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靖宇县森林乔木层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特征
1
作者 于晨 金桂香 +3 位作者 任军 张立民 吕梦燕 陈思羽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10,32,共6页
基于2020年的靖宇县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与扩展因子法计算了靖宇县森林乔木层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龄组和起源的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靖宇县森林乔木层碳储量为131.19×10^(4)t C,平... 基于2020年的靖宇县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与扩展因子法计算了靖宇县森林乔木层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龄组和起源的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靖宇县森林乔木层碳储量为131.19×10^(4)t C,平均碳密度为34.85 t C·hm^(-2)。各林分类型中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及针阔混交林的碳储量占比较高,分别为69.10%、11.48%和8.18%,其他类型林分的占比均小于5%;樟子松林的碳密度最高(87.88 t C·hm^(-2)),其次为榆树林(55.61 t C·hm^(-2)),水曲柳林和云杉林的碳密度均不足10 t C·hm^(-2),分别为4.45 t C·hm^(-2)和6.65 t C·hm^(-2)。不同龄组林分的碳密度(P<0.001)及不同起源林分间碳储量(P<0.001)存在显著差异,但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碳密度差异较小(P=0.066)。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总面积占比达到了72.04%,虽然幼龄林与中龄林的碳密度显著小于其他龄组(P<0.001),但幼龄林和中龄林具备较高的碳汇能力。以上结果表明,靖宇县中、幼龄林面积占比较大有利于森林碳汇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密度 乔木层 靖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树的路由协议控制层解耦结构设计
2
作者 董鲁佳 冯涛 +1 位作者 黄姣蕊 杨春刚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7-1009,共13页
为了克服传统路由协议基于有限状态机架构的扩展局限性问题,引入行为树技术重构路由协议控制层。首先,提出一种路由协议控制层解耦结构,借助行为树将控制平面分解为两个层面,实现控制平面的灵活编程。接着,设计一种基于行为树的路由协... 为了克服传统路由协议基于有限状态机架构的扩展局限性问题,引入行为树技术重构路由协议控制层。首先,提出一种路由协议控制层解耦结构,借助行为树将控制平面分解为两个层面,实现控制平面的灵活编程。接着,设计一种基于行为树的路由协议状态模型,为协议行为提供标准化的描述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动作模板的逻辑处理规则重构机制,增强路由协议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最后,使用一种路由协议进行概念验证,对比分析显示,行为树在扩展复杂度和框架执行效率上均优于传统有限状态机,证明其在网络协议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状态机 行为树 路由协议控制层解耦 灵活性 可扩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调查分析
3
作者 李裕华 董冠孜 +1 位作者 俞青峰 李莹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分析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该公园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和群落垂直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107种,其中草本植物48种,木本植物59种;调查样地植物Shannon-Wiener... 为分析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该公园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和群落垂直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107种,其中草本植物48种,木本植物59种;调查样地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值分别为1.056、0.464和0.668,较园林地物种多样性低,杨树林区的多样性指标值呈正态分布,园林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值因植物配置方式不同存在差异;杨树林区乔木更新层中构树的重要值最高,为1.074,乔木更新层优势种为构树、桑树和女贞;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上层乔木较单一,乔木更新层丰富度较低,灌木、藤本植物较稀缺。建议利用乡土植物群落逐步代替杨树林,依照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顺序营建生态植物群落。研究结果为类似地区植物群落调查及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群落结构 乔木更新层 物种多样性 乡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不同起源油松林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子
4
作者 孙永明 王彬力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7,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起源的油松林中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森林可燃物的有效管理及林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各林区的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郁闭度(0.2~0.9)和林龄的林分内设置53块标准样地... 【目的】探究不同起源的油松林中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森林可燃物的有效管理及林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各林区的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郁闭度(0.2~0.9)和林龄的林分内设置53块标准样地,调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及腐殖质层可燃物载量,并记录样地海拔(701~1739 m)和相关林分因子。通过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林分中可燃物载量的差异,比较不同郁闭度下各类可燃物及各龄级林分可燃物载量的差异,并拟合线性回归模型确定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关键因子。【结果】1)天然林不同林分的总可燃物载量范围为44.2~182.18 t·hm^(−2),人工林不同林分的总可燃物载量范围为19.28~214.06 t·hm^(−2)。2)多重分析表明:在各类油松天然林中,乔木层可燃物载量最高,其次是腐殖质层。除低郁闭度的幼龄林外,其他油松人工林也呈现相似的规律。3)在油松天然林中,乔木层、腐殖质层和细小可燃物的载量在不同郁闭度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幼龄林可燃物载量在不同郁闭度下有显著差异(P<0.05)。油松人工林中,只有乔木层可燃物载量在不同郁闭度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类型可燃物的载量在不同郁闭度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幼龄林、近熟林和成过熟林可燃物载量均在不同郁闭度下有显著差异(P<0.05)。4)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油松天然林中的森林可燃物载量与林分郁闭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海拔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油松人工林中森林可燃物载量与平均树高(P<0.05)和林分密度(P<0.05)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起源油松林的森林可燃物载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因此,在调控森林可燃物时,需要根据林分的具体性质制定有针对性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林火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载量 林分类型 林分因子 乔木层可燃物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特征
5
作者 向钦 郭秋菊 +4 位作者 艾训儒 薛卫星 王蕾 潘召龙 张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6,共9页
【目的】以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差异,确定影响林分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实现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和杉木、柳... 【目的】以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差异,确定影响林分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实现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和杉木、柳杉、鹅掌楸3种人工林的样地实测数据,应用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评价法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分析。【结果】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DFS值为0.767,结构多样性呈良好状态;柳杉林为0.578、鹅掌楸林为0.565均呈中等状态;杉木林仅为0.288,结构多样性整体呈较差状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水平和垂直空间上均有较好的表达,林分中最常见的结构单元类型为参照树周围很密集随机分布3~4种树种的绝对优势木和劣势木(W_(i)=0.5、U_(i)=0/0.75、M_(i)=0.75/1、C_(i)=1),结构单元内个体间冠层连接紧密,不同树种不同大小的个体占据各自生态位,形成了资源合理分配的格局。而3种人工林林层结构和树种组成相较之下更为单一,最常见的结构组合均为4株同种(M_(i)=1)个体的伴生,影响了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的提升。【结论】丰富的树种多样性和林层结构对该地区林分形成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具有决定作用,在今后林分可持续经营管理中,应着重关注树种组成多样性和林分垂直空间复杂性的构建,将有利于林分健康稳定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 空间结构单元 四元分布 林层数 树种数 金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生马尾松纯林混交改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6
作者 王思荣 严艳兵 +2 位作者 丁新兰 郭豫杰 傅锡毅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4期13-17,47,共6页
为马尾松人工纯林改造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营造8种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测定各样地土壤pH,以及有机质、全氮(N)、水解N、全磷(P)和速效P质量分数,分析比较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和... 为马尾松人工纯林改造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营造8种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以马尾松纯林为对照,测定各样地土壤pH,以及有机质、全氮(N)、水解N、全磷(P)和速效P质量分数,分析比较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改造后混交林与纯林之间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混交林土壤全N、水解N质量分数比马尾松纯林分别提高25.5%和23.8%,土壤全P和速效P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4.4%和42.3%,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48.9%,其中套种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的混交林对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提升显著优于马尾松纯林。不同混交林分类型土壤pH无显著变化,为4.45~4.93,且高于马尾松纯林。通过不同混交林分之间的对比分析,初步筛选出闽粤栲、枫香和深山含笑作为短期内林下混交树种,有利于林地土壤地力恢复,并为提高马尾松纯林固碳增汇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复层混交 乡土树种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yerLSB:基于分层局部敏感B树的最近邻搜索 被引量:1
7
作者 丁际文 刘卓锦 +2 位作者 王家兴 张岩峰 于戈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
最近邻搜索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的空间索引结构,如R-tree和KD-tree,可以在低维空间中高效地返回准确的最近邻搜索结果,但不适用于高维空间。局部敏感B树(LSB)将数据点哈希到可排序的一维值,并将它们排列成... 最近邻搜索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的空间索引结构,如R-tree和KD-tree,可以在低维空间中高效地返回准确的最近邻搜索结果,但不适用于高维空间。局部敏感B树(LSB)将数据点哈希到可排序的一维值,并将它们排列成树状结构,这在不影响结果质量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局部敏感哈希(LSH)所需的空间和查询效率。但是,LSB并没有考虑到数据分布,它在均匀的数据分布设置中表现良好,但在数据倾斜时表现出了不稳定的性能。针对这个问题,文中提出了LayerLSB,通过探索哈希值的密度对密集范围内的哈希值进行重建,使其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查询效率。相比LSB,LayerLSB索引在数据分布方面变得更有针对性,并构建了多层结构,与简单的重新哈希方法相比,多层方法会通过仔细选择组数和哈希函数来保证搜索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查询精度的情况下,查询成本最多可降低为原来的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近邻搜索 分层结构 局部敏感哈希 局部敏感B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P集成随机子空间决策树的航空发动机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8
作者 陈俊英 席月芸 +1 位作者 徐琳 殷春武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7,共7页
为了预测航空发动机的剩余使用寿命(RUL),针对从众多发动机状态参数中选择特定特征组合进行预测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多层感知器(MLP)集成随机子空间决策树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随机选取抽样样本的特征子空间构建决策回归树;构建MLP模型结... 为了预测航空发动机的剩余使用寿命(RUL),针对从众多发动机状态参数中选择特定特征组合进行预测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多层感知器(MLP)集成随机子空间决策树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随机选取抽样样本的特征子空间构建决策回归树;构建MLP模型结构和损失函数,通过适应性矩估计(Adam)算法优化MLP模型参数,基于MLP模型集成多棵决策树的预测结果,得到发动机的剩余使用寿命;在C-MAPSS数据集上进行的消融试验验证了预测模型中随机特征子空间、决策回归树和MLP集成模块均有益于改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惩罚得分、拟合优度以及准确率等预测指标值。结果表明:当真实剩余寿命周期小于30时,预测准确率比循环神经网络(RNN)的预测结果提高了7.46%;与其他几种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下具有较好的性能,为多参数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航空发动机 随机子空间 决策树 集成方法 多层感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叠加的机载LiDAR点云单木分割 被引量:2
9
作者 孔丹 庞勇 +2 位作者 梁晓军 杜黎明 白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9,共13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以充分利用高密度激光雷达点云信息,提高林分中下层单木分割精度。【方法】区别于传统将冠顶点作为聚类种子点的单木分割算法,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以点云水平切片后各层的局部最大...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以充分利用高密度激光雷达点云信息,提高林分中下层单木分割精度。【方法】区别于传统将冠顶点作为聚类种子点的单木分割算法,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以点云水平切片后各层的局部最大值为种子点进行分层聚类,并通过分层叠加与迭代优化,减少枝杈等因素导致的过分割现象,在保证上层树单木分割精度的同时提高对中下层单木的提取能力。【结果】基于分层叠加的单木分割算法在不同密度落叶松林分均有较高单木分割精度,提取单木与实测单木总体匹配成功率最高达94%,在中高密度林分匹配成功率最高达92%,相较其他算法,对中下层单木的匹配率可提高20%~40%;在单木树高提取精度方面,单木提取树高与实测树高相关系数为0.8,相对均方根误差为8.45%,提取冠幅与实测冠幅相关系数最高为0.83,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6.5%。【结论】通过分层聚类、聚类种子点优化选取,充分利用林分各层次点云信息,可提高单木分割精度,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落叶松 树冠下层单木 分层叠加单木分割 聚类种子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枣树在不同土层厚度下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喆 马理辉 王志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土层厚度作为土壤的关键属性,决定了生根空间、水分和养分储量等影响植物生长的一系列条件。为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下山地枣树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策略,构建足够大且可控制的土体空间,设置2、3、4、5、6 m共5种土层厚度的试验小区,对其土壤... 土层厚度作为土壤的关键属性,决定了生根空间、水分和养分储量等影响植物生长的一系列条件。为探究不同土层厚度下山地枣树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策略,构建足够大且可控制的土体空间,设置2、3、4、5、6 m共5种土层厚度的试验小区,对其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枣树耗水量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浅土层抑制了枣树地上部分的生长而加强了细根的生长发育,越厚的土层枣树生长状况越好,细根生长发育随之得到加强;土层越厚,枣树土壤水分状况越好,2~4 m深土层在11 a枣树耗水下深层土壤水分已邻近凋萎湿度,此后枣树耗水仅能依靠降雨补充,5 m和6 m深土层因土壤储水充足其浅层土壤水分较2~4 m深土层更高;不同土层厚度下降雨补给量和补给深度不同,厚土层较浅土层降雨补给深度更深。因此,枣树在深层土壤储水严重缺乏的浅土层中会抑制自身生长发育而加强根系吸水能力,随着土层厚度与深层土壤储水的增加,枣树保持着深层土壤储水越多、生长状况越好、耗水量越多的规律。该研究阐明了枣树为适应土层厚度带来的土壤储水量差异其耗水机制的改变,揭示了深层土壤储水对枣树生长耗水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厚度 土壤水分 枣树 耗水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南亚热带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11
作者 王帅康 栾军伟 +4 位作者 王树梅 尤业明 贺明霞 黄海梅 黄雪蔓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20,共13页
细根生物量(Fine Root Biomass,FRB)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指示指标,但树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其影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钻法比较不同树种混交模式林分在0-10、10-20和20-... 细根生物量(Fine Root Biomass,FRB)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指示指标,但树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其影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不同树种混交模式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土钻法比较不同树种混交模式林分在0-10、10-20和20-40 cm土层中细根的生物量大小和分布情况,使用叶面积指数仪测量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加深,不同树种混交模式林分的细根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2)0-10和20-4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与树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对树种多样性的响应不如0-10 cm土层明显,这可能归因于不同树种根系的养分吸收策略导致细根在不同土层上的分布产生差异。(3)细根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4)细根生物量随针叶、阔叶树种的混交模式变化呈极显著差异,大小顺序依次为阔阔混交>针阔混交>阔叶纯林>针叶纯林。本研究表明树种多样性对细根生物量的大小和空间结构分布有明显影响,该结果为深入认识不同混交树种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丰富度 树种混交 细根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不同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不同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罗熠 邓厚银 +5 位作者 胡德活 王润辉 黄荣 晏姝 韦如萍 郑会全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广东省北部地区6种人工杉阔混交林(“杉木×木荷”“杉木×红锥”“杉木×乐昌含笑”“杉木×火力楠”“杉木×香樟”“杉木×枫香”)以及杉木纯林为对...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广东省北部地区6种人工杉阔混交林(“杉木×木荷”“杉木×红锥”“杉木×乐昌含笑”“杉木×火力楠”“杉木×香樟”“杉木×枫香”)以及杉木纯林为对象,对其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组成、植物区系成分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共有植物50种,分属33科44属。其中,林下灌木层植物共有25种,分属16科20属;草本层植物共有25种,分属17科24属。区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研究区域林下植物33科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41属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进一步研究还发现,6类杉阔混交林“杉木×香樟”林分的林下植物综合物种多样性指数(SDCI)最高,为0.72“,杉木×枫香”林分(0.67)和“杉木×乐昌含笑”林分(0.67)次之,然后是“杉木×火力楠”林分(0.63)“、杉木×木荷”林分(0.54)和“杉木×红锥”林分(0.48),杉木纯林(0.46)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杉阔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灌木层 草本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R的探测雷达反演树干分层介电参数仿真
13
作者 周海洋 马和龙 +2 位作者 夏鹏凯 孙卿峰 林剑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65-173,共9页
为有效检测树干分层介质厚度和相对介电常数,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雷达探测的树干分层结构介电参数反演方法。基于斯涅耳定律结合树干生理结构特点,构建雷达信号在树干分层结构中的传播模型。利用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software defined rad... 为有效检测树干分层介质厚度和相对介电常数,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雷达探测的树干分层结构介电参数反演方法。基于斯涅耳定律结合树干生理结构特点,构建雷达信号在树干分层结构中的传播模型。利用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搭建树干探测雷达。然后采用稀疏分解算法、K-SVD字典训练以及层剥离算法对探测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参数反演,并对不同的稀疏分解算法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在回波混叠和无混叠的情况下,该方法均能够对树干分层介质厚度和相对介电常数进行估算;无混叠时相对介电常数和厚度的反演误差分别在2.93%和3.5%以内,混叠时相对介电常数和厚度的反演误差分别在7.52%和7.61%以内。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反演算法中,SAMP算法在未知信号稀疏度的条件下表现最佳,具有较高的反演准确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反演 树干检测 软件无线电(SDR) 分层结构 介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机实现NC-Link协议各层交互的方法
14
作者 陈超 孙煜 +3 位作者 段茹茹 曹俊辉 陈志列 曾少航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118,共8页
随着智能制造新一代工业体系的发展,对工业系统之间数据互联互通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相比OPC UA、MTConnect通信协议,NC-Link协议具备稳定的机床模型且支持毫秒级数据采样,但数控设备NC-Link的通信协议仍存在的采集效率低下... 随着智能制造新一代工业体系的发展,对工业系统之间数据互联互通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相比OPC UA、MTConnect通信协议,NC-Link协议具备稳定的机床模型且支持毫秒级数据采样,但数控设备NC-Link的通信协议仍存在的采集效率低下、结构不完善、格式不统一的问题。针对此,对NC-Link协议中各层交互的方法展开研究,引入有限状态转移机制,结合设备结构树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状态机实现NC-Link协议中各层交互的方法。为了验证所提交互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压力、流量传感器模拟机床数据搭建实验环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NC-Link协议中数据上行和下行交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Link协议 有限状态转移机制 设备结构树模型 协议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闽楠更新层混交技术
15
作者 何绍斌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11,33,共6页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混交比例和伴生树种对林下种植闽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混交比例对林下种植闽楠生长有极显著作用,较低混交比例(5楠1樟)能够显著促进闽楠的生长,而高混交比例(1楠1樟),对闽楠生长有着极显著性抑制作...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混交比例和伴生树种对林下种植闽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混交比例对林下种植闽楠生长有极显著作用,较低混交比例(5楠1樟)能够显著促进闽楠的生长,而高混交比例(1楠1樟),对闽楠生长有着极显著性抑制作用;不同伴生树种对林下闽楠、伴生树种及整体林分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早期速生的香樟、枫香、山杜英、木荷均能适应林下更新层生长,是闽楠更新层混交林营建中的优良伴生树种。在林下闽楠更新层培育过程中,对闽楠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混交比例均在20%以下,且伴生树种均较闽楠速生。因此选择前期速生的伴生树种并保持较低的伴生树种比例是林下混交种植闽楠促成技术的关键;对于高混交比例模式,可通过间伐、间挖等方式对伴生树种进行早期收获,调整种间关系,改善生长光环境和营养供给,促进闽楠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下更新层 闽楠 伴生树种 混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16
作者 张楠 王志平 +2 位作者 余阳春 徐高福 徐邓幸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76-82,共7页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次年春节补植,至2023年进行复位监测,调查林分改造前后样地的林分生长情况,求得树种重要值,分析直径、树高构成以及群落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空间结构。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区马尾松次生中龄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经过14年生长,林分密度提高72.88%;②林分改造后马尾松的重要值从61.308下降至26.754,同时其他常绿针叶树种重要值也同步下降,而常绿、落叶阔叶树树种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木荷、石栎的重要值提高6.81%;檵木、短柄枹之类灌木、阔叶小乔木的重要值增幅高达84.81%;③马尾松抚育补植第14年的群落直径分布特征呈“L”形,高度级个体数呈塔型,下层幼树较多,复层结构明显;④平均混交度抚育前为0.42,抚育后混交程度提高至0.72。受优势木增加且补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群落的大小比数分化明显。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从抚育前的0.59下降至抚育后的0.356,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变。指出了马尾松次生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未来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或将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并与小乔木、灌木共同构建复层林方向演替为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 乡土树种 复层 林分空间结构 重要值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层组播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叶保留 李春洪 +2 位作者 姚键 顾铁成 陈道蓄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0,53,共6页
组播技术是一种针对多点传输和多方协作应用的组通信模型,有高效的数据传输效率,是下一代Internet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早期的组播技术研究试图在IP层提供组播通信功能,但IP组播的实施涉及到对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调整,因此,大规模应用... 组播技术是一种针对多点传输和多方协作应用的组通信模型,有高效的数据传输效率,是下一代Internet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早期的组播技术研究试图在IP层提供组播通信功能,但IP组播的实施涉及到对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调整,因此,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近两年来,随着Peer-to-Peer(P2P)研究的兴起,基于应用层的组播技术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应用层组播协议将组成员节点自组织成覆盖网络,在主机节点实现组播功能,为数据多点并发传输提供服务。将组播功能从路由器迁移到主机上能有效解决许多与IP组播有关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应用层组播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特点,描述了协议设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了现有工作及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层组播 研究进展 Internet 组播技术 数据传输效率 网络基础设施 IP组播 组播功能 通信模型 多点传输 支撑技术 通信功能 组播协议 关键技术 协议设计 IP层 自组织 有效解 路由器 节点 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山地雨林乔木层树种20年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高磊 杜凡 +2 位作者 王欢 李敏敏 孟凡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53-4062,共10页
热带雨林中乔木层树种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监测乔木树种的动态,能更好的了解群落的演替。基于西双版纳地区5块共1.25 hm2山地雨林固定样地20年的监测资料,从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个体数量、主要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等... 热带雨林中乔木层树种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监测乔木树种的动态,能更好的了解群落的演替。基于西双版纳地区5块共1.25 hm2山地雨林固定样地20年的监测资料,从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个体数量、主要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树种动态。研究对象为近成熟的山地雨林,1992—1994年初测时样地中记录到乔木层树种215种,隶属于61科128属;到2012年,乔木层树种增加到239种,隶属于62科148属。分析表明,20年来样地中乔木层树种在科、属、种三级组成水平上均呈缓慢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1.64%、15.63%、11.16%。退出乔木层和新进入乔木层的树种主要是偶见种。20年来,样地乔木层总株数从1464株增加至1478株,累计死亡620株,总死亡率29.55%,年均死亡率1.48%;累计进界634株,总进界率30.22%,年均进界率1.51%;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在小幅度波动中略有增加,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增加率分别为0.28%、2.69%、0.55%;乔木层的径级组成未有明显变化,不同径级的死亡和进阶基本处于持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雨林 乔木层树种 动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19
作者 夏富才 潘春芳 +2 位作者 赵秀海 何海燕 周海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0-376,共7页
于2009年生长季(5~9月份)对布置在1.0hm2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内的100个草本样方(1m×1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光照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层片与土壤因子、光照环境的相关性以及乔木层、灌木层、土壤因子、光... 于2009年生长季(5~9月份)对布置在1.0hm2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内的100个草本样方(1m×1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光照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层片与土壤因子、光照环境的相关性以及乔木层、灌木层、土壤因子、光照环境对草本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以阐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草本层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阔叶红松林下的草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其中,5月份黑水银莲花(Anemone amurensis)、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等早春短命植物占优势,6月份部分早春短命植物和早夏植物、晚夏植物同时出现,物种丰富度最高,7月份是夏季植物的生长旺季,物种多样性最高,8~9月份草本植物逐渐枯萎。(2)灌木层的多样性与草本层的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层的株数密度与不同月份的草本层盖度呈正相关、与草本层多样性呈负相关,而乔木层对草本层盖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均不显著。(3)土壤速效钾、光照和土壤水分是关联乔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认为,阔叶红松林下的乔木层通过影响光照、降水及枯落物的含量而间接影响草本层的多样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乔木层 灌木层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养条件下密度和补饲量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玉 孙宝盛 +3 位作者 孙熠 卢营杰 李建慧 张俊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3-1459,共7页
选择45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本地鸡441只,随机分为7组,在山西省太谷县生态养鸡场进行2(补饲量)×3(密度)两因子放养试验,研究林下种植苜蓿不同放养密度与补饲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补饲量设自由采食量50%、70%两... 选择45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本地鸡441只,随机分为7组,在山西省太谷县生态养鸡场进行2(补饲量)×3(密度)两因子放养试验,研究林下种植苜蓿不同放养密度与补饲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补饲量设自由采食量50%、70%两个处理,密度为每667m2 100只、250只、400只3个处理,以笼养全程自由采食为对照,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个小区用于轮牧,小区面积为62 m2;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补饲量和放养密度互作对平均产蛋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蛋重和料蛋比影响不显著(P>0.05)。笼养+自由采食组(CK)与补饲量70%、100只·667m-2组蛋重、平均产蛋率及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蛋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蛋重显著高于补饲量50%、100只·667m-2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补饲量50%组(P<0.05)。补饲量和放养密度互作对蛋黄重、蛋黄胆固醇含量和全蛋胆固醇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放养密度对全蛋胆固醇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笼养+自由采食组蛋黄重极显著高于补饲量50%、100只·667m-2组(P<0.01),蛋黄胆固醇含量和全蛋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100只·667m-2组(P<0.05)。补饲量70%下,100只·667m-2放养密度对牧草的破坏性小于其他放养密度。结合产蛋性能、蛋黄胆固醇含量以及草地保护,以70%补饲量+100只·667m-2组养殖模式较好,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林下放养 苜蓿 养殖密度 补饲量 生产性能 蛋黄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