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I基茶多酚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
1
作者 尚秋 易雅轩 +2 位作者 张文 王夏楠 杨芳 《中国果菜》 2024年第7期42-48,共7页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因其功能和营养价值被认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植物蛋白。然而,天然蛋白的功能有限,可对SPI的结构进行改性,以作为活性物质的优良载体。本研究利用Maillard反应,用葡萄糖(glucose,Glu...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因其功能和营养价值被认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植物蛋白。然而,天然蛋白的功能有限,可对SPI的结构进行改性,以作为活性物质的优良载体。本研究利用Maillard反应,用葡萄糖(glucose,Glu)和SPI制备了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GSPI)。使用SPI和GSPI负载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得到负载TP的SPI纳米复合物(S-T)和负载TP的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纳米复合物(GS-T)。探讨了Glu对GSPI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TP与SPI和GSPI的相互作用。相比于S-T,GS-T平均粒径更小,稳定性较好,且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显示,GS-T可能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形成的,且可能增加蛋白的溶解性。总之,GSPI有希望成为功能食品、饮料和医药产品中TP类物质的一种新型有效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茶多酚 糖基化 纳米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调控方式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于殿宇 薛雯琳 +2 位作者 李忠华 王伟宁 于坤弘 《大豆科技》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功能特性决定应用领域,加工过程中NaOH添加量影响SPI功能特性。文章究利用Matlab模拟,采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和模糊自适应控制(Adaptive Fuzzy Control,AFC...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功能特性决定应用领域,加工过程中NaOH添加量影响SPI功能特性。文章究利用Matlab模拟,采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和模糊自适应控制(Adaptive Fuzzy Control,AFC)方法调控NaOH,中和大豆凝乳,并分析其对SPI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时,常规PID控制方法NaOH超调量为1.86%,调节时间为47.1 s;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无超调量,调节时间为35.8 s。模糊自适应控制下,SPI傅里叶红外光谱吸收峰更稳定,紫外吸收特性更佳,二级结构向有序转变,表面疏水性较高,且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优于常规PID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PH控制 模糊控制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和测定方法对SPI凝胶特性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兴凤 阮诗丰 张艳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49,63,共4页
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蛋白质浓度、pH、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所形成凝胶的质构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形成凝胶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凝胶,采用物性仪和一种简易的测定凝胶脆度的方法对几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凝胶... 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蛋白质浓度、pH、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所形成凝胶的质构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形成凝胶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凝胶,采用物性仪和一种简易的测定凝胶脆度的方法对几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凝胶的脆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种简易的测定方法可用于评价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 质构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pH刺激响应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焦明立 俞力为 顾利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9-143,共5页
探索了聚丙烯腈(PAN)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在NaOH水溶液中进行PAN碱解,然后挤到凝固浴中凝固、交联,制备水解聚丙烯腈(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方法。通过测定凝胶纤维的平衡溶胀伸长率和溶胀伸长率,观察到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滞后和可逆... 探索了聚丙烯腈(PAN)和大豆分离蛋白(SPI)在NaOH水溶液中进行PAN碱解,然后挤到凝固浴中凝固、交联,制备水解聚丙烯腈(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方法。通过测定凝胶纤维的平衡溶胀伸长率和溶胀伸长率,观察到HPAN/SPI水凝胶纤维的滞后和可逆的伸长/收缩行为,同时在不同组成的凝胶纤维中,随着PAN含量的逐渐增大,水凝胶纤维的响应速率呈现由小到大然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 mPAN /mSPI =6/4时有最好的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N/spi 水凝胶纤维 PH响应 响应速率 PH值 皱缩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淀粉减盐凝胶体系的构建及性质表征
5
作者 杨思琪 张谦谦 +4 位作者 许英茹 林志雄 张怡 郑宝东 曾红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51,共8页
本文分别以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胶和黄原胶构建基于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木薯淀粉减盐凝胶。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葡甘聚糖凝聚物和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凝聚物对猪舌上的钠离子有较强的滞留能力,有利于咸味感知。电子舌结果表明... 本文分别以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胶和黄原胶构建基于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木薯淀粉减盐凝胶。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葡甘聚糖凝聚物和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凝聚物对猪舌上的钠离子有较强的滞留能力,有利于咸味感知。电子舌结果表明,相较于卡拉胶和黄原胶,大豆分离蛋白-魔芋葡甘聚糖-淀粉减盐凝胶体系(ST+SPI-KGM+1.5%NaCl)与2%NaCl淀粉凝胶(ST+2%NaCl)咸味最相似。在微观结构上SPI-KGM与淀粉发生交联后形成了连续的致密的网络结构,X射线能量色散能谱表明钠离子在ST+SPI-KGM+1.5%NaCl呈现不均匀分布。相较于2%NaCl淀粉凝胶,大豆分离蛋白-多糖-淀粉减盐凝胶持水能力和质构特性(硬度、咀嚼性和内聚性)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ST+SPI-KGM+1.5%NaCl效果最优。利用大豆分离蛋白-多糖复合凝聚物富集NaCl来调控盐在食物基质中的不均匀分布,能够实现减少25%盐含量而不降低咸味。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不均匀盐分布的减盐凝胶体系,同时保持其质地感知,为降低淀粉基固态食品盐含量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盐 氯化钠 淀粉基凝胶 大豆分离蛋白 魔芋葡甘聚糖 卡拉胶 黄原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物理改性对SPI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建华 杨晓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采用超声仪对大豆分离蛋白(SPI)溶液进行超声处理,研究了不同超声处理时间,不同功率处理后SPI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和凝胶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超声处理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凝胶颗粒制备及其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江连洲 温家煜 +3 位作者 王禹涵 罗小雪 姜思岐 隋晓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8-355,共8页
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颗粒,并使用该颗粒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和ζ-电位测定、冷冻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外观分析,以流变特性为指标,对SPI凝胶颗粒和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 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颗粒,并使用该颗粒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和ζ-电位测定、冷冻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外观分析,以流变特性为指标,对SPI凝胶颗粒和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PI凝胶颗粒的粒径和ζ-电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当SPI凝胶颗粒pH值为4.0~5.0时,临近SPI等电点,ζ-电位的绝对值最小,此时凝胶颗粒相互聚集,不能成功制备稳定的高内相乳液。在pH值为9.0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呈凝胶网络状结构。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00%、内相体积分数为78%~82%时,可以制备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增加内相体积分数,使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分布更加均匀,不易发生聚集,形成更加致密稳定的多孔结构,且具有更强的弹性凝胶乳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Pickering高内相乳液 凝胶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处理方式对SPI冻藏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振家 施小迪 +2 位作者 杜昱蒙 姚美伊 郭顺堂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57,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杀菌条件对SPI理化特性的影响及相应SPI溶液冷冻条件下的物化性质变化,通过65℃、90℃和UHT不同杀菌处理所得SPI(分别记为65SPI、90SPI和USPI)制备相应蛋白溶液,经-18℃冻藏后,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 为了研究不同杀菌条件对SPI理化特性的影响及相应SPI溶液冷冻条件下的物化性质变化,通过65℃、90℃和UHT不同杀菌处理所得SPI(分别记为65SPI、90SPI和USPI)制备相应蛋白溶液,经-18℃冻藏后,对其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处理均造成了SPI一定程度的变性,与冻前未处理SPI相比,90SPI和65SPI溶液的可溶蛋白含量和表面巯基显著降低,粘度、粒径大幅增加,USPI则未有明显变化。此外,90SPI和USPI的疏水基团暴露程度较高,非还原电泳显示其AB亚基发生解离;不同杀菌处理SPI其溶液在冻藏期间内,随冻藏时间延长,蛋白溶解度、粘度、表面巯基和总巯基数量呈下降趋势,粒径和疏水基团暴露程度增加。冻藏后蛋白电泳图谱显示,65SPI和90SPI通过二硫键形成了分子量较大的可溶性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杀菌 冻藏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和起泡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刘鹏 李明 邵信儒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1-177,共7页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起泡特性,本实验对SPI在不同球料比下(8:1、14:1和20:1)进行球磨处理,设定球磨时间为150 min,转速为96 r/min,以未处理的SPI为对照,通过测定球磨处理后SPI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浊度、溶解度、表面疏水性、...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起泡特性,本实验对SPI在不同球料比下(8:1、14:1和20:1)进行球磨处理,设定球磨时间为150 min,转速为96 r/min,以未处理的SPI为对照,通过测定球磨处理后SPI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浊度、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表面游离巯基含量(-SH)并分析其空间结构和起泡特性,以研究球磨处理对SPI结构性质及其起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球磨处理显著降低SPI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浊度和表面游离巯基含量(P<0.05),而溶解度显著升高(P<0.05);球磨处理对SPI的表面疏水性也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球料比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球磨处理对SPI的二级结构未产生明显影响;球磨处理可以显著提升SPI的泡沫稳定性和起泡性(P<0.05),泡沫稳定性在球料比为8:1时达到最大值86.77%,起泡性在球料比为20:1时达到最大值125.97%。综上,适度球磨处理可以改变SPI的分子结构,进而提升其起泡特性,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于起泡或充气食品中,提高食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球磨处理 结构性质 起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问题及智能化解决方案
10
作者 刘娜 郑峰 +5 位作者 李鹏 张桂雨 房志学 赵树超 李亭亭 陈复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132,147,共4页
旨在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车间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产品稳定性,降低车间的不安全因素,在大豆分离蛋白车间现有自控水平上,针对酸沉工段中蛋白液pH检测值波动、失准,造成自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产品得率,需要工人定时取样... 旨在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车间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产品稳定性,降低车间的不安全因素,在大豆分离蛋白车间现有自控水平上,针对酸沉工段中蛋白液pH检测值波动、失准,造成自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产品得率,需要工人定时取样校对和调整,及干燥系统没有实现智能化一键启动,人工启动工序复杂,存在预热不彻底损坏加热器、干燥塔压力控制不当损坏干燥塔的问题,提出智能化解决方案,即在酸沉工段pH计自动反冲洗系统中,采用两种冲洗液(碱液+工艺水)进行自动定时冲洗,并编制了pH计自动反冲洗系统智能化控制程序,在干燥系统中结合现场实测结果开发了干燥系统一键启动智能化控制程序。通过工艺改进和智能化控制程序的应用,可降低生产线的不安全因素,有效避免人员和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力推动车间向安全、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自动控制系统 蛋白液pH 干燥系统 智能化控制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SPI)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小乔 刘通讯 《粮油食品科技》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将有限酶解和Na2SO3预还原处理有机结合起来,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以研究中性环境中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由此确定改性条件,为调配型中性豆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有限酶解 乳化稳定性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拥挤体系下葡聚糖对SPI的共价修饰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军茹 卓秀英 +2 位作者 杨晓泉 尹寿伟 黄立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126,共6页
为探讨糖链对蛋白质的共价修饰作用,在大分子拥挤体系中通过Maillard反应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PI)-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DC),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荧光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圆二色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葡聚糖共价键入后对... 为探讨糖链对蛋白质的共价修饰作用,在大分子拥挤体系中通过Maillard反应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PI)-葡聚糖共价复合物(SDC),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荧光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圆二色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葡聚糖共价键入后对SPI功能和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和葡聚糖发生共价结合;Maillard反应的适宜条件为SPI/葡聚糖质量比1∶1,温度60℃、反应时间30 h;在大分子拥挤体系中,与未经Maillard反应的SPI/葡聚糖混合物相比,SDC表面的疏水基团减少,乳化活性较高;与SPI相比,SDC的热稳定性提高;糖链的键入使SPI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柔韧性有所增加,更有利于发挥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拥挤 大豆分离蛋白 葡聚糖 共价键 MAILLARD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HNTs纳米复合凝胶材料的流变行为与次级网络 被引量:1
13
作者 原霞 王飞镝 +2 位作者 郭宝春 李庭忠 易国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98,共3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质为反应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与不同添加量的埃洛石复合,合成制备出弹性模量达219Pa的SPI-HNTs纳米复合凝胶材料。采用模块化智能型高级流变仪证实了埃洛石与大豆分离蛋白形成的次级网络的存在,通过对比不同埃洛石添加量... 以大豆分离蛋白质为反应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与不同添加量的埃洛石复合,合成制备出弹性模量达219Pa的SPI-HNTs纳米复合凝胶材料。采用模块化智能型高级流变仪证实了埃洛石与大豆分离蛋白形成的次级网络的存在,通过对比不同埃洛石添加量对SPI-HNTs纳米复合凝胶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发现埃洛石与大豆分离蛋白质形成的次级交联网络对纳米复合凝胶的弹性模量和损耗角正切的影响规律,通过与合成的无化学交联剂的SPI-HNTs纳米复合物对比和FT-IR分析,揭示了埃洛石与大豆分离蛋白质间的次级网络对凝胶材料的增强机理。并且探讨了不同戊二醛添加量对SPI-HNTs纳米复合凝胶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损耗角正切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埃洛石 凝胶材料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大豆分离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牛肉狮子头贮藏中的应用
14
作者 韩政轩 姜慧南 +4 位作者 顾雯沁 徐益 张玉 孟祥忍 赵琳琳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2,共9页
为开发具备优质保鲜效果的复合膜,本试验将活性因子碳点加入大豆分离蛋白/聚乙烯醇共混膜基质中,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碳点(0.0%、0.4%、0.6%、0.8%、1.0%)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将此复合膜应用到牛肉狮子头贮藏测试中。结果表明,随着碳点... 为开发具备优质保鲜效果的复合膜,本试验将活性因子碳点加入大豆分离蛋白/聚乙烯醇共混膜基质中,研究不同添加量的碳点(0.0%、0.4%、0.6%、0.8%、1.0%)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将此复合膜应用到牛肉狮子头贮藏测试中。结果表明,随着碳点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吸水率和水蒸气透过率显著降低(P<0.05),而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显著提升(P<0.05)。在4℃下对牛肉狮子头进行为期2周的冷藏实验,所制备的活性复合膜可以有效延缓菌落总数和TBARS值的上升以及样品感官品质的劣变。证明该复合膜在肉类预制菜的贮藏保鲜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复合膜 大豆分离蛋白 聚乙烯醇 狮子头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值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冻藏特性研究
15
作者 施炳超 李玉娥 陈振家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6-9,共4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pH值条件下的冻藏性进行研究,利用SDS-PAGE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组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电位分析仪分析大豆分离蛋白Zeta电位与粒径分布,进行冻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pH值条件下冻藏后的大豆分离...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pH值条件下的冻藏性进行研究,利用SDS-PAGE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组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电位分析仪分析大豆分离蛋白Zeta电位与粒径分布,进行冻藏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pH值条件下冻藏后的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总体上低于未冻藏的,随着pH值的增加,溶解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pH值为4.5时溶解度最低,达到等电点。在电泳图谱分析中,冻藏未对蛋白亚基组成造成影响。在稳定性分析中,冻藏使大豆分离蛋白产生了较大的聚集体,Zeta电位值降低,粒径增大,稳定性降低。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冻藏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的理化特性,探讨冻藏对大豆分离蛋白稳定性的影响,可为大豆分离蛋白在冻藏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冻藏稳定性 溶解度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温度对SPI/CMC复合膜中硬脂酸结合形态的影响
16
作者 张超 郭晓飞 +2 位作者 李武 马越 赵晓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研究干燥温度(30、60、90和120℃)对大豆分离蛋白/羧甲基纤维素/硬脂酸(SPI/CMC/SA)复合膜中硬脂酸分布和结合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硬脂酸以结合态和自由态2种形态存在于复合膜中,随着干燥温度提高,复合膜中结合态硬脂酸的... 研究干燥温度(30、60、90和120℃)对大豆分离蛋白/羧甲基纤维素/硬脂酸(SPI/CMC/SA)复合膜中硬脂酸分布和结合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硬脂酸以结合态和自由态2种形态存在于复合膜中,随着干燥温度提高,复合膜中结合态硬脂酸的比例提高。当干燥温度为90℃时,复合膜的红外光谱图不再显示硬脂酸的典型羰基基团吸收峰(1712cm-1);复合膜的热失重图谱中不再显示硬脂酸的主要热降解现象(210~280℃)。因此在干燥温度为90℃时,硬脂酸与其他分子间紧密结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 结合态 大豆分离蛋白 红外光谱 干燥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及其在食药领域应用进展
17
作者 肖骏 叶双双 +3 位作者 陈志飞 李京芳 柴燃 常世敏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由于其良好的功能特性被广泛作为载体原料使用。然而,使用SPI制备的载体存在包封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者可通过修饰调控SPI结构优化其功能特性;针对特定需求及目标特性,采用不同改性策略定...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由于其良好的功能特性被广泛作为载体原料使用。然而,使用SPI制备的载体存在包封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者可通过修饰调控SPI结构优化其功能特性;针对特定需求及目标特性,采用不同改性策略定向修饰SPI,以构建具有差异化包封能力的多样化载体。常见的以SPI为原料制备的载体包括微胶囊、Pickering乳液和微凝胶,它们能够有效保护活性物质,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宽SPI在食品、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豆分离蛋白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复合改性方法,以及基于这些改性方法制备的载体在食药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为SPI高值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对提升SPI资源的利用率及改善食品、药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改性方式 食药应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对红曲菌产莫纳可林K及菌丝形态的影响
18
作者 张羽帆 覃学领 +5 位作者 谢斌 韩浩兰 宗绚丽 余翔 胡远亮 冯艳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3-61,共9页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对红曲菌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及菌丝形态的影响,以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中优化SPI影响红曲菌产MK的浓度及pH,并观察其菌丝形态。结果表明,...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对红曲菌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及菌丝形态的影响,以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中优化SPI影响红曲菌产MK的浓度及pH,并观察其菌丝形态。结果表明,当SPI添加量为1%且初始pH值为4.0或SPI添加量为3%且初始pH值为2.0时,红曲菌产MK的量可分别达到106.48、105.93 mg/L。另外,SPI能促进红曲菌菌丝生长、菌落直径增加和分生孢子的产生。在SPI作用下,红曲菌发酵前期菌丝体较为饱满但表面不光滑。发酵后期菌丝体变为干瘪、弯曲折叠和断裂,分生孢子凹陷程度更加明显。推测SPI能够促进细胞膜的通透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SPI偏向性产生MK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大豆分离蛋白 红曲色素 莫纳可林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制备工艺优化及对芒果的保鲜效果
19
作者 郭培锋 吴雨威 +3 位作者 谢杏婵 徐影 王瑞 曾新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目的]优化壳聚糖(chitosan,CS)—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膜制备工艺,提高其综合性能并考察CS-SPI复合膜对芒果的保鲜效果。[方法]选择CS和SPI为成膜基质,以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 [目的]优化壳聚糖(chitosan,CS)—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复合膜制备工艺,提高其综合性能并考察CS-SPI复合膜对芒果的保鲜效果。[方法]选择CS和SPI为成膜基质,以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量、二氧化碳透过量及透光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复合膜综合性能K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复合膜的K值为响应值,优化CS-SPI复合膜的配方。[结果]CS-SPI复合膜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为2.9,CS添加量1.9 g/100 mL,SPI添加量22.7 mg/mL,甘油添加量2.2 g/100 mL。以该工艺制备的CS-SPI复合膜综合性能K值达0.904,复合膜内部网络结构更为致密,能够有效阻止膜内外水分和气体的迁移。将CS-SPI复合膜应用于芒果常温保鲜中,其货架期可延长至15 d。[结论]优化工艺制备的CS-SPI复合膜综合性能显著提升,且表现出较好的芒果保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大豆分离蛋白 复合膜 模糊综合评价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蛋白酶对SPI改性的研究
20
作者 黄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53-356,共4页
用组合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有限水解,所得水解液不苦,并具良好的风味。改性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氮溶指数由未水解的82提高到95,20℃时的溶解度在25%以上。经正交试验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55%(W/W)... 用组合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有限水解,所得水解液不苦,并具良好的风味。改性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氮溶指数由未水解的82提高到95,20℃时的溶解度在25%以上。经正交试验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55%(W/W),固液比1:8(W/W),酶解时间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改性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