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海勇 王为林 +2 位作者 沈志成 闫占冬 刘海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20,共9页
为了研究南梁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利用钻井岩芯、轻重矿物和测井解释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沉积体系特征与沉积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6以K2、K3、K4这3套泥岩作为标志层,根据测井分析方法将延... 为了研究南梁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利用钻井岩芯、轻重矿物和测井解释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沉积体系特征与沉积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6以K2、K3、K4这3套泥岩作为标志层,根据测井分析方法将延长组长6划分为3个小层;依据轻、重矿物数据资料分析,明确了南梁地区延长组长6发育有东北、西南2个物源,主要受东北物源的控制,东北部母源来自于大青山、阴山一带的太古界高级变质岩和火山岩;南梁地区延长组长6主要以陆源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不同的沉积相的类型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形状,长6期发育的砂体自北东向西南方向呈现出条带状展布;延长组在长6期湖盆面积逐渐减小盆地边缘的三角洲沉积范围向湖盆中心收缩。长6期自北东向西南发育了三角洲前缘亚相、深湖亚相、浅湖亚相,由于三角洲前缘斜坡地带沉积物发生了滑塌,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浊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南梁地区 延长组 长6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桩侧摩阻力退化静压桩沉桩效应室内试验
2
作者 王永洪 金珈民 +2 位作者 袁继奎 张东 王东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028,共8页
目的开展桩侧摩阻力退化静压桩沉桩效应室内试验,准确反映静压桩在实际沉桩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解决静压桩沉桩特性研究中难以获得静压桩真实的沉桩特性等问题。方法使用室内试验方式进行大比尺静压桩的分段沉桩试验;基于桩侧摩阻力... 目的开展桩侧摩阻力退化静压桩沉桩效应室内试验,准确反映静压桩在实际沉桩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解决静压桩沉桩特性研究中难以获得静压桩真实的沉桩特性等问题。方法使用室内试验方式进行大比尺静压桩的分段沉桩试验;基于桩侧摩阻力退化理论,实现分段试验数据的耦合叠加,分析沉桩过程的受力特性,探讨桩侧摩阻力退化对沉桩效应的影响。结果压桩力随贯入深度的增加呈均匀增长,桩侧摩阻力的退化对压桩力的影响较小;基于桩侧摩阻力退化理论修正后桩侧摩阻力整体变化规律较好,在桩段连接处产生的差值基本为0;桩侧摩阻力随着沉桩深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发挥,曲线整体线性较好;桩端阻力随深度增大呈波动性增长,且在压桩力中的占比较高,维持在50%以上。结论侧摩阻力退化效应的存在对桩基承载力的预测具有较大影响,且退化效应显著性随沉桩深度增大而增大;通过对分段沉桩数据修正后进行叠加耦合可获取静压沉桩特性的准确数据;本研究可为今后静压桩沉桩特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侧摩阻力退化 静压桩 分段沉桩 受力特性 叠加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接触器位移分段PWM控制及吸合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汪先兵 林鹤云 +2 位作者 房淑华 任其文 金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在分析永磁接触器吸合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位移分段的控制策略,实时检测接触器动铁心位移,并据此调整控制电压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占空比,使接触器的动态吸力和反力特性达到良好的配合,实现最优运动特性下的吸合控制。... 在分析永磁接触器吸合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位移分段的控制策略,实时检测接触器动铁心位移,并据此调整控制电压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占空比,使接触器的动态吸力和反力特性达到良好的配合,实现最优运动特性下的吸合控制。建立在位移分段PWM智能化控制下吸合过程的动态特性方程,耦合电压平衡方程和机械运动方程,采用4阶龙格-库塔算法仿真永磁接触器整个吸合动态过程。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较吻合,验证了动态特性方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针对提出的控制策略,通过实验比较了4种不同分段的PWM控制方案,选出了最佳,可显著降低永磁接触器动触头及动铁心的闭合速度,并减少由其碰撞带来的触头一、二次弹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接触器 智能化控制 吸合过程 位移分段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贾晓东 武艳强 +1 位作者 闫伟 杜雪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5,40,共6页
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长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断裂带南北两段以拉张变形为主,中段以剪切变形为主。时间分段结果表明,1989—2000年间,位于山西断裂带中部的下达枝、代县、广胜寺3个测点出现断... 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长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断裂带南北两段以拉张变形为主,中段以剪切变形为主。时间分段结果表明,1989—2000年间,位于山西断裂带中部的下达枝、代县、广胜寺3个测点出现断层逆继承性转折变化,断层垂直运动速率绝对值明显减小,反映下达枝、代县和广胜寺地区断层活动呈闭锁状态。另外,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和GPS应变率场结果均表明山西断裂带以近NW向拉张变形为主,但由于观测尺度不同,在量值上二者不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山西断裂带 时空分段特性 逆继承性 GPS应变率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线性弹簧振动系统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汝建 李桂喜 赵东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2-855,共4页
应用非线性谱分析法对分段线性弹簧系统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在假设系统的运动响应是平稳的高斯过程的条件下,导出响应谱密度与激励谱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应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得系统的响应谱密度,进而对系统幅频特性进行... 应用非线性谱分析法对分段线性弹簧系统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在假设系统的运动响应是平稳的高斯过程的条件下,导出响应谱密度与激励谱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应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得系统的响应谱密度,进而对系统幅频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响应谱密度随激励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幅频特性在固有频率附近随阻尼比的减小变化显著,随弹簧间隙的增加而增加,随固有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理论 分段线性弹簧 非线性分析 频幅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宝琳 石文龙 +2 位作者 胡仁伟 夏文祥 满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136,共5页
为了克服普通灌浆型屈曲约束支撑加工周期较长、钢结构加工和填充料加工交叉作业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该支撑采用填充料分段预制,然后与支撑芯板及外套筒组合拼装的加工方式,使得钢结构部分和灌浆料部分同时进行加... 为了克服普通灌浆型屈曲约束支撑加工周期较长、钢结构加工和填充料加工交叉作业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该支撑采用填充料分段预制,然后与支撑芯板及外套筒组合拼装的加工方式,使得钢结构部分和灌浆料部分同时进行加工,简化了支撑加工工序,缩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支撑制造过程中的人工费用。并对该新型屈曲约束支撑进行了往复加载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此新型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具有很好的滞回特征和耗能性能,各项指标均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位移相关型消能器的性能指标要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耗能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装配式屈曲约束支撑 分段预制 静力往复试验 滞回特征 耗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研究VFTO作用下层式绕组暂态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殿春 翟修全 +1 位作者 赵大伟 吕树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了研究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对层式绕组绝缘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分段层式绕组试验模型,该模型分为4段,每段5层,以每1层为1个单元,共分20个单元。试验过程分别对该分段层式绕组模型中有铁心和无铁心注入VFTO脉冲电压信号,并采集记录了... 为了研究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对层式绕组绝缘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分段层式绕组试验模型,该模型分为4段,每段5层,以每1层为1个单元,共分20个单元。试验过程分别对该分段层式绕组模型中有铁心和无铁心注入VFTO脉冲电压信号,并采集记录了入波后分段层式绕组模型各个单元节点电压信息,通过各节点电压信息分析了分段层式绕组模型暂态电位分布情况,并根据入波电压和响应电压求出分段层式绕组电压传输函数的幅频特性,分析了分段层式绕组中谐振频率情况。试验研究结果为层式绕组的绝缘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层式绕组模型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 暂态电位分布 幅频特性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水稻品种鉴别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柯梽全 王阳恩 +3 位作者 范润洲 李辉 刘庆 林佳辉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60,共5页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对5种水稻种子进行了品种鉴别研究。讨论了两种用于水稻品种鉴别的方法,第一种是"特征谱法",从样品的全谱光谱图中选取Mg、Si、Ca、Na、K等5种元素的谱线构成特征谱,再将此特征...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对5种水稻种子进行了品种鉴别研究。讨论了两种用于水稻品种鉴别的方法,第一种是"特征谱法",从样品的全谱光谱图中选取Mg、Si、Ca、Na、K等5种元素的谱线构成特征谱,再将此特征谱输入BP神经网络对水稻种子进行识别;第二种是"分段特征谱法",将样品的全谱分为12段光谱,在每一段光谱中,利用自动选谱法选择一些峰构成特征谱,将其输入BP神经网络对水稻种子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水稻种子的品种鉴别时,"分段特征谱法"比"特征谱法"更加适用,且前者的BP神经网络识别率最高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BP神经网络 水稻品种鉴别 特征谱法 分段特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低温漂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晓轩 张玉明 +1 位作者 季轻舟 曹天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6,共6页
针对带隙基准电路对集成电路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温漂带隙基准电路。通过分段温度补偿,补偿了带隙基准电路,减小了温度漂移,优化了基准的温度性能。基于西岳公司3μm18V双极工艺,设计了基准电路和版图,并进行流片。仿真和流片... 针对带隙基准电路对集成电路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低温漂带隙基准电路。通过分段温度补偿,补偿了带隙基准电路,减小了温度漂移,优化了基准的温度性能。基于西岳公司3μm18V双极工艺,设计了基准电路和版图,并进行流片。仿真和流片结果表明:在典型工艺角下,基准在-55℃~125℃内,温度系数为1.7×10-6~6.0×10-6/℃;在2.2V的电源幅度范围下,具有0.03mV/V的电源抑制特性。该电路已成功应用于一款线性稳压电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隙基准 分段温度补偿 高阶温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和分段式降温热风干制技术对黑枣干制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雪 赵丽娇 +2 位作者 雷小青 徐怀德 任亚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92-96,共5页
为提高黑枣在热风干制技术下的品质和干制速率,比较了恒温和分段降温热风干制工艺对其干制特性及热敏性营养物质、感官品质和复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降温较恒温热风干制可将黑枣的干制时间缩短1/4,成品品质显著提升。适宜黑枣干制... 为提高黑枣在热风干制技术下的品质和干制速率,比较了恒温和分段降温热风干制工艺对其干制特性及热敏性营养物质、感官品质和复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降温较恒温热风干制可将黑枣的干制时间缩短1/4,成品品质显著提升。适宜黑枣干制的分段式降温热风干制工艺为:(40±1)℃预热15 min,(68±1)℃干制至含水量41.0%±0.5%,再(63±1)℃干制至含水量37.0%±0.5%,最后在(55±1)℃干制至35.0%±0.5%含水量,所得黑枣干中总糖、总酚和V_(C)含量分别为49.53%±0.31%、(0.94±0.01)mg/g和(16.41±0.28)mg/100 g,较恒温热风干制成品营养保留率分别提高了11.47%、10.01%和47.91%,干制速率提高了18.75%,感官品质和复水性更好,产品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研究结果可为黑枣的工业化干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枣 热风干燥 分段式降温 干制特性 成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m超声速风洞流场变速压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波 高川 杨洋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7,共6页
颤振试验要求风洞必须具备变速压试验能力,为此在2 m超声速风洞开展了流场变速压控制方法研究。针对总压宽范围多阶梯运行时主调压阀调节能力不一致的问题,采用总压分组、误差分段的控制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基于主调压阀阀门特性... 颤振试验要求风洞必须具备变速压试验能力,为此在2 m超声速风洞开展了流场变速压控制方法研究。针对总压宽范围多阶梯运行时主调压阀调节能力不一致的问题,采用总压分组、误差分段的控制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基于主调压阀阀门特性曲线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总压上升速率可调的目标,避免了复杂的控制参数整定过程,显著减少了调试车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一次试验可以完成多个总压阶梯的控制,并且总压稳定精度达0.3%,速压超调量小于0.5 kPa,总压上升速率可调。通过本文工作,2 m超声速风洞具备了变速压试验能力,并成功应用于型号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风洞 变速压 颤振试验 分段控制 阀门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局部特征尺度分解局部均值点求取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伟成 杨利斌 桑德一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7-51,56,共6页
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是一种基于信号时域局部特征的自适应分解方法,其核心在于准确估计局部均值点。为保证局部均值点的估计精度,进而提高分解质量,给出了一种基于分段三次样条插值的局部特征尺度分解均值点求取方法。估计某一个极值点时... 局部特征尺度分解是一种基于信号时域局部特征的自适应分解方法,其核心在于准确估计局部均值点。为保证局部均值点的估计精度,进而提高分解质量,给出了一种基于分段三次样条插值的局部特征尺度分解均值点求取方法。估计某一个极值点时刻对应的局部均值点时,首先,找出与该极值点相邻的4个不同类型的极值点,基于三次样条方法插值出极值点之间的局部包络线;其次,在包络线上求取极值点时刻对应的镜像极值点;最后,把原始极值点与对应的镜像极值点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局部均值点。通过对仿真信号和齿轮断齿振动信号的自适应分解发现了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分解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特征尺度分解 局部均值点 分段插值 三次样条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