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镜泊湖熔岩台地17种草本植物1级根形态性状研究
1
作者 王佳音 王子兴 +4 位作者 张鑫鑫 申澜懿 许丽颖 刘斗南 逄宏扬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为深入了解镜泊湖熔岩台地草本植物根系功能性状的特征,揭示该地区不同生活史草本植物根系的适应机制与策略。研究以牡丹江镜泊湖熔岩台地17种草本植物1级根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直径、根组织密度、比根长以及比表面积4个形态性状进行分析... 为深入了解镜泊湖熔岩台地草本植物根系功能性状的特征,揭示该地区不同生活史草本植物根系的适应机制与策略。研究以牡丹江镜泊湖熔岩台地17种草本植物1级根为研究对象,对其根直径、根组织密度、比根长以及比表面积4个形态性状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生活史(11种一年生植物、6种多年生植物)之间1级根形态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镜泊湖熔岩台地一年生植物水棘针和多年生植物斑叶堇菜的1级根根直径、根组织密度、比表面积最大,蛇床和全叶马兰的比根长最大。多年生植物的1级根根直径明显大于一年生植物且差异显著(P<0.05),一年生植物的1级根比根长明显大于多年生植物且差异显著(P<0.05),1级根根组织密度、比表面积在一年生、多年生植物中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泊湖熔岩台地 根直径 比根长 根组织密度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英杰 刘向峰 +2 位作者 张强 王来贵 郝国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目的]揭示当地排土场不同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阐明预测草本植物根系提升土壤渗透性的最优指标,并得出草本植物根系提升土壤渗透性的最佳径级,为排土场生态修复植物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地点,... [目的]揭示当地排土场不同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阐明预测草本植物根系提升土壤渗透性的最优指标,并得出草本植物根系提升土壤渗透性的最佳径级,为排土场生态修复植物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地点,以轴根型紫花地丁、根蘖型苦荬菜和根茎型水麦冬为研究对象,采用图片像素换算法量化3种根系在不同土层深度范围内的根系分布特征;并结合渗透试验获取3种草本植物原状根土复合体的渗透参数,进而探究了根土复合体根系分布参数与渗透参数的关系。[结果]3种草本植物均能提升土壤的渗透性能,轴根型、根茎型和根蘖型根土复合体的初始入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渗透总量相较于素土分别提升82.23%~254.99%,85.59%~307.63%,72.02%~325.91%,62.93%~246.98%。3种草本植物根系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根土复合体的渗透参数均呈现线性相关,根表面积密度的相关性强于根长密度。3种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增强作用主要归功于0.5 mm<D≤1.5 mm径级,它们均存在提升土壤渗透性的最佳径级。[结论]草本植物根系能够提升土壤渗透性,根表面积密度是最佳预测指标,且不同根系均存在最佳径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类型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土壤渗透性 根土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油松和岷江柏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娟 孙旭东 +3 位作者 王娜 李锐 陈娟 高国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6,共8页
了解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12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人工林细根(直径≤2 mm)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状况,分析不同土层中细根系统的碳分配策略,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 了解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12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人工林细根(直径≤2 mm)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状况,分析不同土层中细根系统的碳分配策略,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的油松和岷江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进行取样,测定2种林分不同土层深度(h)(0 cm<h≤15 cm和15 cm<h≤30 cm)中吸收根(1~3级)和运输根(≥4级的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以及吸收根占总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比例。结果显示:油松和岷江柏吸收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在0 cm<h≤15 cm土层均显著高于15 cm<h≤30 cm土层,而运输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在土层间差异均不显著;油松和岷江柏吸收根占总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比例在0 cm<h≤15 cm土层均显著高于15 cm<h≤30 cm土层(P<0.05);岷江柏吸收根占总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比例在2个土层中均显著高于油松(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养分有效性最高的土壤表层,油松和岷江柏细根系统内将更多的碳分配到吸收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根 运输根 根生物量 根长密度 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集流渗灌条件下红梅杏根系分布研究
4
作者 田娇 张维江 +3 位作者 冯娜 黄艳 马轶 马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0,共7页
为了明确降雨集流渗灌技术在宁南山区红梅杏种植中解决缺水问题的实际效果,以5年生红梅杏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自然条件(NAT)和覆膜安装渗灌器(RCII)两种处理,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挖掘根系,并对比分析根长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通过降雨集... 为了明确降雨集流渗灌技术在宁南山区红梅杏种植中解决缺水问题的实际效果,以5年生红梅杏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自然条件(NAT)和覆膜安装渗灌器(RCII)两种处理,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挖掘根系,并对比分析根长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通过降雨集流渗灌技术所集蓄的水量可以促进红梅杏根系更好的生长,解决缺水问题。在RCII条件下,在地表以下0~100 cm内,根长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此外,在RCII条件下,沿行距方向和45°方向的根长密度的对比,证明了渗灌器集流对根系进行水分补充的有效性。通过对行距、株距、深度、根长密度进行偏相关分析和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发现行距(安装渗灌器)、株距(未安装渗灌器)对根长密度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并未产生明显区别(显著性P>0.05);地下深度60~80 cm是影响根长密度分布的关键区间。综上,降雨集流渗灌技术对解决宁南山区红梅杏旱地种植过程中的缺水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根系 降雨集流渗灌 根长密度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有限灌水对海河平原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王丽 刘雪静 +3 位作者 张学成 任建宏 王彦东 甄文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32,共14页
旨为明确海河平原春季限水灌溉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对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传统春季2次灌溉(W2)、春季1次灌溉(W1)和春季不灌溉(W0)3个灌水次数处理,其中W1基于春季3,4... 旨为明确海河平原春季限水灌溉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对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传统春季2次灌溉(W2)、春季1次灌溉(W1)和春季不灌溉(W0)3个灌水次数处理,其中W1基于春季3,4,5,6叶龄(3L、4L、5L、6L)设置4个单次灌溉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与W2相比,W0和W1产量分别降低54.6%,24.4%,W1在4L灌溉产量最高,产量构成降低效应不显著。限水灌溉降低了冬小麦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在开花期W1总根质量密度显著降低17.2%,W0总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分别显著降低47.5%,35.1%。并且W1条件下,4L的根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最大。根系的垂直分布显示,减少灌溉次数增加了根系在40 cm以下土层的分布,但W1随着灌溉时间的推迟,深层土壤的根系分布减少,根系活力增加。其中,在开花期,4L在120~160 cm土层、160~200 cm土层、200~240 cm土层比6L分别显著高出28.8%,14.2%,36.5%。限水灌溉条件下根系特征和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拔节-开花期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对产量有正效应,3L和4L处理开花期总根长密度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总体来讲,4L处理在拔节-开花期的根系总量较高,并且增加了40~240 cm深层根系分布和根系活力,穗数和穗粒数较高,有利于缓解限水灌溉导致的冬小麦产量的降低,可作为海河平原冬小麦限水灌溉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根质量密度 根长密度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67
6
作者 黄林 王峰 +3 位作者 周立江 黄茹 齐代华 魏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110-6119,共10页
在红壤丘陵区选取8种典型森林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分布特征、根长分维数,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根长密度最小,杉木低效林和湿地松林较大,表层土壤根长密度... 在红壤丘陵区选取8种典型森林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分布特征、根长分维数,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根长密度最小,杉木低效林和湿地松林较大,表层土壤根长密度与灌草覆盖度显著相关(r=0.793,P<0.05)。各种森林类型的根长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递减规律,但随深度的增加,不同森林类型的差异逐步缩小,且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小。在相同的土层中,根长密度随径级的变化并不一致,马尾松低效林0<L≤0.2 mm径级根长密度最大,其他类型各土层均表现为0.2<L≤0.5 mm径级根长密度最大的偏峰曲线特征。各径级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也表现为递减趋势,根系径级越大,表层与底层的根长密度差异越明显。根长密度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根长密度越大,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性状,也有利于丰富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从不同径级来看,径级1—2 mm根系对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作用最为显著,径级≤1.0 mm的根系对土壤性状改良作用不明显。各森林类型的根长分维数在2.0973—2.6063之间,分维数越大,根系长度更集中分布于0—0.2 mm径级内,根长分维数反映了不同径级范围根系长度的组成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布 根长密度 分维数 容重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曲柳人工林细根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7
作者 梅莉 韩有志 +2 位作者 于水强 史建伟 王政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12,共6页
2002年5—10月,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直径<1mm)生物量、比根长(SRL)和根长密度(RLD)的季节动态,以及它们与土壤N的有效性、土壤10cm深处月均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细根生物... 2002年5—10月,采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直径<1mm)生物量、比根长(SRL)和根长密度(RLD)的季节动态,以及它们与土壤N的有效性、土壤10cm深处月均温度和含水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细根生物量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具有1个明显的高峰,但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只有1个高峰。在春季和夏季,比根长和根长密度较高,显示细根直径较小,而秋季,这2个参数显著下降,表明细根直径次生增厚或组织密度增加。细根的季节变化与土壤N的有效性、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重要关系。其中细根生物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相关;硝态氮含量、10cm深处土壤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细根的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季节变化正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4种因子的综合作用对水曲柳细根各参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不同季节细根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变化,显示出细根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细根 生物量 根长密度 比根长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灌木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青山 王冬梅 +2 位作者 信忠保 李扬 任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104-5109,共6页
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一叶萩、细叶水团花、枫杨3种典型灌木群落,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以及根长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灌木植被恢复、主要灌木植被配置、快速绿化... 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一叶萩、细叶水团花、枫杨3种典型灌木群落,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以及根长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灌木植被恢复、主要灌木植被配置、快速绿化材料选取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灌木群落各土层根长密度差异性显著,分布规律均为:枫杨>细叶水团花>一叶萩。0—10 cm到40—60 cm土层,各灌木群落根长密度均减小,但不同灌木群落根长密度的差异程度逐渐缩小,表明地形、地表植物类型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枫杨(25.10g/kg)灌木群落底层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是细叶水团花、一叶萩的1.24、1.87倍。各灌木群落全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枫杨、细叶水团花、一叶萩,其值分别为:3.23、2.41、1.46 g/kg。土壤有效磷分布规律为一叶萩(11.56 mg/kg)>细叶水团花(5.37 mg/kg)>枫杨(3.99 mg/kg);一叶萩灌木群落有效磷含量远远大于枫杨和细叶水团花,原因是漓江水长期受人为洗漱影响,导致受江水干扰大的一叶萩灌木群落有效磷含量高。(3)根长密度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说明适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减少土壤有效磷,有利于土壤根系的生长。根长密度与0<L≤1 mm径级的根系所占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与1<L≤2 mm径级的根系所占比例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根系细根越多,根长密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水陆交错带 灌木群落 根长密度 根系分布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护坡草本植物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03
9
作者 李建兴 何丙辉 +3 位作者 谌芸 黄茹 陶俊 田太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152,共9页
为明确用于三峡库区植被构建的边坡植物物种根系特征与土壤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该文以裸地为对照,应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对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Nash)、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狗牙根(Cynodon d... 为明确用于三峡库区植被构建的边坡植物物种根系特征与土壤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该文以裸地为对照,应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对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Nash)、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 Per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4种护坡草本的根系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香根草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显著大于其他草本;各草本类型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及根重密度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递减,但随深度的增加,不同草本类型的差异逐步缩小;不同草本类型土壤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大小均为:香根草>百喜草>紫花苜蓿>狗牙根>裸地,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的增大,土壤内摩擦角φ呈显著的对数增长,土壤粘聚力c呈显著的线性增长,且与直径D≤5mm不同径级的根系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对于裸地而言,4种草本均能显著增强土壤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且根系对土壤内摩擦角φ的提高程度大于土壤粘聚力c;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尤其是直径D≤5mm径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能很好的表征土壤的抗剪强度,可作为评估土壤抗剪强度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 剪切强度 护坡植物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剪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83
10
作者 刘晶淼 安顺清 +2 位作者 廖荣伟 任三学 梁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7-521,共5页
玉米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是准确量化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参数,也是玉米生产科学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实验站内的大型根系观测系统中,采用地下室玻璃窗观测法和方... 玉米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是准确量化植被与气候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参数,也是玉米生产科学管理和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实验站内的大型根系观测系统中,采用地下室玻璃窗观测法和方形整段标本法,观测了"屯玉46号"玉米的根深、根宽、根长和根重,分析了玉米根长、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和根系粗度等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玉米根长、根干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基本呈递减类型。吐丝期0~40cm土层根长占整层根长51.5%,0~80cm土层占76.2%,0~120cm土层占90.5%。乳熟后期其分布趋势与吐丝期相似。玉米根系粗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上层呈减少分布型,在下层呈增加分布型。乳熟后期,玉米最大根深可达230cm,根长总量达8.288km·m?2,显示出该玉米品种有较发达的根系。通过玻璃窗观测的根深大于远离玻璃窗处的根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分布 土壤剖面 根长 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胡杨克隆繁殖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构型 被引量:34
11
作者 黄晶晶 井家林 +4 位作者 曹德昌 张楠 李景文 夏延国 吕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331-4342,共12页
以中龄林和成熟林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挖剖面和根窗的方法,研究胡杨繁殖根系分布、根系构型,以及胡杨根蘖与繁殖根系构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细根(d<2 mm)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现指数函数分布;(2)中龄林细根... 以中龄林和成熟林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挖剖面和根窗的方法,研究胡杨繁殖根系分布、根系构型,以及胡杨根蘖与繁殖根系构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细根(d<2 mm)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现指数函数分布;(2)中龄林细根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在0—90 cm各层都是显著大于成熟林的对应指标(P<0.05),成熟林的中等粗根(5 mm<d<20mm)、粗根(20 mm<d)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在深层(70—90 cm)和中浅层(40—50 cm)都显著大于中龄林的对应指标(P<0.05);(3)在中龄林中,根表面积、根分枝数、根分形维数及平均分枝角度是分析根系构型的主成分因子,而在成熟林中,根体积、根分枝数及平均分枝角度是分析根系构型的主成分因子;根系各径级的主成分分析显示1—2 mm各个径级对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影响显著;(4)两种林龄繁殖根系上的不定芽及分蘖株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种林龄的一级侧根数、分枝角度亦无显著差异(P>0.05);(5)对比两种林龄不同根序上的根蘖芽发现,二级根上不定芽个数均是同组一级根上不定芽个数的3—4倍;基于以上对胡杨根系的功能权衡的分析,得出:细根对胡杨根系构型有重要的影响,在胡杨根系功能权衡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根系分布 根系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树龄旱作枣园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陆生 赵西宁 +4 位作者 高晓东 吴普特 李虹辰 凌强 孙文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40-146,共7页
以黄土丘陵区2、6、10、15龄旱作枣林(Ziziphus jujube cv.Junzao)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距树干0.5、1、1.5 m处、分层(0.2 m)钻取土样,分析了旱作枣林细根随树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枣林树龄增大,枣林细根根长密度增加,比... 以黄土丘陵区2、6、10、15龄旱作枣林(Ziziphus jujube cv.Junzao)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距树干0.5、1、1.5 m处、分层(0.2 m)钻取土样,分析了旱作枣林细根随树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枣林树龄增大,枣林细根根长密度增加,比根长减小;2龄枣树细根主要分布于径向1.5 m以内和垂向1.6 m以上,10、15龄枣树细根分布超过径向1.5 m和垂向3 m以上,并在株间形成根系高密度区,6龄枣树细根径向分布范围大于2龄,垂向分布与10龄和15龄接近;不同树龄枣林细根根长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且主要集中在0~0.6 m土层中;随着树龄增加,细根根长密度径向分布无差异(10、15龄)。研究表明:2、6龄枣林应靠近树干地表处施肥,而理论上成熟期10、15龄枣林可在林内任意位置施肥;同时为防止枣林减产和退化,需增加枣林管理措施以有效降低枣树自身奢侈性耗水和非生产性耗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干旱 树龄 旱作枣园 根长密度 比根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立地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青山 王冬梅 +2 位作者 信忠保 李扬 任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03-2011,共9页
研究根系与土壤关系是发掘河岸带生态退化等问题内在原因的重要途径。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缓坡、陡坡、江心洲、人工岸坡4种典型立地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比根长,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 研究根系与土壤关系是发掘河岸带生态退化等问题内在原因的重要途径。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缓坡、陡坡、江心洲、人工岸坡4种典型立地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比根长,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植被配置、快速绿化材料选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类型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比根长差异性不显著。0—10 cm到10—20 cm土层,各立地类型根长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密度均减小,但不同立地类型根长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密度的差异程度逐渐缩小,表明地形、地表植物类型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细根根长和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性显著,分布规律为人工岸坡>陡坡>江心洲>缓坡;土壤全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人工岸坡、陡坡、缓坡、江心洲,其值分别为:3.12、2.33、1.56、1.32 g/kg;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江心洲和缓坡有效磷含量远远大于人工岸坡和陡坡,原因是漓江水长期受人为洗漱影响,导致受江水干扰大的立地类型有效磷含量高。(3)根长密度、比根长、根系生物量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土壤根系越丰富,越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但遏制了土壤有效磷。细根长度、生物量与根长密度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与根系生物量密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水陆交错带 根长密度 比根长 根系生物量密度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11
14
作者 岳永杰 余新晓 +3 位作者 慕长龙 刘兴良 宿以明 郑绍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8,共3页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比较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及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比较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及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粗根、中根和小根(φ>2mm)的根系生物量总和占单株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87%、58.99%、76.8%、83.0%和35.79%,细根(φ<2mm)生物量占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辐射松>岷江柏Ⅱ>榆树>岷江柏Ⅰ>刺槐。②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单株总根系长度分别为45.87、20.43、9.22、14.08和17.85m,单株总根系干质量分别为39.643、11.867、7.307、6.683、2.900g,相关分析表明根长与根质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的垂直分布格局一致,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与根幅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生物量 比根长 根长密度 根质量密度 根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头流量对棉花根系分布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孙浩 李明思 +2 位作者 丁浩 王允喜 崔伟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8,共6页
土壤湿润区与作物根系分布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滴灌湿润比的理论依据,而土壤湿润区形状直接受滴头流量的控制,因此,滴头流量与作物根系分布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滴灌技术参数的依据。该文以桶栽试验为基础,设置5个滴头流量处理(0.5、1、1.5、2... 土壤湿润区与作物根系分布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滴灌湿润比的理论依据,而土壤湿润区形状直接受滴头流量的控制,因此,滴头流量与作物根系分布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滴灌技术参数的依据。该文以桶栽试验为基础,设置5个滴头流量处理(0.5、1、1.5、2、2.5L/h)观测了棉花5个生育阶段(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吐絮期)的根系结构和根系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小滴头流量下棉花根系分布范围窄而深,根系结构紧凑;而大滴头流量下棉花根系分布范围宽而浅,根系结构稀松。棉花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并且随着滴头流量由小变大,土层内根长集中点向浅层上移。水平方向上,棉花根长密度由根轴向两边逐渐减小,而且根轴处的根长占总根长比率随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变小。试验结果为滴灌技术设计中选定土壤湿润比和滴头流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棉花 试验 滴头流量 根系分布 根长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区3种草本植物根系特征及改土培肥效应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谌芸 何丙辉 +1 位作者 练彩霞 刘志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107,共9页
为探讨紫色土区草本植物根系的改土培肥效应,选取已种植3年(2011-2013年)的水土保持常用草类紫花苜蓿、狗牙根和香根草为目标物种,分0~10cm,10~20cm,20~30cm 土层采集根系和土壤样品,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指... 为探讨紫色土区草本植物根系的改土培肥效应,选取已种植3年(2011-2013年)的水土保持常用草类紫花苜蓿、狗牙根和香根草为目标物种,分0~10cm,10~20cm,20~30cm 土层采集根系和土壤样品,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系指标,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所有土层,香根草的各项根系指标均较优,尤其是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最大均值分别为13.46cm/cm^3 和5.75cm^2/cm^3),紫花苜蓿则总体上的根重密度最好(最小均值为18.10mg/cm^3);定植3年,这3种草本植物并未对试验区紫色土的机械组成产生显著影响,但在数值上草本区有粗颗粒减少、细颗粒增多的趋势;多数草本植物对多个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产生显著影响(有机质增加,速效钾亏损),而对土壤全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和全钾的影响却很微弱;所有草本区的全钾含量较高3.93~4.83g/kg,却在几乎所有土层出现速效钾的亏损,尤其是紫花苜蓿区最大亏损量达20.24mg/kg;相关分析中,所有土壤养分与全部或部分根系指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最大相关系数为0.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根重密度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的根系生长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被引量:41
17
作者 陈延玲 吴秋平 +5 位作者 陈晓超 陈范骏 张永杰 李前 袁力行 米国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9,共8页
根系形态和分布对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有重要影响。增加耐密性是现代玉米(Zea may L.)育种的主要方向,而耐密性与根系的关系尚了解不多。本文以70年代主推的2个不耐密型品种(中单2号与丹玉13)和2个当代耐密型现代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 根系形态和分布对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有重要影响。增加耐密性是现代玉米(Zea may L.)育种的主要方向,而耐密性与根系的关系尚了解不多。本文以70年代主推的2个不耐密型品种(中单2号与丹玉13)和2个当代耐密型现代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为材料,将田间试验和室内水培试验相结合,在3个密度水平下,研究了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的根系差异及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耐密型品种的根系要小于不耐密的老品种。不同耐密性品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0—40 cm。随着密度的增加,根显著变小、变细。密度主要降低0—20 cm土层中的根系生长,对深层根系影响较小。先玉335和中单2的根系长度对密度的反应较弱,郑单958和丹玉13较强。这说明先玉335主要依靠其小根系适应高密度,而郑单958既依靠较小的根系,同时依靠较高的根系反应性适应高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根长 根可塑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与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6
18
作者 梁金凤 齐庆振 +2 位作者 贾小红 宫少俊 黄元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5-950,共6页
通过种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耕作处理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耕作深度(30 cm,35 cm,45 cm)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总量、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 通过种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耕作处理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耕作深度(30 cm,35 cm,45 cm)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Zea mays L)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总量、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深松耕作>传统耕作>免耕。其中,深松耕作对表层土壤(0~25 cm)容重降低作用大于深层土壤(25~45 cm);对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方面的作用,深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从不同耕作深度进行比较,深松45 cm>深松35 cm>深松30 cm>传统耕作,即耕作越深,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根系生长影响越大。不同耕作处理间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研究区的土壤性质、作物生长、自然环境等因素,雨养农区可采用免耕—深松的循环耕作模式,改良土壤性质,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免耕 土壤容重 根长密度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石质山区花椒细根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美秋 马长明 +1 位作者 翟明普 王学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fine roots,which were sampled by excavating monolith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length density,surface area,volume as well as biomass were d...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fine roots,which were sampled by excavating monolith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ot length density,surface area,volume as well as biomass were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depth from 20 cm to 100 cm.The roo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0~40 cm in the verticality,and the root length density,surface area,volume as well as biomass amounted to 72.0%,65.6%,59.2% and 57.5% of the corresponding total amount.Minimum and maximum of specific root length were respectively exhibited at 0~10 cm and 70~80 cm in the verticality.In addition,the root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reached to 110 cm,however most fine roots distributed within 50 cm and the horizon.And the root length density and biomass accounted for 71.5% and 76.4% of the total amount respectively.The minimum and the maximum of specific root length were exhibited at 10~20 cm and 70~80 cm in the horiz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细根 根长密度 比根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根管技术的盐胁迫下小麦根系生长原位监测方法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燕丽 王昌昆 +2 位作者 卢碧林 李继福 潘贤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9-609,共11页
常用的作物根系生长监测一般采用破坏性采样方法,如土钻法和挖掘法等,虽然精度较高,但很难实现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原位重复观测。采用桶栽法,利用微根管技术对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的小麦根系进行了连续观测和采样,获取不同盐... 常用的作物根系生长监测一般采用破坏性采样方法,如土钻法和挖掘法等,虽然精度较高,但很难实现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原位重复观测。采用桶栽法,利用微根管技术对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的小麦根系进行了连续观测和采样,获取不同盐胁迫下小麦根长密度和根长等参数,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小麦根系生长参数随土壤深度分布的规律。结果显示,微根管法获得的小麦根长密度与土钻法所得到的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且在拔节期和孕穗期二者的相关性最好。通过不同时期根系图像对比及根系参数分析发现,小麦根系在0~10 cm土层分布最多,并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此外,随着土壤盐含量的增加,各生长期根长变短;在分蘖期,土壤盐分含量最高(S5,盐分含量6.61 g·kg^(-1))的小麦根系长度不足对照处理的1/2,至孕穗期,其根系长度甚至低至对照处理的1/3,说明小麦根系受盐分胁迫影响较大,且以孕穗期受胁迫程度最严重,尤其当土壤盐含量超过3 g·kg^(-1)时影响最明显。由此可见,与传统破坏性取样方法相比,微根管技术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可更好地快速、无损获取小麦根系生长的相关参数,为盐渍化区域作物根系的原位观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根管技术 盐胁迫 根长密度 根长 小麦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