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FGR Software Model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1
作者 He Zhongxiong and John Wei(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0年第1期84-85,共2页
The work of quantitative studying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conomic growth, being of great complexity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has become a quite popular research topic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 The work of quantitative studying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conomic growth, being of great complexity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has become a quite popular research topic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cientists who are engaged in this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R A FGR Software Model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of Journal '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被引量:5
2
作者 QIN Jie LIN Liang-zhen QI Zhi-ping MA Yu-huan SHEN Guo-liao JING Bo-hong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0,共3页
The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Journal '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presented its main journal evaluation indexe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journal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 The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Journal '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presented its main journal evaluation indexe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journal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It gives much info. about the journal to auth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电能新技术》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40 位作者 徐玉杰 徐德厚 王亮 周学志 陈满 胡东旭 林海波 李先锋 胡勇胜 安仲勋 刘语 肖立业 蒋凯 钟国彬 王青松 李臻 康飞宇 王选朋 尹钊 戴兴建 林曦鹏 朱轶林 张弛 张宇鑫 刘为 岳芬 张长昆 俞振华 党荣彬 邱清泉 陈仕卿 史卓群 张华良 李浩秒 徐成 周栋 司知蠢 宋振 赵新宇 刘轩 梅文昕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9-2192,共44页
本文对2024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 本文对2024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储能又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一年,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保持了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领域最为活跃的国家地位。中国机构和学者在储能领域发表SCI论文数、申请WIPO国际发明专利数、新增集成示范和产业化项目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新型储能装机功率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迎来历史性时刻,总体上中国储能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需求与未来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冬梅 陈钰 +2 位作者 胡月 谭天骄 玄兆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发展战略性区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和科技创新合作进展的基础上,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指标数据,全面分析各城市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和节点城市的不同层次,综合提出构建长江科技创新带的战略构想。具体而言,基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和战略需要,强化上海、武汉和成渝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提升长江科技创新带3个极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合肥、长沙、南昌、绵阳、贵阳、昆明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支点城市,作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活动外溢的核心承接点,支撑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选取常州、南通、嘉兴等15个城市作为省级科技创新节点,带动省域内整体创新水平提升。最后,提出构建分层多元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区域共性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与合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创新带 科技创新 科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夏恒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扎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并为其...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是扎实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从新发展理念角度推动低空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并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优势条件和坚实基础,但低空经济仍面临着低空空域资源有限性、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低空智能设施高成本和低空经济行业标准化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在优势与困境之间找到平衡,多方联动实现资源共用,科技创新保障先进技术安全底线;锚定目标实现降本增效;政策引领赋能持续发展,以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低空经济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模式与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伟光 白雪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2,共9页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抢抓全球科技变革与竞争主动权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自主安全的内在需要。包含基础研究、战略研发、绿色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维度效能释放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内、产业间变革和重组为特点的产业创新共同演进,是新质生产力孕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头供给牵引、场景需求引致、创新集聚平台诱发等,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强化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机制、优化战略性技术创新组织机制、深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创新人才育引成长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 基本模式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与全球话语权的持续提升——2024年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慧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2024年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进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愈发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地方层面的政策充分彰显了区域优势与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呈现研究主题... 2024年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进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愈发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地方层面的政策充分彰显了区域优势与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呈现研究主题逐渐细化、研究内容逐渐深化、研究视角逐渐多元的特征。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服务企业海外发展、提升留学生培养管理水平、引进国际优质职教资源、推广中国职教方案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国际化 政策进展 理论研究 实践探索 科研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我国研究型医院建设路径及机制共识 被引量:1
9
作者 余飞 高红 +4 位作者 李国红 姚军 朱辉 范先群 何振喜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9,共5页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研究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技创新、临床转化、人才培养等多重使命。通信专家及主笔专家组联...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研究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技创新、临床转化、人才培养等多重使命。通信专家及主笔专家组联合参与编写专家组的相关专家团队综合分析我国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方向,并邀请全国知名医院管理领域专家进行研讨交流后,提出高质量发展下我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模式及路径共识,旨在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现阶段我国研究型医院建设工作,以期为国家及各省(区、市)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研究型医院 共识 科技创新 临床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政策的制度轮廓与规制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丹 李胜会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0,共14页
在科技创新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开展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RI)能够预防人类跌入科技“进步陷阱”。运用制度语法学工具,廓析中央政府制定的42项RRI政策的制度轮廓,并结合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框... 在科技创新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开展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RI)能够预防人类跌入科技“进步陷阱”。运用制度语法学工具,廓析中央政府制定的42项RRI政策的制度轮廓,并结合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框架解析政策的规制机理。研究发现:我国政府日益重视RRI,并试图在政策设计中激发政策目标群体开展RRI的内生动力,但现有政策整体呈弱规制性,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多元主体配合。从制度规则的应用来看,制度规则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这些科技发展迅猛的领域应用最多。具体而言,选择规则是政策设计中最常使用的规则类型,而其余6种制度规则的应用不充分。进一步解析政策规制机理发现,在规制类型上,通过建构优势者、依赖者、偏离者3种目标群体,打造出政策规制差序格局;在规制手段上,巧用框定、强化、修辞话语策略建构目标群体,构建出RRI框架;在规制强度上,开展宪法选择层、集体选择层、操作选择层目标群体社会建构,凝聚出政策规制强大合力。研究结论在理论方面为学者研究RRI议题提供了政策视角启示,在实践方面为学者研究RRI政策提供了制度语法学工具的方法论见解,也为我国政府更好地设计和完善RRI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助力我国政府提升科技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 制度轮廓 科技治理 制度语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克印 王璇 王震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7,共15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影响机制与创新路径。认为: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探索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影响机制与创新路径。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与生态3个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牵引效应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带动作用,通过增长效应提高体育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结构效应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形成新优势,通过乘数效应提升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和质量。提出创新路径:培育发展动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产业布局,完善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体育企业积极主动性;释放人才活力,加快体育产业劳动者技能升级;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体育产业融合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为宏 刘慧 彭德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仍面临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尚未普遍建立、具有转化价值的高质量专利储备不足、政策体系的协同性与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故亟须体系化协调各级政策的落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发展;营造“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加强实现产业化源头供给;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化改革,形成新质生产力合力;建立人才、服务、耐心资本一体化机制,打造全链条的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化、协同化的改革举措,真正释放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原始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均旭 王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科技创新在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生教育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研究生教育显著促进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则不显著。对此,应聚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视科技创新机制转化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调节效应,优化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研究生教育 科技创新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的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勤林 乔涛 冷玉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7,共13页
在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 在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背景下,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技术进步和要素流动是数字经济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劳动力转移、农用耕地流转与农业资本深化;第三,数字经济作用存在异质性,其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显著,且由于粮食主产区的萎缩与限制政策,数字经济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资本深化效应会受到抑制。基于此,文章认为政府应当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助力降低数字技术使用门槛、以数字赋能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健全农地流转管理体制,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支持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进步 要素流动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与关键举措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晨 卢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4,共11页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激荡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为此提供了科学标准和重要方向。准确理解“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激荡的大背景下,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为此提供了科学标准和重要方向。准确理解“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要求的前提是厘清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作为生产力的当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前提,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要素的内容进一步扩展,除了资金、劳动、技术等旧生产要素外,还包括信息、数据、能源等新生产要素。从生产要素视角来看,生产优势的评判标准正在从单一的要素投入数量转向数量与质量并举。作为生产方式的重要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以能否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评判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败的根本标准,以新质生产力特征要求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方向。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必须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快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培育未来产业;二是要建立起有利于颠覆式创新发生的体制机制,为颠覆式创新提供更多场景需求;三是不忽视传统产业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四是要规范和优化产业竞争环境;五是要调整优化产业体系内部关系,形成一个驱动创新机制顺畅和更加均衡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六是要提升国家的产业治理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提升产业政策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颠覆性创新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驱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路径及政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霞 韩学影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5,共9页
科技创新在推动航空制造业发展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通过中国航空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梳理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航空制造业技术创新焦点;重点围绕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及航空绿色发展领域,从时间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科技... 科技创新在推动航空制造业发展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通过中国航空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梳理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揭示航空制造业技术创新焦点;重点围绕航空发动机、航空材料及航空绿色发展领域,从时间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科技创新驱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路径;结合发达国家支持航空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阐述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方向。研究发现,政府创新政策应在政府专项补贴强度、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知识产权策略以及军民融合进程方面适当倾斜,为航空制造业研发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航空制造业 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强 胡明茜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9,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离不开数字金融赋能。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驱动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三个渠道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但目前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离不开数字金融赋能。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驱动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三个渠道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但目前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仍面临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不完善、数字技术创新及转化存在堵点、数字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等诸多现实困境。为此,需聚焦夯底座、强技术、兴产业、防风险、育人才、促开放,通过完善数字金融要素治理体系、强化数字金融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数字金融产业服务模式、扎牢数字金融风险防控网络、优化数字金融人才引培机制、稳慎推动数字金融市场开放等举措进行纾困引导,增强数字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赋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数据要素 科技创新 现代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绿色发展关注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坚 康心 刘新恒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6-779,共14页
绿色发展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为核心目标,是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作为涵盖环境资源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指标,GTFP受地方政府绿色发展政策导向的显著影响。基于2011~2021年中国266个城市... 绿色发展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为核心目标,是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作为涵盖环境资源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指标,GTFP受地方政府绿色发展政策导向的显著影响。基于2011~2021年中国266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绿色发展关注度对GTFP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绿色发展关注度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提升地区GTFP;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正向调节政府绿色发展关注度与地区GTFP的关系。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大城市、资源型城市及人力资本积累较高城市,政府绿色发展关注度对GTFP的推动作用更为突出。这一研究成果充分证实,地方政府绿色发展关注度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关注度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金融科技 绿色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技术进步效应和要素资源配置效应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玉环 许子易 董莹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 为实现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我国碳交易政策背景下碳交易价格提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制,对改善我国碳市场机制、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绿色经济增长框架中尝试引入碳交易,并基于200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的简单中介效应模型,以及将绿色生产率与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作为并行中介变量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通过考察碳交易价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机制发现,提高碳交易价格能够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地区经济增长;在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之后,碳交易价格提高会产生绿色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行业间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效应,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上结论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基于经济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价格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在不同经济区的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价格 地区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模型 技术进步效应 要素资源配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模式、堵点与突破 被引量:6
20
作者 龙海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引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需要、应对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的战略需要、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实践需要。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实际需求尚不匹配,中试平台制度保障和配套服务亟待完善,科技...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引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需要、应对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的战略需要、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实践需要。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实际需求尚不匹配,中试平台制度保障和配套服务亟待完善,科技领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科技前沿攻关与市场规模化推广之间缺乏协同,是制约我国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主要堵点。因此,必须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中试服务支撑体系,优化深度融合制度设计,健全开放协同创新机制,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型举国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