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mechanism of soil-rock mixture after freeze-thaw cycles 被引量:20
1
作者 ZHOU Zhong XING Kai +1 位作者 YANG Hao WANG 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3-24,共12页
As a widely distributed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material,the soil-rock mixture always undergoes frequentative and short-term freeze-thaw cycles in some regions.Its internal structure is destroyed seriously,but the ... As a widely distributed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material,the soil-rock mixture always undergoes frequentative and short-term freeze-thaw cycles in some regions.Its internal structure is destroyed seriously,but the damage mechanism is not clear.Based on the damage factor,the damage research of properties of soil-rock mixture after different times of freeze-thaw cycles is investigated.Firstly,the size-distributed subgrade gravelly soil samples are prepared and undergo different times of freeze-thaw cycles periodically(0,3,6,10),and indoor large-scale triaxial tests are completed.Secondly,the degradation degree of elastic modulus is considered as a damage factor,and applied to macro damage analysis of soil-rock mixture.Finally,the mesoscopic simulation of the experiments is achieved by PFC3D,and the influence on strength between soil-rock particles caused by freeze-thaw cycles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freeze-thaw cycles cause internal damage of samples by weakening the strength between mesoscopic soil-rock particles,and ultimately affect the macro properties.After freeze-thaw cycles,on the macro-scale,elastic modulus and shear strength of soil-rock mixture both decrease,and the decreasing degree is related to the times of cycles with the mathmatical quadratic form;on the meso-scale,freeze-thaw cycles mainly cause the degradation of the strength between soil-rock particles whose properties a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rock mixture freeze-thaw cycle large-scale triaxial test strength between soil-rock 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 Discharge Mode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 Two-phase Mixture 被引量:3
2
作者 CHEN Tian YE Qizheng TAN Dan YANG Ful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24-I0024,2,共1页
两相体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two-phase mixture,TPM-DBD)是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重要方法,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而被广泛应用在污染治理中。为研究介质颗粒的填充方式对TPM-DBD的影响,以γ-Al2O3... 两相体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two-phase mixture,TPM-DBD)是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重要方法,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而被广泛应用在污染治理中。为研究介质颗粒的填充方式对TPM-DBD的影响,以γ-Al2O3作为填充介质颗粒,将数码相机与体视显微镜连体拍摄放电显微照片。结果发现,随着电压变化,TPM-DBD由3种依次串联发生的放电构成。电压较低时,首先在颗粒与极板间发生剩余间隙放电;随着电压增加,颗粒沿面放电串联发生;电压继续增加,孔隙放电串联发生。当颗粒间距较大时,在颗粒的远域出现典型的丝状放电,而近域内出现可能为汤森放电的放电"暗区"。外电场的数值计算结果初步说明了上述现象,电场畸变是其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调节TPM-DBD的放电形式,进而高效率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混合物 放电模式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反应器 高能量密度 有机物分解 大气压力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article trajectory model in 1D planar ejection
3
作者 刘坤 柏劲松 李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149-154,共6页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planar model for ejection was set up based on experiments.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is model with particle trajectory model method.An Eulerian finite volume method was conduc...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planar model for ejection was set up based on experiments.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is model with particle trajectory model method.An Eulerian finite volume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resolve gas field.And Lagrangian method was imposed to track each particl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as and particles was responded as source terms in governing equations which were induced by forces.The effects of total spraying mass,particle size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mixture of particles and gas were investigated.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particle mass and velocity at different time were presen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to those of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JECTION particle mixture ONE-DIMENSIONAL PLANAR EJECTION MODEL particle trajectory MODEL particles spatial DISTRIBU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粒径LSAM-50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
4
作者 蒋应军 朱冰琛 +2 位作者 林宏伟 楼欧阳 杨明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6-1932,共7页
为评价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53 mm的沥青混合料,简写LSAM-50)低温性能,通过小梁与半圆弯曲试验研究了试件尺寸、试验温度、油石比与矿料级配对LSAM-50低温性能影响,分析了小梁与半圆弯曲试验结果相关性,并推荐了低温性能评... 为评价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53 mm的沥青混合料,简写LSAM-50)低温性能,通过小梁与半圆弯曲试验研究了试件尺寸、试验温度、油石比与矿料级配对LSAM-50低温性能影响,分析了小梁与半圆弯曲试验结果相关性,并推荐了低温性能评价用试件尺寸。结果表明,随小梁试件截面尺寸增大,抗弯拉强度先增大且截面尺寸超过50 mm×55 mm后趋于稳定,最大弯拉应变近似线性增加,抗弯拉强度与最大弯拉应变变异系数近似线性降低且截面尺寸为60 mm×65 mm时小于10%;小梁试验跨径对抗弯拉强度影响不显著,但最大弯拉应变随跨径增大而呈线性降低,最大弯拉应变变异系数小于15%;随试件厚度增加,半圆弯曲强度先减小且厚度超过60 mm后趋于稳定;随试验温度降低,最大弯拉应变近似线性降低但对抗弯拉强度影响不显著,半圆弯曲强度近似线性降低且低于-10℃时半圆弯曲强度变化不显著;随油石比增加,最大弯拉应变近似线性增加;级配A的最大弯拉应变最大,级配B的抗弯拉强度与半圆弯曲强度最大,级配C的强度与弯拉应变最差;建议LSAM-50小梁试件尺寸为60 mm×65 mm×280 mm、试验跨径为260 mm,半圆试件尺寸为直径200 mm×厚度60 mm;鉴于小梁试件尺寸大、试验操作困难且抗弯拉强度与半圆弯曲强度相关系数>0.84,建议用半圆弯曲强度评价LSAM-50低温抗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抗弯拉强度 最大弯拉应变 半圆弯曲强度 试件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人工智能分析的砂砾料几何特征参数提取方法
5
作者 彭家奕 傅中志 +1 位作者 沈振中 徐思远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96-2105,共10页
砂砾料是土石坝常用的填筑材料,其力学特性受到级配、颗粒形状和空间排布等颗粒几何特征的显著影响。准确获取这些几何特征是研究砂砾料力学特性的关键,对于土石坝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深度学习模型的砂砾... 砂砾料是土石坝常用的填筑材料,其力学特性受到级配、颗粒形状和空间排布等颗粒几何特征的显著影响。准确获取这些几何特征是研究砂砾料力学特性的关键,对于土石坝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深度学习模型的砂砾料CT图像分割方法,结合CT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和拓扑原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砂砾料几何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并研发了相应的程序,提供了算法流程和参数设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的砂砾料CT图像分割精度高达95%,使用分割结果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计算,能够准确提取砂砾料的质心坐标、粒径、长宽比和球度等几何特征参数。研究还揭示了砂砾料试样具有砂粒位于试样底部、砾粒分布较均匀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颗粒长宽比和球度概率密度呈偏态分布的形状因子分布特点。本研究有望为砂砾料力学特性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进而为优化土石坝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料 颗粒几何特征 CT图像 深度学习模型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柠檬汁的稳定性研究及感官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丹丹 欧阳侬非 +5 位作者 刘海燕 雷生姣 李文杰 吴俊倩 黄亿伟 朱骏冬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91,共8页
为充分利用不同品种柠檬之间的品质差异和风味特异性,该研究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混料设计研究各柠檬汁配比,确定感官评价最优的复配方案。柠檬汁的全果榨汁工艺因果胶、纤维、精油类物质的混入,会导致柠檬汁贮藏稳定性改变,... 为充分利用不同品种柠檬之间的品质差异和风味特异性,该研究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混料设计研究各柠檬汁配比,确定感官评价最优的复配方案。柠檬汁的全果榨汁工艺因果胶、纤维、精油类物质的混入,会导致柠檬汁贮藏稳定性改变,该研究在最优配方的基础上,以柠檬汁的离心沉淀率、粒径分布和稳定系数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稳定剂及乳化剂配比,提高混合柠檬汁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青尤力克柠檬汁40.0%、香水柠檬汁27.8%、塔西提柠檬汁25.0%、小青柠汁7.2%,混合柠檬汁感官评分最高;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0.100%、黄原胶0.075%、大豆卵磷脂0.820%、蔗糖酯0.600%,柠檬汁离心沉淀率为1.195%,稳定性最优。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稳定剂、乳化剂的混合柠檬汁粒径分布在0.3~134.5μm,原混合柠檬汁的粒径分布在3.9~406.9μm,添加稳定剂、乳化剂的混合柠檬汁较原混合柠檬汁粒径变小、状态均一、色泽均匀,感官评分高。该研究为柠檬汁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能有效指导柠檬汁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汁 稳定性 粒径分布 模糊数学模型 混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GM-UNet的烧结混合料粒度分割研究
7
作者 杨园明 张淑卿 刘小杰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0,177,共11页
针对当前烧结混合料粒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图像边缘模糊、多尺度特征提取不充分带来的精度低以及现有模型庞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HGM-UNet网络的烧结混合料粒度检测模型。该模型采用Ghost卷积,通过引入轻量化卷积核和稀疏特征图表示,... 针对当前烧结混合料粒度检测方法存在的图像边缘模糊、多尺度特征提取不充分带来的精度低以及现有模型庞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HGM-UNet网络的烧结混合料粒度检测模型。该模型采用Ghost卷积,通过引入轻量化卷积核和稀疏特征图表示,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和内存消耗;通过Haar小波下采样模块改进UNet编码器部分,充分提取多尺度特征,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引入MSCA注意力机制,提升边界识别和结构细节的精确度;加入边界加权交叉熵损失函数更好地学习和保留目标物体的边界信息,提高烧结混合料粒度的分割精度。建立烧结混合料数据集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UNet网络的mIoU提升2.50%、PA提升2.58%、Dice系数提升2.55%、参数量降低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混合料 粒度检测 深度学习 UNet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Al/AP/RDX固体推进剂动态混合过程数值仿真
8
作者 胡木林 武毅 +2 位作者 王行远 郭松林 于俊艺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161,共17页
混合工艺作为固体推进剂制备的重要工序,一般是指将Al、AP、RDX等颗粒相加入到高分子黏合剂基体中,经机械捏合、搅拌使黏合剂浆料涂敷在固体粒子表面的过程。基于Mixture固-气-液多相流模型,进行固体颗粒相加注混合釜中的扩散伴随桨叶... 混合工艺作为固体推进剂制备的重要工序,一般是指将Al、AP、RDX等颗粒相加入到高分子黏合剂基体中,经机械捏合、搅拌使黏合剂浆料涂敷在固体粒子表面的过程。基于Mixture固-气-液多相流模型,进行固体颗粒相加注混合釜中的扩散伴随桨叶动态捏合过程的数值仿真研究。开展不同固含量(0%~95%)药浆的动态流变测量实验,构建了药浆流变模型;考虑颗粒浓度动态变化对局部流变特性影响,开展了不同颗粒加注流量的混合动态过程仿真。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颗粒浓度、压力场和扭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仿真方法与文献实验结果对比,平均误差在15%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混合过程中近、远桨叶叶尖处的挤压力最大,而叶中部存在低压区;混合过程中,桨叶扭矩呈锯齿状波动变化,随着颗粒相的加注,扭矩逐渐增大;固体颗粒相加注流量小幅增大时,扭矩变化较小;加注流量大幅增大时,扭矩增幅可达90%。连续加料混合过程中远心桨的扭矩值持续上升,最终平均值可达初始阶段的19倍。所得成果可为固体推进剂的混合工艺效率提升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药浆 行星叶轮 颗粒加注动态过程 mixture多相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黏弹特性及温度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蒋应军 易勇 +2 位作者 田甜 张宇 范江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7-331,342,共6页
为精准表征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50)柔性基层路面的动态黏弹力学响应,对LSAM-50进行动态模量试验,分析了温度对LSAM-50黏弹参数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广义对数Sigmoidal模型的黏弹参数主曲线以及基于广义Maxwell模型的黏弹性本构关系.... 为精准表征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50)柔性基层路面的动态黏弹力学响应,对LSAM-50进行动态模量试验,分析了温度对LSAM-50黏弹参数的影响,构建了基于广义对数Sigmoidal模型的黏弹参数主曲线以及基于广义Maxwell模型的黏弹性本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LSAM-50黏弹参数的影响显著,温度升高后LSAM-50模量的变化由集料嵌挤力主导,动态模量与存储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由于LSAM-50具有更大的粒径和集料嵌挤力,其高温抗变形能力比AC-20和AC-13更强;可用广义Maxwell模型构建LSAM-50的黏弹本构关系,其相关性不低于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动态模量 主曲线 线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分布对红层土石混合体强度及颗粒破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俊云 张乐 +2 位作者 高福洲 蒋金谷 何卓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9-1508,共10页
红层土石混合体已广泛应用于川渝地区公路、铁路的路基填筑,研究其强度及颗粒破碎特征可为该地区路基快速安全施工提供理论支撑。针对现有粒度分布评价方法对土石混合体适用性的不足,提出中间粒径块石相对含量C_(m)指标并拟定4个水平,... 红层土石混合体已广泛应用于川渝地区公路、铁路的路基填筑,研究其强度及颗粒破碎特征可为该地区路基快速安全施工提供理论支撑。针对现有粒度分布评价方法对土石混合体适用性的不足,提出中间粒径块石相对含量C_(m)指标并拟定4个水平,选择四川盆地红层土石混合体为材料,比选叠环剪和大型直剪试验后,结合筛分试验探讨粒度分布对红层土石混合体强度及颗粒破碎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叠环剪试验中剪切面非人为固定,剪切带影响域明显大于大型直剪试验,相同试验条件下土石混合体强度低于大型直剪试验,且法向应力越大,强度差值越大。C_(m)对红层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及颗粒破碎特征影响显著。随C_(m)的增大,黏聚力先减小后增大,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均在C_(m)=0.543时有最值,此时,颗粒间的摩擦和重定向排列对强度的增强效应明显大于咬合减弱的负面效应,剪应力有二次攀升。叠环剪试验后,大粒径、中间粒径块石含量降低,土体含量增高,小粒径块石含量在C_(m)≤0.343时降低,C_(m)≥0.343时增高;颗粒相对破碎率随法向应力和C_(m)的增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C_(m)=0.343时颗粒相对破碎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土石混合体 粒度分布 叠环剪试验 强度 颗粒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牛粪混料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永财 戚艳 +3 位作者 王汉羊 滕达 陈家祺 刘丹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1-450,504,共11页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与牛粪混料在离散元压缩成型仿真过程中所需参数的准确性,本文对玉米秸秆-牛粪混料进行参数标定试验,并采用仿真与物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标定参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筛选试验得到对混料离散元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以...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与牛粪混料在离散元压缩成型仿真过程中所需参数的准确性,本文对玉米秸秆-牛粪混料进行参数标定试验,并采用仿真与物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标定参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通过筛选试验得到对混料离散元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以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3个显著性影响参数进行最陡爬坡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并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进行参数寻优,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玉米秸秆-牛粪滚动摩擦因数0.128、牛粪-牛粪滚动摩擦因数0.320、牛粪-牛粪JKR表面能0.033 J/m^(2);在该参数组合条件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堆积角与实际堆积角相对误差为1.27%,单轴压缩仿真试验与物理试验的最大压缩位移相对误差为2.97%。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秸秆-牛粪混料压缩成型离散元仿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牛粪混料 参数标定 离散元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粉混合料颗粒接触状态的临界条件确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琪 孙苏豫 +2 位作者 杭天柱 赵凯 陈国兴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83,297,共8页
砂-粉混合料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人工筑岛及海底沉管隧道垫层等重大工程,如何科学地表征砂-粉混合料复杂的颗粒接触状态及连续演变的力学行为特征,并深入揭示其对混合料静/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已是一项紧迫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任务。... 砂-粉混合料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人工筑岛及海底沉管隧道垫层等重大工程,如何科学地表征砂-粉混合料复杂的颗粒接触状态及连续演变的力学行为特征,并深入揭示其对混合料静/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已是一项紧迫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任务。本文基于代表性砂-粉混合料的基本物理性能指标及力学特性指标试验数据,验证Rahman等提出的区分“细粒填充砂粒”和“砂粒悬浮细粒”的阈值细粒含量FCth半经验公式预测能力。基于理想二元介质材料的理论最小孔隙比计算方法,提出确定中间性态土颗粒接触状态临界条件参量FC_(in-min)和FC_(in-max)的方法,分析各参数对FC_(in-min)和FC_(in-max)的影响规律,建立基于基本物理性能指标的FC_(in-min)和FC_(in-max)预测方法,最终提出全FC范围(FC=0~100%)的砂-粉混合料各颗粒接触状态临界条件参量的有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含量 砂-粉混合料 颗粒接触状态 阈值细粒含量 临界条件参量 理论最小孔隙比 二元介质模型 中间性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影响下沥青混合料的抗断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冬瑜 黄山 +3 位作者 师伟博 谢希望 汪严 高仰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58-67,共10页
为探究细观骨架优化对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细观尺度下主骨架粗集料的接触特性与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关系。基于颗粒堆积理论与细观接触力学,修正了表征主骨架结构细观接触特征的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C_(npcf)),并设计... 为探究细观骨架优化对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细观尺度下主骨架粗集料的接触特性与沥青混合料抗断裂性能的关系。基于颗粒堆积理论与细观接触力学,修正了表征主骨架结构细观接触特征的粗集料接触配位参数(C_(npcf)),并设计了九种具有不同细观结构的级配。基于半圆弯试验(SCB)确定了合理的抗断裂性能评价指标,采用Python编程实现SCB试验后试件表面的数字图像协同处理,在细观尺度探究了不同C_(npcf)下断裂扩展的规律。最后,根据灰熵理论,综合分析了不同结构特征参数与断裂性能的灰关联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强度、能量指标,随着C_(npcf)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C_(npcf)=7.35时,沥青混合料的抗断裂性能(σm=1.18 MPa,G f=3003.4 J/m 2,CRI=509.1)更优。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加,裂缝面积和长度呈线性扩展,但在不同C_(npcf)下显著开裂时的加载位移并不一致。控制C_(npcf)于7.2~7.6之间,将能有效增强混合料抵抗断裂扩张的能力。不同温度条件下C_(npcf)在能量和强度层面与抗断裂性能均具有强灰关联,这为在细观结构尺度优化沥青混合料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抗断裂性能 细观结构优化 颗粒堆积理论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与加载先后顺序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辉 王俊杰 +1 位作者 向蓉 宋少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为研究干湿循环与加载先后顺序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浸水时间和水温处置下的砂泥岩混合料,开展先干湿循环后加载、先加载后干湿循环的单向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所得砂泥岩混合料压缩量均随... 为研究干湿循环与加载先后顺序对砂泥岩混合料压缩特性的影响,针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浸水时间和水温处置下的砂泥岩混合料,开展先干湿循环后加载、先加载后干湿循环的单向压缩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所得砂泥岩混合料压缩量均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浸水时间增长、水温增高而增大;压缩量与干湿循环次数呈对数关系、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与水温呈线性关系,并推导出相应的压缩量计算公式;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均得出先干湿循环后加载的压缩量大于先加载后干湿循环的压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混合料 压缩特性 试验方法 干湿循环 浸水时间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间断级配影响的土石混合体水力侵蚀分异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诗琪 杨忠平 +2 位作者 刘浩宇 高宇豪 刘新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4,共10页
近年来,堆积体滑坡频发,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典型的滑坡类型。研究表明,超过50%的库区堆积体滑坡诱因为水力侵蚀,因此降雨、岸坡侵蚀、波浪掏蚀成为库区滑坡灾害防治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土石混合体自身的间断级配会对其水力特性造成明显... 近年来,堆积体滑坡频发,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典型的滑坡类型。研究表明,超过50%的库区堆积体滑坡诱因为水力侵蚀,因此降雨、岸坡侵蚀、波浪掏蚀成为库区滑坡灾害防治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土石混合体自身的间断级配会对其水力特性造成明显影响,进而导致水力侵蚀作用下堆积体内部的颗粒运移规律具有独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土石混合体渗透侵蚀试验装置,模拟土石混合体内部细观侵蚀过程,阐明其侵蚀分异机理,揭示间断级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侵蚀过程主要分为快速侵蚀、侵蚀减缓、稳定渗流3个阶段,超过60%的侵蚀在快速侵蚀阶段完成;与良好级配试样相比,间断级配试样的侵蚀量更大,初始侵蚀更剧烈,快速侵蚀阶段更短暂;间断级配对土石混合体水力侵蚀分异的影响同样明显,细颗粒缺失结构的细颗粒尺寸单一,不易堵塞渗流通道,渗透系数高于良好级配试样,且最大渗透系数与最终渗透系数差异较小;中颗粒缺失结构因大量细颗粒下沉堵塞渗流通道导致渗透系数明显低于良好级配试样;粗颗粒缺失结构内部块石承载骨架结构差,孔隙大,易引发大块石局部破坏,渗透系数高于良好级配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渗透侵蚀 结构分异 颗粒运移 间断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性原则的橡胶颗粒-砂混合物热导率理论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涛 杨玉玲 +2 位作者 张家铭 周逸文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444,共9页
为准确定量评价人工隔热材料橡胶颗粒-砂混合物的导热性能,突破现有经验关系模型适用性较差的局限性,以Wiener土体热导率模型为框架,基于相似性原则,通过对混合物中各介质的导热性能进行分析,建立用于计算混合物热导率的理论模型,分析... 为准确定量评价人工隔热材料橡胶颗粒-砂混合物的导热性能,突破现有经验关系模型适用性较差的局限性,以Wiener土体热导率模型为框架,基于相似性原则,通过对混合物中各介质的导热性能进行分析,建立用于计算混合物热导率的理论模型,分析模型中计算参数的意义和确定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热导率测试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模型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橡胶颗粒和孔隙液的导热能力相似,可将两者归属为相似类传热介质应用于Wiener串、并联模型中;模型综合考虑了橡胶掺量、粒径比、饱和度和孔隙率等对橡胶颗粒-砂混合物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准确描述了混合物热导率和橡胶掺量、粒径比的相关关系,与实测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了较高的精确度。探明复杂应力状态和极端气候条件对刚-柔性颗粒混合物导热性能的作用规律,是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本文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砂混合物 热传导 颗粒接触 土体结构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博 尹杰 李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131,共9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预测方案。首先,提出双高斯模型作为退化经验模型,拟合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退化过程。然后,通过先验知识设置退化模型的初始参数,并利用粒子滤波方法进行参数... 针对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预测方案。首先,提出双高斯模型作为退化经验模型,拟合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退化过程。然后,通过先验知识设置退化模型的初始参数,并利用粒子滤波方法进行参数更新。针对预测过程中出现的粒子退化问题,提出高斯混合方法进行粒子重采样,拟合重采样过程中粒子复杂的非线性分布和长尾分布,保证预测结果的概率密度分布状况均匀且集中。最后在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粒子滤波方案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剩余寿命预测 粒子滤波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态C_(5)F_(10)O/CO_(2)混合气体电击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兆轩 林莘 +1 位作者 徐建源 李磊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6,23,共8页
热态气体的临界击穿场强是评估高压断路器弧后电击穿特性的基础数据,文中研究了C_(5)F_(10)O/CO_(2)混合气体在C_(5)F_(10)O混合比例k=0~10%、压强0.1~2.0 MPa、温度300~4 000 K范围内的临界击穿场强。基于质量作用定律数学模型,得到不... 热态气体的临界击穿场强是评估高压断路器弧后电击穿特性的基础数据,文中研究了C_(5)F_(10)O/CO_(2)混合气体在C_(5)F_(10)O混合比例k=0~10%、压强0.1~2.0 MPa、温度300~4 000 K范围内的临界击穿场强。基于质量作用定律数学模型,得到不同温度下混合气体的平衡组分,采用两项近似方法求解玻尔兹曼方程,分析混合气体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折合电离和吸附系数,获得混合气体的临界折合击穿场强和临界击穿场强。结果表明:0.6 MPa下,温度低于3 000 K时,随着温度降低,k=0~10%混合气体的临界击穿场逐渐低于SF_(6);在温度高于3 000 K时,混合气体的临界击穿场强为SF_(6)的1.2倍以上,具有较强的绝缘能力。研究结果可为C_(5)F_(10)O/CO_(2)混合气体高压断路器弧后电击穿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5)F_(10)O/CO_(2)混合气体 SF_(6)替代气体 电击穿特性 临界击穿场强 粒子组分 玻尔兹曼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配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鲁晓秋 叶影 +3 位作者 曹春 孟建辉 汤衡 何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2,100,共10页
为充分考虑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规划评价的影响,基于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评价体系,提出一种计及光伏输出功率随机性和相关性的有源配电网规划评价方法。首先,为精准刻画光伏出力的随机性与波动性,提出基于改进最优粒子群算法的高斯混合... 为充分考虑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规划评价的影响,基于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评价体系,提出一种计及光伏输出功率随机性和相关性的有源配电网规划评价方法。首先,为精准刻画光伏出力的随机性与波动性,提出基于改进最优粒子群算法的高斯混合模型,计算多个光伏出力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然后,将潮流方程线性化,推导节点电压和线路潮流线性表达式,分别获取多节点电压和多线路潮流的联合概率分布,并基于此构建考虑光伏接入后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和电压质量指标等。最后,将新构建的电压越限风险指标、电压偏差指标以及潮流断面越限风险指标等新型电网规划评价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中,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组合权重并组合得到最终综合评价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规划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电压分布指标 高斯混合模型 最优粒子群算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石混合体“颗粒破碎-剪切参数-含水率”相关性的力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陈泽亮 许萍 +2 位作者 房凌云 林青伟 柳智龙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7-1268,共12页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产生大量土石混合料堆积形成弃渣坝,渣体结构松散、级配差、重度大、透水性强,若遇强降雨,将严重影响其安全稳定性。现以弃渣坝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发展规律、变形强度特性,以及剪切...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产生大量土石混合料堆积形成弃渣坝,渣体结构松散、级配差、重度大、透水性强,若遇强降雨,将严重影响其安全稳定性。现以弃渣坝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发展规律、变形强度特性,以及剪切前后颗粒级配定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增加,混合体试样的抗剪强度降低,应力-应变曲线整体呈现硬化趋势,含水率的增加降低了非线性内摩擦角,黏聚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试样含水率增大,表征其变形特性的相变应力比减小,体变量减小,剪胀特性影响减弱,随着围压增大,结果与上述一致。通过对混合体剪切前后颗粒级配测定,引入颗粒破碎指标探究土石混合体颗粒破碎-剪切参数-含水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含水率增加且颗粒破碎增大时,抗剪强度减小幅度变大,对坝体的安全影响更为明显;当含水率和破碎程度减小时,结果反之。最后,通过引入破碎参数进行了邓肯-张模型修正,并基于试验结果论证了模型的适用性,以期为后续弃渣坝结构安全稳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相变应力比 颗粒级配 颗粒破碎 邓肯-张模型修正 土石混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