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有绿色氧化剂过氧化氢工业炸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愿 陈金华 +2 位作者 徐森 刘大斌 汪泉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6,I0005,共13页
为促进工业炸药的绿色发展,用绿色氧化剂过氧化氢(H_(2)O_(2))部分或全部替代硝酸铵(AN)形成新型工业炸药,可以减少NO_(x)的生成量,改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最有应用潜力的工业“绿色炸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H_(2)O_(2)基混合炸药的... 为促进工业炸药的绿色发展,用绿色氧化剂过氧化氢(H_(2)O_(2))部分或全部替代硝酸铵(AN)形成新型工业炸药,可以减少NO_(x)的生成量,改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最有应用潜力的工业“绿色炸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H_(2)O_(2)基混合炸药的研究进展,从H_(2)O_(2)/H_(2)O纯溶液、H_(2)O_(2)/Fuel液体混合物和H_(2)O_(2)/Fuel胶状物3个方面介绍了H_(2)O_(2)基炸药的爆轰性能,分析了H_(2)O_(2)/Fuel基炸药中H_(2)O_(2)的分解特性,对比了H_(2)O_(2)/Fuel基炸药与传统AN基炸药的爆轰性能,并阐述了H_(2)O_(2)基爆炸物的冲击起爆机制;通过对H_(2)O_(2)基炸药爆炸性研究进展的阐述,分析了H_(2)O_(2)基“绿色炸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基础性能表征不充分、起爆机制不明确等;展望了H_(2)O_(2)在工业炸药中的发展前景。附参考文献10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工业炸药 过氧化氢 H_(2)O_(2) 硝酸铵 AN 绿色炸药 爆轰性能 起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氧化浸出法对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锂的高效选择性回收机制研究
2
作者 杨鹏飞 张升 +3 位作者 蓝峻峰 叶有明 谢雪珍 陈燕萌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0-625,共6页
研究了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浸出法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高效选择性回收锂,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固液质量体积比、浸出温度和时间对锂浸出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动力学分析、XRD和SEM表征技术探讨了浸出机制。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浓度20%、固液... 研究了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浸出法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高效选择性回收锂,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固液质量体积比、浸出温度和时间对锂浸出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动力学分析、XRD和SEM表征技术探讨了浸出机制。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浓度20%、固液质量体积比3 mg/1 mL、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40 min优化条件下,锂浸出率达99%,而铁浸出率仅为0.53%,实现了锂的高效浸出,该浸出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控制。该法可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锂的高效选择回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选择性浸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两电子水氧化制备过氧化氢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柳 孙泽民 +7 位作者 陈华添 赵莲 孙明月 杨逸涛 廖振升 吴鑫宇 李欣欣 唐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5,共15页
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化学氧化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疗消毒、化学合成等工业领域。电催化两电子水氧化反应(2e^(-)WOR)是一种可以在温和条件下直接从水中生产H_(2)O_(2)的方法。然而,受限于反应机理认识和催化材料... 过氧化氢(H_(2)O_(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化学氧化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医疗消毒、化学合成等工业领域。电催化两电子水氧化反应(2e^(-)WOR)是一种可以在温和条件下直接从水中生产H_(2)O_(2)的方法。然而,受限于反应机理认识和催化材料设计的不足,2e^(-)WOR的催化选择性和活性仍然较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2e^(-)WOR反应路径电合成H_(2)O_(2)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2e^(-)WOR的催化机理和研究方法,强调了理论计算加速高选择性、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催化剂研究的作用,并讨论了电合成H_(2)O_(2)的不同定量方法和原位表征手段;然后详细总结了高性能2e^(-)WOR电催化剂的调控策略,包括缺陷、掺杂、晶面和界面工程,同时指出了反应器创新设计的重要性;最后展望了电合成H_(2)O_(2)的研究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氧化反应 过氧化氢 催化剂设计 电化学机理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对鲜湿粉条中优势腐败菌阿氏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金璐 吴越 陈志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1-120,共10页
为抑制鲜湿粉条中微生物的腐败变质以及探索绿色高效的保鲜剂,本研究系统探究了过氧化氢(H_(2)O_(2))作为一种绿色保鲜剂对鲜湿粉条的优势腐败菌的抑菌机制。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确定鲜湿粉条中的优势腐败菌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 为抑制鲜湿粉条中微生物的腐败变质以及探索绿色高效的保鲜剂,本研究系统探究了过氧化氢(H_(2)O_(2))作为一种绿色保鲜剂对鲜湿粉条的优势腐败菌的抑菌机制。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确定鲜湿粉条中的优势腐败菌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再采用抑菌活性实验对H_(2)O_(2)对B. aryabhattai的抑菌圈直径(Inhibition zone diameter,IZD)、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生长曲线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抑菌机制实验观察H_(2)O_(2)对B. aryabhattai的细胞膜、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及胞内功能成分的外泄。结果表明,当H_(2)O_(2)浓度由250μg/mL提高至1000μg/mL,IZD增大了8 mm,H_(2)O_(2)的MIC和MBC均为250μg/mL。通过生长曲线发现当H_(2)O_(2)浓度高于250μg/mL时能在24 h内完全抑制住细菌的生长。抑菌机制实验表明H_(2)O_(2)的浓度增加会显著提高菌液上清液中核酸、蛋白质的含量(P<0.05),同时破坏了B. aryabhattai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导致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泄露到细胞外,且与H_(2)O_(2)呈浓度依赖性。因此,250μg/mL H_(2)O_(2)能够有效抑制鲜湿粉条中的优势腐败菌B. aryabhattai。本研究可为鲜湿粉条的货架期延长、市值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粉条 过氧化氢 阿氏芽孢杆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催化过氧化氢体系降解四环素的作用规律与机制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寇梦瑶 郑芳菲 +2 位作者 胥雯 郭娜 廖兵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62-2374,共13页
在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污染物时,不同的碱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选取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作为不同的碱催化剂,以四环素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究碱催化过氧化氢体系降解四环素的作用规律与机制... 在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污染物时,不同的碱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选取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作为不同的碱催化剂,以四环素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究碱催化过氧化氢体系降解四环素的作用规律与机制,考察了pH、四环素浓度、H_(2)O_(2)浓度、缓冲物质投加量、缓冲物质种类、预反应时间对四环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四环素降解效果影响最为显著,在pH为10.00~10.50时效果最佳,其余影响因素在本研究梯度范围内未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发现不同碱催化过氧化氢体系的pH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其他体系中随反应进行pH不断降低,而在NaHCO_(3)-H_(2)O_(2)体系降解四环素过程中pH不断升高,经过碳转换机制分析推测该现象是由HCO4-产生过程造成的。四环素的降解分为脱色与矿化两个过程,自由基淬灭实验证明其对四环素脱色过程贡献度不高。CO_(2)通入实验证实HCO4-不氧化四环素,四环素脱色的主要作用物质是HO_(2)-。对NaOH-H_(2)O_(2)体系与NaHCO_(3)-H_(2)O_(2)体系的TOC检测结果对比发现,NaOH-H_(2)O_(2)体系的矿化度高于NaHCO_(3)-H_(2)O_(2)体系。EPR电子顺磁共振实验发现,NaOH-H_(2)O_(2)体系中HO^(·)与O_(2)^(·-)信号高于NaHCO_(3)-H_(2)O_(2)体系,矿化过程中自由基是主要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碳酸氢盐 过氧化氢 碱催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机械浆制浆原料中过渡金属离子对其漂白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焦婷 赵志坤 +4 位作者 朱北平 焦健 房桂干 邓拥军 张凤山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4-93,共10页
本研究以我国化学机械浆生产中主要使用的3种桉木和3种杨木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浆料和预浸渍溶出物中过渡金属离子含量的差异,分析了过渡金属离子含量对浆料漂白性能以及预浸渍溶出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木原料中较多的Mn^(2+)... 本研究以我国化学机械浆生产中主要使用的3种桉木和3种杨木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浆料和预浸渍溶出物中过渡金属离子含量的差异,分析了过渡金属离子含量对浆料漂白性能以及预浸渍溶出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木原料中较多的Mn^(2+)和杨木中较多的Fe^(3+)导致浆料的漂白性能较差;桉木和杨木预浸渍溶出物中较多的Fe^(3+)导致二者的抗氧化性较强,由此导致实际生产中化学品消耗量较高;对于完全脱除预浸渍溶出物的浆料,增加螯合剂用量对杨木的漂白性能无显著影响,对桉木的漂白性能有一定提高;对于保留预浸渍溶出物浆料,增加螯合剂用量比增加H_(2)O_(2)用量对2种浆料漂白性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浆 制浆原料 金属离子 碱性H_(2)O_(2)漂白 预浸渍溶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材料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海云 商怡然 +4 位作者 邓橙 衣颖 吴金辉 赵蕾 朱孟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52-1657,共6页
过氧化氢消毒因具有强氧化性、低腐蚀性、优秀的渗透性和扩散性等优势,已成为最具前景的空间消毒技术之一。然而消毒结束后,环境中残留的高浓度过氧化氢不仅易致爆,还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危害,因此开展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技术的研究具有... 过氧化氢消毒因具有强氧化性、低腐蚀性、优秀的渗透性和扩散性等优势,已成为最具前景的空间消毒技术之一。然而消毒结束后,环境中残留的高浓度过氧化氢不仅易致爆,还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危害,因此开展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常用的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材料及其研究应用现状,概述了过氧化氢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机理及其研究动态,并指出了目前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重点,为高性能过氧化氢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最后对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H_(2)O_(2)) 催化分解 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铋/氮化碳无机有机复合S型异质结纯水光催化产过氧化氢
8
作者 李可 刘创 +2 位作者 李静萍 王国宏 王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28,共2页
在纯水环境中人工光合成过氧化氢(H_(2)O_(2))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且环保的方法,因为过氧化氢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还是潜在的能源载体。然而,传统的单一人工光合成H2O2催化剂存在光吸收有限、团聚严重、难以重复使用等问题... 在纯水环境中人工光合成过氧化氢(H_(2)O_(2))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且环保的方法,因为过氧化氢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还是潜在的能源载体。然而,传统的单一人工光合成H2O2催化剂存在光吸收有限、团聚严重、难以重复使用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其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简单的静电纺丝辅助超声组装策略,在有机石墨相氮化碳(CN)纳米片表面上成功复合了无机钛酸铋纳米纤维(BTO),并形成了具有紧密接触界面的无机/有机BTOCN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经过光照,BTOCN复合材料的产H_(2)O_(2)速率达到1650μmol·g^(-1)·h^(-1),并且在纯水无牺牲剂条件下可以持续产生H_(2)O_(2)。这种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归因于增强的光吸收、S型异质结的高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和强氧化还原活性。原位辐照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和电子顺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BTOCN异质结光催化剂中的电子迁移遵循梯型电荷转移路径。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无机/有机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优化能带结构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实现高效的人工光合成过氧化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 光催化 过氧化氢生成 S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几种新型稳定剂的性能比较
9
作者 程明 滕步彬 +6 位作者 季文虎 程芸 张红杰 张雪 侯磊磊 陈铃华 陈雪梅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179,共8页
本研究探讨了3种稳定剂(LS-8838、SB-005和KML)替代传统Na2 SiO_(3)用于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可行性及优缺点,优化了漂白稳定剂的使用条件,比较了3种漂白稳定剂与Na2 SiO_(3)在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的结垢现象。结果表明,针对未漂杨木化... 本研究探讨了3种稳定剂(LS-8838、SB-005和KML)替代传统Na2 SiO_(3)用于化机浆过氧化氢漂白的可行性及优缺点,优化了漂白稳定剂的使用条件,比较了3种漂白稳定剂与Na2 SiO_(3)在过氧化氢漂白过程中的结垢现象。结果表明,针对未漂杨木化学机械浆进行过氧化氢漂白,当NaOH用量3%、H_(2) O_(2)用量5%、漂白时间60 min时,漂白稳定剂(LS-8838、SB-005、KML)的最佳使用条件均为添加量0.3%、浆浓25%,漂白温度80℃。3种漂白稳定剂添加量为0.3%的漂白效果均能达到Na2 SiO_(3)添加量为1.5%的漂白效果,纸浆白度分别为75.4%、76.4%、74.4%;与Na2 SiO_(3)漂白相比,残余H_(2) O_(2)含量分别提高了62.5%、135.4%和87.5%;纸张抗张指数分别提高了14.3%、18.6%、0.6%。其中SB-005处理过的纸浆白度、纸张抗张强度最佳,但其硅含量较高,结垢现象比较严重;无磷低硅LS-8838与含磷无硅KML的漂白效果(残余H_(2) O_(2)含量、白度、强度)也优于Na2 SiO_(3)的漂白效果,其中LS-8838漂白效果最佳且无结垢现象,可作为Na2 SiO_(3)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浆 过氧化氢 漂白稳定剂 结垢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Ⅰ)——分解机理判别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红坤 任保增 +2 位作者 雒廷亮 王鸿显 刘国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利用TG-DTG和DSC对低浓度双氧水制备的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热分解为吸热反应,热效应为18 32kJ·mol-1;其热分解可分为两个阶段:407 15K~423 95K样品的DTG曲线为直... 利用TG-DTG和DSC对低浓度双氧水制备的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热分解为吸热反应,热效应为18 32kJ·mol-1;其热分解可分为两个阶段:407 15K~423 95K样品的DTG曲线为直线,为分解的第一阶段,分解过程受相界面控制;423 95K~449 85K为样品分解的第二阶段,为特征分解阶段。利用主曲线法对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分解的特征分解阶段进行了模型判别,其分解属于Am机理,即分解过程为核形成核增长控制,分解过程可用Avrami-Erofe ev方程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 热分解动力学 研究 分解机理 判别 洗涤剂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抛光液体系中钌的化学机械抛光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储向峰 王婕 +2 位作者 董永平 乔红斌 张王兵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1-427,共7页
本文研究了过氧化氢(H2O2)抛光液体系中金属钌的化学机械抛光行为,采用电化学分析方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氧化剂和络合剂对腐蚀效果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抛光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抛光液体系中,... 本文研究了过氧化氢(H2O2)抛光液体系中金属钌的化学机械抛光行为,采用电化学分析方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氧化剂和络合剂对腐蚀效果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抛光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抛光液体系中,金属钌表面钝化膜的致密度和厚度与醋酸(CH3COOH)和H2O2的浓度有关.抛光液中醋酸主要通过促进阳极反应的进行从而增强抛光液对金属钌的化学作用,CH3COOH作为络合剂比三乙醇胺(TEA)或酒石酸(C4H6O6)得到的抛光速率更高.低浓度H2O2通过增强抛光液对金属钌的化学腐蚀,抛光速率增大,较高浓度H2O2可能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较厚的氧化膜,抛光速率下降.XPS图谱说明钌片浸泡在含醋酸介质过氧化氢体系抛光液后,钌、氧原子相对含量之比约为2∶3,而且金属钌被氧化到四价和八价,这可能是因为金属钌表面生成RuO2和RuO4.抛光后的金属钌表面在5μm×5μm范围内平均粗糙度Sa由抛光前的33 nm降至6.9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抛光 电化学检测 过氧化氢 络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红细胞对血红蛋白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春华 苏燕 +2 位作者 李晓晶 杜晓红 安亮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7,共4页
为观察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红细胞对血红蛋白(Hb)释放的影响,分别用8%、4%、2%、1%、0.5%、0.25%和0.125%的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等体积的红细胞悬液,然后测定红细胞相对溶解度及上清液中丙二醛的含量,并利用血红蛋白释放试验(HRT)比较不... 为观察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红细胞对血红蛋白(Hb)释放的影响,分别用8%、4%、2%、1%、0.5%、0.25%和0.125%的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等体积的红细胞悬液,然后测定红细胞相对溶解度及上清液中丙二醛的含量,并利用血红蛋白释放试验(HRT)比较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红细胞后血红蛋白释放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过氧化氢浓度逐渐增高,血红蛋白的释放逐渐增多,但继续增高过氧化氢的浓度,可使血红蛋白释放减少。说明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对血红蛋白释放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红细胞 血红蛋白释放试验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氧水工作液中蒽醌的降解与再生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涛 段正康 +2 位作者 李晟 闫建华 谢帆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27-1433,共7页
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造纸、食品、医药、冶金、电子、农业、军事、环保等领域。而蒽醌法以其相对成熟的工艺成为当今世界双氧水的主要生产方法。本文阐述了双氧水工作液中有效蒽醌的... 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造纸、食品、医药、冶金、电子、农业、军事、环保等领域。而蒽醌法以其相对成熟的工艺成为当今世界双氧水的主要生产方法。本文阐述了双氧水工作液中有效蒽醌的降解机理,包括氢化降解、氧化降解以及溶剂的降解,并对工作液中有效蒽醌的降解总反应作出可能性推测;介绍了活性氧化铝及碱液的再生机理;总结了近年来提高活性氧化铝再生效果方法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降解 活性氧化铝 再生机理 再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Ⅱ)——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求取与机理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红坤 雒廷亮 +2 位作者 任保增 王鸿显 刘国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2,共4页
以TG和DTG为基础,采用微分法和积分法求取了4Na2SO4·2H2O2·NaCl热分解的动力学模型参数,探讨了其分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积分法求得的结果能更好地描述固体4Na2SO4·2H2O2·NaCl热分解过程,其分解过程受核形成与核... 以TG和DTG为基础,采用微分法和积分法求取了4Na2SO4·2H2O2·NaCl热分解的动力学模型参数,探讨了其分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积分法求得的结果能更好地描述固体4Na2SO4·2H2O2·NaCl热分解过程,其分解过程受核形成与核增长控制,分解机理为A0 5,活化能Ea=4 392×105J·mol-1,指前因子A=6 171×1052。4Na2SO4·2H2O2·NaCl分解是一可逆反应,H2O2分子首先从样品中逸出,其晶体结构并没有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剂助剂 硫酸钠 过氧化氢 分解机理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水介质改善竹材化机浆H2O2漂白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芳敏 房桂干 +6 位作者 焦健 邓拥军 解存欣 韩善明 李红斌 田庆文 朱北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4,共7页
采用乙醇-水溶液作为过氧化氢(H2O2)漂白过程中的介质,以提高H2O2漂白效率、突破水介质漂白竹材化机浆时的白度增限(白度71%)。结果表明,水介质漂白时,H2O2用量15%时仅能将竹浆漂白至69.2%的白度,乙醇-水介质(乙醇质量分数50%)漂白仅需... 采用乙醇-水溶液作为过氧化氢(H2O2)漂白过程中的介质,以提高H2O2漂白效率、突破水介质漂白竹材化机浆时的白度增限(白度71%)。结果表明,水介质漂白时,H2O2用量15%时仅能将竹浆漂白至69.2%的白度,乙醇-水介质(乙醇质量分数50%)漂白仅需用量9%的H2O2即可达到相同白度,节省H2O2用量40%;随着H2O2用量的增加,乙醇-水介质漂白浆与水介质漂白浆的白度差值随之增加;H2O2用量15%时,白度为77.4%,比水介质漂白浆白度增加8.2个百分点;H2O2用量25%时,白度为81.7%,比水介质漂白浆白度增加10.3个百分点。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分析显示,达到同一白度目标值时,乙醇-水介质H2O2漂白时,H2O2对木素发色结构中370~385nm处与苯环共轭的α-羰基结构、苯环连接的γ-醛基结构以及400~500nm处醌型结构破坏作用加强,纸浆的漂白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化机浆 过氧化氢 乙醇 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在汽油抗爆剂组分中电子转移性能及H_2O_2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郁章玉 秦梅 +2 位作者 齐丽云 汪汉卿 王慧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29-1232,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汽油抗爆剂TKC的辅助剂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 ,二氯乙烷、甲苯、四氯乙烯、乙酸正丁酯是TKC辅助剂的主要组分。以其主要组分及TKC辅助剂为溶剂 ,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二茂铁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汽油抗爆剂TKC的辅助剂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 ,二氯乙烷、甲苯、四氯乙烯、乙酸正丁酯是TKC辅助剂的主要组分。以其主要组分及TKC辅助剂为溶剂 ,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二茂铁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测试了H2 O2 存在时二茂铁的循环伏安特性 ,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和组分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 ,在各介质中反应机理均为电化学偶联随后为化学催化反应 (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过氧化氢 电子转移机理 抗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3SCH3与H2O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卞贺 张士国 夏道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1-40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SCH3与H2O2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的真实性进行了验证。计算所得的键鞍点电荷密度的变化情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SCH3与H2O2的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方法对过渡态的真实性进行了验证。计算所得的键鞍点电荷密度的变化情况也确认了反应过程,找到了一条可行的反应通道。结果表明,CH3SCH3与H2O2反应主要经历了O对S的进攻、H转移以及O—O键断裂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硫醚 过氧化氢 反应机理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在杉木CTMP漂白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葵忠 房桂干 +3 位作者 储富祥 丁来保 胡剑民 蔡群欢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共5页
对杉木CTMP组合漂白中的FAS漂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AS漂白中m(NaOH)∶m(FAS)的最佳值为0.5,FAS适宜进行高温短时间漂白,90℃、30min时漂白效果良好。FAS与H2O2结合的两段漂白可以将浆料漂白至更高的白度,其中FAS漂白置于H2O2漂白之... 对杉木CTMP组合漂白中的FAS漂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AS漂白中m(NaOH)∶m(FAS)的最佳值为0.5,FAS适宜进行高温短时间漂白,90℃、30min时漂白效果良好。FAS与H2O2结合的两段漂白可以将浆料漂白至更高的白度,其中FAS漂白置于H2O2漂白之后,可获得更好的漂白效果,与FAS漂白置于H2O2漂白之前相比,白度可提高1~2个百分点。以FAS漂白为结束段的三段漂白,浆料色相得到改善,白度达到82.8%,且其废水污染负荷和色度较低。FAS漂白对漂白浆料强度性能无不良影响,与未漂浆相比,含FAS的三段组合漂白浆的抗张指数(28.2N·m/g)、撕裂指数(4.70mN·m2/g)和耐破指数(1.62kPa·m2/g)分别提高了100%、22%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机械制浆 H2O2漂白 FAS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法制备二氧化氯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宇 陈赟 +1 位作者 江燕斌 纪红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19-1722,共4页
To develop a cleaner production process of H2O2-based chlorine dioxid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reaction mechanism and dynamics of the process.It is shown that a complex H2ClO2-ClO 3 exists as an intermediate i... To develop a cleaner production process of H2O2-based chlorine dioxid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reaction mechanism and dynamics of the process.It is shown that a complex H2ClO2-ClO 3 exists as an intermediate in the process.A rational reaction process is proposed, which unifies several reaction mechanisms reported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 in a wider rang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dynamics is presented, and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experimentally estimated and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二氧化氯 清洁生产工艺 反应机理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链球菌胞外DNA释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敏 王琳 +1 位作者 郝玉庆 刘娅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33-536,共4页
细菌的胞外DNA(eDNA)是胞外生物膜基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稳定细胞间的黏附和生物膜结构,传递遗传信息。eDNA的释放是细胞自溶的典型结果,格氏链球菌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过氧化氢依赖性机制释放eDNA。本文就格氏链球菌eDNA的释放... 细菌的胞外DNA(eDNA)是胞外生物膜基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稳定细胞间的黏附和生物膜结构,传递遗传信息。eDNA的释放是细胞自溶的典型结果,格氏链球菌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过氧化氢依赖性机制释放eDNA。本文就格氏链球菌eDNA的释放特征和格氏链球菌eDNA释放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DNA 格氏链球菌 释放机制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