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ic and edaphic controls of root-tip 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in five temperate tree species
1
作者 Yaoyuan Ma Ni Yang +3 位作者 Siyuan Wang Changfu Huo Lizhong Yu Jiacun G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25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Root tips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bsorptive fine roots,but their seasonal dynamics and relationship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main unclear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methodology.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temp... Root tips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bsorptive fine roots,but their seasonal dynamics and relationship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main unclear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methodology.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temporal patterns of root-tip 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in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five temperate tree species at a common site in northeastern China,and identified the general environmental controls on such processes.We made monthly in-situ assessments of root tip length(RTL)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in two hardwood and three coniferous species with a minirhizotron(MR)metho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of 2008 and 2009.Air temperature,rainfall,soil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 at 10 cm depth were determined concurrently.RTL production in all species exhibited consistent peaks in summer(June–August)in two growing seasons.RTL mortality showed substantial interannual and interspecific variability,with peaks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2008,but various patterns in 2009.RTL production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nthly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 across all species,and with monthly rainfall in three coniferous species.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RTL production and soil water content.By contrast,RTL mortality was weak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showi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oil temperature in Korean spruce,and with rainfall in Korean pine and Korean spruce.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easonal patterns of RTL production are convergent across the five temperate tree species due to the overlapped distribution of heat and rainfall,which can conduce roots to maximizing the acquisition of nutrient resources in the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t tips Seasonal dynamics PRODUCTION MORTALITY MINIRHIZOTRON Temperate for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岳亚瑞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目的比较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的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牙体牙髓专家门诊收治的80例(80颗患牙)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患者,按材料差异应用差异分为两... 目的比较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的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医院牙体牙髓专家门诊收治的80例(80颗患牙)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患者,按材料差异应用差异分为两组,A组40例:根尖屏障修复术中应用iRoot BP Plus材料;B组40例:术中应用MTA材料;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结果A组、B组效果评价比较(P>0.05)。A组充填操作时间(8.51±1.38)min,短于B组的(15.48±2.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6个月O-PAI评分低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B组的20.00%(P<0.05)。结论iRoot BP Plus和MTA形成根尖屏障修复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均有相似效果,但iRoot BP Plus充填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BP Plus MTA 根尖屏障修复术 根尖未发育完全恒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周杨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4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i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口腔科行根管再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治疗时采用AH-Plus糊剂联合热牙胶充填技术,观察组(n=30)治疗时采用iRoot... 目的:分析i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口腔科行根管再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治疗时采用AH-Plus糊剂联合热牙胶充填技术,观察组(n=30)治疗时采用i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根管充填质量、炎症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术后24、48、72 h及1周,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根管适充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根尖周炎症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根管填充质量,促进根尖周炎症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ot SP单尖充填技术 根管再治疗 AH-PLUS糊剂 热牙胶充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ot SP配合单尖法根管充填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及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帆 陈新钊 蒙萌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3期105-10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iRoot SP配合单尖法根管充填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及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8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iRoot SP配合单尖法治疗,对... 目的 探讨iRoot SP配合单尖法根管充填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及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8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iRoot SP配合单尖法治疗,对照组应用iRoot SP配合冷测压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充填情况、牙周状态、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及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恰填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Root SP配合单尖法根管充填能够提高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充填情况以及牙周状态,降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及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iroot SP 单尖法 根管充填 牙周探诊深度 菌斑指数 龈沟液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A根尖屏障术治疗根尖敞开恒牙的疗效评价
5
作者 徐晨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根尖屏障术用于根尖敞开恒牙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纳入的根尖敞开恒牙患者80例,按随机列表法进行分组,各组40例,研究组采取MTA根尖屏障术,对照组选择热牙胶充填技术,比较各组总有... 目的研究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根尖屏障术用于根尖敞开恒牙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纳入的根尖敞开恒牙患者80例,按随机列表法进行分组,各组40例,研究组采取MTA根尖屏障术,对照组选择热牙胶充填技术,比较各组总有效率、咬合力、美学评分(PSE)评分、牙痛情况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高出对照组72.50%(P<0.05)。2组治疗前各指标均无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咬合力和PSE评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研究组牙痛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研究组满意度95.00%较对照组80.00%更高(P<0.05)。结论MTA根尖屏障术的效果更为理想,促进咬合力改善,并提高软组织的美观度,牙痛发生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敞开恒牙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 根尖屏障术 热牙胶充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合穴理论探疑 被引量:1
6
作者 宫甜甜 王茎 +1 位作者 李庆羚 曾永蕾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95-599,共5页
下合穴理论是《内经》中论治腑病的经典理论,其出现解决了腑病无所主的困境。古医籍中因无“下合穴”这一名词,使得合穴与下合穴主治条文模糊难辨,造成了五输合穴与下合穴概念上虽存在绝对差异,主治上却相似的尴尬局面。本文基于医书古... 下合穴理论是《内经》中论治腑病的经典理论,其出现解决了腑病无所主的困境。古医籍中因无“下合穴”这一名词,使得合穴与下合穴主治条文模糊难辨,造成了五输合穴与下合穴概念上虽存在绝对差异,主治上却相似的尴尬局面。本文基于医书古籍及临床经验,深入探讨下合穴理论的出现缘由、产生基础、取穴特点及与五输合穴的差异。提出下合穴理论的出现以根结、标本理论为雏形,在气街理论中得到支撑:胫气街经冲脉与腹气街沟通,使腑病下取得以实现,为临床诊疗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合穴中上下巨虚与委阳三穴的选取,体现了协调阴阳、上病下取的中医特色诊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腑 下合穴 根结 标本 气街 取穴 合穴 主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快速繁殖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龙 钟鹏 +12 位作者 杨曌 柴华 李莎莎 徐艳霞 吴玥 高海娟 王宏伟 王建丽 李伟 王若丁 孙蕊 李莉 张杨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为建立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快速繁殖体系,本试验以黑油莎2号为试验材料,茎尖作为外植体,采用植物不同组织培养条件培养油莎豆无菌苗,以期筛选出最佳茎尖消毒方法、适宜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以及快速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随消... 为建立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快速繁殖体系,本试验以黑油莎2号为试验材料,茎尖作为外植体,采用植物不同组织培养条件培养油莎豆无菌苗,以期筛选出最佳茎尖消毒方法、适宜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以及快速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随消毒时间的增加,黑油莎2号茎尖污染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存活率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MS+0.9 mg/L 6-苄基腺膘呤(6-BA)+0.3 mg/L萘乙酸(NAA)处理时,黑油莎2号茎尖分化成苗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且茎尖分化成苗率最高,为62.67%;1/2MS+0.2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时,黑油莎2号无菌苗生根数量(29.00)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且根系粗壮,根长为0.9~3.0 cm。最后得出75%酒精30s+0.1%升汞4 min为黑油莎2号最佳茎尖消毒方法,MS+0.9 mg/L 6-BA+0.3 mg/L NAA为最佳茎尖分化培养基配方,MS+1.0 mg/L 6-BA和1/2MS+0.2 mg/L IBA分别是最佳快速繁殖和生根培养基配方。油莎豆快速繁殖体系构建为寒区高效繁育油莎豆优异种苗及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无菌苗 茎尖分化 快速繁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第二磨牙与神经管相对位置的CBCT影像分析
8
作者 杨偲偲 程波 +2 位作者 尹苗 翁秀红 杨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0-815,共6页
目的:分析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根型分布以及根尖与下颌神经管的相对方位和距离,为牙体牙髓诊疗提供数据支持,指导防范治疗中的下牙槽神经损伤。方法:选取近2年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所拍摄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 目的:分析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根型分布以及根尖与下颌神经管的相对方位和距离,为牙体牙髓诊疗提供数据支持,指导防范治疗中的下牙槽神经损伤。方法:选取近2年来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所拍摄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经过纳入标准筛选,分析CBCT中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各类牙根根型的占比,根尖与下颌神经管的相对方位及距离,比较不同性别间和左、右侧间各根尖与下颌神经管相对位置的差异。结果:(1)在整体人群中下颌第二磨牙二根型多于单根型,男性中二根型较多,女性中单根型较多(P<0.001);下颌第一磨牙二根型多于三根型,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第二磨牙的根型分布在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第二磨牙的牙根主要分布在神经管的正上方,其次为舌侧上方,最少见分布在颊侧上方;第一磨牙近中根及二根型第一磨牙的远中根主要分布在神经管正上方,其次为颊侧上方,最少见分布在舌侧上方;三根型第一磨牙的远颊根主要分布在颊侧上方,其次为正上方;三根型第一磨牙的远舌根主要分布在舌侧上方,少见分布在正上方。二根型第二磨牙的远中根与神经管的相对方位在左、右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二根型第一磨牙的近中根与神经管的相对方位具有性别差异(P<0.01)。(3)下颌第二磨牙比第一磨牙距离神经管更近(P<0.001)。在以下三类下颌磨牙根尖与神经管的距离比较中男性大于女性:二根型第二磨牙的近中根尖(P<0.001)、二根型第二磨牙的远中根尖(P<0.001)、三根型第一磨牙的远颊根尖(P<0.05)。左、右侧下颌磨牙各根尖与神经管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第二磨牙比第一磨牙距离神经管更近。下颌磨牙的根型分布及根尖与神经管的距离在部分牙根中存在性别差异,根尖相对神经管的方位在部分牙根中存在男、女性之间与左、右侧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管 锥形束CT 下颌磨牙 根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何俊瑜 任艳芳 +2 位作者 严玉萍 朱诚 蒋德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8-144,共7页
研究了镉(Cd)对水稻幼苗生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水稻幼苗根的生长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降低。Cd使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所占比例相对增加,前期、后期、末期细胞相对减少... 研究了镉(Cd)对水稻幼苗生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水稻幼苗根的生长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降低。Cd使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所占比例相对增加,前期、后期、末期细胞相对减少。Cd能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畸变,染色体畸变率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1~10μmol L-1Cd胁迫24 h后,水稻根尖畸变主要有C-有丝分裂、染色体桥,占总畸变率的32.64%~78.29%;25~200μmol L-1Cd胁迫24~72 h后,水稻根尖细胞中染色体粘连、断片和微核占较大比例,占总畸变率的76.44%~93.96%。研究表明,Cd对水稻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具有阻滞作用,并诱发染色体畸变率的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尖 有丝分裂指数 染色体畸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对不同耐铝性小麦基因型根尖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刚 徐芳杰 +2 位作者 张奇春 章永松 林咸永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9-625,共7页
以2个小麦基因型鉴-864(耐性)和扬麦5号(敏感)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铝胁迫下根系伸长,根尖铝含量,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丙二醛(MDA)和根尖过氧化氢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 以2个小麦基因型鉴-864(耐性)和扬麦5号(敏感)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铝胁迫下根系伸长,根尖铝含量,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丙二醛(MDA)和根尖过氧化氢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0μmol?L-1AlCl3胁迫下,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增加,小麦根系伸长受到显著抑制,且扬麦5号受抑制程度更为明显.根尖铝含量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且扬麦5号显著高于鉴-864.在铝胁迫下,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SOD、CAT和APX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铝处理3h时,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铝处理6h后,扬麦5号根尖SOD活性显著高于鉴-864,而鉴-864根尖CAT和APX活性显著高于扬麦5号.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MDA含量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铝处理3h时,2个小麦基因型无显著差异;铝处理6h后,扬麦5号显著高于鉴-864.H2O2含量随着铝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以敏感基因型积累较多.可见,与小麦耐性基因型相比,在铝胁迫下小麦敏感基因型根尖SOD活性较高而CAT、APX活性较低,从而引起H2O2过量积累而导致氧化胁迫,使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最终严重抑制根系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 小麦 根尖 根系伸长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苗期根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4
11
作者 张晓磊 刘晓静 +2 位作者 齐敏兴 刘艳楠 蒯佳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0-346,共7页
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系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探索紫花苜蓿对混合盐碱的适应特点,为紫花苜蓿在盐碱地的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及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 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系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探索紫花苜蓿对混合盐碱的适应特点,为紫花苜蓿在盐碱地的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及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为A(NaCl∶Na2SO4=1∶1)、B(NaCl∶NaHCO3=1∶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D(Na2SO4∶Na2CO3=1∶1)、E(NaHCO3∶Na2CO3=1∶1)5种混合盐,分别以25 mmol.L 1、50 mmol.L 1、100 mmol.L 1、150 mmol.L 14种盐浓度,模拟出20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混合盐碱条件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了根系总长度、根系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尖数等指标,以了解紫花苜蓿根系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盐浓度为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混合盐碱对根尖数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升高,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A、B处理的根长分别在盐浓度为25 mmol.L 1和50 mmol.L 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0 mmol.L 1)增加50.7%和37.9%,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盐浓度达到150 mmol.L 1时,A、B、C、D、E的根系总长度分别比对照减少26.6%、37.7%、51.6%、37.0%和55.7%,差异显著。A、C、D组处理下仅在25 mmol.L 1时,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21.1%、43.4%和12.7%;在浓度为150 mmol.L 1时,E处理下根表面积显著减小,比对照减少49.6%。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胁迫下抑制根系的生长;在高盐浓度下随着碱性盐比例的增加,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混合盐碱胁迫 根系长度 根表面积 根尖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小麦根尖细胞壁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刚 徐芳杰 +2 位作者 蒋思丝 章永松 林成永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7-892,共6页
以2个小麦基因型鉴-864(耐性)和扬麦5号(敏感)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铝胁迫下小麦根系伸长、根尖铝含量、根尖细胞壁过氧化物酶活性和H2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铝浓度的提高,小麦根系伸长受铝抑制程度加剧,根尖铝含量也明... 以2个小麦基因型鉴-864(耐性)和扬麦5号(敏感)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铝胁迫下小麦根系伸长、根尖铝含量、根尖细胞壁过氧化物酶活性和H2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铝浓度的提高,小麦根系伸长受铝抑制程度加剧,根尖铝含量也明显升高;但敏感基因型根尖铝含量较高,根系伸长受抑程度更为明显。在铝胁迫下,2个小麦基因型根尖可溶态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和松柏醇过氧化物酶(CAPX)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细胞壁离子键结合态GPX和CAPX的活性则随着铝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升高,H2O2含量也呈现类似的趋势;而敏感基因型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和H2O2积累更为明显。因此,铝胁迫下,小麦敏感基因型根尖细胞壁离子键结合态GPX和CAPX活性升高而引起H2O2积累,促进根系木质化和细胞壁氧化交联,导致根细胞壁刚性提高而伸展能力降低,是其根系伸长受到严重抑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 小麦 根尖 细胞壁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诱导大麦根尖细胞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献明 潘建伟 +1 位作者 陈虹 朱睦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3-386,共4页
利用超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对酸铝胁迫下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尖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麦种子正常萌发过程中 ,2个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表现出不同的发光曲线。在铝胁迫过程中 ,4个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 利用超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对酸铝胁迫下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尖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麦种子正常萌发过程中 ,2个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表现出不同的发光曲线。在铝胁迫过程中 ,4个不同耐铝性大麦品种的根尖发光值大小依次为 :沪麦 8号 浙皮 2号 >早熟 3号 >嵊县无芒六棱。这一顺序与用根生长率鉴定的耐铝性能力大小的排列顺序相一致 ,说明可以用根尖超微弱发光的大小来鉴定大麦品种的耐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诱导 大麦 根尖细胞 超微弱发光 耐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对水稻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俊瑜 任艳芳 +1 位作者 朱诚 蒋德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03-2307,共5页
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d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水稻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降低;4个时期相比,Cd对中期的影响最小。微核率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 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d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水稻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明显降低;4个时期相比,Cd对中期的影响最小。微核率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浓度过高时,微核率反而有所降低;此外,Cd能诱发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率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Cd可引起水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和染色体损伤,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 根尖 有丝分裂指数 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根尖染色体的观察技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冯斗 王建岭 +2 位作者 席世丽 于洁 秦延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11-3712,共2页
[目的]探索制作木薯二倍体根尖压片技术,为多倍体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124的根尖为试材,在恒温水浴中用1 mol/L HCl溶液处理,进行细胞解离,并进行11-15 min的时间梯度试验以寻找最佳解离时间。通过木薯根尖染色体的解... [目的]探索制作木薯二倍体根尖压片技术,为多倍体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124的根尖为试材,在恒温水浴中用1 mol/L HCl溶液处理,进行细胞解离,并进行11-15 min的时间梯度试验以寻找最佳解离时间。通过木薯根尖染色体的解离观察试验,探讨了木薯根尖染色体(二倍体)的观察方法。[结果]木薯根尖的最佳取材时间在雨后或头天浇水第2天上午9∶00-10∶00。解离时间梯度试验表明,解离13 min可达到木薯的最佳解离效果。通过比较4种染色试剂(I-IK染液、改良苯酚品红、番红染液和醋酸洋红)的染色效果选出的最佳试剂为改良苯酚品红。[结论]该研究为木薯多倍体的直接鉴定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根尖 染色体 解离时间 染色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丁晓雯 李红 王海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4-197,共4页
研究用环磷酰胺作蚕豆根尖微核实验阳性对照的适宜浓度和结果判断指标。结果表明:用环磷酰胺作为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的阳性对照,其浓度≤40.0mg/L时所致蚕豆根尖微核率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剂量-效应关系;微核指数在1.5以上可以认为实验样... 研究用环磷酰胺作蚕豆根尖微核实验阳性对照的适宜浓度和结果判断指标。结果表明:用环磷酰胺作为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的阳性对照,其浓度≤40.0mg/L时所致蚕豆根尖微核率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剂量-效应关系;微核指数在1.5以上可以认为实验样本具有致突变作用。0.8~10.0mg/L的环磷酰胺可作为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的阳性对照,可用微核指数评价实验结果是否为阳性。该指标可以使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的结果判定更准确、快速,具有重要的实际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根尖 环磷酰胺 微核率 微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对根尖径向生长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钮世辉 李伟 陈晓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76,共6页
通过转基因与RNAi基因沉默技术,获得了由35S组成型启动子和TobRB7根尖特异表达型启动子分别启动表达的PtGA20ox、PtGA2ox1烟草转基因株系和NtGA20oxRNAi株系,对转基因植株根尖进行大样本(n>100)显微观察。统计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根... 通过转基因与RNAi基因沉默技术,获得了由35S组成型启动子和TobRB7根尖特异表达型启动子分别启动表达的PtGA20ox、PtGA2ox1烟草转基因株系和NtGA20oxRNAi株系,对转基因植株根尖进行大样本(n>100)显微观察。统计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根尖径向生长与对照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外源施用GA3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可以逆转这种差异,表明赤霉素对根尖径向生长具有负调控作用;此外,利用TobRB7启动子在根尖分生组织特异上调和下调内源赤霉素水平可以得到与组成型调控转基因植株相似的表型,表明赤霉素对根尖径向生长的负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根尖分生组织生长发育的调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根径 径向生长 根尖分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黑麦草、雀麦根系形态和生长对土壤干旱的适应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咏梅 胡海英 +3 位作者 白小明 Matthew Cory García-Favre Javier Ordóñez Iván P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84-1794,共11页
为了研究牧草根系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选择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雀麦(Bromus valdivianus)进行盆栽试验,给予80%~85%有效水(PAW)充分供水和20%~25%PAW极端干旱两种水分模式,通过对两种牧草的根系外形、干物质积累和根系形态... 为了研究牧草根系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选择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雀麦(Bromus valdivianus)进行盆栽试验,给予80%~85%有效水(PAW)充分供水和20%~25%PAW极端干旱两种水分模式,通过对两种牧草的根系外形、干物质积累和根系形态学分析,探求两牧草在极干旱胁迫下的有效生产策略。研究表明,两种牧草的根尖外形略有不同。雀麦根毛长而密,分生区细胞致密,伸长区较长;多年生黑麦草根毛稀疏,伸长区短。20%~25%PAW极干旱胁迫使黑麦草根系粗细不匀,出现畸形;而雀麦根系未见明显受害。两种牧草生物量在茎叶和根的积累无显著的种间差异和水分处理间的组间差异。雀麦和多年生黑麦草单株根系的总长度、根面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和分叉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多年生黑麦草根量显著高于雀麦(至少P≤0.01),根长和面积是雀麦的1.5倍左右,根尖数和分叉数是雀麦的2倍以上。雀麦根系末端侧根分枝密度高,短且粗;多年生黑麦草侧根细而长。干旱胁迫显著减少了两种牧草的总根长度,促进了雀麦根的径向生长。总之,雀麦根毛区较多年生黑麦草发达,多年生黑麦草根量显著多于雀麦。黑麦草主要以根数量(量)取胜,采取广泛吸水的适应策略;雀麦以根毛发达,侧根分枝密度高(质)为主,采用确保有效吸水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牧草 极干旱胁迫 适应策略 根尖 根系生物量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齿铁线莲根尖组培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红 李成忠 张成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本文以钝齿铁线莲的根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光培养或暗培养)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添加了2.0 mg/L BA、0.5 mg/L NAA的MS+B5培养基,其不定芽诱导率高达78.5%,... 本文以钝齿铁线莲的根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光培养或暗培养)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添加了2.0 mg/L BA、0.5 mg/L NAA的MS+B5培养基,其不定芽诱导率高达78.5%,每个外植体平均产生8.9不定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附加有BA 2.0 mg/L和1.0 mg/L NAA改良MS培养基,增殖倍数为1.9,高度可达7.9 cm,随后转接到附加有1.0mg/L IBA,0.5 mg/L NAA和20 g/L蔗糖的改良MS培养基中,生根率达69.4%。当试管苗根形成完整根系时,把生根的试管苗移栽到装有轻型基质[V(珍珠岩:V(蛭石):V(腐殖土)=4∶1∶1]的无纺布容器中,植株成活率达到93.5%。该根尖再生体系为铁线莲大规模无性繁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 再生 根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等制剂对银杏容器苗的控根效果 被引量:23
20
作者 孙盛 彭祚登 +3 位作者 董凤祥 张炜 王秀琴 芮飞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6-160,共5页
Cupreous preparation and zincous preparation played a role in regulating roo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Ginkgo biloba.The chemical root control preparations of Cu 100 g·L-1,ZnCO3120,160 g·L-1,Zn(AC)2 120,1... Cupreous preparation and zincous preparation played a role in regulating roo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Ginkgo biloba.The chemical root control preparations of Cu 100 g·L-1,ZnCO3120,160 g·L-1,Zn(AC)2 120,160 g·L-1 and DK 1 g·L-1 were able to inhibit the length of first classical latteral root,thereby they controled root growth.The first classical lateral roots treated with cupreous preparation and diquat preparation were shorter than that treated with zincious preparation,however the later produced seedlings with better quality.The length of first classical lateral root,the number of out-side roots with the diameter under 1 mm,and the number of root tips as diameter under 1 mm had 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thus the number of out-side roots could be a better index than the length of first classical lateral root for determining the effective of the root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容器苗 化学控根剂 Ⅰ级侧根平均长度 透根数 根尖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