含量高于蔗糖(Suc)。种荚中可溶性糖含量与Suc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在籽粒直径5 mm时达峰值,两者呈正相关。Suc是种荚中暂存含量最多的可溶性糖,但其含量与SS和SPS活性无显著相关性,它主要来自叶片。种荚中Suc含量与籽粒碳水化合物总量(可溶性糖+多糖)呈负相关,它是籽粒碳水化合物合成的重要物质来源,还与籽粒库的建成有关。随种子发育,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籽粒发育前期,叶片同化物以Suc的形式运输并大量积累在种荚中,当籽粒直径达5 mm后迅速由种荚卸载至籽粒。但卸载期籽粒Suc含量较低,且显著低于种荚,说明籽粒Suc迅速转化为其他可溶性糖,并进一步用于多糖合成。籽粒直径为4 mm至5 mm时是种荚由"源"到"库"转换的临界期,这时籽粒中淀粉积累较迅速,半乳甘露聚糖在籽粒直径达5 mm后进入迅速积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尔豆 蔗糖 可溶性糖 半乳甘露聚糖 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花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豫麦49蔗糖代谢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海英 郭天财 +2 位作者 朱云集 王晨阳 康国章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以豫麦49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开花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p i-BR)对小麦蔗糖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喷施ep i-BR提高了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和蔗糖含量;增强了籽粒中... 以豫麦49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开花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p i-BR)对小麦蔗糖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喷施ep i-BR提高了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和蔗糖含量;增强了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加速了籽粒中蔗糖的降解,进而增加了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喷施10.0μg/L的ep i-BR的处理小区产量比对照提高了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表油菜素内酯(epi—BR) 磷酸蔗糖酶 蔗糖合成酶 蔗糖含量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陆地棉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对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娟 宋宪亮 +3 位作者 朱玉庆 李学刚 陈二影 孙学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81-1787,共7页
以高品质陆地棉鲁324系(324)、渝棉1号(YM-1)和普通陆地棉鲁棉研18(L18)为材料,研究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对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品质陆地棉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etase,SPS)活性高,蔗糖合成能力强,... 以高品质陆地棉鲁324系(324)、渝棉1号(YM-1)和普通陆地棉鲁棉研18(L18)为材料,研究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对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品质陆地棉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etase,SPS)活性高,蔗糖合成能力强,主茎叶和果枝叶蔗糖含量高,蔗糖供应能力强。Logistic方程模拟纤维素累积过程,高品质陆地棉纤维素进入快速累积期的时间晚,终止期延后,快速累积持续期长,累积速率平缓,最终纤维素含量高,纤维比强度高。在纤维发育前期,高品质陆地棉蔗糖贮存较多,为次生壁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初始底物。高品质陆地棉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etase,SS)活性高,降解蔗糖能力强,酶活性迅速增加时期与纤维素快速累积期相吻合;SPS活性在纤维素快速累积期终止前均明显高于普通陆地棉。叶片SPS活性和棉纤维中SS、SPS活性与纤维素累积及纤维品质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陆地棉 纤维品质 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高粱与粒用高粱茎秆生长过程中糖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江慧 薛薇 +1 位作者 刘会玲 常金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0-154,共5页
以粒用高粱和甜高粱为材料,对甜高粱与粒用高梁不同时期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及SS、SPS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在完熟期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乳熟期茎秆中蔗糖含量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 以粒用高粱和甜高粱为材料,对甜高粱与粒用高梁不同时期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及SS、SPS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在完熟期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乳熟期茎秆中蔗糖含量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两种高粱类型的SPS酶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乳熟期到完熟期粒用高粱茎秆中的SPS酶活力明显增高,SS酶活力在粒用高粱茎秆中随生育期呈上升趋势,甜高粱茎秆中SS酶活力到乳熟期达到最大,明显高于粒用高粱。对糖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甜高粱茎秆中利用SPS酶合成蔗糖的效率要高于粒用高粱;两种类型高粱的SS酶活力与其茎秆中的果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SS的作用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用高粱 甜高粱 ss SPS 蔗糖 果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氮糖代谢酶活力与蔗糖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海燕 马凤鸣 +1 位作者 朱延明 高继高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2-76,共5页
初步探讨了甜菜生育期间叶片和根体中氮糖代谢关键酶 NR、GS、Ru SPase、SS活力的协调关系以及蔗糖的积累转化。结果表明 (1)氮糖代谢酶活力及其相关性主要在叶丛形成期和块根增长期达到显著 ,这两个时期是通过氮素协调氮代谢酶活力 ,... 初步探讨了甜菜生育期间叶片和根体中氮糖代谢关键酶 NR、GS、Ru SPase、SS活力的协调关系以及蔗糖的积累转化。结果表明 (1)氮糖代谢酶活力及其相关性主要在叶丛形成期和块根增长期达到显著 ,这两个时期是通过氮素协调氮代谢酶活力 ,实现以正常氮代谢促进蔗糖积累和转化的关键时期。 (2 )在叶丛形成期 ,随施氮量增加 ,NR、 GS、 Ru BPase和 SS分解方向活力提高 ,蔗糖和单糖含量下降 ;生育中后期 ,随施氮量增加 ,NR和 SS分解方向活力增强 ,GS和 SS合成方向活力减弱 ,蔗糖含量下降 ,单糖含量上升 ,总糖量降低。 (3)氮素对糖分含量的影响是通过氮素对氮糖代谢谢酶之间的协调作用的结果。根体中 GS与 SS活力的矛盾贯穿整个生育期 ,GS对 SS催化方向的改变可能起很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氮糖代谢 酶活力 蔗糖代谢 生育期 根体 叶丛形成期 块根增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S’芒果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武红霞 姚全胜 +2 位作者 王松标 马小卫 詹儒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7期24-26,55,共4页
[目的]探讨芒果果实糖积累和转化的生理机制。[方法]以‘KRS’芒为试材,研究芒果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与淀粉酶、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 [目的]探讨芒果果实糖积累和转化的生理机制。[方法]以‘KRS’芒为试材,研究芒果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与淀粉酶、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果实发育前期‘KRS’主要积累淀粉、葡萄糖和果糖,成熟时淀粉酶活性降至最低,淀粉水解快速积累蔗糖。在整个发育过程中AI活性维持最高,完熟时降低,SPS在果实发育中期略有降低,完熟时升至最高,SS和NI一直很低且较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蔗糖、葡萄糖含量与SPS、SS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糖含量与SS、A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芒果成熟时淀粉分解、AI活性降低和SPS、SS活性的增加是引起‘KRS’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糖积累 转化酶 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羊茅蔗糖合成能力在低温锻炼下的部位差异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世珍 蔡庆生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9-131,149,共4页
高羊茅植株经过10d低温锻炼(4/2℃,昼/夜),体内各部位的蔗糖含量急剧上升,上升幅度依次为茎基>叶片>根系;茎基的蔗糖合酶(SS)和磷酸蔗糖合酶(SPS)的活性皆成倍提高,而叶片仅表现为SPS活性提高;茎基占植株总干重的比值持续加大;茎... 高羊茅植株经过10d低温锻炼(4/2℃,昼/夜),体内各部位的蔗糖含量急剧上升,上升幅度依次为茎基>叶片>根系;茎基的蔗糖合酶(SS)和磷酸蔗糖合酶(SPS)的活性皆成倍提高,而叶片仅表现为SPS活性提高;茎基占植株总干重的比值持续加大;茎基是高羊茅在逆境中维持生存的重要器官,高SS活性使其保持较高的卸载和吸纳蔗糖的能力,同时高SPS活性使其保持较高的蔗糖含量,从而提高茎基对低温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学 低温 蔗糖合酶 蔗糖磷酸合酶 高羊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铁皮石斛组培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武 郑锦荣 +5 位作者 莫钊文 李智军 姜丽 邱道寿 蔡时可 刘晓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采用铁皮石斛试管苗,以组培室常用光照强度条件[25μmol/(m2·s)]为对照(CK),设置了3个较大光照强度处理[即T1:50μmol/(m2·s),T2:75μmol/(m2·s),T3:100tzmol/(m2·s)],研究不同光强对铁皮石... 采用铁皮石斛试管苗,以组培室常用光照强度条件[25μmol/(m2·s)]为对照(CK),设置了3个较大光照强度处理[即T1:50μmol/(m2·s),T2:75μmol/(m2·s),T3:100tzmol/(m2·s)],研究不同光强对铁皮石斛幼苗素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在对每瓶苗数和单苗绿叶数等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的前提下极显著地提高了单苗茎粗和单苗鲜重.亦显著地提高了单苗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及总根尖数,使植株根冠协调生长的同时还显著地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在25~100μmol/(m2·s)光强范围内.叶片SPAD值与单苗茎粗、总根尖数及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生产铁皮石斛优质种苗的适宜组培光照强度大小为75μmol/(m2·s),叶片SPAD值可能是衡量铁皮石斛幼苗素质的一项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试管苗 根系性状 蔗糖合成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期油菜碳氮代谢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金展 程博 +7 位作者 马霓 张春雷 李明 李俊 刘丽欣 张利艳 汪坤乾 苏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为探索早熟油菜碳氮代谢机理,以早熟油菜中油116(ZY116)、中早熟油菜L01和中晚熟油菜品种浙双8号(ZS8)为材料,研究开花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等碳氮代谢关键酶及各生育时期... 为探索早熟油菜碳氮代谢机理,以早熟油菜中油116(ZY116)、中早熟油菜L01和中晚熟油菜品种浙双8号(ZS8)为材料,研究开花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等碳氮代谢关键酶及各生育时期全氮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初花期叶片的GS活性低于中晚熟品种,SPS活性高于中晚熟品种,在角果形成初期籽粒的GOGAT活性高于中晚熟品种,角果成熟后期SS活性低于中晚熟品种。油菜蕾薹期C/N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而不同油菜品种的开花前C/N最高值不同,早熟油菜C/N最高值低于中晚熟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油菜 碳氮比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谷氨酸合成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早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对水稻幼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永泽 林清华 +2 位作者 张楚富 王其海 魏国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报道了在光照和暗处培养下 ,不同浓度的蔗糖对水稻幼苗叶片 GS及其同工酶、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的影响。无论是在光照或在暗处 ,蔗糖对 GS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尤其是在较高蔗糖浓度下作用更为明显 ;虽然 Rubisco及... 报道了在光照和暗处培养下 ,不同浓度的蔗糖对水稻幼苗叶片 GS及其同工酶、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Rubisco)的影响。无论是在光照或在暗处 ,蔗糖对 GS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尤其是在较高蔗糖浓度下作用更为明显 ;虽然 Rubisco及可溶性蛋白的水平在光照和暗处有显著的差别 ,但蔗糖对其未见明显影响。 Native-PAGE与活性染色表明 ,在光照下或在暗处 ,蔗糖对 GS2的抑制作用随蔗糖浓度升高而加强 ,但对 GS1未有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 ,在水稻幼苗生长中 ,蔗糖不能象光一样诱导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水稻幼苗 叶片 谷氨酰胺合成酶 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加氧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态氮对甜菜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赵越 魏自民 马凤鸣 《中国糖料》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铵态氮对甜菜苗期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力有抑制作用,生育后期酶活力有所提高。铵态氮对根和叶中蔗糖合成酶的合成方向有促进作用,但超过8.0mmolNH+4/L后,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的酶活力下降,分解方向的酶活力反而随铵态氮增加而... 铵态氮对甜菜苗期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力有抑制作用,生育后期酶活力有所提高。铵态氮对根和叶中蔗糖合成酶的合成方向有促进作用,但超过8.0mmolNH+4/L后,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的酶活力下降,分解方向的酶活力反而随铵态氮增加而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施氮量呈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施氮量达12.8mmolNH+4/L时,根和叶片中的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铵态氮 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俊刚 赵婷婷 +5 位作者 杨本鹏 王文治 冯翠莲 曾军 熊国如 张树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35-1342,共8页
【目的】探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表达对产量和糖分积累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含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的脱毒健康种苗和未脱毒种苗(CK)为供试材料,分别在苗期、分蘖期、... 【目的】探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表达对产量和糖分积累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含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的脱毒健康种苗和未脱毒种苗(CK)为供试材料,分别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进行混合取样,包括未成熟叶、成熟叶、幼茎和成熟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分析对不同类型SPS基因(SPSA、SPSB、SPSC、SPSD1和SPSD2)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类型SPS基因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不同部位均有表达,SPSD1和SPSD2基因在未成熟叶和成熟叶中表达量差异明显,且与CK间也存在明显差异,SPSA、SPSB、SPSD1和SPSD2基因在脱毒健康种苗1~3茎节中的表达量高于CK。在拔节期10~23茎节中,SPSA基因在脱毒健康种苗中的表达量较CK低,SPSB基因的表达量较CK高,SPSD1和SPSD2基因的表达量与CK无明显差异。在成熟期10~37茎节中,SPSB基因在脱毒健康种苗中的表达量较CK低,SPSA、SPSD1和SPSD2基因的表达量与CK无明显差异。总体上,随茎秆节间成熟度的增加,SPSA、SPSB、SPSD1和SPSD2基因在脱毒健康种苗中的表达量与CK差异逐渐减小。【结论】不同类型SPS基因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中均差异表达,推测甘蔗脱毒处理能促进叶片和未成熟茎节中SPS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 基因表达 脱毒健康种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施用量对甜菜叶片中蔗糖代谢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娜 周芹 于海彬 《中国糖料》 2006年第1期30-33,共4页
甜菜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转化酶的活性随土壤施氮、磷的量不同而变化,氮磷营养对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调节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0~300kg/hm2),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相应地提高,在同等施氮条件下,增加磷的施用量可... 甜菜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转化酶的活性随土壤施氮、磷的量不同而变化,氮磷营养对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调节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0~300kg/hm2),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相应地提高,在同等施氮条件下,增加磷的施用量可提高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在苗期,施用氮、磷肥对蔗糖合成酶的活性没有影响。生育后期,蔗糖合成酶的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活性提高。但在较高的施氮水平下,提高磷的施用量可降低蔗糖合成酶的活性。生育期内氮、磷对转化酶无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转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型棉花功能叶片光合特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丽 赵岩 +4 位作者 张晋龙 陈义 冯加加 渠云芳 黄晋玲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选用正常掌状叶和鸡脚叶2种叶型的棉花近等基因系作为材料,分别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测定主茎功能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及2种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并对各项测定指标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选育棉花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选用正常掌状叶和鸡脚叶2种叶型的棉花近等基因系作为材料,分别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测定主茎功能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及2种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并对各项测定指标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选育棉花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正常叶棉花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鸡脚叶;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时期正常叶总叶绿素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合成酶活性均高于鸡脚叶;蕾期和花铃期,正常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鸡脚叶;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合成酶活性与单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鸡脚叶相比,正常掌状叶棉花叶片光合色素含量、2种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等较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转运与积累,是其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鸡脚叶 光合速率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