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 and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of layer-by-layer non-fullerene organic solar cells
1
作者 NING Bo-cheng MA Yu-meng +4 位作者 ZHANG Jun ZOU Ying-ping YANG Jun-liang YUAN Yong-bo ZHANG 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338-4365,共28页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non-fullerene acceptors with extended exciton diffusion lengths has positioned the sequential layer-by-layer(LBL)solu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fabricat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non-fullerene acceptors with extended exciton diffusion lengths has positioned the sequential layer-by-layer(LBL)solu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fabricating high-performance and large-area organic solar cells(OSCs).This method allows for the independent dissolution and deposition of donor and acceptor materials,enabling precise morphology control.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LBL processing technique,focusing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active layer.The swelling intercalation phase-separation(SIPS)model is introduced as the mainstream theory of morphology evolution,with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We summarize recent strategies for morphology optimization.Additionally,we review the progress in LBL-based large-area device and module fabrication,as well as green processing approaches.Finally,we highlight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paving the way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LBL-processed O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solar cells layer-by-layer(LBL)solu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 morphology optimization non-fullerene accep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建福 付小兵 +2 位作者 盛志勇 杨银辉 孙同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6-387,共2页
探索和建立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技术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 ,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 ,以表皮干细胞培养基 ,即无钙EMEM培养基 (添加 9%FBS ,0 0 5mmol/LCaCl2 ,4ng/mlEGF ,0 5ng/ml硫酸庆大霉素及 5 0 %成纤维细胞条... 探索和建立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技术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 ,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 ,以表皮干细胞培养基 ,即无钙EMEM培养基 (添加 9%FBS ,0 0 5mmol/LCaCl2 ,4ng/mlEGF ,0 5ng/ml硫酸庆大霉素及 5 0 %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 )置细胞培养箱内培养。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为无钙EMEM培养基(添加 9%FBS、0 0 5mmol/LCaCl2 、0 5 μg/ml硫酸庆大霉素 )培养幼鼠皮肤块 4 8h后所得培养液。将 1×10 6/ml上述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经TGG细胞消化液 37℃下振荡消化后 ,接种至鼠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内 ,37℃下静置 10~ 15min,留用快速贴壁细胞继续培养 ,所得细胞分别以能否呈克隆状生长和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及β1整合素、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鼠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内快速贴壁细胞经继续培养 ,可见细胞呈克隆状生长。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示非成熟细胞特征 ,β1整合素、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研究表明 ,表皮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与培养 ,本实验方法为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离 实验室技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新宾 崔维韵 +2 位作者 刘庆国 张建宁 刘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外周血10m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后于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外周血10m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后于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CD34和凝血因子Ⅷ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FITC和CD34-PE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及CD34-PE单阳性细胞所占比例。结果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至第2天时,呈贴壁生长;至第4~6天时细胞集落形成,集落周围有内皮样细胞,细胞质和细胞膜呈红色和绿色双色荧光,细胞核呈蓝色荧光,提示内皮祖细胞特异性吸附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Ⅰ型荆豆凝集素,具有内皮细胞功能。免疫荧光染色CD133、CD34和凝血因子Ⅷ表达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FITC和CD34-PE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38.30%,CD34-PE单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82.60%。结论初步确立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内皮祖细胞的移植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内皮 血管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汪茜 王明新 蒲传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及鉴定技术。方法取新生小鼠后肢肌,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获得细胞悬液,经Percoll分离,结合差速贴壁法提纯骨骼肌卫星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结蛋白、α-... 目的探讨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及鉴定技术。方法取新生小鼠后肢肌,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获得细胞悬液,经Percoll分离,结合差速贴壁法提纯骨骼肌卫星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结蛋白、α-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骨骼肌卫星细胞。结果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呈圆形,培养1d后逐渐贴壁生长,细胞分布均匀,多呈圆形,48h后开始增殖,此后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并开始分裂,镜下可见2~3个或多个细胞成串排列,3~4d后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此时圆形细胞占优势,可见多处局部细胞克隆呈簇样生长。培养7~10d细胞生长至单层且成片分布(50%~70%),梭形或纺锤形细胞增多,但仍有部分细胞呈圆形,12~14d后细胞增殖减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分离得到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表达肌源性标志物结蛋白联合骨骼肌特异性蛋白α-肌动蛋白。结论采用混合酶消化、Percoll分离结合差速贴壁法可培养出高纯度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结蛋白和骨骼肌肌动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更有效地鉴定骨骼肌卫星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细胞 骨骼肌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肠癌细胞株CW-2干细胞富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美 李少林 +2 位作者 陈宓 李小青 龙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2-916,共5页
目的比较3种细胞分选方法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W-2干细胞的富集效率,探讨获得肿瘤干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无血清悬浮培养+奥沙利铂、无血清悬浮培养+奥沙利铂+流式细胞术(多重联合)分别富集人结肠癌细胞株CW-2干细... 目的比较3种细胞分选方法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W-2干细胞的富集效率,探讨获得肿瘤干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无血清悬浮培养+奥沙利铂、无血清悬浮培养+奥沙利铂+流式细胞术(多重联合)分别富集人结肠癌细胞株CW-2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NOD-SCID小鼠致瘤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比较3种方法的富集效率;分别测量不同时间点(4、7、9、14、21、28d)各组小鼠成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中CD44和EPCAM的表达情况。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奥沙利铂处理细胞和多重联合分选细胞中具有结肠癌干细胞特性的CD44+EPCAM+细胞,细胞比例分别为57.39%、73.85%、89.57%;多重联合分选细胞接种NOD-SCID小鼠后成瘤时间早、瘤体增长速度快,各时间点体积分别为(209.25±31.54)、(500.00±72.90)、(852.75±157.51)、(2280.00±440.91)、(4897.00±1154.15)、(11070.00±3559.86)mm3,与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奥沙利铂处理细胞的成瘤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奥沙利铂处理细胞和多重联合分选后细胞接种72h后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分别为(98±7)/视野、(135±7)/视野、(188±6)/视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移植瘤中均表达CD44和EPCAM。3种分选方法所获得细胞中干细胞含量由高到低为:多重联合分选后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奥沙利铂处理细胞、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结论多重联合法富集肿瘤干细胞的效果明显强于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和无血清悬浮培养+化疗药物法,是获得肿瘤干细胞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结肠肿瘤 流式细胞术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勇 杜娟 +4 位作者 余静 王海燕 岳彩黎 曾灵 蒋建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改良细胞分离方法,得到高纯度的原代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Ⅰ)并进行培养,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通过酶消化法、IgG贴壁法和免疫磁珠法获得高纯度ATⅠ并进行培养,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活力,免疫荧光DAPI法鉴... 目的改良细胞分离方法,得到高纯度的原代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Ⅰ)并进行培养,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通过酶消化法、IgG贴壁法和免疫磁珠法获得高纯度ATⅠ并进行培养,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活力,免疫荧光DAPI法鉴定细胞纯度和表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规律,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每只体重120g左右的SD大鼠可获得(2.1±0.5)×106个ATⅠ,细胞活力为93.8%±1.6%,细胞纯度为91.0%±0.6%。培养3d后细胞完全黏附、伸展,培养7d后汇合形成单层扁平状。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培养的原代细胞水通道蛋白5(AQP5)和小窝蛋白1(Cav-1)呈阳性表达,表面活性蛋白C前体(pro-SPC)呈阴性表达。获取的ATⅠ可在体外增殖,生长曲线显示原代ATⅠ在对数增长期的倍增时间约为66h。结论改良细胞分离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ATⅠ,培养后细胞生长良好,可为研究以ATⅠ损伤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提供可靠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上皮细胞 Ⅰ型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利公 杨新园 王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8,共8页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取1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内膜组织标本,磁珠分选及克隆形成实验法分选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取1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内膜组织标本,磁珠分选及克隆形成实验法分选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代细胞表面标记,MTT法观察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情况;体外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鉴定细胞分化能力,RT-PCR测定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同时检测基质干细胞表达胚胎时期标志蛋白OCT-4的情况。结果:通过该方法可获得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细胞易于贴壁,生长良好,传代稳定。细胞CD90和CD105表达阳性而CD45和CD34表达阴性。细胞周期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高,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经成骨及成脂诱导后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分别呈阳性反应,成骨及成脂标志性基因表达阳性。此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OCT-4表达阳性。结论: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来源广、易获取,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细胞学 干细胞 细胞 培养的 免疫磁化分离 流式细胞术 细胞培养技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凤秋 孟焕新 +1 位作者 韩劼 丁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77,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其超微结构。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克隆培养观察细胞克隆形成情况,采用STRO-1为标记物以免疫磁珠法分离筛选人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分... 目的:分离培养人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其超微结构。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克隆培养观察细胞克隆形成情况,采用STRO-1为标记物以免疫磁珠法分离筛选人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分离筛选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人牙周膜干细胞具有克隆形成能力,胞浆内核糖体丰富,可见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而其他胞浆细胞器较少,具有处于低分化细胞超微结构特点。结论:牙周膜干细胞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和一般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 间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免疫磁化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流产组织冰冻切片中胚胎成分的分离检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艮平 李彩霞 +4 位作者 郝建文 胡兰 万立华 韩俊平 杨帆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81,共3页
目的:建立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与低体积扩增技术联用,进行冰冻切片上胚胎与母体成分DNA的分离检验技术。方法:制备早期流产组织冰冻切片,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胚胎绒毛细胞,设置10,20,30个细胞数目梯度,比较各组胚胎成分DNA的STR分型... 目的:建立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与低体积扩增技术联用,进行冰冻切片上胚胎与母体成分DNA的分离检验技术。方法:制备早期流产组织冰冻切片,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胚胎绒毛细胞,设置10,20,30个细胞数目梯度,比较各组胚胎成分DNA的STR分型的检出率、等位基因丢失率和非特异性扩增情况。最后进行实际样本应用。结果:捕获10个胚胎绒毛细胞即可获得Identifier试剂完整的STR分型。冰冻切片捕获30个细胞数目组的检出率较高,等位基因丢失率和非特异性扩增率较低。结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联用低体积扩增技术可应用于胚胎与母体成分DNA的精确分离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流产绒毛 冰冻切片 单细胞分离检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芊 彭秀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对新生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同窝新生小鼠14只,随机分为7组(P1-P7),每组2只,出生后连续7d每天取1组幼鼠,分离视网膜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传代后培养2周,然后采用细胞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 目的对新生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同窝新生小鼠14只,随机分为7组(P1-P7),每组2只,出生后连续7d每天取1组幼鼠,分离视网膜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传代后培养2周,然后采用细胞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的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细胞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神经视网膜亮氨酸拉链(Nrl)和视蛋白(Opsin)的表达情况,并对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在特定的培养基中,部分P1-P7各组新生小鼠视网膜细胞贴壁生长,荧光免疫组化标记显示传代后生长细胞大部分为BrdU阳性细胞。P1-P7组Nestin阳性率分别为31.0%、31.6%、32.3%、30.2%、31.2%、30.9%、29.5%。Nrl阳性细胞数出生后3d开始明显增多,随后小幅增加,P1-P7组阳性率分别20.6%、35.2%、65.5%、68.6%、71.6%、73.0%、73.3%。P1-P4组细胞不表达Opsin,P5-P7组少量细胞表达Opsin。结论新生小鼠视网膜存在视网膜光感受器前体细胞,该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及向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分化和表达视蛋白的潜能,并于生后3d明显增多,此后逐渐分化为成熟的光感受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光感受器 前体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分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鼠肝nestin阳性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军 安靓 陈金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57-1759,共3页
目的建立胎鼠肝nestin阳性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法结合悬滴培养法获得胎肝干细胞,原代培养2d后改变培养基,添加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含25ml/L葡萄糖,100U/ml青链霉素,pH值7.6),添加烟酰胺10mmol/L,... 目的建立胎鼠肝nestin阳性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法结合悬滴培养法获得胎肝干细胞,原代培养2d后改变培养基,添加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含25ml/L葡萄糖,100U/ml青链霉素,pH值7.6),添加烟酰胺10mmol/L,胰岛素1mg/L,N2添加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各20μg/L诱导分化为nestin阳性细胞。结果和结论大鼠胎肝内存在nestin阳性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加入诱导剂可定向分化为胰岛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蛋白 阳性细胞 肝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晓丽 吴凌娟 鄢仁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2-352,共11页
同一组织中的细胞往往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然而通过对单个细胞进行测序分析后,发现每个细胞都具有一定异质性.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是进行单细胞测序的前提,该技术可用于揭示单细胞基因组结构差异,同时在肿瘤研究、发育生物学、微... 同一组织中的细胞往往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然而通过对单个细胞进行测序分析后,发现每个细胞都具有一定异质性.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是进行单细胞测序的前提,该技术可用于揭示单细胞基因组结构差异,同时在肿瘤研究、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热点之一.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的难点在于单细胞的分离和全基因组的扩增.本文介绍了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中常用的单细胞分离技术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并对各技术间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同时着重讨论该技术在肿瘤研究、发育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分离技术 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 比较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