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0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te geometric nonlinear formulation for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s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铸永 洪嘉振 刘锦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19-124,共6页
A complete geometric nonlinear formulation for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s of a flexible beam undergoing large overall motion was proposed based on virtual work principle, in which all the high-order terms relate... A complete geometric nonlinear formulation for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s of a flexible beam undergoing large overall motion was proposed based on virtual work principle, in which all the high-order terms related to coupling deformation were included in dynamic equations. Simulation examples of the flexible beam with prescribed rotation and free ro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the first-order approximation coupling (FOAC) model may lead to a significant error when the flexible beam experiences large deformation or large deformation velocity. However, the correct solutions can always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present complete model. The difference in essence between this model and the FOAC model is revealed. These coupling high-order terms, which are ignored in FOAC model, have a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flexible body. Therefore, these terms should be included for the rigid-flexible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flexible body undergoing motions with high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beam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 mode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couplings 被引量:3
2
作者 LIU Shan-zeng DAI Jian-sheng +4 位作者 SHEN Gang LI Ai-min CAO Guo-hua FENG Shi-zhe MENG De-y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40-853,共14页
The dynamic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explored. Firstly, a spatial beam element model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of be... The dynamics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explored. Firstly, a spatial beam element model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motion of beam element is derived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kinematic constraint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a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motive parameters of moving platform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movements of kinematic chains, and the overall kinetic equation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derived by assembling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motion of components. On the basis of abovementioned analyses, the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conducted. After obtaining the method for force analysis and expression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dynamic stress of flexible components, the dynam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spatial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is perform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because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flexible components in the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the force on each component in the mechanism fluctuates sharply, and the change of normal stress at the root of drive components is also remarkable.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arallel mechanisms with rigid and flexible links an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esign of th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 and flexible couplingS parallel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FORCE analysis dynamic str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tudy on Rigid and Flexible Coupling System for Terminally Sensitive Submuni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锐 刘荣忠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235-240,共6页
A kinetic model of the rigid and flexible coupling system for terminally sensitive submunition is set up with Kane's method. The parachute is considered as a flexible body, the flexible displacement is expressed w... A kinetic model of the rigid and flexible coupling system for terminally sensitive submunition is set up with Kane's method. The parachute is considered as a flexible body, the flexible displacement is expressed with modal spread method, the position of the parachute is expressed with a hybrid coordinate method, and the kinematics of the terminally sensitive submunition is analyzed. Ten generalized coordinates relative to the attitude of the terminally sensitive submunition are chosen, and the correlative generalized active forces, the generalized inertial forces, the generalized internal forces are calculated in turn. On the base of the Kane's method, the ten degrees of freedom dynamic equations for the coupled terminally sensitive submunition are finally set up.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 expediently simulate and analyze accurately the exterior ballistic trajectory of terminally sensitive submunition, and provide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terminally sensitive submunition with some helpful re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刚柔耦合系统 动力模式 凯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upport stiffness on vibrations of a planet gear system considering ring with flexible support 被引量:7
4
作者 LIU Jing PANG Rui-kun +1 位作者 LI Hong-wu XU J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280-2290,共11页
Planet gear systems(PGSs)are key components of transmission mechanisms.Structural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gearbox and shaft can affect the support stiffness and vibrations of PGSs.The ring gear flexibility sho... Planet gear systems(PGSs)are key components of transmission mechanisms.Structural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gearbox and shaft can affect the support stiffness and vibrations of PGSs.The ring gear flexibility should affect the vibrations of PGSs too.However,most previous work did not completely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the ring gear flexibility on the vibrations of PGSs and flexible supports of ring and sun gears.Thus,this paper presents a flexible-rigid coupling multi-body dynamic(FMBD)model for a PGS with the flexible supports and ring gear flexibility.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ring gear is established to formulate the ring gear flexibility.The influences of clearance and damping of planet bearings on the vibrations of PGS are considered.The effects of flexible supports and ring gear flexibility on the vibrations of PGS under different moment and speed conditions are studied.The statistical parameters and peak frequencies of PGS from the proposed FMBD and previous rigid multi-body dynamic(RMBD)models are compared.The results denote that the flexible support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vibrations of PGS.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support structure design and vibration control for PG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 gear flexible-rigid coupling flexible supports ring gear flexibility vibr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与交通耦合的港口多能微网优化调度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慧 谢应彪 +3 位作者 赵波 章雷其 谢长君 董朝阳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3,共14页
能源与交通的耦合是港口多能微网未来发展趋势。然而,港口能源-交通耦合面临3类关键问题:如何厘清交通系统的协同调度潜力;如何应对能源侧与交通侧的调度随机性;如何发挥多能互补的调度灵活性。针对上述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港口能源-交通... 能源与交通的耦合是港口多能微网未来发展趋势。然而,港口能源-交通耦合面临3类关键问题:如何厘清交通系统的协同调度潜力;如何应对能源侧与交通侧的调度随机性;如何发挥多能互补的调度灵活性。针对上述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港口能源-交通耦合研究现状。通过梳理能源-交通耦合下港口多个能源单元、交通单元的集成结构,总结了港口多能微网优化调度模型。分别论述港口能源-交通多网耦合、多能互补下的调度潜力、随机性及灵活性等方面研究成果,以进一步促进能源-交通耦合的综合效益优化与降碳绿色发展。探讨了港口多能微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即港口不确定性精确刻画、港口交通柔性资源聚合、港口高碳排放属性转型、港口不同主体利益分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多能微网 能源-交通耦合 调度潜力 调度随机性 调度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地铁啸叫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洋 李午垚 江晓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3,共9页
地铁在通过狭窄的曲线轨道时经常会产生严重的啸叫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体验,故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地铁车辆在曲线段产生啸叫现象的机理。为使高频范围内的动力学仿真结果更加准确,在动力学模型中引入柔性轮对组成动力学刚柔耦合系统... 地铁在通过狭窄的曲线轨道时经常会产生严重的啸叫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体验,故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地铁车辆在曲线段产生啸叫现象的机理。为使高频范围内的动力学仿真结果更加准确,在动力学模型中引入柔性轮对组成动力学刚柔耦合系统,模型采用三维滚动接触方法模拟轮轨间的弹性接触,在计算切向力时使用迭代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下落摩擦机制。针对我国地铁运行的速度和曲线半径,设计了5个研究工况,在动力学系统中对不同工况下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蠕滑率和接触力进行研究,并将接触力的计算结果导入边界元模型中,分析不同工况下车轮的振动响应和约束阻尼层的降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由弹性轮对组成的动力学刚柔耦合系统在曲线段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和垂向力均大于刚性轮对;引入下落摩擦机制后,当曲线半径分别为200 m和300 m时,轮轨接触力会出现振荡且轮轨间发生两点接触,容易产生啸叫噪声,当曲线半径为400 m时,接触力没有出现振荡且轮轨间主要是踏面接触;车轮在曲线段的振动主要是轴向振动;在相同曲线半径下,列车通过曲线时轮轨间产生的接触力会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当速度较大时轮轨间更容易发生两点接触;车轮添加约束阻尼层后,在相同激振力的作用下,阻尼车轮在测点的总声压级均小于标准车轮的总声压级,最大声压级下降21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啸叫 数值模拟 刚柔耦合 降噪 动力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副车架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晋 刘伟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9,共12页
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是整车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悬架与副车架系统中常将副车架作为刚性连接进行研究,然而前副车架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会发生弹性变形,文中对某车型的前副车架进行柔性化处理,建立刚柔耦合模型来研究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是整车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悬架与副车架系统中常将副车架作为刚性连接进行研究,然而前副车架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会发生弹性变形,文中对某车型的前副车架进行柔性化处理,建立刚柔耦合模型来研究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整车进行横向动力学分析,推导了三自由度车辆运动学方程。通过车辆运动学仿真对比分析,研究了该前副车架柔性对悬架系统KC特性与整车瞬态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运用NSGA-Ⅱ算法对前副车架连接处的衬套刚度进行优化设计,改善了整车的瞬态操纵稳定性。优化结果表明:在0.5 Hz时,横摆角速度相对于方向盘转角增益降低了8%,车身侧倾角相对于侧向加速度增益降低了1.1%,侧向加速度相对于方向盘转角延迟时间减少了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副车架 刚柔耦合 有限元分析 瞬态操纵稳定性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半径水平井铰接式柔性钻具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8
作者 罗敏 莫亚虎 +2 位作者 李巧珍 徐亭亭 林志强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9,共12页
在超短半径水平井侧钻技术中,柔性钻杆与导向筛管、钻头与岩石之间频繁地摩擦碰撞,可能导致柔性钻具因发生耦合振动而失效破坏,直接影响钻井安全和钻井效率.选取造斜段铰接式柔性钻具为研究对象,考虑柔性钻杆与导向筛管之间的接触非线... 在超短半径水平井侧钻技术中,柔性钻杆与导向筛管、钻头与岩石之间频繁地摩擦碰撞,可能导致柔性钻具因发生耦合振动而失效破坏,直接影响钻井安全和钻井效率.选取造斜段铰接式柔性钻具为研究对象,考虑柔性钻杆与导向筛管之间的接触非线性以及井底岩石对钻头的作用力影响,建立了造斜段铰接式柔性钻具耦合振动力学及有限元模型.通过对铰接式柔性钻具进行耦合振动动力响应分析,得到铰接式柔性钻具各方向的变形图以及不同位置柔性钻杆的横纵扭振动加速度响应曲线,然后讨论了钻压、转速对铰接式柔性钻具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越靠近钻头处,柔性钻杆横向振动越剧烈,而扭转振动随井深呈周期性递减;钻压越大,柔性钻杆横向和扭转振动越大;转速越大,柔性钻杆横向振动越小,而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变化受转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钻具 钻头-岩石 耦合振动 动力学 接触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季冻区路基冻胀变形对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影响研究
9
作者 丁旺才 张呈祎 +4 位作者 吴少培 李得洋 高全福 李强 李国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53-162,共10页
为研究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规律,首先以我国季冻区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结构配筋的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其次建立基于轮对、构架以及轨道柔性的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模型,... 为研究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规律,首先以我国季冻区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结构配筋的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其次建立基于轮对、构架以及轨道柔性的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适用于计算车轮圆周长期磨耗演化的MATLAB软件预测模型,研究不同温度梯度下车轮多边形圆周磨耗演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严寒地区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对车轮多边形圆周磨耗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40℃温度梯度范围内,严寒环境会加剧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速率,磨耗后期车轮粗糙度水平及多边形幅值显著大于常温环境,波动幅度甚至超过2倍;路基冻胀幅值主要影响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速率,幅值越大,演化速率越快,但对磨耗演化区域的影响较小;冻胀波长主要影响车轮磨耗量的累积位置,随着波长的增大,磨耗量会在车轮均匀叠加,波长越大,越趋于规则性磨耗,而冻胀波长对车轮磨耗速率影响甚微,研究结果可为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车轮磨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轮多边形 刚柔耦合 磨耗演化 路基冻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触间隙的压缩机柔性转子扭振特性研究
10
作者 黄志强 王杰 +3 位作者 李涛 李刚 王硕 母德全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0,共11页
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扭振会引起烧瓦及轴系断裂等重大问题,为掌握压缩机转子系统扭振响应,提出了一种考虑衬套-销轴碰撞间隙、曲轴-轴承油膜间隙的压缩机柔性转子系统扭振动力学求解方法,为避开曲轴系固有频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及方法... 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系扭振会引起烧瓦及轴系断裂等重大问题,为掌握压缩机转子系统扭振响应,提出了一种考虑衬套-销轴碰撞间隙、曲轴-轴承油膜间隙的压缩机柔性转子系统扭振动力学求解方法,为避开曲轴系固有频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及方法。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以及Hertz接触理论,求解了含碰撞间隙下曲轴系扭振动力学响应,分析表明,曲轴系第4列曲柄销的扭振幅值最大,扭转角位移幅值为0.051°,动态角速度峰值为156.026 rad/s。基于此,考虑了曲轴-轴承油膜间隙,利用有限差分法及超松弛迭代法计算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并通过压力扰动法求解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综合考虑衬套-销轴碰撞间隙和曲轴-轴承油膜间隙对曲轴系动态响应的影响,开展了考虑预应力下的曲轴系模态分析,并对比分析了考虑油膜间隙和不考虑油膜间隙下曲轴系的共振情况。结果表明,考虑油膜间隙后曲轴系第3、8阶固有频率分别降低了44.64%、21.23%,且在同一转速范围带内,考虑综合间隙下曲轴系共振转速点减少,2阶临界转速降低了38.55%,共振的概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碰撞间隙 油膜间隙 刚柔耦合 曲轴扭振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屋顶柔性光伏系统颤振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正农 肖蓓 +1 位作者 钟旻 吴红华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4-622,共9页
为研究柔性光伏支架在屋顶风场条件下的颤振性能,基于Ansys Fluent计算平台,根据某屋顶风场实测结果,通过嵌入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实现屋顶风场的模拟,利用Newmark-β法进行0°~40°范围内柔性光伏组件竖向及扭转自由度的流... 为研究柔性光伏支架在屋顶风场条件下的颤振性能,基于Ansys Fluent计算平台,根据某屋顶风场实测结果,通过嵌入自定义函数(UDF)的方法实现屋顶风场的模拟,利用Newmark-β法进行0°~40°范围内柔性光伏组件竖向及扭转自由度的流固耦合数值计算。研究发现,柔性光伏组件在屋顶风场环境下也会同时发生竖弯和扭转的耦合振动,此颤振形式为自限幅软颤振。光伏组件倾角对屋顶柔性光伏支架系统颤振性能有显著影响:在光伏组件倾角0°~30°内,颤振临界风速随倾角的增大不断减小;在30°~40°倾角内,颤振临界风速随倾角的增大有增大趋势。基于频谱分析发现,随着倾角的增大,扭转运动在耦合振动中的占比逐渐增大,0°~40°倾角的扭转成分占比为52.3%~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耦合 颤振 振动分析 柔性光伏支架 屋顶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快速变负荷和灵活性供需匹配的耦合系统优化调度
12
作者 周念成 戴旭晖 +2 位作者 池源 徐飞 常东锋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可再生能源与快速变负荷改造的火电机组在同一并网点对外形成耦合系统,是提升沙漠、戈壁、荒漠等灵活性发电资源缺乏而可再生能源比例较高地区灵活性的有效手段。为了挖掘火电机组改造后的耦合系统经济性与灵活性,文中提出一种风光火耦... 可再生能源与快速变负荷改造的火电机组在同一并网点对外形成耦合系统,是提升沙漠、戈壁、荒漠等灵活性发电资源缺乏而可再生能源比例较高地区灵活性的有效手段。为了挖掘火电机组改造后的耦合系统经济性与灵活性,文中提出一种风光火耦合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根据实际测算的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后的运行煤耗数据,拟合了机组爬坡过程的煤耗计算公式,并分析了火电快速变负荷能力提高对耦合系统经济性和灵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日综合运行收益与灵活性供需匹配度作为目标函数,考虑包括阶梯式爬坡率在内的系统运行约束,构建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在优化算法中使用分组关联多项式变异算子,提高了算法对维度较高、约束较复杂的电力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的求解能力。最后,以某地区耦合系统为例进行了优化调度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述方法能够获得综合经济性与灵活性相对更优的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系统 调峰 快速变负荷 阶梯式爬坡率 灵活性供需匹配 多目标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齿轮箱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
13
作者 张建超 夏子阳 +1 位作者 胡玉飞 陈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5,共5页
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振动特性问题,利用3D扫描设备对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进行了逆向三维建模。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含齿轮箱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和齿轮箱传动系统刚柔耦合仿真模型,通过整车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箱体在轨道谱激励下... 针对高速列车齿轮箱振动特性问题,利用3D扫描设备对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进行了逆向三维建模。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分别建立了含齿轮箱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和齿轮箱传动系统刚柔耦合仿真模型,通过整车动力学仿真得到了箱体在轨道谱激励下的载荷特征,并将其与齿轮箱传动系统耦合模型相联立,对箱体在内外激励下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上箱体小齿轮上端与下箱体底部振动位移及加速度较大,上箱体大齿轮附近振动位移及振动加速度相对较小等规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齿轮箱 刚柔耦合 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结构静动力特性研究
14
作者 胡志鹏 孙宗磊 +3 位作者 张浩然 刘凯 薛旻 吕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9,共8页
大跨度斜拉桥在运营过程中受众多因素影响,桥面易产生较大挠曲变形,影响桥上无砟轨道的服役性能,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结构适应性亟待研究。以某设计速度350 km/h、主跨420 m的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以及车辆-轨道... 大跨度斜拉桥在运营过程中受众多因素影响,桥面易产生较大挠曲变形,影响桥上无砟轨道的服役性能,大跨度桥梁无砟轨道结构适应性亟待研究。以某设计速度350 km/h、主跨420 m的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法以及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大跨斜拉桥-无砟轨道精细化模型与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对桥梁受环境荷载变形时的桥上无砟轨道结构应力、道床跟随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频域分析对桥梁变形引起轨道不平顺以及行车时的轨道板振动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轨道板等效应力最值均出现于梁端轨道板限位凸台处,最大值为5.04 MPa;在考虑轨道板自身重力产生的层间预压缩量后,桥梁变形时的轨道结构层间脱空量最大值为0.03 mm;桥梁变形产生的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曲线在120~200 m波长频段内略高于中国无砟轨道谱;行车状态下,桥梁变形引起的轨道板加速度最大值为1.63 m/s^(2);各工况下轨道板振动响应主频为11.73 Hz,并且在多处相同频率区段出现峰值。研究发现:桥上轨道结构除梁端轨道板限位凸台之外,应力均小于C40混凝土设计值,道床结构跟随性良好。桥梁变形引发的轨道高低不平顺能量主要集中于120 m以上波长,相较于随机不平顺,环境荷载引起的桥上轨道长波不平顺对行车状态下的轨道板动力响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跨度斜拉桥 无砟轨道 有限元 刚柔耦合 静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桩-路-网”耦合下配电系统灵活域的构建方法
15
作者 陈厚合 高远航 +3 位作者 李雪 姜涛 吴成昊 付麟博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2,70,共10页
“车-桩-路-网”耦合系统中,电动汽车(EV)充放电行为的多时空动态交织与电能流-交通流的深度融合使主动配电网的运行优化边界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挖掘EV等分布式资源的灵活性支撑潜力,分析量化配电网灵活性,提出一种“车-桩-路-网”耦合... “车-桩-路-网”耦合系统中,电动汽车(EV)充放电行为的多时空动态交织与电能流-交通流的深度融合使主动配电网的运行优化边界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挖掘EV等分布式资源的灵活性支撑潜力,分析量化配电网灵活性,提出一种“车-桩-路-网”耦合下配电网运行灵活域的构建方法。在计及“车-桩-路-网”的耦合特征对EV进行充电负荷时空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峰谷补偿电价机制下EV的充放电行为,构建EV接入电网响应模型;考虑到EV在电价激励下的实时响应能力,构建以配电网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以优化充电负荷分布,为配电网运行灵活域的构建奠定基础;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法分析大量的负荷样本下满足“车-桩-路-网”耦合关系的配电网灵活运行的可行点,构建考虑“车-桩-路-网”耦合系统多时空复杂交互特性的配电网运行灵活域。以D33-T29测试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车-桩-路-网”耦合 电动汽车 充放电行为 车网互动 实时响应能力 运行灵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输送机动态张力分布获取与接触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宏 杨璐 +2 位作者 宋扬 高然航 冯乾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2,407,共9页
为提高综掘装备用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可靠性,首先,基于悬链线理论建立刮板链张紧补偿位移与链节间张力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刮板链在输送槽弯道区域的摩擦阻力、链节间张力以及侧向挤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构建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 为提高综掘装备用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可靠性,首先,基于悬链线理论建立刮板链张紧补偿位移与链节间张力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刮板链在输送槽弯道区域的摩擦阻力、链节间张力以及侧向挤压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构建短距摆动式刮板输送机刚柔耦合多体接触动力学模型;其次,结合输送机尾横摆现场试验,利用压力-速度数据,调试设定刚柔耦合仿真模拟试验参数;最后,提出在不同横摆角度、输送机仰角和刮板链链速多种工况条件下短距摆动式掘进刮板输送机周期循环动态张力分布获取方法,探究空载摆动工况周期闭环运行下刮板链-弹簧板-尾部输送槽相互作用的刚柔接触特性,以及输送系统动态张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整个运行过程中刮板链张力和侧向挤压力与输送机仰角、机尾横摆角度及链速呈正相关,且机头驱动链轮啮合处会出现张力剧增;刮板链由“直”变“曲”的过程中链节间扭矩增大,造成刮板与弹簧板间短时刻刮卡,运行轨迹呈“内密外疏”的排布方式;实测了输送机摆动有杆腔压力,经过数值与仿真获取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输送机 刚柔耦合 悬链线方程 多体接触特性 动态张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电感二次限流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研究
17
作者 赵智忠 南坤宁 +1 位作者 陈海 李天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43-3452,I0119,共11页
高压直流断路器是柔性直流电网中切除故障的关键设备,对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压直流断路器限流能力弱、切除故障慢、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电感二次限流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其利用电容的... 高压直流断路器是柔性直流电网中切除故障的关键设备,对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压直流断路器限流能力弱、切除故障慢、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电感二次限流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其利用电容的反向充电,使耦合电感两次投入限流,实现对故障电流的抑制,在故障切除后可完成重合闸的判定。所提断路器主要利用晶闸管进行断路器故障切除过程中各阶段的转换,且无需单独的电容充电设备,使其造价大大降低。为了验证所提断路器可行性,对其进行了工作过程的原理分析、理论推导以及元件参数的设计,基于PSCAD/EMTDC搭建了单端直流等效系统和四端柔性直流系统对断路器的开断性能完成了仿真验证,并与现有拓扑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断路器在限流能力、故障隔离速度、避雷器吸能、经济性方面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耦合电感 故障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交通柔性吊杆拱桥风-车-桥耦合仿真分析
18
作者 曾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柔性吊杆拱桥因具有结构刚度小、轨道梁梁体宽跨比小的特点,易受风荷载作用从而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列车的舒适性,需对风-车-桥耦合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以我国首条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为工程背景,通过ANSYS有限...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柔性吊杆拱桥因具有结构刚度小、轨道梁梁体宽跨比小的特点,易受风荷载作用从而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列车的舒适性,需对风-车-桥耦合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以我国首条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为工程背景,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长度为80 m的柔性吊杆拱桥模型,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以及多体动力学软件UM进行风-车-桥耦合分析,并通过平稳性指标判断行车情况。[结果及结论]在风荷载作用下,列车的横向平稳性指标变化较竖向更剧烈,其平稳性处于列车运行合格的边缘。当车速和风速增大时,列车的横向振动明显提升;车速40 km/h下,20 m/s风速相比于10 m/s风速的最大桥梁横向位移增幅达159.5%,最大竖向位移增幅达11%;15 m/s风速相比于10 m/s风速的最大桥梁横向位移增幅达70%,最大竖向位移增幅达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交通 柔性吊杆拱桥 风-车-桥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双轴柔性太阳翼在轨转动多体动力学分析与验证研究
19
作者 董富祥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0-1458,共9页
双轴太阳翼转动是影响卫星姿态以及星上精密载荷指向精度和稳定度的重要因素。针对卫星双轴柔性太阳翼在轨转动动力学分析问题,提出采用基于递推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考虑轨道、卫星构型、太阳翼结构柔性、太阳翼驱动机构和动量... 双轴太阳翼转动是影响卫星姿态以及星上精密载荷指向精度和稳定度的重要因素。针对卫星双轴柔性太阳翼在轨转动动力学分析问题,提出采用基于递推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考虑轨道、卫星构型、太阳翼结构柔性、太阳翼驱动机构和动量轮组件在内的整星机电耦合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方程组。以某带双轴太阳翼卫星为对象,开展了卫星机电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比较了太阳翼转动引起的卫星姿态角、姿态角速度仿真结果与在轨遥测数据。研究表明:建立的卫星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机电耦合模型仿真获得的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结果与相应在轨遥测数据几乎吻合,证明了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双轴柔性太阳翼转动时将产生较大干扰力矩和姿态扰动,为获得准确仿真结果,需要将控制力矩分配到动量轮组件上。仿真获得了太阳翼转动对浮动星体的扰动力矩,可为双轴太阳翼转动对星体扰动的地面验证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体动力学 机电耦合动力学与控制 双轴柔性太阳翼 太阳翼驱动机构 动量轮力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能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研究综述及展望
20
作者 袁铁江 王康 +1 位作者 滕越 邓占锋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61-2077,共17页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电网灵活性调节需求大幅增加,火电装机占比显著下降,迫使现役火电机组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和更高的灵活性。为此,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氢能具...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电网灵活性调节需求大幅增加,火电装机占比显著下降,迫使现役火电机组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和更高的灵活性。为此,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氢能具有绿色清洁、长时大规模存储和高能量密度等优势,通过制-储-用氢环节与火电耦合,有望提升火电深度调峰能力、降低碳排放,为火电灵活性改造提供低碳、高效的全新技术路径。结合火电与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撑,概述氢能对提升火电灵活性的应用前景。针对储氢耦合火电机组与储电、储热耦合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储氢耦合优势。基于当前技术条件与需求,探索火电-氢能耦合技术的可行设计方案,重点分析耦合集成过程涉及的结构设计、动态调控和评价机制等关键问题,深入剖析制-储-用氢各环节与火电耦合技术瓶颈,并提出拟解决思路展望,以期为氢能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氢能 灵活性改造 深度调峰 电热耦合 集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