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AMD:一种GitHub pull-request协作机制自动设计方法
1
作者 郑阳 郑丽伟 牟永敏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6,28,共9页
社会协作编码的开放性使得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汇聚集体智慧。pull-request作为GitHub中开发人员贡献代码的主要方式,若开发人员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协作,整个开发过程就会变得迟缓低效。因此为了提高协作效率,将pull开发模型下开发人... 社会协作编码的开放性使得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汇聚集体智慧。pull-request作为GitHub中开发人员贡献代码的主要方式,若开发人员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协作,整个开发过程就会变得迟缓低效。因此为了提高协作效率,将pull开发模型下开发人员之间的协作过程建模为一种Agent协作模型。结合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各个角色具有的相关特征,基于自动机制设计方法计算得到满足优化目标的协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开发人员协作,提高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Hub pull-request 自动机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用后保险杠本体注塑模具设计及试验验证
2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3 位作者 靳敏 许喆 许晨晨 强宇汉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4,共7页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后保险杠本体进行模具结构分析,在避开塑件侧凹及倒扣结构的前提下,设计组合分型面以满足关键尺寸精度要求。基于Moldflow2024数值模拟软件获得的制品温度场分布及浇口布局分析结果,针对主流道板设计了不同规格的“U... 对某型号新能源汽车后保险杠本体进行模具结构分析,在避开塑件侧凹及倒扣结构的前提下,设计组合分型面以满足关键尺寸精度要求。基于Moldflow2024数值模拟软件获得的制品温度场分布及浇口布局分析结果,针对主流道板设计了不同规格的“U”型截面,以平衡流道长度,确保熔体压力均匀分布,避免滞流或烧焦现象。综合考量结构强度、运动精度及维护便利性,在定模侧设计了三种抽芯机构,顶杆-T型滑槽转向机构、气缸抽芯机构和弹簧延迟开模机构。针对动模侧存在的大量倒扣及侧凹特征,设计了多组二级斜顶抽芯机构。该机构通过二级斜顶的联动运动实现分阶段脱模,有效克服了传统斜顶因行程不足导致的脱模失效问题。此外,设计了由5部分组成的冷却系统,显著减小了因冷却速率差异引起的制品变形。经试验验证,成型制品表面无缩痕等缺陷;各分型线处无飞边溢料,表明模具制造精度符合要求;各扣接特征及孔洞特征成型完整,证实模具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杠本体 顶杆-T型滑槽转向机构 气缸抽芯机构 弹簧延迟开模机构 二级斜顶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软管接头复合弯管抽芯机构模具设计
3
作者 郑子军 刘晓彬 +3 位作者 张涛 陈燕红 李亚峰 肖国华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共7页
针对汽车软管接头塑件的弯管特征成型难点,设计了一种复合弯管抽芯机构和两板冷流道模具用于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该塑件的弯管包含2个分段,一段为直管,一段为90°弯管。直管分段需要针对内、外壁的脱模设计抽芯机构,弯管段需要... 针对汽车软管接头塑件的弯管特征成型难点,设计了一种复合弯管抽芯机构和两板冷流道模具用于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该塑件的弯管包含2个分段,一段为直管,一段为90°弯管。直管分段需要针对内、外壁的脱模设计抽芯机构,弯管段需要对弯管内壁设计旋转抽芯机构。因而限于塑件弯管外壁周边局部特征的特点,针对直管段设计了一个内、外壁同步抽芯子机构,外壁的局部特征采用一个下降成型块成型,并由内壁的抽芯滑块驱动而实施二次抽芯动作。针对弯管段则设计一个油缸驱动扇形齿轮抽芯的旋转抽芯子机构,机构的扇形齿轮直接安装在型芯镶件的圆弧槽内,并由油缸驱动齿条进行驱动。闭模时扇形齿轮由第一个子机构的内壁抽芯滑块锁紧。复合机构在设计空间狭窄的条件下,巧妙地解决了塑件弯管的自动脱模难题。模具中,基于分区脱模方法还设计了2个斜导柱滑块用于塑件一个直管和一个安装板局部特征的成型与脱模。模具结构布置合理,机构结构设计恰当,能有效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中复合机构的设计能为同类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 软管接头 复合机构 插锁机构 模具设计 弯管抽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盘苗夹取力学试验台设计与测试分析
4
作者 韩绿化 王琰 +4 位作者 杜学武 许倩倩 马国鑫 刘洋 毛罕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5,共9页
针对穴盘苗自动移栽苗钵夹取受力不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直线模组带动的多针钳夹式取苗力学试验台。采用气缸驱动方式构造出活动可调的多针夹钵取苗执行器,配置滚珠丝杠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夹取执行器,组合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以及... 针对穴盘苗自动移栽苗钵夹取受力不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直线模组带动的多针钳夹式取苗力学试验台。采用气缸驱动方式构造出活动可调的多针夹钵取苗执行器,配置滚珠丝杠直线滑台模组驱动夹取执行器,组合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以及高精度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精准检测取苗瞬态过程的位移量和作用力值变化。开展夹钵取苗力学测试,研究发现取苗过程是滑针斜插、平行夹持、提升移位等多种夹取动作交织组合作用的过程,苗钵在滑针斜插与平行夹持作用下有集聚松动脱盘的趋势,夹钵取苗的作用力主要用来克服苗钵与穴孔之间建立的粘附力。进行取苗力学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粗细两种夹取针的斜插力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取苗运行速度对脱盘力、提取力的影响极显著(P<0.01),两种夹取作用力有相关性。整体上弹性纤细夹取针的取苗作用对苗钵的扰动小,成功取苗需要夹取针深入夹持苗钵脱盘。采用插-夹-拔组合式取苗操作,苗钵的完整率在97%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穴盘苗夹取受力分析、高效低损取苗机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苗 移栽机 取苗机构 力学测试 脱盘力 提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水壶壳体注塑模具设计
5
作者 苗乃明 施栋帆 张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1,共6页
针对电水壶壳体的外形具有腔体深、侧壁薄以及表面有不规则凸起等特点设计了一套含侧抽芯机构的电水壶壳体注塑模具,用于该塑件的自动化注射成型。首先对塑件结构和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利用Moldflow软件获得最佳浇口位置。模具采用一... 针对电水壶壳体的外形具有腔体深、侧壁薄以及表面有不规则凸起等特点设计了一套含侧抽芯机构的电水壶壳体注塑模具,用于该塑件的自动化注射成型。首先对塑件结构和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然后利用Moldflow软件获得最佳浇口位置。模具采用一模一腔布局,侧浇口进胶,侧向分型面分型,利用CAD和Creo软件对成型零部件进行了设计。模具的侧抽芯机构采用哈夫式滑块开模,开模时利用斜导柱上的弹簧直接弹开滑块,驱动滑块在斜导柱上运动完成侧抽芯动作。由于塑件外形呈不规则深腔圆台形状,开模方向上不便于直接放置顶杆,故推出机构采用顶杆加推件块方式推出塑件,顶杆和推件块用螺钉固定,环绕布置在塑件底端。采用先复位机构复位,可以防止推出机构与侧抽芯机构发生干涉现象。该模具整体结构布局合理,机构运行流畅,安全可靠,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电水壶壳体的生产需求,可为类似的塑料件注射成型及模具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水壶壳体 注塑模具 侧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五通管接头模流分析及模具设计
6
作者 黄可 邹华杰 +2 位作者 靳敏 许晨晨 强宇汉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6,共4页
对某型号五通管接头进行结构分析,获得模具设计难点。将制品模型作缩小处理,在Moldflow 2024模流分析软件中,所有效应下全局变形最严重区域,出现在G1管端处,翘曲率为0.92%;全局变形量最低出现在浇口附近,翘曲率为0.02%。设计主瓣合镶件... 对某型号五通管接头进行结构分析,获得模具设计难点。将制品模型作缩小处理,在Moldflow 2024模流分析软件中,所有效应下全局变形最严重区域,出现在G1管端处,翘曲率为0.92%;全局变形量最低出现在浇口附近,翘曲率为0.02%。设计主瓣合镶件及从动瓣合镶件,保障了内缩动作平顺。通过瓣合成型件在预压弹簧驱动下将模具轴向运动转置为径向运动,实现瓣合成型件与制品的分离。设置隔水管,将制品内侧热量快速导出,以保证制品内外收缩均衡,实现快速注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通管接头 单浇口 翘曲率 抽芯机构 模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参数优化及舒筋效应研究
7
作者 蓝石坚 丘明旺 +2 位作者 李晓惠 范志勇 吴山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91-1799,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力学参数下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应,并在最佳力学参数下探讨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舒筋效应。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将纳入本研究的27例LDH患者随机分...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力学参数下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应,并在最佳力学参数下探讨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舒筋效应。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将纳入本研究的27例LDH患者随机分为9个参数组,每组3例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参数的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设按压力度、次数、治疗间隔3因素,各因素包含3水平,即按压力度设立3个水平:300~400、400~500、500~600 N;按压次数设立3个水平:6、9、12次;治疗间隔3个水平:间隔1、2、3日。通过VAS、ODI和FDD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力学参数后,纳入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最佳力学参数配置下的立体定位斜扳法,对照组为传统腰椎斜扳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以及多裂肌厚度与横截面积变化。通过健康志愿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多裂肌的对比,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的特征。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26.0分析各观察指标与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得出最佳的手法治疗参数。结果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对疗效影响顺序为按压力度>治疗间隔>按压次数,疗效最佳的压力区间为:500~600 N,次数为12次,治疗间隔2日1次。腰椎间盘突症患者腰部多裂肌与健康志愿者比较,退变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6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多裂肌结果表明,经治疗后治疗组可显著增加多裂肌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率和横截面积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缩厚度、收缩率治疗前后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其中以手法参数压力500~600 N,按压次数12次,治疗间隔2日1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佳的镇痛,降低肌肉张力以及改善功能障碍作用。与传统腰椎斜扳法相比,立体定位斜扳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功能障碍,以及多裂肌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变化率、横截面积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位斜扳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力学参数 多裂肌 舒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载荷作用下永磁直驱发电机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研究
8
作者 何玉灵 杨佳文 +3 位作者 孙凯 吴学伟 朱晓光 罗浩然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8,共12页
针对外转子直驱永磁发电机在时变磁拉力载荷作用下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进行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首先,解析了外转子发电机转子铁芯磁拉力的来源及其随载荷变化规律,确定了转子磁拉力表达式以及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次特征。同时分... 针对外转子直驱永磁发电机在时变磁拉力载荷作用下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进行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首先,解析了外转子发电机转子铁芯磁拉力的来源及其随载荷变化规律,确定了转子磁拉力表达式以及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次特征。同时分析了外转子铁芯基本振动模型,确定了外转子铁芯基本振动方程。然后,建立了外转子直驱发电机的仿真计算模型,得到了单位面积磁拉力的时空阶次特征和典型日下随时间变化规律。将电磁场得到的单位面积磁拉力密度作为输入载荷导入结构场,进行磁-固(结构)耦合仿真,计算分析了外转子铁芯在参考时刻的变形和应力的分布及振动噪声响应的变化规律。最后,用一台13 kW外转子直驱发电机模拟实例印证了解析和仿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确定了外转子铁芯所承受的时变载荷及其作用下的机械响应分布规律,发现了发电机运行时转子铁芯应该重点检测的时刻和部位,同时分析了时变载荷下的噪声特性,为发电机的维护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转子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 机械响应 磁拉力 时变载荷 电磁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现场试验与机理分析
9
作者 闫楠 孙淦 +5 位作者 白晓宇 王忠胜 刘一鸿 贾世祥 张亚妹 崔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0-743,共14页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 利用准分布式应变传感技术,测试抗浮锚杆在现场极限抗拔试验中杆体的应变变化,分析抗浮锚杆的内力分布特征及其荷载传递规律,揭示锚固长度对抗浮锚杆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临界锚固长度的存在,并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嵌岩抗浮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有效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抗浮锚杆杆体、灌浆体的荷载-位移曲线均存在拐点,分别在锚杆极限承载力的75%、60%处,拐点前位移呈线性变化,拐点后位移变化速率显著增大;随着荷载等级的增加,抗浮锚杆的荷载传递深度逐渐增大,锚杆杆体轴力呈相对慢速衰减的趋势,且轴力主要集中在浅部岩土层;杆-浆界面剪应力表现出先快速增加而后迅速减小的趋势,剪应力峰值出现在锚固深度约0.75m处;9根试验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均为200kN左右,基于Hoek-Brown准则计算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为2.78m,这均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嵌岩抗浮锚杆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浮锚杆 轴力 剪应力 锚固机制 临界锚固长度 现场极限抗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度环多滑块同步顶出和加速顶出机构的模具设计
10
作者 肖国华 刘晓彬 沈忠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3,共8页
针对分度环塑件环体外壁设置有多个卡台、对成型精度要求较高等特点,为保证塑件的成型质量,采取以下模具设计措施来实现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一是采用两个点浇口在环体顶端实施浇注的方式以保证模腔的均衡充填;二是采用环体外壁圆周使... 针对分度环塑件环体外壁设置有多个卡台、对成型精度要求较高等特点,为保证塑件的成型质量,采取以下模具设计措施来实现塑件的自动化注塑生产。一是采用两个点浇口在环体顶端实施浇注的方式以保证模腔的均衡充填;二是采用环体外壁圆周使用12个滑块实施同步径向侧抽芯的方式以防止外壁脱模的脱模变形,12个滑块由顶针推板推动顶环来实现同步抽芯动作;三是采用二次加速顶出机构加速顶出以实现塑件的完全脱模,避免了采用细小顶针顶出塑件而带来的顶出变形问题。模具结构优化设计为一种三板模具,1模2腔布局,3次开模。12个滑块的同步抽芯优化设计为顶针推板同步顶出驱动,以实现塑件环体外壁的局部先抽芯,而后借助顶针推板的继续推出,驱动翘板二次加速顶出机构来实现塑件整体的最终脱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度环 圆周多滑块 加速顶出机构 径向抽芯 二次顶出 模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优化的VR座椅转轴盖弯管/差速滑块脱模机构注塑模设计
11
作者 杨安 裘旭东 +2 位作者 崔学广 丁波 杨少增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VR座椅转轴盖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采用玻纤(15%)改性的聚酰胺成型,浇注系统采用单个浇口直接浇注,型腔冷却管道采用?8 mm内径且通入80℃冷却水,型芯冷却管道采用Ф12 mm内径且通入25℃冷却水,使内外壁模温ΔT_(w)≤45℃。模具结构设计为... VR座椅转轴盖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采用玻纤(15%)改性的聚酰胺成型,浇注系统采用单个浇口直接浇注,型腔冷却管道采用?8 mm内径且通入80℃冷却水,型芯冷却管道采用Ф12 mm内径且通入25℃冷却水,使内外壁模温ΔT_(w)≤45℃。模具结构设计为两板模结构,但是存在塑件外壁上2处圆弧弯管特征脱模及塑件内壁上深圆环凹槽的脱模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油缸驱动、铰链构件传动的弯管抽芯机构,有效地缩减了模具厚度尺寸及模具制造成本。结合塑件内壁上2层深圆环槽的脱模,对已有的6个差速滑块机构进行了改进,将已有的6个差速滑块机构中的六面体中心驱动块同步驱动2组不同驱动斜角差速滑块的向心收缩机构改为不同步结构形式,其中一组差速滑块由斜顶杆驱动做斜向顶出和向心收缩抽芯移动,另一组继续采用六面体中心驱动块驱动,可以使6个差速滑块机构的2组差速滑块均能实施较大抽芯距离的向心抽芯,塑件内壁上的深环槽实现脱模,同时机构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座椅转轴盖 差速滑块机构 结构改进 注塑模 模具 脱模 弯管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螺纹饮料瓶盖点浇口多板注塑模设计
12
作者 肖国华 吴冬俊 +2 位作者 刘剑 江桂荣 沈忠良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2,共7页
针对内螺纹饮料瓶盖塑件,为之设计了一副点浇口6板模具,用于其自动化注塑生产。模具1模4腔布局,在普通三板模结构基础上改进为6板式结构,具体为动模一侧增加推板并采用气动方式顶出用于内螺纹辅助脱模,以避免内螺纹型芯强制抽芯而损伤... 针对内螺纹饮料瓶盖塑件,为之设计了一副点浇口6板模具,用于其自动化注塑生产。模具1模4腔布局,在普通三板模结构基础上改进为6板式结构,具体为动模一侧增加推板并采用气动方式顶出用于内螺纹辅助脱模,以避免内螺纹型芯强制抽芯而损伤塑件内螺纹;取消了顶针推板以简化模具结构;增加了两块动模垫板以便于内螺纹抽芯机构的安装。改进后的模架结构在模具开模时有5次开模打开,分别用于内螺纹脱模、塑件—流道废料分离、流道废料脱模、型腔脱模、塑件推板推出完全脱模。内螺纹抽芯机构采用齿条+中间传动齿轮+内螺纹型芯齿轮三级传动方式驱动,内螺纹型芯下方设置螺纹套驱动以保证塑件内螺纹成型形状的可靠性,同时能防止塑件内螺纹被强制脱模而损伤。采用管状内螺纹型芯、中间传动齿轮、安装模板三标记同直线法确定管状内螺纹型芯的起始点。通过优化浇口设计、增强排气、使用优质钢材防磨损等设计措施防止塑件断牙问题的产生。采取了气动辅助脱模措施增强了塑件自动脱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饮料瓶盖 点浇口 6板模 齿条抽芯机构 断牙 模具设计 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泵盖圆弧抽芯倒装式热流道模具设计
13
作者 郑子军 李香芬 +1 位作者 王声杭 杨少增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结合汽车带圆弧弯管泵盖塑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副一模两腔热流道两板模具用于该塑件的成型。由于塑件圆筒形外壁上设置有弯管特征的特点,弯管内壁的脱模需要设计弯管抽芯机构且机构如按普通模具的结构布置,弯管抽芯机构只能布置于模... 结合汽车带圆弧弯管泵盖塑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副一模两腔热流道两板模具用于该塑件的成型。由于塑件圆筒形外壁上设置有弯管特征的特点,弯管内壁的脱模需要设计弯管抽芯机构且机构如按普通模具的结构布置,弯管抽芯机构只能布置于模具定模一侧,不利于弯管抽芯机构的设计,因而采用倒装结构来进行解决,使弯管机构位于模具动模一侧且内藏于模具内,使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较为方便。弯管抽芯机构中,使用一个旋转中间滑块和一个水平移动滑块将油缸的抽芯动力转化为弯管型芯的旋转抽芯驱动力,使驱动机构在模具中更为方便安装,且能有效减小机构对模架的容纳尺寸要求,有效降低模具整体制造成本。倒装结构中,使用热流道+冷流道复合浇注系统方式并采用3个潜伏式浇口从塑件内壁对模腔进行浇注,较为方便地解决了模腔平衡充填的要求。模具中针对动模一侧冷流道废料的脱模使用小尺寸气缸进行顶出,定模侧设置的推板机构中,使用扣机插杆/扣机锁,缩芯套/缩芯插杆配合控制定模推板的顶出动作,动作可靠实用,为模具设计增加了新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泵盖 圆弧抽芯 机构设计 注射模具 复合浇注系统 脱模方式 结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桩支护结构变形及工作机制试验研究
14
作者 兰斌鹏 王延平 +2 位作者 王卫国 王义军 赵跃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1-562,共12页
深基坑拉桩支护结构是由前排桩、后拉桩、冠梁以及连系梁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体系。既有工程案例已经表明拉桩支护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倾覆、控制水平侧向变形的服役性能,但相应的理论支撑及成体系性研究较少。为深入探究拉桩支护结构体系... 深基坑拉桩支护结构是由前排桩、后拉桩、冠梁以及连系梁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体系。既有工程案例已经表明拉桩支护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倾覆、控制水平侧向变形的服役性能,但相应的理论支撑及成体系性研究较少。为深入探究拉桩支护结构体系变形性状、内力演化特征以及工作机制,进行了拉桩支护结构室内缩尺试验。结果表明:前排桩桩身水平侧向位移分布曲线呈上凸状,桩身弯矩分布曲线呈反S状,桩身轴力分布曲线呈梭子状,桩身轴力为压力;后拉桩弯矩分布曲线呈弓状,桩身轴力分布曲线呈勺子状,上部为轴向拉力,下部为轴向压力;冠梁水平侧向位移分布曲线呈短冠梁的正弦函数状,轴力分布曲线呈明显M状,M状曲线的双峰处对应的区域为不带后拉桩的前排桩桩顶冠梁,亦是冠梁薄弱点。拉桩支护结构的空间特点可形成较为稳定的拉压结合的大三角内嵌两个小三角式、三向门式框架结构,随之产生的后拉桩效应与空间变形协调效应分别具有锚拉前排桩、遮蔽土压力的能力和控制支护桩桩顶倾角差异过大与冠梁水平侧向变形差异过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桩支护结构 变形特征 工作机制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弯管接头液压驱动式复合抽芯注塑模设计
15
作者 王华峰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以180°弯管接头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其内壁脱模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两个液压缸分步驱动方式设计了用于180°弯管接头内壁脱模的液压驱动式复合抽芯机构,当该机构工作时,首先用第1个油缸驱动弯管两端直管内壁的成型件完成... 以180°弯管接头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其内壁脱模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两个液压缸分步驱动方式设计了用于180°弯管接头内壁脱模的液压驱动式复合抽芯机构,当该机构工作时,首先用第1个油缸驱动弯管两端直管内壁的成型件完成直线抽芯,并为弯管内壁型芯的抽芯让出运动空间,而后再用第2个油缸带动齿条直线运动从而驱动齿轮旋转,进而驱动L形摆臂使弯管型芯进行150°旋转抽芯动作,最后借助于推板将L形摆臂及弯管型芯顶出,实现塑件的完全脱模。为减小弯管型芯的弯曲程度,分型中通过内壁分型面的优化设计将弯管型芯弯曲角度优化设计为160°,从而使弯管型芯在旋转150°的条件下,能完成塑件弯管内壁的旋转抽芯。模具结构设计为一副一模一腔两板冷流道模具,浇口优化设计在弯管外壁几何中心,为2.8 mm×2 mm矩形截面浇口。经试模,成型周期约21 s,较好地解决了180°弯管塑件的自动化生产难题,相比于同类模具,该模具结构更为简单,易于制造,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0°弯管 旋转抽芯 液压驱动式复合抽芯机构 模具设计 脱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调制理论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偏心不平衡磁拉力分析及其补偿
16
作者 王锁 王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46-1757,共12页
心室辅助系统、心脏泵对其薄片电机的悬浮性能要求较高,不平衡磁拉力对薄片电机的悬浮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已有研究忽略了定子的开槽对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模型精确度较低,补偿效果一般。该文利用气隙磁导比来衡量定子开槽对气隙的影响,... 心室辅助系统、心脏泵对其薄片电机的悬浮性能要求较高,不平衡磁拉力对薄片电机的悬浮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已有研究忽略了定子的开槽对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模型精确度较低,补偿效果一般。该文利用气隙磁导比来衡量定子开槽对气隙的影响,与传统的不平衡磁拉力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考虑开槽影响的电机偏心气隙磁场解析式,从磁场调制的角度分析偏心时不平衡磁拉力的产生机理,并计算开槽影响的电机偏心不平衡磁拉力。最后通过补偿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电机 偏心不平衡磁拉力 磁场调制效应 不平衡磁拉力产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车门内板二次顶出注塑模设计
17
作者 李清安 张维合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根据汽车车门内板的尺寸大小、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设计了一副超大型薄壁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注塑模具。模具脱模系统采用二次顶出机构,成功解决了喇叭孔对成型零件包紧力大、塑件脱模困难的难题。在塑件倒扣附近设计定位柱,成功消除了... 根据汽车车门内板的尺寸大小、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设计了一副超大型薄壁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注塑模具。模具脱模系统采用二次顶出机构,成功解决了喇叭孔对成型零件包紧力大、塑件脱模困难的难题。在塑件倒扣附近设计定位柱,成功消除了脱模过程中塑件被斜顶拉变形的故障。模具采用顺序阀控制热流道浇口进胶顺序和进胶口时间的智能浇注系统,有效解决了大型、狭窄型腔注塑模具熔体填充困难问题。模具采用24组由直通式水管、倾斜式水管和隔片式水井组成的冷却水路,纵横交错,冷却快速且均衡。模具成功投产,成型塑件精度达到了MT3(GB/T 14486—2008),注射周期降低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车门内板 超大型注塑模具 二次顶出 顺序阀热流道 定位柱 侧向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箱扣手板哈夫滑块/旋转抽芯注射模的设计
18
作者 方意琦 伊水涌 +1 位作者 胡奖品 胡如夫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74,共7页
介绍了扣手板塑件模具的设计,重点阐述了2个脱模机构及整体结构。模具采用两板模结构,1模1腔布局,单次开模。浇注系统的直接浇口设置在哈夫滑块分型面上,位于模腔顶部几何中心,保证了充填均衡。2个脱模机构中,哈夫斜滑块抽芯机构(外壁脱... 介绍了扣手板塑件模具的设计,重点阐述了2个脱模机构及整体结构。模具采用两板模结构,1模1腔布局,单次开模。浇注系统的直接浇口设置在哈夫滑块分型面上,位于模腔顶部几何中心,保证了充填均衡。2个脱模机构中,哈夫斜滑块抽芯机构(外壁脱模)的参数设计为斜导柱斜角α_(1)、α_(2)均为20°,锁紧斜角β_(1)、β_(2)均为22°,斜滑块斜向抽芯角度γ均为8°,水平延时抽芯滑块延时距t_(y)≥1.89 mm。旋转抽芯脱模机构(内壁脱模)的原理为弯销驱动中间滑块及连杆,带动旋转型芯转动脱模;设计参数为塑件旋转角度θ=27°,传动销初始偏转2°,连杆腰型孔虚空抽芯距离l1=6 mm,弯销驱动滑块行程t_(3)=38.37 mm,弯销斜角α_(3)=18°,弯销有效驱动长度L_(3)=125.4 mm,相应开模距离H_(W)=119.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箱抽屉 扣手板 PC+ABS 机构设计 哈夫斜滑块机构 旋转抽芯 机构建模 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前A柱上饰板低压注塑包覆成型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
19
作者 张文超 吴迪 +5 位作者 张晗 妙磊 崔恩铭 王明伟 叶星辉 于峻伟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0,共7页
鉴于汽车前A柱上饰板结构复杂,内部含有众多加强筋、倒扣特征、卡扣座和支撑结构底座等结构,且外观面需要进行面料包覆处理,因此设计了一副1模2腔带有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低压注塑包覆模具。由于是低压注塑包覆成型,热流道无法从型腔侧进... 鉴于汽车前A柱上饰板结构复杂,内部含有众多加强筋、倒扣特征、卡扣座和支撑结构底座等结构,且外观面需要进行面料包覆处理,因此设计了一副1模2腔带有顺序阀控制的热流道低压注塑包覆模具。由于是低压注塑包覆成型,热流道无法从型腔侧进胶,所以在塑件B面即在型芯侧开设直接浇口对其注射成型,通过CAE模流分析来验证浇注系统的合理性,并预测其成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问题。为了应对其结构的复杂性带来的脱模困难问题,分别设计了“弹簧+滑块”、“斜顶杆+斜顶块”及“油缸+滑块”等机构进行侧向抽芯及脱模。顶出机构则由油缸驱动,通过“直顶块+直顶杆+顶针”等部件将塑件顶出。在模具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先将面料平整地铺设在型腔一侧,然后进行合模和注射成型。最终结合实际生产验证,该模具结构合理,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并且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A柱上饰板 低压注塑包覆成型工艺 Moldex 3D 倒装模具结构 侧向抽芯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拔秆粉碎一体收获台设计与试验
20
作者 廖培旺 于家川 +3 位作者 邵蓉蓉 刘凯凯 张爱民 宋科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9,共7页
针对棉秆拔秆效果差、拔秆后直接进行压捆质量差等问题,设计一种配套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使用的棉秆拔秆粉碎一体收获台,能够一次性完成拔秆、粉碎和输送功能。该收获台通过安装有松土叶片和拔秆齿板的拔秆机构将棉秆从田间拔除,... 针对棉秆拔秆效果差、拔秆后直接进行压捆质量差等问题,设计一种配套自走式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使用的棉秆拔秆粉碎一体收获台,能够一次性完成拔秆、粉碎和输送功能。该收获台通过安装有松土叶片和拔秆齿板的拔秆机构将棉秆从田间拔除,可以提高拔净率,降低拔断率;通过拔秆机构和粉碎机构的配合作业将拔除后的棉秆进行粉碎,可以提高棉秆后续压捆作业的压捆质量。田间性能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机具前进速度、拔秆机构入土深度、拔秆机构转速、粉碎机构转速、输送辊转速和棉秆压缩频率分别为1.2 m/s、0.1 m、135 r/min、1 800 r/min、350 r/min和110次/min时,机具的棉秆拔净率、棉秆拔断率、压捆密度、成捆率、抗摔率和规则棉捆率分别为98.4%、1.31%、159.28 kg/m^(3)、98.5%、99.48%和99.78%;与棉秆不对行拔秆台对比,各试验性能指标分别提高4.79%、-63.61%、8.83%、2.48%、3.73%和1.51%,表明所设计的棉秆拔秆粉碎一体收获台作业性能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拔秆 粉碎一体收获台 拔秆机构 粉碎机构 输送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