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0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S:Cu基液体桥接ACEL纤维器件的制备及应用
1
作者 刘明宇 张英 +5 位作者 陈漪 李子晴 张超 王珣 钱屠聪颖 胡毅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7-1325,共9页
随着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柔性可穿戴显示器件的需求,急需开发一种柔性的电致发光纤维器件。本文使用共轭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一种ZnS:Cu基液体桥接ACEL纤维器件,测试表明器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探究了静电纺... 随着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柔性可穿戴显示器件的需求,急需开发一种柔性的电致发光纤维器件。本文使用共轭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一种ZnS:Cu基液体桥接ACEL纤维器件,测试表明器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探究了静电纺丝层数和电压对纤维发光性能的影响,随着纺丝层数的增加,纤维发光亮度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层数为3层时电致发光性能最好;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纤维的发光亮度逐渐增大,在3.77 V·μm^(-1)、10 kHz的驱动条件下发光纤维的亮度可达192.5 cd·m^(-2)。本工作制备的电致发光纤维可有效区分不同液体电极,具备应用于特定场景下液体种类和浓度识别的功能。此外,还可通过将电致发光纤维嵌入面料形成带有信息的图案以实现可视化信息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 ACEL纤维器件 液体桥接 共轭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子ZnS:Cu/BaTiO_(3)复合涂层的闪络强度和缺陷自检测特性研究
2
作者 刘慕然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60,共11页
绝缘子是电力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表面绝缘缺陷极易导致突发性沿面闪络事故。为了提高对表面绝缘缺陷的检测能力和绝缘子的沿面闪络强度,文中制备了ZnS:Cu/BaTiO_(3)掺杂的绝缘缺陷自检测复合涂层,将ZnS:Cu电致发光材料引入绝缘系统... 绝缘子是电力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表面绝缘缺陷极易导致突发性沿面闪络事故。为了提高对表面绝缘缺陷的检测能力和绝缘子的沿面闪络强度,文中制备了ZnS:Cu/BaTiO_(3)掺杂的绝缘缺陷自检测复合涂层,将ZnS:Cu电致发光材料引入绝缘系统实现缺陷自检测功能,通过引入高介电常数BaTiO_(3)填料均匀表面电场、提高绝缘子沿面闪络强度。测试了涂层样品的交/直流闪络电压,通过对表面金属微粒缺陷在交流电压下的发光分布和局部放电的观测,考察了涂层对表面缺陷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受益于复合涂层对表面电场的均匀化作用和加速表面电荷消散效应,交/直流沿面闪络强度均得到有效提升;绝缘子表面存在金属微粒缺陷时,涂层发光亮度可有效表征表面电场分布特征,并对亚mm级缺陷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相关实验结果对电致发光涂层在绝缘缺陷自诊断与沿面耐电性能提升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BaTiO_(3)复合涂层 绝缘缺陷自检测 电致发光 闪络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才河 毛垚晶 +4 位作者 刘俊伟 吴琴 胡泽艺 李济 武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64,共26页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本文综述了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和Zn含量的提升对于Al-Zn-Mg-Cu合金强韧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微合金化处理、热处理工艺、形变热处理和大塑性变形等强化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制备和强化方法对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及方法,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旨在为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强韧化机制 zn含量 析出相 超高强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与花生壳生物炭对Cu^(2+)和Zn^(2+)的吸附研究
4
作者 马帅 马帅辉 +2 位作者 尹微琴 盛海君 王小治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了2种生物炭。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小麦秸秆生物炭(WS...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裂解法制备了2种生物炭。采用SEM、BET、FTIR、XRD等手段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合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小麦秸秆生物炭(WSBC)和花生壳生物炭(PSBC)对溶液中Cu^(2+)和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WSBC对Cu^(2+)和Zn^(2+)的吸附能力强于PSBC,其中WSBC对Cu^(2+)的吸附(18.51 mg/g)大于Zn^(2+)(14.10 mg/g),且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表明Cu^(2+)和Zn^(2+)在WSBC上的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而PSBC则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2种生物炭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对Zn^(2+)的吸附速率大于Cu^(2+)。热力学分析显示,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其中PSBC吸附的自发性更强。WSBC与PSBC在吸附Cu^(2+)和Zn^(2+)的过程中均存在着离子交换、阳离子-π相互作用和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生物炭 花生壳生物炭 cu^(2+) zn^(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改性Cu/SiO_(2)催化十二醇无氧脱氢制十二醛的研究
5
作者 曹珊珊 周维友 +4 位作者 田正 吴中 孙中华 钱俊峰 何明阳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金属改性M-Cu/SiO_(2)(M为Zn、Fe、Co或Cr)催化剂,通过BET、XRD、H_(2)-TPR、NH_(3)-TPD、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十二醇无氧脱氢反应中研究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改性可提升Cu物种在SiO_(2)载体表面的分...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金属改性M-Cu/SiO_(2)(M为Zn、Fe、Co或Cr)催化剂,通过BET、XRD、H_(2)-TPR、NH_(3)-TPD、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十二醇无氧脱氢反应中研究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改性可提升Cu物种在SiO_(2)载体表面的分散性和还原性及其在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适当的Cu^(+)/Cu^(0)比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弱酸性位的增加会导致副产物十二烯的生成。将Zn-Cu/SiO_(2)催化剂应用于十二醇无氧脱氢制备十二醛的反应中,在最优条件下,十二醇的转化率为91.4%,选择性为97.7%。连续运行200 h后,Zn-Cu/Si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在脱氢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醇 十二醛 无氧脱氢 cu催化剂 zn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u、Zn同位素在医疗诊断上的应用
6
作者 郭瑞 于慧敏 +2 位作者 张华凤 荚卫东 黄方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9,共15页
过渡金属元素Fe、Cu和Zn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元素,其同位素有望作为示踪人体疾病的新指标。文章介绍了Fe、Cu、Zn同位素在医学中应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近年来在医学诊断和代谢方面的应用,其中Fe同位素能有效示踪与Fe代谢相关的疾病;Cu同位... 过渡金属元素Fe、Cu和Zn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元素,其同位素有望作为示踪人体疾病的新指标。文章介绍了Fe、Cu、Zn同位素在医学中应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近年来在医学诊断和代谢方面的应用,其中Fe同位素能有效示踪与Fe代谢相关的疾病;Cu同位素在示踪肝病和癌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Zn同位素可作为分泌器官癌症的有效示踪剂。依据现有这三种同位素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对未来的前景提出了展望,希望能进一步推动金属稳定同位素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医学诊断中金属稳定同位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同位素 cu同位素 zn同位素 医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u)/n(Zn)对Cu/ZnO/Al_(2)O_(3)催化剂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大李 王聪 +2 位作者 刘新伟 杨磊 于一夫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CO_(2)加氢制甲醇(CH_(3)OH)不仅减少了CO_(2)排放,而且缓解了能源短缺,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之一。Cu/ZnO/Al_(2)O_(3)(CZA)催化剂因其成本低、催化活性高而广泛应用于CH_(3)OH合成,其组分结构和表面特性对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CO_(2)加氢制甲醇(CH_(3)OH)不仅减少了CO_(2)排放,而且缓解了能源短缺,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之一。Cu/ZnO/Al_(2)O_(3)(CZA)催化剂因其成本低、催化活性高而广泛应用于CH_(3)OH合成,其组分结构和表面特性对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n(Cu)/n(Zn)对CZA催化剂物化特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共沉淀-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Cu)/n(Zn)的CZA催化剂,采用XRD、SEM、HRTEM、XPS、ICP-MS、H_(2)-TPR和CO_(2)-TPD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CO_(2)加氢制CH_(3)OH反应。结果表明,n(Cu)/n(Zn)会影响催化剂的Cu颗粒粒径、比表面积、表面Cu^(+)与Cu^(0)数量之比(N(Cu^(+))/N(Cu^(0)))、还原性能和表面碱度等理化性质。CZA-R-2(n(Cu)/n(Zn)为2)的Cu颗粒粒径为5.32 nm,比表面积达到53.5 m^(2)/g,表面N(Cu^(+))/N(Cu^(0))为0.900。在220℃、2 MPa和气体空速为7500 mL/(h·g)条件下,CZA-R-2具有最佳的CO_(2)转化率(15.5%)和CH_(3)OH选择性(67.0%),且此时CH_(3)OH产率达到10.4%。此外,CZA-R-2在此条件下平稳运行超200 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Al_(2)O_(3)催化剂 CO_(2)加氢 甲醇 n(cu)/n(z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Cu^(2+)、Fe^(2+)、Zn^(2+)和Mn^(2+)螯合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雷梅花 李天祥 +2 位作者 陶绍程 刘旭 朱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5-701,共7页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进一步验证APP与Fe^(2+)、Cu^(2+)、Mn^(2+)和Zn^(2+)发生了螯合反应。通过二元正交实验可知Zn^(2+)对Mn^(2+)具有强抑制的作用;三元正交实验可知总螯合量的影响因素大小为Zn^(2+)>Fe^(2+)>Mn^(2+);响应面实验可知,实验数据的二次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R^(2)=0.9203),Zn、Fe和Cu的一次项,Zn和Fe、Mn和Fe、Mn和Cu的交互作用项对响应值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cu^(2+)、zn^(2+)、Fe^(2+)、Mn^(2+)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回归再时效优化对Al-Zn-Mg-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赵娟刚 杨海云 +2 位作者 李飞 李舒帆 刘志义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0-447,共8页
通过在回归阶段之后加入24 h自然时效,设计了新型的多级时效制度。本文以石油钻探杆用Al-Zn-Mg-Cu合金挤压管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拉伸测试和电化学腐蚀测试手段,研究了经过不同回归时效处理制度处理后合金的拉伸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通过扫... 通过在回归阶段之后加入24 h自然时效,设计了新型的多级时效制度。本文以石油钻探杆用Al-Zn-Mg-Cu合金挤压管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拉伸测试和电化学腐蚀测试手段,研究了经过不同回归时效处理制度处理后合金的拉伸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通过扫描显微镜、透射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效制度处理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究分析。在优化新型多级时效制度时发现,提高回归温度或延长回归时间会使合金的拉伸强度下降,耐腐蚀性能提高。经过优化,确定了新型多级时效工艺的较优参数为:100℃/24 h+168℃/4 h+水淬+(自然时效,NA)/24 h+80℃/34 h。经过该时效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为672 MPa,屈服强度为628 MPa,延伸率为10.5%,自腐蚀电流密度为6.29μA/cm~2,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RRA 自然时效 G·P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固溶对Al-8.2Zn-2.0Mg-2.3Cu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吴琴 吕华钦 +3 位作者 范才河 刘宇轩 毛垚晶 武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4-1166,共13页
采用SEM、TEM和室温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双级固溶对喷射成形挤压态Al-8.2Zn-2.0Mg-2.3Cu(质量分数,%)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级固溶处理可以显著减少残余第二相的体积分数,促进溶质原子在基体内的均匀分布,其对晶... 采用SEM、TEM和室温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双级固溶对喷射成形挤压态Al-8.2Zn-2.0Mg-2.3Cu(质量分数,%)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级固溶处理可以显著减少残余第二相的体积分数,促进溶质原子在基体内的均匀分布,其对晶粒尺寸的影响不明显。在(450℃, 0.5 h)+(490℃,0.5 h)下固溶的合金经轧制+时效处理后综合性能最佳,其极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757.3±14.7) MPa、(666.4±15.2) MPa和12.4%,硬度为(220.4±4.3)HV。强化机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双级固溶处理样品经轧制+时效后,合金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匹配良好,计算得到的极限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与实验测得的结果吻合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双级固溶处理 力学性能 强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Gd掺杂Al-Zn-Mg-Cu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与热加工图
11
作者 秦凤明 吴锦华 +3 位作者 郑建明 单铃 黄璞 杨海林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7,共8页
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稀土Gd掺杂Al-Zn-Mg-Cu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300~450℃)和应变速率(0.001~1 s^(-1))下的热压缩实验。基于Arrhenius方程、动态材料模型和Prasad理论建立了该材料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 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稀土Gd掺杂Al-Zn-Mg-Cu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300~450℃)和应变速率(0.001~1 s^(-1))下的热压缩实验。基于Arrhenius方程、动态材料模型和Prasad理论建立了该材料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该材料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所示的峰值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加逐渐升高,添加Gd元素后,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167.78 kJ·mol^(-1),较未掺杂的Al-Zn-Mg-Cu合金有所提高。此外,不同应变下的热加工图中只存在一个功率耗散峰值效率区,这个区域随着应变的增加逐渐收缩,最佳热变形区域为变形温度430~450℃,应变速率0.0067~0.082 s^(-1)。对位于稳定热加工区域的450℃,0.01 s^(-1)热压缩试样进行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参数下晶粒组织得到明显细匀化控制,说明热加工图可用于稀土Gd掺杂Al-Zn-Mg-Cu合金的变形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稀土Gd 热压缩 本构关系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MeV Cl^(3+)离子辐照下Al-Zn-Mg-Cu(7050)合金析出相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方昊 易晓鸥 +1 位作者 于虎城 李书磊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0,共9页
选取Al-Zn-Mg-Cu(7050)合金作为模型体系,运用10 MeV Cl^(3+)重核离子开展空间环境中太阳质子流辐射过程的加速模拟实验,研究了合金中代表性强化相η′-Mg Zn_(2)、η-Mg Zn_(2)在室温、注入剂量为5.0×10^(18)ions/m^(2)条件下的... 选取Al-Zn-Mg-Cu(7050)合金作为模型体系,运用10 MeV Cl^(3+)重核离子开展空间环境中太阳质子流辐射过程的加速模拟实验,研究了合金中代表性强化相η′-Mg Zn_(2)、η-Mg Zn_(2)在室温、注入剂量为5.0×10^(18)ions/m^(2)条件下的尺寸与结构稳定性及其对纳米硬度的影响。基于透射电子显微学表征证实:合金中的纳米弥散相η′-Mg Zn_(2)在辐照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但部分η′-MgZn_(2)因碰撞级联引起的弹道混合机制和辐照空位诱导机制发生溶解,导致数密度下降;平衡相η-MgZn_(2)分布于晶界及晶粒内部,辐照后因辐照增强扩散机制出现显著粗化,但数密度变化小。纳米硬度测试显示辐照后试样总体未表现出辐照硬化,可能与辐照过程引入的缺陷团簇对形变位错运动的阻碍有关,一定程度补偿了因η′相部分溶解引起的辐照软化。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合金设计中应关注η′-MgZn_(2)的溶解和η-MgZn_(2)的粗化,通过调控析出相/基体界面稳定性、增加辐照缺陷吸收势阱以延缓上述过程,提高材料耐辐照损伤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7050) 离子辐照 析出相 稳定性 纳米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Al-Zn-Mg-Cu-Li五元合金均匀化热处理工艺研究
13
作者 胡丽敏 张帅 +2 位作者 刘玲 成桃 刘建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153,160,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扫描电镜等对新型Al-Zn-Mg-Cu-Li五元合金的低熔点相、微观组织、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试验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非平衡凝固相(AlZnMgCu四元相和微量含Fe化合物),经过490℃/24 h+...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扫描电镜等对新型Al-Zn-Mg-Cu-Li五元合金的低熔点相、微观组织、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试验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非平衡凝固相(AlZnMgCu四元相和微量含Fe化合物),经过490℃/24 h+530℃/24 h双级均匀化处理后,铸态组织晶界上不规则共晶相回溶,部分块状相在晶界呈不连续分布,晶界变得断续且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Li合金 铸态组织 共晶相 均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河台金矿Cu-Zn互化物和自然镍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4
作者 阮班朗 焦骞骞 +4 位作者 朱平平 吕恒 田乐源 戴家润 张露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河台金矿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由于金矿体均产于剪切带中,因此被认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基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矿相学观察,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河台金矿发现了Cu-Zn互化物和自... 河台金矿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由于金矿体均产于剪切带中,因此被认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基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矿相学观察,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河台金矿发现了Cu-Zn互化物和自然镍。Cu-Zn互化物中主要含有Cu和Zn,以及少量的Fe、Au和Pb,其中,Cu含量为58.63%~62.14%(平均值为60.41%),Zn含量为35.55%~38.48%(平均值为36.63%),计算得到的分子式为Cu_(0.61)Zn_(0.37)Fe_(0.02),近似为Cu_(2)Zn。自然镍矿物中主要含有Ni和Fe,还有少量S、Cu和Te,其中,Ni含量为86.33%~87.74%(平均值为87.26%),Fe含量为4.56%~5.02%(平均值为4.72%),计算得到的分子式为Ni_(0.93)Fe_(0.05)S_(0.02),为含铁自然镍。河台金矿Cu-Zn互化物和自然镍形成于热液成矿期第一个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局部缺硫缺氧的高温环境,其形成可能与深部地幔流体有关。结合前人He-Ar同位素测定结果,进一步证实可能有少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台金矿 cu-zn互化物 自然镍 地幔流体 韧性剪切带 HE-AR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固溶对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王卓 王毅哲 +5 位作者 王家兴 刘子涵 周峻业 刘英 杨潇 王立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6-433,共8页
为解决Al-Zn-Mg-Cu合金热处理过程中Zn含量过高导致的第二相粒子不易回溶的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 O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维氏硬度计和室温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双级固溶工艺对高Z... 为解决Al-Zn-Mg-Cu合金热处理过程中Zn含量过高导致的第二相粒子不易回溶的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 O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维氏硬度计和室温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双级固溶工艺对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固溶淬火态和T6峰时效态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第一级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强度硬度升高,材料综合力学性能提高;延伸率随第一级固溶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拉伸断口均呈现韧性断裂;合金经460℃/1 h+475℃/2 h双级固溶-淬火处理后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580.5 MPa、465.3 MPa和13.6%,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通过调整双级固溶处理过程中第一级处理的温度可以改善高Zn含量铝合金材料的综合性能,为提升铝合金材料热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和性能 AL-zn-MG-cu合金 微观组织 固溶 拉伸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2+)固载硅胶整体柱对8-羟基-2′-脱氧鸟苷固相微萃取性能研究
16
作者 彭传云 袁慕坤 +5 位作者 李舒琪 刘红燕 张少文 吴春来 赵丹 苗亚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6,共8页
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常用于评价个体DNA氧化损伤,是一个典型的生物标记物.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自组装技术分别将Cu^(2+)和Zn^(2+)固载到硅胶中,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8-OHdG的固相微萃取(SPME).在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下,结合高效液... 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常用于评价个体DNA氧化损伤,是一个典型的生物标记物.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自组装技术分别将Cu^(2+)和Zn^(2+)固载到硅胶中,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8-OHdG的固相微萃取(SPME).在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下,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构建了尿样中8-OHdG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u^(2+)和Zn^(2+)固载硅胶整体柱对8-OHdG的富集倍数分别达到61.64和51.20,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新建立SPME-HPLC-UV分析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91~100和1.22~100 nmol·L^(-1),R^(2)>0.99,方法的检测限LODs(S/N=3)为0.31和0.42 nmol·L^(-1).3个浓度加标实验显示,基于Cu^(2+)固载硅胶整体柱建立的分析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1.5%和102.0%之间,日内和日间RSDs在2.7%至9.7%之间(n=3).说明构建的SPME-HPLC-UV分析方法可以灵敏、可靠、准确地检测实际尿样中的8-OH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固载硅胶整体柱 zn^(2+)固载硅胶整体柱 溶胶-凝胶 固相微萃取 8-OH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creep aging asymmetry of a pre-treated Al-Zn-Mg-Cu alloy
17
作者 LAO Shan-feng XU Ke-ren +6 位作者 WANG Tao ZHAN Li-hua XU Yong-qian HUANG Ming-hui MA Bo-lin YANG You-liang GUO Wen-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The asymmetric creep aging behaviors of a pre-treated Al-Zn-Mg-Cu alloy under high and low stress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high precision creep age forming application of aluminum integral panels.With the increase... The asymmetric creep aging behaviors of a pre-treated Al-Zn-Mg-Cu alloy under high and low stress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high precision creep age forming application of aluminum integral panels.With the increase of applied stress,the creep strains under the tensile stress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mpressive stresses and the asymmetry of creep strain is more obvious.However,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ensile stress creep aged sampl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mpressive stress creep aged samples.Dislocation density,dislocation moving velocity and the proportion of precipitates directly lead to the asymmetry of creep strai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fter tensile-compressive creep aging process.In addition,the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sse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width of the precipitate-free zone(PFZ).It indicates that in the high stress creep ag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pretreated Al-Zn-Mg-Cu alloy,the tensile stress promotes the dislocation motion to obtain a better creep strain but weakens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the compressive stress.In the field of civil aviation aircraft component manufacturing,the introduction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stress asymmetry into the creep constitutive model ma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reep age forming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 alloy mechanical properties creep ageing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asymmetry dislocation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Cu纳米微粒的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慕春红 刘鹏 +3 位作者 朱刚强 边小兵 周剑平 贺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4-848,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ZnS:Cu纳米粉体,研究了Cu物质的量分数在0 ̄2%范围变化时对ZnS纳米粉体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室温下,用310nm的波长的光激发发光体,在荧光发射图谱(PLE)中同时观察到了5个发射峰,其中398、423、445 ̄458nm处的发光属于蓝... 采用水热法合成ZnS:Cu纳米粉体,研究了Cu物质的量分数在0 ̄2%范围变化时对ZnS纳米粉体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室温下,用310nm的波长的光激发发光体,在荧光发射图谱(PLE)中同时观察到了5个发射峰,其中398、423、445 ̄458nm处的发光属于蓝色发光光谱的分裂,488、530nm处则为绿色发光光谱的分裂,微量杂质铜的掺入在ZnS晶体中产生新的能级是导致光谱分裂的主要原因。初步探讨了不同发射波长的发射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均为立方相结构,粒径大小约为10nm。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中,吸收峰出现在320nm附近,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出现了明显的蓝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光致发光 zns cu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合成法制备ZnS∶Cu纳米荧光粉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海明 王之建 +2 位作者 张立功 李玉琴 元金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6,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制备ZnS∶Cu纳米荧光粉的化学合成方法。本方法中 ,通过调节巯基乙酸与甲基丙烯酸的摩尔比 ,可得到不同粒径的纳米荧光粉。用TEM ,XRD和PL谱对所制得的纳米荧光粉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化学合成法 制备 zns:cu纳米荧光粉 表征 巯基乙酸 甲基丙烯酸 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Cu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远光 曹立新 +3 位作者 柳伟 苏革 曲华 姜代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9-692,共4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离子掺杂的ZnS(ZnS:Cu)纳米颗粒,研究了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ZnS:Cu纳米颗粒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发现该方法得到立方闪锌矿结构的...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离子掺杂的ZnS(ZnS:Cu)纳米颗粒,研究了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ZnS:Cu纳米颗粒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发现该方法得到立方闪锌矿结构的球形ZnS:Cu纳米晶,粒径在1~6nm之间。室温下,用350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ZnS:Cu纳米粒子,可以得到归属于浅施主能级与铜t2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绿色发光,发光强度随锌硫比的增大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强后减弱,发射峰位随锌硫比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移动。认为浅施主能级为与硫空位有关的能级,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硫空位的数量和能级位置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cu纳米晶 水热法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