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垄作对土壤氮磷钾含量及马铃薯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1
作者 赵晓龙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43-347,共5页
通过研究覆膜垄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及马铃薯的影响,为土壤培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机制,改进和提升旱地集雨耕作技术,促进马铃薯优质高产提供依据。以传统中耕壅土耕作为对照,设置全膜双垄耕作(FRF)、春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SRF)、秋膜垄上微... 通过研究覆膜垄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及马铃薯的影响,为土壤培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机制,改进和提升旱地集雨耕作技术,促进马铃薯优质高产提供依据。以传统中耕壅土耕作为对照,设置全膜双垄耕作(FRF)、春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SRF)、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ARF)处理对土壤有效成分、马铃薯产量及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中耕壅土耕作相比,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春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和全膜双垄耕作0~60 cm土层氮磷钾及其有效成分含量均显著提高。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马铃薯3 a平均产量最高,为48210.9 kg/hm^(2),明显高于传统中耕壅土耕作。覆膜垄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且均以秋膜垄作最高,与中耕壅土耕作相比较,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3 a平均增加率分别为48.1%、43.2%、27.7%;肥料农学效率在不同年型均以秋膜垄作处理最高,各覆膜垄作处理3 a平均农学效率均表现为磷肥>钾肥>氮肥。综合来看,秋膜垄上微沟集雨耕作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马铃薯产量的优势明显,是首选的旱地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覆膜 垄沟集雨 土壤养分 养分利用率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覆膜垄作种植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孙梦媛 刘景辉 +2 位作者 赵宝平 杨彦明 高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2-269,276,共9页
针对内蒙古长城沿线丘陵区土壤保水保肥性差,春旱严重及马铃薯产量和降雨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地膜覆盖和垄作种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露地平作(CK)、全膜垄作(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 针对内蒙古长城沿线丘陵区土壤保水保肥性差,春旱严重及马铃薯产量和降雨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地膜覆盖和垄作种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露地平作(CK)、全膜垄作(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和全覆膜平作(A4)5种栽培方式对旱作农田土壤酶活性与相应土层土壤含水量、温度、pH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全覆膜和垄作提高了土壤增温保墒能力,A1、A2、A3和A4处理,与CK相比,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32.76%,23.60%,42.92%,17.58%,土壤温度分别提高11.51%,9.41%,6.87%,4.83%,同时显著降低0—20cm土层土壤pH,提高了相应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进而增加芽鲜重、根鲜重和芽粗,提高了根系活力,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与CK相比,产量分别提高48.62%,34.22%,52.85%,21.70%,显著增加了降雨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可见,全膜垄作种植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降雨利用率,且以A1和A3效果最优,更适合作为内蒙古长城沿线丘陵区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全覆膜 垄作种植 生长 产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黑膜全覆盖穴播栽培的效应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立功 李国斌 +2 位作者 苏忠太 崔志峰 马建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50,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对黑膜、无色膜、垄作、平作、沟播等因素进行组合,探讨了旱地冬小麦地膜全覆盖穴播不同栽培模式的膜下茎和杂草发生规律、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动态及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小麦采用黑膜覆盖,自动出苗率比无色膜覆盖平均提高... 本研究通过对黑膜、无色膜、垄作、平作、沟播等因素进行组合,探讨了旱地冬小麦地膜全覆盖穴播不同栽培模式的膜下茎和杂草发生规律、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动态及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小麦采用黑膜覆盖,自动出苗率比无色膜覆盖平均提高63.73%,膜下茎密度和鲜重分别降低74%以上和98%左右,杂草盛发期的密度和鲜重分别比无色膜覆盖降低62.03%和96.70%,比露地栽培降低70.00%和92.93%。黑膜覆盖小麦全生育期0~25 cm土壤积温比无色膜覆盖降低108.8℃,比露地降低62.9℃,但在播种至拔节阶段,比露地增加72.8℃,拔节至成熟比露地降低135.7℃。水分利用效率黑膜覆盖比无色膜覆盖提高4.48%,比露地提高45.75%。黑膜覆盖比无色膜增产3.05%,比露地增产47.81%。3种起垄方式中,垄作比平作小麦自动出苗率平均提高44.00%,沟播则降低23.80%;膜下茎密度垄作降低35.59%以上,沟播增加25.64%以上;膜下茎鲜重垄作降低30.62%以上,沟播增加12.09%以上。垄作提高土壤积温90.5℃,沟播降低23.5℃;垄作增产3.24%,沟播增产4.90%。以黑色全膜垄作穴播为最佳模式,较全膜覆土穴播自动出苗率平均提高146.93%,膜下茎密度降低98.74%以上,杂草鲜重降低99.90%以上,全生育期增加土壤积温5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75%,增产8.68%,节本4 020元·hm^(-2),增加纯收益5 422元·hm^(-2)。且膜面覆土量减少75%,易于清除残膜。其中通用垄沟半微垄模式具有宽窄行距的特点,较微垄模式增产3.89%,增收11.33%,并且适宜机械化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地膜 全覆盖 穴播 垄作 微垄 通用垄沟 自动出苗 冬小麦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盖条件下缓释氮肥对马铃薯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恒 陈占全 +2 位作者 张亚丽 高玉亭 李月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1,共5页
探讨全膜覆盖条件下不同尿素与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青海省山区旱地全膜覆盖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指导。以下寨65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对照(CK)、推荐施肥不施钾肥(OPT1-K)、推荐施... 探讨全膜覆盖条件下不同尿素与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青海省山区旱地全膜覆盖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指导。以下寨65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对照(CK)、推荐施肥不施钾肥(OPT1-K)、推荐施肥不施磷肥(OPT1-P)、推荐施肥不施氮肥(OPT1-N)、推荐施肥(OPT1)、推荐施肥(OPT2)、推荐施肥(OPT)及当地习惯施肥(FP)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释放期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及不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下自苗期至膨大期,马铃薯干物质逐渐增多,从苗期到盛花期增加缓慢,其中盛花期到膨大期生物量增长最快,干物质迅速积累,到了成熟期干质量又略有降低。推荐施肥(OPT1)在膨大期每株干质量比对照、推荐施肥不施氮肥(OPT1 N)和推荐施肥(OPT)增加42.39%、34.04%、60.85%;并且地上茎叶干物质分配比率高于普通尿素、缓释尿素(N 80d)。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并且对于马铃薯生长后期所需要的氮素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 垄作种植 马铃薯 缓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庄浪)旱作马铃薯全膜覆盖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立功 马淑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92,共9页
以建立黄土丘陵区地膜覆盖栽培的最佳模式,高效利用降雨资源为目的,于2011-2013年在庄浪县旱地进行了不同降雨年份地膜覆盖盖度、垄型、覆膜时期、垄高4因素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度、垄型、覆膜时... 以建立黄土丘陵区地膜覆盖栽培的最佳模式,高效利用降雨资源为目的,于2011-2013年在庄浪县旱地进行了不同降雨年份地膜覆盖盖度、垄型、覆膜时期、垄高4因素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度、垄型、覆膜时期是全膜覆盖的关键因素,起垄高度在干旱年对产量影响明显。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次序为覆盖度>垄型>覆膜时期>起垄高度。覆盖度显著影响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全覆盖优于半覆盖,半覆盖优于露地栽培。全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21.2%,大中薯重提高23.6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19%,半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16.1%,大中薯重增加10.9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6.62%。垄型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明显,“凹”型双垄优于“弓”型单垄,其垄内0~60 cm的土壤储水量比“弓”型垄提高3.46%,其中20~40 cm增加10.58 mm,提高4.48%,增产16.9%,大中薯增加26.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8.20%。“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覆盖时期,以秋覆膜最佳,比播前覆膜产量增加15.31%,水分利用率提高14.56%,顶凌覆膜次之,较播前覆膜增产9.54%,水分利用率提高8.98%。“低垄”、“中垄”、“高垄”3个起垄高度,在不同降雨年份表现不同,降雨偏多的年份高垄栽培利于增产,降雨较少的年份低垄栽培为佳,各年度平均显示,低垄型和中垄型分别比高垄型增产1.72%和1.7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和2.76%。在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地膜全覆盖栽培以中垄型双垄垄播秋覆全膜栽培为最佳模式,较露地栽培增产49.16%,纯收益增加78.0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79%,较全膜垄作侧播增产23.07%,纯收益增加43.9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25%,实现了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垄垄播 中垄型秋季覆膜 地膜全覆盖 黄土丘陵区 旱作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氮肥对干旱山区全膜覆盖马铃薯氮素吸收、分配及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恒 陈占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68,共5页
在互助县蔡家堡乡进行马铃薯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高原干旱山区马铃薯田产量、植株样品氮素吸收、分配和土壤淋溶液中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缓释氮肥与等养分的普通氮肥相比,增产率为10.6%、17.4%... 在互助县蔡家堡乡进行马铃薯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高原干旱山区马铃薯田产量、植株样品氮素吸收、分配和土壤淋溶液中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缓释氮肥与等养分的普通氮肥相比,增产率为10.6%、17.4%;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推进,马铃薯各器官中含氮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叶中氮含量下降幅度较大,在营养生长阶段,在生殖生长阶段80天的缓释氮肥较普通尿素及50天缓释氮肥更有利于茎中的氮素向马铃薯叶片和产量器官转移,50天缓释氮肥在膨大期氮素积累量比其他处理都高,其中比CK、OPT高出88%、68%,马铃薯对于氮素的需求与50天缓释氮肥释放规律几乎一致。其他器官下降趋势较平缓生育期内能够延缓氮素向硝态氮的转化的速率,保证较长时间地向植株提供氮素养分,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土壤和施入的氮肥形态有多种,但向下淋失的氮化合物总是以硝态氮为主,同时硝态氮淋溶的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 垄作种植 马铃薯 缓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垄沟秋季全覆膜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谢腾腾 何秀珍 +1 位作者 宋乃平 耿淼 《农业科学研究》 2013年第1期33-37,共5页
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南塬村是一个没有外来客水灌溉的村庄,近些年气候干暖化使该地雨养农业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对该区域农户调研数据与气象数据的分析,从技术、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对双垄沟秋覆膜技术在该区域的可接受性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 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南塬村是一个没有外来客水灌溉的村庄,近些年气候干暖化使该地雨养农业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对该区域农户调研数据与气象数据的分析,从技术、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对双垄沟秋覆膜技术在该区域的可接受性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双垄沟秋季全覆膜播种技术在技术层面上能够有效改善作物生长条件;在经济层面上能够有效增加粮食产量;在社会层面上符合农民的种植习惯,农民的接受程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农户 双垄沟秋覆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沟垄作对旱作农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叠加效应 被引量:21
8
作者 谢军红 李玲玲 +1 位作者 张仁陟 柴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7,共10页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Zea mays L.)种植中覆膜、沟垄作的增产作用和水分利用特征,布设大田定位试验,包括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半覆膜平作和不覆膜平作4个处理。结果发现,连续3个平水年中,全膜沟垄作集成了全覆膜与沟垄...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Zea mays L.)种植中覆膜、沟垄作的增产作用和水分利用特征,布设大田定位试验,包括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半覆膜平作和不覆膜平作4个处理。结果发现,连续3个平水年中,全膜沟垄作集成了全覆膜与沟垄作的优点,产生明显的叠加效应,较半膜平作分别增产2282.9、2460.2和2765.5 kg hm^(–2),增产率为32.3%、49.8%和46.5%。其中,全覆膜的贡献分别为59.3%、90.3%和20.9%,沟垄作的贡献分别为40.7%、9.7%和79.1%。叠加效应中全覆膜与沟垄作对产量的贡献呈此消彼长态势,连作前两年,全覆膜的作用大于沟垄作,连作第3年,沟垄作的作用大于全覆膜。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全膜沟垄作较半膜平作的增幅为10.6%~25.2%。在同等降水条件下,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处理播前土壤贮水量较不覆膜平作增幅分别达6.3%~15.1%和3.5%~11.5%。收获期土壤贮水量明显低于不覆膜平作,降幅达6.0%~12.9%和4.7%~7.5%。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土壤贮水量呈递减趋势,连作第2、第3年收获期全覆膜沟垄作、全覆膜平作较连作开始土壤贮水量分别降低37.1%、44.0%和35.5%、40.9%,连作第2年全覆膜沟垄作在50~200 cm出现干燥化现象,第3年各处理30~200 cm土层均出现干燥化现象。综上所述,全覆膜沟垄作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但其较高的产量以高耗水为代价,在连续低降水条件下,3年玉米连作会导致土壤干燥化,存在生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效应 覆膜 沟垄作 旱作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种植对土壤水热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曹寒 吴淑芳 +1 位作者 冯浩 张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为探索不同地膜颜色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设置黑、白两种地膜颜色及平作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通过使用TRIME-TDR及地温计对不同覆膜处理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监测,探究不同覆膜种植对农田土壤水热动态变化... 为探索不同地膜颜色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设置黑、白两种地膜颜色及平作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通过使用TRIME-TDR及地温计对不同覆膜处理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监测,探究不同覆膜种植对农田土壤水热动态变化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作物越冬期—返青期,覆膜处理增温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该时期增加了1.3℃,在作物拔节期—灌浆期,覆膜受植株茂密遮阳影响,增温效果不显著;无论是平作还是垄作,黑膜处理其表层5cm土壤温度均高于白色覆膜和对照不覆膜处理;一天内,黑、白覆膜处理表层5cm土壤温度最高值较对照分别增加4.9℃和5.7℃。(2)整个生育期,0—20cm耕层内土壤含水率变化波动最显著,起垄覆膜处理耕层土壤含水率平均较平作覆膜处理和对照处理分别提高5.04%和14.82%。在起垄覆黑膜处理作物生育期内,抽穗期0—100cm土层蓄水量处理提高最为显著,较对照增加45.2mm。(3)起垄覆黑膜增产节水效果最显著,产量较对照处理增加658.7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16.3%。在丰水型年,由于降水充沛,不同种植方式间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对于覆膜种植技术的改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作 覆膜 表层土壤温度 土壤蓄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带状沟覆垄播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陈玉章 田慧慧 +5 位作者 李亚伟 柴雨葳 李瑞 程宏波 常磊 柴守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4-727,共14页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产中沟垄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特点,在2016年和2017年设置了大田试验,包括秸秆带状沟覆宽垄种植、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全覆膜沟垄种植和露地平作4个处理。...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产中沟垄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特点,在2016年和2017年设置了大田试验,包括秸秆带状沟覆宽垄种植、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全覆膜沟垄种植和露地平作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2016年),沟垄覆盖种植可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6.1%~13.2%,平均提高块茎形成期1.2~1.8 m土层含水量7.6%,全覆膜沟垄作可显著提高淀粉积累期0~0.2 m土壤含水量30.3%。在平水年份(2017年),除全覆膜沟垄种植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22.2%外,其余处理与露地平作无显著差异;沟垄覆盖种植0~2m土壤含水量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分别平均比露地平作高8.7%、13.0%和13.1%。与露地平作相比, 2个生长季沟垄覆盖种植可使马铃薯全生育期0~2 m土壤平均贮水量提高5.4%~15.5%,单株生物量增加12.8%~147.4%,成熟期株高增加21.1~39.7cm,进而马铃薯增产51.6%~8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8.2%~111.7%。以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增产增效最显著,2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经济收益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87.8%、97.5%和254.2%。因此,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此外,与全覆膜沟垄种植相比,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适宜在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作 覆膜 秸秆带状沟覆 旱作马铃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及肥料配比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于健龙 杨永奎 +3 位作者 胡辉 杨波 申玲 吴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措施及肥料配比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构建马铃薯覆膜高效栽培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脱毒马铃薯威芋3号为材料,在毕节中海拔地区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免耕、垄作、覆膜、肥料配比等16个处理组合对马铃薯形...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措施及肥料配比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为构建马铃薯覆膜高效栽培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脱毒马铃薯威芋3号为材料,在毕节中海拔地区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免耕、垄作、覆膜、肥料配比等16个处理组合对马铃薯形态、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垄作覆膜缓释肥料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垄作不覆膜、免耕覆膜和缺素处理(P<0.05,下同)。免耕覆膜缓释肥料、配方肥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缺素处理和垄作栽培处理。马铃薯垄作覆膜缓释肥料处理的马铃薯薯重量、实际产量、经济总产值、经济净收益较免耕覆膜缓释肥料处理分别增加12.1%、12.2%、13.1%和27.8%,较垄作不覆膜缓释肥料处理增加49.0%、30.2%、51.0%和110.0%。垄作覆膜缓释肥料和配方肥处理的马铃薯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免耕覆膜缓释肥料和配方肥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垄作不覆膜处理。【结论】在施用缓释肥料或配方肥的前提下,与免耕覆膜栽培措施相比,垄作覆膜栽培措施能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是适宜推广的栽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免耕 覆膜 垄作 缓释肥料 配方肥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灌区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学平 梁万平 陈荣 《中国糖料》 2018年第2期33-35,共3页
研究了河西走廊灌区甜菜3种起垄覆膜与平作覆膜(CK)种植方式对其根产量、含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能显著提高甜菜产量,较平作覆膜提高7.9%以上,糖度提高1.1%~1.6%,半膜覆盖垄作模式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性能。
关键词 甜菜 起垄覆膜 平作覆膜 根产量 含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适宜覆膜时间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军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0-223,共4页
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未能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实现秋雨春用。以秋季、顶凌、播前3个时间覆膜为处理,进行了为期3a的小区试验,探讨了甘肃省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适宜覆盖时间。结果表明,秋季全覆膜、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全覆膜在播... 播前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未能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实现秋雨春用。以秋季、顶凌、播前3个时间覆膜为处理,进行了为期3a的小区试验,探讨了甘肃省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适宜覆盖时间。结果表明,秋季全覆膜、顶凌全覆膜较播前全覆膜在播前→出苗→拔节期0—1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2.7%和1.5%;1m土壤贮水量分别相当于增加245~501m3/hm2,138~317m3/hm2;降水利用率分别增加了8.5%和5.6%;水分利用效益分别增加了5.54和2.88kg/(mm·hm2)。秋季和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技术是海拔2300m以下,年降雨350~500mm的干旱、半干旱旱作农业区玉米降水高效利用的技术模式。以秋末土壤封冻前(一般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及早春土壤昼消夜冻时(一般3月上中旬)覆膜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地区 秋季(顶凌)全膜覆盖 双垄沟播 土壤水分 覆膜时间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中旭 李秋芝 +5 位作者 尹会会 商娜 李海涛 李彤 王士红 张晗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44-47,共4页
为明确麦后夏直播花生的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其中主处理为垄作(LZ)和平作(PZ)两种种植方式,副处理为5个单粒精播密度[(19.5~25.5)万穴/hm^2],对照采用双粒播种,密度为15.0万穴/hm^2。垄作、平作均采用覆膜双行种植。结果表明... 为明确麦后夏直播花生的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其中主处理为垄作(LZ)和平作(PZ)两种种植方式,副处理为5个单粒精播密度[(19.5~25.5)万穴/hm^2],对照采用双粒播种,密度为15.0万穴/hm^2。垄作、平作均采用覆膜双行种植。结果表明,垄作的主茎高、侧枝长分别比平作高2.3、1.1 cm,两种种植方式的主茎高、侧枝长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主茎高、侧枝长没有显著差异;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少,垄作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分别比平作多0.7、0.6条;垄作单株果数比平作多1.1个、公斤果数少52.1个,两种种植方式单株果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公斤果数随种植密度加大而呈增加趋势;垄作百果重、出米率分别比平作多31.3 g、高4.4个百分点,两种种植方式百果重、出米率随种植密度加大而降低;不同种植方式间荚果产量差异极显著,垄作平均荚果产量5 929.1kg/hm^2,比平作增产19.54%,同一种植方式不同密度处理间荚果产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两种种植方式均是T2(21.0万穴/hm^2)、T3(22.5万穴/hm^2)密度处理产量居前2位,比对照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本地区花生麦后夏直播垄作覆膜、平作覆膜种植的最适宜密度范围是(21.0~22.5)万穴/hm^2,单粒精播最佳密度也为(21.0~22.5)万穴/hm^2,最佳种植方式是垄作覆膜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夏直播 单粒精播 密度 垄作 平作 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不同覆膜栽培方式效益对比
15
作者 李欣 田恩平 +6 位作者 韩清芳 张志亮 田晓燕 刘莹 赵琴 陈彩芳 任玮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4期3-4,共2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露地条播种植方式,全膜双垄侧播栽培可使旱地谷子增产52.7%,纯收入增加2 392元/hm^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0.4%;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可使旱地谷子增产16.7%,纯收入增加178元/hm^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5.5%;全膜双垄沟播...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露地条播种植方式,全膜双垄侧播栽培可使旱地谷子增产52.7%,纯收入增加2 392元/hm^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0.4%;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可使旱地谷子增产16.7%,纯收入增加178元/hm^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5.5%;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因播后遇雨发生板结,且板结不易破除,严重影响出苗,群体密度较低,导致减产5.6%~8.3%。建议在宁夏南部旱作农业区谷子生产上应加快推广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模式,在土地平坦、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则应重点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秋覆膜 全膜双垄沟播 全膜双垄侧播 全膜覆土穴播 水分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秋覆膜垄作甜菜产质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蔺志其 何玉龙 《中国糖料》 2017年第5期37-38,共2页
调查结果表明,秋覆膜甜菜与早春垄作和不覆膜平作比,出苗率分别高12和25个百分点,根产量分别高18.7%和73.8%,纯收益分别增加8083.3元/hm^2和11169.7元/hm^2;含糖率分别提高0.4和1.9度。并提出了相应的种植技术。
关键词 甜菜 秋覆膜垄作 产质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会宇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王爷府镇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黄土丘陵地居多,年降水量350~400mm,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天然降水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玉米全膜... 王爷府镇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黄土丘陵地居多,年降水量350~400mm,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天然降水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够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的效果,2011年王爷府镇共计推广应用733.3hm2,平均产量853.0kg/667m2,较常规半覆膜产量680.5kg/667m2,增产173.5kg/667m2,增收244.0元/667m2。目前,王爷府镇主要推广应用的是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覆膜双垄沟播 秋季全膜双垄春季沟播 顶凌全膜双垄春季沟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