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roaches to Affective Computing and Learning towards Interactive Decision Making in Process Control Engineering 被引量:8
1
作者 宿翀 李宏光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7-625,共9页
关键词 多目标决策问题 过程控制工程 情感计算 学习策略 PID参数整定 制作 法向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rgeted multi-agent commun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tate control
2
作者 Li-yang Zhao Tian-qing Chang +3 位作者 Lei Zhang Jie Zhang Kai-xuan Chu De-peng Ko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44-556,共13页
A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multi-agent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can make agents form complex team relationships rather than constitute a simple set of multiple independent agents.However,the existing communication ... A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multi-agent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can make agents form complex team relationships rather than constitute a simple set of multiple independent agents.However,the existing communication schemes can bring much timing redundancy and irrelevant messages,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To solve this problem,this paper proposes a targeted multiagent commun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tate control(SCTC).The SCTC uses a gating mechanism based on state control to reduce the timing redundanc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agents and determines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nts and the importance weight of a communication message through a series connection of hard-an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s,realizing targeted communication message processing.In addition,by minimi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usion message generated from a real communication message of each agent and a fusion message generated from the buffered message,the correctness of the final action choice of the agent is ensured.Our evaluation using a challenging set of Star Craft II benchmarks indicates that the SCTC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communication overhead between agents,thus ensuring better cooperation between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agent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State control Targeted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平台信息交流能否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来自“互动易”和“e互动”的数据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尹海员 查茹娜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100,共14页
本文利用2012—2023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交流数据,分析互动平台信息交流行为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规律。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交流可以发挥外部治理效应,从互动数量和互动质量两个维度... 本文利用2012—2023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交流数据,分析互动平台信息交流行为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规律。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平台的信息交流可以发挥外部治理效应,从互动数量和互动质量两个维度衡量的平台信息交流行为都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内控质量,其中互动质量的提升效应相较于互动数量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体报道关注度在这一影响效应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以声誉机制和市场压力两种形式体现。对目标导向的内控分项指数回归发现,网络互动平台信息交流主要显著正向作用于战略指数与资产安全指数。对规模较小、董事会秘书更为尽责的样本公司来说,互动平台信息交流所产生的内控质量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透视交易所互动平台的公司治理效应,以及拓展上市公司内控质量提升路径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互动平台 内控质量 信息交流 媒体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研究综述
4
作者 宫晓东 龚迁 +2 位作者 杨茜 高建朝 刘毓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2,39,I0006,共14页
目的梳理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趋势,为未来拓展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提供方向参考。方法基于近年工程心理学、人因工效学、人机交互、自动控制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 目的梳理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趋势,为未来拓展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提供方向参考。方法基于近年工程心理学、人因工效学、人机交互、自动控制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面临的三个典型问题,包括操作者角色转变带来的情境意识下降、主从端物理空间分离带来的感知通道受限,以及信息传递延迟带来的感知和操控难以同步,对系统人机协同效率、任务的有效完成带来挑战。结果针对以上典型问题,从人机功能协作、情境空间感知增强与交互感知增强三个维度总结、分析研究与实践现状。结论指出关注远程操控系统特性带来的典型问题,从操控者感知与控制增强的视角审视其显控界面交互设计,基于合理的人机功能分配,将多感官协同与智能化有机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远程操控机器人终端的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提供设计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操控机器人 人机交互 人机功能分配 感知增强 交互控制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最优阻抗的人机物理交互控制方法
5
作者 刘微容 魏子丰 +3 位作者 晋振兵 孟家豪 王星琨 张浩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3-1851,共9页
为提高人机物理交互的准确性和柔顺性,实现最优交互性能,针对基于迭代学习的阻抗控制方法需要多次重复同一任务的问题,借鉴迭代最优控制无需系统矩阵信息即可优化代价函数确定系统最优控制输入的机制,提出了基于迭代最优阻抗的人机物理... 为提高人机物理交互的准确性和柔顺性,实现最优交互性能,针对基于迭代学习的阻抗控制方法需要多次重复同一任务的问题,借鉴迭代最优控制无需系统矩阵信息即可优化代价函数确定系统最优控制输入的机制,提出了基于迭代最优阻抗的人机物理交互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双环控制结构。面向任务的外环设计了迭代最优阻抗控制器(IOIC),将求取最优阻抗参数的问题描述成线性二次型调节器问题,利用迭代最优控制,求取最优反馈增益,使包括轨迹跟踪误差和交互力在内的代价函数最小化;同时引入软辅助函数,避免参数突变可能带来的机器人抖动问题。面向机器人的内环设计了非奇异终端滑模轨迹跟踪控制器(NTSMTC),使机器人实际轨迹跟踪外环输出的阻抗轨迹,通过饱和函数消减控制律的抖振。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人机协作任务中,仅利用一次任务初始阶段的交互信息即可求得最优阻抗参数,使任务过程中的轨迹跟踪误差和交互人所消耗的力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物理交互 阻抗控制 轨迹跟踪控制 最优控制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和运动干预下节律分子钟与线粒体质量控制交互效应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喆 钱帅伟 丁树哲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5,共11页
归纳节律分子钟与线粒体质量的交互效应在运动和饮食干预下的最新研究动态,提出:在饮食方面,间歇性禁食可能通过线粒体自噬调节节律分子钟,从而促进健康;节律分子钟与线粒体动态变化的交互作用可有效避免高脂饮食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在运... 归纳节律分子钟与线粒体质量的交互效应在运动和饮食干预下的最新研究动态,提出:在饮食方面,间歇性禁食可能通过线粒体自噬调节节律分子钟,从而促进健康;节律分子钟与线粒体动态变化的交互作用可有效避免高脂饮食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在运动方面,目前已明确PGC-1α、Fis1和HIF-1α分别在脂肪、肝脏和骨骼肌中与BMAL1存在交互效应,且运动可通过BMAL1-HIF-1α、CLOCK-线粒体自噬以及AMPK-SIRT1-PGC-1α调控节律分子钟与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交互效应。长期择时运动和/或不同运动强度/方式(如无氧运动、低氧运动、抗阻训练等)对线粒体质量和节律分子钟交互效应的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线粒体自噬可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运动是否通过节律分子钟与线粒体动态变化的交互效应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异常亦有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律分子钟 线粒体质量控制 运动 饮食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
7
作者 牛亚峰 王以俨 +1 位作者 黄炜驰 范林涵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5,共16页
目的研究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分析其关键设计因素与优化策略,为提升眼控系统的操作精度、效率及用户体验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从设计工效学的内涵出发,结合眼动交互的基本原理,提出“交互界面优化”“交互动作设... 目的研究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分析其关键设计因素与优化策略,为提升眼控系统的操作精度、效率及用户体验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从设计工效学的内涵出发,结合眼动交互的基本原理,提出“交互界面优化”“交互动作设计”及“视线点击增强”三大核心维度,分析其工效学优化策略及技术实现。同时,梳理当前眼控交互技术在传感器性能、意图识别及多模态融合中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其在识别精度、标准化设计及用户体验优化方面的挑战。结论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显著提升了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为眼控交互的高效、自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控交互 设计工效学 人机交互 交互范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无人机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军 陈磊 +1 位作者 高智杰 朵英贤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5,共13页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无人机是多样化技术设备的优良载体,高性能、智能化的低空无人机将成为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将低空无人机的模态、飞行、自主能力对应其结构材料与飞行...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无人机是多样化技术设备的优良载体,高性能、智能化的低空无人机将成为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将低空无人机的模态、飞行、自主能力对应其结构材料与飞行控制、定位导航、自主智能技术,并从这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低空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提出了低空无人机仿生构型与复合材料、多源融合定位、混合智能算法等低空无人机技术发展方向。为推动低空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发展,研究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基础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拓展应用场景与实施示范工程、构建全面安全的防护体系,实现我国无人机产业和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低空/超低空 结构材料 飞行控制 定位导航 自主决策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内外部耦合的跟网型PMSG的同步稳定性分析与改进控制
9
作者 李红 宋国杰 +3 位作者 夏候凯顺 周豪 杨金鹏 陈延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89-2998,I0028-I0030,共13页
跟网型PMSG存在内部多环控制耦合、机组与电网的外部耦合,内外部耦合可能会为PLL引入额外的附加通路,影响PLL的同步性能与机组稳定性。为此,为了揭示机组的失稳机理,建立了计及内外部耦合的跟网型PMSG同步模型。首先,考虑风机与电网的... 跟网型PMSG存在内部多环控制耦合、机组与电网的外部耦合,内外部耦合可能会为PLL引入额外的附加通路,影响PLL的同步性能与机组稳定性。为此,为了揭示机组的失稳机理,建立了计及内外部耦合的跟网型PMSG同步模型。首先,考虑风机与电网的交互作用,阐述PLL作为风机与外部电网的耦合桥梁,研究多场景电网工况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计及直流母线电压动态,研究了直流母线引入机侧与网侧交互的内在机制;采用复转矩分析法,分析内部多环控制参数、外部电网工况对机组等效阻尼的影响。针对内外部耦合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提升PMSG等效阻尼转矩的机/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内外部耦合引入的附加通路会改变PLL的结构,减弱PLL的等效阻尼;通过补偿该耦合引入的负阻尼,可重塑等效阻尼,增强PMSG的同步性。最后,通过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SG PLL 动态交互 多环控制耦合 复转矩分析法 阻尼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器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杨亮 邓伟俊 +1 位作者 沈慧 蔡川华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7-153,共7页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台设计方案。该实验平台由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上位机控制子系统、机器人本体三部分组成,其中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负责完成环境建模、动力学仿真、传感数据采集等任务,上位机控制子系统通过网络接口与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联动,以实现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具有部署成本低、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强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仿真教学平台 协同控制 虚拟样机 人机交互 视觉伺服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草沙障固沙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11
作者 甄文斌 谢建民 +3 位作者 李梓平 张嘉谋 杨柳 黄晓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68,共8页
为了满足固沙机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需求,设计了一种智能草沙障固沙机控制系统,采用主从式控制系统结构,以双Arduino Mega 2560为核心主控器,使用模块化对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纵向铺设控制模块、底盘升降控制模块和播... 为了满足固沙机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需求,设计了一种智能草沙障固沙机控制系统,采用主从式控制系统结构,以双Arduino Mega 2560为核心主控器,使用模块化对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纵向铺设控制模块、底盘升降控制模块和播种控制模块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横向铺设控制模块采用位置式PID控制算法,并结合YOLOv3实现草沙障的检测追踪;以触摸屏和基于蓝牙的固沙机控制Android APP为人机交互界面。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ID算法检测追踪方式与直插式铺设方式相比,采用检测追踪方式固沙机的横向犁沙宽度减小了78.7%,整车振动减小了42.6%,草沙障铺设和播种测试功能均达到样机设计预期,为智能化固沙机研究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沙障 智能固沙机 控制系统 PID算法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盾构掘进竖向姿态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凯 黄昕 +2 位作者 谢良甫 王建虎 晋智毅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70,共12页
针对盾构机穿越黄土、滨海软土等软弱地层时遇到的姿态难控制问题,基于修正椭球体理论提出适用于黏性土地层盾构隧道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通过等效土弹簧建立盾构机-土体相互作用理论模型,进行盾构机竖向位移、俯仰角变化分析与姿态纠... 针对盾构机穿越黄土、滨海软土等软弱地层时遇到的姿态难控制问题,基于修正椭球体理论提出适用于黏性土地层盾构隧道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通过等效土弹簧建立盾构机-土体相互作用理论模型,进行盾构机竖向位移、俯仰角变化分析与姿态纠偏方法研究。对比“引汉济渭”二期南干线盾构机穿越黄土塬施工监测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盾构机竖向位移与竖向力呈二次抛物线变化;盾构机俯仰角与竖直平面力矩呈三次抛物线变化,且随着力矩的增大,姿态由下俯变为上仰;随着地层软土比例增大,盾构机沉降与姿态下俯量增大;调整推进系统在盾尾上、下部产生更小推力差,可实现盾构机的沉降控制与俯仰角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土地层 相互作用 盾构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施肥技术在辽北旱地保护性耕作中的集成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立伟 颜丙新 +6 位作者 武广伟 杨信廷 丛岳 魏学礼 刘瑞 凌琳 董建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目的]针对辽北旱地保护性耕作施肥机械施肥量调节标定困难、施肥量控制精度差、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集成研制了一套基于电液驱动的智能精准施肥控制系统,旨在提高施肥作业精度和智能化水平。[方法]系统基于编码器-GNSS组合测速,结合电... [目的]针对辽北旱地保护性耕作施肥机械施肥量调节标定困难、施肥量控制精度差、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集成研制了一套基于电液驱动的智能精准施肥控制系统,旨在提高施肥作业精度和智能化水平。[方法]系统基于编码器-GNSS组合测速,结合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根据预设的排肥量和车速,实现对施肥量的精准控制;通过终端设备转发作业信息到服务器,实现施肥作业远程监管。该系统应用于2行指夹式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进行排肥量标定和施肥量控制误差测试。[结果]施肥量控制平均误差小于5%。在辽宁昌图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区应用示范57 hm^(2),施肥量误差1.8%,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施肥量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结论]该智能精准施肥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辽北旱地保护性耕作的施肥精度和作业效率,对提升土壤保育和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精准施肥 自动控制 远程监管 土壤保育和产能提升 智能交互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结构风效应流固耦合机器学习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泽宇 周旭曦 +7 位作者 许楠 王浩炜 杨子鉴 庄简 黎善武 赖马树金 陈文礼 李惠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77,共25页
随着计算技术与数据科学的迅速发展,机器学习为解决大型结构风效应中复杂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在大型结构风效应领域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结构表面风压预测、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与建模、气动力方程智能... 随着计算技术与数据科学的迅速发展,机器学习为解决大型结构风效应中复杂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在大型结构风效应领域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结构表面风压预测、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与建模、气动力方程智能识别以及基于强化学习的结构振动控制4个主要研究方向。具体而言,结构表面风压预测方面,机器学习能够精准地挖掘结构表面复杂非线性风压场特征;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与建模中,机器学习有效实现了大型结构异常大幅振动识别与精细化建模;对于气动力方程智能识别领域,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大幅提高了非线性方程识别的自动化程度与准确性;在结构振动控制方面,强化学习实现了实时、高效的主动控制策略优化。然而,当前研究在数据融合、模型泛化性与物理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融合物理机制与数据驱动模型,构建具备高泛化性、鲁棒性和物理解释能力的机器学习模型,推动结构风工程进一步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风工程 大型结构 风效应 流固耦合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砂控水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15
作者 段莹莹 雷天猛 +2 位作者 徐国瑞 武迪生 王业飞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5-1699,共5页
针对渤海XX油田开发中后期高含水井出砂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防砂控水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并评价了该双效功能聚合物的防砂控水性能。以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疏水单体苯乙烯(EB)为主要原料... 针对渤海XX油田开发中后期高含水井出砂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防砂控水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并评价了该双效功能聚合物的防砂控水性能。以丙烯酰胺(AM)、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疏水单体苯乙烯(EB)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双效功能聚合物ACPAM。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ACP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目标油藏条件下,评价对比了ACPAM与阳离子聚合物CPAM和聚丙烯酰胺HPAM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0.5%的ACPAM模拟出砂量仅为25.4 mg/L(优于抑砂剂优良标准50 mg/L),临界出砂流速为9.0 mL/min,标准水油流动阻力比(NFRR)为5.32,能显著降低采出液含水率。由于ACPAM同时含有阳离子基团和疏水基团,能使吸附在石英砂表面的聚合物分子缔合桥连,进一步团聚砂粒达到更好的防砂控水效果,为防砂控水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聚合物 防砂控水 协同作用 缔合桥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建模语言在调距桨电液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卢石松 唐建中 +3 位作者 夏城城 张新宇 许伟 聂勇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调距桨的电液控制部分结构复杂且运行环境恶劣,其可靠性对船舶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针对电液系统诊断中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诊断建模语言——T语言,并基于此开发了一套建模与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精确描述器件输入和输出端口之... 调距桨的电液控制部分结构复杂且运行环境恶劣,其可靠性对船舶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针对电液系统诊断中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诊断建模语言——T语言,并基于此开发了一套建模与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精确描述器件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传递、变换和控制关系,依据实际连接关系(如管路、线缆等)构建与系统组成结构一致的诊断模型,确保了模型的一致性和可校核性。通过对调距桨电液系统的诊断建模与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也为类似电液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距桨 电液系统 故障诊断 建模方法 T语言 交互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子劣变过程中植物先天免疫系统的响应
17
作者 刘晴晴 张帅兵 +2 位作者 胡元森 翟焕趁 马平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41,共10页
为揭示玉米储藏劣变与安全储藏的分子机理,将玉米杂交种郑单958进行人工控制劣变处理,研究种子劣变时储藏病害侵染及种胚先天免疫相关酶活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基因差异。结果表明,在种胚劣变过程中表皮带菌量不... 为揭示玉米储藏劣变与安全储藏的分子机理,将玉米杂交种郑单958进行人工控制劣变处理,研究种子劣变时储藏病害侵染及种胚先天免疫相关酶活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基因差异。结果表明,在种胚劣变过程中表皮带菌量不断增加,活性氧(ROS)出现爆发增长,相关酶活性及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持续下降,病程相关蛋白活性增加;劣变处理3 d后种胚数字表达谱发现,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29个(上调73个,下调56个)。人工控制劣变过程初期,伴随带菌量的升高,种胚内植物先天免疫系统为抵御病原菌入侵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导致玉米种子劣变持续加剧,植物先天免疫系统各理化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发生不可逆转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人工控制劣变 植物先天免疫系统 植物-病原菌互作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自适应控制船-港能量交互系统研究
18
作者 向昆 范李平 +2 位作者 余本领 李浩 马辉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5,共10页
针对大规模多样化场景船-港能量无序交互引起的港口微电网运行压力增加,建设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式自适应控制的能量交互策略。首先,在船-港直流微电网系统中,采用分散式下垂控制将电动船舶并联接入船-港微电网直流母线,实现... 针对大规模多样化场景船-港能量无序交互引起的港口微电网运行压力增加,建设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式自适应控制的能量交互策略。首先,在船-港直流微电网系统中,采用分散式下垂控制将电动船舶并联接入船-港微电网直流母线,实现船舶即插即用,降低系统通信依赖。然后,船载微电网(shipboard microgrid,SMG)基于多模式自适应控制方法实现船-港之间能量灵活调度,保证电网运行稳定性,达到船-港能量交互与系统动态均衡。其次,通过小信号分析验证系统在多模式自适应控制策略下的运行稳定性。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以4艘电动船舶组成船-港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模式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缓解陆上岸电设备负荷压力,降低港口能量传输成本,并实现不同船舶之间能量交互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港能量交互 分散式下垂控制 多模式自适应 船载微电网 小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觉传感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
19
作者 孟凯 郑文栋 +2 位作者 翁玲 姜胜旺 刘华平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7,共9页
为使机械臂能够利用触觉感知识别复杂环境中的障碍物,并规划出安全可靠的避障路径,文章提出一种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并采用人工势场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进行避障路径规划。所提出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利用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触觉感知,... 为使机械臂能够利用触觉感知识别复杂环境中的障碍物,并规划出安全可靠的避障路径,文章提出一种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并采用人工势场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进行避障路径规划。所提出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利用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触觉感知,能够建立障碍物的三维模型,为机械臂的避障导航提供关键信息。所提出的避障算法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利用人工势场法规划路径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逃离局部最小值点。在UR5机械臂平台上进行的实验验证所提出的触觉传感器的有效性及避障策略的可行性。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机械臂周围的障碍物,并根据环境实时调整避让路径,为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中安全高效工作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路径规划 人机交互 机器人控制 人工势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观测器的协作机器人变导纳控制方法
20
作者 汪龙祥 李研彪 +1 位作者 孙鹏 陈庆盈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3,共9页
在机器人与环境或人进行交互时,当交互对象即环境或人的刚度突然增大后,机器人容易出现不稳定抖动,这会对机器人和环境或人造成危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根据操作者稳定拖动和机器人不稳定抖动时力信号的频率差异以及交互力幅值变化的剧... 在机器人与环境或人进行交互时,当交互对象即环境或人的刚度突然增大后,机器人容易出现不稳定抖动,这会对机器人和环境或人造成危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根据操作者稳定拖动和机器人不稳定抖动时力信号的频率差异以及交互力幅值变化的剧烈程度,设计了一种稳定观测器和恢复稳定的相关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有效改善了巴特沃斯高、低通滤波器超前和延迟造成的误判问题,保证了人机交互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机器人 稳定观测器 导纳控制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