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琳 孙珺 +4 位作者 李多 肖晓蓉 朱硃 龚其美 周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观测3种口腔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无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直接点种法、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观测口腔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结果 1)直接点种法中各组均未观察到清晰的抑菌圈... 目的观测3种口腔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无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直接点种法、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观测口腔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结果 1)直接点种法中各组均未观察到清晰的抑菌圈;2)唾液链球菌软琼脂上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3)活菌与白假丝酵母菌液体共培养中,在各个时间点上变异链球菌组与对照组之间菌落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细菌培养基上清液与白假丝酵母菌液体共培养中,在24、48、72h时间点上,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菌落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数时间点上,各实验组间菌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口腔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尚不能确定哪种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更强,并且抑制作用会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变异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血链球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抑制变形链球菌及釉质碳酸脱矿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孔晶晶 梁向阳 +2 位作者 李春年 代鑫鹏 马向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对碳酸饮料导致的脱矿牙釉质的脱矿加速情况,通过加入厚朴酚液,抑制变形链球菌进而减慢釉质块的脱矿情况,为临床中碳酸饮料所致牙釉质脱矿的患者,减缓牙釉质继续脱矿致龋选择疗效较好的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 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对碳酸饮料导致的脱矿牙釉质的脱矿加速情况,通过加入厚朴酚液,抑制变形链球菌进而减慢釉质块的脱矿情况,为临床中碳酸饮料所致牙釉质脱矿的患者,减缓牙釉质继续脱矿致龋选择疗效较好的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方法:将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截根,将牙冠制备成5mm×5mm×2mm的近远中釉质块,每日置于碳酸饮料雪碧中30min×4次,每次间隔2h,连续3周,制备人工脱矿模型。将脱矿后的釉质块置于人工唾液中37℃恒温水浴,使之形成获得性膜。所有釉质块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变形链球菌混悬液组(B组),菌液A值=1,变形链球菌混悬液+厚朴酚组(C组),厚朴酚浓度为6.3mg/L,每组20个,于37℃厌氧箱培养3周后,显微硬度仪检测牙釉质表面硬度,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牙釉质的荧光图像。结果:A、B、C三组釉质块脱矿后较脱矿前显微硬度值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处理后,A组和C组釉质块显微硬度值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数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B组釉质表面粗糙,大量釉柱断裂形成大小不等的孔隙,大量细菌附着,A组釉质表面部分孔隙变浅甚至消失,C组釉质表面孔隙明显减少,少量细菌附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组荧光染料沉积多,荧光面积和荧光强度大,A组和C组荧光染料沉积较B组少,荧光面积和荧光强度小。结论:变形链球菌能够加速碳酸性脱矿牙釉质的脱矿速度;厚朴酚能够通过抑制变形链球菌,减慢碳酸性脱矿牙釉质的脱矿速度,进而减缓龋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变形链球菌 牙釉质碳酸脱矿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防治药物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开云 孙红武 +1 位作者 张卫军 邹全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83-685,共3页
变异链球菌是人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其在口腔中的定植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和研究抑制或杀灭变异链球菌的药物,曾运用抗生素、消毒剂、氟化物和免疫制剂等抗变异链球菌感染。本文就抗变异链球菌化学合... 变异链球菌是人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其在口腔中的定植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和研究抑制或杀灭变异链球菌的药物,曾运用抗生素、消毒剂、氟化物和免疫制剂等抗变异链球菌感染。本文就抗变异链球菌化学合成药物和抗变异链球菌植物提取物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龋病 药物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黄蜀葵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红艳 董六一 +2 位作者 杨柳 黄升海 李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变形链球菌(MS)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临床龋病预防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的TFA对MS生长的影响,测定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梯度配置含TFA的TPY液体培养基,接... 目的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变形链球菌(MS)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临床龋病预防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的TFA对MS生长的影响,测定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梯度配置含TFA的TPY液体培养基,接种MS,厌氧培养48h,测定在不同培养时间段各浓度TFA溶液实验前后的pH值。结果一定浓度的TFA能够抑制MS的生长,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g/L;在低于MIC的4个浓度梯度条件下,随着TFA浓度的升高,各浓度组在不同培养时间段pH值逐渐增高,各个浓度组与对照组的pH变化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浓度组在各个时问段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TFA影响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代谢,使MS产酸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药理学 链球菌 变异/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与厚朴复配物对变异链球菌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蔡昀盈 吴梦琪 +2 位作者 夏玮 宋金星 张文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208,共7页
比较了甘草和厚朴的提取物以及两者复配物的抑菌效果,并研究了甘草和厚朴的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效果。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测试抑菌能力,结果显示甘草和厚朴联合使用时对... 比较了甘草和厚朴的提取物以及两者复配物的抑菌效果,并研究了甘草和厚朴的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效果。通过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测试抑菌能力,结果显示甘草和厚朴联合使用时对变异链球菌具有协同作用,且当甘草和厚朴提取物的质量比为1∶2(G-M_(1∶2))时抑菌效果最佳。通过变异链球菌生长曲线探究G-M_(1∶2)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时期,研究G-M_(1∶2)对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G-M_(1∶2)能有效抑制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和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厚朴 抑菌活性 生物膜清除 变异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伊氏菌素与儿茶素协同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思彤 张彤 +5 位作者 金曼 曲国强 孙雪婷 付恒芳 刘丽波 李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为探讨儿茶素与罗伊氏菌素(主要抗菌成分为3-羟基丙醛(3-hydroxypropionaldehyde,3-HPA))对诱发龋齿的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测定了罗伊氏菌素与儿茶素单独使用和联合作用时对变异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 为探讨儿茶素与罗伊氏菌素(主要抗菌成分为3-羟基丙醛(3-hydroxypropionaldehyde,3-HPA))对诱发龋齿的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测定了罗伊氏菌素与儿茶素单独使用和联合作用时对变异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经计算分级抑制浓度指数得知,当儿茶素(1/8 MIC)和3-HPA(1/4 MIC)联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测定生物膜含量、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含量和有机酸含量3个指标时发现,协同组使各指标含量显著减小(P<0.05),且效果优于单一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协同组生物膜结构改变明显、膜厚度降低、菌体数量减少。综上可看出,儿茶素和3-HPA协同使用能够抑制菌体的聚集与黏附、参与底物代谢,提高酸度、延缓生物膜生长成熟,可作为新型抑菌剂应用于防龋产品,为今后开发天然、安全的防龋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菌素 儿茶素 协同作用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精油对变异链球菌抑菌浓度及效力的探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宋玉梦 周红艳 +1 位作者 黄鑫 梅予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茶树精油(TTO)对变异链球菌(S.mutans)体外抑菌的作用。方法:利用牛津杯法检测TTO对S.mutans的抑菌效果;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TTO对S.muta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TT染色法计算不同时间下TTO的抑菌率和... 目的:探讨茶树精油(TTO)对变异链球菌(S.mutans)体外抑菌的作用。方法:利用牛津杯法检测TTO对S.mutans的抑菌效果;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TTO对S.muta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MTT染色法计算不同时间下TTO的抑菌率和杀菌时间,评估TTO对S.mutans抑菌效力。对照组分别为0.2%氯己定(CHX)和0.5%Tween-80。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抑菌环(SBR)大小为(11.36±1.68)mm^(20.26±3.64)mm;MIC为0.125%,MBC为0.25%。0.25%TTO在24 h内可以完全杀灭细菌,0.125%TTO在12、24内抑菌率分别为(90.97±0.77)%、(69.94±4.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7.390,P 12=0.947;t 24=4,627,P 24=0.219)。0.25%TTO在48 h时抑菌率下降为68.63%±0.4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5,P=0.068)。结论:TTO对S.mutans抑菌作用显著,0.125%TTO可抑制S.mutans活性,0.25%TTO可起到灭菌作用,抑菌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TTO) 变异链球菌(S.mutans) 抑菌浓度 抑菌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水拉曼技术的白色念珠菌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和耐药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修珍 姜明 +6 位作者 张颖 刘育含 李帆 曾飞 马玉莹 杨加震 杨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评价氟化钠(NaF)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能;白色念珠菌代谢产物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和NaF作用下的耐药性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曼技术,参考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小代谢活性抑制浓度(MIC-MA)指标,评价NaF对变异链球... 目的评价氟化钠(NaF)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能;白色念珠菌代谢产物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和NaF作用下的耐药性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曼技术,参考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小代谢活性抑制浓度(MIC-MA)指标,评价NaF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代谢的抑制效果;采用重水拉曼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白色念珠菌上清液对变异链球菌代谢活性的影响;采用重水拉曼技术,检测在加入白色念珠菌上清液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变异链球菌对NaF耐药性的变化,评价两菌互作对于耐药性的影响。结果NaF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0.4 g·L^(-1),MIC-MA为1.2 g·L^(-1)。在MIC下,该菌生长受到完全抑制,但仍具有很高的代谢活性,存在再次恢复毒力的可能;只有达到3×MIC,即MIC-MA,该菌的生长和代谢才能得到完全抑制。当白色念珠菌上清液OD_(600)≥0.5时,变异链球菌的代谢活性明显高于纯培养体系,且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体系中NaF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效能较纯培养降低,且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直到4×MIC,即1.6 g·L^(-1),该菌的代谢才能得到完全抑制。结论重水拉曼技术适用于评价药物对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混合体系中一定浓度(OD_(600)≥0.5)的白色念珠菌上清液中的代谢产物可增强变异链球菌的代谢活性,降低变异链球菌对于NaF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钠 拉曼图谱 耐药性 变异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脂磷壁酸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娅 于丹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742-745,共4页
脂磷壁酸是变异链球菌的毒力因子,在变异链球菌致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龋病进展过程中诱导牙髓免疫应答。本文就变异链球菌脂磷壁酸的结构和功能,脂磷壁酸在牙周病进展、补体激活、细胞因子产生和牙髓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方面的生物... 脂磷壁酸是变异链球菌的毒力因子,在变异链球菌致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龋病进展过程中诱导牙髓免疫应答。本文就变异链球菌脂磷壁酸的结构和功能,脂磷壁酸在牙周病进展、补体激活、细胞因子产生和牙髓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方面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脂磷壁酸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型联合氟化钠对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圆 刘晓璇 王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7-413,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型(G-Rh2)联合氟化钠(NaF)对体外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为其将来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量G-Rh2与NaF对变异链球菌的半数最小抑制浓度(MIC_(50));采用棋盘微...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型(G-Rh2)联合氟化钠(NaF)对体外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为其将来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量G-Rh2与NaF对变异链球菌的半数最小抑制浓度(MIC_(50));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量G-Rh2与NaF联合应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IC_(50)值,并计算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来判断两者的联合效应,当FIC<0.5时证明2种药物间具有协同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分别测量G-Rh2与NaF对变异链球菌的半数最小生物膜抑制浓度(MBIC50)值;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MIC_(50)G-Rh2组、MIC_(50)NaF组和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采用生长曲线及产酸实验评估各组变异链球菌浮游菌生长速度及产酸抑制率;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MBIC50G-Rh2组、MBIC50NaF组及MBIC50G-Rh2+MBIC50NaF联合组,采用结晶紫染色实验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量及结构的变化;空白对照组内不含任何药物。结果:G-Rh2与NaF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IC_(50)分别为25.000和125.000 mg·L^(-1);G-Rh2与NaF联合应用时MIC_(50)分别为5.00和31.25 mg·L^(-1),FIC指数为0.45,小于0.50,证明2种药物间具有协同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G-Rh2与NaF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BIC50分别为22.5和62.5 mg·L^(-1)。与空白对照组、MIC_(50)G-Rh2组和MIC_(50)NaF组比较,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变异链球菌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IC_(50)G-Rh2组、MIC_(50)NaF组和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ΔpH值均降低,且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ΔpH值低于MIC_(50)G-Rh2组和MIC_(50)NaF组(P<0.05);MIC_(50)G-Rh2+MIC_(50)NaF联合组的产酸抑制率高于MIC_(50)G-Rh2组和MIC_(50)NaF组(P<0.05)。MBIC50G-Rh2+MBIC50NaF联合组的生物膜形成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MBIC50G-Rh2组和MBIC50NaF组(P<0.01)。扫描电镜观察,MBIC50G-Rh2组和MBIC50NaF组生物膜厚度降低,胞外基质量减少,细菌之间排列疏松,而MBIC50G-Rh2+MBIC50NaF联合组生物膜结构消失,细菌数量减少且细菌形态发生变化。结论:G-Rh2与NaF联合应用对体外变异链球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人参皂苷Rh2型 氟化钠 联合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磷灰石晶体膜对变异链球菌早期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素明 刘诗泽 +1 位作者 陈海峰 王晓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再生氟磷灰石晶体膜(Fluorapatite crystal film,FACF)对变异链球菌(S.mutans)早期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方法:近生理条件下(37℃,1 atm,pH 6.0~7.4),在牙本质表面沉积FACF,并将牙本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再生氟磷灰石晶体膜(Fluorapatite crystal film,FACF)对变异链球菌(S.mutans)早期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方法:近生理条件下(37℃,1 atm,pH 6.0~7.4),在牙本质表面沉积FACF,并将牙本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和氟磷灰石(fluorapatite,FA)样本作为对照组,SEM观察表面形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SEM观察牙本质和FACF表面S.mutans的早期粘附情况。HA、FA、牙本质及FACF表面培养S.mutans生物膜,CLSM观察并计算生物膜量。结果:FACF厚5~10μm,晶体呈标准的六棱柱样,排列规则紧密,直径0.5~1.0μm。FACF表面S.mutans粘附量显著少于牙本质(P<0.05),单位面积生物膜量显著低于HA、FA及牙本质(P<0.05),且阻挡了S.mutans向牙本质小管内生长。结论:在近生理条件下,可在牙本质表面再生出厚5~10μm的FA有序致密晶体膜,该层晶体结构可减少S.mutans的初期粘附及生物膜的形成,并对S.mutans向牙本质小管内生长起到物理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氟磷灰石晶体膜 变异链球菌 粘附 屏障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变形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若琪 王静 张颖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9期168-171,共4页
[目的]评估苦参碱对变形链球菌致龋性(如生长、产酸、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晶紫染色测定苦参碱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与已成熟生物被膜的根除作用,通过pH计测定苦参碱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通过MTT法... [目的]评估苦参碱对变形链球菌致龋性(如生长、产酸、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菌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晶紫染色测定苦参碱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与已成熟生物被膜的根除作用,通过pH计测定苦参碱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通过MTT法测定了苦参碱对变形链球菌浮游细胞与生物被膜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苦参碱能够显著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与生物被膜的形成,对已成熟的生物被膜也有根除作用。苦参碱处理后变形链球菌有机酸的产生明显减少,同时变形链球菌浮游细胞和生物被膜细胞的代谢活性也受到了抑制。[结论]苦参碱可以抑制致龋性生物被膜,是预防龋齿的候选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变形链球菌 生物被膜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盛楠 吕炜桐 +4 位作者 唐权 马玗玟 刘力嘉 王亮 彭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4,共7页
目的筛选小分子抗菌药物,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筛选426个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小分子药物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建立变异链球菌的随机突变体库,探究S... 目的筛选小分子抗菌药物,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筛选426个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小分子药物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建立变异链球菌的随机突变体库,探究SERMs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靶点。结果小分子药物库中归属于SERMs的托瑞米芬、他莫昔芬、克罗米芬和雷洛昔芬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通过构建变异链球菌的突变体库,筛选发现了两个突变菌株对克罗米芬产生了抗性,对耐药株的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转座子插入位点位于smu_546、smu_874的基因。结论托瑞米芬、他莫昔芬、克罗米芬、和雷洛昔芬等SERMs药物对变异链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且克罗米芬的作用靶点可能位于smu_546、smu_874基因表达的蛋白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龋病 抗菌作用 突变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14
作者 王声远 姜瑞 +3 位作者 施华肃 刘跃芳 罗佳露 徐燕 《口腔医学研究》 2025年第9期761-766,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臭氧水浓度和作用时间对龋病主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明确其临床应用潜力。方法:测定臭氧水对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粘性放线菌的最佳抑菌浓度;用同一浓度臭氧水作用不同时间,确定最佳作用时间;以酸碱度变化和生物被膜形成... 目的:探究不同臭氧水浓度和作用时间对龋病主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明确其临床应用潜力。方法:测定臭氧水对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粘性放线菌的最佳抑菌浓度;用同一浓度臭氧水作用不同时间,确定最佳作用时间;以酸碱度变化和生物被膜形成量为结局指标判定臭氧水对致龋菌的繁殖影响;收集正常成人唾液,模拟口腔环境,测定唾液对臭氧水抑菌的影响。结果:3种致龋菌的最佳臭氧水抑菌浓度在3.2 ppm,抑制变形链球菌的最佳作用时间为60 s,乳酸杆菌为120 s,粘性放线菌为60 s;3种致龋菌在臭氧水作用下产酸能力降低15.1%,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也有所下降,但臭氧水混合唾液后抑菌率下降至65.2%。结论:臭氧水在安全浓度下具有高效抑菌作用,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变形链球菌 口腔致龋菌 抑菌作用 粘性放线菌 唾液 生物被膜 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