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灌冬小麦农田土壤NO_3^--N分布特征及作物吸氮规律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泽强 康跃虎 刘海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43,共8页
以传统地面灌溉(畦灌)为对照,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生产年度田间试验分析喷灌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和作物吸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壤NO3--N含量峰值迁移较浅,土壤NO3--N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 以传统地面灌溉(畦灌)为对照,2002~2003和2003~2004两个生产年度田间试验分析喷灌对冬小麦农田土壤NO3--N分布和作物吸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土壤NO3--N含量峰值迁移较浅,土壤NO3--N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要根系分布层0~40 cm土层内。与喷灌相比,在冬小麦根系层下部,地面灌溉土壤NO3--N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试验期间地面灌溉土壤NO3--N累积淋失量分别为8.68 kg/hm2和7.70 kg/hm2,喷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土壤NO3--N淋失,最大累积淋失量只有地面灌溉条件下的3%。2003和2004年喷灌冬小麦地上部分吸氮量分别为235.7 kg/hm2和161.7 kg/hm2,分别比地面灌溉高7.0 kg/hm2和34.7kg/hm2。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有利于冬小麦后期吸收氮素,喷灌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吸氮量年际之间的差异都小于地面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冬小麦 土壤no3^--n 作物吸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黄瓜-番茄种植体系中土体NO_3^--N淋洗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学军 赵营 +3 位作者 任福聪 陈晓群 吴礼树 胡承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7-162,共6页
为了解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NO3--N淋洗的风险程度,合理指导温棚蔬菜施肥和灌溉,2005~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以轮作体系下的温棚黄瓜-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溶液定位提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化肥施氮量15... 为了解不同氮肥用量对土壤NO3--N淋洗的风险程度,合理指导温棚蔬菜施肥和灌溉,2005~2006年在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以轮作体系下的温棚黄瓜-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土壤溶液定位提取、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化肥施氮量150 kg/hm2(低氮)、300 kg/hm2(中氮)、450 kg/hm2(高氮1)、600kg/hm2(高氮2)及有机肥和不施肥(CK)处理,研究滴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土体中NO3--N淋洗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低、中或高氮处理下,黄瓜-番茄轮作周期中,滴灌施肥对0~30 cm土壤溶液NO3--N含量变化的影响明显;在高氮处理下,由于番茄季较强的滴灌量,土体中NO3--N不断向下淋洗至90 cm土层;与CK处理相比,单施有机肥会造成的土壤NO3--N向深层淋洗。因此,提出每茬蔬菜推荐施氮量控制在300 kg/hm2左右为宜,在冬春茬后期4~6月份减少滴灌次数是减少土体NO3--N向下淋洗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黄瓜-番茄轮作 土壤溶液 no3^- -n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和施氮对黄土性土壤中NO_3^--N迁移和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晓歌 马耀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9-111,115,共4页
通过室内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对黄土性土壤中NO3--N迁移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大灌水定额时,在近饱和土壤水分条件下,氮素淋失严重;在小灌水定额条件下,0-35 cm土层含水量显著减小,NO3--... 通过室内土柱渗透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对黄土性土壤中NO3--N迁移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大灌水定额时,在近饱和土壤水分条件下,氮素淋失严重;在小灌水定额条件下,0-35 cm土层含水量显著减小,NO3--N未发生淋失;施氮量一定时,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灌水量增大而减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有递增趋势、与土壤含水量成消长关系。土壤NO3--N累积量与施氮量、土层深度、渗透时间成正比,与灌水量成反比,符合多元非线性模型。因此,为减小NO3--N淋溶损失,从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考虑,黄土性土壤适宜灌水量应小于121 mm,次施氮量不宜高于2.40 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灌水 no3^--n运移 淋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和土壤NO_3^--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娜娜 《中国马铃薯》 2010年第2期91-93,共3页
在滴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产量构成和土壤NO3--N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产量和商品率都先上升后下降,氮水平在180 kg N.hm-2时最高;大部分块茎大小分布都集中在4.5~7 c... 在滴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氮水平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产量构成和土壤NO3--N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产量和商品率都先上升后下降,氮水平在180 kg N.hm-2时最高;大部分块茎大小分布都集中在4.5~7 cm范围内,还有一定的增产空间;氮素量对薯块的大小影响很大,而对畸形薯所占比例的大小没有规律性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淋失程度加深,土壤中的NO3--N含量逐渐增加,各施氮水平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又有不同程度的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马铃薯 产量构成 土壤no3--n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0~100cm土层NO_3^--N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树堂 刘培利 +2 位作者 迟睿 王锋 魏志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3-154,243,共3页
在无石灰性潮土26年的定位试验进行过程中,在12个不同处理CK、N1、N2、M1、M1N1、M1N2、M2、M2N1、M2N2、NP2K、N2P和N2K中,于2003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0~100 cm土层NO3--N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 在无石灰性潮土26年的定位试验进行过程中,在12个不同处理CK、N1、N2、M1、M1N1、M1N2、M2、M2N1、M2N2、NP2K、N2P和N2K中,于2003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0~100 cm土层NO3--N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无机氮肥,氮磷钾或氮磷以适当比例配施,可减少土体中NO3--N的积累。单施氮肥以及氮钾配施的土壤剖面中NO3--N积累增加,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构成潜在污染。降水、灌溉、氮肥用量及作物吸收利用是影响土壤NO3--N淋洗、积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无石灰性潮土 no3^--n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夏玉米土壤NO_3^--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宝文 李春杰 +1 位作者 刘忠宽 邢竹 《河北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夏玉米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增施氮肥,可导致土壤NO-3-N含量增加,且0~20 cm土层的NO3--N含量增加最明显;各土层的土壤NO-3-N含量基本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随着土层深...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夏玉米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增施氮肥,可导致土壤NO-3-N含量增加,且0~20 cm土层的NO3--N含量增加最明显;各土层的土壤NO-3-N含量基本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NO3--N含量变化趋于平稳。河北平原夏玉米田正常施用氮肥,尚不会产生NO3--N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污染 硝态氮 土壤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及杂草处理下半湿润冬小麦田NO3^-N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南维鸽 李世清 +1 位作者 侯红乾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8,共8页
以中等肥力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在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不同生育期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研究不同施肥及杂草处理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壤NO3--N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 以中等肥力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在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不同生育期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研究不同施肥及杂草处理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土壤NO3--N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0—100 cm土层NO3--N累积量与施氮量线性相关;在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5、0.971和0.949。2)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土体NO3--N含量先降低后回升,在拔节期最低;成熟期土壤有机氮矿化产生的NO3--N是收获后土壤剖面残留NO3--N的主要贡献者。3)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和成熟期,施磷(PN135)与不施磷(P0N135)处理相比,施磷可显著减少土体NO3--N累积量,减少量分别为N61.4、26.9、36.6和5.5 kg/hm2;磷肥对土壤NO3--N残留累积量的削减效应以越冬期表现最为显著,成熟期表现不显著。4)在施磷的基础上,不同杂草处理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在施氮量为45 kg/hm2(PN45)及90 kg/hm2(PN90)时差异不显著;而在施氮量为180 kg/hm2(即PN180)的高氮处理下差异显著。每公顷施氮135 kg(PN135)的中氮处理,在越冬期清除杂草后土壤剖面中NO3--N累积量在拔节期显著高于其它杂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土壤剖面 施肥 密度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肥料对水稻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的影响
8
作者 韩艳玉 邹洪涛 +4 位作者 张玉龙 徐萌 于洋 刘洋 王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2-746,共5页
通过有机玻璃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质量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降低;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随着... 通过有机玻璃土柱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渗滤液中NO2--N、NO3--N、NH4+-N质量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逐渐降低;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NO2--N、NO3--N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先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NO2--N、NO3--N含量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NH4+-N含量呈现增大的趋势。在水稻生育期内与施用普通尿素UR相比,包膜肥料LP40、LPSS、SC60氮素渗滤损失总量分别降低了58.27%,46.38%,3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肥料 nO2--n no3--n nH4+-n n 土壤渗滤液 水稻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和沟灌方式对农田土壤NH_3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洁 焦燕 +4 位作者 杨文柱 谷鹏 白曙光 刘立家 于俊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0-968,共9页
研究了2016和2017年传统灌溉(沟灌)和节水灌溉(喷灌)方式氨(NH_3)挥发的季节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对NH_3挥发的影... 研究了2016和2017年传统灌溉(沟灌)和节水灌溉(喷灌)方式氨(NH_3)挥发的季节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通气法进行原位监测,分析了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对NH_3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H_3挥发速率的峰值出现在施用氮肥后1~2周,喷灌有效降低NH_3挥发峰值,喷灌和沟灌的NH_3挥发速率峰值在2016年分别为2.67kg/(hm^2·d)和11.11kg/(hm^2·d),2017年分别为2.42kg/(hm^2·d)和11.73kg/(hm^2·d);马铃薯生长季NH_3挥发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挥发高峰主要发生在7~8月,追肥期高于基肥期.2016~2017年农田土壤NH_3累积挥发量均表现为喷灌<沟灌,与沟灌相比,喷灌分别减少58.15%和43.55%.NH_3挥发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体积含水量、NH_4^+-N、NO_3^--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nH3挥发 土壤温度 水分 nH4^+-n 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控肥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轮作体系土壤氮素供应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若楠 张彦才 +4 位作者 黄绍文 唐继伟 王丽英 陈丽莉 翟彩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688,共12页
本试验以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冬春茬黄瓜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季节水控肥(冬春茬黄瓜和秋冬茬番茄季N-P2O5-K2O总投入量分别为600-300-525 kg/hm2和450-225-60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0—40 cm(根区)土壤硝态... 本试验以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冬春茬黄瓜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季节水控肥(冬春茬黄瓜和秋冬茬番茄季N-P2O5-K2O总投入量分别为600-300-525 kg/hm2和450-225-60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0—40 cm(根区)土壤硝态氮供应、40—100 cm(根区以外)硝态氮残留和0—100 cm土体不同形态氮素淋失的影响,探索了设施蔬菜生产中节水节肥潜力,为构建设施蔬菜合理水肥管理下土壤肥力培育和土壤质量提升模式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1)农民习惯水肥管理节水节肥潜力较大;节水控肥后0—100 cm土体硝态氮积累量、矿质氮和有机氮渗漏量均明显下降,种植蔬菜经济效益显著增加。2)商品有机肥猪粪与化肥在土壤无机氮供应方面的效果接近;节水控肥1/4~1/2猪粪氮替代1/4~1/2化肥氮后,0—40 cm土体硝态氮供应和40—100 cm土体硝态氮残留均无显著变化,但是随着猪粪氮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溶液渗漏量及养分淋失量呈增加趋势。3)施用秸秆促进了土壤无机氮固持,降低根区土壤硝态氮供应水平,提高土壤养分保蓄能力;节水控肥1/2秸秆氮替代1/2化肥氮后,0—40 cm土壤硝态氮供应量平均下降34.3%~56.2%,40—100 cm土体硝态氮残留量下降42.5%~87.8%,0—100 cm土体土壤溶液渗漏量下降65.0%,硝态氮淋失量下降82.0%,而产量和经济收入无显著差异。根据本试验结果,对于新建温室可采用单施化肥、化肥与猪粪配施方案,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无机氮供应强度,满足蔬菜氮素需求;对于种植了一段时间的温室,可采用冬春茬黄瓜季化肥配施猪粪—秋冬茬番茄季化肥配施秸秆方案,能固定积累于土壤中的无机氮,提高土壤养分容量,保证根层土壤氮素的稳定供应,降低环境风险,维护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节水控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硝态氮 氮素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大豆植株磷素含量和土壤有效N、P、K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小明 曾宪楠 孙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1-695,共5页
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大豆植株对N、P、K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吉育89为材料,在大豆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大豆植株磷素含量和土壤N、P、K含量,研究其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发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取样的... 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大豆植株对N、P、K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吉育89为材料,在大豆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大豆植株磷素含量和土壤N、P、K含量,研究其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发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取样的4个时期里,植株磷素含量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土壤磷素水平为30 mg·kg^(-1)时,植株磷素含量达到最大;5个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都是先下降,在收获期由于土壤自身的磷素补偿作用而有所升高;在各生育时期的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最低值都出现在有效磷含量为30 mg·kg^(-1)处理,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0和50 mg·kg^(-1)两个处理的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一直较高,说明低磷和高磷土壤对植株氮素吸收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与硝态氮相似,均是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呈单峰曲线变化。说明N、P、K肥的合理配比均能够提高肥料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磷 硝态氮 有效钾 植株磷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优化减施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全智 秦红灵 +4 位作者 李明德 朱亦君 刘新亮 魏文学 吴金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8-744,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20%(80%N)与施肥优化[施缓释尿素并减氮20%(80%N+CRU)、氮肥减施20%并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80%N+QD)、氮肥减施20%并添加土壤调理剂(80%N+SC)]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以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20%(80%N)与施肥优化[施缓释尿素并减氮20%(80%N+CRU)、氮肥减施20%并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80%N+QD)、氮肥减施20%并添加土壤调理剂(80%N+SC)]对土壤-莴苣系统氮磷平衡以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优化减氮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菜地土壤NO3--N(硝态氮)、Olsen-P(有效磷)含量及硝化率水平,从而降低了氮磷流失进入环境的风险;同时减氮处理还提高了土壤氮素的利用效率,增加了蔬菜鲜样产量及菜农实际收入,效益明显。其中,80%N+CRU处理降低土壤NO3--N和Olsen-P含量最为明显,但该处理植株可食部分容易累积硝酸盐,收获时莴苣茎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CF)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P<0.05);80%N+QD处理对各时期土壤Olsen-P及蔬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影响较小,却显著降低了菜地土壤的硝化率水平(P<0.05),从而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同时与CF处理相比,该处理较大幅度增加了莴苣鲜样产量(茎21.7%,叶7.6%)、总收入(13.0%)、实际收入(14.0%)和产投比(14.2%),是最佳减氮优化处理。试验地80%N+SC处理效果不稳定,与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兼顾经济、食用风险、生态环境等效益,建议在高肥力菜地土壤中,氮肥减量与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施 缓释尿素 脲酶/硝化抑制剂 土壤调理剂 硝态氮 有效磷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废水灌溉对土壤-夏玉米系统氮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丽静 王风 +4 位作者 张克强 黄治平 杨军 李晓光 张金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出水(原水、厌氧水和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水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夏玉米产量以及植株吸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各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出水(原水、厌氧水和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水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夏玉米产量以及植株吸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对各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差异较显著,而不同阶段出水混水灌溉对各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处理下玉米产量呈现中量厌氧水>高量厌氧水>低量厌氧水的趋势,不同处理阶段出水混水灌溉时,原水与地下水1∶5混水灌溉产量较其他处理高;仿生态塘混水灌溉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最高。建议适宜的猪场养殖废水厌氧出水灌水定额为500 m3/hm2,适宜的混水灌溉处理为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的配水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废水 土壤 夏玉米 硝态氮 铵态氮 产量 植株吸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在3种母质砖红壤中垂直运移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茶正早 闫良 华元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821-827,共7页
为探明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在热带砖红壤中的垂直运移特征,在野外自然降雨条件下,利用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选择花岗岩、玄武岩和砂页岩3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为供试土壤,以不施肥为对照,对0~20 cm、20~60 cm、60~100 cm和100~200 cm土... 为探明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在热带砖红壤中的垂直运移特征,在野外自然降雨条件下,利用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选择花岗岩、玄武岩和砂页岩3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为供试土壤,以不施肥为对照,对0~20 cm、20~60 cm、60~100 cm和100~200 cm土层的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变化做连续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在花岗岩为母质的砖红壤中可运移至20 cm深处,并在20 cm处表现出累积趋势;在玄武岩为母质的砖红壤中可运移至60 cm处,但需时较长;在砂页岩为母质的砖红壤中可运移至200 cm处,且运移到20、60、100和200 cm处需时较短。另外不同母质砖红壤溶液中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向下垂直运移的程度不同,其大小顺序为砂页岩>玄武岩>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质土壤 运移 土壤溶液 硝态氮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温带3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高珊 尹航 +3 位作者 傅民杰 吴明根 董闯 李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859-7869,共11页
为了解冻融过程对森林土壤有机氮转化的影响,以长白山地区硬阔叶林、红松阔叶林和次生白桦林温带3种典型林型下的0—10 cm层(上层)和10—20 cm层(下层)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模拟冻融循环过程(-15—5℃)研究了冻融循环中3种林型下土壤微... 为了解冻融过程对森林土壤有机氮转化的影响,以长白山地区硬阔叶林、红松阔叶林和次生白桦林温带3种典型林型下的0—10 cm层(上层)和10—20 cm层(下层)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模拟冻融循环过程(-15—5℃)研究了冻融循环中3种林型下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效氮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冻融培养过程中,多数情况下,3种林型上层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含量高于冻融循环前的对照处理(5℃恒温培养4 d后的土壤,记为CK)。冻融循环过程中3种林型下0—10 cm土层的SMBC和SMBN均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P<0.05),表现出明显的SMBC和SMBN空间异质性特征。冻融过程对土壤NO_3^--N含量影响不明显,每种林型同层次不同冻融频次的土壤NO_3^--N含量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种林型0—10 cm层土壤的NH_4^+-N含量随冻融频次的增加表现相似的动态变化趋势,均在第3、4、5次冻融循环时表现出明显的NH_4^+-N释放特征。3种林型氮素矿(硝)化作用对冻融过程的响应明显,冻融温度变化、冻融频次和土壤层次对土壤净硝化率和净氮矿化率影响显著。3种林型下的土壤净硝化率波动偏大,0—10cm层在第2次冻融后出现最大峰值,其次为第7和第5次冻融循环。在3种林型0—10 cm层土壤中,土壤净硝化率与净氮矿化率均表现为:在短期冻融循环后达到峰值,而后呈现不同程度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冻融循环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no3^--n nH4^+-n 净氮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土壤质量及硝态氮含量、菜心产量和品质的级联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穆晓国 王翰霖 +7 位作者 李海俊 徐垒 王继涛 张达林 毕雪婷 徐佳鑫 高富成 叶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69-1881,共13页
为探索露地连作菜心(Brassica 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产量和土壤状况变化,开展了以土壤重金属累积、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菜心产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土壤结构、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土壤肥力;土壤... 为探索露地连作菜心(Brassica 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产量和土壤状况变化,开展了以土壤重金属累积、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菜心产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土壤结构、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土壤肥力;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土壤肥力交互作用、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交互作用均对菜心产量的影响显著(P<0.05),其他因素交互影响不显著。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土壤重金属累积、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其中,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土壤结构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的影响显著(P<0.05)。经响应曲面法得出:当土壤重金属累积综合指数(SHI)<1.0、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6.5、土壤结构综合指数(SSI)≥1.95时,菜心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为了验证模型准确性,进行了Logitic回归分析,将3个连作年限与SHI、SFI、SSI、产量、硝态氮含量进行了拟合。基于这一分析,进一步预测了连续种植5年、9年和13年后这些指标的预测数值。测定品质指标发现,连作5年、9年和13年的各项指标预测值和实测值的RMSE值均小于0.83,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连作年限≥5年时,菜心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较Box-Behnken模型优化值降低。因此,当菜心连作年限不超过4年时,土壤才有较高的生产力来保证菜心稳产和较优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重金属累积 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 硝态氮 产量与品质 菜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9
17
作者 江晓东 李增嘉 +3 位作者 侯连涛 王芸 王雪 颜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0-24,共5页
土壤耕作可影响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土壤的贮水量和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了研究少免耕在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体系(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 土壤耕作可影响土壤硝态氮的淋失、土壤的贮水量和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了研究少免耕在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一年两熟灌溉农田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了5种土壤耕作体系(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缺口圆盘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在山东龙口进行了田间试验。利用烘干法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耕作,少耕特别是旋耕还田方式能够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土壤0~60cm层次硝态氮含量、减少硝态氮的淋失。以旋耕还田为主的耕作体系可以在该地区应用,而免耕覆盖则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免耕 灌溉 作物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料中氮素的矿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赵明 蔡葵 +2 位作者 赵征宇 于秋华 王文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146-149,共4页
通过好氧培养试验,对不同有机肥中NO3--N与NH4+-N的矿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粪和猪粪培养10 d后、牛粪培养30 d后,NO3--N矿化率快速提高,使土壤NO3--N含量上升;鸡粪堆肥培养10 d后、牛粪堆肥和猪粪堆肥培养60 d后,矿化率开始上... 通过好氧培养试验,对不同有机肥中NO3--N与NH4+-N的矿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粪和猪粪培养10 d后、牛粪培养30 d后,NO3--N矿化率快速提高,使土壤NO3--N含量上升;鸡粪堆肥培养10 d后、牛粪堆肥和猪粪堆肥培养60 d后,矿化率开始上升。经过堆肥处理的有机肥NO3--N矿化率明显低于未堆肥产品,而且矿化高峰期延迟。培养90 d后NO3--N矿化率趋缓,培养120 d后NO3--N的矿化率分别为:鸡粪42.6%、牛粪24.0%、猪粪22.6%、鸡粪堆肥23.4%、牛粪堆肥16.0%、猪粪堆肥18.0%。随培养期延长,施肥土壤NH4+-N含量迅速下降,培养5 d时低于对照土壤、15 d后接近或略高于对照土壤。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NO3--N含量,对NH4+-N含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土壤 硝态氮 铵态氮 矿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6
19
作者 裴雪霞 王秀斌 +5 位作者 何萍 张秀芝 李科江 周卫 梁国庆 金继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5,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N 300 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占1/2)比较,氮肥后移处理(N 210 kg/hm^2,基肥、拔节肥和孕穗肥各占1/3)在不降低小麦产量的同时,大大提...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N 300 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占1/2)比较,氮肥后移处理(N 210 kg/hm^2,基肥、拔节肥和孕穗肥各占1/3)在不降低小麦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且全生育期氮素表观损失极低。过量施用氮肥(N 300 kg/hm^2)明显提高了60 c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增加了其向地下水淋溶迁移的风险。氮肥后移可提高小麦成熟期0—2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降低其在20—100 cm土层的积累。基于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量而进行氮肥后移是可行的,氮肥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施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冬小麦 土壤硝态氮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累积及pH的影响 被引量:58
20
作者 沈灵凤 白玲玉 +1 位作者 曾希柏 王玉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50-1356,共7页
在甘肃武威市设施栽培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肥料种类(化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对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运移及土壤pH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肥料种类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和淋溶均有较大... 在甘肃武威市设施栽培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肥料种类(化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对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运移及土壤pH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肥料种类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和淋溶均有较大的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增加,其中对0~2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同等施氮量时,单施无机肥处理(NPK)、有机无机肥减半配施处理(1/2MNPK)、单施有机肥处理(M),在40~150cm土层硝态氮的累积量分别为267.33、211.94、125.72kg.hm-2,表明只施用化肥较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更易造成土壤硝态氮淋溶并在深层累积。将农户习惯施肥量(MNPK)减半后施用(1/2MNPK)对蔬菜产量没有影响,并且显著减少了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表明当地农户设施栽培肥料施用量过高,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栽培成本高,还可能给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带来环境污染的风险。此外,土壤硝态氮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累积会造成土壤pH值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硝态氮 有机肥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