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MS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Brain Network Conne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1
作者 XU Gui-Zhi LIU Lin +4 位作者 GUO Miao-Miao WANG Tian GAO Jiao-Jiao JI Yong WANG Pa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31-2145,共15页
Objective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has demonstrated efficacy in enhancing neuro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AD),but th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linking synaptic pathology,n... Objective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has demonstrated efficacy in enhancing neuro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AD),but th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linking synaptic pathology,neural oscillatory dynamics,and brain network reorganization remain unclear.This investigation seek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rTMS as a non-invasive neuromodulatory intervention through a multimodal framework integrating clinical assessments,molecular profiling,and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trial,12 AD patients underwent a 14-day protocol of 20 Hz rTMS,with comprehensive multimodal assessments performed pre-and postintervention.Cognitive functioning was quantified using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and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while daily living capacities and neuropsychiatric profiles were respectively evaluated through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scale and combined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Peripheral blood biomarkers,specifically Aβ1-40 and phosphorylated tau(p-tau181),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TMS on molecular metabolism.Spectral power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rTMS-induced modulations of neural rhythms in AD patients,while brain network analyses incorporating top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stimulus-driven network reorganization.Furthermore,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cognitive scale scores,blood biomarkers,and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was performed to elucidate cross-modal therapeutic associations.Results Clinically,MMSE and MOCA scor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Biomarker showed that Aβ1-40 level increased(P<0.05),contrasting with p-tau181 reduction.Moreover,the levels of Aβ1-40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MSE and MOCA scores.Post-intervention analyses revealed significant modulations in oscillatory power,characterized by pronounced reductions in delta(P<0.05)and theta bands(P<0.05),while concurrent enhancements were observed in alpha,beta,and gamma band activities(all P<0.05).Network analysis revealed frequency-specific reorganization:clustering coeffic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delta,theta,and alpha bands(P<0.05),while glob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was exclusively detected in the delta band(P<0.05).The alpha band demonstrated concurrent increases in average nodal degree(P<0.05)and 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 reduction(P<0.05).Further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clinical scale HAMD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rTMS stimulation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blood biomarkers Aβ1-40 and p-tau181.Additionally,the changes in the clinical scales MMSE and MoCA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node degree of the alpha frequency band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of the delta frequency band.However,the changes in MMSE score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global efficiency of both the delta and alpha frequency bands.Conclusion 20 Hz rTMS targeting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significantly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enhances the metabolic clearance ofβ-amyloid and tau proteins in AD patients.This neurotherapeutic effect is mechanistically associated with rTMS-mediated frequency-selective neuromodulation,which enhances the connectivity of oscillatory networks through improved neuronal synchronization and optimized topological organization of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s.These findings not only support the efficacy of rTMS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for AD but also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employing multiple assessment methods—including clinical scales,blood biomarkers,and EEG——in understanding and monitoring the progression of AD.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rTMS applications in A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lzheimer’s diseas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ELECTROENCEPHALOGRAM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lized multiple-mode prolate spheroidal wave functions multi-carrier waveform with index modulation
2
作者 XU Zhichao LU Faping +5 位作者 ZHANG Lifan YANG Dongkai LIU Chuanhui KANG Jiafang AN Qi ZHANG Zhi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2期311-322,共12页
A generalized multiple-mode prolate spherical wave functions (PSWFs) multi-carrier with index modul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of PSWFs multi-carrier systems. The p... A generalized multiple-mode prolate spherical wave functions (PSWFs) multi-carrier with index modul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of PSWFs multi-carrier systems. The proposed method,based on the optimized multi-index modulation, does not limit the number of signal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stellations and abandons the concept of limiting the number of signals in different constellations. It successfully increases the spectrum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while expanding the number of modulation symbol combinations and the index dimension of PSWFs signals. The proposed method outperforms the PSWFs multi-carrier index modulation method based on optimized multiple indexes in terms of spectrum efficiency, but at the expense of system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bit error performance. For example, with n=10 subcarriers and a bit error rate of 1×10^(-5),spectral efficiency can be raised by roughly 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late spherical wave function(PSWF) generalized multiple-mode index modulation spectral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函数的自适应谱聚类与聚类个数确定方法
3
作者 王丙参 魏艳华 李旭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9-54,共6页
文章先比较了不同核函数对谱聚类(SC)的影响,根据k近邻思想构建三种自适应SC,并根据拉普拉斯矩阵特征值构建聚类个数k^(*)的差分确定法;然后构建聚类-KNN算法,利用它的不稳定性确定k^(*)。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核函数SC适应范围广,在合适... 文章先比较了不同核函数对谱聚类(SC)的影响,根据k近邻思想构建三种自适应SC,并根据拉普拉斯矩阵特征值构建聚类个数k^(*)的差分确定法;然后构建聚类-KNN算法,利用它的不稳定性确定k^(*)。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核函数SC适应范围广,在合适的核函数下,对非凸数据集有效,且推荐使用高斯核;高斯核受全局参数影响显著,三类自适应SC对近邻参数稳健;基于聚类-KNN算法的不稳定性确定k^(*)比统计量方法适应范围更广,对于非凸数据集,基础聚类算法建议选取核函数谱聚类;随机抽样方法对抽样个数m稳健,当m占比较高时,它近似于自助抽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函数 谱聚类 聚类个数 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方法的遥感图像谱聚类算法
4
作者 赵海军 陈华月 崔梦天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 随着遥感图像在各行各业的日益广泛应用,遥感图像的处理变得愈来愈重要。为了实现谱聚类算法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遥感图像处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数据变换和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新算法。首先,通过对基于多变量核特征提取的一般核熵成分分析法的分析,并运用信息论概念和核密度估计密切相关的瑞利二次熵,提出了最佳特征提取和无监督降维方法,即最佳核熵成分分析法。它根据类或聚类信息方面的数据结构,采用一个额外的旋转,使得成分之间的独立性最大化;在这些成分中最佳地捕捉数据的高信息势部分,直接找到关于保留成分的数量的最大化信息势的基,以确保得到的解比标准的核熵成分分析得到的解保留更多(或相等)的信息势;并提出了采用梯度上升法来求解最佳核熵成分分析优化问题,具体实现是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提前终止方案,以确保梯度达到一个额外迭代不会显著修改成本函数的区域。其次,通过对最佳核熵成分分析变换和样本外扩展的分析,构建了一种基于角距离度量的谱聚类算法,它采用角距离度量的核k-均值聚类目标,而不是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度量。优化过程采用最佳核熵成分分析空间中的角距离,以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从而实现图像的聚类。采用多光谱卫星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谱聚类算法不仅适用于遥感图像的云筛选问题,而且相比目前其他先进的聚类算法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非线性特征提取 概率密度函数 K-均值 瑞利熵 谱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矩法在分布未知条件下的随机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
5
作者 吴罗成 张龙文 曾梦澜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在工程结构领域,由于数据不足,结构参数的分布通常未知,这成为结构可靠性分析中常见而复杂的挑战。在结构参数分布未知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随机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的线性矩法。构造了仅由两个基本随机变量描述的随机动力系统:(1)基于结... 在工程结构领域,由于数据不足,结构参数的分布通常未知,这成为结构可靠性分析中常见而复杂的挑战。在结构参数分布未知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随机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的线性矩法。构造了仅由两个基本随机变量描述的随机动力系统:(1)基于结构随机参数的前四阶线性矩,借助标准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随机函数表达,将结构参数的随机变量表示为仅有一个基本随机变量的一元三次多项式;(2)利用一个基本随机变量的随机函数‐谱表示模型描述非平稳地震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数论方法确定两个基本随机变量的代表点集,进行时程分析并计算结构响应极值,进而计算确定界限下功能函数的样本及其线性矩;利用功能函数的前四阶线性矩求解三次多项式转换系数;并根据一元三次方程根的求解,建立基于线性矩的结构抗震可靠指标表达式。以结构参数分布未知的非线性单自由度为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应用,同时与Monte Carlo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可靠度 随机结构 线性矩 分布未知 随机函数-谱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地震台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6
作者 吴丽慧 廖武林 +1 位作者 黎金玲 包萨日娜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 利用2018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三个地震台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波形数据,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和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3月)三个地震台的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重点分析高频段(1~10 Hz)地震背景噪声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期间,高频噪声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整体明显下降,特别是在春节期间。2018年和2019年春节期间短周期(~1 s)噪声幅值下降明显,而在假期结束后迅速恢复;2020年春节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大幅下降,并且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日变化模式改变。疫情前,地震背景噪声在白天(6:00—20:00)的功率谱密度明显高于晚上(20:00—次日6:00),中午12:00左右功率谱密度出现短时下降,夜间2:00左右出现最低值,这种变化特征与人类的作息规律一致;而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噪声幅值下降且日变化不明显,表明人类活动减弱,高频噪声幅值相应变化。(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噪声水平。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噪声水平偏高,这表明城市的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与地震背景噪声存在关联。这些研究结果对城市规划、公共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城市人类活动监测和公共治理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黄石市 功率谱密度 概率密度函数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参数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几何衰减因子优化
7
作者 余越 王利国 +6 位作者 王彪 阳志强 张格 靳皓然 吴振森 赵保银 巩蕾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3,共11页
波长与表面起伏高度的相对数值会直接影响目标表面粗糙度的判定,因而波长是影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聚焦波长影响,基于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六参数模型,建立几何衰减因子与波长的函数关系。结合实验测量,反演各入... 波长与表面起伏高度的相对数值会直接影响目标表面粗糙度的判定,因而波长是影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聚焦波长影响,基于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六参数模型,建立几何衰减因子与波长的函数关系。结合实验测量,反演各入射波长下模型中六参数,并凝练波长对六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模型误差,拟合推导出几何衰减因子与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在几何衰减因子中增加一个与波长呈指数相关的系数,可以明显提高大散射角时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六参数模型的精度,并减小受波长影响产生的模型误差,目标样片的均方根误差较优化前减小约40%;波长主要影响六参数中的b、k_(b)、k_(d)、k_(r),其数值变化范围和趋势转折点波段位置与样片材质和表面粗糙度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鉴别伪装和反伪装目标,以及目标的态势感知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几何衰减因子 多波长 六参数模型 遮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波长模型和RBFN相融合的光谱共焦信号峰值提取方法
8
作者 周鹏 吴运权 +2 位作者 彭秋然 常素萍 卢文龙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提出一种光强-波长模型和径向基函数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RBFN)相融合的光谱共焦信号峰值提取算法,简称RBFN-I-λ。首先通过高斯拟合法拟合离散光谱响应信号的差分信号粗略得到初始峰值波长,然后基于泰勒近似法得到理想... 提出一种光强-波长模型和径向基函数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RBFN)相融合的光谱共焦信号峰值提取算法,简称RBFN-I-λ。首先通过高斯拟合法拟合离散光谱响应信号的差分信号粗略得到初始峰值波长,然后基于泰勒近似法得到理想峰值波长并计算初始峰值波长和理想峰值波长之间的波长差,最后利用RBFN-I-λ建立光谱共焦响应信号与波长描述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RBFN-I-λ算法的精度与传统抛物线法、质心法和高斯拟合法等方法相比,至少提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共焦 径向基函数网络 泰勒近似 波长描述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3+):YAG晶体的功率谱写入与读出参数对谱分辨率的影响
9
作者 陈宇 张双根 徐兵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基于Tm^(3+):YAG晶体的光谱烧孔效应实现宽带射频信号处理,研究了功率谱写入与读出参数对谱分辨率的影响。通过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两能级光学Bloch方程,计算出各能级粒子数分布变化,在输入线性啁啾脉冲条件下,利用Beer-Lambert型傅里... 基于Tm^(3+):YAG晶体的光谱烧孔效应实现宽带射频信号处理,研究了功率谱写入与读出参数对谱分辨率的影响。通过龙格-库塔法数值求解两能级光学Bloch方程,计算出各能级粒子数分布变化,在输入线性啁啾脉冲条件下,利用Beer-Lambert型傅里叶域传递函数法得到晶体吸收谱,经过差分探测获取信号功率谱。分析讨论了晶体均匀展宽、写入信号强度及读出信号啁啾率对谱分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谱分辨率随着晶体均匀展宽、写入信号强度及读出信号啁啾率的增大而增大,读取光谱烧孔的最佳光场啁啾率为1 MHz/μs。当晶体温度为9 K,处理25 GHz带宽情况下,实验测得谱分辨率为300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烧孔 BLOCH方程 Beer-Lambert型傅里叶域传递函数 谱分辨率 啁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元法模拟地震波传播地震点源处理方法
10
作者 李孟洋 刘少林 +1 位作者 杨顶辉 李小凡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在利用谱元法求解地震波运动方程时需要对方程进行离散,然而由于震源项常包含δ函数,该函数是奇异函数,通过数值近似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采用特殊方式处理震源项。引入δ函数的2类离散形式,以谱元法求解地震波运动方程为例,详细给出... 在利用谱元法求解地震波运动方程时需要对方程进行离散,然而由于震源项常包含δ函数,该函数是奇异函数,通过数值近似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采用特殊方式处理震源项。引入δ函数的2类离散形式,以谱元法求解地震波运动方程为例,详细给出了震源项离散形式。为了验证这种震源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多组数值模拟实验。首先在规则网格下,模拟了δ函数离散形式处理单极震源和矩张量震源的情况;其次在非规则网格下,模拟了δ函数离散形式处理地震点源情况。数值实验表明,在谱元法模拟地震波传播时,利用δ函数离散形式近似地震点源项,可得到高精度数值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地震波运动方程 数值模拟 Δ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盖尔-高斯超短脉冲激光在渐变折射率光纤中的传输特性
11
作者 何琼 霍楠 +1 位作者 武晋泽 李晋红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3,共9页
为了研究拉盖尔-高斯超短脉冲激光在渐变折射率光纤中传输的光谱特性,利用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推导了拉盖尔-高斯超短脉冲激光在渐变折射率光纤中传输时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光谱调制函数与拓扑荷、径向指数、光纤传输距离等参数的依... 为了研究拉盖尔-高斯超短脉冲激光在渐变折射率光纤中传输的光谱特性,利用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推导了拉盖尔-高斯超短脉冲激光在渐变折射率光纤中传输时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光谱调制函数与拓扑荷、径向指数、光纤传输距离等参数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拉盖尔-高斯超短脉冲激光在渐变折射率光纤中传输时,光谱调制函数和光谱强度的空间分布经历周期性的聚焦与扩散,但时空耦合效应使得两者不再呈对称分布;对于不同中心波长的光束,波长越长,经光谱调制函数调制后的光谱的第2个峰的峰值越高;当拉盖尔-高斯超短脉冲激光的持续时间为3 fs且传输距离一定时,光谱在离轴位置8.99μm处分裂出两个峰值高度相等的峰,此时可以观察到光谱开关现象,离轴位置越过该点处时,光谱位移由红移迅速跃变为蓝移。此研究为拉盖尔-高斯超短脉冲激光在渐变折射率光纤中传输的光谱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信息编码和传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拉盖尔-高斯超短脉冲激光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渐变折射率光纤 光谱特性 光谱调制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息超表面天线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束成形设计
12
作者 陈光毅 张若愚 +3 位作者 任红 马越 缪晨 吴文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973,共13页
无线通信设备在新兴场景(例如,如车联网、低轨卫星等)的大量应用使得通信用频逐渐向更高频段扩展,进而导致其与雷达用频的重叠现象日益突出。雷达通信一体化凭借其联合信号处理能力和低功耗特性,被视为一种解决频谱拥挤问题的有效途径... 无线通信设备在新兴场景(例如,如车联网、低轨卫星等)的大量应用使得通信用频逐渐向更高频段扩展,进而导致其与雷达用频的重叠现象日益突出。雷达通信一体化凭借其联合信号处理能力和低功耗特性,被视为一种解决频谱拥挤问题的有效途径。相比于传统的天线阵列架构,全息超表面天线(HMA)通过嵌入紧密排列的超材料单元,可以灵活配置各单元的状态以调控频率响应,从而实现可控且高能效的波束成形,为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提供了潜在可行选择。考虑一个基于全息超表面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在杂波环境下进行目标感知的同时能够为多个单天线用户提供通信服务。接下来,该文在满足发射功率和HMA频率响应约束的前提下,构建了最大化通信频谱效率和雷达互信息加权和的问题,通过联合优化数字预编码器、HMA权重矩阵和接收滤波器,实现基于HMA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波束成形设计。为求解这一非凸优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式规划的交替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分式规划技术将原始问题转化为更易于处理的子问题,然后通过拉格朗日对偶分解和流形优化等方法对子问题进行交替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HMA阵列架构的波束成形设计在通信频谱效率与雷达互信息性能间取得了灵活的平衡,并且其性能接近全数字阵列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全息超表面天线 波束成形设计 雷达互信息 通信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尼激活函数的多维度隐式神经时变体数据压缩
13
作者 郭荣 焦辰玥 +3 位作者 高鑫 邓佳康 田校先 毕重科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6-836,共11页
大规模数值仿真的时变体数据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巨大的规模对I/O带宽和磁盘存储带来了严峻挑战,影响了数据可视化和分析的效率。传统的有损压缩技术在高压缩比条件下易丢失重要特征,深度学习模型在压缩体数据上虽表现良好,... 大规模数值仿真的时变体数据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巨大的规模对I/O带宽和磁盘存储带来了严峻挑战,影响了数据可视化和分析的效率。传统的有损压缩技术在高压缩比条件下易丢失重要特征,深度学习模型在压缩体数据上虽表现良好,但通常要求在压缩前能访问整个数据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隐式神经表示(INRs)凭借其通用性成为压缩大规模体数据的有力工具,针对现有方法采用单个大型多层感知机(MLP)对全局数据进行编码,导致训练和推理过程较为缓慢,且难以准确拟合高频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尼函数的均匀分区隐式神经表示方法,用于大规模时变体数据的高效压缩。首先,采用均匀分区方法,以多个MLP分别对局部数据进行拟合。通过均匀化分区大小,实现MLP之间的平衡并行化,从而显著提高了训练和推理的效率。其次,引入阻尼函数作为激活函数,克服频谱偏差问题,无需额外的位置编码即可捕捉高频信息。最后,通过复制相邻单元格信息解决了数据分割带来的边界伪影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个时变体数据上实现了更高的压缩效率和更精细的细节还原,展现了优越的压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式神经表示 体数据压缩 阻尼函数 科学可视化 频谱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准则联合的频谱兼容波形快速优化方法
14
作者 贾朝波 于雷 位寅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6-1047,共12页
频谱兼容波形利用多段离散寂静带宽合成大带宽,在满足带宽要求的同时有效对抗频域密集干扰。为了抑制频谱兼容波形的峰值旁瓣水平,提出一种低峰值旁瓣频谱兼容波形设计方案。所提方案综合考虑波形的自相关峰值旁瓣性能和抗干扰性能,构... 频谱兼容波形利用多段离散寂静带宽合成大带宽,在满足带宽要求的同时有效对抗频域密集干扰。为了抑制频谱兼容波形的峰值旁瓣水平,提出一种低峰值旁瓣频谱兼容波形设计方案。所提方案综合考虑波形的自相关峰值旁瓣性能和抗干扰性能,构建加权目标函数。在波形恒模约束下,该问题为非确定多项式难(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hard,NP-hard)问题。为此,首先利用指数对数平滑技术逼近目标函数,进而提出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共轭梯度(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based on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CGFFT)法求解该问题。此外,波形设计中需要根据性能指标要求选择合适的加权值,为此提出一种加权值自适应确定方法,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兼容波形 峰值旁瓣性能 加权目标函数 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15
作者 袁清秀 胡佳欣 +5 位作者 蔡行 贺瑶茜 付佑兴 刘嘉洋 成霞 林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光照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经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光照疗法可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P<0.05),但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评分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每次干预时间<30 min,每周干预时长<2 h,光谱范围为近红外光的光照治疗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水平(均P<0.05)。结论光照疗法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尤以较短时间近红外光的光照改善显著,但光照强度及频率仍有待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光照疗法 光照时长 光谱范围 认知评估 认知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智能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自由振动的谱-切比雪夫解法
16
作者 高先松 钟锐 +2 位作者 王青山 刘新想 徐海良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针对压电智能结构,现有振动建模方法受限结构边界条件以及存在计算成本过高的问题,本文采用了谱-切比雪夫方法,实现了其在一般边界条件下的精确快速求解。在一阶剪切变形理论与压电本构方程的理论框架下,利用谱-切比雪夫方法,结合边界... 针对压电智能结构,现有振动建模方法受限结构边界条件以及存在计算成本过高的问题,本文采用了谱-切比雪夫方法,实现了其在一般边界条件下的精确快速求解。在一阶剪切变形理论与压电本构方程的理论框架下,利用谱-切比雪夫方法,结合边界弹簧技术,建立起压电智能功能梯度材料圆柱壳结构的模型。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验证求解的快速收敛性以及分析模型的精确性。研究表明:在截断数为20条件下可将计算误差控制在0.8%左右,得到了结构自由振动特性随材料、边界、及几何尺寸的变换规律。本文可以为工程壳体结构的有关振动主动控制研究,提供一套快速且精确的建模方法以及设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切比雪夫法 压电结构 人工弹簧技术 功能梯度壳 功能梯度材料 一阶剪切变形理论 HAMILTON原理 自由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切换下的功能网络配置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灵活性缺陷
17
作者 吴琼 王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3-961,共9页
为了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任务转换过程中基于任务的全脑功能连接,通过嵌套谱划分方法(nested-spectral partition,NSP)量化全脑网络的整合和分离程度,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大脑网络的不同重塑模式。结果表明,精... 为了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任务转换过程中基于任务的全脑功能连接,通过嵌套谱划分方法(nested-spectral partition,NSP)量化全脑网络的整合和分离程度,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大脑网络的不同重塑模式。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脑功能连接模式的变化是由较低的网络整合度和较高的分离度驱动的,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任务切换时的全局和全网络水平局部信息传输效率低于健康对照组。此外,使用简单的线性相关分析了任务切换成本(反应时间和切换成本)与任务状态模块化之间的关联。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低的全脑模块化程度和较低的突显网络模块化程度与较大的切换成本有关,但与整个任务的平均反应时间无关。与此相反,健康对照组患者较高的皮层网络模块化与较快的任务反应时间有关,但与较短的切换成本无关。总之,结果表明量化不同任务状态下的功能网络配置可以提供有关认知控制表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任务切换 功能连接 嵌套谱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项优化函数的光谱反射率重建
18
作者 徐雪峰 黄余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6-1003,共8页
针对三色坐标中从颜色三刺激值重建光谱反射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由多个异质项构成的优化函数来实现光谱反射率重建的方法。首先对测量训练反射率采用降维技术来获得它们的线性基和重建光谱的初始估计值;然后计算出重建光谱与测... 针对三色坐标中从颜色三刺激值重建光谱反射率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由多个异质项构成的优化函数来实现光谱反射率重建的方法。首先对测量训练反射率采用降维技术来获得它们的线性基和重建光谱的初始估计值;然后计算出重建光谱与测量光谱之间的光谱残差,并应用拟合系数优度(GFC)来测量光谱的初始估计值与训练集的每个元素之间的似然值,从而得到1个由比色误差项、2个形状可行性项和光谱误差项构成的优化函数,并基于这个优化函数运行优化程序来得到最终的反射率估计值;基于5个不同的光谱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考虑的全部误差指标方面,所提出的算法比现有的基准方法能够以更高的精度重建光谱反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计量 三刺激值 光谱反射率 主成分分析 比色误差 优化函数 平均光谱残差 峰值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罚函数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算法及应用研究
19
作者 赵慎 李伟 +3 位作者 覃业梅 周开军 李世玲 石少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24,共10页
在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噪声源识别应用中,函数波束形成算法存在空间分辨率的性能瓶颈,为此提出惩罚函数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算法。以归一化后的函数波束形成输出作为惩罚矩阵,计算其与加权矩阵的Hadamard积,调节加权矩阵中的导向向量;利用调... 在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噪声源识别应用中,函数波束形成算法存在空间分辨率的性能瓶颈,为此提出惩罚函数波束形成声源识别算法。以归一化后的函数波束形成输出作为惩罚矩阵,计算其与加权矩阵的Hadamard积,调节加权矩阵中的导向向量;利用调节后的导向向量与互谱指数函数,计算惩罚函数波束形成输出,以此更新惩罚矩阵并实施迭代运算。通过惩罚迭代,可使点扩散函数接近狄拉克函数,改善空间分辨率性能。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波束主瓣窄、旁瓣低,可有效解决函数波束形成算法空间分辨率不理想的问题。在压缩气体泄漏声源识别应用中,算法有效抑制了噪声干扰、缩减主瓣,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识别 函数波束形成 惩罚矩阵 互谱矩阵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盐改性对污泥水热炭及其液相产物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汪世旭 詹波立 +4 位作者 黄金坤 张强 申书威 刘晓松 干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9,共9页
该研究通过水热炭化技术,探讨了不同金属氯化盐(ZnCl_(2)、FeCl_(3)、SnCl_(4))对污泥基水热炭及其液相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Cl_(2)和FeCl_(3)改性显著降低了水热炭的产率,而SnCl_(4)改性略微提高了产率。与未改性水热炭相比,金... 该研究通过水热炭化技术,探讨了不同金属氯化盐(ZnCl_(2)、FeCl_(3)、SnCl_(4))对污泥基水热炭及其液相产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Cl_(2)和FeCl_(3)改性显著降低了水热炭的产率,而SnCl_(4)改性略微提高了产率。与未改性水热炭相比,金属氯化盐改性后,水热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显著改善,尤其是SnCl_(4)-HC的比表面积增加了13.2倍,表现出丰富的介孔结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改性水热炭表面羟基和其他含氧官能团增加,脂肪族结构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组分的分解加剧。水热炭化液相产物的pH值呈现较高酸性,且随着金属盐价态的增加,酸性显著增强。金属盐改性提高了液相产物中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并且减少了芳香性组分,增加了亲水性。通过紫外-可见光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金属氯化盐改性后,液相产物的结构更加复杂,腐殖化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水热炭化 金属氯化盐 比表面积 官能团 液相产物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