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法制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门明阳 吴敬华 +3 位作者 刘高瞻 张婧 张妮妮 姚霞银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接近甚至超过液态有机电解质的高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好的机械延展性,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其制备方式主要分为固相烧结法、高能球磨法和液相法三类。其中,固相烧结法和高能球磨法耗时长,能耗高,且合成...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接近甚至超过液态有机电解质的高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好的机械延展性,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其制备方式主要分为固相烧结法、高能球磨法和液相法三类。其中,固相烧结法和高能球磨法耗时长,能耗高,且合成的电解质颗粒尺寸较大。相比之下,液相法以有机溶剂为介质,可以合成颗粒较小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工艺简单省时,更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有鉴于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液相法制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基于原料在溶剂中的溶解状态,分析了悬浮型、溶液型和混合型三种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溶剂对电解质纯度、形貌及结晶性的影响。同时,概述了液相法制备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最后,对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液相法合成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电池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液相法 湿化学合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法三元硼化物陶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壮 王伟 李智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8-102,共5页
以Mo粉、Fe-B合金粉、Fe粉、Al粉为基本原料,磷酸二氢铝为粘结剂制备成型料浆,采用刷涂法在Q235钢基体上形成涂层,在真空烧结炉中通过固相反应法于860℃制备了三元硼化物陶瓷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 以Mo粉、Fe-B合金粉、Fe粉、Al粉为基本原料,磷酸二氢铝为粘结剂制备成型料浆,采用刷涂法在Q235钢基体上形成涂层,在真空烧结炉中通过固相反应法于860℃制备了三元硼化物陶瓷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粉体和涂层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和反应机理,并对涂层的结合强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有少量Mo2FeB2、AlFe3生成,860℃固化后Mo2FeB2、Mo2FeB4等新相生成;涂层和基体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结合强度可达14.15MPa;涂层具有比钢基体更优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封孔后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三元硼化物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WO_4多晶料的合成与优质单晶的生长 被引量:4
3
作者 葛文伟 张怀金 +6 位作者 王继扬 刘均海 徐现刚 胡小波 刘宏 尹鑫 蒋民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以 99. 99% 的BaCO3 和WO3 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直接合成BaWO4 多晶料,采用提拉法沿a轴和c轴均可生长出22mm×80mm的无色透明的BaWO4 单晶。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确定所获BaWO4 晶体的结构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I41 /a。通过浮力法测得... 以 99. 99% 的BaCO3 和WO3 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直接合成BaWO4 多晶料,采用提拉法沿a轴和c轴均可生长出22mm×80mm的无色透明的BaWO4 单晶。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确定所获BaWO4 晶体的结构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I41 /a。通过浮力法测得其密度为 6. 393g/cm3。用莫氏硬度计测得BaWO4 晶体的莫氏硬度为 4。用V型棱镜法测得BaWO4 晶体的折射率在 1. 8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单晶 提拉法 空间群 X射线粉末衍射 实验确定 棱镜 多晶 BACO3 无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钙原料对CaZrO_3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高配亮 张国栋 +3 位作者 游杰刚 庞宝贵 宿耘华 孙晓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6-268,共3页
为了找出CaO合成CaZrO3的适宜含钙原料,分别以CaCO3、CaO和Ca(OH)2为钙源,以单斜ZrO2和CaO稳定ZrO2为原料,利用固相反应法在1 600℃下烧结制备CaZrO3。对合成产物进行热力学计算,并用XRD、SEM分析烧后试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晶粒的发... 为了找出CaO合成CaZrO3的适宜含钙原料,分别以CaCO3、CaO和Ca(OH)2为钙源,以单斜ZrO2和CaO稳定ZrO2为原料,利用固相反应法在1 600℃下烧结制备CaZrO3。对合成产物进行热力学计算,并用XRD、SEM分析烧后试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晶粒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均能够合成锆酸钙,但不同原料所合成的锆酸钙的致密度和晶粒尺寸不同:以Ca(OH)2和CaO稳定ZrO2为原料合成的试样中CaZrO3晶相的含量最高,致密度最好,晶粒发育最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酸钙 固相合成法 氧化锆 含钙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法合成的巯基乙酸钠修饰ZnS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娟 张俊松 +2 位作者 周耀明 陆天虹 李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68-1372,共5页
用固相反应法,以醋酸锌、硫化钠、巯基乙酸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制得平均粒径为2~4nm的巯基乙酸钠修饰的ZnS.并用多种谱学方法表征了巯基乙酸钠修饰ZnS的组分和结构。结果发现,巯基乙酸钠修饰ZnS粒子分散均匀,平均粒径较小,在水溶... 用固相反应法,以醋酸锌、硫化钠、巯基乙酸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制得平均粒径为2~4nm的巯基乙酸钠修饰的ZnS.并用多种谱学方法表征了巯基乙酸钠修饰ZnS的组分和结构。结果发现,巯基乙酸钠修饰ZnS粒子分散均匀,平均粒径较小,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也很好,因此,巯基乙酸钠修饰ZnS对甲基橙光降解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溶液pH值对其光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当溶液pH值为3.5时,紫外光照60min后,巯基乙酸钠修饰的ZnS对甲基橙光降解的光催化活性可高达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法 巯基乙酸钠修饰的ZnS 甲基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发光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鸣 马剑 张宝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2,共5页
利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在还原气氛中,合成了新型长余辉发光粉CaxSr1-xAl2O4:Eu2+,并以硼酸盐体系玻璃B2O3-(Na,K)2O-XO和硅硼酸盐体系玻璃SiO2-B2O3-(Na,K)2O-X2O-XO的低熔点玻璃作为载体,掺杂该发光粉合成了稀土蓄光发光玻璃。实验改进了... 利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在还原气氛中,合成了新型长余辉发光粉CaxSr1-xAl2O4:Eu2+,并以硼酸盐体系玻璃B2O3-(Na,K)2O-XO和硅硼酸盐体系玻璃SiO2-B2O3-(Na,K)2O-X2O-XO的低熔点玻璃作为载体,掺杂该发光粉合成了稀土蓄光发光玻璃。实验改进了合成发光玻璃的热处理方法,提出二阶段的热处理方案,确定了发光玻璃的最佳合成温度分别为820℃和880℃。并根据SEM结果,对两种发光玻璃的表面质量及发光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合成的硼硅酸盐发光玻璃的稳定性和发光效果要好于硼酸盐发光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长余辉 发光玻璃 固相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功能陶瓷两种制备方法的区别 被引量:7
7
作者 曹全喜 周晓华 牛苏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固相反应法和草酸盐分解法是制备钙钛矿功能陶瓷的常用方法。二种方法制备的材料在粒度、气孔率、密度、成本、工艺性和电性能诸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当SrCO3分解不完全时,将影响后续烧结和性能,对性能要求较高时宜选用草酸盐... 固相反应法和草酸盐分解法是制备钙钛矿功能陶瓷的常用方法。二种方法制备的材料在粒度、气孔率、密度、成本、工艺性和电性能诸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当SrCO3分解不完全时,将影响后续烧结和性能,对性能要求较高时宜选用草酸盐分解法,但成本较高,并应消除吸潮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陶瓷 制备 固相反应法 半导体 钙钛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覆方法对锰酸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春明 于晓微 +2 位作者 张晓波 夏继平 张春丽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71,共3页
采用低温固相法和喷雾干燥法在尖晶石锰酸锂的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锆,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粒度分布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表征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样品仍为尖晶石结构,没有出现杂质相。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低温固相法包覆后样品... 采用低温固相法和喷雾干燥法在尖晶石锰酸锂的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锆,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粒度分布分析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表征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样品仍为尖晶石结构,没有出现杂质相。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低温固相法包覆后样品颗粒粒径减小,喷雾干燥法包覆后样品颗粒粒径增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二氧化锆包覆层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喷雾干燥法的包覆效果要优于低温固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包覆 低温固相法 喷雾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敏感示温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团红 胡小玲 +2 位作者 杨峰 管萍 赵亚梅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研究了六水合氯化钴与六次甲基四胺通过低热固相反应制备钴(Ⅱ)—六次甲基四胺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法和XRD分析法进行表征,并与液相合成法进行了比较,还研究了影响该产物示温变色性能的因素。
关键词 低热固相反应 液相合成法 热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ZIF-8的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勇 路宁悦 +2 位作者 雷涛 刘明明 王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8-982,987,共6页
以二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ZnO为Zn源,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系列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S),并用XRD、FTIR、N_2吸附、S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主要考察了固相法制备ZIF-8的合成条件,并与常规溶剂法合成的ZIF-8(MeOH)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以二甲基咪唑为有机配体,ZnO为Zn源,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系列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S),并用XRD、FTIR、N_2吸附、S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主要考察了固相法制备ZIF-8的合成条件,并与常规溶剂法合成的ZIF-8(MeOH)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相法可成功制备出高结晶度纯相的ZIF-8,且所制备的ZIF-8(S)与在甲醇体系中合成的ZIF-8(MeOH)相比,结晶度高,晶体粒度大,但由于其较小的外表面积,在丙二腈与苯甲醛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相对较低,对简单高效、环境友好的固相合成法制备ZIF-8的性能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ZIF-8 固相法 KNOEVENAGEL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掺杂对PNN-PZT陶瓷结构及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浩 郑德一 +3 位作者 彭贵贵 胡顺敏 程程 张静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3-925,共3页
通过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Pb(Ni_(1/3)Nb_(2/3))_(0.5)(ZraTib)_(0.5)O_3+x%ZnO(PNN-PZT+x%ZnO,质量分数x=0.2,0.4,0.6,0.8)压电陶瓷,该文研究了不同ZnO含量对PNN-PZT压电陶瓷的微观形貌、相结构及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线(XRD)表明,... 通过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Pb(Ni_(1/3)Nb_(2/3))_(0.5)(ZraTib)_(0.5)O_3+x%ZnO(PNN-PZT+x%ZnO,质量分数x=0.2,0.4,0.6,0.8)压电陶瓷,该文研究了不同ZnO含量对PNN-PZT压电陶瓷的微观形貌、相结构及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线(XRD)表明,过量的ZnO加入使压电陶瓷出现焦绿石相;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当x>0.4时,ZnO的加入由于烧结温度的降低,晶界不明显。实验表明,烧结温度为1 190℃保温2h,ZnO的掺杂量x=0.4时,压电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介电常数εr=5 596,介电损耗tanδ=2.12%,压电常数d33=534pC/N,机械耦合系数kp=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烧结法 PNN-PZT 相结构 微观形貌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制备BaTiO_3陶瓷组织性能比较
12
作者 赵培峰 马战红 +1 位作者 孙乐民 任凤章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7,共3页
制备钛酸钡粉体主要有两种方法,目前还没有文献对两种制备方法进行系统比较,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即溶胶凝胶法和固相反应法制备钛酸钡粉体,并对粉体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制备钛酸钡粉体,而溶胶凝胶法... 制备钛酸钡粉体主要有两种方法,目前还没有文献对两种制备方法进行系统比较,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即溶胶凝胶法和固相反应法制备钛酸钡粉体,并对粉体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成功制备钛酸钡粉体,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体由于颗粒细小均匀,因此性能优于固相反应法制备的粉体。分别将两种方法所得粉体经成型烧结制备陶瓷,并对其进行性能检测和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所得粉体制备的陶瓷由于晶粒发育良好、结构紧密及气孔较少,因此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及优良的PTC性能,其体积密度ρ=3.11g/cm3,室温电阻率ρ=60Ω.cm,电阻温度系数α25=16.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法 溶胶-凝胶法 PTC BATI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莫来石晶须的形貌和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建君 刘智恩 韩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莫来石晶须,采用XRD、SEM、TEM、SADP和EDAX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莫来石晶须的形貌、晶相组成和晶须的成分。结果表明,莫来石晶须是通过气固相反应按位错机理生长的,气相成分的波动可能... 本文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莫来石晶须,采用XRD、SEM、TEM、SADP和EDAX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莫来石晶须的形貌、晶相组成和晶须的成分。结果表明,莫来石晶须是通过气固相反应按位错机理生长的,气相成分的波动可能是部分晶须的轴向不稳定生长、两次生长和其表面出现缺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莫来石 晶须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硼酸钡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刘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92-1295,共4页
在BaO-B_2O_3-BaF_2体系中合成出了一种新的硼酸盐化合物Ba_7(BO_3)_3F_5。用高温溶液法获得了该化合物的晶粒,并解析其单晶结构;Ba_7(BO_3)_3F_5晶体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3mc,晶胞参数:a=1.11562(15)nm,c=0.72415(14)nm,Z=2,V=0.7805(... 在BaO-B_2O_3-BaF_2体系中合成出了一种新的硼酸盐化合物Ba_7(BO_3)_3F_5。用高温溶液法获得了该化合物的晶粒,并解析其单晶结构;Ba_7(BO_3)_3F_5晶体属六方晶系,空间群为P63mc,晶胞参数:a=1.11562(15)nm,c=0.72415(14)nm,Z=2,V=0.7805(2)nm^3。红外光谱表明晶体结构中BO3基团的存在;UV-Vis-NIR漫反射光谱说明Ba_7(BO_3)_3F_5化合物在深紫外区190 nm左右才表现为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高温溶液法 硼酸盐 Ba7(BO3)3F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法制备CuAlO_2陶瓷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传茂 黄毅 +1 位作者 苗峰 张传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06-3310,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铜铁矿结构的Cu Al O2陶瓷。通过XRD、SEM和霍尔效应等测试方法对陶瓷的物相结构、致密性、微观形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制备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u Al O2,陶瓷的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所微增,在...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铜铁矿结构的Cu Al O2陶瓷。通过XRD、SEM和霍尔效应等测试方法对陶瓷的物相结构、致密性、微观形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制备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u Al O2,陶瓷的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所微增,在1160℃烧结后的陶瓷密度达到最大值。霍尔效应测试表明陶瓷为p型半导体,在烧结温度1150℃时制备的陶瓷具有最高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法 CuAlO2 P型半导体 霍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方氮化硼的制备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崔世强 阚洪敏 +1 位作者 张宁 茹红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72-8077,共6页
六方氮化硼(h-BN)材料在物理、化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其特有的形貌、结构导致其在导热填充材料、载体材料、吸附材料等领域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在高科技领域中某些极限条件下更是必不可少的功能性材料,因此六方氮化硼材料的制备和... 六方氮化硼(h-BN)材料在物理、化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其特有的形貌、结构导致其在导热填充材料、载体材料、吸附材料等领域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在高科技领域中某些极限条件下更是必不可少的功能性材料,因此六方氮化硼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六方氮化硼的基本性能,介绍了一些如何来制备六方氮化硼粉体的方法,并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今后的应用发展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制备 固相反应 应用 导热填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oTiO_3粉末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亚楠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70-1671,共2页
采用固相反应,以Co(NO3)2.6(H2O)、TiO2为原料,经混合、反复研磨、反复烧结,制备纳米CoTiO3粉末,通过计算容差因子t、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等手段,分析了CoTiO3的形成、晶体结构与组织形貌。
关键词 固相反应法 CoTiO3粉末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燃烧法快速合成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扬 刘晓芳 +2 位作者 郭俊明 向明武 白红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0-175,共6页
采用固相燃烧法在400℃、500℃、600℃和650℃一次燃烧反应1h,再在650℃焙烧6h,快速制备了LiMn_(2)O_(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反应温度的升高,材料的... 采用固相燃烧法在400℃、500℃、600℃和650℃一次燃烧反应1h,再在650℃焙烧6h,快速制备了LiMn_(2)O_(4)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反应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结晶性和颗粒逐渐增大,均属于亚微米尺寸,600℃是LiMn_(2)O_(4)材料颗粒快速生长的关键温度。电化学测试表明,放电比容量和倍率性能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燃烧温度为400℃合成的LiMn_(2)O_(4)样品(LMO-400)具有最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在1C和5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1mAh/g和90.5mAh/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为62.1%和67.5%。EIS和CV测试结果表明,LMO-400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150Ω、较小的表观活化能22.22kJ/mol以及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1.35×10^(-15)cm^(2)/s。不同的燃烧反应温度对尖晶石型LiMn_(2)O_(4)颗粒尺寸、结晶性等有显著的影响,导致其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差异,亚微米尺寸的颗粒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反应温度 固相燃烧法 LiMn_(2)O_(4) 正极材料 颗粒尺寸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种类与煅烧温度对合成CaZrO_(3)粉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一帆 王榕林 +1 位作者 姬莹莹 卜景龙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447,共4页
为了探讨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CaZrO_(3)粉体的适宜工艺条件,以CaO、Ca(OH)_(2)和CaCO_(3)粉为钙源原料,以纳米级ZrO:(简称nm—ZrO_(2))、微米级ZrO_(2)(简称μm-ZrO_(3))和CaO部分稳定ZrO_(3)(简称Ca-PSZ)粉为锆源原料,按照/Z(CaO):n... 为了探讨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CaZrO_(3)粉体的适宜工艺条件,以CaO、Ca(OH)_(2)和CaCO_(3)粉为钙源原料,以纳米级ZrO:(简称nm—ZrO_(2))、微米级ZrO_(2)(简称μm-ZrO_(3))和CaO部分稳定ZrO_(3)(简称Ca-PSZ)粉为锆源原料,按照/Z(CaO):n(ZrO,)=1:1分别组合配料,经混合、压制成型后,采用固相反应法分别在800、900、1000、1100和1300℃保温3h煅烧合成CaZrO_(3)粉体,探讨了原料种类及煅烧温度对CaZrO,合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利于CaZrO_(3)合成的钙源优势顺序(从优到劣)为CaO、Ca(OH)_(2)、CaCO_(3),有利于CaZrO,合成的锆源优势顺序为nm.ZrO_(2)、μm.ZrO_(2)、Ca—PSZ;以nm-ZrO_(2)、μm-ZrO_(2)和ca-PSZ为锆源的试样中,其CaZr03含量迅速增加的温度区间分别主要发生在800~1000℃、900~1100℃和1000~1300℃=;以CaO和纳米级ZrO,为原料,在1000℃保温3h的条件下即可合成出纯度较高的CaZrO,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酸钙 合成率 钙源 锆源 煅烧温度 高温固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3)Bi_(2)(PO_(4))_(4)∶Tb^(3+)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瑞瑞 陈倩 +1 位作者 张鑫 邓朝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9-1075,共7页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Ba_(3)Bi_(2-x)(PO_(4))_(4)∶xTb^(3+)(x=0.05,0.1,0.15,0.3,0.4,0.5)绿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等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Ba_(3)Bi...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Ba_(3)Bi_(2-x)(PO_(4))_(4)∶xTb^(3+)(x=0.05,0.1,0.15,0.3,0.4,0.5)绿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等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Ba_(3)Bi_(2)(PO_(4))_(4)纯相,Ba_(3)Bi_(1.7)(PO_(4))_(4)∶0.3Tb^(3+)的带隙估计值为4.21 eV。当激发光的波长为377 nm时,样品的发射光谱的波峰位于543 nm、584 nm和619 nm处,分别对应于Tb^(3+)的^(5)D_(4)→^(7)F_(5)、^(5)D_(4)→^(7)F_(4)和^(5)D_(4)→^(7)F_(3)的能级跃迁。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x=0.3时,发光强度最大。计算表明最近邻离子在Ba_(3)Bi_(2-x)(PO_(4))_(4)∶xTb^(3+)荧光粉的浓度猝灭中起主要作用。随着测试温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变化不大,表明样品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CIE色坐标图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可以被紫外光有效激发而发出绿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3)Bi_(2-x)(PO_(4))_(4)∶xTb^(3+) 硅铋石结构磷酸盐 高温固相反应法 绿色荧光粉 稀土掺杂 光致发光 能级跃迁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