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微系统中混频杂散的研究和计算
1
作者 李成凯 王磊 +4 位作者 张鹏飞 要志宏 王朋 姜文 龚书喜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4,共6页
随着半导体元器件的快速发展,传统民航雷达、气象雷达、卫星导航、车载电台等多个独立子系统演变成了多种功能协同工作的一体化微系统,前端的射频模块设计从传统混合集成技术、多芯片通道化技术向射频系统级封装(RF-SIP)多芯片模块化技... 随着半导体元器件的快速发展,传统民航雷达、气象雷达、卫星导航、车载电台等多个独立子系统演变成了多种功能协同工作的一体化微系统,前端的射频模块设计从传统混合集成技术、多芯片通道化技术向射频系统级封装(RF-SIP)多芯片模块化技术发展,因此系统的体积可以缩小到原先的一半。采用三维堆叠技术的RF-SIP内部可以集成一次、两次甚至多次变频,在其狭小的空间内部,混频杂散的抑制是一个难题。为了更好地避免杂散信号的产生,文中借鉴了诸多前人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测试经验,研究了一种新型混频杂散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解决了传统计算工具中计算混频杂散的完备问题,并采用C#编写成小工具,集成在微波辅助测试软件Locverk PBS内部。从事射频组件设计、测试的工程师或者方案规划人员,可在项目初期辅助分析和设计混频方案,以降低项目的设计和研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频杂散 交调信号 虚假信号 混频方案 杂散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电压暂降下配电网SOP系统的大信号稳定性分析及虚拟电容器控制策略
2
作者 阚鹏 郑华俊 +3 位作者 袁旭峰 熊炜 张超 蔡永翔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7,共12页
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能够提供实时潮流控制、故障快速自愈和馈线负载平衡,在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电网电压暂降(grid voltage dips,GVD)是典型的大扰动工况,无法通过小信号方法分析配电网SOP在该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SOP)能够提供实时潮流控制、故障快速自愈和馈线负载平衡,在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电网电压暂降(grid voltage dips,GVD)是典型的大扰动工况,无法通过小信号方法分析配电网SOP在该工况下的稳定运行机理。为此,采用混合势理论(mixed potential theory,MPT)研究了GVD工况下SOP的稳定性,并提出了增强SOP稳定性的参数优化策略和虚拟电容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SOP的非线性平均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PT推导出SOP在GVD条件下的大信号稳定性判据(large signal stability criterion,LSSC)。此外,为了增强SOP系统的稳定性,基于LSSC提出了参数优化策略和构建虚拟电容的控制策略。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时域仿真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即:1)基于LSSC可以有效地分析SOP在GVD下的稳定性;2)基于LSSC的系统参数优化策略和构建虚拟电容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在大扰动条件下的稳定运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电压暂降 智能软开关 混合势理论 大信号稳定性 虚拟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势函数法的并网型直流微电网大扰动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武颖 徐永海 +1 位作者 王莹鑫 陈林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双高”背景下的直流微电网呈现出非线性强、抗扰性差等特征,导致微电网在遭受大扰动时易产生电压大范围波动、失稳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安全稳定运行。为此,针对并网型直流微电网模型,提出基于混合势函数法的系统大扰动稳定性判据,并从... “双高”背景下的直流微电网呈现出非线性强、抗扰性差等特征,导致微电网在遭受大扰动时易产生电压大范围波动、失稳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安全稳定运行。为此,针对并网型直流微电网模型,提出基于混合势函数法的系统大扰动稳定性判据,并从推导过程、基本原理的角度分析其稳定性判据保守性产生的机理;针对大、小扰动稳定性的关联,对比基于混合势函数法的大扰动稳定性判据与基于Lyapunov间接法的小扰动稳定性判据,并对稳定性判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后,分析系统参数、线路故障等因素对系统大扰动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设计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控制参数与主电路参数、确定系统稳定运行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分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大扰动稳定性 混合势函数法 Lyapunov间接法 V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Siam-DDQN的混流交通信号控制算法
4
作者 张晨 朱玉杰 +1 位作者 贾锐 张润泽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3,共5页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面向混合交通流的深度强化学习交通信号控制算法--SimSiam-DDQN算法。该算法将自监督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进行结合,利用近期交叉口数据对SimSiam网络进行训练,获取状态特征编码器,将状态编码器...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面向混合交通流的深度强化学习交通信号控制算法--SimSiam-DDQN算法。该算法将自监督学习和深度强化学习进行结合,利用近期交叉口数据对SimSiam网络进行训练,获取状态特征编码器,将状态编码器集成于DDQN模型中,使用编码器从原始状态中提取的特征对智能体进行训练。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特征提取方法AutoEncoder相比,SimSiam能显著提高DDQN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该算法在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队伍长度等方面优于其他算法,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交通信号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自监督学习 SimSiam DDQ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信号控制的公交轨迹控制与站点充电协同方法
5
作者 杨城城 高坤 +4 位作者 金盛 白聪聪 戎栋磊 高熙 沈辛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5-1766,共12页
针对电动公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里程焦虑问题,提出考虑干线信号协调的网联电动公交(CEBs)轨迹控制与站点充电协同方法.针对道路中的常规车辆(RVs)和CEBs,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构建考虑RVs运行效率与CEBs的交叉口不停车约束条件的干... 针对电动公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里程焦虑问题,提出考虑干线信号协调的网联电动公交(CEBs)轨迹控制与站点充电协同方法.针对道路中的常规车辆(RVs)和CEBs,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构建考虑RVs运行效率与CEBs的交叉口不停车约束条件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模型;考虑乘客需求、车头时距保持规则、串车现象、交叉口不停车约束、速度边界及充电时长边界,基于规则方法构建轨迹控制与站点充电协同优化模型,使CEBs在保持良好运行效率与秩序的同时,能够灵活调整停站时长以进行静态无线充电.基于实际场景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在几乎不影响CEBs总体运行效率的情况下,增加85%的静态无线充电时长.通过适用性与敏感性分析,为模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公交调度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网联电动公交 干线信号协调 静态无线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苦素调节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6
作者 田晰晰 吴剑飞 +2 位作者 韩思梁 张伊超 马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6-1102,共7页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MI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LIM组(LIM-L组,25 mg/kg LIM)、高剂量LIM组(LIM-H组,50 mg/kg LIM)和LIM高剂量+Nec-1组(LIM-H+Nec-1组,50 mg/kg LIM+0.6 mg/kg Nec-1)。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冠脉的方式构建大鼠MI模型。测定大鼠心功能变化。伊红-苏木精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伊文斯蓝(evans blue,EB)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odel组大鼠较Sham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降低(P均<0.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心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RIP1、RIP3、MLKL mRNA和蛋白水平、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胱天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01),HE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心肌细胞肿大、排列紊乱,出现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Model组相比,LIM-H组大鼠相应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RIP1 mRNA:P=0.002,RIP3 mRNA:P=0.008,其余指标P均<0.001),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Nec-1促进了LIM对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减轻作用。结论:LIM可能通过下调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减轻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信号通路 心肌梗死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速方式对混流泵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卢金玲 王阳 +3 位作者 代俊航 朱国俊 宣奕帆 王李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95,共10页
混流泵在降速过程中的内部流动特性变化对其性能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探究了混流泵在降速过程中内部流动的复杂性,尤其关注不同降速方式对泵内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构建多通道测试系统,收集了混流泵在不同降速... 混流泵在降速过程中的内部流动特性变化对其性能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探究了混流泵在降速过程中内部流动的复杂性,尤其关注不同降速方式对泵内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构建多通道测试系统,收集了混流泵在不同降速方式下的外特性参数信号和泵内压力脉动信号。并采用非稳态信号处理技术,从时域、频域和时频三方面探究不同降速方式对叶轮出口和导叶内部的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泵内压力脉动的峰值和样本熵的变化趋势与不同降速方式的幂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在整个降速过程中叶轮出口压力脉动对导叶内压力脉动起主导作用;叶轮出口和导叶内部压力脉动之间的相干频率主要集中于80~120 Hz之间;在不同降速过程中叶轮出口和导叶内部的压力脉动之间强相关区域的频带范围保持不变,但是强相关区域在整个降速过程频带范围中的占比有所变化;对于具有固定初始转速和目标转速的降速过程,降速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叶轮出口和导叶内压力脉动的相干频率。研究结论可为揭示混流泵瞬态运行特性及提高混流泵降速运行中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信号处理 相关性分析 传递熵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辆轨迹重构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涛 马玉琴 +2 位作者 刘梦 姚志洪 蒋阳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7,共10页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介绍并分析智能网联环境下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车辆组成及排队通过情况;然后,构建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轨迹数量估计模型,并针对前后车的排队情况提出虚拟车的概念,用于估计不同车辆的交通状态;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分析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对模型的影响,并基于NGSIM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轨迹重构模型的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随着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如交通流密度由20 veh/km增大至50 veh/km的过程中,模型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6.88%和8.02 m;与网联人工驾驶车渗透率相比,智能网联车的渗透率对模型结果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跟驰模型 交通波理论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等效电路模型的直流微电网大信号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力 谭振杰 +2 位作者 曾祥君 赵斌 郑月球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4-1299,共16页
对高阶非线性直流微电网进行简化建模是大信号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方法。传统简化模型主要关注LC滤波器和线路阻抗等参数,难以分析换流器控制参数的影响,所建立的判据存在难以准确反映直流微电网稳定域的问题。因此,该文提出直流电压下垂... 对高阶非线性直流微电网进行简化建模是大信号稳定性分析的有效方法。传统简化模型主要关注LC滤波器和线路阻抗等参数,难以分析换流器控制参数的影响,所建立的判据存在难以准确反映直流微电网稳定域的问题。因此,该文提出直流电压下垂控制换流器的具备完整状态变量集的改进等效电路模型,相比于传统简化模型,能更准确地刻画系统低频响应特性。基于混合势理论推导了直流微电网大信号稳定判据及其稳定域,并结合LaSalle不变集定理得到能量指标,以反映系统稳定性变化趋势。建立的稳定判据可指导控制参数优化,且能拓展到多端直流微电网的大信号稳定性分析。在多场景下仿真验证了所提改进等效电路模型和大信号稳定判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大信号稳定性 等效模型 直流电压控制 混合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光谱主成分分析的拉曼信号提取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方原 张敬义 +2 位作者 叶松 李树 王新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27-3332,共6页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基于拉曼散射效应的散射光谱。由于不同种类物质的振动、转动能量特征是唯一的,由此产生的拉曼散射光谱也是唯一的,因此拉曼光谱在鉴别物质成分方面极具优势。更因为无损耗、非接触、快速、简单、可重复等特点...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基于拉曼散射效应的散射光谱。由于不同种类物质的振动、转动能量特征是唯一的,由此产生的拉曼散射光谱也是唯一的,因此拉曼光谱在鉴别物质成分方面极具优势。更因为无损耗、非接触、快速、简单、可重复等特点备受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各个领域。但受限于被测信号微弱、光学仪器加工精度以及混合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混合物的拉曼光谱不但存在谱峰重叠的现象,部分较弱信号的特征峰还可能会淹没在背景噪声中,影响了对混合物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的精度。为了解决拉曼光谱弱信号分析识别的困难,该研究将主成分分析应用于拉曼光谱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全光谱信息的拉曼信号提取方法。将实测拉曼光谱看作不同物质组分光谱的线性叠加,通过不同组分比例的多组拉曼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分离背景噪声和随机噪声并提取不同物质组分的拉曼信号。根据物质组分拉曼光谱非必要满足正交性的特点,分析讨论了光谱主成分与物质组分拉曼光谱成分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采用光谱主成分修正为物质组分拉曼光谱的一般性方法。根据光谱主成分与物质组分浓度之间的线性关联特征,给出了物质组分拉曼光谱、线性误差以及随机噪声的判定依据。通过不同浓度的甲醇、乙醇混合溶液拉曼光谱进行的实验验证,实现了甲醇和乙醇拉曼信号的提取,并成功分离了背景噪声和随机噪声,最终结果与参考信号匹配良好,同时验证了对物质组分拉曼信号、线性误差以及随机噪声的判断结果。提出了采用拉曼光谱主成分提取实际光谱组分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具有快速方便,成本低,精确度高的优点,是拉曼光谱数据处理技术的一种有益补充与尝试,在物质识别和浓度检测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分析 主成分分析 信号提取 混合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M-FastICA的点蚀声发射信号分离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俊宇 张颖 +2 位作者 赵鹏程 王雪琴 钱一呈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7,共9页
金属点蚀是一种破坏性和隐患较大的设备损伤形式。点蚀会产生声发射信号。点蚀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声源类型会造成信号混叠,影响腐蚀进程的判断。针对点蚀信号混叠问题,提出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与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相结合的点蚀信号分离... 金属点蚀是一种破坏性和隐患较大的设备损伤形式。点蚀会产生声发射信号。点蚀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声源类型会造成信号混叠,影响腐蚀进程的判断。针对点蚀信号混叠问题,提出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与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相结合的点蚀信号分离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单、双点蚀声发射数据将点蚀分为钝化膜破裂阶段、点蚀诱导成核及发展阶段,由聚类确定信号类别并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分离混合信号,利用相关性函数验证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单点蚀过程存在3类原信号,双点蚀过程存在7类信号,其中包含单个信号与混合信号;单个信号与原信号相关性极高,达到0.8以上,混合信号的分离分量与原信号相关性达到0.6以上,分离效果较好。该方法可对点蚀混合信号进行有效分离和识别,为腐蚀进程判断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蚀混合信号 盲源分离 相关性系数 信号分离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深度残差收缩网络的混叠信号调制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京华 魏祥麟 +3 位作者 范建华 胡永扬 王晓波 于兵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8,共12页
基于深度学习进行信号自动调制识别在分类精度、可迁移性等方面普遍优于传统方法,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当前方法多数针对单信号样本进行识别,无法适用于混叠信号识别场景。针对该问题,对混叠信号调制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长短期记忆(l... 基于深度学习进行信号自动调制识别在分类精度、可迁移性等方面普遍优于传统方法,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当前方法多数针对单信号样本进行识别,无法适用于混叠信号识别场景。针对该问题,对混叠信号调制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和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DRSN),设计了时序深度残差收缩网络模型,其中包含残差模块、收缩模块和LSTM模块。残差模块和收缩模块负责提取混叠信号中的显著信息并自适应生成决策阈值,LSTM模块用于提取混叠信号中的时序隐含特征。三者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混叠信号的识别精度。公开和实测数据集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精度优于5种典型方法,在高信噪比下的平均识别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92.7%;21种混叠信号中有12种识别准确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识别 混叠信号 深度残差收缩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MIMO-OFDM系统单-混信号调制识别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涵 张天骐 +1 位作者 马焜然 杨宗方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6-1465,共10页
为解决非协作通信中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MO-OFDM)系统的单-混信号调制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和决策融合的调制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特... 为解决非协作通信中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MO-OFDM)系统的单-混信号调制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和决策融合的调制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特征矩阵的联合近似对角化(joint approximate diagonalization of eigenvalue matrix, JADE)算法从接收端恢复发送信号;然后,提取恢复后信号的四次方谱、循环谱和高阶累积量作为输入样本,利用多特征融合网络对输入样本进行训练;最后,使用决策融合策略根据每条支路输出得到最终判决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对MIMO-OFDM系统中的7种信号进行有效识别,在信噪比为10 dB时识别精度可达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单-混信号 调制识别 四次方谱 循环谱 高阶累积量 决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型对MMC-HVDC系统大信号稳定性分析准确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阚鹏 郑华俊 +4 位作者 袁旭峰 熊炜 魏威 张元慧 蔡永翔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3,共9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系统运行中不可避免地遭受大信号扰动,可能导致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基于混合势理论(MPT)对比分析了MMC-HVDC系统3种不同模型下的大信号稳定性。首先,建立了MMC-HVDC系统的全阶模型、降阶模型和...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系统运行中不可避免地遭受大信号扰动,可能导致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基于混合势理论(MPT)对比分析了MMC-HVDC系统3种不同模型下的大信号稳定性。首先,建立了MMC-HVDC系统的全阶模型、降阶模型和等效恒功率负载(CPL)模型,并从理论层面对比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差异性。利用MPT分别推导了基于3种模型的MMC-HVDC系统大信号稳定性判据,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模型对大信号稳定性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做出了系统在电网电压暂降大扰动下的稳定运行边界。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时域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大信号稳定性 模型准确性对比 混合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尔效应的位置传感系统设计
15
作者 华国环 李汪兴 +2 位作者 卢缘钦 张其林 吴礼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磁敏位置传感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等领域中。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位置传感系统,可以实现被测物旋转角度的检测。该系统通过由线性霍尔芯片和磁铁组成的传感模块获取旋转角度信息,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由12 ... 磁敏位置传感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等领域中。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位置传感系统,可以实现被测物旋转角度的检测。该系统通过由线性霍尔芯片和磁铁组成的传感模块获取旋转角度信息,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由12 bit ADC采样转换为数字信号,FPGA读取数据并采用拟合、标准化等算法校准,再利用Cordic算法计算得到被测物旋转角度,最后通过串口屏将测量结果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该位置传感系统精度较高,测得的旋转角度误差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效应 位置传感 模数混合信号调理 CORDI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信号多域特征和Transformer的干扰识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阳鹏飞 何羚 +2 位作者 王茜 王睿笛 张明志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8-2145,共8页
针对无线通信信道易受到蓄意射频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混合信号中识别干扰类型的方法。通过改进经典Transformer结构,形成新型网络模型Multidomain-former,以提取多域特征和识别信号干扰类型。首先,通过特定的序列划分机制对输入... 针对无线通信信道易受到蓄意射频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从混合信号中识别干扰类型的方法。通过改进经典Transformer结构,形成新型网络模型Multidomain-former,以提取多域特征和识别信号干扰类型。首先,通过特定的序列划分机制对输入频谱进行预处理,并通过线性嵌入和位置编码保留原始顺序特征;其次,设计了逆傅氏变换和傅氏变换结合的编码模块,使Multidomain-former能同时提取频域和时域特征。使用通用仪器和收发天线搭建了无线收发信道,在不同干信比条件下对混合信号频谱进行采集,得到训练集和测试集。干扰对比实验通过所提Multidomain-former网络模型完成,并将经典的Transformer结构和其他常见的深度学习模型与所提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干信比小于10 dB时,所提模型性能相较于经典Transformer在识别正确率方面有2%~3%的提升;在干信比等于-5 dB时,所提模型以最少参数量和次低计算复杂度获得了比另外5种基准网络高3.0%~9.3%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信号 多域特征提取 干扰识别 TRANSFORMER 干信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快拍下混合信号DOA快速估计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震 杨闯 纪晓东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2-728,共7页
实时定位移动设备在电子对抗系统中至关重要,其性能主要取决于波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估计速度。低快拍是快速DOA估计的先决条件。目前基于稀疏重构算法的DOA估计具有适应低快拍的优势,但估计精度受限于初始观测矩阵,且估... 实时定位移动设备在电子对抗系统中至关重要,其性能主要取决于波达角(direction of arrival,DOA)的估计速度。低快拍是快速DOA估计的先决条件。目前基于稀疏重构算法的DOA估计具有适应低快拍的优势,但估计精度受限于初始观测矩阵,且估计速度受限于观测矩阵高维度的多次迭代。为此,提出一种空间差分矩阵和稀疏重构耦合的低快拍下高精度快速估计算法。首先利用空间差分矩阵消除非相干信号和噪声对相干信号估计结果的影响,提升初始观测矩阵的准确度;然后对完备字典做前后空间平滑处理,克服高维度信号处理复杂难题,实现快速估计;最后分别估计非相干信号和相干信号。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比稀疏重构方法,所提方案初值敏感度显著降低,在保障精度相当甚至小幅度提升的前提下,运行时间复杂度降低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角估计 稀疏重构 空间差分 混合信号 空间平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率积分半球谐振陀螺双通道同步测控系统
18
作者 吴洪博 魏振楠 +2 位作者 伊国兴 王宁 关泽源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半球谐振子驻波精准矢量检测与激励是实现速率积分半球谐振陀螺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方位振动信号同步检测激励的速率积分半球谐振陀螺双通道同步测控方案,并通过实物实验对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首先,优化了谐振子驻波... 半球谐振子驻波精准矢量检测与激励是实现速率积分半球谐振陀螺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方位振动信号同步检测激励的速率积分半球谐振陀螺双通道同步测控方案,并通过实物实验对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首先,优化了谐振子驻波解调方案;其次,设计了适用于双通道同步测控模式的速率积分半球谐振陀螺多回路控制方法,实现了驻波的频率跟踪和幅度、正交控制,并加入角位置预测方案,保证了检测、驱动的同步性;然后,针对FPGA浮点数运算能力弱及参数调试和算法优化困难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PGA+DSP”的双数字核心架构半球谐振陀螺控制电路。该电路在保证测控系统时序特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运算精度和编译效率;最后,利用实物实验对所设计的半球谐振陀螺多回路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双通道同步测控系统有效实现了半球谐振陀螺速率积分控制模式,陀螺角速率输出噪声标准差达到0.001°/s以下,标度因数非线性度达到1.298×10-5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谐振陀螺 速率积分模式 双通道同步测控 驻波控制 模数混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钢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HFRCC)配合比优化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睿 张品乐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2,141,共8页
将钢纤维、国产PVA纤维和日本PVA纤维按照适宜比例进行配制,不同纤维材料性能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发挥出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HFRCC)的力学性能,有利于其成本控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正交试验极差结果择优和信噪比S/N稳... 将钢纤维、国产PVA纤维和日本PVA纤维按照适宜比例进行配制,不同纤维材料性能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发挥出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HFRCC)的力学性能,有利于其成本控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正交试验极差结果择优和信噪比S/N稳定性择优两种方法分析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砂胶比、钢纤维掺量、国产PVA掺量和日产PVA掺量对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HFRCC)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并建立各因素和响应量之间的回归关系,与和易性工程性能相结合,给出HFRCC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信噪比S/N稳定性择优方案更加准确和全面。粉煤灰掺量、钢纤维掺量、国产PVA掺量和日产PVA掺量对HFRCC的响应量影响较大,水胶比和砂胶比影响较小;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和优选配合比,HFRCC抗拉强度最大可以达到6.36 MPa,抗弯强度最大可以达到13.90 MPa,预测值和试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接近3%,且和易性能较好。研究结果可以为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HFRCC)的制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HFRCC) PVA纤维 力学性能 正交试验 信噪比S/N 配合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铁路功率调节器接入的机车混跑车网耦合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熠 王跃 +2 位作者 李鹏坤 冯伯乐 武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878,共10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铁路功率调节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railway static power conditioner,MMCRPC)能够有效解决牵引供电系统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但接入MMC-RPC对车网耦合系统低频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铁路功率调节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railway static power conditioner,MMCRPC)能够有效解决牵引供电系统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但接入MMC-RPC对车网耦合系统低频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首先考虑频率耦合效应,基于多谐波线性化方法建立了CRH3型、CRH5型机车变流器及MMC-RPC的端口序导纳模型,并实现了不同控制策略、不同变流器负荷序导纳模型在单相静止坐标系的统一。其次,分别研究了MMC-RPC接入牵引网前后车网耦合系统的低频振荡现象。接着,根据主导相角裕度和灵敏度指标首次定量评估了MMC-RPC接入机车混跑系统工况下不同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调参准则以提升系统稳定性。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和硬件在环半实物实时仿真验证了对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功率调节器 车网耦合系统 机车混跑 低频振荡 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