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杯状纵磁触头结构参数对电弧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宁 周万迪 +4 位作者 陈立学 袁召 兰昕宇 尤彭昊 何俊磊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真空灭弧室触头的结构参数对其燃弧过程电弧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设计两种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触头开槽数、开距和铁磁结构对电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触头开槽对加快电弧扩散、改善开断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开槽数的增... 真空灭弧室触头的结构参数对其燃弧过程电弧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设计两种实验平台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触头开槽数、开距和铁磁结构对电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触头开槽对加快电弧扩散、改善开断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开槽数的增加会使得电弧形态更加稳定,但同时过多的开槽数会使得纵向磁场强度幅值过大,不利于电弧快速扩散;开距对阴极斑点的运动有两种相反的影响,适当的开距可以改善电弧形态;添加铁磁材料可以使触头阴极斑点分布更加均匀,且能使触头边缘更稳定地燃烧,提高触头表面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头结构 铁磁材料 电弧特性 阴极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比较法的接触线硬点检测系统评定方法
2
作者 王伟凡 王婧 +2 位作者 徐洲 李艳龙 丁宇鸣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硬点检测系统准确可靠是及时发现接触网硬点缺陷,正确评判其严重程度并指导运行维修的前提。根据不确定度要求并结合现场实施难度,对现行加速度计量标准采用的校准方法进行比选,提出采用冲击响应峰值比对的方法进行硬点检测系统合格评... 硬点检测系统准确可靠是及时发现接触网硬点缺陷,正确评判其严重程度并指导运行维修的前提。根据不确定度要求并结合现场实施难度,对现行加速度计量标准采用的校准方法进行比选,提出采用冲击响应峰值比对的方法进行硬点检测系统合格评定。通过线路实测数据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到最优滤波器组合设计参数,采用截止频率为50Hz和1000Hz的4阶以上巴特沃斯滤波器,以及48Hz和52Hz带阻滤波器进行评定数据处理,并将冲击加速度最大允许误差管理值设计为5g。检测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及相关参数可以有效反映硬点检测系统的加速度测量误差,评价检测系统的技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线 硬点检测 冲击比较法 加速度传感器 测量误差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轿车变速器啸叫噪声源的识别与控制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栋 邓斌 +1 位作者 石晓辉 施全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264-2267,共4页
对一款国产轿车变速器存在的啸叫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车内噪声实验和NVH半消声室台架实验,利用阶次分析找到了主要的阶次,然后利用声贡献量分析最终确定了啸叫特征阶次。计算发现该问题较为特殊,由于设计不当出现了不同传动部件... 对一款国产轿车变速器存在的啸叫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车内噪声实验和NVH半消声室台架实验,利用阶次分析找到了主要的阶次,然后利用声贡献量分析最终确定了啸叫特征阶次。计算发现该问题较为特殊,由于设计不当出现了不同传动部件阶次一致的情况。针对阶次一致的传动部件,通过接触斑点分析,最终确定了啸叫的噪声源。最后以实际接触斑点的位置和形状为依据,对齿轮进行了齿向修形设计,啸叫声降低约5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器 啸叫 阶次分析 接触斑点 齿向修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触电阻下的电缆接头热点温度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超 阮江军 +3 位作者 黄道春 詹清华 肖微 唐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634-3640,共7页
电缆接头内部热点温升是电力电缆的重要问题,有必要研究接触电阻对热点温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电缆接头及电缆本体的2维轴对称模型。通过不同接触电阻等效模型下的温度场仿真对比,其热点温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从而确定了接触电阻的等... 电缆接头内部热点温升是电力电缆的重要问题,有必要研究接触电阻对热点温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电缆接头及电缆本体的2维轴对称模型。通过不同接触电阻等效模型下的温度场仿真对比,其热点温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从而确定了接触电阻的等效模型。然后,分别对有无接触电阻的模型进行温度场仿真分析,其热点温度相对误差达10.2%,确定了考虑接触电阻的必要性。最后,在电缆接头温升试验平台进行了试验,比较了测量数据与有限元仿真数据,其热点温度相对误差不超过7%,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接头 热点 温升 接触电阻 有限元方法 电力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硅光伏组件热斑失效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映斌 夏登福 +3 位作者 全鹏 冯志强 杨平雄 褚君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54-1861,共8页
以不同反向漏电流等级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封装成的光伏组件和实际发生热斑失效的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晶体硅光伏组件热斑失效的机理和规律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阴影遮挡环境下被遮挡... 以不同反向漏电流等级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封装成的光伏组件和实际发生热斑失效的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晶体硅光伏组件热斑失效的机理和规律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阴影遮挡环境下被遮挡组件区域温度和太阳电池反向电流成正向相关性,即反向漏电流越大,组件温度越高;实验同时发现即使在完全无阴影遮挡的情况下,光伏组件也可能因组件封装过程中存在虚焊、空焊等接触不良连接点,形成微小间隙,引发电弧效应,从而导致严重的热斑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热斑失效 反向漏电流 接触不良 电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接触界面法向静弹性刚度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2,330,共5页
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根据修正后的一个微接触点的平截面积尺寸分布,给出了界面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将法向静弹性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 基于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两个微凸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根据修正后的一个微接触点的平截面积尺寸分布,给出了界面的总法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载荷的解析解。将法向静弹性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整机的理论模态。通过实验对解析解进行了定量验证。以机床结合部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振型与实验振型一致的条件下,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7.8%~17.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接触界面 静弹性法向刚度 域扩展系数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箱齿轮接触斑点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向飞 杨超 +1 位作者 张敬彩 刘红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7-49,共3页
为了检查变速箱加载变形后齿轮啮合情况,需要对齿轮进行接触斑点检测。根据对变速器结构及其工作过程的研究,提出一种变速箱齿轮接触斑点试验台的设计方案,驱动和加载分别采用直流电机和气动制动器,使该试验台具有稳定加载和低速稳定运... 为了检查变速箱加载变形后齿轮啮合情况,需要对齿轮进行接触斑点检测。根据对变速器结构及其工作过程的研究,提出一种变速箱齿轮接触斑点试验台的设计方案,驱动和加载分别采用直流电机和气动制动器,使该试验台具有稳定加载和低速稳定运行的优点。介绍了该试验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描述接触斑点试验台的机械结构设计以及电控系统和软件设计,并利用该试验台对变速器齿轮进行了接触斑点检测,表明该试验台检测的接触斑点接近实际情况,再通过软件模拟进行齿轮修形设计,完全满足工程试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箱 试验台 齿轮啮合 接触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面静摩擦因数分形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被引量:17
8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2,215,共5页
提出一个确定分形维数和分形粗糙度参数G*的分形函数,并用分形函数逼近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根据分形理论和改进后的尺寸分布,推导了静摩擦因数f的解析解。数字仿真结果表明,f随量纲为一的总法向载荷P*增加而增加。当D较小或较大时,f与P... 提出一个确定分形维数和分形粗糙度参数G*的分形函数,并用分形函数逼近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根据分形理论和改进后的尺寸分布,推导了静摩擦因数f的解析解。数字仿真结果表明,f随量纲为一的总法向载荷P*增加而增加。当D较小或较大时,f与P*之间存在不同的微凸和微凹弧非线性关系,D=1.2时f与P*的关系基本上是线性的;当D较小时,f随D增加而增加;当D较大时,f随D增加而减小;f随分形粗糙度参数G*增加而减小,随相关系数K增加而增加,随材料特性φ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面 静摩擦因数 域扩展系数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钢电阻点焊应力与变形行为数值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万晓东 徐靖 +1 位作者 王元勋 张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2,共4页
文中对DP600电阻点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预压、焊接和维持阶段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熔核尺寸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相比于其它位置,熔核中心点温度在焊接阶段升高较快,而在维持阶段则下降较为缓慢.在焊接过程中,电极/工... 文中对DP600电阻点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预压、焊接和维持阶段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熔核尺寸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相比于其它位置,熔核中心点温度在焊接阶段升高较快,而在维持阶段则下降较为缓慢.在焊接过程中,电极/工件和工件/工件接触面的接触压强变化明显,并通过工件热膨胀变形行为进行解释.在焊接阶段结束时,熔核中心区域由于热膨胀不匹配而产生径向压应力状态,这由工件的热膨胀不匹配而产生.焊点温度在维持阶段迅速下降,中心区域的压应力因此得到部分释放.另外,在模型中可以观察到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的工件间缺口及劈尖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电阻点焊 数值模拟 接触压强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接触导线硬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晓蓉 王泽勇 +2 位作者 赵全轲 王黎 刘经玉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5-67,70,共4页
接触网硬点的存在严重影响电力机车的正常运行。介绍一种采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硬点的方法,分析了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频率特性和测量电路,并由此确定传感器的设计参数,给出了整个测量系统的组... 接触网硬点的存在严重影响电力机车的正常运行。介绍一种采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硬点的方法,分析了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频率特性和测量电路,并由此确定传感器的设计参数,给出了整个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在电力机车上的安装位置,并得到了现场检测结果,证明检测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计 加速度传感器 测量 接触导线 硬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弹性接触粗糙低速滑动表面温升的分形模型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65-71,共7页
采用球形微凸体的赫兹接触理论和MB模型,对微接触点的稳态温升、瞬态温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低速滑动区域内的分形区域实际接触面积温升概率分布密度的封闭形式表达式.分析结果说明:摩擦副表面粗糙度、最大弹性微接触点的面积、域扩展系... 采用球形微凸体的赫兹接触理论和MB模型,对微接触点的稳态温升、瞬态温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低速滑动区域内的分形区域实际接触面积温升概率分布密度的封闭形式表达式.分析结果说明:摩擦副表面粗糙度、最大弹性微接触点的面积、域扩展系数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减小,域分开系数随分形维数增加而线性增加.最大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减小,总体上随实际接触面积增加而线性增加,还随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当温升增加时,受给定温升的微接触点数减小会导致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下降.考虑了各接触微凸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瞬态温升效应,但计算表明在低速滑动区域可以不考虑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模型 分形维数 温升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缘气“甜点”资源结构预测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丽芳 张金川 卞昌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1,共3页
根缘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甜点”又是根缘气藏内具有工业勘探价值的具体目标,其资源结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根缘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效益。目前针对根缘气“甜点”资源结构预测方法的研究很少,文章依据根缘气“甜点”特征,将其资源结... 根缘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甜点”又是根缘气藏内具有工业勘探价值的具体目标,其资源结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根缘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效益。目前针对根缘气“甜点”资源结构预测方法的研究很少,文章依据根缘气“甜点”特征,将其资源结构预测方法归纳为规模序列法、规模概率法和发现过程模型法等3类。应用上述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实际资料状况,选择帕莱托分布模型对吐哈盆地小草湖洼陷的根缘气“甜点”资源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小草湖洼陷根缘气(“甜点”)勘探富有前景,西山窑组及三间房组的“甜点”数量介于29~42之间,为最佳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缘气 “甜点” 资源结构 预测方法 小草湖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模型计算原理的修正 被引量:9
13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68-73,共6页
纠正了MB模型的计算原理性缺陷.给出了临界面积、接触点的尺寸分布的简要推导过程.当最大的接触点面积小于临界面积时,给出了实际弹性、塑性接触面积解.小接触点是塑性接触,大接触点是弹性接触.利用接触点的尺寸分布,给出了有量纲总载... 纠正了MB模型的计算原理性缺陷.给出了临界面积、接触点的尺寸分布的简要推导过程.当最大的接触点面积小于临界面积时,给出了实际弹性、塑性接触面积解.小接触点是塑性接触,大接触点是弹性接触.利用接触点的尺寸分布,给出了有量纲总载荷解、无量纲总载荷解.当载荷增加时,小的塑性接触点合并形成新的大的弹性接触点,大接触点的实际弹性接触面积总体上线性随实际接触面积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模型 分形维数 临界面积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双曲面齿轮接触斑点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小林 陈国强 +1 位作者 魏锋 谢刚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22-627,共6页
准双曲面齿轮的接触斑点是衡量其啮合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逐渐被应用到轮齿接触斑点检测领域.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准双曲面齿轮接触斑点的图像处理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对... 准双曲面齿轮的接触斑点是衡量其啮合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逐渐被应用到轮齿接触斑点检测领域.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准双曲面齿轮接触斑点的图像处理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对采集的准双曲面齿轮接触区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齿面和接触斑点边界,进而将齿形轮廓和接触斑点进行二维重构,在此基础上对接触斑点的大小、位置和方向进行详细的数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双曲面齿轮 接触斑点 图像处理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板单边电阻点焊过程预压接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彩平 李永兵 +1 位作者 林忠钦 陈关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9-33,共5页
通过建立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管板单边电阻点焊预压过程中电极与板以及板与管间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预压阶段接触区域范围及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板焊接过程预压阶段的接触压力分布与传统点焊过程预压阶段接... 通过建立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管板单边电阻点焊预压过程中电极与板以及板与管间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预压阶段接触区域范围及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板焊接过程预压阶段的接触压力分布与传统点焊过程预压阶段接触压力分布有很大的不同。在电极和板以及板和管之间均形成环状接触区,可能导致焊后形成环状熔核;预压过程中,电极和板间接触区不受压力变化影响,板和管间接触区则受压力影响明显;接触区域大小和电极端面直径、管板厚度等因素均有关系。试验表明,所建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是相吻合的,为今后管板电阻点焊工艺参数优化及车身轻量化中管板厚度比优化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单边焊 液压管 预压接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变速器啸叫特性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臧孟炎 董豪哲 +1 位作者 彭国民 陈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718,共6页
针对某款变速器3和4挡主减齿轮啸叫问题,首先进行变速器模型仿真,并通过齿轮接触斑点和壳体表面振动响应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确认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在就各微观修形参数的变化对3和4挡主减齿轮对传递误差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的基... 针对某款变速器3和4挡主减齿轮啸叫问题,首先进行变速器模型仿真,并通过齿轮接触斑点和壳体表面振动响应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确认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在就各微观修形参数的变化对3和4挡主减齿轮对传递误差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传递误差加权平均值为评价指标,使用正交试验优化方法,得到传递误差最小结果的微观修形参数组合。优化结果大幅降低了3和4挡主减齿轮对的传递误差和啸叫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啸叫噪声 传递误差 接触斑点 微观修形 正交试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焊过程力学特征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志刚 李春植 +1 位作者 王元勋 陈传尧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8-802,共5页
电阻点焊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对焊点性能和焊接结构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文中基于ANSYS有限元系统,建立二维轴对称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点焊过程中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中将预先得到的点焊瞬态温度场作为节点温度载荷施加于模型上,同时... 电阻点焊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对焊点性能和焊接结构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文中基于ANSYS有限元系统,建立二维轴对称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点焊过程中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中将预先得到的点焊瞬态温度场作为节点温度载荷施加于模型上,同时考虑随温度变化的材料性能及其塑性行为。通过分析得到结合面和电极—工件界面上的接触压力、点焊接头中的应力、应变、变形以及电极位移等力学特征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同时参考分析结果进行粘接点焊的试验研究,表明粘接点焊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点焊 接触压力 应力 应变 变形 电极位移 粘接点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源的机车轮轨相对横移图像检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增强 王永胜 宋子彬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3-628,共6页
机车轮轨接触点位置的变化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轮轨的接触状态。针对当前摄像机检测方法难以全面拍摄到轮轨接触点位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源的机车轮轨相对横移图像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摄像机与激光源相组合的方案,把摄像机与激光... 机车轮轨接触点位置的变化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轮轨的接触状态。针对当前摄像机检测方法难以全面拍摄到轮轨接触点位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源的机车轮轨相对横移图像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摄像机与激光源相组合的方案,把摄像机与激光源分别安装在转向架上且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巧妙地将轮轨相对横移测量转换为激光源在轨道内侧表面光斑中心点位置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轮轨相对横移数据实时采集和存储,对高速机车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点 轮轨相对横移 激光光斑中心 激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模型的修正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秦红玲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6期54-59,66,共7页
由于MB模型存在3个缺陷,工程上会引入无法接受的误差.本文修正了MB模型的后两个缺陷.针对第2个缺陷,提出了实际临界接触面积、最小有效分形维数、量纲一的最大有效分形粗糙度参数、最小有效材料特性等术语.根据MB模型和提出的计算术语,... 由于MB模型存在3个缺陷,工程上会引入无法接受的误差.本文修正了MB模型的后两个缺陷.针对第2个缺陷,提出了实际临界接触面积、最小有效分形维数、量纲一的最大有效分形粗糙度参数、最小有效材料特性等术语.根据MB模型和提出的计算术语,对两弹塑性接触粗糙表面的接触行为及界面的静摩擦因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首先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随分形粗糙度参数的增加而减小,但随材料特性的增加而增加,也随总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较小或分形粗糙度参数较大或材料特性较小时,静摩擦因数-量纲一的总法向载荷曲线为凸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模型 临界面积 接触点的尺寸分布 最小有效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与状态反馈模糊加权控制的气动伺服焊枪柔性接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涛 王绍宁 +1 位作者 王波 朱爱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6-400,共5页
在焊枪电极接近运动过程中,期望接近速度大且在接触面附近快速降速以减小接触时的冲击力,实现一种柔性接触,对于提高焊接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滑模控制虽然能有效降低焊枪电极接触力,但所用时间较长.本文将基于模糊逻辑的滑模... 在焊枪电极接近运动过程中,期望接近速度大且在接触面附近快速降速以减小接触时的冲击力,实现一种柔性接触,对于提高焊接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滑模控制虽然能有效降低焊枪电极接触力,但所用时间较长.本文将基于模糊逻辑的滑模与状态反馈加权控制运用到气动伺服焊枪系统中,在建立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设计滑模切换函数和滑模控制律,通过极点配置的方法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之后基于模糊控制设计滑模与状态反馈模糊加权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控制效果优于最大量控制和滑模控制,可有效实现柔性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柔性接触 气动伺服 滑模控制 状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