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铅阴极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有机废水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汪家权 李晨 谭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86,共3页
利用自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采用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接种,以自制钛基二氧化铅电极为阴极,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11907min,成功获得了电能,最大功率密度为485mW·m-2。通过稳态放电法测得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内阻为300Ω。污水COD... 利用自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采用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接种,以自制钛基二氧化铅电极为阴极,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11907min,成功获得了电能,最大功率密度为485mW·m-2。通过稳态放电法测得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内阻为300Ω。污水COD去除率达到40%左右,日平均去除1000.5mg·L-1,说明此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产生电能的同时对废水有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钛基二氧化铅电极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活污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立成 常继勇 +1 位作者 程亚楠 佟恩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937,共7页
目的研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间歇运行条件下对COD、NH+4、TP和NO-3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石墨板为阴极,构建了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以混合菌种接种,并以乙酸钠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结果进水COD质量浓度400~900 mg/L,出水CO... 目的研究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间歇运行条件下对COD、NH+4、TP和NO-3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石墨板为阴极,构建了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以混合菌种接种,并以乙酸钠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结果进水COD质量浓度400~900 mg/L,出水COD质量浓度维持在100 mg/L;NO-3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但COD的质量浓度并不是影响MFC电压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燃料电池对NH+4和TP去除率都较低,同时表明阳极室中的NH+4和TP并没有参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反应,NH+4和TP的质量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能输出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MFC对于含NO-3的污水处理效果较好,但去除NO-3的同时对电池的产电效果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COD去除率 NO-3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对生物阴极电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娄军芳 汤洁 +1 位作者 王静静 宋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37-341,共5页
为富集高活性的生物阴极和降低微生物电解池的运行成本,分别考察了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中电压与生物阴极活性和溶液COD的关系。结果显示,0.2 V、0.3 V和0.5 V生物阴极的活性水平相当,且相对活性最高的0.3 V生物阴极仍是阴阳极... 为富集高活性的生物阴极和降低微生物电解池的运行成本,分别考察了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中电压与生物阴极活性和溶液COD的关系。结果显示,0.2 V、0.3 V和0.5 V生物阴极的活性水平相当,且相对活性最高的0.3 V生物阴极仍是阴阳极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这表明选用稳定性差的廉价电源既可降低SCMMEC的固定成本,又不影响生物阴极的表现。进水COD-外压-电流密度显示,外压的选择还应考虑进水COD,低COD选择较低的外压,反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生物阴极 电活性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 电流限制电极 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成 常继勇 +1 位作者 佟恩来 刘晓伟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6-59,共4页
采用石墨板为阴极构建了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混合菌种接种,并以乙酸钠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研究了该MFC在间歇运行条件下的产电性能、电池内阻情况和COD去除率。结果表明,最高输出电压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加,由0.075 9 V上升... 采用石墨板为阴极构建了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混合菌种接种,并以乙酸钠和碳酸氢钠为碳源,研究了该MFC在间歇运行条件下的产电性能、电池内阻情况和COD去除率。结果表明,最高输出电压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加,由0.075 9 V上升到0.200 6 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34.80 mW/m2;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电池内阻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由376.6Ω上升到682.0Ω,电池内阻的增大将导致输出电压降低。COD去除率由起始的49.23%达到最大值86.99%,说明此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产电的同时处理污水的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功率密度 COD去除率 电池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间距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胡金凤 徐龙君 徐艳昭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87-2694,共8页
以体积分数为60%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单室无膜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底物,考察电极间距分别为1、2、3、4、5 cm时电池产电性能及底物中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间距为2 cm时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最大,间距为4 cm时输出电压和最... 以体积分数为60%的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单室无膜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底物,考察电极间距分别为1、2、3、4、5 cm时电池产电性能及底物中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间距为2 cm时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最大,间距为4 cm时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最小;电极间距为1~3 cm时电池内阻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而电极间距大于3 cm时电池内阻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电极间距为2 cm时,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老龄垃圾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去除率最高;5个电池的库伦效率分别为35.6%、27.6%、35.4%、14.9%和14.9%,单室无膜空气阴极MFC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极间距 老龄垃圾渗滤液 产电性能 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中阴极生物膜的电活性
6
作者 娄军芳 汤洁 宋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7-1254,共8页
降解有机质的电产甲烷(electromethanogenesis)技术在生物能(CH4)的生产、废水处理、地下水和土壤(及沉积物)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寻找简捷的方法获取高活性的生物阴极是该技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最有应用潜... 降解有机质的电产甲烷(electromethanogenesis)技术在生物能(CH4)的生产、废水处理、地下水和土壤(及沉积物)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寻找简捷的方法获取高活性的生物阴极是该技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最有应用潜力的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为反应器,对以葡萄糖为可发酵物质代表的SCMMEC阴极上生物膜的评估表明,可利用SCMMEC处理含葡萄糖的废水来富集电活性生物阴极。当外压为0.8V时,富集的2个生物阴极的电流密度可分别达到0.59A/m^2和0.62A/m^2。但该法获得的生物阴极活性仍然比较低,是阴阳极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进一步的介体影响评估表明,生物阴极的电活性不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电子介体的影响。在低剂量缓冲盐(6 mmol/L的磷酸盐)下的长期运行显示,0.8V外压下生物阴极的活性在62d和153d时持平,到275d时已有明显下降。长期直流通电单向极化导致的离子浓缩,甚至盐沉积,可能是生物阴极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生物阴极 电活性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 电流限制电极 单向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去除硫化物及产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吕清 张宝刚 +1 位作者 刘晔 刘惠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450,共6页
对比研究空气阴极单室与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去除硫化物及产电性能。当硫化物浓度为100mg/L,共基质葡萄糖浓度为812 mg/L时,单室和双室MFC的最大开路电压分别达897.2 m V和821.7 m V,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40.0 m W/m^2和273.8 m W/... 对比研究空气阴极单室与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去除硫化物及产电性能。当硫化物浓度为100mg/L,共基质葡萄糖浓度为812 mg/L时,单室和双室MFC的最大开路电压分别达897.2 m V和821.7 m V,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40.0 m W/m^2和273.8 m W/m^2,库仑效率分别为5.6%和10.7%,单室MFC表现出更好的电能输出,而双室MFC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单室MFC运行72小时后,含硫化物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率为75.4%。含硫化物废水中的有机质也可以得到同步去除,TOC的去除率为17.8%。上述结果表明利用MFC去除硫化物并同步产电是可行的,阴极是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腔体液体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田豪 童凤丫 +2 位作者 孙清 宋磊 缪长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7-754,共8页
单腔体液体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液体燃料为原料,无质子交换膜的新型燃料电池。与传统燃料电池相比,该燃料电池具备成本低、能量效率高,同时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的优点。针对单腔体燃料电池开发中面临的混合电位问题,总结了目前单腔体液体燃... 单腔体液体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液体燃料为原料,无质子交换膜的新型燃料电池。与传统燃料电池相比,该燃料电池具备成本低、能量效率高,同时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的优点。针对单腔体燃料电池开发中面临的混合电位问题,总结了目前单腔体液体燃料电池开发中所采用的三种策略,包括利用共层流流体、构筑3D电极以及提高催化剂的催化选择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单腔体 无膜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电解池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存胜 崔凤杰 +3 位作者 骆琳 马海乐 赵鹏翔 张军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1,53,共5页
基于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背景,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电解池(MEC)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MEC制氢的基本原理,比较了单室和双室MEC反应器的优缺点,讨论了阴阳极新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最近几年的MEC性能评价新方法和MEC在实际生物质... 基于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背景,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电解池(MEC)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MEC制氢的基本原理,比较了单室和双室MEC反应器的优缺点,讨论了阴阳极新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最近几年的MEC性能评价新方法和MEC在实际生物质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应用。最后,对MEC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 氢气 生物质废弃物 阴极材料 单室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面积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艳昭 徐龙君 胡金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9-65,共7页
构建以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底物的空气阴极型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阳极与阴极面积变化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和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3组电池阳极/阴极面积分别为7.065/7.065 cm^2、12.56/7.065 cm^2和12... 构建以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底物的空气阴极型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阳极与阴极面积变化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和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3组电池阳极/阴极面积分别为7.065/7.065 cm^2、12.56/7.065 cm^2和12.56/3.14 cm^2时,输出电压分别为105、160和50 m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33.7、96.4和5.7 mW/m^3,内阻分别为577.6、433Ω和914Ω;COD去除率分别为21.4%、18.5%和47.6%,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8.3%、73.9%和34.2%,溶液pH值呈上升趋势、电导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污染物 产电特性 单室型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改性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艳昭 徐龙君 胡金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0-606,共7页
构建了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底物的空气阴极型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以考察阳极不同改性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和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毡阳极经过热处理、浓硝酸、酸性重铬酸钾、混酸的改性后,电池的最大输出... 构建了老龄垃圾渗滤液为底物的空气阴极型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以考察阳极不同改性方式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和对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毡阳极经过热处理、浓硝酸、酸性重铬酸钾、混酸的改性后,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提高了104%、241%、51%、181%,COD的去除率变化不大,但氨氮去除率分别增加了22.2%、21.8%、2.3%、47.3%。垃圾渗滤液pH值升高、电导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阳极改性 老龄垃圾渗滤液 产电特性 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米广宇 尹立 吕洪凤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是一种新兴的燃料电池。MFC数学模型有助于简化MFC工作过程,可通过控制参数得到最大产电效率。根据反应所需极室个数,将MFC数学模型分为两大类:单室模型和双室模...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是一种新兴的燃料电池。MFC数学模型有助于简化MFC工作过程,可通过控制参数得到最大产电效率。根据反应所需极室个数,将MFC数学模型分为两大类:单室模型和双室模型。介绍了MFC数学模型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论述了代表性模型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数学模型 单室模型 双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