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养护淤泥质工程渣土人工造粒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范远林 高云涛 +1 位作者 周俊杰 刘耀星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将熟石灰掺量16%的渣土制成粒径12 mm球状坯料,经水热养护成功制备高强度颗粒料,测试颗粒破碎强度,并分析强度增长机理。结果表明,养护前坯料初始含水率极为关键,阴干至15%最佳,过高会使坯料在养护时因孔隙水问题碎裂,过低则因干缩降低... 将熟石灰掺量16%的渣土制成粒径12 mm球状坯料,经水热养护成功制备高强度颗粒料,测试颗粒破碎强度,并分析强度增长机理。结果表明,养护前坯料初始含水率极为关键,阴干至15%最佳,过高会使坯料在养护时因孔隙水问题碎裂,过低则因干缩降低强度。养护温度对反应进程和产物影响显著,200℃能生成高强度托勃莫来石,使颗粒破碎强度达到最高。养护时间上,200℃时,3 h生成硬硅钙石,3~12 h产物转变促使颗粒破碎强度提高,12 h达最高。将颗粒料用于路面基层等高附加值场景的最优制备参数:熟石灰掺量16%、低钙硅比的颗粒坯料初始含水率阴干至15%,在200℃进行水热养护,9 h颗粒破碎强度可达5.4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工程渣土 水热养护 坯料初始含水率 温度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粉土与土钉界面的剪切特性
2
作者 李永辉 杨家旺 +1 位作者 王天东 高健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157,180,共8页
通过控制含水量的粉土与土-钉界面拉拔剪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土体含水量及上覆压力时,钉-土界面的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界面剪切强度及表观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钉-土界面剪切应力随上覆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峰值剪... 通过控制含水量的粉土与土-钉界面拉拔剪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土体含水量及上覆压力时,钉-土界面的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界面剪切强度及表观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钉-土界面剪切应力随上覆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峰值剪切应力对应的拉拔位移也逐渐增大,且剪切应力达到峰值后出现软化现象;钉-土界面的剪切应力与土体含水量呈负相关;峰值、残余剪切应力均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大近似呈线性增加,随着土体含水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峰值应力与残余剪切应力的差值随着土体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土钉拉拔承载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含水量 土钉 界面拉拔 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配组成对泥沙流变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麻考 许春阳 +1 位作者 陈永平 周春艳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针对江苏沿海条子泥区域泥沙,运用控制剪切速率实验方法,通过改变样品中的粉沙质量占比,系统探究了泥沙的级配对其剪切应力和黏度的影响规律,并使用剪切速率扫描法和间接法分别计算泥沙样品静态和动态屈服应力。结果表明:所有组次泥沙... 针对江苏沿海条子泥区域泥沙,运用控制剪切速率实验方法,通过改变样品中的粉沙质量占比,系统探究了泥沙的级配对其剪切应力和黏度的影响规律,并使用剪切速率扫描法和间接法分别计算泥沙样品静态和动态屈服应力。结果表明:所有组次泥沙样品均表现出两次明显的屈服行为,其流变特性以两个屈服行为为界,划分为3个阶段;泥沙样品中粉沙含量对其流变特性起着关键性作用,粉沙含量增大,样品剪切应力和黏度均发生相应减小,其中粉沙含量在35%~55%区间内变化梯度较大,此区间可能存在泥沙粒间主导作用力的转变;最后依托剪切速率扫描法测得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不同粉沙含量下泥沙的静态屈服应力和动态屈服应力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沙含量 剪切应力 黏度 屈服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粉混合料的分数阶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增春 刘汉龙 肖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6-1604,共9页
砂-粉混合料是自然界和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非均质土,密实程度、应力水平和细粒含量等因素对其颗粒接触状态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砂-粉混合料在细粒含量阈值内的复杂力学特性(FC<FCthre),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 砂-粉混合料是自然界和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非均质土,密实程度、应力水平和细粒含量等因素对其颗粒接触状态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砂-粉混合料在细粒含量阈值内的复杂力学特性(FC<FCthre),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确定了能够统一描述相关联和非相关联的塑性流动法则,并采用等效骨架孔隙比的概念,将等效骨架状态参数嵌入剪胀方程和塑性模量中,进而建立了考虑细粒含量和状态相关的分数阶塑性本构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分数阶塑性模型能够有效反映砂-粉混合料在排水剪切条件下的应变软化(应变硬化)和剪胀(剪缩)等特性。同时,不排水条件下的关键特征,如流动和非流动行为也可以得到合理地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粉混合料 细粒含量 状态相关 分数阶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珍珠岩调控固化淤泥物理-力学性能的方法
5
作者 韩爽 谈云志 +4 位作者 杨舒涵 明华军 吴军 王冲 肖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24-3332,共9页
疏浚淤泥含水率高导致干化和固化成本过高。充分利用膨胀珍珠岩(expanded perlite,简称EP)的多孔吸水性,局部分离淤泥中的自由水,使其变为不均匀分布,营造泥-水分离的固化环境。试验发现,掺入EP可以有效提高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n... 疏浚淤泥含水率高导致干化和固化成本过高。充分利用膨胀珍珠岩(expanded perlite,简称EP)的多孔吸水性,局部分离淤泥中的自由水,使其变为不均匀分布,营造泥-水分离的固化环境。试验发现,掺入EP可以有效提高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简称UCS),但其掺入方式影响固化强度的增长速率和孔隙分布特征。焖料方式最有利于提升固化效果,即把EP先掺入到淤泥中,混合24 h后再加水泥固化;养护28 d时,焖料试样的强度是直接固化试样(EP掺入后直接加水泥固化)强度的1.56倍,是仅掺入水泥固化试样强度的2.15倍,说明EP营造的局部泥-水分离环境可有效提高固化淤泥的强度。同时,水化热试验结果表明,EP促进了水泥水化作用。EP-淤泥固化土的孔隙分布曲线和表观形貌照片显示,虽然掺入EP引入了气孔,但也为水化产物提供了生长空间,使得淤泥和EP界面形成嵌入式胶结,共同构成固化土骨架。EP调控淤泥含水率属于物理方法,方便快捷,并且EP是高硅轻骨料,与淤泥相容性好,兼具环境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率淤泥 膨胀珍珠岩 泥-水分离 内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废基固化剂对高含水率淤泥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忠勇 张江涛 +7 位作者 张金成 张启龙 张艳娜 王奕仁 周书东 张彤炜 王飞 简平凡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实现对地下工程及海洋工程中的高含水淤泥土的资源化利用,并协同利用大宗固体废弃物,本研究采用活化煤矸石、粉煤灰、矿粉和激发剂等大宗固废制备固化剂,研究了固化剂组成及比例对固化剂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优配比为... 为实现对地下工程及海洋工程中的高含水淤泥土的资源化利用,并协同利用大宗固体废弃物,本研究采用活化煤矸石、粉煤灰、矿粉和激发剂等大宗固废制备固化剂,研究了固化剂组成及比例对固化剂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优配比为30%活化煤矸石、20%粉煤灰、50%矿粉与激发剂。采用最优配比制备的固化剂可有效固化高含水率(100%)的淤泥,当固化剂掺量从10%提升至15%时,固化土的强度提升幅度最大(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1.58MPa),固化后淤泥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固化土 高含水率 固化剂 煤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黏粒改良粉土的土水特征试验研究
7
作者 张海洋 魏东 李旭瑞 《路基工程》 2024年第5期102-108,共7页
以河南开封金明大道北延道路路基工程低液限粉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滤纸法测定不同黏粒含量、压实度的粉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其基质吸力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试验从微观结构演化角度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加州承载比CBR值随黏粒含量... 以河南开封金明大道北延道路路基工程低液限粉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滤纸法测定不同黏粒含量、压实度的粉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其基质吸力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试验从微观结构演化角度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加州承载比CBR值随黏粒含量与压实度的增加均单调增大;不同压实度下掺黏粒改良粉土的饱和含水率均随黏粒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任一黏粒含量下,土水特征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黏粒含量为15.5%、20.5%、26.5%的土水特征曲线存在基质吸力保持相对恒定的平台期;黏粒含量的增加使得重塑土样的微观结构逐渐紧密,粉黏粒间的接触方式由线或面的接触逐渐转变为胶结及包裹镶嵌作用。根据规范要求,掺黏粒改良粉土可应用于公路路基填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填筑 改良粉土 黏粒含量 土水特征曲线 加州承载比CBR 扫描电镜试验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泥沙量及粒径对微润管出流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谢香文 祁世磊 +2 位作者 刘国宏 王则玉 马晓鹏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0,共3页
通过微润管浑水出流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泥沙量及粒径对微润管出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浑水条件下微润管流量持续下降.微润管初始流量随着泥沙量的增加而降低,于60h后2种泥沙量的微润管流量趋同。悬浮物粒径在0.037~O.074mm时,微... 通过微润管浑水出流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泥沙量及粒径对微润管出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浑水条件下微润管流量持续下降.微润管初始流量随着泥沙量的增加而降低,于60h后2种泥沙量的微润管流量趋同。悬浮物粒径在0.037~O.074mm时,微润管易产生堵塞,在出流后期和泥沙量较低时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管 泥沙量 粒径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粉土粉粒含量影响的动孔压发展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曾长女 刘汉龙 周云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采用多功能静动液压剪切三轴仪,进行大量不同粉粒含量的饱和粉土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粒含量对饱和粉土振动孔压发展的影响。试验在达到液化标准后继续施加动荷载,使试验结果能够模拟液化破坏严重情况下的孔压发展的完整过程。研... 采用多功能静动液压剪切三轴仪,进行大量不同粉粒含量的饱和粉土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粒含量对饱和粉土振动孔压发展的影响。试验在达到液化标准后继续施加动荷载,使试验结果能够模拟液化破坏严重情况下的孔压发展的完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粉粒含量的粉土其孔压发展可以用同一个改进指数函数表达式来表示,该表达式包含2个参数a,b。粉粒含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系数b上,系数b随着粉粒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而系数a则基本不受粉粒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该模式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拟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粒含量 粉土 孔隙水压力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粒和粉粒的共存对砂土静动力液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涛 唐小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69-172,共4页
为了研究黏粒、粉粒与砂粒共存的土体中,黏粒和粉粒对砂土抗液化的影响规律,通过静力与动力三轴仪试验系统,对细粒(黏粒和粉粒)含量FC为5%和10%、三种不同细粒配比的试样进行静力与动力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细粒含量、不同细粒... 为了研究黏粒、粉粒与砂粒共存的土体中,黏粒和粉粒对砂土抗液化的影响规律,通过静力与动力三轴仪试验系统,对细粒(黏粒和粉粒)含量FC为5%和10%、三种不同细粒配比的试样进行静力与动力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细粒含量、不同细粒配比试样的抗液化强度不同;当细粒含量不同时,随着细粒中黏粒或粉粒含量的单调变化,试样所表现出的抗液化规律不同;FC=10%试样的抗液化强度整体高于FC=5%试样的相应强度。随着细粒含量及细粒中黏粒与粉粒相对含量的变化,黏粒与粉粒对砂粒的填充、黏结与骨架作用所占比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土 细粒含量 细粒配比 黏粒含量 粉粒含量 抗液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沙水滴灌条件下灌水器抗堵塞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姜珊 范兴科 叶成恒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0,共4页
对4种不同滴灌管(带)在含沙水滴灌条件下灌水器的出流量变化及淤积堵塞情况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经过多次灌水试验,结果表明,4种滴灌管(带)灌水器出流量均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和距离毛管进水口长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最后完全堵塞的灌水器... 对4种不同滴灌管(带)在含沙水滴灌条件下灌水器的出流量变化及淤积堵塞情况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经过多次灌水试验,结果表明,4种滴灌管(带)灌水器出流量均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和距离毛管进水口长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最后完全堵塞的灌水器均发生在毛管的末端;在相同水质和灌水压力下,大流量灌水器抗堵塞性能较好,即大流道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优于小流道灌水器;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在滴灌管(带)的管腔内有细小泥沙淤积,小流量滴灌管(带)在70~80 m处泥沙淤积量骤然增加,大流量滴灌管(带)在80~90 m处骤然增加,管内泥沙的沉积大大增加了灌水器的堵塞几率,因此定期对滴灌带进行冲洗可以有效减小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水 滴灌管(带) 抗堵塞 流量 泥沙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比例以及淤泥浓度对淤泥脱水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林双 杨国录 王党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7-59,66,共4页
通过实验着重研究淤泥在絮凝剂作用下的絮凝沉降效果和脱水速率,探讨絮凝淤泥体脱水的影响因素。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絮凝剂FAS,进行了淤泥絮凝体含水率实验和淤泥的脱水速率实验,在不同龄期下,通过对不同絮凝剂比例和不同淤泥浓度情... 通过实验着重研究淤泥在絮凝剂作用下的絮凝沉降效果和脱水速率,探讨絮凝淤泥体脱水的影响因素。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絮凝剂FAS,进行了淤泥絮凝体含水率实验和淤泥的脱水速率实验,在不同龄期下,通过对不同絮凝剂比例和不同淤泥浓度情况比较,研究絮凝淤泥体脱水速率以及含水率变化规律,探讨淤泥浓度和FAS絮凝剂剂量对淤泥脱水速率的统计数值关系。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比例在1.5~3.5、淤泥浓度约在18%~22%之间时,淤泥脱水效果和速率最佳。在最佳情况下,前48h内淤泥脱水速率较快,400h后淤泥脱水速率趋近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浓度 淤泥絮凝 淤泥含水率 絮凝淤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季冻区砂砾土冻胀特性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岑国平 龙小勇 +3 位作者 洪刚 刘垍荧 王新忠 贾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9,共7页
为探索青藏高原季冻区砂砾土的冻胀特性,为机场工程防冻胀设计提供依据,首先进行颗粒分析实验、击实实验等砂砾土的基本特性实验,为冻胀率室内实验提供相应依据,然后在传统冻胀率室内实验装置的基础上针对砂砾土粒径大的特点进行改进,... 为探索青藏高原季冻区砂砾土的冻胀特性,为机场工程防冻胀设计提供依据,首先进行颗粒分析实验、击实实验等砂砾土的基本特性实验,为冻胀率室内实验提供相应依据,然后在传统冻胀率室内实验装置的基础上针对砂砾土粒径大的特点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装置进行一系列正交试验,研究含水率、含泥量、压实度、上覆荷载、补水对冻胀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封闭条件下,冻胀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含泥量的增大呈非线性关系递增;随压实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压实度为95%的状态下达到最大值;随上覆荷载的增大呈线性关系平缓递减.在外界补水条件下,冻胀率增大3倍以上.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回归预报公式.各个因素对冻胀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补水,含水率,含泥量,压实度,上覆荷载.在工程实际中,控制补水、含水率、含泥量是防冻胀设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土基 砂砾土 冻胀 含水率 含泥量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水流条件下过滤系统水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叶成恒 范兴科 姜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8,22,共4页
以离心过滤器和筛网过滤器组合而成的过滤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模拟试验,重点研究该系统在处理高含沙水时的局部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局部水头损失与过流量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泥沙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范围内,系统局部水... 以离心过滤器和筛网过滤器组合而成的过滤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模拟试验,重点研究该系统在处理高含沙水时的局部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局部水头损失与过流量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泥沙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范围内,系统局部水头损失随运行时间呈现先缓慢后急剧的变化特点,当筛网过滤器局部水头损失超过2~3m范围值以后,局部水头损失开始急剧增大,流量开始急剧减小;离心过滤器受筛网过滤器堵塞影响,局部水头损失随系统过流量减小而减小;系统初始局部水头损失与过流量成二次函数关系,且受水质变化影响较小;系统泥沙分离效率与流量关系密切,离心过滤器过流量越大泥沙分离效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器 含沙水 局部水头损失 泥沙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粘土对灌淤土养分含量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袁惠君 刘左军 +3 位作者 张旭霞 陈晓前 李春雷 郝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84,共3页
通过小麦盆栽研究凹土对灌淤土养分含量及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凹土不影响土壤速效养分,但用量大于40 g/kg会降低碱解氮含量,使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穗长、孕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多;小于40 g/k... 通过小麦盆栽研究凹土对灌淤土养分含量及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凹土不影响土壤速效养分,但用量大于40 g/kg会降低碱解氮含量,使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穗长、孕小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多;小于40 g/kg时不影响上述产量性状;千粒重随凹土用量的增大而增加,在80 g/kg时达到最大,增加1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土 灌淤土 养分含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黏(粉)粒土料充填管袋高效脱水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海民 束一鸣 +3 位作者 常广品 刘云锋 刘欣欣 顾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7,35,共10页
针对我国河口海岸地区大量管袋坝工程因充填高含黏(粉)粒土料导致脱水固结速度慢而无法进行赶潮施工的问题,通过吊袋排水效率试验和充填泥浆沉淀规律试验研究初步提出了放水排泥的加速脱水方法;通过室内单元管袋脱水模型试验和现场大尺... 针对我国河口海岸地区大量管袋坝工程因充填高含黏(粉)粒土料导致脱水固结速度慢而无法进行赶潮施工的问题,通过吊袋排水效率试验和充填泥浆沉淀规律试验研究初步提出了放水排泥的加速脱水方法;通过室内单元管袋脱水模型试验和现场大尺度充填试验对所提出加速脱水方法的可行性和实际工程效果进行了验证。在归纳系列室内试验结果和现场施工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一种充排结合、边充边排的管袋充填高含黏(粉)粒土料高效脱水技术,并给出了具体施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管袋 高含黏(粉)粒土料 脱水速度 模型试验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击实粉土的强度和屈服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丽云 刘建坤 陈立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41-2245,共5页
由于吸力量测技术的困难,对京―九线粉土在不同含水率下击实并进行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其强度和屈服特性,为非饱和击实粉土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击实粉土在剪切过程中,在最优含水率干侧击实的土样具有较高的强度... 由于吸力量测技术的困难,对京―九线粉土在不同含水率下击实并进行三轴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其强度和屈服特性,为非饱和击实粉土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击实粉土在剪切过程中,在最优含水率干侧击实的土样具有较高的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软化趋势,土样先剪缩后剪胀,湿侧击实的土样具有较低的强度,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硬化趋势,土样不断剪缩;随着试样击实含水率的增加,击实粉土的强度和屈服应力不断减小,水对土体具有一定的软化作用;不同击实含水率下,土样在q-p平面内破坏时的屈服轨迹为近似平行的斜直线,含水率对临界状态线的斜率没有影响;含水率对击实粉土抗剪强度的贡献表现为土体的似黏聚力的增加,似黏聚力与含水率之间呈乘幂关系,得出以含水率为变量的击实粉土强度计算公式,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实粉土 含水率 强度 屈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冲积粉土的密实度及含水率对力学性质影响 被引量:68
18
作者 肖军华 刘建坤 +1 位作者 彭丽云 陈立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9-414,共6页
为研究黄河冲积粉土的工程力学特性,评价粉土路基的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粉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了不同密实度、含水率下粉土的强度与变形性状。研究表明,黄河冲积粉土的颗粒级配不良,难于压实,压实后空气... 为研究黄河冲积粉土的工程力学特性,评价粉土路基的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粉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了不同密实度、含水率下粉土的强度与变形性状。研究表明,黄河冲积粉土的颗粒级配不良,难于压实,压实后空气体积率较大。最优含水率条件下,压实系数为0.90的粉土变形为软化型,随着含水率增加,试样的变形性状逐渐由软化型转变为硬化型,尤其围压高、含水率大时,塑性剪切位移更大;压实系数不超过0.85、含水率不低于最优含水率的试样,变形均为硬化型。压实粉土的黏聚力随压实系数减小或含水率增加显著降低,而内摩擦角的变化不大。压实粉土易产生湿化变形,土体的压实系数对变形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强度 变形 压实系数 含水率 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黏(粉)粒土料充填管袋高效脱水工艺现场模型试验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海民 束一鸣 +3 位作者 常广品 刘云锋 刘欣欣 顾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09-215,共7页
针对高含黏(粉)粒土料充填管袋脱水固结速率慢,无法满足一天一层管袋施工要求的问题,通过现场大型充填管袋脱水模型试验来验证前期室内试验研究提出的放水排泥、充排结合的快速脱水施工方法。通过现场实时监测管袋充填施工及脱水过程中... 针对高含黏(粉)粒土料充填管袋脱水固结速率慢,无法满足一天一层管袋施工要求的问题,通过现场大型充填管袋脱水模型试验来验证前期室内试验研究提出的放水排泥、充排结合的快速脱水施工方法。通过现场实时监测管袋充填施工及脱水过程中不同部位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固结度、含水率、级配和干密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施工方法的优劣,验证了室内试验提出的高含黏(粉)粒土料充填管袋坝高效脱水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管袋 高含黏(粉)粒土料 脱水固结 现场模型试验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水材料改善高含水率淤泥流动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纪文栋 张宇亭 +2 位作者 颜容涛 王欢 孟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81-286,共6页
城市疏浚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高含水率淤泥具有高流动性的典型特点,导致此类淤泥运输、周转都极为不便。开展了利用高吸水材料改善淤泥流动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淤泥的流动性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显著上升,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两者之间近似... 城市疏浚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高含水率淤泥具有高流动性的典型特点,导致此类淤泥运输、周转都极为不便。开展了利用高吸水材料改善淤泥流动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淤泥的流动性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显著上升,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两者之间近似成二次函数关系。通过添加较少量的高吸水材料就可以使淤泥的流动性迅速降低到非常利于运输和周转的程度;引入"净流动值"定量地描述高吸水材料对淤泥流动性的改善效果,不同初始含水率的淤泥在添加一定比例的高吸水材料后其"净流动值"降低比例处于相同水平;高吸水材料对淤泥流动性的改善效果在极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显著体现,未进行充分搅拌混合的情况下淤泥流动值改善就已接近最优值,搅拌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对淤泥流动性改善效果并无明显影响,工程应用时的工作耗时和工作强度将会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高含水率 流动性 高吸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