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后移对沿黄灌区制种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崔云玲 郑浩飞 +3 位作者 孙和折 张立勤 吴正强 包会存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17-622,共6页
通过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氮肥运筹试验,为沿黄灌区制种玉米的高产、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条件下,以农户常规施肥(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为30%∶0∶30%∶30%∶10%)为对照,设置了基肥... 通过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氮肥运筹试验,为沿黄灌区制种玉米的高产、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条件下,以农户常规施肥(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为30%∶0∶30%∶30%∶10%)为对照,设置了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分别为15%∶15%∶30%∶20%∶20%、0∶30%∶30%∶20%∶20%、0∶0∶50%∶30%∶20%等3个处理,对制种玉米播前、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和收获期土壤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种子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比例为0∶30%∶30%∶20%∶20%处理制种玉米种子产量显著提高57.92%、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58.15%。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茎粗、穗长等性状无显著差异;较农户常规施肥处理抽雄期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提高了74.77%,而60~100 cm土层显著降低了66.65%~81.81%,显著降低氮素淋溶风险。因此,在沿黄灌区,将氮肥后移至拔节期,即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为0∶30%∶30%∶20%∶20%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残留,本结果可为该地区制种玉米可持续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制种玉米 硝态氮分布 氮盈余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追施量对菜油两用油菜籽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孟孜贞 杨佳群 +4 位作者 田贵生 胡兵 鲁君明 任涛 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 菜油两用是发展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明确不摘薹和摘薹油菜的追施氮肥用量对油菜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菜油两用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22-2023年在湖北省洪湖市和武穴市布置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为不摘薹和摘薹,副处理为追施氮肥(N)0、22.5、45.0、67.5、90.0和112.5 kg/hm^(2)。与不摘薹油菜相比,洪湖和武穴试验点在摘薹(鲜量)分别为6217 kg/hm^(2)和6613 kg/hm^(2)的条件下,两个试验点的油菜籽分别平均减产5.0%和24.7%,其中不追肥和低追肥量处理的减产幅度高于中高追肥量处理。薹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且摘薹油菜对追施氮肥的响应程度高于不摘薹油菜。洪湖点不摘薹和摘薹油菜分别追施氮肥40.6 kg/hm^(2)和42.2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而武穴点相应的最佳追施氮肥用量分别为33.4 kg/hm^(2)和40.3 kg/hm^(2),说明菜油两用油菜的薹期追施氮肥用量要高于常规油菜。追施氮肥显著增加不摘薹油菜一次分枝上的角果数和摘薹油菜二次分枝上的角果数,摘薹与不摘薹相比能增加油菜的每角粒数但千粒重显著降低。摘薹油菜籽的含油率略高于不摘薹油菜,追施氮肥降低籽粒含油率,适宜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产油量。研究结果说明在油菜薹期摘薹6.4 t/hm^(2)左右的条件下无论是否追施氮肥均会显著降低油菜籽产量,追施氮肥可以弥补产量的损失,适宜氮肥(N)用量为4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油两用 追施氮肥用量 油菜籽产量 角果数 每角粒数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长江流域夏直播棉生长、产量的影响及综合评价
3
作者 秦宇坤 吴珍平 +2 位作者 陈俊英 张丽娟 聂樟清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2,共10页
明确长江流域夏直播棉施氮量对棉花生长、产量的影响,为评价氮肥施用效应、提升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连续两年大田随机区组设计,以中棉425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不施氮处理N0:施氮量为0;施氮处理N1、N2、N3、N4、N5:施氮... 明确长江流域夏直播棉施氮量对棉花生长、产量的影响,为评价氮肥施用效应、提升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连续两年大田随机区组设计,以中棉425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不施氮处理N0:施氮量为0;施氮处理N1、N2、N3、N4、N5:施氮量分别为60、120、180、240、300 kg/hm^(2)),分析棉花农艺性状、群体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叶片氮含量、籽棉产量随施氮量的变化情况,结合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施氮肥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模拟最佳经济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棉花生长,对LAI、叶片氮含量、群体生物量均有显著提升作用,与施氮240 kg/hm^(2)相比,施氮300 kg/hm^(2)对棉株农艺性状、LAI、单株生殖器官干物质量的提升效果不显著。棉花单株总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衣分呈逐渐降低趋势,施氮300 kg/hm^(2)处理籽棉产量较施氮0~120 kg/hm^(2)处理均有显著提升,但与施氮180、240 kg/hm^(2)处理未达差异显著水平,甚至较施氮240 kg/hm^(2)显著降低9.46%。施氮量240 kg/hm^(2)处理隶属函数得分最高,综合两年模拟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50.91 kg/hm^(2)。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施氮240 kg/hm^(2)效果好,较施氮300 kg/hm^(2)节省氮肥20%,提高籽棉产量74.98 kg/hm^(2);推荐长江流域赣北棉区夏直播棉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50.9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直播棉 施氮 叶片生理 产量 经济效益 施肥效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力辅助式对种穴施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李贵蓉 苏欣彤 +3 位作者 周鑫 张旭 王庆杰 王超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200,共10页
针对玉米播种同步穴施肥过程中存在种-肥施用位置和施肥量不精准、穴施肥装置施肥成穴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气力辅助式对种穴施肥装置。依据检测的落种信号,气力辅助式间歇排肥装置将从外槽轮式排肥器排出的连续肥料转换为间歇肥团,并... 针对玉米播种同步穴施肥过程中存在种-肥施用位置和施肥量不精准、穴施肥装置施肥成穴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一种气力辅助式对种穴施肥装置。依据检测的落种信号,气力辅助式间歇排肥装置将从外槽轮式排肥器排出的连续肥料转换为间歇肥团,并施用在距种子一定位置处。阐述该装置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中关键结构尺寸进行理论分析,分析气流对挡板的作用,验证该装置的理论可行性。基于STM32单片机开发气力辅助式对种穴施肥控制系统,依据气力辅助式对种穴施肥工作方式,构建适用于高频间歇施肥场景的对种穴施肥控制模型,并设计硬件电路和控制程序。基于EDEM离散元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为3~7 km/h、穴距为300 mm时,平均施肥长度为69.8~169.1 mm,施肥长度变异系数为3.9%~11.9%,排肥量误差为1.7%~5.5%。通过观察仿真过程中气力辅助式间歇排肥装置内部肥料运动状态,确定挡板开启持续时间为100 ms时排肥效果最佳。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单独穴施肥时平均施肥长度为75~187 mm,施肥长度变异系数为5.3%~12.4%,排肥量误差为5.6%~12.8%,穴距误差为2.5%~6.5%。对种穴施肥结果,平均种-肥纵向间距为14~113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肥量为5 g/穴时,平均施肥长度为93~189 mm,平均种-肥纵向间距为34~119 mm,种-肥同步性较好,满足玉米播种同步穴施肥作业要求,试验结果与仿真试验值和台架试验值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试验和台架试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施肥装置 种-肥同步施用 气力辅助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BMYDF-2/4型大豆玉米密植分控施肥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牛晓硕 王梦娇 +2 位作者 梁兆刚 冯汝广 胡建平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8期9-13,共5页
为解决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化水平不高、装备配套适应性差的问题,设计生产了2BMYDF-2/4型大豆玉米密植分控施肥播种机,能够一次完成旋耕破茬、开沟施肥、开种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首先根据复合种植农艺要求提出播种机整体设计... 为解决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化水平不高、装备配套适应性差的问题,设计生产了2BMYDF-2/4型大豆玉米密植分控施肥播种机,能够一次完成旋耕破茬、开沟施肥、开种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首先根据复合种植农艺要求提出播种机整体设计方案,然后对破茬开沟及覆土镇压装置、四连杆仿形机构、指夹式排种器、传动结构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及参数优化,并确定关键参数,最后在聊城市东昌府区于集镇开展了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播施作业速度为6.4 km/h时,玉米、大豆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播种深度合格指数和种子破损率等指标分别为94.3%和86.4%、1.3%和6.2%、0.6%和2.4%、90.3%和90.7%、0.32%和0.26%,机具各项指标能够较好满足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 分控施肥播种 仿形机构 指夹式排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拌种及叶面喷施功能肥对小麦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庄秋丽 黄玉波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66-69,共4页
通过田间大区对比示范试验,研究功能肥拌种及叶面喷施对小麦生育时期、抗逆性、农艺性状及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剂功能肥拌种降低了小麦的出苗率,同时显著提高了小麦纹枯病的抗性;油剂功能肥拌种及叶面喷施功能肥对小麦株高... 通过田间大区对比示范试验,研究功能肥拌种及叶面喷施对小麦生育时期、抗逆性、农艺性状及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剂功能肥拌种降低了小麦的出苗率,同时显著提高了小麦纹枯病的抗性;油剂功能肥拌种及叶面喷施功能肥对小麦株高、穗长、667 m^(2)穗数影响不大,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400 kg/hm^(2)、0.4粒和1.78 g;相比对照,小麦产量增产8.37%,经济效益增加7.06%;小麦收获后,处理区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对照区。鉴于功能性肥料对小麦生长发育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土壤生态环境可能具有改善作用,建议在小麦施肥管理过程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拌种 喷施 功能性肥料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免耕播种机种肥分施机构的改进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7
作者 姚宗路 王晓燕 +3 位作者 高焕文 李洪文 李问盈 张学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中国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玉米收获后免耕播种冬小麦时由于秸秆覆盖量大,免耕播种机播种部分易产生壅堵,播深一致性差,影响播种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尖角开沟器与双圆盘组合式种肥垂直分施装置,分别在玉米秸秆直立地和粉... 中国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玉米收获后免耕播种冬小麦时由于秸秆覆盖量大,免耕播种机播种部分易产生壅堵,播深一致性差,影响播种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研发了尖角开沟器与双圆盘组合式种肥垂直分施装置,分别在玉米秸秆直立地和粉碎地进行了田间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装置中双圆盘播种机构实现了单体仿形,播种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9.8%、21.3%,种肥间距合格率达80%,提高了播种质量,同时解决了排种机构易产生壅堵的问题,通过性良好。因此本装置为小麦免耕播种机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一年两熟地区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小麦免耕播种机 种肥分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列组合式种肥分施防堵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庆杰 李洪文 +3 位作者 何进 李问盈 张喜瑞 蔡国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77,共5页
针对东北垄作区春季玉米免耕播种时施肥量大,正位垂直施肥易烧种,侧位施肥易堵塞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并列组合式种肥分施防堵装置。在玉米碎秆覆盖地试验结果显示,该装置土壤扰动量为17.8%,播种平均深度为44 mm,施肥平均深度为78 mm,... 针对东北垄作区春季玉米免耕播种时施肥量大,正位垂直施肥易烧种,侧位施肥易堵塞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并列组合式种肥分施防堵装置。在玉米碎秆覆盖地试验结果显示,该装置土壤扰动量为17.8%,播种平均深度为44 mm,施肥平均深度为78 mm,种肥水平间距为32 mm,垂直间距为34 mm,种肥间距合格率达93%,提高了播种质量。与正位垂直施肥和前后侧位深施肥方式相比,该装置防堵能力强,种肥分施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免耕播种机 种肥分施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直播冬油菜氮磷钾硼肥施用效果 被引量:55
9
作者 王寅 鲁剑巍 +3 位作者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占丽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1-1500,共10页
冬油菜直播种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油菜籽总产量和保障食用油安全有重要意义。2009—2010年度在长江流域6个冬油菜主产省布置36个大田试验,研究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直播冬油菜的氮磷钾硼肥施用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比较农民习惯施肥与推... 冬油菜直播种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油菜籽总产量和保障食用油安全有重要意义。2009—2010年度在长江流域6个冬油菜主产省布置36个大田试验,研究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直播冬油菜的氮磷钾硼肥施用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比较农民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的差异,并与移栽油菜施肥效果进行对比,以探讨直播冬油菜的施肥管理措施。结果显示,在推荐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条件下,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NPKB)处理直播冬油菜的油菜籽产量和产值平均分别为2001 kg hm–2和8205元hm–2,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FFP)处理,施用效果为N>P>B>K。NPKB配合施用显著促进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N、P、K累积量分别为104.2、20.4和160.2 kg hm–2。NPKB配施条件下,直播冬油菜的氮、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5.8%、22.3%和45.9%,明显高于农民习惯施肥的20.8%、7.2%和28.0%。说明合理施肥对直播冬油菜生产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应积极推行氮磷钾硼肥配施技术,并根据生长发育特点和养分吸收规律调整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直播种植 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精量穴直播超级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舒时富 唐湘如 +4 位作者 罗锡文 黎国喜 王在满 郑天翔 贾兴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2,共4页
为了探明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的增产机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精量穴直播超级稻培杂泰丰(超级杂交稻)和玉香油占(超级常规稻)的光合生理和抗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缓释肥基肥(CK)比较,精量... 为了探明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技术的增产机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精量穴直播超级稻培杂泰丰(超级杂交稻)和玉香油占(超级常规稻)的光合生理和抗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撒施缓释肥基肥(CK)比较,精量穴直播超级稻机械深施缓释肥基肥(T2)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PARD值)分别提高2.00%~4.13%和9.5%~12.37%,2.74%~4.44%和6.01%~6.66%;所有机械深施缓释肥(T1、T2和T3)处理较人工撒施缓释肥(CK),在齐穗期、齐穗期后15d和成熟期的剑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耕作 试验 机械深施肥 缓释肥 精量穴直播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同步深施肥对水稻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莫钊文 潘圣刚 +4 位作者 王在满 罗锡文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39,共6页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对水稻稻米品质、肥料(N、P、K)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稻米品质和水稻N、P、K总积累量的影响因施肥量和品种而异。在0...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精量穴直播水稻机械深施肥对水稻稻米品质、肥料(N、P、K)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深施缓释肥对稻米品质和水稻N、P、K总积累量的影响因施肥量和品种而异。在0~1 500 kg/hm2范围内,增施机械深施缓释肥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水稻N、P、K总积累量及每100 kg稻谷需N、P、K量与稻米碾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N、P、K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表现出相反趋势。机械深施缓释肥1 200 kg/hm2(F1)是获得较优的品质和较高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率的肥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深施肥 水稻 直播 稻米品质 养分吸收利用 缓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秀秀 鲁剑巍 +6 位作者 王寅 张洋洋 汪洋 刘涛 任涛 李小坤 丛日环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3-488,共6页
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当前推广的6个油菜品种秦优11号(QY11)、中农油2008(ZNY2008)、中油杂11号(ZYZ11)、湘油17(XY17)、浙油601(ZY601)和沪油杂1号(HYZ1),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 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当前推广的6个油菜品种秦优11号(QY11)、中农油2008(ZNY2008)、中油杂11号(ZYZ11)、湘油17(XY17)、浙油601(ZY601)和沪油杂1号(HYZ1),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品种对施肥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同施肥处理下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不施N(PKB)、不施P(NKB)、不施K(NPB)及NPK全施(NPKB)处理下品种间最大差异分别为385、244、759和720kg/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8.1%、25.5%、16.4%和11.0%。氮、磷、钾施用可显著提高各品种产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NPKB处理相比PKB、NKB及NPB处理分别增产1101~2012、1681~2459和293~1567kg/hm2,N、P、K积累量分别增加63.0~113.2、17.2~23.8和94.1~166.3kg/hm2。不同品种氮、磷、钾肥利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对氮、磷、钾的响应一致,其中秦优11号对氮、磷、钾肥施用的敏感程度均大于其它品种,湘油17耐低氮、低磷和低钾的能力均高于其它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 施肥 产量 养分吸收 肥料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比控位分层施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顿国强 陈海涛 +3 位作者 冯夷宁 查韶辉 纪文义 李昂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6-93,共8页
为满足不同作物生育期养分供应,实现免耕播种作业同时肥料调比控位分层深施,设计由肥料调比分配装置及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组成调比控位分层施肥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确定各关键部件主要参数。肥料均布器结构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均... 为满足不同作物生育期养分供应,实现免耕播种作业同时肥料调比控位分层深施,设计由肥料调比分配装置及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组成调比控位分层施肥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确定各关键部件主要参数。肥料均布器结构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均肥份数为极显著影响,挡杆直径为显著影响,挡杆间距无影响;挡杆直径5 mm,均肥份数16,挡杆间距8 mm,试验指标合格指数0.884,肥料均布器均肥效果最佳,优化参数通过试验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控位分层施肥开沟器可按照设计要求完成肥料分层施放,实现设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基肥与种肥 调比控位 分层施肥 设计与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中地区直播水稻的群体生产力及氮肥运筹的效应 被引量:84
14
作者 张祖建 谢成林 +4 位作者 谢仁康 郎有忠 杨岚 张菊芳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685,共9页
近年来直播水稻在江苏等地区扩展迅速,但其栽培和育种的专项研究很少。本研究对江苏省苏中地区直播稻生产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稻直播栽培模式下氮肥施用量和运筹比例试验,探讨直播水稻群体生长和产量形成对氮肥施... 近年来直播水稻在江苏等地区扩展迅速,但其栽培和育种的专项研究很少。本研究对江苏省苏中地区直播稻生产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稻直播栽培模式下氮肥施用量和运筹比例试验,探讨直播水稻群体生长和产量形成对氮肥施用的反应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苏中地区普通农户直播水稻的产量平均为7716kghm?2,显著低于机插和人工移栽稻,直播稻氮肥施用量一般在270kgNhm?2以上,氮肥不合理施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小区试验表明,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比例均对直播稻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施用量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产量发挥作用,而氮肥运筹比例主要对每穗粒数产生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施用量270kgNhm?2,基肥∶分蘖肥∶穗肥=4∶3∶3的产量最高。在上述施肥条件下,直播水稻群体结构较为合理,个体和群体的物质生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经济系数表现合理的较高水平(0.53左右),同时有相对较好的抗倒性能。对直播水稻的增产途径和高产群体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产量 施氮量 氮肥运筹 物质生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与缩节胺配合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马宗斌 李伶俐 +2 位作者 谢德意 房卫平 杨铁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94-97,共4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3个N、P、K施肥水平配合2个缩节胺(DPC)用量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配合喷施DPC90g/hm2,有利于提高夏棉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3个N、P、K施肥水平配合2个缩节胺(DPC)用量对麦后直播夏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和氯化钾150kg/hm2配合喷施DPC90g/hm2,有利于提高夏棉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活性(Fv/Fo)、光合效率(Pn)和气孔导度(Gs),棉花群体光合速率(CAP)高,单株结铃多,优质铃增加,铃重大,比其他处理皮棉增产17.4%~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缩节胺 麦后直播夏 棉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运筹方式对冬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继玥 宋海星 +4 位作者 张玲 张振华 官春云 荣湘民 刘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以湘杂油76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冬油菜产量和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较大,以基肥:苗肥:薹肥=5:2:3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基肥:苗肥:薹肥=6:2:2处理,基肥:苗肥:薹肥=10:0:0处... 以湘杂油76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冬油菜产量和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较大,以基肥:苗肥:薹肥=5:2:3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基肥:苗肥:薹肥=6:2:2处理,基肥:苗肥:薹肥=10:0:0处理的产量最低,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绿叶数、茎粗、最大叶长和叶宽、叶片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而氮肥运筹方式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磷肥和钾肥运筹方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较小,在不同磷钾肥运筹方式下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茎叶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所设的8种处理中,以氮肥的基肥:苗肥:薹肥=5:2:3、磷肥和钾肥的基肥:苗肥:薹肥=10:0:0处理和氮肥的基肥:苗肥:薹肥=5:2:3、磷肥的基肥:苗肥:薹肥=6:2:2、钾肥的基肥:苗肥:薹肥=10:0:0处理的籽粒产量并列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施肥方式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5)N示踪研究不同肥力土壤棉花氮肥减施的产量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鹏程 郑苍松 +7 位作者 孙淼 刘绍东 张思平 王国平 李亚兵 陈静 赵新华 董合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99-1206,共8页
【目的】华北平原棉区中等肥力棉田经济最佳施氮量为300 kg/hm2左右,这一结果仅从产量效应得出,未充分考虑棉花对氮肥的回收利用和土壤中氮肥的残留。探讨低肥力土壤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及低、中、高肥力... 【目的】华北平原棉区中等肥力棉田经济最佳施氮量为300 kg/hm2左右,这一结果仅从产量效应得出,未充分考虑棉花对氮肥的回收利用和土壤中氮肥的残留。探讨低肥力土壤施氮量及施氮比例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及低、中、高肥力土壤条件下等量施氮效应,旨在为棉花减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选择了高(S1)、中(S2)、低(S3)三个肥力水平的地块,其全氮含量分别为0.83、0.74、0.60 g/kg。低肥力地块设置低氮(N1 113 kg/hm^2)、中氮(N2 225 kg/hm^2)、高氮(N3 338 kg/hm^2)3个氮肥用量;中肥力和高肥力地块设低氮量处理,氮肥两次追施在苗期与初花期进行,氮肥比例为1∶2;此外,设置低肥力土壤低氮量,氮肥追施在苗期与初花期进行,氮肥分配比例为1∶1。在吐絮70%时采集棉株和土壤样品,用^(15)N技术分析了棉株氮素吸收来源、籽棉产量、棉株氮肥回收率和土壤氮肥残留率。【结果】低氮处理,土壤肥力对棉花籽棉产量无显著影响,随土壤肥力提升,棉株吸收氮素来源于肥料的比例下降,相对增加了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棉花植株^(15)N回收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下降,随土壤肥力提高呈下降趋势,低肥力土壤与中肥力土壤间棉花植株^(15)N回收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高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15)N残留率高于低肥力土壤和中肥力土壤。^(15)N损失率随施氮量和土壤肥力提高显著增加。低土壤肥力低氮量条件下氮肥分配比例1∶2处理籽棉产量高于1∶1处理。低肥力土壤条件下,中氮处理籽棉51N积累量相对高于高氮和低氮处理,籽棉产量较优。【结论】在较低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225 kg/hm2籽棉产量和氮回收率均优于施氮338 kg/hm^2,氮肥损失率较低,减氮增效是可行的。高肥力土壤条件下减少氮肥投入可减少肥料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棉花 施氮量 15^N回收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肥正位深施对直播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林林 沈明星 +5 位作者 全坚宇 闻育琴 沈园 陶玥玥 施林林 陆长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2-230,共9页
为探究基肥施入深度对化肥利用率和水稻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基肥施入深度0(T2)、5 cm(T3)、10 cm(T4)、15 cm(T5)5个处理,对比研究基肥施入深度对机直播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入深度对各... 为探究基肥施入深度对化肥利用率和水稻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基肥施入深度0(T2)、5 cm(T3)、10 cm(T4)、15 cm(T5)5个处理,对比研究基肥施入深度对机直播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入深度对各生育期水稻叶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对成熟期茎生物量影响明显,基肥表施和深施5 cm时可显著增加水稻茎生物量,深施10,15 cm时,茎生物量明显低于基肥表施(P<0.05);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的氮、磷、钾吸收量受基肥施入深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成熟期茎的氮、磷、钾吸收量因基肥施入深度差异显著(P<0.05);氮素和钾素收获指数受基肥施入深度影响显著(P<0.05),且随施肥深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磷素收获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氮、磷、钾各元素利用率最高时的施入深度不同,氮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10.5 cm;钾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7.0 cm;基肥施入深度对水稻茎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大于对水稻叶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适当增加基肥正位施入深度对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基肥施入深度在7.0~10.5 cm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直播 施肥深度 收获指数 化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扁穗冰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铁军 韩建国 +2 位作者 赵守强 岳薇 李艳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7-92,共6页
以不同发育期的扁穗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种子为材料,测定其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春季施氮可增加种子发育前期的鲜重、千粒重和发芽率,降低种子的空瘪率;可提高种子叶绿体色素和赤霉素含量、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和浸出... 以不同发育期的扁穗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种子为材料,测定其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春季施氮可增加种子发育前期的鲜重、千粒重和发芽率,降低种子的空瘪率;可提高种子叶绿体色素和赤霉素含量、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和浸出液电导率;施氮对种子发育前期有利于可溶性糖的形成,并促进种子发育后期淀粉的积累;与对照相比单施及配施氮、磷、钾肥对种子浸出液电导率、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氮与磷配施可显著增加种子淀粉和叶绿体色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穗冰草 种子发育 生理生化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老芒麦种子活力——耐贮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师桂花 贺晓 李青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3-27,共5页
在老芒麦种子生产田进行N、P、K肥单施、混施和喷施微量元素后,对其生产当年和贮藏三年后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比较以及田间萌发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施N、P、K肥对收获当年和贮藏三年后的种子萌发力无显著影响;喷施微量元素对贮藏三年... 在老芒麦种子生产田进行N、P、K肥单施、混施和喷施微量元素后,对其生产当年和贮藏三年后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比较以及田间萌发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施N、P、K肥对收获当年和贮藏三年后的种子萌发力无显著影响;喷施微量元素对贮藏三年后的种子的萌发力有一定作用,提高了老芒麦种子的耐贮性,其中Mo对种子耐贮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耐贮性 施肥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