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气冷堆厂房隔震系统楼层反应谱试验研究
1
作者 周中一 任志飞 +3 位作者 万成霖 左浩朋 徐智凌 王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9,共9页
反应堆厂房是核岛厂房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楼层反应谱对于内部设备设计(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至关重要,为探究不同方向地震动作为输入时,核电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变化规律,对某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 反应堆厂房是核岛厂房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楼层反应谱对于内部设备设计(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至关重要,为探究不同方向地震动作为输入时,核电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的变化规律,对某核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开展了几何相似比为1∶20的振动台试验。首先根据美国NRCReg.指南1.6改进型反应谱时程拟合得到3地震动,然后将其按照单向(X向)、双向(X+Y向)、三向(X+Y+Z向)分别加载到结构上,最后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各工况下楼层的响应,进而获得各工况下重要楼层的反应谱。结果表明:对于隔震结构,楼层反应谱存在2个主要峰值点,分别位于1阶频率和2阶频率附近,且对于1阶频率具有滞后性,对于2阶频率具有超前性;不同方向的地震动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在1阶频率附近,这种耦合作用会降低上部结构楼层响应谱的峰值;在2阶频率附近处,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之间的耦合作用会使该频率处的响应急剧放大,这种效果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厂房 隔震设计 地震动 楼层反应谱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桥梁水平向抗震设计规准反应谱修正
2
作者 谢皓宇 于雯 +2 位作者 唐光武 刘海明 刘怀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4,共8页
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反应谱主要基于远场观测记录获得,不能准确反映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地震响应特性,因此近断层区域的桥梁抗震设计可能偏于不安全。基于此,通过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数据库按照震源距、矩震级以及... 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反应谱主要基于远场观测记录获得,不能准确反映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地震响应特性,因此近断层区域的桥梁抗震设计可能偏于不安全。基于此,通过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数据库按照震源距、矩震级以及地面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为原则筛选了近断层地震动时程,以场地地基条件和PGA作为分组原则计算了平均谱,再基于最小二乘分段拟合方法对其标定,得到了近断层地震水平向设计规准反应谱的放大系数、衰减指数以及特征周期等3项主要参数的统计推荐值,最后调整并提出了考虑近断层地震特性的规准反应谱,可以为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的体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设计 近断层地震动 最小二乘标定 水平向设计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设计原理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易诚 涂建勇 +1 位作者 李鑫 范晓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3,共10页
近年来,现代军事探测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得到飞速发展,雷达及红外探测和制导手段的广泛应用推动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成为目前隐身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雷达探测和红外探测在探测原理上有根本性差别,导致对这两个波段的隐身材料电磁特... 近年来,现代军事探测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得到飞速发展,雷达及红外探测和制导手段的广泛应用推动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成为目前隐身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雷达探测和红外探测在探测原理上有根本性差别,导致对这两个波段的隐身材料电磁特性的需求完全不同。研究人员利用两个波段电磁波波长的差异实现对电磁波的差异化响应,开展了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的设计。本文系统阐述了雷达/红外隐身的基础理论及设计原理,综述了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红外兼容隐身 设计原理 多频谱隐身 超材料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盲紫外拉曼光谱遥测系统及其检测实验
4
作者 王维林 郭一新 +4 位作者 金伟其 裘溯 何玉青 郭宗昱 杨书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1,共6页
拉曼光谱检测广泛应用于毒品、化学品泄漏、食品安全、爆炸物残留等领域,而传统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的拉曼光谱系统受环境光影响大,通常需在封闭的样品盒或夜间条件下进行拉曼光谱检测;常规的紫外拉曼光谱检测则多以微距为主,难以在自然光... 拉曼光谱检测广泛应用于毒品、化学品泄漏、食品安全、爆炸物残留等领域,而传统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的拉曼光谱系统受环境光影响大,通常需在封闭的样品盒或夜间条件下进行拉曼光谱检测;常规的紫外拉曼光谱检测则多以微距为主,难以在自然光条件下适应样品的遥测要求。面对自然光环境下特殊的拉曼光谱遥测需求,设计搭建了一套紫外拉曼光谱遥测实验系统,由266 nm激光光源、前置光学系统、信号接收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采用发射光路与收集光路同轴半共用的光学系统设计,保证了系统对焦的灵活性,可对远距离物质快速对准聚焦并进行检测;前置光学系统与信号接收系统使用中继透镜、光纤、日盲紫外光谱仪耦合的方式传输与检测了拉曼光谱,保证了系统整体的灵活性。采用迭代差分自回归估计的拉曼光谱降噪算法IDAR对检测的拉曼光谱进行降噪,提升了对样本弱拉曼特征峰的分辨能力。通过在200~1500 mm距离、每隔100 mm设置检测点,对特氟龙(teflon)、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葡萄糖酸钙(calcium gluconate)、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以及布洛芬(ibuprofen)等五种典型物质进行了重复多组不同积分时间、不同距离的拉曼光谱遥测实验,并与15 mm微距紫外拉曼光谱检测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遥测系统可对距离1500 mm处的特氟龙进行有效检测,对碳酸氢钠、布洛芬、葡萄糖酸钙以及罗红霉素等四种样本的遥测距离达到600 mm,证明日盲紫外拉曼光谱遥测实验系统具有自然环境光下较好的遥测能力,遥测距离可满足部分现场安全检测、毒品检测、爆炸物残留检测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应用场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日盲紫外 遥测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地波雷达杂波和干扰智能识别分类软件设计
5
作者 吴桐 黎明 +3 位作者 牛炯 万汶湘 张玲 李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60,共9页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HFSWR)在探测中产生的回波数据,传统的人工识别和分类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一阶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和射频干扰的回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HFSWR)在探测中产生的回波数据,传统的人工识别和分类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本研究在分析一阶海杂波、电离层杂波和射频干扰的回波数据特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YOLOv5识别模型的HFSWR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方法。该方法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在海量实验数据中快速筛选出符合其科学研究需求的数据集,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批量实测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谱数据对所提出模型进行训练和分析,使该方法能够在频域范围内对杂波和干扰进行有效识别。本研究以该识别分类算法为核心,进一步基于Python语言设计了一款地波雷达智能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软件。经过严格的批量实测数据测试验证,该软件能够满足设计需求,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极大地提高了研究人员筛选有效实测数据的工作效率,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距离-多普勒谱 杂波和干扰识别分类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硒和金属元素的教学实验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小松 黎佳航 +2 位作者 张绍 朱丽娜 谢青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5,共7页
为提升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设计了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硒和金属元素的教学实验案例,并应用于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该实验设计包含了测试标准查阅、因素实验设计、土壤样品制备、仪器测试... 为提升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设计了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硒和金属元素的教学实验案例,并应用于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该实验设计包含了测试标准查阅、因素实验设计、土壤样品制备、仪器测试操作、测试数据验证、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制等程序。实践表明,实验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实验技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策划、协调实施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教学实验设计 金属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光谱大靶面机载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
7
作者 邹雨婷 龙永涛 +1 位作者 王谋新 马冬林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8-257,共10页
机载光学系统机动性强,可代替地面人员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进行观测任务,在多个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无人机通常搭载可见光或红外光的单波段成像系统,抗干扰能力差,且无法适应恶劣温度环境。此外,这些光学系统通常适配较小的探... 机载光学系统机动性强,可代替地面人员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进行观测任务,在多个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无人机通常搭载可见光或红外光的单波段成像系统,抗干扰能力差,且无法适应恶劣温度环境。此外,这些光学系统通常适配较小的探测器靶面,无法在大视场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图像分辨率,不宜作为远距离机载探测系统。笔者团队根据光学系统消色差以及无热化设计原理,采用了折射式宽光谱共焦设计方法,研制了一款宽光谱大靶面无热化机载光学系统。该系统工作波段为0.4~1.7μm,焦距为120 mm,F数为2,适配20.48 mm×20.48 mm的探测器靶面,并能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成像质量。根据光机设计结果,制作了相应的样机,并采用Tropics公司的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对样机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以及短波红外波段在奈奎斯特频率50 lp/mm处的光学传递函数值均大于0.4,各波段的最大畸变均小于0.61%,成像质量良好。该系统覆盖靶面大,探测效率高,且制造加工与装配条件宽松,满足宽光谱探测系统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宽光谱 无热化设计 大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无线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特邀)
8
作者 王佳乐 郑凯文 廉杰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1,共7页
【目的】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水下物联网(IoT)面临着智能化和便捷化的迫切需求。传统通信与感知模块的分离导致设备体积庞大和成本高昂,制约了整体系统性能,从而促使通信与感知一体化(ISAC)系统,尤其是基于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的光... 【目的】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水下物联网(IoT)面临着智能化和便捷化的迫切需求。传统通信与感知模块的分离导致设备体积庞大和成本高昂,制约了整体系统性能,从而促使通信与感知一体化(ISAC)系统,尤其是基于水下无线光通信(UWOC)的光学ISAC(OISAC)系统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尽管OISAC系统具有高频谱利用率和低延迟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时钟同步及硬件实现的挑战。【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扩频信号的一体化双工水下光通信测距(OICAR)系统。文章采用扩频通信体制传输通信信息,这种通信方式能够有效地对抗发射光源和传输信道导致的信道衰落,保证了通信信息的成功传输。同时,文章在双工扩频信号码片中添加时间戳信息,利用主从机时间戳信息、扩频码自相关特性以及频率控制字(FCW),实现了异步收发机水下高精度测距。并且文章采用发光二极管(LED)阵列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系统搭建了实时硬件实现系统,为水下OICAR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硬件验证系统。【结果】随后,在拖曳水池对OICAR实时系统进行了通信与测距实验,验证了文章设计系统水下最远通信距离可达63.5 m,且测距精度保持在±0.25 m以内。【结论】这一结果表明,文章所设计OICAR系统能够实时实现高效的水下通信与精确测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硬件设计 水池实验 一体化光通信测距 扩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设计标准的既有建筑抗震能力研究
9
作者 黄晚桃 陆加国 +1 位作者 程绍革 史铁花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8,共11页
自第一版《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4)颁布实施至今,我国的抗震规范已先后历经4次修订。本文全面回顾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从反应谱、抗震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不同版本设计规范的异同,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分... 自第一版《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4)颁布实施至今,我国的抗震规范已先后历经4次修订。本文全面回顾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从反应谱、抗震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不同版本设计规范的异同,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分析了不同设计标准下该建筑的弹性计算配筋,并基于该计算配筋,评估了结构在弹塑性阶段的性能,包括承载能力、塑性铰分布情况和混凝土应变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按89版、01版、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结构均能满足抗倒塌要求,且按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结构安全储备最大。该研究为深入理解不断发展的抗震规范对建筑性能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未来抗震设计标准的改进与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设计标准 反应谱 抗震措施 弹性计算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光谱匹配减反增透膜系的设计与制备
10
作者 汤永康 刘畅 李刚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3-1169,1181,共8页
针对不同类型太阳能光伏电池不同的光吸收曲线特征,分别设计与之匹配的减反增透膜系,采用TFcal软件模拟得到不同模型下的膜系透过率,与各电池吸收曲线进行适配,得到不同类型电池所适配的膜系及关键参数;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测... 针对不同类型太阳能光伏电池不同的光吸收曲线特征,分别设计与之匹配的减反增透膜系,采用TFcal软件模拟得到不同模型下的膜系透过率,与各电池吸收曲线进行适配,得到不同类型电池所适配的膜系及关键参数;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薄膜光学透过率,以氙灯太阳能模拟器和数字源表测试覆盖有减反增透膜系的c-Si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太阳能电池的优选减反增透膜系不同,制备的膜系在380~1 200 nm最高平均透过率为93.1%,而采用平均透过率为92.5%的膜系时,电池获得了相对更好的电池效率,输出功率为1.129 771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减反增透膜系 吸收光谱 膜系设计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涛 孔涛 +2 位作者 孟丽岩 潘蕊 潘雨桐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确定结构设计屈服点是建立等延性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设计三层和五层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分析设计屈服点对直接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精度和设... 确定结构设计屈服点是建立等延性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设计三层和五层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分析设计屈服点对直接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精度和设计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层和多层结构,采用所提出的屈服点确定方法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时,结构延性能力能够满足延性设计需求;相比于传统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在8度大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更接近2%的设计目标,降低了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第一刚度设计值,设计的结构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支撑结构 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 屈服点 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脉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动能量谱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曦 陈清军 廖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05-317,共13页
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而确定结构能量耗散需求是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能量谱特征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很可能低估其对结构的破坏作用。为此,从PEER(Pacific Earthqu... 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设计与性能评估,而确定结构能量耗散需求是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能量谱特征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很可能低估其对结构的破坏作用。为此,从PEER(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强震数据库中选取了789条近断层地震动作为输入,并从中识别出192条脉冲型地震动,重点分析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与无脉冲地震动的能量谱差异,研究了地震动特征参数及恢复力模型参数对能量谱的影响,并建立了考虑脉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动实用设计能量谱。结果表明:(1)场地越软,近断层地震动能量谱谱值越大,且各类场地下脉冲型地震动能量谱平均谱的谱值明显大于无脉冲地震动;(2)阻尼比ξ增大对输入能量谱具有削峰作用,并减缓其长周期段的衰减速度,延性比μ增大会提高输入能量谱及阻尼耗能谱峰值,并降低滞回耗能谱峰值,屈服后刚度比α对能量谱影响较小,可近似忽略其影响;(3)脉冲型地震动的输入能量设计谱平台段长度远大于无脉冲地震动,所建立的设计能量谱可为近断层区域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速度脉冲 能量谱 输入能量设计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减速器齿轮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玉峰 宁欣 +1 位作者 郑艳玲 赵炳豪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61,共10页
根据上海道路循环工况,利用载荷的随机连续性和20CrMnMo材料的低载强化特性进行减速器齿轮有限寿命的轻量化设计。基于线性损伤理论,分别计算编制载荷谱和连续载荷谱在低载强化效应下的疲劳损伤,将疲劳损伤约束在一定范围内为选取条件,... 根据上海道路循环工况,利用载荷的随机连续性和20CrMnMo材料的低载强化特性进行减速器齿轮有限寿命的轻量化设计。基于线性损伤理论,分别计算编制载荷谱和连续载荷谱在低载强化效应下的疲劳损伤,将疲劳损伤约束在一定范围内为选取条件,以齿轮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齿轮有限寿命的轻量化优化模型,通过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得到优化后的齿轮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型可快速准确优化齿轮参数,在采用连续载荷谱和考虑低载强化效应时,优化的齿轮参数最小。优化的模型可移植性好,可直接迁移到其他变速系统零件的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载荷谱 低载强化 减速器齿轮 轻量化设计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MW级海上风电新型浮式基础结构强度分析
14
作者 张敏 赵薇 +2 位作者 李炜 沈侃敏 袁文永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8-636,共9页
针对应用于50 m水深海域的10 MW海上风力机,设计由三浮筒及三立柱组成的新型浮式基础,建立带有骨材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于有关此新型浮式基础的设计波参数,一般选用随机性设计波的方法来确定,对波浪载荷工况下的整体结构。重点研... 针对应用于50 m水深海域的10 MW海上风力机,设计由三浮筒及三立柱组成的新型浮式基础,建立带有骨材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于有关此新型浮式基础的设计波参数,一般选用随机性设计波的方法来确定,对波浪载荷工况下的整体结构。重点研究浮筒的骨材尺寸以及骨材间距对新型浮式基础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得到纵横骨材尺寸组合对新型浮式基础整体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新型浮式基础结构高应力区域位于3个浮筒连接处,浮筒板单元应力水平受骨材尺寸和骨材间距的共同影响,采用合适的尺寸间距组合可在应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显著降低用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平台 海上风电 谱分析 设计波法 强度校核 骨材布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龙江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研究
15
作者 齐文浩 陈方晓 +1 位作者 李林芳 张苋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0~80 m不等的15个经验场地模型。以黑龙江地区典型基岩加速度反应谱为目标谱,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输入,为了消除随机相位的影响,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分别计算这15个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反应,得到不同超越概率水准下地表峰值加速度统计值以及加速度反应谱标定谱的动力放大系数统计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场地厚度的增加,场地周期在逐渐增加,场地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放大倍数呈现减小的趋势;随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场地PGA放大倍数减小的趋势呈现出非线性,动力放大系数随场地覆盖层变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减小且随土层厚度的变化趋势趋于平缓。动力放大系数结果不是定值2.5,场地较薄并且地震动较小的情况下,动力放大系数远超2.5;场地较厚并且地震动较强时,动力放大系数大多趋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放大倍数 动力放大系数 场地基本周期 地表峰值加速度 设计反应谱 反应谱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配不同目标谱对RC框架结构易损性和抗倒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世龙 韩建平 +2 位作者 张鑫 黄鹏菽 王宗师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选取合适的目标谱进行地震动记录的选择与调整是结构易损性分析的基础。首先,基于条件均值谱不同的参数设定,选取3组地震动记录;其次,运用谱匹配方法分别对设计谱和条件均值谱进行匹配。输入匹配前后共9组地震动记录对5层钢筋混凝土框... 选取合适的目标谱进行地震动记录的选择与调整是结构易损性分析的基础。首先,基于条件均值谱不同的参数设定,选取3组地震动记录;其次,运用谱匹配方法分别对设计谱和条件均值谱进行匹配。输入匹配前后共9组地震动记录对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多重地震动强度水平的增量动力分析,提取工程需求参数如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进而分析谱匹配效果的偏差指标以及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易损性分析和结构抗倒塌安全储备系数(CMR)。分析结果表明:谱匹配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结构易损性的离散性;地震动记录的选择与谱匹配的目标谱相同时,各损伤状态下50%超越概率对应的S_(a)(T_(1),5%)值和CMR都未发生明显偏差;而当地震动记录的选择与谱匹配的目标谱不同时,各损伤状态下50%超越概率对应的S_(a)(T 1,5%)值和CMR作为两个指标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偏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分析 条件均值谱 设计谱 增量动力分析 倒塌储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C+L波段弹性光网络频谱分配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晏丹 冯楠 +4 位作者 左晓博 沈凌飞 任丹萍 胡劲华 赵继军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针对C+L波段弹性光网络中受激喇曼散射(SRS)效应导致物理层损伤加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自适应调制格式的频谱分配算法,在路由阶段,采用K最短路由算法为业务请求预计算K条最短备选路径;在波段、调制格式与频谱分配阶段... 针对C+L波段弹性光网络中受激喇曼散射(SRS)效应导致物理层损伤加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自适应调制格式的频谱分配算法,在路由阶段,采用K最短路由算法为业务请求预计算K条最短备选路径;在波段、调制格式与频谱分配阶段,采用DRL进行智能化决策,并结合了2种奖励函数,以降低网络阻塞率并提高频谱使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阻塞率并提高频谱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波段弹性光网络 路由与频谱分配 受激喇曼散射效应 深度强化学习 奖励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声兼容设计的主动声呐发射波形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飞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1,共7页
针对多部舰载主动声呐同时工作时产生的声兼容问题,在现有波形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特定频带功率谱和自相关旁瓣级的波形设计方法。波形设计时以舰载平台不同主动声呐工作频段作为先验知识,利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as... 针对多部舰载主动声呐同时工作时产生的声兼容问题,在现有波形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特定频带功率谱和自相关旁瓣级的波形设计方法。波形设计时以舰载平台不同主动声呐工作频段作为先验知识,利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的相位编码阻带循环算法(Stop Cyclic Algorithm-New,SCAN),综合考虑发射波形的功率谱和自相关旁瓣,引入惩罚函数,设计出一种同时兼顾特定频段功率谱陷波和相关旁瓣的发射波形。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SCAN算法设计后的发射波形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通过对惩罚函数权重因子的控制,来实现对主动声呐发射波形任意工作频段功率谱抑制或发射波形自相关旁瓣的降低,从而有效减小舰载平台多部主动声呐同时工作产生的相互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兼容 波形设计 功率谱抑制 旁瓣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的新功能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张秀英 彭其明 杨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1-700,共10页
基于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光路,设计加入偏振片和半波片,实现微区角分辨偏振光谱测试功能,利用吉时利2400源表,设计并搭建可通电的样品夹持装置,实现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功能;采用黑磷和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作为实验样品,分别验证了... 基于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光路,设计加入偏振片和半波片,实现微区角分辨偏振光谱测试功能,利用吉时利2400源表,设计并搭建可通电的样品夹持装置,实现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功能;采用黑磷和钙钛矿发光二极管作为实验样品,分别验证了微区角分辨偏振拉曼光谱测试功能和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功能;最后,通过对黑磷微区角分辨偏振拉曼光谱测试结果和钙钛矿发光器件的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结果分析,证明设计的新功能可实现微区角分辨偏振拉曼光谱测试和微区电致发光光谱成像,为进一步研究二维材料晶体取向和半导体发光器件光电性能衰减老化机制提供了表征手段,供其他用户借鉴并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仪 光路设计 微区偏振光谱 微区电致发光 功能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楼层反应谱的三向地震动时程生成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杨兰兰 陈杰 +2 位作者 徐明悦 付晨 吉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2-431,共10页
为获得满足规范要求的拟合楼层反应谱的三向地震动时程,采用六阶常微分方程的本征函数为基函数,分解并重构天然地震动时程;通过构建影响矩阵,迭代计算逐步调整本征函数的幅值系数,最终实现预设拟合精度;引入正交化方法保证三向地震动时... 为获得满足规范要求的拟合楼层反应谱的三向地震动时程,采用六阶常微分方程的本征函数为基函数,分解并重构天然地震动时程;通过构建影响矩阵,迭代计算逐步调整本征函数的幅值系数,最终实现预设拟合精度;引入正交化方法保证三向地震动时程两两之间的统计独立性,并通过两组算例提供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迭代所得时程反应谱与目标楼层反应谱的拟合精度较高,迭代过程中时程反应谱均匀一致地向目标谱逼近,迭代过程收敛,所得三向地震动时程均无零飘现象,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与分析 楼层反应谱 地震动时程拟合 互相关系数 本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