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不同粒级中C、N、P、K的分配及N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王岩 沈其荣 杨振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94,共10页
本试验首先把7种采自不同省份的耕作土壤进行物理分级,然后测定了土壤C、N、P、K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同时还进行了不同粒级中N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粒级中C、N含量和分布均随土壤颗粒的加粗而逐渐下降,而C/N比... 本试验首先把7种采自不同省份的耕作土壤进行物理分级,然后测定了土壤C、N、P、K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同时还进行了不同粒级中N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粒级中C、N含量和分布均随土壤颗粒的加粗而逐渐下降,而C/N比则与此相反。在<2μm粒级中N的有效性最高,随着土壤颗粒粒径的加粗有效性逐渐降低。在酸性土壤中P主要分布在较细的粒级中,而在石灰性土壤中则主要分布在较粗粒级中。土壤交换”性钾和缓效性钾主要分布在<50μm粒级中,表明该组分中K是作物吸收K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级 分配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N·P·K含量变化研究
2
作者 王永利 李保国 +2 位作者 齐国辉 郭素萍 王秀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60-4961,5002,共3页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核桃生长地不同土层N、P、K的含量和规律。[方法]取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土样,测定其中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1~8年的核桃园地中,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依次下降...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核桃生长地不同土层N、P、K的含量和规律。[方法]取不同年龄时期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园地不同土层土样,测定其中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1~8年的核桃园地中,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依次下降的趋势,上层土(0~20 cm)(中层土(21~40 cm)(下层土(41~60 cm),中层土速效N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4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P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5~8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和下层土;在1~6年和8年的园地中,中层土速效K含量高于上层土和下层土,7年的园地中,则低于上层土。1年园地中层土速效N和速效P含量最高,分别为76.3 mg/kg和103.21 mg/kg;5年园地中层土速效K含量最高,速效P含量最低,分别为149.0 mg/kg和6.34 mg/kg;6年园地上层土速效N含量最低,为58.5 mg/kg;7年园地下层土速效K含量最低,为58.5 mg/kg。[结论]该研究可为确定不同年龄早实核桃园土壤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实核桃 土层 npk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下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土壤可溶性C、N和P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马红亮 朱建国 +3 位作者 谢祖彬 张雅丽 曾青 刘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4-289,共6页
采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研究了不同N施肥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小麦季土壤可溶性C、N、P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使土壤可溶性C在小麦前期和0~5 cm土层降低,成熟期增加,对水稻和小麦不同轮作季... 采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研究了不同N施肥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小麦季土壤可溶性C、N、P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使土壤可溶性C在小麦前期和0~5 cm土层降低,成熟期增加,对水稻和小麦不同轮作季土壤可溶性C的影响不同.在低N和常规N处理下,高CO2使小麦分蘖期土壤可溶性N含量分别增加17.2%和18.9%,在其他生长期,土壤可溶性N含量降低9.8%~63.0%,拔节期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63.0%和50.4%,土层0~5 cm降低幅度>5~15 cm土层;小麦季和水稻季一样需要增加N肥施用量.CO2浓度升高增加了土壤可溶性P的含量,其中低N处理增加幅度高于常规N处理,研究表明小麦生长不会受到P养分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麦季 土壤可溶性C、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土壤施硫磺对油菜生长、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4
作者 吴曦 陈明昌 杨治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1-677,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磺施用量对碱性土壤pH、速效磷和磷酸酶活性以及油菜生物量、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植株吸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磺能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硫磺后土...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磺施用量对碱性土壤pH、速效磷和磷酸酶活性以及油菜生物量、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植株吸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磺能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施硫磺后土壤pH值最大降幅为0.5个单位。当硫磺用量为120 mg/kg时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68.6%。对油菜生长状况的研究表明,施用硫磺能增加油菜植株生物量,降低油菜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和植株吸磷量。施硫磺与对照相比,油菜植株生物量最大增加了29.64%,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降低了58.6%,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近1.8倍,吸磷量增加了1.55倍。研究结果还显示,虽然高硫处理对土壤pH值降低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同时会也抑制油菜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土 硫磺 pH 有效磷 生物量 硝酸盐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氮磷钾、pH值和有机质变化 被引量:40
5
作者 郭泉水 康义 +3 位作者 赵玉娟 洪明 孔倩倩 聂必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0,共4页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研究消落带首次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后土壤氮磷钾含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影响,消落带0~10,10~20和20~3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下降41.53%~59.87%,速效磷含量下...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研究消落带首次经历水库水位涨落后土壤氮磷钾含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影响,消落带0~10,10~20和20~30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下降41.53%~59.87%,速效磷含量下降5.26%~36.76%,速效钾含量下降3.55%~45.56%,全氮含量下降9.52%~40.00%,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7.62%~37.83%,全磷和全钾含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土壤pH值略有变化,变幅为1.73%~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氮磷钾 pH值 有机质 变化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鸡骨草GAP基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与供肥能力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乾平 董青松 +3 位作者 白隆华 颜钟亚 陈章源 欧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326-7327,7334,共3页
[目的]了解毛鸡骨草GAP基地土壤肥力现状,以及土壤中氮、磷、钾3要素的自然供给能力。[方法]运用改进的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对基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施肥试验研究了基地土壤中氮、磷、钾3要素的自然供给能力。[结果]土... [目的]了解毛鸡骨草GAP基地土壤肥力现状,以及土壤中氮、磷、钾3要素的自然供给能力。[方法]运用改进的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法对基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施肥试验研究了基地土壤中氮、磷、钾3要素的自然供给能力。[结果]土壤综合肥力系数为1.21,毛鸡骨草产量对土壤的依存率为40.90%。[结论]基地土壤综合肥力属"一般"等级,土壤供应氮、磷、钾的能力分别处于"低"、"高"、"中"等级,较低的土壤含氮量是该基地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供氮磷钾能力 毛鸡骨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淘米水对蓝莓土壤pH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付燕 杨芩 姚许思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0期165-168,共4页
[目的]研究淘米水对蓝莓土壤pH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丰富土壤pH调节物质。[方法]以木醋(稀释30倍液)为对照,比较不同用量的淘米水对蓝莓土壤pH、有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在土壤中施用木醋后能降低土壤pH,但... [目的]研究淘米水对蓝莓土壤pH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丰富土壤pH调节物质。[方法]以木醋(稀释30倍液)为对照,比较不同用量的淘米水对蓝莓土壤pH、有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在土壤中施用木醋后能降低土壤pH,但降低幅度较小,速度较慢,施用淘米水不仅能降低土壤的pH,而且见效快,绿色环保。其中淘米水用量1200mL处理的土壤在施用后90d能使土壤pH降至蓝莓生长最适范围,同时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随pH降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随pH降低而分解加快,含量降低,有利于有机质营养的释放。[结论]淘米水是一种见效快、易于施用的蓝莓栽培土壤pH改良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淘米水 蓝莓 pH 土壤有效氮、磷、钾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的种植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康 杨正友 +3 位作者 孙红炜 李凡 杨淑珂 路兴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69-71,共3页
研究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蠡玉35、郑单958生育期根际土壤和秸秆还田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转植酸酶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及秸秆还田后对土壤氮、磷、钾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 土壤氮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栽培对火龙果园土壤生境和枝条病害的影响
9
作者 张绿萍 金吉林 +1 位作者 方晓彤 王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7,113,共9页
为探讨生草栽培对火龙果园土壤环境及枝条病害的影响,设置“京都1号”火龙果园土壤黑色防草布覆盖、生草和生草刈割覆草,以清耕做为对照等4个处理,采集并分析不同覆盖方式的火龙果园表层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氮、磷、钾含量变化,同时调... 为探讨生草栽培对火龙果园土壤环境及枝条病害的影响,设置“京都1号”火龙果园土壤黑色防草布覆盖、生草和生草刈割覆草,以清耕做为对照等4个处理,采集并分析不同覆盖方式的火龙果园表层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氮、磷、钾含量变化,同时调查火龙果枝条冷害与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生草,尤其是生草刈割覆草能够有效降低夏季高温时的表层土温,并提升冬季低温时的土温,从而调节夏冬季间土温变化,但对土温的影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防草布则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明显延长夏季超过38℃不利于火龙果生长的时间段;生草刈割覆草和防草布均能提升表层土壤含水量,而在冬季生草栽培表现良好,但在夏季效果欠佳;相较于防草布覆盖,生草和对照(清耕)对土壤肥力有一定消耗,但生草刈割覆草却能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因此,在喀斯特山地区火龙果园开展生草栽培,并将刈割植物残体覆盖于植株树盘上,可有效调节表层土壤小气候环境,改善火龙果生态条件,并减少枝条冷害与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栽培 火龙果 土温 土壤含水量 氮磷钾 枝条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油用亚麻氮磷钾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10
作者 李云祥 冯玉磊 +5 位作者 常逢虎 卢军帅 胡福平 王兴富 刘谦 白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通过连续5年在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开展油用亚麻氮磷钾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田间试验研究得出:当地油用亚麻相对产量<50%(极低)、[50%~60%)(低)、[60%~70%)(较低)、[70%~80%)(中)、[80%~90%)(较高)、≥90%(高)6个肥力等级下相对应的土壤氮... 通过连续5年在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开展油用亚麻氮磷钾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田间试验研究得出:当地油用亚麻相对产量<50%(极低)、[50%~60%)(低)、[60%~70%)(较低)、[70%~80%)(中)、[80%~90%)(较高)、≥90%(高)6个肥力等级下相对应的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0.38、[0.38~0.53)、[0.53~0.75)、[0.75~1.05)、[1.05~1.48)、≥1.48 g·kg^(-1);有效磷(P)<4.6、[4.6~7.8)、[7.8~13.1)、[13.1~22.1)、[22.1~37.3)、≥37.3 mg·kg^(-1);速效钾(K)<91.0、[91.0~117.3)、[117.3~151.1)、[151.1~194.7)、[194.7~250.9)、≥250.9 mg·kg^(-1);并提出了各肥力等级对应的推荐施N量分别为>130、(115~130]、(105~115]、(95~105]、(75~95]、≤75 kg·hm^(-2);施P2O5量分别为>110、(95~110]、(80~95]、(65~80]、(50~65]、≤50 kg·hm^(-2);施K_(2)O量分别为>70、(60~70]、(50~60]、(40~50]、(35~40]、≤35 kg·hm^(-2)。长期土壤养分监测表明,自1983年至今,当地油用亚麻产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全氮含量略有下降,速效钾含量则下降明显。从试验所得丰缺指标亦看出,目前当地土壤氮、磷素养分含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而钾素养分含量虽仍处于较高水平,但与以往相比却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当地油用亚麻生产中既要重施氮肥,增施磷肥,还要适当补施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亚麻 土壤氮磷钾 丰缺指标 施肥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82
11
作者 庞夙 李廷轩 +2 位作者 王永东 余海英 吴德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双流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分别达38754 m和56187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土壤...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双流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分别达38754 m和56187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土壤速效磷含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为24210 m,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共同影响。2)土壤速效氮禽量主要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速效磷含量主要在东北向西南及东南向西北方向上逐渐降低,而速效钾含量主要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3)土壤速效氮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及地形地貌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及地形地貌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值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明显高于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土壤速效氮 空间变异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土壤剖面氮磷钾积累及对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59
12
作者 袁丽金 巨晓棠 +2 位作者 张丽娟 王珏 杨志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
针对设施栽培中传统施肥灌溉带来的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采集河北省定州市设施蔬菜、农田土样及相应的地下水样品,分析了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年限土壤剖面中速效养分的累积规律及地下水受硝酸盐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0~200cm和0~400c... 针对设施栽培中传统施肥灌溉带来的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采集河北省定州市设施蔬菜、农田土样及相应的地下水样品,分析了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年限土壤剖面中速效养分的累积规律及地下水受硝酸盐污染的程度。结果表明:0~200cm和0~400cm设施土壤的速效养分累积均高于对照农田。低龄棚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水溶性磷含量分别为377.2mg·kg-1、448.8mg·kg-1、1405.6mg·kg-1、30.6mg·kg-1,分别是对照农田的4.7倍、4.6倍、1.4倍和11.5倍;老龄棚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水溶性磷含量分别为629.1mg·kg-1、555.0mg·kg-1、2567.1mg·kg-1、35.2mg·kg-1,分别为对照农田的6.4倍、16.3倍、2.7倍和12.0倍。设施土壤速效养分深层累积比例随棚龄增加而增加。设施蔬菜栽培区表层地下水(地下饮用水,20m)受硝态氮污染严重,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为39.3%和7.1%;而深层地下水(农田和大棚灌溉水,40m)硝态氮含量7.4mg·L-1和9.6mg·L-1,超标率分别为25.0%和37.5%,无严重超标水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速效磷 水溶性磷 速效钾 设施种植年限 设施土壤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土改造区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46
13
作者 牛灵安 郝晋珉 +3 位作者 覃莉 孟鹏 李栓怀 隋鹏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90,共7页
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基础上,于2002年10月对研究区域———河北省曲周县的耕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将GPS、GIS技术应用到耕地质量调查工作中。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深入、外源物投入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作... 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基础上,于2002年10月对研究区域———河北省曲周县的耕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将GPS、GIS技术应用到耕地质量调查工作中。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深入、外源物投入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作物布局的调整,盐渍土改造区土壤养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时间上,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8.4 g kg-1增加到13.89 g kg-1,全氮平均含量达到0.937 g kg-1,速效磷平均含量从5.45 mg kg-1增加到23 mg kg-1,速效钾含量从34~285 mg kg-1之间逐步变化为67~191 mg kg-1之间的高肥力农业土壤;在空间上,土壤养分的分布与养分的地球化学过程、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及采用的相应措施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磷含量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外源物质投入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则由原来的随地球化学过程而变化,转变为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速效钾 全氮 速效磷 钾含量 盐渍土 外源物质 增加 农业 集约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中心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14
作者 沈一凡 钱进芳 +4 位作者 郑小平 袁紫倩 黄坚钦 温国胜 吴家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共12页
【目的】研究山核桃产区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山核桃林地的土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浙江省临安市对比研究2008年(317个样本)和2013年(239个样本)山核桃... 【目的】研究山核桃产区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山核桃林地的土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浙江省临安市对比研究2008年(317个样本)和2013年(239个样本)山核桃林地表层(0~30 cm)土壤的p H值、有机碳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共5个肥力指标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3年,山核桃林地土壤水解性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下降19.4和55.6 mg·kg^-1,p H值从5.5下降到5.3,有机碳含量下降0.2 g·kg^-1,有效磷含量升高0.5 mg·kg^-1;5个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标准差变小,变异程度降低;土壤p H值、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减弱,自相关距离减小,而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布连续性增强,自相关距离增加;海拔、母岩类型、不同乡镇的人为经营对土壤p H值、水解性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P〈0.1),海拔和人为经营显著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P〈0.1),土壤有效磷含量受人为经营的影响显著(P〈0.1);岛石镇土壤有机碳、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幅最大,p H值则以清凉峰镇和岛石镇降低最多。【结论】2008—2013年,临安市山核桃林地的土壤肥力水平总体有所下降;今后在山核桃林生产经营中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并通过施用一定量的石灰、林地生草管理和生态化采收等经营管理技术,提高山核桃林地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土壤p H值 土壤有机碳 土壤水解性氮 土壤有效磷 土壤速效钾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东北黑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1
15
作者 丁建莉 姜昕 +6 位作者 马鸣超 关大伟 赵百锁 魏丹 曹凤明 李力 李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4-923,共10页
【目的】分析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真菌丰度、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的影响,探讨东北黑土真菌群落变化与施肥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调节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善其生态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36年长期定位试验站,选... 【目的】分析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真菌丰度、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的影响,探讨东北黑土真菌群落变化与施肥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调节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善其生态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36年长期定位试验站,选取4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有机肥处理(M)、氮磷钾无机肥处理(NPK)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MNPK)的耕作层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真菌ITS基因为分子标靶借助q PCR技术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中真菌群落丰度、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并与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偶联分析,揭示群落与施肥的相关性。【结果】长期施用无机肥显著降低土壤p H,而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有效缓解土壤酸化。NPK处理的ITS基因丰度显著高于MNPK;MNPK处理的细菌/真菌比值(26.91×104)显著大于NPK,各处理比值由高到低为MNPK>M>CK>NPK。细菌/真菌比值与土壤p H正相关;MNPK处理的真菌α多样性指数值略大于NPK。Ascomycota和Zygomycota为土壤中主要真菌门,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真菌组成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对照处理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为45.35%,MNPK和NPK处理分别为50.93%和56.16%。有机肥有利于降低病原真菌相对丰度,具有高度侵染性的Cochliobolus在MNPK(0.41%)和M(0.39%)中的相对丰度显著小于CK(3.25%)和NPK(2.08%)。CCA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共解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73.3%,有效磷(贡献量为32.4%,P=0.002)、铵态氮(贡献量为14.8%,P=0.01)和硝态氮(贡献量为16.2%,P=0.048)是3个重要的影响因子。【结论】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真菌丰度、多样性,以及菌群组成特征不同。与无机肥相比,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能够有效改善真菌群落结构,降低真菌的丰度,增加真菌多样性,并提高土壤p H,减缓土壤酸化。土壤有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黑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土壤有效磷 土壤铵态氮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减少土壤养分的淋溶损失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员学锋 汪有科 +1 位作者 吴普特 冯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9-934,共6页
采用室内人工土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模拟耕层土壤中施加聚丙烯酰胺(PAM)后,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N、P、K的淋溶损失状况。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的土壤淋溶液中NO-3、PO-4和K+浓度均低于对照,其浓度分别较对照平均减少了约45.55%、49.... 采用室内人工土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模拟耕层土壤中施加聚丙烯酰胺(PAM)后,土壤中主要营养元素N、P、K的淋溶损失状况。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的土壤淋溶液中NO-3、PO-4和K+浓度均低于对照,其浓度分别较对照平均减少了约45.55%、49.37%和70.24%。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全N、全P、全K的累积含量均低于对照,且随PAM浓度的增加其累积含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土壤淋溶液 n p k 浓度 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在设施蔬菜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及移动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兆辉 江丽华 +2 位作者 张文君 陈永智 丁光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537-542,共6页
在山东省寿光市采集6个设施蔬菜和2个露地作物8 m深的土壤剖面样品,研究高施肥量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氮、磷、钾在剖面中的分布及运移。结果表明,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的含量远高于露地土壤,设施蔬菜表层土壤中硝态氮的平均含量是露地土壤... 在山东省寿光市采集6个设施蔬菜和2个露地作物8 m深的土壤剖面样品,研究高施肥量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氮、磷、钾在剖面中的分布及运移。结果表明,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的含量远高于露地土壤,设施蔬菜表层土壤中硝态氮的平均含量是露地土壤的6.5倍,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与设施种植年限和施肥量有关,设施蔬菜种植年限越长,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越高,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淋洗下移明显,下移前锋已到达5 ̄6 m深处,对地下水构成了威胁。设施蔬菜土壤表层速效磷的含量比露地土壤高出几倍至几十倍,磷在剖面有向下层移动的现象,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构成了威胁。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土壤速效钾也有淋洗向下移动的现象。设施蔬菜土壤不仅氮淋洗严重,对地下水产生严重威胁,磷也具有淋洗下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土壤剖面 土壤氮 分布 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耕地土壤氮磷钾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麻万诸 章明奎 吕晓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80,共10页
对浙江省11个地市83县(市、区)的耕地土壤全N、有效P和有效K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浙江省耕地土壤全N和有效K平均含量略有下降,有效P平均含量明显增加;全N质量分数低于1g爛kg-1、有效P质量分数低于10mg爛kg-1和有效K... 对浙江省11个地市83县(市、区)的耕地土壤全N、有效P和有效K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浙江省耕地土壤全N和有效K平均含量略有下降,有效P平均含量明显增加;全N质量分数低于1g爛kg-1、有效P质量分数低于10mg爛kg-1和有效K质量分数低于80mg爛kg-1的比例分别占13.90%、44.80%和48.17%;土壤全N、有效P和有效K等3种养分中存在1种以上养分低于以上数值的样本占总样本的73.79%,土壤N、P、K等3种养分不平衡状况明显;土壤全N、有效P和有效K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异,变异程度为有效P(192%)>有效K(71%)>全N(39%);土壤全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积累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黏土>黏壤土>壤土>砂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高丘、低丘>滨海平原;土壤有效P含量随pH的下降而增加,其中砂土>壤土>黏壤土、黏土,高丘、滨海平原>河谷平原、低丘>水网平原;土壤有效K与土壤pH、质地和地貌类型存在一定的关系,随土壤pH值的下降而下降,其中黏土>黏壤土>壤土>砂土,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低丘>高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耕地土壤 n 有效p 有效k 状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的灌溉水对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海燕 王益权 +2 位作者 张育林 孙蕾 徐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9-132,142,共5页
灌溉水体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及其养分平衡。本研究以陕西交口抽渭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变异状况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土壤发生类型一致和土地利用及其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井水灌溉和非灌溉农田土壤为对照,逐层分析了各灌溉处... 灌溉水体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及其养分平衡。本研究以陕西交口抽渭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变异状况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土壤发生类型一致和土地利用及其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井水灌溉和非灌溉农田土壤为对照,逐层分析了各灌溉处理土壤剖面0-100 cm范围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结果显示:长期用污染渭河水灌溉的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均有极为显著的增加,0-20 cm土层为养分富集区域,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24.92 g/kg、108.26 mg/kg、155.45 mg/kg、353.72 mg/kg,比井灌区土壤分别增加了40.68%、44.98%、116.92%和44.27%,比不灌区土壤分别增加了35.74%、35.69%、189.27%和122.35%。试验资料充分证明,长期用污染渭河水灌溉的土壤呈现出了明显的富营养化问题,其中磷、钾含量严重过剩,在制定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灌溉 有机质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有机肥氮、磷在红壤中的矿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杨蕊 李裕元 +3 位作者 魏红安 高茹 石辉 吴金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0-607,共8页
选用腐熟的猪粪、鸡粪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典型红壤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壤中矿质氮(NO3--N和NH4+-N)及O lsen-P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中氮和磷的矿化具有不同特征。氮在红壤中的矿化阶段为:前4周缓慢释放,矿化速... 选用腐熟的猪粪、鸡粪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典型红壤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土壤中矿质氮(NO3--N和NH4+-N)及O lsen-P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中氮和磷的矿化具有不同特征。氮在红壤中的矿化阶段为:前4周缓慢释放,矿化速率为N 0.29~0.46 mg/(kg.d);4~10周快速释放,矿化速率为N 0.60~0.71mg/(kg.d);10~15周缓慢下降,矿化速率为N-0.20~-0.09 mg/(kg.d);而磷的矿化释放则主要发生在第3周。施用畜禽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红壤中矿质氮和O lsen-P的含量,但施肥量对有效氮磷的释放过程无显著影响。连续培养15周,鸡粪矿质氮释放率(15.6%~18.3%)与猪粪的(14.8%~16.9%)接近,而猪粪的有效磷释放率(34.0%~41.6%)显著高于鸡粪的(30.2%~37.8%)。表明有机肥施入土壤后,经过15周仍会有60%~80%未被矿化或矿化后被重新固定的氮、磷残留在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有机肥 氮矿化速率 矿质氮 有效磷 氮磷释放率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