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oval of elemental mercury from coal combustion flue gas by sodium halides impregnated red mud
1
作者 MUHAMMAD Sarfraz LI Yang +3 位作者 YANG He JIN Lijun LI Dekang HU Haoquan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9,共17页
Mercury removal from coal combustion flue gas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ue to the lack of cost-effective sorbents.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red mud(RM)-based sorbents impregnated wi... Mercury removal from coal combustion flue gas remain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ue to the lack of cost-effective sorbents.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red mud(RM)-based sorbents impregnated with sodium halides(NaBr and NaI)are presented to capture elemental mercury(Hg^(0))from flue gas.The modified RM underwent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including analysis of its textural qualities,crystal structure,chemical composition,and thermal properti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alide impregnation substantially impacts the surface area and pore size of the RM.Hg^(0) removal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on a fixed-bed reactor in simulated flue gas(consisting of N_(2),O_(2),CO_(2),NO and SO_(2),etc.)on a modified RM.At an optimal adsorption temperature of 160℃,NaI-modified sorbent(RMI5)offers a removal efficiency of 98%in a mixture of gas,including O_(2),NO and HCl.Furthermore,pseudo-second-order model fitt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hemisorption mechanism for the adsorption of Hg^(0) in kinetic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rcury removal red mud sodium halides IMPREGNATION flue g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reduction sintering process with flue gas recirculation for reduction alkalis harm and flue gas emission
2
作者 ZHONG Qiang JIANG Wen-zheng +3 位作者 GAO Wei LI Qian YANG Yong-bin JIANG 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106-121,共16页
A pre-reduction sintering process with flue gas recirculation(PSP_(fsg)-FGR)was developed to mitigate alkalis harm to the blast furnace and reduce the flue gas emission in the whole ironmaking process.The results indi... A pre-reduction sintering process with flue gas recirculation(PSP_(fsg)-FGR)was developed to mitigate alkalis harm to the blast furnace and reduce the flue gas emission in the whole ironmaking proces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e-reduction sintering process(PSP)can effectively remove 58.02%of K and 30.68%of Na from raw mixtures and improve yield and tumbler index to 74.40%and 68.69%,respectively.Moreover,PSP was conducive to reducing NO_(x) and SO_(2)emissions and simultaneously increasing CO content in flue gas.Circulating CO-containing flue gas to sintering bed effectively recycled CO and further improved K and Na removal ratio to 74.11%and 32.92%,respectively.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re-reduced sinter mainly consisted of magnetite,wustite and a small quantity of metallic iron,and very few silicate glass phase was also formed.This process can simultaneously realize alkali metal elements removal as well as flu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the integrated ironmak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ore sintering pre-reduction sintering flue gas recirculation alkali element removal flue gas emi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晕自由基簇射脱除烟气中的NO_X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赫 高翔 +2 位作者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0-155,共6页
研究了直流电晕放电诱导自由基簇射脱除烟气中的NOx。该技术特点是以NH3为吸收剂的气流通过喷嘴电极电晕区域,分解产生自由基,氧化(或还原)NO。研究发现:通入喷嘴电极的气体成分和流量对放电的V-I特性有影响,通过调节两股气流量,可得到... 研究了直流电晕放电诱导自由基簇射脱除烟气中的NOx。该技术特点是以NH3为吸收剂的气流通过喷嘴电极电晕区域,分解产生自由基,氧化(或还原)NO。研究发现:通入喷嘴电极的气体成分和流量对放电的V-I特性有影响,通过调节两股气流量,可得到稳定的帘状流光电晕;烟气中水蒸汽对电晕放电的V-I特性有影响,并为NOx脱除过程提供更多的OH自由基,可提高NOx脱除效率和单位能量的NO脱除量。实验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可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x,并且能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晕 自由基簇射 烟气脱除 nox 电晕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催化氧化脱除烟道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马双忱 赵毅 +1 位作者 郑福玲 王淑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新方法,在鼓泡反应器内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实验.就催化剂的选择、吸收液的pH值、催化剂浓度等对SO2和NOx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中和Fe3+液相催化氧化法... 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新方法,在鼓泡反应器内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脱氮的实验.就催化剂的选择、吸收液的pH值、催化剂浓度等对SO2和NOx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中和Fe3+液相催化氧化法脱硫脱硝有较好的效果,采用本方法可以脱除90%以上的SO2以及50%左右的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催化氧化 脱硫 脱氮 联合脱硫脱氮技术 烟道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厂60000m^3/h炭黑干燥炉烟气臭氧脱硝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燕群 杨业 +5 位作者 黄建鹏 林法伟 马强 徐超群 王智化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65-1870,共6页
为了研究臭氧氧化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脱硝效率的影响因素,在杭州某橡胶厂中一台尾部烟道进行臭氧氧化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改造后的烟气量为60 000m3/h的炭黑干燥炉上,开展烟气臭氧脱硝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O3/NO... 为了研究臭氧氧化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脱硝效率的影响因素,在杭州某橡胶厂中一台尾部烟道进行臭氧氧化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改造后的烟气量为60 000m3/h的炭黑干燥炉上,开展烟气臭氧脱硝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O3/NOx当量摩尔比>0.7的情况下,吸收塔前较低的烟气温度、烟气在吸收塔内较长的停留时间都有利于脱硝效率的提高;当O3/NOx当量摩尔比=0.73时,脱硝效率随着浆液pH值的增大而逐步提高;当O3/NOx当量摩尔比=1.23时,脱硝效率基本不受浆液pH值的影响;在臭氧脱硝改造工程应用中,烟气温度是影响脱硝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洗涤塔前加装汽水换热器对烟气进行降温处理,是一种提高氮氧化物脱除效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干燥炉 臭氧氧化 脱硝 污染 烟道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结合硫代硫酸钠溶液喷淋同时脱硫脱硝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业 徐超群 +4 位作者 朱燕群 林法伟 马强 王智化 岑可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41-2047,共7页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方法开展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结合Na2S2O3-Na OH溶液湿法喷淋可以实现NOx和SO_2协同脱除:在O_3/NO摩尔比为1.1~1.2时,溶液中Na2S2O3浓度的增加会提高系统的N...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方法开展模拟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结合Na2S2O3-Na OH溶液湿法喷淋可以实现NOx和SO_2协同脱除:在O_3/NO摩尔比为1.1~1.2时,溶液中Na2S2O3浓度的增加会提高系统的NO_x脱除效率,烟气中SO2的存在会促进NOx的脱除,当SO2浓度为1030mg·m^(-3)、2.0%Na_2S_2O_3溶液作为喷淋液时可实现较高的SO_2脱除效率,同时NO_x脱除效率可达70%以上;喷淋液p H在2.5~9范围内变化时提高浆液p H有利于NOx的脱除,当p H=9时脱硝效率可达75%。180 min连续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可有效促进NOx的脱除,并实现SO2较高的脱除效率,同时可实现系统同时脱硫脱硝连续稳定运行,喷淋吸收后烟气中NO_x的主要转化产物为NO^-_2,该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污染 烟道气 同时脱硫脱硝 硫代硫酸钠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对玻璃窑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明慧 马强 +2 位作者 徐超群 朱燕群 周俊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对模拟玻璃窑炉烟气开展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采用不同溶液(NaOH、Na2S)进行了喷淋实验。结果表明,保证溶液pH值在10以上,NaOH浓度对NOx脱除效率无影响,SO2的存在促进了NOx吸收。当O3/NO物质的量比为1.6、... 采用臭氧氧化结合湿法喷淋对模拟玻璃窑炉烟气开展了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采用不同溶液(NaOH、Na2S)进行了喷淋实验。结果表明,保证溶液pH值在10以上,NaOH浓度对NOx脱除效率无影响,SO2的存在促进了NOx吸收。当O3/NO物质的量比为1.6、溶液NaOH浓度为0.5%时,NOx脱除效率可达70%,SO2脱除效率在99%以上。往喷淋液中添加Na2S,NOx脱除效率随Na2S浓度增加而提高,SO2的存在对NOx脱除效率无影响。当O3/NO物质的量比为1.2、溶液中NaOH浓度为0.5%、添加剂Na2S浓度为0.6%时,NOx脱除效率可达70%,SO2脱除效率在95%以上。60 min长时间运行实验证明,模拟烟气中的NOx经碱液和添加剂吸收后主要以NO-2的形式存在于喷淋液中,且NOx脱除效率不随溶液pH值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窑炉烟气 臭氧氧化 同时脱硫脱硝 NAOH Na2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应用于烟气净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杨 李彩亭 +3 位作者 喻明娥 付孟帆 赵令葵 曾光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6-1126,共11页
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重金属汞(Hg)等污染物都能对人体健康及周围环境产生危害.本文综述了臭氧法应用于烟气净化的研究进展、工业应用及反应机理,探讨了臭氧同时脱硫脱硝脱汞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臭氧发生技术的... 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重金属汞(Hg)等污染物都能对人体健康及周围环境产生危害.本文综述了臭氧法应用于烟气净化的研究进展、工业应用及反应机理,探讨了臭氧同时脱硫脱硝脱汞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臭氧发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臭氧应用于烟气净化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认为臭氧法脱除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烟气 脱硝 脱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武宝会 李帅英 +4 位作者 牛国平 常昌辉 李刚 成新兴 吕晨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107,共5页
针对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技术路线上存在的争议问题,结合国内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研究及协同脱除改造工程的实施,总结了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策略及一体化脱除核心技术,提出超低排放改造可结... 针对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技术路线上存在的争议问题,结合国内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研究及协同脱除改造工程的实施,总结了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策略及一体化脱除核心技术,提出超低排放改造可结合"协同"和"湿除"2条技术路线,在确定的边界条件和场地布置前提下优化设计。工程应用表明,燃煤机组采用协同脱除技术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NO_x、SO_2及烟尘排放质量浓度均优于超低排放限值要求,同时对SO_3、Hg和PM_(2.5)等污染物的脱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 SO2 烟尘 PM2.5 HG 协同脱除 超低排放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硫、脱氮吸附剂再生过程的考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大为 李倩 +1 位作者 陈西岩 张久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4,共6页
在小型连续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SO2、NOx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方式、经过吸附SO2和NOx运转后的吸附剂的临氢再生性能以及氢气对气相中SO2、NO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常压、200℃的条件下,SO2和NOx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存在于吸附剂上;升温到60... 在小型连续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SO2、NOx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方式、经过吸附SO2和NOx运转后的吸附剂的临氢再生性能以及氢气对气相中SO2、NO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在常压、200℃的条件下,SO2和NOx以化学吸附的形式存在于吸附剂上;升温到600℃时由不稳定盐热分解产生的SO2和NOx分别占各自吸附质量的12%和14%。在常压、600℃、以氢气为还原气、再生时间不小于20min时,可以恢复运转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气相中氢气过量分别达到SO2、NO理论耗氢量的3倍和8倍以上时,常压下SO2、NO的完全转化温度不高于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脱硫 脱氮 吸附剂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锅炉烟气中NO_X脱除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许佩瑶 康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114,共6页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中NOx的脱除技术已成为我国电力环保研究的新课题。文章在查阅大量烟气脱硝技术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SCR、SNCR等成熟脱硝技术和催化氧化、非催化氧化、EBA、微生物法等新的脱硝技术机理进行了论述。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中NOx的脱除技术已成为我国电力环保研究的新课题。文章在查阅大量烟气脱硝技术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SCR、SNCR等成熟脱硝技术和催化氧化、非催化氧化、EBA、微生物法等新的脱硝技术机理进行了论述。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nox 脱硝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空气作为自由基源物质脱除烟气中的NO_x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恩宗 高翔 +2 位作者 骆仲泱 吴祖良 岑可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2-495,共4页
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通过直流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结合化学吸收脱除烟气中的NOx,比较了湿空气和湿氧气两种自由基源物质条件下的NOx脱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时的NOx脱除效率比湿氧气低.实验条件下,湿空气时,反应器... 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通过直流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结合化学吸收脱除烟气中的NOx,比较了湿空气和湿氧气两种自由基源物质条件下的NOx脱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时的NOx脱除效率比湿氧气低.实验条件下,湿空气时,反应器NOx脱除效率为45.5%,经25%NaOH溶液吸收后系统总效率为68.6%;湿氧气时,反应器NOx脱除效率为71.5%,经25%NaOH溶液吸收后系统总效率为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源物质 湿空气 nox脱除 化学吸收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机理讨论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双忱 赵毅 陈颖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79,共5页
对液相催化氧化SO2和NOx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讨论,综述了液相催化氧化吸收SO2和NOx以及过渡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探讨了液相溶液中SO2和NOx同时存在时可能发生的反应,为今后研究SO2和NOx的湿式脱除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液相催化氧化 烟气脱硫 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Na2CO3对尿素作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工艺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秀进 仲兆平 +4 位作者 金保升 陈晓林 魏宏鸽 郭厚焜 王双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51-57,共7页
在自行研制的试验台上对尿素作还原剂及Na2CO3作添加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脱硝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并对NOx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无添加剂时,在800~975℃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NO的浓度先降低后升... 在自行研制的试验台上对尿素作还原剂及Na2CO3作添加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脱硝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并对NOx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无添加剂时,在800~975℃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NO的浓度先降低后升高,N2O的浓度先升高后降低,转折点为900℃。随着氨氮比η的增大,NO的去除率增大,N2O的浓度随之升高,900℃下NO去除率在氨氮比为2.0时,高达90.46%,但总NOx去除率受N2O的影响要低得多。有Na2CO3作添加剂时,随着Na2CO3添加量的增大,N2O的浓度逐渐减小,NO的浓度在较低温度时先减小后增大,较高温度时一直增大,但变化幅度要比N2O小。Na2CO3作添加剂去除了N2O,且没有对NO的去除形成很大影响,在氨氮比为1.5时,900℃条件下可将总NOx去除率从30%提高到70.45%。Na2CO3作添加剂对工艺的影响是产生活性基元和去除尿素分解生成的HNCO联合作用造成的,但会引起烟气变为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NA2CO3 添加剂 N2O nox去除率 烟气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脱硫脱硝过程中钙基吸收剂表面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国庆 高继慧 +3 位作者 尹伊郡 贾利峰 吴少华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0-66,共7页
低温潮湿环境下,吸收剂表面孔隙结构对其表面气固反应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等温氮气吸附法对同时吸收SO2/NO2过程中Ca(OH)2颗粒表面孔隙结构的变化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结合SO2和NO2在Ca(OH)2颗粒表面的吸收机制,该文探讨了吸收剂... 低温潮湿环境下,吸收剂表面孔隙结构对其表面气固反应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等温氮气吸附法对同时吸收SO2/NO2过程中Ca(OH)2颗粒表面孔隙结构的变化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结合SO2和NO2在Ca(OH)2颗粒表面的吸收机制,该文探讨了吸收剂表面孔隙结构的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的形成改变了吸收剂表面孔隙的孔形特征,但对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反应过程中,孔径大于30nm和小于7nm的孔逐渐减少,而孔径位于两者之间的孔隙数量逐渐增多。吸收剂颗粒表面新孔的出现一方面弥补了由于反应导致的比表面和孔容的降低,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吸收剂表面的分形特征。孔隙表面的膨胀和产物的堆积是导致吸收剂表面孔隙收缩,孔形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同时脱硫脱硝 孔结构 钙基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氮体系中络合吸收剂的氧化还原过程 被引量:5
16
作者 荆国华 李伟 施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在填料吸收塔中,考察NO和O2共存时,NO浓度、O2含量对脱氮效率、FeII(EDTA)氧化速率以及FeIII(EDTA)生物还原速率的影响,并对该系统的主要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吸收NO可促进FeII(EDTA)的氧化,当进气NO浓度由0增至500cm3/m3时... 在填料吸收塔中,考察NO和O2共存时,NO浓度、O2含量对脱氮效率、FeII(EDTA)氧化速率以及FeIII(EDTA)生物还原速率的影响,并对该系统的主要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吸收NO可促进FeII(EDTA)的氧化,当进气NO浓度由0增至500cm3/m3时,表观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由0.00451min-1增至0.00604min-1;FeII(EDTA)的氧化反应对于O2含量为1级反应,表观氧化速率常数与O2含量成线性关系;增加气体中NO浓度或O2含量均会使FeIII(EDTA)的生物还原反应速率下降;微生物对氧化中间产物的还原可以减缓NO对FeII(EDTA)氧化的促进作用,因而气相中NO和O2共存时对FeIII(EDTA)生物还原的影响小于各单一组分存在时的影响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吸收 微生物 烟气脱氮 氧化还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脱氮吸附剂上的硫经催化裂化反应后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 郭大为 +1 位作者 陈西岩 毛安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5-39,共5页
在固定流化床(FFB)实验装置上考察烟气脱硫脱氮吸附剂上的硫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的分布和形态以及吸附剂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裂化反应环境中吸附在催化剂上的硫有80%以上发生脱附,并分布在液体产物、裂化气、预流... 在固定流化床(FFB)实验装置上考察烟气脱硫脱氮吸附剂上的硫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的分布和形态以及吸附剂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裂化反应环境中吸附在催化剂上的硫有80%以上发生脱附,并分布在液体产物、裂化气、预流化水以及雾化汽提水中,分布比例分别为2.6%,41.5%,27.2%,2.8%;液体产物中的硫主要为烷基噻吩、噻吩、硫醇和硫醚,裂化气中的硫为H2S,水中的硫以SO24-,SO23-,S,S2O23-,S2-等形态存在;吸附剂对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烟气 吸附 脱硫脱氮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烟气中NO_x的吸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毅 王涵 王添颢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7-160,共4页
工业和交通部门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NOx是大气中最普遍的有害气体。降低由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NOx排放迫在眉睫。通过对比研究多孔碳材料吸附剂、沸石分子筛吸附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剂与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的结构特点以及NO的吸附量与... 工业和交通部门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NOx是大气中最普遍的有害气体。降低由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NOx排放迫在眉睫。通过对比研究多孔碳材料吸附剂、沸石分子筛吸附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剂与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的结构特点以及NO的吸附量与选择性、反应特性及吸附剂的吸附机理,提出了这几种吸附剂作为NOx吸附剂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不足,为研发可实现NOx脱除并回收利用的资源化吸附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净化 nox脱除 吸附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综合评价——基于博弈改进云模型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建国 段三良 《技术经济》 2009年第8期66-71,114,共7页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综合评价的相关决策指标具有不确定性。为克服模糊集理论在处理不确定性数据问题时存在的不彻底性所带来的评价缺陷,本文提出采用基于云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合作博弈...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综合评价的相关决策指标具有不确定性。为克服模糊集理论在处理不确定性数据问题时存在的不彻底性所带来的评价缺陷,本文提出采用基于云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合作博弈方法将主观赋权、客观赋权、智能赋权相结合,形成组合权重,从而有效避免了综合评价中单一权重的片面性。最后,基于博弈改进云模型,对目前国内外共11种具有代表性的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合作博弈 改进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立嵩 王雁 +1 位作者 刘希雯 陆云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6期4-6,47,共4页
由于对控制NOx排放的日益重视,具有同时脱硫脱硝功能的整体流程对于老厂改建和新厂建设有极大优势。详细介绍了采用金属氧化物在同一系统中实现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烟气 金属氧化物 联合脱硫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