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伐对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分的生长和乔木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汉 郑成忠 +3 位作者 张能军 邱勇斌 徐金良 成向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60,共9页
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以1991年营建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大径材培育林分为研究对象,1997年夏季,在杉木林分中选择立地条件(坡向和坡度等)基本一致的样地,分别在上、中、下坡位建立3个区组,每个区组设计3种间伐处理(未间伐(对... 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以1991年营建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大径材培育林分为研究对象,1997年夏季,在杉木林分中选择立地条件(坡向和坡度等)基本一致的样地,分别在上、中、下坡位建立3个区组,每个区组设计3种间伐处理(未间伐(对照)、中度间伐、强度间伐),每个处理各建立3块20 m×20 m固定样地;间伐前林分平均密度为2565株·hm^(-2)、平均树高为7.9 m、平均胸径为11.3 cm、立地指数18(基准年龄为20 a)。在林分生长至7、14 a时开展2次间伐,第一次间伐(1997年夏季),强度、中度间伐处理分别间伐33%和20%的林木(以株密度计),对照不间伐;第二次间伐(2004年秋季),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分别间伐18%、16%、15%的林木;2022年12月份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处理的保留密度,分别为1227、1552、1906株·hm^(-2)。分别在1997年(第一次间伐当年)、1999年(第一次间伐后2 a)、2004年(第一次间伐后7 a)、2004年(第二次间伐当年)、2006年(第二次间伐后2 a)、2012年(第二次间伐后8 a)、2022年(第二次间伐后18 a)冬季,测量树高和胸径,应用相关算法估算林分断面积、蓄积量、碳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邓肯(Duncan)多重比较法,分析间伐对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分的生长和乔木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处理,对平均树高没有显著影响。2次间伐后25 a(32年生林分),强度间伐处理的林木平均胸径,比对照林分增加了11.5%,但保留木断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乔木碳储量,分别比对照林分减少了18.7%、22.3%、25.2%;中度间伐处理的保留木断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乔木碳储量,略低于对照林分,但这些指标在中度间伐和对照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次间伐后25 a,强度间伐处理的林分大径木林分密度和蓄积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林分;中度间伐处理的林分大径木林分株密度和蓄积量,与对照处理的林分接近;但强度间伐处理的林分大径木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高于对照处理的林分。第一次间伐后7 a内、第二次间伐后8 a内,强度间伐处理的林分林木平均胸径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的林分;第二次间伐8 a(22年生林分)以后,间伐对林木胸径的影响逐渐减弱。综合大径材高效培育和固碳能力协同提升的培育目标,18指数立地,杉木大径材培育林分以中度间伐为宜,适宜的保留密度约为15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 林分生长 碳储量 大径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套种闽楠不同规格容器苗生长效果分析
2
作者 黄宇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以杉木林下套种闽楠6种规格容器苗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其造林后1~8 a林分进行动态跟踪,比较闽楠和杉木的地径、胸径、最大冠幅、树高、枝下高及杉木单株材积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不同规格闽楠容器苗,造林当年、2 a、8 a后的闽... 以杉木林下套种闽楠6种规格容器苗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其造林后1~8 a林分进行动态跟踪,比较闽楠和杉木的地径、胸径、最大冠幅、树高、枝下高及杉木单株材积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不同规格闽楠容器苗,造林当年、2 a、8 a后的闽楠Ⅰ级苗地径、最大冠幅、树高均高于Ⅱ级苗;3 aⅠ级苗造林的地径、胸径、最大冠幅、树高、枝下高生长量均最大,其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7.16 mm、7.40 mm、35.19 cm、63.20 cm、10.66 cm。造林8 a后,1 aⅡ级苗闽楠容器苗造林地内的杉木地径、胸径、单株材积均最大,分别达44.04 cm、36.53 cm、0.92 m 3,分别比平均值高出11.38%、10.83%、21.05%;2 aⅡ级苗闽楠容器苗造林地的杉木最大冠幅、树高均最大,分别达6.86 m、21.53 m,分别比平均值高出10.47%、3.66%。综合闽楠和杉木的各指标分析,杉木林下套种闽楠3 aⅠ级苗,闽楠和杉木二者的平均综合评分最高,达0.7347;为促进杉木林下套种闽楠幼林的生长,兼顾杉木大径材的培育,建议选用闽楠3 aⅠ级苗进行杉木林下套种,造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闽楠 容器苗 生长性状 单株材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因子的湖南省主要树种组林分生长率模型研建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志 陈振雄 +4 位作者 贺东北 刘紫薇 孙华 黄鑫 王金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7,25,共11页
【目的】建立基于气候因子的湖南省主要树种组林分生长率混合效应模型,为产出主要林分蓄积量年度变化、支撑省域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第六、七、八、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调查成果,选取杉木... 【目的】建立基于气候因子的湖南省主要树种组林分生长率混合效应模型,为产出主要林分蓄积量年度变化、支撑省域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第六、七、八、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调查成果,选取杉木类、马尾松类、栎类、其他硬阔、其他软阔、针叶混、阔叶混、针阔混8个主要树种组共3 036个样地数据,在传统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引入气候因子构建再参数化模型,并考虑样地效应引入自相关矩阵和异方差函数,构建主要树种组的林分生长率混合效应模型。以十折交叉验证法对3种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在各树种组林分生长率的模型上,杉木类、马尾松类引入最冷月均温度气候因子,栎类、其他硬阔、其他软阔、针叶混、阔叶混5个树种组引入最热月均温度气候因子,而针阔混树种组引入年平均降水量气候因子,分别构建再参数化模型,并确定了最优随机参数组合后构造混合效应模型。8个主要树种组的基础模型、再参数化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均逐步提升,栎类树种组的决定系数从基础模型的0.857 9增加到混合效应模型的0.965 8,杉木类、马尾松类和针阔混3个树种组的模型决定系数都提高了0.05以上,均达到0.93以上;针阔混树种组的平均百分标准误差从基础模型的14.59%到再参数化模型的14.32%和混合效应模型的8.22%。各树种组混合效应模型中除其他软阔的决定系数为0.895 6外,其他7个树种组的决定系数均超过了0.900 0,针阔混达到了0.980 1。【结论】引入气候因子的主要树种组林分生长率混合效应模型对于林分蓄积量变化具备较好的拟合效果,能有效支撑省域尺度森林资源蓄积量的年度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生长率 主要树种组 气候因子 再参数化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与罗田垂枝杉混交模式林分生长及空间结构分析
4
作者 徐芷妍 杜超群 +2 位作者 袁慧 舒常庆 许业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8,共10页
【目的】利用罗田垂枝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 var.Luotian(简称垂枝杉,下同)树冠窄小的特性,探讨一种与油茶Camellia oleifera共生互补的混交栽培模式,以推进油茶林地的高效利用及其多目标经营。【方法】以油茶+垂枝杉、油茶+杉木Cu... 【目的】利用罗田垂枝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 var.Luotian(简称垂枝杉,下同)树冠窄小的特性,探讨一种与油茶Camellia oleifera共生互补的混交栽培模式,以推进油茶林地的高效利用及其多目标经营。【方法】以油茶+垂枝杉、油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模式及油茶纯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混交栽培模式下林分的生长特性、空间结构以及竞争关系。【结果】1)3种种植模式中油茶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油茶+垂枝杉混交模式下油茶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冠幅比油茶纯林分别提高了18.89%、5.53%、6.13%,比油茶+杉木混交模式分别提高了12.04%、18.42%、20.98%,表明垂枝杉对油茶生长具有促进作用。2)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林分郁闭度、拥挤度、重叠度和冠幅重叠面积分别为0.36~0.63、1.07~1.51、0~6.78、0~0.52 m2,虽然各林分整体呈现稀疏状态,相较而言,油茶纯林表现出更为自由的生长状态;2种复合混交模式显著增加了林分空间紧密度,而油茶+杉木混交模式的空间结构更为紧密,林木之间竞争加剧趋势明显。3)油茶+杉木混交模式中的油茶竞争压力指数显著高于油茶+垂枝杉混交模式(高29.33%),2种种植模式中油茶竞争压力指数比垂枝杉低27.25%,比杉木高9.59%,油茶+垂枝杉混交模式中66.67%的油茶竞争压力指数占比最多集中在100~125,而油茶+杉木混交模式中80%的油茶竞争压力指数占比最多集中在150~200,说明垂枝杉对油茶的影响不大,而杉木对其产生的竞争影响较大。【结论】油茶+垂枝杉混交模式具有理想的树种结构,能有效提高林地郁闭度,却并未形成较大的重叠度和较强的竞争关系,有利于林分生长量的提升,并形成稳定的复合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垂枝杉 杉木 混交模式 林分生长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长周期经营杉木林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5
作者 李若楚 徐剑莹 +3 位作者 李铁华 游美 钱越 张心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目的】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杉木长周期经营是兼顾高价值大径材产量与地力长期维持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研究不同密度对长周期大径材经营杉木林生长和土壤的影响,确定长周期经营杉木人工林的合理密度,为杉木林可... 【目的】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杉木长周期经营是兼顾高价值大径材产量与地力长期维持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研究不同密度对长周期大径材经营杉木林生长和土壤的影响,确定长周期经营杉木人工林的合理密度,为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荆竹林场40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该林分已在30年生时间伐,间伐时设置了4个密度(A:750株/hm^(2)、B:825株/hm^(2)、C:900株/hm^(2)、D:1050株/hm),通过样地调查和土壤样品检测,分析密度对林分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杉木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大径材株数和蓄积量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密度B时最高。土壤养分大多随着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受密度变化影响显著,在密度B时达到最大。4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与杉木生长情况的关系更为密切。平均胸径与土壤全氮、全钾呈显著正相关;总蓄积量与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大径材株数与蓄积量都和土壤的全氮、全钾呈显著正相关。随密度增大,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OTU数增加,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OTU数减小。全磷含量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全钾含量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极显著。【结论】密度B(825株/hm^(2))是杉木林长周期经营最合适的密度。杉木长周期经营有利于杉木大径材培育和良好细菌群落结构保持,能促进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积累,有利于杉木林可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林分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对三七土壤质量的影响及其缓解连作障碍效应分析
6
作者 资文菁 王翠颖 +3 位作者 熊思宇 毛国敏 朱书生 刘屹湘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49-2261,共13页
【目的】探讨不同林分对三七土壤质量及再植三七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三七的林下种植及连作障碍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挖三七后自然晾置2年的土壤为对照组(CK),以采挖三七后分别种植2年华山松(HX)、侧柏(CX)和清香木(QX)的土壤为... 【目的】探讨不同林分对三七土壤质量及再植三七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三七的林下种植及连作障碍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挖三七后自然晾置2年的土壤为对照组(CK),以采挖三七后分别种植2年华山松(HX)、侧柏(CX)和清香木(QX)的土壤为试验组,采用10%引入法引入不同处理土壤开展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林分处理再植三七的出苗率、存苗率、根腐病发病率及干重,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代谢物组成,探讨不同林分处理对三七连作障碍的缓解效应。【结果】与CK相比,HX、CX和QX处理再植三七的出苗率分别显著提高12%、25%和22%(P<0.05,下同),存苗率分别显著提高22%、32%和28%,发病率分别显著降低10%、10%和8%。此外,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单株干重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59%、30%、20%和44%、59%、26%。HX、CX和QX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碱解氮含量显著升高,且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土壤代谢物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处理土壤样本中共检测出56种代谢物,分为9个类别,共筛选出33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含氧化合物、脂质及类脂分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处理的大多数差异代谢物与三七根腐病发病率和单株干重呈正相关。【结论】不同林分处理通过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了再植三七生长,并可通过调节土壤代谢物组成有效缓解再植三七的连作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不同林分 生长指标 土壤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云冷杉针叶混交林间伐后林木碳生长动态变化
7
作者 刘太艳 罗光成 +3 位作者 卢军 李晨 朱怀远 向玮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2,共11页
[目的]旨在确定树种组或单木对林分碳储量增长的贡献,分析其随间伐强度和伐后时间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以提升森林碳汇为目标的经营采伐制定合理的伐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16块落叶松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固定样地为研... [目的]旨在确定树种组或单木对林分碳储量增长的贡献,分析其随间伐强度和伐后时间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以提升森林碳汇为目标的经营采伐制定合理的伐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16块落叶松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20%(轻度)、30%(中度)、40%(重度)和0%(对照)4个间伐强度进行定期调查,采用由大小对称竞争下树木碳储量生长作为异速生长期望的函数与林分生长优势度结合形成的分析框架,识别不同间伐强度下树木或树种群在采伐后对剩余林分碳汇的贡献,以及随伐后时间推移的动态变化。[结果]未间伐样地的生长优势度伴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林分生长优势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随伐后时间的推移而增大,但轻度间伐林分生长优势度大于未间伐林;轻度间伐促进林分中大树更好地吸收地下资源,而中度和重度间伐则使林分下层小树接收更多光照,因此轻度间伐促进了林分中大树的碳增长,中度和重度间伐促进林分中小树的碳增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下不耐荫树种的生长逐渐超过其异速生长预期,落叶松对林分碳汇的贡献大于其他耐荫性伴生树种,尤其是大中型落叶松。[结论]自下而上的间伐重新分配了剩余树木中的可利用资源,使原本处于竞争劣势的树木获得更快生长的机会。本研究采用的分析框架能够确定间伐后不耐荫落叶松是林分碳汇的强贡献者,而耐荫针叶或阔叶树种是林分碳汇的弱贡献者。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在采伐过程中优先清除的树木,并为未来林分组成的演替途径提供指导。在该研究区,伐除林分中的弱贡献者不仅可以提升林分的碳汇,还可以通过中高强度的间伐促使以落叶松为主的森林转变成云冷杉针叶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生长优势度 间伐 温带针叶混交林 异速生长期望 林分碳储量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模型的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油松林碳储量估计
8
作者 何潇 高文强 +3 位作者 李海奎 曾伟生 雷相东 段福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129,共9页
【目的】使用分段模型方法建立林分碳储量模型,估计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油松林碳储量,为油松碳汇经营提供量化工具与经营建议。【方法】利用山西省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218个油松林固定样地数据,基于线性模型、异速生长模型... 【目的】使用分段模型方法建立林分碳储量模型,估计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油松林碳储量,为油松碳汇经营提供量化工具与经营建议。【方法】利用山西省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218个油松林固定样地数据,基于线性模型、异速生长模型,分别采用独立拟合、2组分段拟合方法,为油松林建立了6种林分碳储量模型。使用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选择最优模型,结合小班调查数据,测算油松的碳储量与碳密度,并分析不同起源、龄组的油松林碳密度和碳储量特征。【结果】林分碳储量模型的R2为0.9635~0.9642,RMSE为5.1028~5.1534 t/hm^(2),rRMSE为12.5945%~12.7195%,模型性能较好。采用异速生长模型和分段拟合的方法能够提升模型的精度,交叉验证的rRMSE为(12.5364±0.6281)%,与不分段相比,rRMSE降低了0.17%。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的油松林碳密度为31.02 t/hm^(2),碳储量为164.80万t,人工林和中幼龄林碳储量占比分别为84.68%和70.41%,天然林碳密度高但碳储量小,中幼龄林碳密度低但碳储量大,全局油松林碳储量结构不合理。【结论】林分碳储量与蓄积量呈异速非线性关系,建立分段模型时应当首先建立自变量范围较大区间的模型,再根据约束条件建立变量范围较小区间的模型,能够得到较好的林分碳储量模型。全局油松人工林和中幼龄林比重较大,碳储量结构不合理,因此通过加快现有油松人工林向复杂林分演替、加强油松中幼龄林的抚育经营,可以有效提高全局油松林的质量,增强全局油松林的固碳增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模型 林分碳储量 异速生长 油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林龄趋势和选择研究
9
作者 李方正 李学宇 +4 位作者 边黎明 戴许骆 张龙 连书钗 陈志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4,共7页
以杉木第2轮育种群体的107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林龄31 a时设置不择伐(CK)和择伐(T)2种处理,以林龄4~8、13、16、23、31~33 a的胸径作为目标性状,采用基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分析胸径性状遗传参数的林龄趋势... 以杉木第2轮育种群体的107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林龄31 a时设置不择伐(CK)和择伐(T)2种处理,以林龄4~8、13、16、23、31~33 a的胸径作为目标性状,采用基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分析胸径性状遗传参数的林龄趋势以及优良家系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林龄4~31 a期间胸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和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5.43%~22.02%、8.05%~14.03%和0.201~0.549,变异系数的林龄趋势为先降低后增加,而遗传力随林龄持续增加。林龄33 a和32 a较31 a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降低1.28%和9.47%。林龄4~16 a与23 a的遗传相关均在0.4以上,林龄31、32、33 a间遗传相关接近于1,7 a及以前的林龄与31、32、33 a的遗传相关均在0.4以下,遗传相关不显著。以10%的入选率,与轮伐期23 a入选的优良家系比较,在初选林龄5~6 a、精选林龄7~8 a和决选林龄16 a选择的漏选率分别为63.6%、36.4%和18.2%,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53%、4.15%和6.23%。杉木胸径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力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林龄之间的遗传相关随着林龄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幼林期与轮伐期存在显著的遗传相关。择伐增加了表型变异,造成了遗传变异的降低并使遗传力小幅下降,择伐后遗传控制略微减弱。可在林龄7~8 a进行早期选择,在林龄16 a时决选,以保证优良家系选择的准确性。研究可为杉木生长性状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为大径材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择伐 林龄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树木生长与林元结构的关系
10
作者 廖婷 朱立辉 +6 位作者 郑崇龙 黄彭玲 侯志琪 尹利栋 宋庆妮 刘骏 杨清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6-437,共12页
【目的】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元结构与树木不同生长阶段生长的关系,有利于了解树木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的动态性和变化性,明确森林演替趋势,对植被恢复及优化林元结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齐云山2hm^(2)常绿阔叶林固定监测样... 【目的】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元结构与树木不同生长阶段生长的关系,有利于了解树木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的动态性和变化性,明确森林演替趋势,对植被恢复及优化林元结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齐云山2hm^(2)常绿阔叶林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将样地内树木划分为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4个生长阶段,选用角尺度、混交度和优势度3种林元结构参数,利用t检验和单因素分析法,探究林元结构对所有树木和不同生活型树木不同生长阶段的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1)同一林元结构参数对所有树木不同生长阶段的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树木的径级增大,影响逐渐变小,而不同林元结构参数仅优势度对幼树具有显著影响(P<0.05);(2)同一林元结构参数对不同生活型树木的幼树、小树和中树的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角尺度对幼树和中树具有显著影响(P<0.05),混交度对小树和中树具有显著影响(P<0.05),优势度对幼树和小树具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木在不同生长阶段都会受到林元结构的影响,小径级树木受影响最大,中树阶段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保持稳定增长,大树受影响较小;在不同生活型中,林元结构对落叶树木影响大,随着径级的增大,落叶树种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逐渐低于常绿树种生长量。研究认为该地区正处于演替中后期向演替顶级转变的过渡阶段,可以依据树木生长规律合理制定措施优化林元空间结构,通过长期监测保护加速森林的演替向顶级群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演替 林元结构 树木动态生长 胸高断面积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地区不同立地条件闽楠林分生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良友 魏德福 +2 位作者 赵单 黎明 邓长宁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4-18,共5页
以湘南地区不同类型闽楠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类型闽楠林分生长差异,为闽楠人工林的营造模式提供相关参考。结果表明:1)在同一林分类型中,树龄越小,闽楠林分的年平均生长量越高;2)在相同林分类型、不同林分密度的闽楠混... 以湘南地区不同类型闽楠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类型闽楠林分生长差异,为闽楠人工林的营造模式提供相关参考。结果表明:1)在同一林分类型中,树龄越小,闽楠林分的年平均生长量越高;2)在相同林分类型、不同林分密度的闽楠混交林中,闽楠林分年平均生长量与林分平均密度呈负相关关系;3)相较于闽楠纯林、闽楠-杉木混交林中闽楠的树冠圆满度,闽楠-木荷混交林中闽楠的树冠圆满度较高;4)坡位对闽楠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生长影响较为显著,闽楠林分在下坡位的生长情况较中坡位好;5)相较于红壤和黄壤,闽楠在黄棕壤中生长状况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立地条件 林分类型 林分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现实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庆玲 李丽娟 +3 位作者 杨承伶 韦素怀 韩斐扬 谢素平 《桉树科技》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快速准确地掌握广西桉树林的生长过程及林木蓄积量生长潜力,采用临时标准地年龄序列法,选择立地条件、经营水平、林分密度均中等的标准地调查数据并建立各年龄序列的现实林分胸径、蓄积量的生长量和生长率序列数据,分别拟合得到以年... 为快速准确地掌握广西桉树林的生长过程及林木蓄积量生长潜力,采用临时标准地年龄序列法,选择立地条件、经营水平、林分密度均中等的标准地调查数据并建立各年龄序列的现实林分胸径、蓄积量的生长量和生长率序列数据,分别拟合得到以年龄为自变量的一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Y=735.81016×A^(-2.10757)和以林分平均胸径、年龄为自变量的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Y=36965.39174×(D^(2.122)×A)^(-1.05841)。整体检验结果表明:一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总相对误差(TRE)小于2%,平均系统误差(ASE)小于5%,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小于7%,预估精度P达到97%以上;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TRE、ASE绝对值小于1%,MPSE小于6%,预估精度P达到97.5%以上;一元、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各项指标均满足编制林业数表技术规程的精度要求,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各项指标整体优于一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利用一元、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制定一元、二元林分蓄积量生长率表,为森林资源资产清查、森林采伐限额测算和开展采伐迹地原有林木蓄积量和出材量调查等工作提供科学方法,降低调查工作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林分蓄积量 生长率 林分平均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生长对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的响应
13
作者 李平平 王彦辉 +5 位作者 于澎涛 王依瑞 段文标 万艳芳 韦小茶 史再军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207,共16页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主要生长指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蓄积量)对林龄、林分密度及立地指数的响应规律,构建多因子耦合模型,准确模拟和预测立地质量等因子对刺槐生长的影响,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主要生长指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蓄积量)对林龄、林分密度及立地指数的响应规律,构建多因子耦合模型,准确模拟和预测立地质量等因子对刺槐生长的影响,为该地区刺槐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1—2022年样地调查及文献收集数据,首先采用上外包线法确定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对林龄、林分密度和立地指数的单因子响应关系和函数类型;然后,通过连乘构建多因子耦合生长模型的框架,并利用3/4和1/4的数据率定和验证树高与胸径生长的多因子耦合模型;最后,基于模型计算的平均树高和胸径数据,重新率定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并用于林分密度管理的情景分析。【结果】1)随林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均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随密度增加,树高先缓慢降低后快速降低,胸径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随立地指数增加,树高和胸径均近线性增大。2)建立了耦合立地指数、林龄和密度影响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精度均较高(R^(2)分别为0.73、0.67和0.71)。3)模拟并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林分密度和林龄时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林分蓄积量生长,并提出了不同立地条件的刺槐人工林经营策略建议。在劣等(SI<7.5 m)和中等立地(SI为7.5~12.5 m),仅能生产小径级林木(胸径<13 cm),林分蓄积量较低,建议以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等为主导功能,但可在中等立地上兼顾木材生产功能。在优等立地(SI≥12.5 m),林龄40年前可生产小径级林木;林龄50年时可生产中径级林木(胸径13~21 cm),林分蓄积量较高,建议以木材生产为主导功能,同时兼顾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等生态功能。【结论】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的生长同时受到立地质量和林分结构的影响,建立的包括立地指数、林分密度和林龄的多因子耦合生长模型,可准确地预测和解释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对密度调控的响应,并据此制定不同经营策略,指导刺槐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人工林 多因子耦合生长模型 立地指数 林分密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珍贵化改造对林分生长量的影响
14
作者 王智慧 岑祚舟 +3 位作者 刘晓璐 韦铄星 高风 余春和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4-88,共5页
为探索适合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低效林珍贵化改造的优良模式,以混交方式、间伐保留密度为变量,通过在马尾松成熟林下补植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红椿(Toona ciliata Roem.)、闽楠(Phoebe bournei)、大叶榉... 为探索适合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低效林珍贵化改造的优良模式,以混交方式、间伐保留密度为变量,通过在马尾松成熟林下补植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红椿(Toona ciliata Roem.)、闽楠(Phoebe bournei)、大叶榉(Zelkova schneideriana)等珍贵乡土树种,建立了UL(均匀间伐保留10株/亩+补植珍贵树种)、UM(均匀间伐保留15株/亩+补植珍贵树种)、UH(均匀间伐保留20株/亩+补植珍贵树种)、BM(带状间伐12 m+补植珍贵树种)等4种改造模式,并以马尾松纯林无处理为对照(CK)。以改造后2.5年马尾松、珍贵树种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为评价指标,开展马尾松珍贵化改造的模式筛选研究。结果显示:马尾松单株材积表现为UL>UM>UH>BM>CK,但差异均不显著,表明UL模式下马尾松生长得更好,但其生长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显著改变。香合欢、大叶榉、红椿的单株材积均表现为BM>UL>UM>UH,可见珍贵树种生长量与间伐保留密度呈反比,BM、UL模式条件下更适合珍贵树种的生长。珍贵树种中香合欢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大叶榉长势良好、耐旱、无明显病虫害。因此,本研究推荐树种为香合欢和大叶榉。综上所述,树种选择、混交方式和间伐强度均是影响桂西北干热河谷区低效林改造效果的关键因子,当主林层具备经营价值时,可选择UL模式(均匀间伐保留10株/亩+补植大叶榉),并辅以人工促进目的树种天然更新的相关措施;当主林层不具备经营价值时,则选择BM模式(带状间伐12 m+补植香合欢、大叶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龄混交 低效林改造 林木生长量 珍贵树种 马尾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月竹立竹生长性状对不同海拔和经营类型的响应
15
作者 李琳 刘祥东 +3 位作者 孔梦瑶 王鑫 孙鹏 张丽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3期48-54,共7页
以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不同海拔梯度(1200、1400、1600、1800、2000 m)和经营类型(天然林、人工栽培林、天然更新人工管理林)的三月竹林为对象,研究竹林生长对海拔和经营类型因素的响应,以期为人工栽培三月竹笋用林的生产实践提供科学... 以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不同海拔梯度(1200、1400、1600、1800、2000 m)和经营类型(天然林、人工栽培林、天然更新人工管理林)的三月竹林为对象,研究竹林生长对海拔和经营类型因素的响应,以期为人工栽培三月竹笋用林的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样地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但立竹生长指标与土壤养分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2)海拔1600 m为三月竹生长最适海拔高度;天然林(分布海拔1600~2000 m)立竹生长性状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人工林(分布海拔1200~1600 m)立竹生长性状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3)经营类型是影响立竹生长的重要因素,天然起源人工管理林和人工栽培林的立竹生长性状(平均胸径、秆高、地上生物量及枝下高)显著优于同海拔的天然林,经营类型与三月竹林长势呈强相关关系(与平均胸径和秆高相关性极显著,与地上生物量和枝下高相关性显著,与密度呈负相关),天然起源人工管理林及人工栽培林为适宜的经营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月竹 海拔 经营类型 生长性状 笋用林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落物厚度和林分密度对沿海黑松防护林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于学宁 谭焕鹏 +4 位作者 唐志波 杨亚玲 王文 毛培利 卢小军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沿海黑松防护林具有一定的天然更新能力,林下枯落物厚度和林分密度可能会对黑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在烟台沿海黑松防护林高密度和低密度林分内设置林下枯落物清除(清理后自然状态,CK)、枯落物覆盖厚度0 cm、3 cm和5 cm 4... 沿海黑松防护林具有一定的天然更新能力,林下枯落物厚度和林分密度可能会对黑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在烟台沿海黑松防护林高密度和低密度林分内设置林下枯落物清除(清理后自然状态,CK)、枯落物覆盖厚度0 cm、3 cm和5 cm 4个处理,研究了林下枯落物厚度和林分密度对林下黑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枯落物的覆盖厚度CK和3 cm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二者的发芽率均显著高于0 cm和5 cm处理,高密度林分下的发芽率要显著低于低密度下。相比之下,枯落物覆盖厚度0 cm和CK处理的幼苗地径、相对生长速率较高,而高径比较低;覆盖厚度3 cm处理的黑松幼苗生物量和苗高最大;而覆盖厚度5 cm处理的幼苗的地径和生物量最小。与高密度相比,低密度下黑松幼苗的生物量、地径、苗高和相对生长速率均较高,但高径比较低。因此,枯落物厚度与林分密度是影响黑松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厚度 林分密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沿海黑松防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桂南乡土阔叶树种的生长规律与木材性质
17
作者 黄世芳 陈丽宇 +2 位作者 梁大熠 杨梅 李松海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林分改造后4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生长规律和木材性质,为乡土阔叶树种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20年生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观光木(Michelia odor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西南桦(Betula alnoi...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林分改造后4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生长规律和木材性质,为乡土阔叶树种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20年生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观光木(Michelia odor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西南桦(Betula alnoides)4个乡土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测定不同林龄各树种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规律及木材性质。[结果](1)20年生不同阔叶树种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的排序为:米老排>红锥>观光木>西南桦,树高总生长量的排序则为:米老排>观光木>红锥>西南桦。米老排和红锥胸径连年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波动较大,并在中后期表现出显著的材积生长优势;观光木的胸径和树高平均生长量在中后期平缓上升;西南桦的材积生长在接近18 a时达数量成熟。(2)红锥的木材气干密度最大,米老排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高,而观光木的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显著低于其他树种(P<0.05)。[结论]结合4个乡土阔叶树种的生长规律及木材性质,米老排和红锥适合作为大径材培育树种,观光木建议作为前期造林树种,而西南桦适合作为中短期用材树种。生产上,建议根据各树种的生长表现采取不同的营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阔叶树种 林分改造 树干解析 生长规律 木材性质 桂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长泰区米老排纯林及其混交林模式探究
18
作者 廖智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5期38-41,共4页
本文以福建漳州市长泰区岩溪国有林场米老排纯林、米老排尾巨桉5∶5混交林以及尾巨桉纯林3个造林试验小班为基础,于2017—2021年测定3种造林模式下的林木胸径、树高、郁闭度等林分生长情况,于2017、2020、2021年测定林下杂灌木、草本植... 本文以福建漳州市长泰区岩溪国有林场米老排纯林、米老排尾巨桉5∶5混交林以及尾巨桉纯林3个造林试验小班为基础,于2017—2021年测定3种造林模式下的林木胸径、树高、郁闭度等林分生长情况,于2017、2020、2021年测定林下杂灌木、草本植物主要种类及其覆盖率。结果表明,米老排速生性能良好,混交林中米老排的各项指标较纯林略有增长,混交林中尾巨桉的胸径、树高、材积分别较尾巨桉纯林增加9.68%、6.29%、24.91%,增长效果明显;混交林中两个树种各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基本大于对应纯林;随着造林时间的延长,米老排纯林、混交林林下杂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覆盖率明显降低,降幅均超过85个百分点。因此,米老排的林下植被调节能力优于尾巨桉,其可作为研究区森林营造的优选树种,通过与尾巨桉科学混交的种植模式,实现树种间生态功能的互补,进而推动区域森林质量提升与生态效益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尾巨桉 造林模式 林分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小黑杨林分密度与生长量关系研究
19
作者 毕宇 张强 +3 位作者 王福森 赵鹏舟 李勇 赵晓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为探讨黑龙江西部地区林分密度对小黑杨生长的影响,对造林密度分别为3 m×5 m、4 m×5 m、5 m×5 m和6 m×5 m的41年生小黑杨试验林进行树高和胸径测定,分析小黑杨林分密度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小黑杨... 为探讨黑龙江西部地区林分密度对小黑杨生长的影响,对造林密度分别为3 m×5 m、4 m×5 m、5 m×5 m和6 m×5 m的41年生小黑杨试验林进行树高和胸径测定,分析小黑杨林分密度与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小黑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影响显著,树木生长空间越大,单株材积生长量越大。密度为4 m×5 m小黑杨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较高;不同密度的小黑杨林分生长规律相似,密度3 m×5 m、4 m×5 m、5 m×5m、6 m×5 m的林分成熟龄分别为26年、25年、24年和23年,41年生小黑杨已近枯死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杨 黑龙江西部 林分密度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山地不同抚育方式对闽楠幼林生长效应的分析
20
作者 许露 《绿色科技》 2025年第9期114-116,120,共4页
以福建闽北山地闽楠幼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抚育措施对闽楠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穴块、带状和全垦等抚育措施,对闽楠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都产生积极的影响;除全垦抚育对冠幅影响不大外,其他抚育措施可明显促进闽楠幼林的地径... 以福建闽北山地闽楠幼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抚育措施对闽楠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穴块、带状和全垦等抚育措施,对闽楠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都产生积极的影响;除全垦抚育对冠幅影响不大外,其他抚育措施可明显促进闽楠幼林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地径比较为:带状抚育(3.93 cm)>全垦抚育(3.88 cm)>穴块抚育(3.82 cm)>对照组(3.50 cm);树高比较为:带状抚育(3.71 m)>穴块抚育(3.62 m)>全垦抚育(3.15 m)>对照组(2.93 m);冠幅比较为:带状抚育(2.16 m)>穴块抚育(1.94 m)>全垦抚育(1.84 m)>对照组(1.71 m)。生产上闽楠幼林抚育可采用带状抚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幼林 林分抚育 生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