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A)通过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将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HA低剂量组(HA-L组,2μmol/L)、HA中剂量组(HA-M组,4...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A)通过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将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HA低剂量组(HA-L组,2μmol/L)、HA中剂量组(HA-M组,4μmol/L)、HA高剂量组(HA-H组,8μmol/L)、RU.521(cGAS抑制剂)组(1μmol/L)、HA-H+RU.521组(8μmol/L+1μmol/L),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趋化因子配体(CXCL)2、CXCL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cGAS、STING蛋白表达。将上述各组细胞分别与NK细胞共培养24 h,命名为NC共培养组、HA-L共培养组、HA-M共培养组、HA-H共培养组、RU.521共培养组、HA-H+RU.521共培养组,检测NK细胞杀伤力。结果:与NC组比较,HA-L组、HA-M组、HA-H组BGC-823细胞OD450(24 h)(0.87±0.08 vs 0.75±0.06、0.62±0.06、0.41±0.03)、克隆形成率[(47.75±2.13)%vs(41.12±1.81)%、(33.58±1.61)%、(19.95±0.84)%]、划痕愈合率[(43.37±2.08)%vs(36.65±1.54)%、(27.74±1.03)%、(13.36±0.62)%]、侵袭细胞数(78.85±3.67 vs 65.59±2.49、51.52±2.01、22.23±1.36)、CXCL2、CXCL8水平、PCNA、MMP-9蛋白表达降低,cGAS、STING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RU.521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与NC共培养组比较,HA-L共培养组、HA-M共培养组、HA-H共培养组NK细胞杀伤力增强,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NC共培养组比较,RU.521共培养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RU.521减弱了高剂量HA对BGC-82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结论:HA可能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免疫逃逸。展开更多
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为定位于内质网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STING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胞质内多种...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为定位于内质网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STING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胞质内多种来源的异常DNA产生应答,发挥抗病毒与抗肿瘤的经典作用。在应对外界刺激和生存压力时,细胞器的功能与结构损伤同细胞死亡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维持细胞活力,机体进化出了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用于调控细胞器功能,防止损伤因素持续存在而使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STING与多种细胞器调节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并且参与调节部分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共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着重综述STING与细胞器相互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剖析STING在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多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旨在通过对STING及其下游通路和细胞器之间交互作用的总结与梳理,为人类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提供思路。展开更多
病毒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快速地识别病毒并作出应答反应,但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毒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细胞识别和检测病毒主要通过受体完成,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是一种新发现的DNA...病毒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快速地识别病毒并作出应答反应,但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毒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细胞识别和检测病毒主要通过受体完成,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是一种新发现的DNA识别受体,它将信号传递给下游的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蛋白,诱导产生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IFN-I),从而启动细胞抗病毒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相关研究,以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2009—2021年间国内外学者关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进展中的研究现状、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乳腺癌和STING作为关键词的122篇核心合集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目的:探讨2009—2021年间国内外学者关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进展中的研究现状、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乳腺癌和STING作为关键词的122篇核心合集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评估STING调控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结果:以2016年为时间节点,乳腺癌与STING相关的研究发文量迅速增加,其中美国发文量最多,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为排名第一的研究机构。DNA断裂过程中产生的微核激活了cGAS-STING信号通路,可有效启动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结果也表明,以巨噬细胞为代表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是乳腺癌与STING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结论:STING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将成为乳腺癌防治领域的新免疫靶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A)通过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将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HA低剂量组(HA-L组,2μmol/L)、HA中剂量组(HA-M组,4μmol/L)、HA高剂量组(HA-H组,8μmol/L)、RU.521(cGAS抑制剂)组(1μmol/L)、HA-H+RU.521组(8μmol/L+1μmol/L),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趋化因子配体(CXCL)2、CXCL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cGAS、STING蛋白表达。将上述各组细胞分别与NK细胞共培养24 h,命名为NC共培养组、HA-L共培养组、HA-M共培养组、HA-H共培养组、RU.521共培养组、HA-H+RU.521共培养组,检测NK细胞杀伤力。结果:与NC组比较,HA-L组、HA-M组、HA-H组BGC-823细胞OD450(24 h)(0.87±0.08 vs 0.75±0.06、0.62±0.06、0.41±0.03)、克隆形成率[(47.75±2.13)%vs(41.12±1.81)%、(33.58±1.61)%、(19.95±0.84)%]、划痕愈合率[(43.37±2.08)%vs(36.65±1.54)%、(27.74±1.03)%、(13.36±0.62)%]、侵袭细胞数(78.85±3.67 vs 65.59±2.49、51.52±2.01、22.23±1.36)、CXCL2、CXCL8水平、PCNA、MMP-9蛋白表达降低,cGAS、STING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RU.521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与NC共培养组比较,HA-L共培养组、HA-M共培养组、HA-H共培养组NK细胞杀伤力增强,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NC共培养组比较,RU.521共培养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RU.521减弱了高剂量HA对BGC-82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结论:HA可能通过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免疫逃逸。
文摘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为定位于内质网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STING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胞质内多种来源的异常DNA产生应答,发挥抗病毒与抗肿瘤的经典作用。在应对外界刺激和生存压力时,细胞器的功能与结构损伤同细胞死亡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维持细胞活力,机体进化出了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用于调控细胞器功能,防止损伤因素持续存在而使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STING与多种细胞器调节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并且参与调节部分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共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着重综述STING与细胞器相互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剖析STING在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多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旨在通过对STING及其下游通路和细胞器之间交互作用的总结与梳理,为人类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提供思路。
文摘病毒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系统快速地识别病毒并作出应答反应,但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毒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细胞识别和检测病毒主要通过受体完成,而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是一种新发现的DNA识别受体,它将信号传递给下游的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蛋白,诱导产生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IFN-I),从而启动细胞抗病毒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相关研究,以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2009—2021年间国内外学者关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进展中的研究现状、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乳腺癌和STING作为关键词的122篇核心合集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评估STING调控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结果:以2016年为时间节点,乳腺癌与STING相关的研究发文量迅速增加,其中美国发文量最多,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为排名第一的研究机构。DNA断裂过程中产生的微核激活了cGAS-STING信号通路,可有效启动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结果也表明,以巨噬细胞为代表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是乳腺癌与STING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结论:STING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将成为乳腺癌防治领域的新免疫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