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olvement of VLA-5 and VLA-6 in facilitating endothelium-oriented transmigr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被引量:1
1
作者 JINLing WANGWei-zhong LIChun-jiang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细胞其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 4的表达谱。结果 :基质由来因子 ( SDF) - 1 α介导的动员外周血 ( m PB)及骨髓 ( BM)来源的CD34+ 细胞穿透覆盖 HUVECs滤膜百分率分别为 ( 5 6.6± 2 0 .1 ) %及 ( 1 5 .6± 1 .8) % ,显著高于其穿移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比率。预先对 CD34+ 细胞进行抗 VLA- 5和 /或 VLA- 6中和抗体处理可消除这一促进效应。此外 ,BM来源的 CD34+细胞其穿移覆盖及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能力均显著低于 m PB CD34+细胞 ,两者间穿移能力的差异与其 VLA- 5及 VLA- 6(而非 VLA- 4及趋化因子受体 CXCR- 4)抗原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VLA- 5和 VLA- 6参与 HUVECs促进 HS/PCs穿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户 穿内皮移行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质衍生因子-1α 造血干/祖细胞 晚期激活抗原-5 晚期激活抗原-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燕 熊昊 +7 位作者 陈智 宋娜 杨李 陶芳 晏黎 王卓 杜宇 孙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原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SAA患儿接受移植后有9例死亡,中位死亡时间6.3(2.6,8.3)个月。因感染死亡的5例中,肺部感染3例,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2例;肠道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植入失败并发血流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其次为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A-TMA)3例,1例因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死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60dPLT≤30×10^(9)/L(HR=7.478,95%CI:1.177-47.527,P=0.033)、Ⅲ-Ⅳ度aGVHD(HR=7.991,95%CI:1.086-58.810,P=0.041)、发生TA-TMA(HR=13.699,95%CI:2.146-87.457,P=0.006)为移植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llo-HSCT是治疗SAA患儿的有效手段,移植后+60dPLT≤30×10^(9)/L、Ⅲ-Ⅳ度aGVHD、发生TA-TMA与移植后死亡独立相关,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儿并优化临床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F-1/CXCR4轴探讨雷公藤多糖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贾微 宁志莹 +5 位作者 岑妍慧 刘鑫 杨瑞 李博佳 李森 张宸康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8,I0003-I0006,共8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糖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取新生第4天昆明小鼠的胰腺组织制备原代胰腺干细胞,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定胰腺干细胞;使用双硫腙(DTZ)染色法鉴定胰岛β细胞...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糖通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轴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取新生第4天昆明小鼠的胰腺组织制备原代胰腺干细胞,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定胰腺干细胞;使用双硫腙(DTZ)染色法鉴定胰岛β细胞;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各培养时间点细胞进行拍照记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各给药时间点SDF-1释放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DF-1和CXCR4的相对mRNA表达量;使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各组细胞SDF-1和CXCR4蛋白表达量。结果使用免疫组化法鉴定所取细胞Nestin阳性、呈棕黄色;双硫腙(DTZ)染色呈阳性,且给药组细胞阳性染色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对照组细胞SDF-1释放量相对持平,实验组细胞SDF-1释放量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步上升,在第26天达到峰值,随后SDF-1释放量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步下降;qPCR技术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SDF-1和CXCR4的相对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WB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SDF-1和CXCR4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雷公藤多糖可以通过SDF-1/CXCR4轴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糖 胰腺干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驼皮肤Scf基因的分子克隆、表达分析及组织学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冬梅 赵园园 +3 位作者 朱芷葳 杜斌 李鹏飞 赵宇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2-840,共9页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生长因子,在黑素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探讨SCF的分子特性及其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通过PCR克隆羊驼Scf基因的全长编码区(CDS),并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编码蛋白质...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生长因子,在黑素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探讨SCF的分子特性及其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通过PCR克隆羊驼Scf基因的全长编码区(CDS),并运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其编码蛋白质特征;采用实时定量PCR (q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分析SCF的表达模式和组织分布。结果表明,Scf编码区核苷酸为740 bp,编码1个246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质。该蛋白质包含1个跨膜区和1个信号肽,其二级结构核心是4个α-螺旋(αA,αB,αC和αD)和2条反平行的β-折叠链;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羊驼SCF序列与猪、牛、羊同属于一个分支;棕色羊驼皮肤SCF表达显著高于白色羊驼,SCF蛋白主要位于毛囊基质与毛根鞘中,且Fontana-Masson染色显示,棕色羊驼皮肤中含有更多的黑色素颗粒。以上研究结果证实,在棕色羊驼毛皮肤中SCF的表达量和黑色素含量均高于白色羊驼毛皮肤,且SCF的高级结构与毛色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羊驼 毛色 皮肤 黑色素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胃窦SCF-Kit信号改变及其对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龙庆林 房殿春 +2 位作者 史洪涛 向国春 罗元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及Kit含量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胃窦SCF-Kit信号在Cajal间质细胞受损中作用。方法用链尿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 目的研究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的形态学改变,测定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及Kit含量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胃窦SCF-Kit信号在Cajal间质细胞受损中作用。方法用链尿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3个月后采用美蓝方法测定胃排空速率,对胃窦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采用RT-PCR方法测定胃窦平滑肌组织SCF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胃窦平滑肌组织c-kit蛋白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胃排空明显延迟,胃Cajal间质细胞与其他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显著减少、结构破坏、连接松散;细胞器变性、减少;胞质广泛溶解;核周间隙增宽。糖尿病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SCFmRNA以及c-kit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结论SCF-Kit系统受损与糖尿病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变性、数量减少以及网络结构破坏有关最终导致胃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胃轻瘫 s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嘉 孙京臣 +3 位作者 邹移海 黄冰 张进 张永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干细胞因子(stemcell factor,SCF)的影响。方法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纯化MSCs,取第三代MSCs进行实验。用含不同浓度丹酚酸B的低糖DMEM培养液培养MSCs,ELISA法检测培养24、48、72...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干细胞因子(stemcell factor,SCF)的影响。方法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纯化MSCs,取第三代MSCs进行实验。用含不同浓度丹酚酸B的低糖DMEM培养液培养MSCs,ELISA法检测培养24、48、72h的上清中SCF的含量;RT-PCR法检测培养24、48、72h的SCF mRNA的表达。结果膜型和可溶型SCF mRNA均有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0.3μg/ml、3μg/ml、30μg/ml丹酚酸B可明显促进SCF的分泌和SCF mRN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而0.03μg/ml丹酚酸B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酚酸B可促进MSCs分泌SCF并促进SCF mRNA的表达,提示SCF可能在中药丹参治疗心肌梗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丹酚酸B 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睾丸组织中SC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代江涛 李旭良 +4 位作者 魏光辉 林涛 何大维 刘俊宏 李禄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通过环磷酰胺对大鼠睾丸组织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增殖指数影响的研究,以探讨环磷酰胺所致生精功能损害的原因。方法:选取9天龄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大、中、小剂量的环磷酰胺后24h、4w、8w分别采集睾丸标本,应用RT-PCR技术检... 目的:通过环磷酰胺对大鼠睾丸组织中干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增殖指数影响的研究,以探讨环磷酰胺所致生精功能损害的原因。方法:选取9天龄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大、中、小剂量的环磷酰胺后24h、4w、8w分别采集睾丸标本,应用RT-PCR技术检测睾丸组织中SCF的表达,同时光镜下计数4w时睾丸组织的增殖指数。结果:(1)对照组随年龄的增加,睾丸组织中分泌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均有显著增加(P<0.05)。(2)同一时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泌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期各实验组间比较,随环磷酰胺剂量增加,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有显著降低(P<0.05)。(3)同一剂量三个时期比较,各实验组分泌型干细胞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比较,大剂量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中、小剂量组中24h较4w、8w均有显著降低(P<0.05),4w与8w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增殖指数检测,4w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并与剂量负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由于环磷酰胺的毒性作用,导致了睾丸组织中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下调,进而影响增殖指数降低,这可能即是临床上环磷酰胺使用后产生不同程度生精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干细胞因子 增殖指数 生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Betacellulin、Activin A、bFGF和Nicotinamide联合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木潮 陈黎红 +1 位作者 徐明彤 程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1小鼠ES细胞30d后,应用RT-PCR、DTZ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分化细胞胰岛素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用RIA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结果】分化细胞可检测到胰岛素mRNA表达,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平均为13.6%±3.7%,在5.6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作用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04±0.01)ng/mL和(0.09±0.02)ng/mL。【结论】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将小鼠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GLP-1 FGF 生长因子 胰岛素水平 干细胞分化 联合诱导 分化细胞 小鼠胚胎 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雅韡 贺佳辉 +5 位作者 王浩 王誉潼 王睿妍 万幸雨 刘雨佳 吕兴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预处理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来源外泌体(Exo)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HUC-MSC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黄葵胶囊培养基中培养24 h,测定细胞活力,选取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选取50μg/mL的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 24 h,使用Exo提取试剂盒提取Exo,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纳米粒径分析检测粒径大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xo膜表面标记蛋白表达。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M组)、缺氧/复氧+Exo组(E组)和缺氧/复氧+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S相关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Exo组(E组)和缺血-再灌注+黄葵胶囊预处理Exo组(H组)。24 h后行肾脏组织学评估,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测定及炎症因子检测。结果 Exo和黄葵胶囊预处理Exo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呈杯状形态;二者平均粒径大小分别为116.8 nm和81.3 nm;两者均表达CD9、CD63、TSG101。与M组比较,E组转录激活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m RNA相对表达量升高,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与E组相比,H组ATF6、PERK、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ATF6、PERK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Scr、BUN、白细胞介素(IL)-1β、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与I/R组比较,E组和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与E组比较,H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下降,Scr、BUN、IL-1β、IL-10、IL-18、TNF-α水平下降(均为P<0.05)。结论 黄葵胶囊预处理HUC-MSC来源的Exo可通过抑制ERS,改善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葵胶囊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内质网应激 急性肾损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SCF/C-kit信号的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柴玉娜 唐洪梅 +1 位作者 黄育生 秦崇臻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系统的变化及其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12只新生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采用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三因素法制备IB... 目的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系统的变化及其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12只新生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采用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三因素法制备IBS-D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大鼠结肠组织中SCF和C-kit的蛋白表达;q PCR法检测SCF和C-kit的mRNA表达;统计学分析SCF和C-kit的表达与IBS-D脾系数、胸腺系数、TNF-α、IL-8、IL-10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SCF和C-kit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减少,同时二者的mRNA表达降低。SCF的表达与脾系数、TNF-α、IL-8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C-kit的表达与胸腺系数、脾系数、TNF-α呈负相关。结论 IBS-D大鼠SCF/C-kit系统异常,可能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干细胞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 免疫功能 相关性 三因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组胺治疗对实验性肝炎大鼠肥大细胞浸润及c-Kit和SC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红 赵龙凤 +3 位作者 郝彦琴 尹镭 赵元昌 韩德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09-1614,共6页
目的:研究c-Kit和干细胞因子(SCF)在实验性肝炎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及抗组胺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肝炎组(CH)和抗组胺治疗组(AH)。CH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用40%四氯化碳油溶液皮下注射,... 目的:研究c-Kit和干细胞因子(SCF)在实验性肝炎大鼠肝脏组织的表达及抗组胺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肝炎组(CH)和抗组胺治疗组(AH)。CH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用40%四氯化碳油溶液皮下注射,同时辅以低蛋白、低胆碱、高脂肪、高醇饮食),AH组在CH的基础上给予抗组胺治疗(酮替芬)。4周末处死动物,取血分别检测血浆类胰蛋白酶(TS)和组胺(HA)水平,同时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肥大细胞形态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脏c-Kit和SCF的表达。用RT-PCR方法观察肝组织c-Kit和SC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组TS、血和肝组织HA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经抗组胺治疗后,TS、血和肝组织H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光镜下,慢性肝炎组有脂肪变性和纤维化形成,而治疗组肝损伤明显减轻;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慢性肝炎组肝脏血管周围及纤维间隔内大量正在脱颗粒和已经脱颗粒的充满紫色颗粒的肥大细胞。治疗组仅见胞浆中充有少量紫色颗粒。定量统计发现,慢性肝炎组肥大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抗组胺治疗后,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3)RT-PCR结果显示抗组胺治疗可以下调c-Kit和SCF mRNA表达水平(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慢性肝炎组高表达c-Kit和SCF(均P<0.05),抗组胺治疗可以下调二者的表达(P<0.05),而且二者的表达均与H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肥大细胞参与了实验性肝炎的炎症过程。酮替芬可以通过下调肥大细胞膜受体c-Kit及其配体SCF的表达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释放减少,从而减轻肝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大鼠 抗组胺药 肥大细胞 C-KIT蛋白 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体外作用对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SCF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祝晓玲 祝彼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 (AMI)对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干细胞因子 (SCF)的影响。方法 在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 ,分别加入 0 .1mL不同浓度的AMI(终浓度分别为 4 0mg/L、4 0 0mg/L)作为药物 1组、药物 2组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 (AMI)对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干细胞因子 (SCF)的影响。方法 在贫血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中 ,分别加入 0 .1mL不同浓度的AMI(终浓度分别为 4 0mg/L、4 0 0mg/L)作为药物 1组、药物 2组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IMDM培养液 ,检测各实验组培养体系中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 (CFU F)数。同时 ,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 ,透析浓缩成冻干粉 ,经IMDM液稀释后作为条件培养液 ,分别加入到高增殖潜能的集落形成细胞 (HPP CFC)培养体系中 ,检测各实验组培养上清液中所含SCF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药物组的CFU F数及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 (BMSCM )中SCF的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AMI可促进贫血小鼠骨髓CFU F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骨髓 基质细胞 黄芪 贫血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CF基因5′旁侧-1190~- 853 AT富集区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聂怡玲 谭文斌 +5 位作者 朱敏 罗赛群 郭小珊 成光杰 胡维新 彭兴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已有的报告基因和EMSA实验研究表明 ,人干细胞生长因子 (SCF)基因 5′旁侧AT富集区- 1 1 90~ - 853在HeLa和MCF 7细胞中均能增强下游基因转录 ,可能为一个核基质结合区(MAR) ,对人SCF基因的转录发挥调控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该AT富集区... 已有的报告基因和EMSA实验研究表明 ,人干细胞生长因子 (SCF)基因 5′旁侧AT富集区- 1 1 90~ - 853在HeLa和MCF 7细胞中均能增强下游基因转录 ,可能为一个核基质结合区(MAR) ,对人SCF基因的转录发挥调控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该AT富集区的功能 ,将人SCF基因 5′旁侧 - 1 1 90~ - 853AT富集区分别克隆入SV40或CMV启动子前后紧接着CAT报告基因 ,瞬时转染Jurkat,HepG2和 3T3细胞 ,检测CAT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活性 .结果表明 :人SCF基因 5′旁侧- 1 1 90~ - 853AT富集区在Jurkat和HepG2细胞中 ,对分别由SV40和CMV启动子引导的CAT基因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但在 3T3细胞中对SV40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表现出增强作用 ,对CMV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无明显影响 .这些结果提示 ,人SCF基因 5′旁侧 - 1 1 90~ - 853AT富集区转录调控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干细胞因子基因 调控元件 启动子 报告基因检测 s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CF+IL-2等细胞因子从脐血CD34^+细胞扩增T细胞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元林 隋拥君 +3 位作者 张双喜 郭子宽 吴英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8-51,共4页
肿瘤和艾滋病 (AIDS)的基因治疗或免疫治疗的研究需要大量的T细胞克隆。尽管T细胞来源于CD34+细胞 ,但由于需要胸腺组织的参与 ,使其在体外扩增大量细胞克隆非常困难。本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辅助细胞 ,在SCF +IL 2等细胞因子的作... 肿瘤和艾滋病 (AIDS)的基因治疗或免疫治疗的研究需要大量的T细胞克隆。尽管T细胞来源于CD34+细胞 ,但由于需要胸腺组织的参与 ,使其在体外扩增大量细胞克隆非常困难。本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辅助细胞 ,在SCF +IL 2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 ,人脐血CD34+在此培养条件下 ,不断产生CD4 +或CD8+T细胞至少持续 3周。在培养扩增过程中 ,发现CD4 +和CD8+T细胞的比例有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培养体系中可以检测到CD4和CD8双阳性细胞的存在 ;RT PCR可检测到负责TCR重排的RAG 2基因的表达 ,说明所获得的T细胞来源于CD34+细胞。本研究为从CD34+细胞获得大量的T细胞克隆提供了一个简便的体外培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细胞 T细胞 IL-2 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对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SCF和MCP-1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应福 李宁 +3 位作者 谢兴文 宋敏 徐世红 蒋国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0,356,共6页
目的分析干细胞因子(SC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及麝香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颅骨钻建立颅骨骨缺损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与模型组,再将给药组和模型组随机分为3小组,给药组灌服麝香,模... 目的分析干细胞因子(SC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及麝香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颅骨钻建立颅骨骨缺损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与模型组,再将给药组和模型组随机分为3小组,给药组灌服麝香,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分别在干预后7 d、14 d、28 d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SCF表达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颅骨骨缺损处MCP-1 mRNA含量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第14天SCF表达最低,且无显著性,第7天和第28天其表达均比第14天升高,这两时间段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0025),但是第7天SCF表达增加更加显著;给药组在第7天MCP-1 mRNA表达水平最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和第28天其表达持续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33、0.1597)。结论SCF、MCP-1在颅骨骨缺损修复愈合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麝香通过增加模型大鼠血清中SCF的表达和颅骨骨缺损组织MCP-1 mRNA的表达,间接反映出骨缺损修复愈合机制可能与增加SCF和MCP-1 mRNA表达有关,麝香在加速骨缺损修复与愈合微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麝香 骨缺损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CF基因转染NK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建 张建华 +3 位作者 许晓群 冯进波 孙汭 田志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研究人SCF基因转染NK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LipofecTAMINE将SCF真核表达载体 pcD NA3 hSCF转染NK 92细胞系 ,RT PCR鉴定表达SCF的细胞克隆并以SCF依赖细胞株TF 1测活 ,MTT法检测增殖和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 目的 :研究人SCF基因转染NK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LipofecTAMINE将SCF真核表达载体 pcD NA3 hSCF转染NK 92细胞系 ,RT PCR鉴定表达SCF的细胞克隆并以SCF依赖细胞株TF 1测活 ,MTT法检测增殖和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3,CD16和CD5 6。结果 :建立表达hSCF基因的NK 92 hSCF细胞株 ,在IL 15培养条件下 ,其增殖能力显著高于NK 92 ,并且低剂量的IL 15可以维持其较高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3、CD16和CD5 6。结论 :可以通过SCF基因修饰NK 92 ,改变其生物学特性 ,提高其增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因子 转染 NK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生理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寇玉珠 田敏 +2 位作者 张灿玲 刘丽英 李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3-807,共5页
目的:探讨非亲缘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244人,使用自行编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 目的:探讨非亲缘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山东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244人,使用自行编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生理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38名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其生理健康总分为(89.21±10.35)分,心理健康总分为(81.84±12.75)分。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宗教信仰、居住地与主动捐献是供者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68.0%;子女状况、婚姻状况、年龄、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主动捐献是供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40.6%。结论:造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生理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给予年轻、居住在城市、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更多关注,针对性地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教育活动等,提高非亲缘供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捐献 非亲缘供者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CF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18
作者 朱元晓 赖春宁 +1 位作者 沈倍奋 薛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与造血细胞、生殖细胞和色素细胞生长发育相关的细胞因子。本研究利用pEX31B载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出重组人SCF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约占菌体蛋白的20%,经制备电泳纯化,纯度达90%以上,...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与造血细胞、生殖细胞和色素细胞生长发育相关的细胞因子。本研究利用pEX31B载体,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出重组人SCF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约占菌体蛋白的20%,经制备电泳纯化,纯度达90%以上,为制备人SCF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融合蛋白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19
作者 苗杨 宗宁 +2 位作者 何垒 董道松 郭欣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7-413,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SNI组(SNI模型建立)、BMSCs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SNI组(SNI模型建立)、BMSCs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3 d经鞘内注射BMSCs(1×10^(6))]、BMSCs+sh-NC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3 d经鞘内注射BMSCs(1×10^(6)),同时鞘内注射敲减对照腺病毒(2.5×10^(7) IU)]和BMSCs+sh-YY1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3 d经鞘内注射BMSCs(1×10^(6)),同时鞘内注射敲减YY1腺病毒(2.5×10^(7) IU)],每组10只。采用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评价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CD86、CD206、iNOS和Arg1蛋白阳性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YY1和KLF4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NI组大鼠PWTL和PWT值降低(均P<0.05);脊髓组织中iNOS和CD86蛋白阳性率增加,CD206和Arg1蛋白阳性率降低,YY1和KLF4表达降低(均P<0.05)。与SNI组比较,BMSCs组和BMSCs+sh-NC组大鼠PWTL和PWT值增加(均P<0.05);脊髓组织中CD86蛋白阳性率降低,CD206蛋白阳性率增加,YY1和KLF4表达增加(均P<0.05);BMSCs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NOS蛋白阳性率降低,Arg1蛋白阳性率增加。与BMSCs组和BMSCs+sh-NC组比较,BMSCs+sh-YY1组大鼠PWTL和PWT值降低(均P<0.05);脊髓组织中CD86蛋白阳性率增加,CD206蛋白阳性率降低,YY1和KLF4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SNI大鼠鞘内注射BMSCs可促进脊髓中小胶质细胞M2极化,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YY1介导的KLF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极化 转录因子阴阳1 Krüppel样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
20
作者 董稳航 张雪 +2 位作者 何巍 李锐 王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hDPSC)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拔除的健康、阻生智齿,从牙髓中分离培养hDPSC,鉴定后分组。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96 h,... 目的:观察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TSG-6)对炎症环境下人牙髓干细胞(hDPSC)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拔除的健康、阻生智齿,从牙髓中分离培养hDPSC,鉴定后分组。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96 h,矿化诱导组用矿化诱导液培养96 h,炎症因子组用含50μg/L 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96 h,炎症因子+TSG-6组先用含20μg/L TSG-6的DMEM培养48 h,再用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48 h,中和抗体组先与TSG-6、CD44中和抗体共培养48 h后再用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成牙/成骨标志物[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RUNX家族转录因子2(RUNX2)]及P65、p-IκB、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炎症因子+TSG-6组和中和抗体组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核转运水平。12只2日龄SD大鼠分4组,每组3只。麻醉后处死,取下颌骨,分别置于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矿化诱导液、含TNF-α的矿化诱导液、含TNF-α和TSG-6的矿化诱导液中培养10 d,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法评价各组牙组织的矿化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矿化诱导组DSPP、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矿化诱导组比较,炎症因子组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炎症因子组比较,炎症因子+TSG-6组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炎症因子组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炎症因子组比较,炎症因子+TSG-6组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炎症因子+TSG-6组比较,中和抗体组DSPP、DMP-1和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65、p-I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发生NF-κB核转运的细胞增多。动物实验表明TSG-6处理可促进炎症环境下大鼠下颌骨中前期牙本质的形成。结论:外源性TSG-6可增强炎症环境下hDPSC的成牙/成骨分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 NF-ΚB信号通路 成牙/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